专业市场税收征管论文

2022-04-19

[摘要]税收征管模式的设计是税收征收管理的核心环节。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科学的税收征管体系,要求从系统工程层面进行总体改革和规划,努力实现改革目标、纳税服务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的统一,并全面提高员工现代信息管理的理论水平。现代信息技术为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支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专业市场税收征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业市场税收征管论文 篇1:

专业市场地方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省推进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南昌打造中部地区重要商贸物流基地战略的实施,全市商贸物流业日益繁荣,尤其是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2012年,全市已形成153个专业市场,商品交易额达到781.73亿元,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从税收贡献度看,全市专业市场年缴纳国地税仅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5%,这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最近,地税部门对专业市场组织了一次调查,其中暴露的一些税收征管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专业市场地方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户籍管理薄弱,未办证的户数多。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专业市场地税户籍管理力度薄弱,许多经营业户未办理税务登记,漏管率平均达到20%。此外,还有不少专业市场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未纳入地税征管。

(二)税源监控乏力,核定税负难度大。

专业市场的经营业户大多不需要使用发票,税务部门无法监控其真实销售收入,传统的“以票控税”机制不堪一击,核定税负只有避重就轻。如某城区商贸城:有经营业户626户,其中地税纳入管理387户,但仅有2户在地税缴纳了税款,其余经营业户均在起征点以下。又如某大型市场拥有A、B、C、D四个区共5 560户经营户,未达起征点的就有4 570户,剩下的990户2012年缴税295.56万元,平均每户月纳税才248.8元,远未达到按月销售额2万元应纳地税372元的最低标准,税负明显偏低。

(三)执法环境不佳,调高税负阻力大。

在专业市场内,经营业户往往对调整税额有抵触情绪,有时还会集体上访和罢市,使得税负多年停留在低水平上难以调高。以前面所述大型市场为例,该市场商品交易额从2000年到2012年增长了266%,但单个经营业户税负还普遍停留在2000年左右的水平,除了2011年11月国、地税起征点提高后大量经营业户不再缴税外,十多年未调高税负。2007年,该市场国、地税征管机关曾经打算调高税负,最后因市场经营业户集体拦堵城区主干道而作罢。

(四)市场经营不善,税收贡献度低下。

调查人员走访了几个专业市场,有不少经营状况很不景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税收贡献也乏善可陈。以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某区为例,在该区的9个专业市场中,有2个市场至今未开征,而建材、家具、汽配等4个市场共有777户经营业户,2011年入库税款仅29万元,平均每户年纳税额398元,2012年又因为国、地税起征点调高、市场装修等原因,这4个市场全年没有缴纳税款。

二、专业市场地方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地税部门内部原因。

1.税收征管“孤军奋战”。

基层地税部门没有与市场的管理方和工商、国税等执法部门形成管理合力,导致执法力度薄弱。从调查情况看,工商、国税、地税都是各自办证,各管一摊。很多经营业户在地税部门上门宣传办理税务登记证时抵制情绪非常大,甚至围攻地税干部,税收执法显得非常“弱势”。

2.调整税负“无计可施”。

在调查中,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国、地税起征点调整后,税负核定工作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原先起征点在每月5 000元时,每户最低地税税负大多在每月100元左右,专业市场内经营业户普遍都能接受。2011年11月国、地税起征点调高后,即使按月销售额2万元计算,地税最低税负也要372元,使他们趋利避税的动力进一步增大,普遍宣称自己销售额较小,而核实其销售额犹如“雾里看花”,导致核定税负难上加难。

(二)外部环境原因。

1.市场建设的层次不高。

由于专业市场布局不够科学,导致同质性市场多、层次良莠不齐。以南昌市为例,建材市场在西湖区就有喜盈门建材市场、洛阳路建材市场,青云谱区有省建材大市场、市建材大市场、华东建材市场、热心村陶瓷市场,青山湖区有解放路香江商贸城,数量太多。一些市场内部规划不科学,缺乏前瞻性眼光,比如洛阳路建材市场、五华大市场、万寿宫商城等,经营秩序比较混乱。

2.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

目前,专业市场的管理方不是开发商就是物业公司,它们在衡量协税护税与自身利益的天平上明显偏向后者。市场管理方对经营业户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只能是一个物业公司的角色定位,自身收取市场物业费尚有难度,对协助地税机关征税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诚信纳税意识缺失。

一些开发商在市场建设初期,出于营销的需要,进行了一些错误的宣传,导致经营业户对纳税义务的认识存在误区。如某商贸城曾经许诺,凡进场经营的经营业户三年内免交税收,致使经营业户主观意识抵制纳税,至今影响尚未消除。不少经营业户错误地认为“费就是税”、“有下岗优惠证就不纳税”、“赚了钱才纳税”,还有的把国家出台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调整政策错误理解为国家就是为了让个体工商户不纳税。

三、其他地区专业市场税收征管经验的借鉴

据有关资料报露,在浙江省义乌市的中国小商品城,2012年商品交易额已达到580.03亿元,国税部门在这个市场征税10.09亿元,地税部门征税4.31亿元,税收征缴率超过南昌任何一个专业市场(见下表)。

从以上比对表看出,虽然义乌市小商品城的税收征管力量与管户数量对比极其失衡,但其实际税收征缴率接近理论值的40%,这在全国的专业市场中可谓首屈一指。究其原因,其市场税收征管有几大法宝。

法宝一:政府办市场,企业管理市场。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它没有管委会。市场管理者是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政府控股,这样就从产权上保证了政府对市场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法宝二:建立“市场税收准入机制”。在这个市场,严格按照是否依法诚信纳税以及纳税多少来确认市场摊位经营权和投标权。

法宝三:执法部门联合实施市场“清税制度”。在这个市场,经营业户退出市场或转让、转租商位时,必须凭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法宝四:成立群众性协税护税组织。该市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协税护税协会,目前会员已达62 000名。该协会除参与定期定额调整和超定额申报外,还参与税收宣传、催报催缴、漏征漏管户清查等工作,成为税务部门的强力“助手”。

四、加强专业市场税收征管的对策

分析中国小商品城的成功案例,我们不难得出,义乌市之所以能将专业市场管理规范的关键是政府直接投资建市场的模式。这个模式虽然不可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但对我们加强专业市场税收征管有很大的启发。当前,对专业市场的税收征管,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多管齐下”。

(一)提升专业市场层次。

针对专业市场布局不够科学、经营不够规范、环境交通落后的现状,地方政府应科学制定专业市场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专业市场的设置。对正在建设的市场,积极借鉴义乌小商品城的经验,实施标准化管理,力争开业时就规范管理。对现有的老一代专业市场,应加以改造整合,实行行业扎堆、功能分区,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逐步升级管理模式。

(二)成立综合治税专门机构。

突出地方政府主导作用,联合多部门力量,改变过去税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成立以政府牵头,由工商、国税、地税、公安、行业协会、市场物业公司等多家单位组成的专业市场税收综合治理机构,指定一名政府班子成员作为负责人,合理确定各单位的职责分工,统一领导专业市场税收征管工作。

(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开展全市统一的专业市场税收专项整治活动。专业市场税收综合治理机构牵头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指导原则、方法步骤、阶段时限、工作要求等。在整治活动中,各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整治初期应秉承“宽税基、低税负”的原则,保证先纳入管理再逐步提高税负。

(四)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在新设立的专业市场,将经营业户的经济能力和诚信纳税能力作为经营业户进入市场的参考条件。当经营业户进入市场营业时,市场管理部门、工商、国税、地税实行办理证照、登记审核、信息采集一条龙服务。经营业户停业退出市场时,也由税务、工商等部门依次办理注销手续,最后经营业户才能结算出场,从而在源头上堵住税收流失的缺口。

(五)科学核定税收定额。

建立各级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商贸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搭建统一规范的交流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涉税信息高度共享。税务部门科学制定各专业市场同行业、同地段、同规模的市场税收定额标准,根据经营业户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税收定额,特别是科学认定未达起征点经营业户。与此同时,及时在市场公开税负核定情况,在市场内设立举报电话,畅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六)全面推行委托代征。

从全国税收征管改革的趋势看,对个体税源实行社会化管理、推行委托代征和发挥协税护税组织作用是一条必经之路。应在专业市场成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经营业户积极参与”的协税护税组织。在管理规范的市场,采取“自愿委托,互惠互利”的委托代征模式,与物业公司签订“委托代征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定期支付代征手续费,实现委托代征制度化。在管理还不规范的市场,采取委托街办等基层政府代征的方式,待管理规范后,再委托市场物业公司代征。(作者单位:南昌市地方税务局)

作者:黄正逊 汪巍 许志勇

专业市场税收征管论文 篇2:

试论税收征管模式的科学设计与改革创新

[摘 要] 税收征管模式的设计是税收征收管理的核心环节。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科学的税收征管体系,要求从系统工程层面进行总体改革和规划,努力实现改革目标、纳税服务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的统一,并全面提高员工现代信息管理的理论水平。现代信息技术为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 税收征管;纳税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作者简介] 吴润元,广西贵港市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工商管理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税收管理,广西 贵港,537100

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现代管理是把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的一套理论和方法。2012年7月26日至27日,在安徽召开的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即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与以往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蕴含现代管理理论原理,并且在系统工程层面对改革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全面描绘了税收征管改革的蓝图。如何实现这一蓝图,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作个粗浅的解读。

一、税收征管模式必须与改革目标相统一

税务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税收征管改革是以税收征管体系整体为对象进行的系统、全面的改革,包括以税收征管体系各构成要素为对象的单项改革,即税收征管人事制度改革、税收征管手段的改革、税收征管组织机构的改革、税收征管技术的改革、税收征管理念的变革以及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改革等,还包括以税收征管体系结构形式为内容的改革,即对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对税收征管模式的改革、对税收征管程序的改革等。

在税收征管的实践中,税收征管模式的设计是税收征收管理的核心环节,明确了征管改革的方向,设计好了征管模式,其他配套制度和措施就找到了着力点,征管模式的运行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一些旧的问题、新的要求都会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或倒逼改革的因素。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社会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的焦点都普遍集中在管理模式上。因此,不同的管理模式就会带来不同的管理结果,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税收管理模式也是如此,不同的税收管理模式,就会带来不同的管理结果,税收征管模式改革是实现各项目标的基础,也是征管体系其他要素改革的保障。二十多年来,税收征管改革经过多次反复,走了不少弯路。在一些时期,虽然也设计了一些比较好的征管模式,但由于环境条件不匹配,模式运行达不到目标要求。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在税收征管职能分离与统合之间的反复改革实践,仍然达不到预期目标。一方面,为了达到内部监督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实行了划分事务管理的办法,推行各种分离模式。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税务人员对新模式适应程度不高,加上信息采集的不科学、信息共享程度低、纳税服务平台落后等原因,所造成的职责分离的后果就是工作脱节,出现责任不清、“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现象。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避免工作脱节,解决纳税人多头联系问题,又采取分片管理、各税统管的办法,结果又出现服务水平低、监控困难、地盘意识盛行等现象,甚至出现腐败现象。笔者认为,新一轮的税收征管改革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科学的纳税服务体系

纳税服务体系可分为实体化的服务体系包括提供办理纳税事项的各类办税场所、电子办税平台和围绕这些平台所需配套的人员、制度、服务流程,以及以税收宣传、税收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广义的纳税服务平台。

1.建设科学的实体化纳税服务平台建设是首要任务

在税收服务体系中,实体化的纳税服务平台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纳税人在办理税务事项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需要提供什么资料、在哪里办税、如何才能办得方便快捷。因此,没有一系列既完整科学又方便快捷的纳税平台,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广西地税系统都建设了大量的以办税服务厅为主要办税平台的实体性服务场所,以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办税平台。近年来,这些办税的实体平台和电子平台都给纳税人带来了很多便利,与以前相比缩短了不少“相对纳税时间”,但由于税务部门内部岗位职能和工作流程还没有进行更进一步改革,只是就传统工序在某个环节所耗时间的节省,始终无法改变因管理员制度所带来的办事找“保姆”、过程不透明的现象。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仍然达不到要求,税务人员的工作仍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2.调整岗位职责优化服务流程

要取消现行的综合管理员制度,建立具有专业管理特征的岗责体系。一是将原由管理员直接受理的税务事项改为首先通过办税服务厅窗口(或互联网平台)受理登记录入,然后通过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分配到责任岗位进行审核、批复,最后通过受理窗口原路返回到纳税人,现代信息技术已为这一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下放权力,充分受权窗口岗位,能在窗口办理的事项尽可能在窗口办理完毕;三是对纳税人所有需要办理的事项都必须通过计算机办理,在办理所有涉税事项过程中实现数据的录入,提高对办理涉税事项过程的监督力度,同时也提高了涉税数据的完整性和共享性。

(二)建立“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流程

新一轮的税收征管改革,应以专业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对不同类别纳税人按照纳税服务、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涉税事项实行管理,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管理重心由全面防范向重点监控转变。通过推行专业化管理,探索科学分类税源,实施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实行分级分事项的税源管理模式,以更好、更准的查找发现税收流失风险点。通过调整职能,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探索建立较为科学和专业化税源管理运行机制,解决部门职责交叉,理顺明晰税源管理职责,减轻基层和纳税人负担,优化纳税服务。特别是金税三期工程实施以后,所有涉税信息都得到了完整及时的采集,为后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比对,分析排查风险提供了保障。

(三)整合机构和重置职能

按照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理顺各级税务机关内部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纳税服务。通过职能调整,对外减少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简化办税程序,在涉税事项归集由办税服务厅前台受理后,其他职责机构不能直接受理纳税人的资料,从机制上解决纳税人办理纳税事项多头找、多次跑的问题,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对内通过落实风险管理要求,适当提升税收风险分析监控、纳税评估等复杂事项的管理层级,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实施分级管理,逐步使各级地税机关都成为税收风险管理的实体。

1.合理设置税源管理机构。

各地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区分城乡差异,合理确定重点税源规模的标准和重点行业的范围,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规模、行业、类型或者适当组合的管理方式,将现行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分局(所),调整为按规模、行业、类型管理或适当组合管理的税源管理机构,对税源进行专业化管理。

2.设置税收风险管理专业部门或团队。

省(自治区)、市、县(区)三级税务机关分别设立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机构,负责本级机关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任务推送。在税源管理分局设立纳税评估部门,或组建跨层级、跨部门的纳税评估团队,负责纳税评估工作实施。

3.创新税收事务管理员制度。

根据分类管事、分级负责、因事设岗、分工协作的原则,将税源管理事项分为基础管理和风险管理两类,基础管理类事项主要包括户籍管理、发票管理、调查执行等;风险管理类事项主要包括分析监控和纳税评估。不同税收管理员负责不同税收管理事项,改变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税收事务管理员从负责某户的所有事项,转变为负责某类具体事务。基础管理类可设置户籍管理、发票管理、调查执行等岗位;风险管理类事项可设置分析监控和纳税评估岗位。

二、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关键

笔者认为,信息化不仅是现代税收征管的一个依托,也是整个税收征管体系的主导力量。用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来类比,如果说十九世纪中后期工业化时代,泰勒等西方管理者依靠机器和严格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那么,对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管理部门特别是税务部门来说,现代税收征管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计算机来提高税收征管的工作效率。因此,要实现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必须在信息化建设上多下功夫。

(一)应用系统的科学设计是基础

其实,按照当今中国的信息技术水平,特别是成熟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税收管理乃至社会管理已是绰绰有余。问题是多年以来税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各级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原理和规律掌握不多,加上市场经济因素、先入为主的惰性等因素影响,未能统筹规划好发展蓝图,以至走了很多弯路,造成很大的浪费。在科技推动管理的思想指导下,笔者认为,重点应在纳税申报服务平台的建立、涉税信息采集和考核、数据挖掘监管、税务稽查系统设计等方面要实现新的突破。

(二)信息共享是关键

信息共享首先是税务系统包括国、地税系统的信息共享;其次,与之相关的部门也应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由于社会各部门划分了专业管理和专业服务,纳税人的很多有利于税收管理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如果能够实现社会信息共享,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税务情况就能得到全面了解。这样,纳税风险监控才有保障,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软件预留税务稽查线索,实现与税务管理软件的对接是解决对纳税人纳税风险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提高员工现代信息管理理念是保障

有了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果税务员工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也无法达到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在信息采集这一关键环节上,信息质量决定了整个管理的质量。因此,在设计信息系统时必须杜绝工作中的可选择余地,明确信息的唯一性,提高工作人员采集数据缺失的实时反应性,实现实时纠错。

三、全面提高员工现代管理理论水平

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以来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和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地高效率地输出,不仅要求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税收征管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改革实现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构的税收征管体系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转变,最终实现税收征管体系的现代化,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要求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就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税收征管工作特点建立起来的一个专业管理体系,不但在税务机关如何管理税务人员的行为、如何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表述。要正确领会改革精神,并在实践中统筹协调各个项目的关系,税务人员必须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而,在税务系统的各级干部中,掌握或了解现代管理知识的人不是很多。长期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文件或规章制度中,也曾零星地提出过具有现代管理原理的要求,但大多仍缺乏系统性,比如对干部队伍建设,很少通过业务成果评定、日常业务水平测试、连贯性的干部跟踪管理等来评价干部的素质,能干事的干部未能尽力发掘。比如党风廉政建设,平时开展的各项活动过于“专业”,与税收业务结合得不够紧密,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设计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进行管理,堵塞漏洞,达到廉洁从政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技术与业务的结合是最不理想的。被管理对象对各项工作的目的、战略意图、系统原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何统筹安排等在基层税务机关是极少深入研究和系统理解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见机行事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谈到廉政建设,就是列出若干条禁令、警示教育;一谈到信息化建设就是请外包公司去闭门造车等等。因此,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补上系统管理这一课。

作者:吴润元

专业市场税收征管论文 篇3:

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集成平台研究

【摘 要】 电子商务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但其虚拟性和开放性却为政府税收征管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模式以第三方平台信息为基础,降低了税务机关与电商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度,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保障。而SOA作为一种新型系统构建框架,其低耦合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集成平台的高效建立,进而促进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模式的有效实施。基于此,为遏制电子商务税收流失,以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模式为理论基础,引入SOA架构,构建了税收征管集成平台框架模型,并对相应集成平台背景下的税收征管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归纳了集成平台所独有的功能,以期为税务机关更好履行税收征管职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集成平台; 税收征管; SOA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51 5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12.6%。“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子商务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5.58%。但在如此良好的增长势头下,电子商务税收流失却很严重,根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2.3万亿元,而尚未完全纳入税收体系的C2C电商模式规模为1.51万亿元,按照平均税负水平进行测算的税收流失规模约为0.25万亿元,占实体总税收的1.8%。电子商务无疑已成为税收征管的“法外之地”。

但电子商务作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其交易模式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为税收征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交易信息获取困难,导致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纳税地点等关键信息难以确定;商业中介作用削弱,导致卖方代扣代缴等传统征管方式失灵;税收稽查收效甚微,导致资金流向难以追踪,完税情况失去监督。针对这一现状,Woodside[1]曾于2001年提出利用网上中介进行税收计算和征收的新模式,Basu [2]、Choi et al.[3]又分别从ISP和支付中介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完善,在规避高额征税成本的同时,还有效缓解了对交易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了政府税收征管效率。

而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网络中介征税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早在2002年,王根贤[4]就提出了“通过银行中介来行使扣缴税款”的崭新征税思路。在此之后,陈霞等[5]曾提出“从网络支付体系入手”,实现对电子商务的有效征管。吴汶承[6]则对电子商务征税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实施网络中介税收征管的制度性建议。而丛培华等[7]则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得到“电子商务中间商是完全的信息充分知情者”,进而论证了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效益的正当性。除此之外,网络中介征税模式频繁作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技术背景和建设目标。王立岩[8]认为“通过监控第三方支付平台征税”可以“为我国推进C2C电子商务征税提供实施保障”,刘继虎等[9]也将“建立电子商务税收信息平台,实现涉税信息共享”作为新时代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必然措施。

综上可见,现有研究缺乏对网络中介征税模式的技术性探索,而各中介信息系统数据的交换、共享是网络中介征税模式实现的前提。基于此,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引入SOA架构,利用其耦合度低、重用率高等特点,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集成平台进行框架设计;(2)以新集成平台为背景,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整理,以使其更适应新型征管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SOA概述

SOA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简称,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其作为一种软件规划和系统构建的崭新方法,突出业务属性,系统整体耦合度较低[10]。可以依照业务逻辑将一些松散的、黑盒式的组件进行跨平台整合,在提高业务适应能力的同时不需要太大的系统开发成本,是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SOA技术背景下,业务功能的实现是围绕一系列“服务”达成的,服务可定义为一种被规范化描述、对外提供访问地址并可重复使用的功能单元。其基本模型如图1。

服务基本模型中主要有三种运行方式,注册服务表现为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资源,然后发布给服务代理方,服务代理方接受发布信息完成注册后该服务才可被真正调用,其资源候选范围广泛,可以是原有系统服务或服务组合,也可以是第三方自主开发的服务,具有高度的跨平台性和可集成性。发现服务表现为服务请求方向服务代理方发出查找指令,而服务代理方将查找结果,即相关服务提供方信息返回给服务请求方,整体运行过程依赖于高度统一、规范的协议标准,如UDDI、SOAP、WSDL协议等。调用服务表现为服务请求方与服务提供方的双向通信,一方面服务请求方可向服务提供方发出服务申请,要求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服务提供方可有针对性地根据服务请求方特征进行必要的服务绑定。整个系统运行表征为对象的良好封装性以及整体结构的松耦合性。

(二)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模式

税收征管的关键在于有效降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度,这一问题在电子商务领域尤为重要。究其原因在于交易主体分布广泛、交易行为复杂,信息收集难度大,再辅以纳税人的趋利动机与信息技术的强隐匿性,导致信息获取成本巨大,税收征管往往“得不偿失”。

通过网络中介信息共享来获取纳税信息,进行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能够有效降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度,主要体现为信息来源广泛、全面。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往往涉及多个主体、多个平台,单一的征管维度已不能反映交易的真正实质并计量准确的纳税基础。网络中介信息共享以第三方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信用中介为核心,并向其他中介平台逐步扩展,以求全面、综合地获取纳税所需信息;信息质量真实、客观。网络中介信息提供者属于第三方,不受纳税人控制,无密切利益关系,所提供信息独立性强、价值含量高;信息成本低廉、便宜。与直接向单一纳税人获取信息相比,网络中介平台已经对相关纳税人交易信息进行了较高程度汇总,面对数量众多、地域分散的交易者,合理利用网络中介信息无疑能大幅降低税务机关的信息获取成本;税收稽查简便、高效。网络中介信息的利用对于税务机关来说,为选择合适的稽查对象提供了大量相关性较强的依据。对于纳税人来说,信息共享意味着避税成本更高,客观上强化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行为,总体上可以有效提高稅收稽查的效率。

网络中介信息对于税收征管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税务机关并不能对其实现充分利用。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技术问题在于难以将不同中介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交换[11],究其原因又在于不同中介信息系统内部的异构性和外部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因此顶级的信息化系统架构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甚至是必经之路。

三、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集成平台框架

在进行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对总体框架进行设计来指导现实工作的实施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SOA应用技术参考模型为基础[12],结合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业务的相关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集成平台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该框架模型主要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为IT基础设施层、SOA资源层、SOA支撑技术与服务层、业务公共服务层、行业应用层、用户层以及质量、安全和治理标准规范体系。

(一)IT基础设施层

IT基础设施层为SOA应用营造了基础的运行环境,并提供了未来拓展的硬件支撑。作为网络中介信息最直接的提供渠道和最终的存储区域,它的触角覆盖了整个交易过程。因此借助对基础设施的管理来实现网络中介数据的规范化采集、处理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此之上,平台特有基础设施则要求更高的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二)SOA资源层

SOA资源层是对支撑整个系统运行、功能实现的所有IT资源的汇总,总体可以划分为三类:应用系统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主要指已成功建立并实际运行的业务软件系统,以电子商务核心业务类别(即交易、支付和信贷)为依据,应用系统主要有电子支付系统、订单处理系统以及信用评审系统等,对核心业务系统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实现信息深度融合,还可以形成对网络中介平台的实时监督,防患于未然。数据资源作为整个SOA资源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电子商务市场组成为依据,可划分为市场主体数据、市场客体数据以及市场行为数据。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对交易活动的全面系统了解是税收征管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SOA架构下数据资源的高度整合为相关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服务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兼容性,可以促进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其功能侧重也随平台类型和业务需要的不同而不同。整个网络中介资源在该部分实现分类汇总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上层应用做好必需的技术准备。

(三)SOA支撑技术与服务层

SOA支撑技术与服务层是实现集成功能的关键部分,对于系统异构性较强的税收征管平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之下是各种资源采集和准备系统,而在其之上是各种具体应用,使用该应用的用户并不需要了解以下的部分,在增强资源整体安全性的同时也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便利。

一方面它需要把SOA资源进行封装(如Web封装服务),提供标准接口使其成为共享资源,这一功能须经过服务发现、服务注册与服务编制等步骤实现,而为达到共享服务与具体应用的快速对接,还须提供服务查找、服务描述等必要功能。另一方面在这一部分的最高层需要实现对服务的综合管控和相关渠道建设。其中服务资源中心能够对服务进行总体调度、发布,信息汇总服务方便用户对不同维度信息的有效使用,授权管理服务具有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等重要功能,文件传输服务则专注于建设更为完整、通畅的信息交互管道。而在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是企业服务总线和数据交换平台,它们为异构的应用系统、数据和服务提供了高效的交互平台,并且具有适当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性。

(四)业务公共服务层

业务公共服务层是针对税收征管业务专门设计的基础服务,它涵盖了当今税收征管的必要环节,也为将传统税收征管纳入新型信息平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以税收征管系统论为依据,可将该层分为动态、连贯的三类:信息采集系统、纳税评估系统、税务稽查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其子系统涵盖税务登记管理系统、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和税款征收管理系统,主要采集各类涉税信息,然后经过必要、专业的处理,输出各类纳税所需信息,如纳税人资料、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入库信息等。纳税评估系统主要由对象识别系统、评估分析系统和评估处理系统组成,其以信息采集系统输出的相关信息为基础,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处理,为增强信息及时性和科学性,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予以反映。税务稽查系统主要包含选案系统、实施系统、审理系统以及执行系统,主要履行税务机关对纳税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能。其一方面输出查补收入,维护国家法制;另一方面则反馈信息至信息采集系统,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实现内部循环优化。

(五)行业应用层

行业应用层在业务公共服务层的基础上融入了特定行业背景,使应用更符合用户需求和业务特征,落实到本文则体现为对电子商务行业特性的引入与结合。电子商务因其独有的虚拟性、数字化和高流动性等特征,需要不同的税收征管模式、方法,例如电子发票的引入、虚拟代理人的确定等等。行业应用层可以实现对这些特有模式、方法的综合管理和充分应用,电子发票管理、納税评估数据挖掘以及服务器追踪定位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该层与业务公共服务层业务性更强,拟在下节流程分析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六)用户层

用户层主要是指税务机关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用户并不是人员的代称,其中还涵盖了系统、设备以及其他服务等。它不仅要实现可视化功能,还要为其他单位、组织提供可靠的访问接口,以方便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提高国家行政治理效率。相应的,界面设计、权限控制就变得特别重要,也正在掀起另一波崭新的信息化浪潮。

(七)质量、安全和治理标准规范体系

质量、安全和治理标准规范体系关注的对象是集成平台的总体性问题,质量部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安全部分以保证应用有效运行为目标,治理部分则着力于制定平台建设的总体方向和管控原则,应当是国家行政治理战略的体现,不仅要考虑到税收征管的行政效率,还要与经济效率挂钩,使税收征管真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服务。

四、新型集成平台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分析

新型的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模式与新型的SOA框架共同形成了新型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平台,从而必然导致新型税收征管流程的出现。现以集成平台背景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为线索,对其中核心应用系统进行分析阐述,其具体税收征管流程如图3所示。

(一)信息采集系统

传统税收征管流程设计中,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均为互相独立的三个重要环节,并且层次分明、秩序井然。但整体缺乏关联性和动态反馈能力,除去征管体制的限制外,技术能力的不足也是关键原因之一,然而在信息共享税收征管平台中,涉税信息的广泛采集与实时传递已成为可能,大大增强了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度,因此本文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环节进行整合汇总,剥离线下实际征管行为,突出三个环节的信息提供方特征,集成为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对涉税信息进行系统采集和处理,生成经过专业整理的各类信息,下面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详细说明。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一直是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的难点,一方面网上商家税收遵从度低,另一方面国家也缺乏相关方面的可行性规范。而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撑下,税务机关直接从第三方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信用中介获取交易活动信息,符合税务登记要求的,可直接在其注册账号、申请店铺时即对其纳税义务进行事前告知并完成税务登记,营业地址可采集其店铺号或店铺网址作为唯一标识,银行账号需通过集成平台进行验证、审核,相应的信息变更、注销也可以通过对网络中介信息的采集完成。而对于整个中介平台,可以采用实时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纳税变更情况和流程合规性做出总体评价,同时对特殊交易活动履行税收监管职能。

纳税申报因为牵扯到税收管辖权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从各种税收理论做出了相关探讨,但总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其实是由于税务系统的地域性特征与电子商务高流动性、无界性特征的客观矛盾所导致的,传统的税收征管理念缺乏对相关方面的合理论述,而任何地域性划分均会导致地方税务机关产生抢夺税源行为,极其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应将其作为国家税收项目,税款直接作为中央财政收入。基于此,税务机关可以将纳入征管范围的纳税人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定期对纳税人进行应税提醒,并对纳税人反馈信息进行仔细核对。最后对于税款征收环节,征收方式可设置为通过网络中介平台进行代扣代缴,至于具体缴纳方式、税率以及电子发票等问题与法律规范有关,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点,故不作为本文论述重点。

(二)纳税评估系统

纳税评估是税收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德国将纳税评估称为“税收审计”,追求其专业化与独立性。而纳税评估是建立在大量行业数据的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以前我国信息技术不发达,纳税评估重视程度也不够,但在信息共享的背景下,数据获取渠道得到拓宽,数据精度大幅增强,应赋予纳税评估更高的地位。因此,本文将纳税评估作为一个高级系统,其下子系统有对象识别子系统、评估分析子系统以及评估处理子系统等。

纳税评估是以经信息采集系统整理过的涉税信息为依据,审核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合法性,并进行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在电子商务行业中,纳税主体基数庞大,交易情况复杂,再加上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而恶意逃税现象严重,使其纳税评估与传统纳税评估相比更需要借助计算机手段。对象识别子系统中,人工识别方式无论从精度还是广度均已不能满足现今监管需求。而税收监管平台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使SOA资源中的数据资源可以得到高效利用,比如通过数据发掘中的决策树、神经网络等方法确定对象特征,还可根据异常值发现未申报或少申报纳税人信息等。

在对象识别的基础之上,需要对其涉税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相应的,庞大的数据量使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成为必然选择,一般来说,可以将数据挖掘发现的规则和专家知识保存下来,形成知识库。知识库系统的优势除了节约巨额的监管成本外,还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动态更新,尤为适合法规变化较快的税务管理工作,减少了工作人员对相关信息了解不及时所导致的误差。

发现涉税疑点后税务机关可对纳税人进行约谈,提请其对疑点问题进行说明举证,若仍然不能对纳税情况做出完全清晰判断,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这一部分主要由工作人员实施线下工作,并无太大技术上的创新,而评估处理主要是指对相关信息汇总,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知识库系统中案例库训练样本的更新与原有规则的调整等。

(三)税务稽查系统

税务稽查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行为,其稽查对象直指最终纳税结果,并且属于执法手段,可谓税收征管的最终防线。在电子商务行业背景下,稽查对象主要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直接决定了稽查必然依赖信息化手段,传统方式下对会计账簿的检查需要转化为对数据库系统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电子单据的使用、管理也必然成为稽查的重点项目。

选案子系统是税务稽查的开端,主要用于确定稽查对象。其实利用計算机选案在我国早已司空见惯,它提高了稽查选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但电子商务数据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格式并不统一,需要设计效率更高、容错性更好的算法,变革以前的筛选方法,引入知识发现和人工智能技术,而相关工作人员则需要更加关注业务特性,以确定更有代表性的指标和更合理的参数。

对于实施子系统和审理子系统,不仅要求业务人员有合格的财务分析能力,还需要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例如数据库模型的范式理论、OSI模型等。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解,就不能对电子商务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合理的判断,而在使用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模式的背景下,忽略平台信息系统的内部运行规范,使其陷入“黑箱”状态,无疑会动摇整个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平台的根基。由此也可以发现,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平台并不是由信息技术独立驱动,它需要实现与工作人员的良好互动,这也是SOA模型中用户部分存在的真正含义。同样的,工作人员为了适应新型征管模式的变化,也必须进行革新,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整体素质。

五、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集成平台功能

SOA架构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平台具有传统税收征管模式下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简化税收征管程序,还能克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方面在现有环境下的固有问题,对其实现有效征收,其核心功能如下。

(一)信息集成功能

集成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全方面收集纳税信息,还可以对纳税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处理,增强数据信息可用性。对于确定交易活动中的纳税主体、课税对象和课税依据均有重要作用,以课税对象为例,目前市场上诸多商品(音像制品、游戏点券等)以数字化形式存在,集成平台可以更为精确刻画其商品特征和交易行为,防止“无痕”买卖逃避税款情况的发生,也为课税依据和纳税主体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

(二)数据分析功能

集成平台下的数据分析突破了对财务数據的依赖,可以实现对纳税人数据的全面分析。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未申报纳税人,减少无知性不遵从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申报数据合法性,减少自私性不遵从行为,从而整体提高税收遵从水平,实现税收征管的自主性管理。

(三)平台监管功能

平台监管遍及整个征管过程,从税源上看,可以及时掌握电子商务收入规模和总体发展状况,发现纳税异常状况,确定重点监管范围。从纳税过程上看,可以实现全平台规范化控制,降低人工干预程度,整体提升程序遵从度,最终表现为征管结果的科学性、有序性。

(四)立体稽查功能

集成平台背景下,电子交易信息、凭证的篡改变得有迹可循,首先提供了有效的稽查对象。而由于平台的高度集成化使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对象进行多维度稽查。以电子支付系统为例,集成平台以信息流为基础,使资金流向更为清晰,防止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洗钱”行为的发生,加大了避税难度。

六、结语

电子商务税收流失的问题日益严重,亟待解决。网络中介税收征管模式在有效降低对纳税人信息不对称度的基础上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而SOA架构以其低成本、松耦合的特点为网络中介平台的集成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结合电子商务的行业背景,构建了集成平台的框架模型,并对征税流程进行了思考和优化,有利于电子商务税收遵从水平的提高。

利用网络中介进行税收征管在实务中应用尚少,缺乏高度的理论支撑,未来需对其法理基础进行探索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而在技术层面,通过SOA架构技术将各种中介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系统控制风险,如何保证访问的安全性和消息的可靠性将成为下一个即将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WOODSIDE I W S,OECD F A A.E-commerce and taxation:a virtual reality[J].OECD Observer,2001,224(1):23.

[2] BASU S.Implementing e-commerce tax policy[J].British Tax Review,2004(1):46-69.

[3] CHOI Y C.A taxation model:the korean value added tax on electronic commerce[J].Review of Business,2004,25(2):43.

[4] 王根贤.如何对电子商务征税[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4):27-29.

[5] 陈霞,徐勇.构建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税收监控体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135-137.

[6] 吴汶承.基于网络中介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探究[J].中国商贸,2011,(36):106-107,115.

[7] 丛培华,龚奕.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144-146.

[8] 王立岩.基于混合决策博弈的C2C电子商务征税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7):8-12.

[9] 刘继虎,王湘平.“互联网+”语境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立法对策[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3):70-78.

[10] 艾尔.SOA概念、技术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1] 金鹏.基于网络中介信息的电子商务税收遵从与征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2] 袁媛,王潮阳,董建.SOA应用的技术参考模型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0):21-24.

作者:张志恒 魏焱润

上一篇: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下一篇:国际政治效应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