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税收征管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税收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却是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以尽可能少的征管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即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一篇:税收征管论文范文

税收征管模式问题浅析

摘 要: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因经济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不同。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科技环境等的变化催生了全新商业模式和互联网金融等,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新的难题。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新经济形势,发掘目前我国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模式

一、税收征管模式概述

税收征管模式包含税务征收、管理和检查工作。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从“一员进户,个税统管”模式到“征、管、查分离”模式再到“三位一体”模式以及如今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服务,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征管模式。我国税制改革既包含前瞻性的主动性改革,也包含受制于税制环境变化的被动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反过来又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建立信息管理管控系统,加快了税收征管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了税收征收能力的同时确立了纳税人在纳税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义务与责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变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应用,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新的挑战。

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目前税收征管现状及行业内外对税收征管模式问题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税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税收职能能否充分发挥,不仅在于合理的税制,而且要求有高效专业的人才资源。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促进税收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近年来,不断创新的企业商务模式、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不但对税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税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期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税收征管工作要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加强服务意识,工作中不仅要求税务机关干部“微笑服务”、“礼貌服务”、“便民服务”,更要求税务机关干部能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解决纳税人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2.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业务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个别税务机关干部不能及时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对征管程序了解亦不够全面,不能及时总结经验和更新工作理念。

(二)税收风险防控能力弱

我国目前税收风险防控能力弱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1.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

税收执法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税务行政执法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税务行政执法主体不但包括税务机关,还有海关、财政等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经常重叠,导致责任分工不明确,征管工作效率低下。此外,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纳税人纳税风险增高。

2.税收政策更新速度快

税收政策更新频繁导致纳税人难以及时准确掌握涉税信息,税务工作者难以及时从整体上、实质上掌握新的税收征管政策,税务工作者缺乏及时的应对新的税收征管政策的专业化指导,导致难以及时利用新的税收政策解决和应对税收问题,从而加大了税收征管风险。

3.新兴商业模式的特殊性

当前新兴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行业跨界整合等促进了新型企业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全新的商务模式的出现。商务模式的创新,也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1)难以确定交易地点。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税收管辖权以各国地理界限为基准,消除了国家间的界限,弱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动摇了传统居民定义及其判断标准,而且由于电子商务无形化、虚拟化、不需要固定营业场所的特点,造成企业的贸易活动无法确定贸易目的地和消费地,从而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和风险。

(2)税务机关面临“技术壁垒”与“信息壁垒”的双重障碍。电子商务的各种报表和凭证均为电子凭证,能够轻易地修改和删除且难以留下痕迹和线索。电商无纸化下如何纳税、如何稽查,加大了税收征管和稽查的难度。另外,税收综合征管系统数据搜集能力的滞后性和有限性,致使难以及时获取所需的纳税信息。而且对于新技术、新模式企业而言某些信息往往是企业的商业机密,这使得税务机关面临“技术壁垒”与“信息壁垒”的双重障碍。

(3)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自身限制,造成税款流失。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突破距离和时差的限制,任何一个人可直接成为市场的供给者,而且由于个人与个人(c2c)之间的电子商务纳税遵从度较低、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本身就存在自建账困难、税收认同度低等问题,造成部分税款流失。

4.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在互联网浪潮中赫然崛起。互联网金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方式,实现只需一部手机便可以畅游天下。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为税收监管与控制带来了诸多风险。

税收征管监控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在互联网征管方面还存在巨大不足。主要由于:第一,征税依据的确定较困难。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交叉性等特点,其业务形式有委托代理、咨询服务等,收入性质较复杂。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于萌芽成长阶段,许多现行的税收政策无法直接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目前针对复杂多样收入性质难以给予明确的税收征管政策,增加了税收管理难度。第二,不同企业之间对其所经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认识和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流转税缴纳存在差异。第三,在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中多数交易者是自然人,他们只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注册登记并完成交易而无需进行工商登记和固定经营场所。通常互联网金融平台一般都对其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及额度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导致存在大量分散而隐蔽的交易者。对于这些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的自然人,在其没有固定营业场所和工商登记的情况下,税务机关难以发现并对其进行税务登记,从而无法确定纳税主体。目前针对p2p借款市场监控力度较弱以及在税收征管方面對征管时间、金额等的认定存在很多未明确的问题和争论,使得这一平台很多人为了不缴纳税款或者少缴纳税款而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偷税、避税,各种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目前p2p借款方式还是处于一片比较混乱的状态。针对互联网金融缺少具体的管理法规,导致金融监管的空缺,更加加大获取税收信息的难度第四,税收管辖权的不确定性,造成因管辖权的争议和协调而降低税收工作效率。互联网金融经营行为发生地灵活多变且其覆盖范围非常广阔,税务机关无法准确地确认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地,也就无法准确行使税收管辖权。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无界性、广泛覆盖性使得应税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到不同的税收管辖权的管辖区域,从而导致对税收管辖的争议及协调,造成税收征收工作效率下降。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业务通常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其操作过程具有隐蔽性。交易信息多半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如“合同、发票、账簿、凭证”等,容易被篡改。特别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某些业务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注册交易客户、项目结算、资金运动等通常隐匿不公开造成税源数据难以全方位监测,进一步造成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相关各方在自身利益的考量下隐藏收入,不进行纳税申报,使得税收征管难度越来越大。例如比特币的出现使得跨国交易更加隐蔽也更加方便,且其所采用的分布网络方式实现了去中心化,且其采用哈希函数来保密,极大增强安全性,逐渐成为国际交易结算的利器。

(三)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足

利用综合税收征管软件来接收数据和开票,标志着税收征管步入了信息化轨道,但目前综合征管软件无法实现各种单行软件的税务数据共享,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税收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必须要以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实现税务机关、纳税人及第三方机构等相互联系起来。此外,税收征管信息化可用于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环节,可以极大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的同时提高征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我国目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不足,基础设施的铺设不够完善,税收征管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共享有效性较低,无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全面地掌握纳税人的基本信息,也无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税收征管模式问题解决措施

(一)强化税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人才興税和科技兴税是税收事业充满活力的基石。因此,首先应该抓好公务员招录与公务员后期培训教育这两项工作,使之全面掌握税务知识与税务管理技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并为做好接班人做准备;其次应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特别重视中基层税务机关干部的培养,使之成为中流砥柱。最后应当抓好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后期教育培训,使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具有高含金量的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评估师等高端、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税收征管对税务机关干部管理学知识的要求,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做好税收征管计划与决策、领导与沟通、控制与创新等工作。因此,税务工作人员应当在优化税务知识结构的同时应当强化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及计算机科学知识,拓展知识宽度和深度,提高业务能力。

(二)提高税收征管风险控制能力

1.强化税收风险管理意识,针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基层税务干部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和学习。

2.加强税务干部应对风险能力。加强税收干部风险应对方法及技巧的业务技能培训,让风险应对人员熟练掌握纳税提醒、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的流程、方法。提高、更新计算机操作、税收法律法规、涉税财务知识等技能,提高税务人员分析数据来源、分析过程及疑点成因,防范并发现税收风险。

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规范风险应对流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包括税收基本法立法、《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和完善,以及对电子发票、电子签名和数据保密等一系列大数据等相关的立法。加强风险应对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复审,以及对应对结果的监督评价,完善体系建设。

4.重视税收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强税务机关干部数据搜集及管理工作。加强对税务机关干部基础数据录入质量考核及风险管理平台的模型建设工作,提高风险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手机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潜在风险,提高对数据的利用率,,为风险的处置提供可靠依据,为税收风险应对工作做好指向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工作,多渠道、多角度开展数据分析,多层次进行税源监控,有效推进第三方涉税数据的分析运用,切实提高风险应对质效。

(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税收征管从以税务机关为核心的点状征管模式到纳税服务为核心的线性征管模式,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状征管模式,但无论在任何时代背景下,信息流一直是税制设计与税收征管模式的基础性影响因素。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个人收入数据处理中心并组合成一个全国性的个人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个人所得税税源实时动态监控。同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税务机关与其他职能部门和机构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机制。

税务机关不仅要从人才上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还要从信息化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重点研制适合互联网金融的税收征管的系统和软件,提高税收征管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另一方面要整合各种软件数据,收集财政、银行、工商等方面税收数据信息,便于数据的提取利用,为应用数据打好基础。

结语

税收征管模式对推动我国经济纵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企业业务的整合发展核对科学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税收征管立法存在缺陷、税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科学合理的税收征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弱、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足等问题,导致纳税效率较低,无形中增大了我国在税收征缴中的损失。为确保国家税收,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以往论文中的观点,并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经济现状,发掘目前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参 考 文 献〕

〔1〕王敏,袁娇,方铸.“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管模式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财政科学,2018,(09):05-17.

〔2〕袁娇,陈彦廷,王敏.“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税收征管的挑战与应对〔J〕.税务研究,2018,(09):82-88.

〔3〕姜敏.国税工作面临“双剧增”新情况的应对〔J〕.税收征纳,2017,(05):11-13.

〔4〕田金莹,孙美奇.大数据时代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商论,2017,(19):177-178.

〔5〕余亭萱.刍议税收征管成本的优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0):01-02.

〔责任编辑:孙玉婷〕

作者:王丹丹 张旭珠 徐丽

第二篇: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税收制度因素分析

摘 要: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税收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却是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以尽可能少的征管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即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税收征管作为整个税收制度运行的关键环节,它的顺利实施既关系到国家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取得,也关系到政府征税成本的高低和纳税人税制遵从成本的多少,更关系到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税收征管效率 税收制度 因素 分析

1 税收征管效率

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的根本保证。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征管的重要衡量指标。税收征管效率一般包括税收行政效率、税收经济效率和税收社会效率。税收征管效率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征管效率就是税收行政效率,是指国家征税取得的税收收入与税务机关征税支付的费用之间的对比关系,是税收税收征管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税收征管效率是指税收的征管活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有益影响。税收征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税源因素、税收制度因素、税收征管因素、财税管理体制因素和税收法制因素。在既定的外部环境下,税收征管因素是影响税收征管质量的关键因素。税收征管效率衡量的是税收征管过程的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在税收征管有效性一定的前提下,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越低,税收征管效率越高;或者在税收成本占实收收入比重一定的前提下,税收征管的有效性越高,税收征管效率越高。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应当尽可能降低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或者尽可能提高税收征管的有效性。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税制建设、税收征管、管理手段、队伍建设、税法宣传、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贯彻效率原则,需要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需要决策人、征税人、纳税人和用税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树立提高效率的责任意识。

2 税收制度因素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简单而严密的税收制度,能使税收征管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完善税收法制,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这是推进依法治税的基础。为了使税收征管有法可依,许多国家制订单独的税收基本法,将税收征管的基本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很多国家也注重保护纳税人的权利。有的国家甚至把纳税人的权利写进了宪法。

任何一个国家在建立税收制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保证它的政府支出需要。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税收收入却是有限的,它不能不受到一定时期税源的制约,这就要求对二者合理兼顾,以求得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平衡。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和纳税人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国民收入的分配都有可能有计划地进行,从而,为国家需要与税源可能之间的平衡提供了条件。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一个国家要发挥税收的作用,包括取得财政收入,调节生产、消费、分配和不同经济成分的收入水平等,都必须制定理想的税收制度和有效率的执行税收制度。

3 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

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信息传递不通畅,影响收入的完整性,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3.2 收监督不到位

偷税逃税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税收差额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办法,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受各种利益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建有两套或三套账目,在上报经营成果或计算税金时,往往使用虚假账目,形成税收监督的真空。一些没有设立两套账目的单位,在财务核算上也掺杂许多虚假成分,看似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掩盖着许多经过处理的问题。虚假的财务核算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还造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失真。企业负责人的腐败问题在部分地区和企业还很严重。尽管企业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财务上,毫无例外都是化公为私,侵吞国家资财,侵蚀税基。

4 当前加强我国税收征管的建议

4.1 加大管理力度

分类管理就是针对纳税人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和纳税申报方式多样化的实际设立的一种能使税收征管建立在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基础的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情况,掌握纳税人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

4.2 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纳税意识

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开展广泛的税收政策宣传,并着重加强发票宣传;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行业召开座谈会,增强从业人员的税收意识;通过印制行业税收宣传资料,有针对性的面向教育及医疗行业、房东、外来建筑安装项目部和房地产项目股东,宣传税收法律知识。同时,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种税收违法违纪行为,通过新闻媒体对税收违法进行报道、曝光,发挥税法的监督和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芬芳.影响税收行政效率的税收征管因素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6):24.

[2] 张景辉.税收征管效率的宏观制约因素[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3):09.

[3] 臧秀清.税收征管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5,06(4):12.

[4] 逄承伟.完善我國纳税评估工作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5):17.

[5] 肖加元.论税收效率及其评价内容[J].中国证券期货,2011(4):71.

作者:朱利荣

第三篇:税收征管改革新动向

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是这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

与营改增、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联动,税收征管系统改革将成为2017年财税改革的一大主线。

在2016年末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此前,财政部在2016年两会建议提案答复中表示,实施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需要构建新的税收征管制度,建立与综合征税相配套的税收征管体制。

“也就是说,要想改个税,要先把税收征管制度改到位。”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其实不仅是个税,包括营改增、房产税在内的直接税改革的前提,都涉及到税收征管体系的建设能否取得突破。”

在多位财税专家看来,随着2016年末“金税三期”工程收官,覆盖所有税种及税收工作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建成,目前我国已具备深度改革征管系统的条件。

配合企业与个人纳税信息系统的构建,税务部门可能也将酝酿一系列部门调整。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完善或将成为未来税收征管改革的一大看点,而配合企业与个人纳税信息系统的构建,税务部门可能也将酝酿一系列部门调整。

为个人编制“税号”

作为整个税收征管流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纳税人登记改革将首先发力,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正是这一改革的核心。

中国的核心税收征管流程包括登记、纳税服务、税务检查、欠税追缴、争议解决等环节。其中,纳税人登记是整个税收征管链条的基础。

“纳税人识别号以前主要是面向企业,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于纳税人识别号也要延伸到个人,这在正在修订的《税收征管法》中也有体现,未来要做的是把税法中的规定划为具体的政策落实。”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政文表示。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未来纳税人识别号的改革可能将涵盖两个层次。

一是对企业,纳税人识别号将进一步完善。“现在的征管体系仍然是以省为中心的,是一个比较分散的体制。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跨省、跨境的业务,现在的征管体系已跟不上形势。”一位接近国税总局的人士说。

改革方向是让识别码收集更多的企业纳税信息,将企业历史的、跨区域的以及与其他纳税人相关的涉税信息关联。“所以,以纳税人识别码为基础,下一步要建立纳税人的主体文档。”上述人士说。

所谓纳税人“主体文档”是指为每一个纳税人建立一个数据库,其中包含了与税务有关的所有信息,例如如果纳税人是一家企业,那么它适用的税种、报税和缴税频率、所交税款和所欠税款、对额外税款、利息、罚金的评定等,都会包括在这个主体文档里。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个人,管理部门有可能建立个人纳税人登记中心,来推动个人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建立。

“个人所得税等改革要提上日程,而且中国还正考虑和其他经济体交换税务信息,所以改进个体纳税人的识别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上述接近国税总局的人说。

对于自然人纳入个人纳税人登记中心,上述人士透露下一步工作重点是高财富人群。这些高财富人群通常是大型企业的大股东或管理层,个人大量参与跨省、跨境交易,企业要建起来的“主体文档”制度,针对这些高财富人群也适用。

作为企业高层尤其是大股东,个人纳税和企业纳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很可能成为个人避税的工具,例如压低账面工资,或将个人支出计入企业经营成本。所以只有将企业和高财富人群的纳税信息联动,财税部门才能有效监管这一人群的偷税避税。

“先从高财富人群入手,建立个人纳税人的主体文档,随后逐步扩展至其他个人纳税人。”上述人士表示。

部门调整提速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为推动税收征管改革,一些部门调整措施可能也将提上日程。

“税收征管面临着一系列新老问题,都在倒逼总局和地方分局的格局调整。”上述接近国税总局的人士对记者说。

比如,营改增之后,总局规模较小的问题越发突出。随着营改增全面推开,过去地税系统主要征管的营业税,变为国税部门主要征管的增值税,国税部门工作量大大增加。此外,我国近几年对国际税收合作的参与越来越深入,让国税总局的任务越来越多元化。也就是说,我国的税收体系正在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全国属性和国际属性。

“这对收征管项目的设计、监测、支持以及协调实施都带来巨大挑战。”上述人士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途径是逐步增加总部的员工数量,次优途径则是指定某些市成为“专业中心”,在国家税务总局的监督下承担各种全国税收项目的政策设计及征管工作。

实际上,国税总局扩招之势从最近两年的公务员招考中可见一斑。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聘总人数2.7万人,其中国税局全国招聘占比接近62%。

总局规模扩大的同时,是部分地方的基层税务部门可能面临整合。目前我国的基层税务部门有上万个,基层部门数量庞大,虽然有利于纳税人缴税,并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但也降低了税收征管的效率,还会增加协调一致管理的难度,而且由于在基层有限的范围内纳税人和税务官员来往密切,还會引发税收上的寻租风险。

因此,随着税收征管电子服务的能力逐步提升,国税总局酝酿将地方的小型税务机构整合归并。

除了数量规模上的调整,国税总局与各地分局的部门设计上,也将顺应改革,有所调整。

为了加强对两类重点纳税人的征收管理,即大型企业和高财富人群,国税总局在2008年就成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并在各地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

上述接近国税总局的人士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能,并可能予以“高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作为市一级税务局的内设机构,权限较小,这样这个部门就能以独立的税务机构身份来运行,针对大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征管和权限。

此外,增加总局及各省市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员工数量,可能也将成为部门扩充的一个重点方向。

针对高财富人群,国税总局还没有专职部门。目前,我国10%最富裕的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占我国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接近一半。富裕人群跨省跨境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但是税收征管工作仍由其收入来源所在地的地税局负责,这导致国家税务总局难以监督其跨省、跨境的税务活动。

上述人士建议,未来针对高财富人群的纳税管理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专门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二是考虑在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内设立一个处室,这也符合很多国家通行的做法。

作者:刘琳

上一篇:光谱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效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