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在具体实施和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有效推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探索,从思想认识、实施策略、学习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更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综合性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综合性教学论文 篇1: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充满“语文味”

【摘 要】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强调语文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联系;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 合力;阅读思维;语文核心素养

一、沉睡的资源与鲜活的生命

请看下面的几个文字片断:

1. “老街!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方甜《孔城老街》)

2. “沿石板路渐渐进入街市,我万分庆幸没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孤凉冷落,有的是茶馆送到鼻尖的缕缕清香;有的是路边孩童嬉闹耍乐的动听乐音;有的是退休的大爷眉峰锁紧,一颗棋子在盘上低回,不知落到何处的情景……”(陆天翔《走在长长的石板街上》)

3. “丹桂飘香的时节,你已被装饰一新,大红的灯笼,人工的华具,老街啊,你当真想要如此一个纸醉金迷的生活?老街啊,那低俗的暗红怎配得上你的典雅?那人造的华美又怎配得上你天生的丽质?”(袁亚兰《残韵悠悠》)

以上片段是笔者摘录于学生的作品,那是我指导的一次“走近孔城老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的成果展示。现摘录品读仍口留余香,暗自窃喜,这哪像出自一些淳朴稚嫩的农村初中生之手呵!可从字里行间,我分明能读出桐乡学子们登高丘而咏歌、依湖畔而吟诗、观古楼而悦心的身影啊!我还能感受到学子们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忧虑。我又总能发现摇曳在学子们的笔下是一群鲜活的生命而非沉睡的资源。他们颇具慧心,没对老街作流于一般性的说明与介绍,而是渗透学生的生命体验,赋予学生的个体情感,给人一种陶醉迷恋的诗意美感,这是什么味?语文味!

二、想说爱你谈何容易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强调语文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联系;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知识去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去关心政治、研究生物、欣赏美术……语文课堂引进了唱歌、表演、绘画、辩论……于是,一些老师动脑筋想办法,热衷于活动多样的课堂热闹,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秀成“综艺大观”,让人感觉不到语文味,体会不到语文性。将原本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内容当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而大加开展,越俎代庖,非语文化的东西的大肆扩张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忘了“本”,又哪里还记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不姓“综”。

而农村中学历来被认为是穷山恶水怎能开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奇葩,再加上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淡薄和其他因素的制约,其现实是“教师带着资料抖一抖,学生看着图文走一走”,结果学生收获的仅是可怜的雪泥鸿爪。再后来,老师们都纷纷迷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知所措。

迷失终于没有在我们身上泛滥。我们几位教学同仁早按捺不住前期活动尝试的喜悦与激情,于去年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基于古镇资源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我们将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而我们孔城初中地处的孔城镇有“楚皖遗珠,千年古镇”之美誉,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这样的研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三、返璞归真乐享“语文味”

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们的目的和任务是解决学生的语文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我们以语文为出发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会保持自己的“味”,而不被异化。

围绕“语文味”,注重“有效性”,从挖掘与整合古镇资源入手,开展与教材内容相衔接呼应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如“漫游语文世界”,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商定了走入生活的六个突破口。

(1)在家里,在路边,在村头,到市场,收集鲜活的大众化语言;

(2)走上街道收集有意义的商店招牌名及人名,揣摩其含义;

(3)搜集古镇历史名人,调查了解他们的事迹或贡献;

(4)搜集我们喜欢传唱的歌曲及歌词;

(5)搜集古镇的节日风俗;

(6)搜集健康优秀的广告词。

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走入生活,教师也投入到学生的收集中,而且还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收集的内容必须与语文学习有关,必须是健康积极有意义的。对收集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文字介绍,或欣赏它的美,或写明你推荐的理由或发表你的评价等,最后将收集的内容整理归类成册。一个月后,有趣的小册子出炉了:《采撷集》《金字招牌》《我心中的古镇名人》《风俗掠影》《广而告之》。

再如:本期开展的子课题“揽古镇名胜古迹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从宏观上,我安排了“查阅古镇名胜古迹资料(查)——实地探访古镇名胜古迹(访)——模拟导游话古镇(话)——编写《古镇揽胜》小册子(编)”这样的四部曲,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从微观上,我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和步骤,突出资料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我还通过给名胜古迹图片附文字说明或赋诗、学写游记散文、导游词、为游客解说等多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有力凸显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语文味”。

“语文味”要突出语言训练。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都落实语言训练这一目标,这才是实在的“语文味”十足。前面的几位同学作品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或比喻或排比或反问,或整句或散句,或实写或虚写,不一而足。这都是平时注重语言训练的结果。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若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积累还得通过必要的语言训练才能成为学生笔下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语文味”要突出语文的意蕴美和文化味。“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伤,学会有魅力地流泪,这是语文独特的任务。”(程少堂《语文教学如何教学出语文味》)教师要在丰富多彩的古镇资源中挖掘出情感点。古镇有丰厚的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而对于商业文化来说,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感知和体验较多,如传统节日文化和婚丧嫁娶风俗对学生的人格精神塑造方面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可以据此挖掘出珍视亲情、孝敬长辈、尊敬历史先贤、敬畏资源等情感点,引爆情感点,学生观察、体验到的民俗生活就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再现,而必须表现出写作主体对生活的思考,这就有了意蕴美和文化味。现在国家法定的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些都是重要的民俗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在假日里给学生安排一些他们能做到也喜欢做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走进民俗生活,并用作文记述自己参与的活动,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注入“语文味”,有利于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避免语文教学的异化,即非语文化现象的产生;有利于引领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走出困境迎来新生。

【参考文献】

[1] 吕大勇. 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 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4).

[2] 项如雄. 活用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3).

作者:崔鑫

语文综合性教学论文 篇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在具体实施和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有效推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探索,从思想认识、实施策略、学习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更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困惑;教学探索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此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习和创造空间。

“综合性学习”是个新概念,虽然它与过去的“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在内涵、目标、理念和实施策略上与“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又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各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尤其是统编教材,对综合性学习部分十分重视。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处于盲目和随意状态,存在着“不知怎样教”的困惑。调查显示:条件好的、基础好的学校,相对比较认真地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研究;而部分学校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应付了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部分语文教师对综合性学习部分开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客观地存在“蜻蜓点水”地教,学生“敷衍了事”地学,有的甚至流于形式的现象,并未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质性的作用;(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习目标层面多元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被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发展,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很好地将语文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地、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目的,未更好地体现其实践性;(4)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因此,面对教学实际,就迫切需要我们研究解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和难题,扎实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它体现着课改精神,成为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的综合性,就是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便是通过一定的学习材料,通过一定的活动参与,提高参与者听说读写的能力,收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在获得能力的同时,锻炼能力,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陶冶情操。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二、积极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在教学思想上,要体现综合性,但应立足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资源等方面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区别,从传统的、单一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以小学语文为主开展跨学科的教学,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科知识去解决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组织教学上的偏差,从而忽视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要求加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搞成了“乱炖”、“大杂烩”,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积极倡导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但不管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程度怎样,语文学科终归姓“语”,它的目标还是要落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协调发展上来。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要立足语文学科的发展,注重学习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提倡书本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是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以内容的人文性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三、设计实用性强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注意学科内部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想品德、自然、数学、劳动等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放,少一些条条框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注意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书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确立有效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明确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思想,确定学生在课堂、教材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语文传统教育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转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教学方式的确立,一是要体现自主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体现在学生这一主体上的,没有学生参与或者学生参与得不充分,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无法开展或者说是差强人意的。二是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不是只让一些相对较优秀的学生多表现,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和升华的最佳途径。三是要体現探究性,要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递或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外界的接触、沟通、了解、感受、体验,形成构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自身合理的认知行为,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扎实推进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研究,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更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孙郡霞.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内容及形式,论文交流,2018.4.11.

作者:卢新艳

语文综合性教学论文 篇3:

浅谈语文综合性教学方法

最新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与思想品德、数学、自然、社会、体育、劳动等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的互助是完全有必要的。语文是有可能实现的。那么,在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辅助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语文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语文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课堂,就要加强同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通过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语文是一门思想教育性很强的学科。

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从“文以载道”的关系来说,“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道”“道”相传的重要部分。而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通过祖国语言的学习,儿童的情感、思想和境界会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导师”。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更何况,通用小语教材本身,又编排了那么多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呢!应该说,通过语文教学,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学生沉浸于《桂林山水》、《五彩池》的美丽风光时,当学生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狼牙山五壮士》的牺牲精神感动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将教材深挖一步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二、教学生积累资料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地理图册、历史教材等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如《五彩池》一文中提到五彩池位于四川藏龙山,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藏龙山”中“藏字的读音产生了疑问,认为应该读“西藏”的“藏”,理由是四川是藏族聚居的地方,因此藏龍山是取西藏之意。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藏龙山的地理位置、海拔等具体情况,知道藏龙山海拔4300多米,云雾缭绕、深林密布,如同一条巨龙藏于山中由此得名“藏龙山”。通过这样的学习,也对后来学习五彩池的形成原因,以及理解五彩池的神奇起到了帮助作用。学习了《蝙蝠与雷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开放题:“人-)发明通过这道做不完的题目意在鼓励学生课外搜集仿生学知识。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野得到了开拓,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让学生动手做手工和和实验等实践活动

课文中介绍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但抽象的解释再多,学生却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不妨让学生做个实验,将自然学科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如《赵州桥》一文有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面,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那么是什么支着这么长的桥面呢?”这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用两个长方形的文具盒作桥墩。再让学生将图画纸平放在桥墩上,然后把橡皮轻轻地放在纸中间。结果只放一小块,纸就凹陷下去了。接着,把纸握成拱形,嵌入两个桥墩之间,再将橡皮放在纸桥上面,纸桥却没有凹陷,连放橡皮两三块照样也能承受。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拱形桥面比平面形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这样学生即使不明白力学的原理,也能在实验中获得直观印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四、结合想象画课文内容

《美丽的村庄》和《画杨桃》等课文,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读书看图画画,例如在学美丽的村庄可以先画出以前的村庄来感受村庄的美丽,再看毁坏后的村庄,进行前后对比能自悟出保护生态平衡多么的重要。例如在画杨桃一文可以拿一个东西让学生观察后画,再来学习文中的画杨桃,能让学生亲身体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对的也让他们自身感悟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践凭空捏造。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还有许多课文可以通过绘画来学习

五、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算一算

学习《赵洲桥》和《清明上河》时,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这样量一量:从而让他们直接体验赵州桥的宏伟和坚固。也可以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画师的精湛及能功巧匠。更近一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让学生倾心听一听救燕子的故,听故事能受爱

《燕子专列》一文叙述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穷兄妹的真情所感动兴创了《月光曲》教学时,可以配合课文的朗读放《月光曲》音乐的录音,随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内心变化,领悟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在领悟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在教唱中深领悟

小学课本中有许多课文与音乐教学内容相联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歌词,如《咏鹅》《画鸡《王二小》等,在学习这样的课文时,让学生放声唱一唱,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迁移到语文课堂来,在音乐声中加深对文章内容及思想的更透理解。

八、帮学生找写作材料

在写作文时,有些材料是他们不熟悉的,那么,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材料源泉。那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去寻找材料各学科中的材料就是他们的写作内容。有意义的内容都可记录下来都会变成情真意切的佳作。

九、在舞蹈中学语文

例如在学《悯农》、《敕勒歌》、《小池》等古诗时运用古诗手势舞不仅使课堂生动有活力,丰富了课堂,而且加深学生理解,巩固练习,学习不再单一,枯燥。

十、利用网络学语文

第一、教学生自己在网上查阅资料

第二、学生在网络上听写字词

第三、利用网络学阅读

总之,整合多个学科教学语文,一方面加深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堂课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作者:孙小春

上一篇:初中生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穆济波教育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