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走进春节

2023-01-10

活动背景:

在我们中段语文教材的学习园地里安排了一个综合实践的内容, 就是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于是, 我就开展了一次学生很感兴趣的以春节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话题妇孺皆知, 学生感受深刻, 也贴近生活。

活动目的:

加强“生活即是语文, 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在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学到知识, 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参加人员:

班全体学生, 语文教师。

主要活动:

搜集资料, 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 成果展示。

活动时间:

用两周时间, 学生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 课内小组交流并全班展示。

活动过程:

在活动开始, 我这样激发学生:

春节, 是农历的岁首, 又叫阴历 (农历) 年, 俗称“过年”, 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学习之余的快乐, 同时也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以“走进春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春节的来历, 人们的庆祝方式, 由端午节想到的等问题, 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语文课上我对班上的学生说:“同学们,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 每年的春节都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日子, 我们可以和亲人团聚, 走亲访友, 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那些方式庆祝呢?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春节都做了些什么来庆祝这个节日。 (课前, 我布置学生想办法亲自去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等方法去了解有关春节的信息并收集整理。) , 再把了解到的情况以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方式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好不好?”老师灯片出示要求:

1.了解春节的来历 (最少搜集一个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 ;

2.中华民族为什么重视春节这一天?

3.调查人们用那些方式庆祝春节; (国家庆祝春节举行了什么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有那些?)

4.搜集关于描写春节的文章或优美诗句, 对联;

6.设计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汇报方式; (学习小报、歌舞, 文章、书画等形式不限)

7.在全班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

顿时, 教室里一片欢呼声, 同学们虽然过了十来个春节, 但是还真不知道春节的来历, 人们除了知道放鞭炮以外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最令同学们高兴的是有了自己的实践机会, 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研究, 还可以把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同学面前露一手, 为了使活动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告诉大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 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 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 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 重在过程的参与, 不能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

2.可以个人单独完成, 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 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 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 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 形成资源共享。

3.不会完成的事情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 但不能出现家长包办代替的情况。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周末。

5.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了解。

接受任务后的同学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为了让同学们做到有的放矢, 在明确各同学 (组) 的调查要求, 尊重学生己的调查意见的基础上, 我不失时机的帮助其修改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让学生知道综合性学习制订计划或调查方案的重要性。我对学生第一次的调查实践主要是进行有重点地指导, 随机进行检查, 适时地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为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调查搜集关于春节的知识, 除了语文学科有意识少布置或者不布置课外作业外, 为学生留出了很多收集和调查的时间。

学生调查研究两周后我开始准备成果汇报活动的相关事项, 由个人 (或活动小组) 提交自己的活动汇报形式, 然后就专门用一节语文课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学们这次的综合学习活动, 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 他们既兴奋又自豪, 参加汇报活动积极踊跃, 他们的表现的确让我对他们的表现刮目相看:

如有个小组汇报的是:春节的传说。

班长首先说:我所了解的春节传说与“年”有关。 (故事情节略)

有的小组汇报的是:我们了解到了春节的知识。

一位同学汇报关于春节历史调查报告:春节, 是农历的岁首, 又叫阴历 (农历) 年, 俗称"过年", 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据史书记载,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西汉时, 每年一度的新年被定在暮春正月, 但当时的新年并不是在正月一日, 而是在"腊日", 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之后, 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古代时, 农历新年并不叫"春节", 到了民国时, 改用阳历, 才把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春节", 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有位同学说:中国古代过年, 总是与鬼神迷信相连的, 而春节期间主要的事情是打鬼。从"腊八"吃"腊八粥"开始, 宫廷与民间都要打鬼, 腊月二十三则要祭拜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 以求来年的衣食温饱。

还有小组汇报:关于春节的风俗。

一位同学:春节期间, 家家户户都要扫除污秽, 预防疾病。腊月三十日, 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挂旗、蒸年糕、吃饺子、放鞭炮, 除夕守岁,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如今, 漫长的历史岁月已使春节成为象征中国人民团结、幸福、希望的传统佳节。

另一位同学:春节各地的习俗其实不尽相同。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 共三天。除夕, 家家杀鸡宰鸭, 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 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 有老人的家庭, 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蒙古族

蒙古族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 还要人着新装, 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 再向同辈敬酒, 亲朋间互赠哈达, 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我们汉族就是腊月三十贴对年, 吃团圆饭, 看春节晚会, 有的打麻将, 放烟花, 发压岁钱等。

另一同学:我也知道土家族的习俗, 因为我外婆是黔江人, 他们村都是土家族人。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 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 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 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 带关摇摆呐喊, 男女老少都参加, 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 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还有小组汇报:关于春节的诗词, 故事。

教室里响起了撒克司名曲《回家》。在乐曲声中, 一同学声情并茂地背诵诗人文天祥的《除夜》:最后一同学朗诵一首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也有一个同学讲了《除夕的故事》。还有一些同学交流了有关春节的对联。还有的同学把有关春节信息办成了一张精美的知识小报, 颜色鲜艳内容丰富。真是精彩纷呈, 让人耳目一新。

最后我作了总结:同学们, 春节, 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虽然人们所处的地域不同, 欢度节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团结幸福的向往。在我们这次活动的过程当中, 同学们能够运用我们学到的学习方法向家长请教, 像工具书, “电脑”请教……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有的画成了图画, 有的制成了卡片, 还有的自办了很有特色的“手抄报”……大家的汇报很有创意, 特别显现了你们的合作精神, 老师非常高兴要向你们学习。

活动感言: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创新的一重要个方面, 也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次开展的探究实践活动, 可算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成功尝试。其原因如下:

一是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春节是一个大家既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节日, 这个选题就在学生身边, 学生可以亲身经历、感受、观察和描述, 学生易于操作, 便于学生自己思索, 自己提出问题,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是语文, 处处是学习语文的课题。二是鼓励学生运用尝试——发现的学习方法, 亲身体验、合作研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主要让学生自己根据选题去尝试、发现和搜集有关春节的知识, 没有指定某一专门内容, 给学生尝试、发现学习提供了较大空间, 自始至终学生都是自己去尝试, 去亲身体验, 合作学习, 自己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三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活动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 有心得体会、调查资料、诗歌朗诵、书画作品、手抄小报等多种学生自己喜欢的呈现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 给学生以自信。丰富了语文活动实践, 使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个别化处理,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思想。由于学生以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 因而他们的学习目标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多水平的状况。比如走进春节这一主题, 学生们选择的关注点就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关注“春节的来历”, 有的关注“春节的传说、故事”, “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 “春节的诗词对联”等等。即便是同一个关注点, 是侧重知识的学习, 还是侧重态度、情感的养成, 也都需因人因境而定。整个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复杂而细微,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独特个性的体现, 主动适应个别差异, 实施个别化的教学, 帮助每个学生自主的选择, 并运用其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 这也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的主旨所在。

上一篇:试析地方电视台英语新闻栏目——以新疆电视台为例下一篇:科学发展观中的地理学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