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2022-04-27

【摘要】构建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意义重大。时代、社会、国家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改变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切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满足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综合性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性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篇1:

当前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浅析

摘 要 :本文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情况,对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内涵进行了设定,寻找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专业的中职语文学业评价的构想,探讨了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的任务与途径,并对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的体会做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专业;学业评价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它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也应改变传统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需求,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因此,对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模式进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及其学业评价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更是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要“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的特色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活动,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散发性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为学生构建适应企业、社会需求的平台。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有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多元评价,并以此为契机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通过改革完善现有考试评价办法,加强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可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激励、引导学生扬长补短,可促进其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其看得见自身语文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基于专业的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使得中职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语用能力,培养合作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二、当前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现状分析

(1)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正确的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导向和动力的保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的检验提出了一定的规范,但在学校层面,考核评价仍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来做规定。比如教师面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时,所运用的评价体系应该有所区别,甚至有时会有巨大差别,但实际情况是在学校组织的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统一考核评价中,仍是用一张试卷统测各专业,只测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缺乏考量,没有体现专业区别。这也是部分语文教师缺乏研究分专业评价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评价理念没有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有效的评价必须跟教学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师、学生将评价作为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指南。中职学生虽然普遍基础薄弱,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但其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并不差。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中切不可忽略中职生自身的特殊性,应该结合中职学生特有的知识构成,巧妙借用专业知识,鼓励学生为掌握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而主动参加语文实践。目前虽然多数教师认同这一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仍通过传统方式进行评价,只局限于甄别作用,并未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也并未起到指导下一步语文学习的作用。

(3)教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熟悉。中职语文教学强调要与专业相结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余多留意专业方面的资讯。但如果教师不能固定教某一专业,那么在熟悉专业、挑选与专业结合的资源时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问题在综合类的中等职业学校尤为突出。综合类中职学校由于每个专业的规模受招生人数限制,每年都会有波动,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也会有相应的变动,这给语文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干扰。与此同时,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中职学校的语文课课时不断被压缩,语文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本就不易,要分专业教学、评价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完善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的思考

(1)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应该多样化。随着课改的推进,更多新的评价方法为大家所熟悉。没有不好的评价工具与方法,只有使用不当。每一种方法与工具都有其优点与缺点,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例如,采用纸笔的测验对于基础知识来说可能是恰当的,它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用纸笔测验可能就难以评价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提高科学运用各种评价方法的能力,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2)学生和教师都应成为语文课程学业评价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评价对象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这显然无法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积极性与潜在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因此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应该参与评价的全过程。要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使评价成为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正确的自我认识能激发有效的主观努力,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重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才能使教与学得到真正的改善与提高。

(3)评价时应考虑专业的差别及评价过程的系统性。中职学生是分专业学习的,随着专业课程的展开,不同职业能力培养也随之展开。中职语文的教学与评价也应根据专业进行区分,只有多设置不同的专业情境,才能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进而转变对语文学科的轻视态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业评价不应仅仅在期中期末考试时一次决定,而是应该根据中职语文的学习规律进行系统性设置,不仅要有专业上的区分,还要有阶段性的、动态的变化。只有呈阶段性动态变化的评价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激发其追求成功、体验成功的欲望。

(4)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中职学生职业特点。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在校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把眼光放长远,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及合作,将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融入日常的教学,在评价中逐渐渗入,使学生在校时就提前完成职业化。企业与学校的评价标准毕竟不同,用企业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优秀与否,能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人的角色,进而有意识地进行转变和适应。可以说,结合中职学生职业特点进行语文学业评价是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因材施教,使学生变被追学为乐学,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开展合理的学业评价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了窘境,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通过调查分析,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相对滞后;语文教师对学生专业不够熟悉,等等。因此,要改变中职语文课程学业评价的现状,就必须努力探索有效的评价方式,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 筠.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学习评价设想[J].法制与社会,2007(7).

[2]任桂平,倪文锦.国外语文能力的新视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

作者:李华

综合性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篇2:

中职学校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摘要】构建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意义重大。时代、社会、国家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改变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切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满足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意义

学习共同体是为完成真实任务或问题,学习者与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学习者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学习者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开展包括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依赖、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中职学校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是在班级教学制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构建中职语文学习的团体组织,由学习者学生及其助学者教师共同构成,他们经常在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共同探究、交流、协作,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构建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意义重大。

一、时代、社会、国家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及知识经济的提前到来,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劳动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还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正式提交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

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当前,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快速发展,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对中等职业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央财政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64亿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所有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用,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200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正式落户河南,河南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代省长郭庚茂在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上说:“5年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方面新的形势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堪忧,传统教育教学弊端正在继续危害着职业教育教学。传统教育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作为文化基础课的中职语文课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目前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高耗费低效率等传统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发展,也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学生语文的实际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生存、生活和生命发展的需要。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高耗低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求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构建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即是为此而进行的有益的尝试。中职学校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符合时代、社会、国家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改变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也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牺牲品。在经历了一次次以淘汰为目的的考试之后,他们被证明:学习“无能”,前途“无亮”。无奈只能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承受着被打入另类的歧视。这种歧视让他们更加自卑,从而越发对学习自暴自弃。他们往往以放纵作恶对抗学习,对抗老师。对抗的结果便形成了今天各种各样的校园问题:抽烟、喝酒、打架、早恋、沉迷网吧,甚至还产生了辱师、伤师等事件。2007年 5月25日,北京海淀艺校数名学生在上课时侮辱年迈地理老师的视频让众多网民震惊。之后不久,重庆某职校年轻的语文教师又在制止课堂上玩牌的学生时,遭到了学生的辱骂,因心肌梗死而死亡。在这些孩子看来,他们通过学习发展自己的希望几乎已丧失殆尽,他们在学校几乎已没有自尊自信可言。他们就像感到危险来临的刺猬一样,炸开了他们的刺,仇视、对抗老师和学习。

一些中职教师把教育教学困难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生源差,更有甚者以生源差为借口而放弃教师的职责。他们不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深入分析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年来一直简单照搬传统的普高教育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放任自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课只是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地把教学内容念完,根本不管教学效果如何。认为面对这么一群“差生”,反正怎么教都不会有好的效果。他们不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实际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不注意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持歧视态度,处理学生问题方法简单粗暴。这样一来,中职学校的师生对抗关系就更加突出,教育教学中的“两难”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学生破罐破摔,另一方面教师听之任之。教育教学效果只能是越来越差,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文化基础课的中职语文课更是这种现象的重灾区。

面对这些被传统教育淘汰的学生,依旧沿用传统的普通中学教育教学的老模式,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遭遇“两难”问题是必然的,教育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200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教育教学的一些弊端。在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中师生是平等对话关系,他们经常在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共同探究、交流、协作,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他们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师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智慧碰撞,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认知更加完善、合理,产生1+1>2的效果。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的探究、讨论、答疑、解惑学生自主探求问题的学习潜能能够很好地被激发出来,这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发展,可以使他们有更积极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能够自由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自己的经验意识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是在真正地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天地,这将使学生对于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使学生拥有更强大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切合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要求

2009年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新大纲建议,中职学校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了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新大纲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个模块中都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

基础模块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职业模块要求:“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拓展模块要求:“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以上新大纲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建议强调了中职语文学习的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体现了倡导参与、合作、共享资源、发挥团体学习优势的理念,体现了通过创设有效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主张。学习共同体理念同样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学习的实践性、认知分布与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这是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相切合的。

四、满足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尊严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这是相互促进、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关系,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不仅可以使自己提高,还可以帮助别人同时使自己的尊严需要和社会归属需要得到满足。由于教师作为辅助学习的角色出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打击他们自信心的“权威”,而成为他们学习的朋友伙伴,这种师生关系的改变也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集体知识的价值,学会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要依靠自己和团队集体的力量探究问题的真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这种自主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比对他们教师传授的知识有价值的多。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未来就可以不断在实践中工作中进行学习和创造,这种能力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真正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其直接为社会提供实用人才,比普高更注重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中职生毕业后要直接融入社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为此提供服务。

总之,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为新世纪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应对方式。中职学校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提出与构建,不仅是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新型社会成员而做出的尝试,也是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转换的回应,更是对新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继续危害学生,为解决困惑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难题提供思考的方向和可行的方法途径。

作者简介:赵艳华,女,汉族,河南鹤壁浚县人,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

作者:赵艳华

综合性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教学要凸显应用价值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凸显应用价值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中凸显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索,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发展服务。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应用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突出人文价值,忽视应用价值。就职业教育而言,语文应用价值显得更重要一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语文的应用价值观,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为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发展服务。

一、中职语文凸显应用价值的必要性

首先,中职语文教学凸显应用价值是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素质结构,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经济建设洪流中,从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中考虑学生对语文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语文能力实际上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应用价值取向的语文教学要求在具体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其中,语文教学以服务为宗旨,广义地说是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狭义地说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服务。

其次,中职语文教学凸显应用价值是符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是很差的,书写错字连篇,说话词不达意,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加之,许多语文教师教法单一,课堂沉闷,学校又缩短了语文教学课时,使得语文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而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语文的应用性,淡化语文的逻辑性,降低语文的学习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凸显应用价值,坚持“务实、实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中职语文凸显应用价值的教学实践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凸显语文应用价值的教学也必须渗透其中。

(一)阅读与欣赏: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凸显应用价值。

阅读与欣赏的教学应用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职业模块中对阅读与欣赏的要求就特别重视语文的应用价值。第一,强调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第二,阅读有关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在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首先,教师要注意将不同文体的阅读与学生所学的其它课程进行整合。如散文教学可以与《心理健康》的许多章节内容整合;说明文教学可以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中选择范文,让学生在不同文体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其次,阅读与欣赏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学习一篇作品,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找、搜集与作品相关信息,诸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让学生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等阅读方法。这些基本方法,对学生就业后的继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表达与交流:训练活动要凸显应用价值。

表达与交流包括口语交际和写作两个方面,中职语文教学要从工作岗位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

1. 口语训练要注重情境。

中职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学习交流、就业应聘过程中都特别重要,有的中职生尽管技能熟练,但不善言辞,就可能多次在应聘中受挫。中职生经常出现的听说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在公开场合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意思;三是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表达不流畅。因此,口语教学必须以训练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1)口语训练的内容要生活化、专业化。口语训练关键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说话内容必须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话题。如在讲授《说话要文明礼貌》时,笔者联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为学生“经营汽车维修保养”课进行教学,教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维修工人,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的沟通能力。(2)口语训练的形式要注意情境性。不敢说话是中职生口语表达的最大心理障碍,克服这种障碍的基本策略就是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点做法,一是让学生登台说话,面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口才。如每次社会实践结束,让学生谈体会,谈感受,使他们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二是开展活动,融口语训练于活动中。如学校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让学生介绍专业和自己特长,使他们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景进行恰当的口语交流。

2. 写作训练要学用结合。

在写作方面,凸显应用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应用文上。应用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应用文的教学格式、用语不是重点,重点是应用文的具体写作情境。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如学习贺信的写法,指导学生给过生日的同学写贺信,给技能竞赛中获奖师生写贺信。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在做中学,例如办班刊、简报,可以组织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学习写通讯、通知、广告等。中职写作教学还要从学生的专业课程出发,开设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文秘专业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商务文书写作课程。即使不能作为独立课程开设,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突出重点,让学生切实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文体,如导游专业景点介绍的散文,文秘专业的文书、公文,制造业专业的产品说明书,营销专业的广告、合同都是值得重视的。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模式要凸显应用价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是实现知识综合应用、技能综合训练的主体性教学形式。

中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性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开展项目教学、专业实习等活动,都要深入社区,深入工厂、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这就为语文的实践性学习提供了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了解真实的案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性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与专业教学方法相一致,笔者借用了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如“民歌民谣采风”的活动模式:第一,确定目标,划分小组,每个小组6人编辑一本《我喜爱的民歌民谣》。第二,制定计划,分组实施,分工收集民歌、民谣。第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对所收集的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初步成果。第四,全班交流、评价,分小组介绍成果,请其他小组评价或提出建议,再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成果,班级举办民歌民谣朗诵会。

三、中职语文凸显应用价值的教学反思

凸显应用价值的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变语文分析为语文实践。语文教学原本就是使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是认字和用字的实践。注重语文的应用价值,选择学生有用、实用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教师要从应用价值取向上研究语文,组织实用、应用性的语文教学,且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语文的人文性功能也能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凸显应用价值的语文教学过程是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做”。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把学生的学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即“做”。“做”是有实践意义的,一个情境的口语训练,一个具体任务的应用文写作,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这是一个通过“做”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或技能的形成过程。“做”也是有主体意义的,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做”,整体感受知识,感受知识的应用,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关键在设计活动,使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凸显语文的应用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作者:林小玲

上一篇: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十面埋伏文化产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