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语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 篇1:

中职语文教育中的职业化倾向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的职业化内涵及特征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职业化内涵

中职语文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使中职学生能够明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加强学生在语文实践方面的应用能力,也能够为中职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形成和进步打好基础。在一定程度来说,中职语文教育的职业化就是以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进行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以便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目标是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中职学生在学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其毕业后就需要踏上工作岗位,所以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更多是以技能型和实践应用型为主,所以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就需要基于语文基础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的目的构建教学内容,使中职学生在语文教育方面能够多方面地具备职业化特征,让课程教学内容立足于中等职业教育背景下,引领中职语文教学朝着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进行培养和提升,突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特点,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中职语文教育的职业化倾向特征

首先在语文基础知识能力方面,中职语文教育更加倾向于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应对中职学生这一特定的教学对象,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变革,在中职学生相对较为薄弱的语文能力方面进行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增强,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够获得与之匹配的语文基础能力,从而将中职语文等学科知识与各个专业知识技能手段互相衔接,让语文教学带上更为浓厚的专业性色彩,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从这一方面来说,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职业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有限的时间中进行符合中职学生未来社会需求的语文能力的构建,为中职学生的毕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中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通过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是中职语文教学本身的职业化倾向。因为中职语文本身是为了对中职学生在听说读写、人生发展、道德教育乃至于审美熏陶等多个方面进行融合性的学科,所以中职语文教育的职业化倾向在这一方面就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针对性倾向特征。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现有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探究基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连接点,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发展目的激发中职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主动性,借助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优势,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

最后,中职语文教育的另一职业化倾向特征表现在中职语文教师的服务意识方面。对于当前的中职语文教育来说,中职院校需要摒弃旧有观念,适应时代需求提升中职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而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需要具有更多的服务意识,在对中职学生的授课过程中,需要转变原有的学科本位思想,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作为教学基础,将学生培养为专业的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教育服务思想,为教育消费者——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专业内容。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的职业化倾向现状

当前我国的中职语文教育不断将能力培养与教学过程融入更多的职业化特征,因为职业教育的职业化主要是为学生掌握未来工作发展所需要的技能进行教育,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而在中职语文教育的职业化方面则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得日后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借助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需求引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并且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目前的中职语文教育已经逐步将语文能力和教学过程进行职业化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以便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发展,而且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育目标开始与职业化教育目标进行协同发展,在传统语文知识内容中融入职业化知识,从而为中职学生建立起具有职业化特点的学习思维。而基于专业岗位进行中职语文教学也能够让中职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而且目前我国的中职语文教师已经突破了过去过度重视理论教学的观念,转化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 逐步完善现有的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化教育,从而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培養目标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三、中职语文教育中的职业化发展实现途径

(一)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发展

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基于中职学生的未来就业需求进行制定。即使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采用统一的语文教材,但是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将教学任务进行分层设计,重点提升学生在未来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职业能力内容的语文学习,应对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发展层次进行合理化教学。

(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现有的方式中,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依据专业的差异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从而通过所选的教学手段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适应,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技能教学的融合。在不同职业发展学生对同一课程的需求差异背景下,对不同职业发展学生进行不同的课程目标管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学生专业信息,建立具有实践价值的活动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情境过程中提升语文实际应用能力。

(三) 提升语文学习积极性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就业内容,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所以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中职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培育基地,实现学生的积极就业。

四、结语

近年来,中职教育不断成为一些渴望就业的初中生的最佳选择,中职院校的学习环境不仅轻松,也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平台,正因为这样过于便利的条件,使一些学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再重视,而且在中职教学过程中,一些教材内容并没有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也就无法突出中职语文教育的职业特性,也就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效率会随之降低。对中职语文教育的职业化倾向进行分析,有利于在我国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中职院校教学氛围,使中职学生乐于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发展。

(责编  杨 菲)

作者:石倩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 篇2:

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个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践行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号召,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创新精神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这种改革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前,中职语文教材甚至沿用十几年,不能与时俱进的语文教材势必要进行改革,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推行之后,各地开始探究语文教材的改革之路,各种因地制宜的地方性教材层出不穷,中职语文教材也又旧版本改革成了新的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次,这种改革还体现在国内教育界的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研究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潮。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者,相应国家新课改的号召开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中强调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相应新课改的号召。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性人才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1],只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信息时代国家发出了“科技强国”的口号,中职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2]。在信息时代,在办公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办公自动化的工作环境,如果学生不懂新的电脑知识,不懂电脑犹如过去不识字的文盲,不具备创新精神,很难在信息时代生存。因此,对社会中的个人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生存的本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对国家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为国家培养创新性接班人的举措,这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需要。

二、探究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具有指引人实践活动的功能[3]。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坚持这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理念,“中国制造”才能转变为“中国智造”。那么,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育之中。通过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洗礼学生的陈旧观念,注入新的创新理念,以培养其创新意识,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之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供思想基础。要开展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职语文学科教育者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的内涵,以此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做示范者,以自身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语文教育者只有培养自己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才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的融入创新理念,实施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者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巧用设问的策略,打开学生的发展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轻松、愉快、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环境。除了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外,语文教育者还需要运用设问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4],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他同学所作的回答的质疑精神,有质疑才有创新,从古至今真理的发现、科学的发展都源于质疑,质疑精神的培养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在用“对这篇散文请大家举手发言畅谈自己有什么样的读后感?”“请谈谈你对文中作者的观点的看法?”等开放性的设问形式,营造轻松、愉快、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大家畅谈自己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看法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语文教育者可以开展语文诗歌班级征集活动,设置奖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此活动,鼓励创作的诗歌凸显创新精神。

(三)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西方国家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谚语的表面之意为“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很多条”,此谚语的比喻之意为“解决问题、到达目的地的方法有多种”。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为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目的,语文教育者则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即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儿子的角度让学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境,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知,这便是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逻辑思维习惯的形成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则是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过程中,从考试的试题来分析,凸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性试题所占试题比重及分值逐渐增大。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尽量做到针对开放性试题不固定硬性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开放性试题。

三、结语

本文对“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论述临近尾声,但“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个教学研究课题及其教学实践并未就此结束。由于作者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所收集的研究资料不够齐全及研究能力有限,故期待国内外广大从事语文学科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的学者,共同推动“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题的研究与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中职语文教育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切实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滕飞.浅论邓小平科技理论[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2]赵振浩.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报告[M].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3]李跃红.台湾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研究[M].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4]王海英.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平面解析几何的比较研究[M].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5]陈茜. 南菁书院教育实践与南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M].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作者:李安华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所以在中职教育中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学生,都要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不仅要突出其人文性,还应该更加关注其特有的职业性,力图将文化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引言

职业教育的的职业属性规定了其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更应该着重强调其的专业知识教学。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上,中职的语文教师不能像普通中学那样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还更应该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结合社会对于中职人才的要求進行教学。力图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具备更多的专业能力素养,在此基础上中职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职业素养。

一、中职语文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何谓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做一件事时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一件事做好,把一项工艺打磨好。作为中职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根本观念并没有转变,认为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差才去读职业教育,是没有了出路才去选择职业教育。因此在获得国家资源方面职业教育的学生也不如其他学生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产业升级与转换,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很多地方出现了职业人才的用工慌问题。但于此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差,导致培养的职业人才参差不齐。为了改变此种现象就需要 提成职业人才的基本素养,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的熏陶,同时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培养工匠精神就成为中职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中职语文培养工匠精神可行性分析

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是一种意识的培养。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科的主课,在课程安排上有许多的时间,这为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的熏陶培养奠定了时间基础。此外语文学科作为我国的母语学科,我国有许多的工匠内容都暗涵在一篇篇的课文当中,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熏陶。而中职语文培养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中职语文教材安排。编者在对文章遴选的过程中故意遴选增加了一些反应工匠精神的文章,如《阿房宫赋》《中国话与西洋画》《奥林匹克精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关于圆明园是否要重建的主题辩论活动。这些课文的选编不经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更能够看出编者想要语文教师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因此无论是教学教育管理还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安排都为中职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中职语文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

中职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凭借就是我们的语文教材,想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刻挖掘教材里面所富有的工匠内涵。为此中职教师首先要具有一个工匠的意识,意识到自己和普通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有所不同,自己是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要求、道德要求的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自己首先得有职业的工匠精神,而最能反映教师职业工匠精神的就是认真研读教材,抓取较次啊中富有工匠精神的文章,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升入研读,旨在让学生反复感受和体会其中的工匠意蕴。

如在教学《阿房宫赋》时教师就可以把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内容落实在“阿房宫”是一座怎样的宫殿上,让学生透过杜牧的文字去想象和感受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去想象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去想象阿房宫的巧夺天工。接着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座宫殿是怎样建成的,到底耗费了哪些匠人的哪些心血。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主要突出着一座雄伟宫殿建造的不易。最后让学生感叹古代匠人的匠心,以及这样好的作品被破坏时的痛心。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自豪佩服与惋惜之情。

(二)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职业精神

中职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职业人才,其职业性是最大的特性,因此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职业精神并不是凭空培养,而是落实在语文教师的实践中,落实在中职语文的课文上。在课堂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讲授“应用型”的知识,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要的讲授内容,以理论知识为次要的辅助内容。中职语文教师以讲授“应用型”的语文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将语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在增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逐渐就加强了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观念。

如在学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和感受北京的胡同文化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挖掘为什么胡同建筑能够承产生胡同文化?胡同建筑在胡同文化产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建筑本身又蕴涵了文化的什么内涵。这是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去探寻的,其探寻的背后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工匠精神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而除了北京的胡同文化还有徽派建筑、苏州的园林设计等,这些教师都可以进行拓展。旨在让学生感受我们建筑背后的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在学习《西安这座城》这篇课文时,教师一开始就可以先介绍西安这座城市的大概面貌,介绍西安这座城市的建筑、介绍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让学生去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接着教师再提问学生,这样一座历史城市到底是如何建筑?谁起着主要的作用。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西安王朝的统治者,但教师最后要引导学生发现,建造西安这座城市最突出的贡献者就是西安的工匠,正是因为他们无私的付出以及精细打磨如今才有了西安这一座城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以突出其职业精神。

结束语

总之,中职教育是以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主,所以在中职的语文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其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及专业精神的体现。在具体教学中要以专业性为主、职业性为主,以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专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侯莹.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中华辞赋,2019(05):179-180.

[2]缪琴.浅谈技工院校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29.

作者:王春莉

上一篇:中职机械制造论文下一篇:高职化学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