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语文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是情感教育”、“为什么进行情感教育”和“怎样在语文课堂进行情感教育”三个论题展开,着重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职学生语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学生语文论文 篇1:

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学生语文能力培养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习;能力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目前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的现状

1、学生现状

这些年来,随着招生制度的不断调整,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考成绩几门课程平均几十分入校的几乎占三分之二,一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同时,这些学生走进中职学校是想学习一技之长,对语文等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与专业没关系,学了也用不上,是浪费时间,掌握语文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

2、教材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尽管选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目,也设置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但总体来说仍只能照顾到共性,却无力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个性需要。教材沿用类似普高的“文体单元式”排成若干学练单元,不管什么专业,使用的教材相同,专业特色没有体现出来。对于语文能力普遍较差的中职生,这样的教材难以发挥培养语文能力的功能。

3、教师现状

不少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当前生源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很少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与之适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机械地延续初中阶段的语文能力培养模式而严重忽视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多数搞“一刀切”,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听不懂或没兴趣,干脆不学,语文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二、中职语文如何结合专业培养语文能力

1、中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中职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改变那种不研究授课班级的专业以及该专业对语文能力培养的特殊要求,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个教法驰骋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教法。

2、选择凸显专业特色的中职教材,作为与专业结合的有效载体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中职教育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普高教育的不同目标,围绕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各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和专业教学结合,才能既不失语文教学独立的个性,又能做到语文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

3、开展与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结合专业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应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教学。如文秘专业只阅读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精选一些文质兼美、体裁各异的阅读内容加以补充,提高这一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思维空间。而对其他专业,则选择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阅读材料。由于阅读内容与各专业相关或贴近,学生容易理解,亦有兴趣,阅读不再是一件难事。阅读教学费时少,收效快,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也就加快了,逐渐地能概括中心,理解思路,复述要点,提取信息,品读语言,获得新鲜的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2)结合专用进行写作教学。中职学生怕写文章,怕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更显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专业进行的必要。所以,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说的命题作文。写作教学与不同的专业结合起来,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实践多了,学生就能从实际出发,灵活流畅地抒写内心的情感,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3)结合专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听、说能力。培养语文能力,开展体现专业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求异、求新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专业技能的锻炼,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总之,中职语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发掘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联系,寻找一个切入点开展语文教学,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环境和空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兼顾专业技能的形成。各个专业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有所侧重、有所强化。这种与专业贴近的语文教学别开生面,在极大的限度上发挥中职语文教学特长,避免语文教学与专业脱节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天空。实践证明,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听的能力都能得到普遍的提高。

作者:王炳维

中职学生语文论文 篇2:

浅析如何在中职学生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是情感教育”、“为什么进行情感教育”和“怎样在语文课堂进行情感教育”三个论题展开,着重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是指对外部状况的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人的自身的原因产生的态度体现,包括很多表现,如讨厌、生气、沮丧、害怕、喜爱、憎恶等。情感是人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它随着人的认知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能有效改变人的智商层次,使人的智力有所提高,从而提升素质。

二、为什么对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中职学生年龄都在16岁~20周岁,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看都处在一个发展上升期,也是一个人稳定性格的形成时期,是人生中最青春、最关键的时期。但由于家庭和应试教育等原因,某些中职学生不能很好地应付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压力,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所以,了解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懂得学生的想法,从其思维角度看问题,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和情感教育,是每一个职校教师都必须面对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一)一些学生存在厌学心理,不喜欢学习。

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学习态度有问题: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一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某些学生嘴上说想学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很差,形成恶性循环。

(二)一些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受到很多批评。个别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负能量爆棚,从而心理防线塌陷,“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可是很多父母面对现实社会对他们还抱有一丝希望,但对于他们的表现却无能为力。

(三)一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逆反心理强烈。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都不是很成熟,说他们是大人,他们不具备大人的成熟思想;说他们是小孩,他们已经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自我判断,很多时候成人意识增强。他们常依据主观想法处事,在行为举止上不冷静,带有明显的冲动性,某些学生缺乏判断事物是非的能力,对家长及教师表现出逆反心理。

总之,一些职校学生或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习惯不好,或心理素质有问题,或家长管教不力,或智商问题,或家庭原因,在行为和心理上多多少少都有偏差,怎样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想法,从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赞同和认可,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端正态度,提高学习能力,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三、怎样对中职学生进行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一)仔细研究文本,挖掘情感因素。

中职语文教材既有文艺性又有思想性,很多课文不仅仅使我们学到语言和文化知识,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教育内涵,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結合现实情况教育学生,使课堂教学不断向外发展,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不经意之间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向往感情,从心底生发对于语文课的爱慕之情。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很多都是经典之作,是情感教育的典范,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其中很多课文思想教育倾向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世界和健康的情感体验。例如《长江三峡》主要描写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特点和作者游历长江三峡时的感受,突出了浩大无边的长江和雄伟瑰丽的三峡,在课文学习中渗透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又如《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课文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按照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工序详略得当的介绍。教师在课文学习中可以结合视频和实物介绍,让学生了解景泰蓝,了解传统手工艺品,从而关注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尽可能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思想。

(二)修炼自身涵养,凸显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正”是基础。教师应甘做铺路石,甘为孺子牛;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教师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要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有陶行知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位教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只有尽可能多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真切切地为了学生着想,才能使学生从心底理解教师,支持教师,在这种情境下才能真正教好学生,育好学生。教师应该具有调整自己情绪和愉悦别人精神的能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并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其次,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学生毕竟年龄小,思想不够成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还没有真正形成分析世界的能力,有时免不了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学生的动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以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正如:“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注重“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阅读是一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尽可能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结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认知社会、感知社会的能力。例如在课文《师说》第一节中,先介绍教师的重要性,分析教师的职责,然后论证从师的必要性,再指出合乎教师的标准。启发学生反复阅读,灌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使学生深刻体会老师的职责,传授道理、授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及谁来承担教师职责的问题。又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然课文写了有关康桥的几种景物和作者在康河里泛舟寻梦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作者的笔法和浪漫主义的感情融入其中,教师应该把握课文节奏,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反复朗读课文,深刻领悟作者依依不舍的情感,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去感受、去体会,可能在过程中有碰撞、有火花,慢慢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必有收获和感悟,久而久之,日积月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强化作文教学,鼓励情感展现。

好的作文都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之所以能称之为“好作文”,要么内容充实,表情达意,恰到好处;要么形式工整,辞藻优美,无可挑剔。语文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并且打动别人的作品才是成功之作。例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第三节中写到作者的心像一只小鸟,停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再写作者记忆中的大榕树形象,结合躯干和嫩叶等。短短几小句,描写非常生活化,浓浓的思乡之情不言而喻,水到渠成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又如一位学生的作文中写对母亲的深情厚谊,突出母亲勤劳质朴、心地善良、关心自己,但由于岁月的蹉跎,变得非常衰老,却不改初心。把思念母亲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结合在一起,给人以亲近的感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作文就是抒发自己感情的,只要是真情,读者就一定会被感染;反之,那些矫揉造作的作品,表面上看实在苍白无力,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

总之,中职语文教师要研究语文教材,善于发现课文中表情达意的闪光点,捕捉教育意义的情感因素,生活中的“真善美”等,努力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将美好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教与学达到心灵的共鸣,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情感观及人生观。当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能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情感教育而达到教育目的,但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利用情感教育教育学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将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柴效锋.情感课堂[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2]杨旭.情感启示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丛书: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钱健

中职学生语文论文 篇3:

浅议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处理

摘要: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应引起教师重视。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树立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教学;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式,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一种情绪厌煩或者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情感上的反感或者烦闷的体验,通常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就普遍存在这种心理,从而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并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分析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帮助、引导学生克服这种不利于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原因包括主客观诸多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专业学习而漠视语文学习。学生对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好了就可以就业,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无所谓,从而对语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2.语文基础差、学习吃力而不愿学习语文。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全面和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中职语文学习丧失兴趣,不愿意学习,大多对语文课望而却步。

3.反感现有的教学方法而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专业课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改进要滞后得多。有的学校为突出专业课教学挤压文化课教学时间,让语文教师产生被边缘化、不受重视的感觉,加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在教学研究上缺乏必要的热情和投入,因循守旧,千篇一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抵触语文教师而放弃语文学习。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敏感性。因为受到教师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听到教师经意不经意的话而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讨厌反感语文教师,从而导致讨厌反感这位教师教授的语文课。这种情况不但在中职学校存在,在其他类型的学校也屡见不鲜。

二、中职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的处理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存在逆反心理的普遍现象,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地位,突破传统,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学领域,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语文教学要树立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意识。中职学校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语文课程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要通过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后继学习奠定基础。为了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必须围绕“职”字作文章,突出职教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善于根据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精心编写教学计划、科学合理的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在确定教学内容上,不限既有教材的范围,要能根据形势需要灵活增减必要的内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例如,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和就业需要,教师可以在一般文体写作教学方面少花费些气力,而在学生生活、就业实践中常常接触和使用的社交文体和公文写作教学方面多下工夫,增加课时和课后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类常见常用文体的写作。

2.语文教学要和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是消除学生语文学习逆反心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融合专业学习的中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生活知识去仔细体悟、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和技能的要求。例如,学生在实操课上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制作各种工件,这是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展示。结合语文教学的需要,要写一篇说明文,教师就可以拟定《XX的制作》的写作题目。这种做法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在不经意间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温故知新,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专业学习普遍兴趣比较浓,语文教学围绕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开展,确定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学生乐于接受,自然语文教学目标容易实现。当然,要实现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学习的完美结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情况要有基本的了解,可以到专业学习的课堂或者实操车间(厂房)多看看,多了解相关信息。如果对学生的专业课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二者的结合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3.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逆反心理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心理特征综合产生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好奇驱力”。这种“好奇驱力”使人对新的事物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对旧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厌倦。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不例外,也存在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特征,即使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如果经常使用,过多重复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反之,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陈旧保守,不唱“满堂灌”的独角戏,不做机械死板的老学究。即使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尽管它们存在的共性很多,但是细加分析还是会发现它们存在的明显差异。语文教师要能根据发现的文章存在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会让学生真切体会教师别有用心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美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做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趣味性、灵活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4.语文教学要和学生课外生活相结合。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中职学生大多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课业负担较轻,其课外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生活、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学校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课外生活作为教学工作的延伸,把语文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活泼健康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辩论赛或情景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的形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赏析和讨论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可以说,在学生课外生活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利用课堂课外学习资源实现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他们很容易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收获活动成功的喜悦,进而迸发学习语文知识、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正视学生,尊重学生,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探索实践开放活泼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地把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到积极轨道上来,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吉良.浅议中职生逆反心理的疏导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5).

[2]韦丹华.中职生逆反心理教育对策初探[J].广西教育,2009,(15).

作者:何金勇

上一篇:农村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原创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