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2022-04-15

摘要: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教育家,一生从事德育教育活动,非常重视道德修养教育,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独特的道德修养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即使在当今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篇1: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培育的启示

摘 要:诚信思想无论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还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都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包括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要求,诚信是为政治国的基本原则。这些思想对于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缺失诚信思想的现象;其次剖析了大学生的诚信思想缺失的成因;最后重点讲了《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培育的启示。

关键词:《论语》;诚信;道德

在当今社会中,信用对我们来说是一块无形的试金石,也许信誉并不直接写在简历里,但是信用是一个人的口碑、一个企业的形象,一个人为人处事怎么样,消费者是否相信企业生产的产品,这都会反映在别人对其的信用评价中。可见,信用的分量之重。

信是《论语》中的思想精髓之一。继承发扬《论语》中合理的诚信道德思想,对于当今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思想缺失现象

(一)学习上诚信道德的缺失

学习上诚信道德的缺失随处可见,我们可以看到或者听到这样一些现象:平时的考试测验或者大型考试,总有一些替考、代考、带夹带、带高科技考试作弊设备的人,而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超。抄袭作业也是不诚信的表现,还有各大高校学术造假的现象,花钱雇人写论文,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上,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论文找别人现成的采取复制的方法,拼凑出来应付了事,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这都是不诚信的表现。

(二)求职上诚信道德的缺失

随着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压力的增大,简历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资料,是进入用人单位的敲门砖,所以,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岗位,在众多求职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于是在求职简历上造假,擅自修改成绩,为自己安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花钱制作假证件,花钱买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工作和实践经历。有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协议,但是他们缺乏诚信意识,当发现条件较好的企业时,就违约跳槽到其它企业。

(三) 经济方面诚信道德的缺失

国家为了使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能有更多机会读大学,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推行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无抵押,由政府贴息,目的是为了减轻困难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还有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银行等机构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对高校学生发放贷款,这种贷款是无抵押无担保的,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是,有极少数学生不按时偿还贷款,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缺失的重要表现。

(四)人际交往上诚信道德的缺失

有些学生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讲信用,不真诚,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有的大学生夸夸其谈,不履行自己的诺言,还有的学生借别人的钱物不物归原主,甚至有些大学生在网上散布虚假谣言,发布不真实的信息,传播电脑病毒,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思想缺失成因分析

(一)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为了个人私利,社会上出现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例如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商业欺骗,贪污受贿……大学生受这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做出欺骗、不诚信的行为,于是出现学术造假、抄袭作弊、简历注水、贷款到期不还等不良行为。

(二)学校诚信教育的匮乏

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许多高校只重视科研,只注重教书,往往不注重育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许多高校学生评优的主要标准在于学习成绩、论文发表的数量,使得学生们只想获得高分,不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一些诚信教育只保持在传统的理论灌输说教形式上,使得学生没有意识到诚信缺失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诚信机制不健全

许多高校没有建立一套自己的诚信机制系统来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管理、约束。

由于一些高校中的行政权力的干预,学术评估的公平性被破坏,导致了许多不公平的学术行为,以及学术不诚信的行为的出现。

(四)家庭诚信教育的不足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都是无形的教育,父母如果在生活工作中做出不诚信的行为,会对子女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走进学校,教育孩子的任务应该被分配到学校,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教育则放松了,对子女出现的不诚信的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导致了大学生从小就有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

三、《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培育的启示

由以上分析看出,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由多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培养其诚信品质对于其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有必要用一些经典著作来指导大学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现代社会诚信道德建设的有利因子,是承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论语》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诚信思想的论述十分精炼而又深刻,谈到诚信的问题,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借鉴意义。辩证地学习和弘扬《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利于其全面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应诚信做人

《论语》作为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提出了“信”的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讲了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与人交往,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车如何能走呢?孔子用这个比喻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处世。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言忠信,行笃敬,虽蛮陌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子张,说话要忠实讲信用,做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荒的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实守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土家乡,也难以行得通。孔子教育弟子“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孔子教育弟子,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是一种对诚信的坚持。孔子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如此威信也就降低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讲的是君子以夸夸其谈、说得到而做不到,不诚信为耻。“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论语·学而 》)意思是说,信与义意义相近,就是说过的话能够兑现。恪守良知,诚实不作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以忠信为主,追求正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可见《论语》中的这些关于诚信的至理名言给大学生的启示就是诚信做人,像古人一样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说话要谨慎,做人要诚信,要言行一致,只有诚信做人才能诚信做事,诚信是大学生处世通达的重要要求。

(二)大学生应诚信待人

孔子及其弟子,都把诚信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公冶长》)子夏说到,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曾子认为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可见他们诚信道德修养水平之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弟子们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重师长,谨慎做人,言而有信,有博爱之心,仁义之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要以忠诚和守信为主要的信仰,没有朋友不如自己,犯了过错不害怕改正。所以《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教育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诚信待人,说话诚实守信,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

(三)大学生应诚信求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教育人们知道就是知道,不必刻意隐瞒,欺骗别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必虚张声势,自欺欺人,既不利社会,又阻碍自己的发展 ,只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积极进取,认真学习,这就是真正的求知。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孔子在文献不足为证的情况下,宁可有疑虑,也不妄下结论,可见孔子治学的诚信与严谨,反映了他对知识的诚信求实的态度。告诫大学生学术上不应该造假,应该诚信求学,不要自欺欺人。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诚信是品评人物最基本的出发点。诚信是一块试金石,验证人品的高下。真正的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大学生更应做到。不管从大学生个人的人生道路来说,还是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程来说,只有守住诚信才有未来。当今大学生应该从《论语》出发,结合今天的现实,以《论语》中的诚信来引导今天的生活,走好人生之路。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 [ 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唐贤秋.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苏 盾.中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作者:朱晓晨 张玉霞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篇2:

荀子道德修养教育方法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提升

摘 要: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教育家,一生从事德育教育活动,非常重视道德修养教育,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独特的道德修养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即使在当今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荀子 道德修养教育方法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也可以说是在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那么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呢?先秦大教育家荀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独特的道德修养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极学礼

荀子认为,礼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培养道德安度人生。《荀子·大略》说:“礼者,人之所覆也,失所覆,必颠蹶陷溺。”认为礼,是人的立身之本。失去了立身之本,必定会跌倒沉沦。《礼论》说:“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认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无礼无以成人,礼是人道的准则,是人之为人的标准。荀子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隆礼”。认为个人的生活和交往,都应该符合礼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达。《修身》说:“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谩;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在人与人交往方面,《修身》说:“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因此,荀子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努力学习礼,做到知礼懂礼依礼而行。荀子还强调学习“礼”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劝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个人的道德认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提高道德修养,就必须提高道德认识,必须加强学习,而学习既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又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在知识海洋中,正确的伦理道德知识对于道德修养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掌握正确的伦理道德知识,才能懂得真善美,因此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用这些去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如此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才有了根基。

二、学以致用

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强调“闻之”、“见之”、“知之”这些获取认识的过程,但更强调“行之”,只有行才能将获取的认识用于规范和指导自己的实践,荀子特别强调“学以致用”,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即使学得再多,也无助道德修养的提高。《劝学》说:“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端而言,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的学习,是把学到的进入耳记于心贯通到全身心,表现在行动上,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作为效法的榜样。而小人的学习,仅从耳进去又从口讲出,正是因君子之学与小人不同,因此道德修养自然不同。

当今在大学生中我们要倡导君子之学,使学习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手段。当今大学生必须认识到有道德的人,不仅思想意识符合道德规范,而且必须把这种思想意识外化为具体行动。因为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表现在行动上,一个人道德修养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当今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问题,甚至有的大学生对道德修养标准不是不知之,而是不为之。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传统,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成就优良德行的基础,因此大学生要言行一致,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认识,增强自觉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自我完善。

三、自省

自省,就是主张人应该经常去检查自己,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过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曾参为孔门高足,他曾自谓说:“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认为只是埋头学习,而没有联系自身品质、行为实际的自省,就不会有自身道德修养的真正提高。荀子也有类似的认识:“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偢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蓄然必以自恶也。”(《修身》)。《劝学》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当今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自省意识,就要从思想、态度、言行等各个方面对照道德规范去深刻认识自己、反躬自问,尤其是在一个人的行为失误、行事受挫的时候,更要做深刻的反思,反省自己,而不是简单地怨天尤人归罪于客观。大学生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恶从善,遵循和恪守道德准则,积极、正确地履行道德义务,最终将道德规范内化为素质,成为至善之人。

四、意志磨炼

《荀子·修身》说:“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夸,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好文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君子虽然贫困潦倒,但志向远大,虽然荣华富贵但谦恭从容,虽然安逸,但精神不懈;虽然发怒,但不过于处罚别人;虽然高兴但不过于奖赏人;虽然贫穷但志向远大,是由于他要弘扬仁爱,君子荣华富贵而谦恭从容,是由于他要减少盛气,安逸而精神不懈,是由于他要尊奉礼法;疲倦而不无精打采,是由于他爱好礼仪;发怒而不过于处罚别人,喜悦而不过于奖赏人,是由于他奉行礼法而胜过私情。荀子在这里讲的“贫穷而志广”就是要人们在各种环境中磨炼自己,增强人们对礼的感受,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人们的优良道德品质,依靠坚强意志来控制人欲。《劝学》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完美,所以博览群书以求融会贯通,思考问题以求精通,效法良师益友去认真实践,取消有害的来积累学识,使自己的眼对不好的不想见,耳对不好的不想听,嘴对不好的不想说,脑子对不好的不想思考,等到极其爱好学习时,就像眼睛好看五色,耳好听五音,嘴好尝五味,心里贪图有天下一样。所以权利不能使他倾倒,势众不能使他变心,天下万物都不能改变其信念,这样才称得上有道德操守,才能坚定不移,才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既能坚定不移又能随机应对,这样才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借鉴荀子意志磨炼法,当今我们要培育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抵抗外界不良诱惑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五、环境熏陶

《荀子·儒效》说:“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安心于习惯风俗的影响,能使人先天的本性发生变化;专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就可以养成习惯。习惯风俗能改变人的志向,安心长久地接收风俗习惯的影响,就能改变人的本质。所以专心一意就能达到极高的精神境界。《劝学》篇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谓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蓬草生长在麻丛中,不扶也直。白沙混在黑土里,与土同黑。兰槐的根叫香芷,如果用脏水浸泡它,君子就不去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脏水的污染。因此,君子要选择良好的住处,与良友同游,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思想而接近正道。《荀子·性恶》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当今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就必须高度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程度的腐败和拜金现象及社会普遍存在的公民道德缺失都正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大学生,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辨别力与抵抗力。此外,社会、家庭、学校要齐心合力地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地积善成德,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大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具备高尚的道德。

参考文献:

[1][战国]荀卿,原著.孙安邦,译.白话荀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2]刘俊田,等译.注四书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侯辉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篇3:

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之分析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职业分工受生产力发展现状制约,各种职业利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导致大学生对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试图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情况及其重要性,就怎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作一探讨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领域越来越宽,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现象的出现。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将来要投奔到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之中,因此,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为在将来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履行职业义务,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有较强敬业和奉献精神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基本状况

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整体上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不利的认识倾向:对将来职业冷漠、无所谓。在爱岗敬业方面,认为往往是根据所提供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好坏,来论对职业的热爱及专一程度,缺乏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在诚实守信方面,有假证书、推荐书填写材料不实及失误推诿责任之倾向;在办事公道方面,有存在着私心较大,一定程度上有假公济私、徇私舞弊等倾向;在服务群众方面,有存在个人主义、不关我事漠然处之现象;在奉献社会方面,奉献意识弱化,过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有明显功利主义倾向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前社会市场经济逐步深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织一起,使得传统道德准则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发展受到考验,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准则又没有更好地显现和发挥作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成了社会的一大弊病,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甚至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这些状况极其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使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偏离。

(2)家庭因素和教育机制的影响。部分家庭成员在工作岗位上未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言谈中时而不时的流露对职业的倦怠,使得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轻视;大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过多的重视对孩子智育的开发与培养,忽视了对其德育的引导,更谈不上对孩子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再加上目前我们的教育选拔机制,主要还是通过智育来衡量和评价的,即使德育参评,也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这种教育体制极其容易导致“重才轻德”、“重技轻德”的现象。

(3)大学生自身选择的多元化。当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极其容易导致人们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人们思想也出现多样化,并且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顺境中长大,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挫折教育,在意志、情感等方面均较为脆弱。上中小学期间生活基本上是依靠父母来安排,很少有机会了解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在敬业方面,当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弱化,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在择业观上,他们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工作、薪金丰厚,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门庭若市,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一些高校女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或者根本就不找工作却忙着征婚,以解决她们前途问题等。

2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1)在高校中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既是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对各行业、各部门的具体职业规则。职业道德从表面看,一方面是一种个人行为,涉及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从业人员、每个行业集体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也将有序地、和谐地、健康地发展,社会的和谐也将向前不断推进。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未来行业发展来说,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2)在高校中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必备的素质要求。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退,就业难问题还没有充分得到解决。而在我国,随着各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大批应、往届毕业生涌向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行业甚至每一工作岗位都面临大批竞争者,而社会越来越需要有素质或者说素质较高的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相当一批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竞争现实,然而有竞争才有动力,才有发展。因为行业终究要发展,发展就需要人才,只不过是要选择更优秀的人才而已。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技巧,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有助于明确自己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有助于顺利地走上社会、融入社会,促使在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重大转变中,尽快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培养和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首先,发挥高校中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等自我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创建及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把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热爱集体、服务大众、友好合作等职业道德品质;其次,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宣传和教育,拓宽教育渠道,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学术讲座等来促进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深化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以此来激励熏陶当代大学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良好氛围。

(2)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冷漠的状况,告诫我们在平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要有意的对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加以突出和强调。首先要求老师们要以身作则,办事公道,克勤职守,关爱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文明的职业道德观;其次,要不断探索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再次,要把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中,广泛引导大学生参与,把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进而升华为道德意志和信念,最终实现对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实践。

(3)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个人联动机制,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漫长的培养和积累,不是学生个人或几个人所能简单认识的事情,需要家庭、学校、个人和整个社会联动来完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父母自身的学识及品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因此,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从小就能分是非、明美丑、辨善恶,为孩子今后健康成长打下好的基础;学校要用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知识去丰富学生的头脑,用科学的、先进的人生观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要运用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扬善除恶,宣传“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职业道德的环境氛围。

(4)发挥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讲坛,要走向实际生活,走向社会。比如,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好形式,通过组织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引到社会的现实中去听、去看、去做,去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力求跟上时代的要求并寻找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其心目中的精神力量。高校要在校内外为大学生创设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和体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调动自身内在的品质力量应对外在环境的诱惑和挑战,在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动手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更是“废品”。因此,加强和深化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将来职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就业,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实践中很快成长起来,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南雨,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孟宪琴,张福磊.对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6(8).

[3]樊云飞.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4]朱正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

[5]袁虹.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宁波党校学报,2003(4).

[6]黄朗.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略[J].探索,2003(2).

[作者简介]宋中发,男,河南确山县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者:宋中发

上一篇:光学教学中科学教育论文下一篇:青年辅导员师德师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