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与道德修养论文

2022-04-15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新趋势,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所处环境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设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业教育与道德修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业教育与道德修养论文 篇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内容设计

摘要: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创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创业素质、创业价值、创业观念与创业方法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重新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创业者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

收稿日期:2011-06-15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引导大学校园网络社区中“意见领导者”言论的有效途径(L09BDJ030)。作者简介:杨正德(1974-),男,江西萍乡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扩招之后,计划体制下的大学生高就业率不复存在,就业问题逐渐凸显,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创业教育成为国家行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面向当代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课程,在培养创业型人才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我们应该不断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研究,为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的创业型人才服务。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的目标与路径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与此相适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的目标则是提高创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更好地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顺利达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教学创新的具体路径则是围绕创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创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组织教学,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深入认识创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为学生未来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内容设计

创业是指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国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的前提下,大学生要通过就业观的调适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创业者。[1](P.159)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则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这一目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各章中都应该渗透创业素质、创业价值、创业观念与创业方法的教育,系统讲授创业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一)绪论部分内容设计

绪论部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教育学生珍惜大学生活,适应新的环境,提高创业素质,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教育的重点可安排在第二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成才目标、形象塑造三部分内容,重点阐述以下问题:第一,创业素质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的必要准备,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这些素质有助于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二,创业能力是大学生成才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专业技能、人际协调等各种能力,都与大学生成才目标息息相关;第三,创业形象是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之一,重点从形象塑造方面去分析创业者的形象。

(二)第一章内容设计

本章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重点阐述创业理想及其实现,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创业理想,勇于创业,善于创业。主要安排四个主题:第一,创业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创业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创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一部分,大学生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中进行创业,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创业活动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给学生分析创业的风险,打好预防针,增强学生对创业风险的抵御能力;第四,创业理想的实现。

结合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在教育学生树立创业理想的同时,又对创业理想实现的艰巨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三)第二章内容设计

第二章主要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传统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可以重点讲授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创业者的爱国情怀,教学中可结合相关案例分析那些成功创业者所具有的爱国理想,勉励学生努力寻找创业与爱国的最佳结合点,在创业活动中践行爱国主义;第二,梳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创业精神与创业传统,从中发掘一些创业思想和创业教育素材;第三,梳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的创业精神;第四,如何弘扬创业精神。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创业教育,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摆脱以往抽象阐述的弊端。

(四)第三章内容设计

教材第三章主要是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因而可以结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分析创业在人生历程中的价值,创业对于拓展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创业者面临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主要围绕五个问题进行:第一,创业对拓展人生价值的意义;第二,创业者的心理素质要求;第三,创业者的人际环境、人际交往;第四,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进行创业;第五,科学发展观对创业的指导意义。

通过这些问题的讲解,可以让大学生明确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创业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

(五)第四章内容设计

本部分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包括道德基本原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内容。因此,创业教育可以结合道德教育来进行,分析创业过程中的道德问题,让学生明确创业活动的基本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创业活动中切实履行。在教材基础上重点渗透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创业者的借鉴意义,教师可以系统梳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从中精选一部分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规范,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第二,创业者的荣辱观,教育学生以创业为荣,以满足人民需要为荣,以成功创业者为榜样;第三,创业者的基本道德素质,尤其是对个人与他人、国家、社会的利益关系有正确的认识;第四,创业活动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规范。结合道德教育所开展的创业教育,旨在使大学生明确创业活动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作为未来创业者的道德素养,并在以后的创业活动中自觉遵守各项道德规范。

(六)第五章内容设计

第五章主要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创业活动与社会公德密切相关,创业活动需要稳定的公共秩序,创业者自然应该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本章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创业需要稳定的公共秩序,着重讲解良好的公共秩序对于创业活动顺利进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第二,公共生活道德失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此处重点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化认识;第三,《环境保护法》对创业活动约束与规制,当前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自然要渗透创业教育始终;第四,网络创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创业活动离不开网络空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同样适用于虚拟空间,需要切实遵守。

(七)第六章内容设计

本部分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把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相关法治教育结合起来,着重分析职业道德及法律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家庭生活对创业活动的支持,重点讲解以下五个问题:第一,创业者的职业道德,分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对创业活动的约束与规范;第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务员法》等对创业活动的约束与规范;第三,创业观教育,强化创业意识;第四,创业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业环境的优劣,明确创业风险,作好心理准备;第五,创业者的爱情、婚姻与家庭,教育学生兼顾创业与婚姻家庭,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八)第七章内容设计

本章主要进行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教育,因而结合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创业者的法治意识,主要从以下五个问题入手:第一,创业者所处的法治环境,分析我国法治建设和创业活动的辩证关系;第二,创业者应该具有的法治观念,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权利义务等观念有合理认识;第三,国家安全与创业,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坚定努力维护国家安全的信念;第四,创业者的法律修养,在处理创业纠纷时能够讲法律、讲程序、讲证据、讲法理。

(九)第八章内容设计

第八章主要进行法律制度教育,包括宪法、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讲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创业者的权利维护,重点讲解宪法、民法和刑法;第二,民商法律制度与创业活动;第三,行政法律制度与创业活动;第四,经济法律制度与创业活动;第五,刑事法律制度与创业活动。这些法律规范与创业活动的启动、运行、调整密切相关,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明确具体法律规定,以具体法规为导航,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创业者。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是手段,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的创业型人才是目的。因此,教学方法要始终围绕有利于培养创业型人才这一根本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三种:

第一,讲授法。讲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包括教师讲授和组织学生讲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教育,开展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确创业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第二,讨论法。讨论是讲授基础上的延伸,通过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深化对创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认识,探讨道德理想、法律理想和道德实践、法律实践之间的距离及应对措施,有助于增强创业者践行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自觉性。

第三,案例法。案例是理论的动态呈现,引用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尤其是本校校友创业的先进典型,从中概括出他们创业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即创业必须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周来顺]

作者:杨正德

创业教育与道德修养论文 篇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刍议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新趋势,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所处环境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以来,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新趋势。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在人生路上的各种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创业教育更加成为许多高校的研究重点。

1我国创业教育的特点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政府主导下,由高校作为教育主体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处级阶段,但已形成了以富有中国特色的三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综合式的教育模式。①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了一系列经验。

1.1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首要任务

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创业素质结构中的物质基础和先天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让其具备创业意识。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走向了多元化,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体制缺乏弹性、思想僵化、创新力弱的缺陷,这直接影響了受教育者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国开展创业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创业、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创业意识的培训比较容易融入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乃至校园文化的建设都可以成为培养途径,因此创业意识的培养成为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选择。

1.2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遵循着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再到创业教育的途径。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也正是创业的基本要求,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教育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体化的。因此,创业教育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

1.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不少思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入有关创新、创业意识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专门讲述创新的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和能力,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人格基础。另一方面,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有积极作用。在课余实践,思政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开展创业教育”也已成为思政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热门选题。

1.4以第二课堂、隐形课堂为主要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创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各大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多数依靠第二课堂,侧重创业实务层面。首先,各种创业大赛层出不穷。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端于创业设计大赛,各种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创业设计竞赛等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创业实践方式,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学院、学生会都热衷于组织这种竞赛。通过这些大赛进行宣传、组织和培训,培养了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部分高校还设立了“创新基金”,组建了学生创业中心等实践教育机构,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孵化”和引导。其次,各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创业文化节”,聘请创业成功者、国外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家为大学生做讲座,传授创业知识与经验。再次,创业社团、科技协会等以创业培训为目标的学生组织也活跃于各个高校之中。虽然这些活动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过程中初见成效。

2我国创业教育的缺陷

根据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去年年底推出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在调查推行KAB创业项目的33所高校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校际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创业教育的“组织支持”、“学科课程”、“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及“延展活动”方面需要实质改善。②

2.1缺乏系统的管理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教育一直定位于“就业教育”,与此相适应的是封闭型、“刚性”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影响,教育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和弹性制转化。但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创业教育从实施形式上看,仍与专业教育基本上是脱离的,缺乏有效的整合。创业教育还没有上升到理念化的层面,既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总体规划和管理部门,没有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多是各部门的零散教育活动和一些教师的个人探索。例如学生工作部门或就业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创业竞赛、各个学院开展的创业文化活动以及组织的各种创业讲座等等、而创业类的课程多由教师个人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而对于部分在校学生的创业活动,特别是一些小成本、探索性的创业活动,学校没有引起重视,缺乏引导。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使学生学到系统知识,是不能持久的。

2.2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另外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从业教师大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术专家,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虽然现在许多学校积极组织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但这部分师资只是兼职教师,无法成为创业教育主体,这种形式的合作只能作为创业教育的补充。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必然是空中楼阁。

2.3缺乏必要的社会积淀

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是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行为。美国创业教育得成功的一个因素是得到了多方的支持。首先,美国有着良好的创业文化背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欧美各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以及众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而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从而形成了我国以追求稳重的“就业”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这种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负累,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推动,仍然缺乏最直接的指导。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从小到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冒险精神和职业精神,真正能走出校园投入创业实践的不多。

2.4创业活动科技含量不高,高水平创业项目缺乏。

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以及产品创新型创业。③但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行业大多分布在快餐连锁、产品推广、异地销售等消费服务业,且属于自雇型创业,虽然门槛较低,但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够,属于低水平的创业。

3我国创业教育的措施

3.1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

要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厘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第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开放性的,面向所有的学生,不仅包括经管类和理工科的学生,同时也包括文科学生,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第二,大学生創业教育包括以下内容: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这四个方面是创业教育的框架,缺一不可。第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科优势。大学生创业需要依靠的是技术或者服务才能凸显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创业教育中必须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而学科优势不仅仅指理工科学生的技术,同时也包括经管类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人文学科学生的文化传递功能。第四,多元化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是具有彰显学生个性的教育,因此因材施教在这里尤为重要。在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下,必须区分出创业教育的层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

3.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其社会环境、地区环境和学校环境都对它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并且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做必要的补充和铺垫。其次,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宽松的保障环境。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一个创业型的大学必然拥有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创业教育是社会化、市场化的产物,相比其他的教育需要比较大的财政资源。而根据《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以财政投入为主,教育经费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社会投入渠道不畅。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特别需要能够自行处理资金,扩大财政基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必不可少。第三,学校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多开展各种方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3建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需要努力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通过增加综合性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开设创业类专业课、选修课,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评价和考核方面,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针对创业教育的特色,实行机动灵活的、非等级制的评估机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

3.4加强创业教育与高校科研的联系

1991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是科学的先锋,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科和知识优势,将创业教育教育定位于科技和专业上,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创业教育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凸显科研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应以科研工作为核心。“产、学、研”结合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产、学、研”有机结合,激活了科研技术市场,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的优势,实现了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3.5加强师资培训

建议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队伍建设是中国大学办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和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师资培训,教育部组织的“高等院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各院校组织的“创业者分会”等组织,已培养了不少合格的创业教师。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学校和政府还需要创业条件,为教师提供创业的时间、设施,帮助教育孵化成果。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造就一批“创业型学者”,使之成为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

3.6立足地区特色

一个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特色时,需要高等教育与之相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创业教育对将来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聚集和发展活动的作用不可估量,特别是在劳动市场创新方面。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大影响着本地企业,大学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业与创新的机会。同样,地区环境气候也同样影响着高校的创业教育。地区的发展状况、政策、人文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败。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有立足与地区特点,发挥学校特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李正.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时间[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11.

[2] 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

[3] 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4] 徐新华. 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08.2.

[5] 黎江. 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4,(12).

[6] 钱辉, 林伟连, 许为民. 试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2,(11).

[7] 侯锡林. 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7.2.

① 张玉利、李正.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时间[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11

②魏和平 原春琳.中英高校校长热议:能否把创业当做一种人生态度. 中国青年报

[1]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7.7

作者:李 琳

创业教育与道德修养论文 篇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探讨

摘 要: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既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学的新趋势,又是思政教学的正确方向。但在具体融合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融合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思政教学;融合

创业教育的实施既是科技、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所以创业教育应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应逐步成为高校思政教学的拓展性内容。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思政教学需要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理应是高校创新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融合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

一、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融合的现状

首先,学生缺乏正确的创业方向。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存在较多错误的认识,对创业方向更是没有足够的了解。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就等同于就业,或者认为创业就意味着创办企业,这些片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业道路。

其次,教师疏于教育。在高校中,部分教师仅关注自身的教学问题,忽视了学生教育,虽然开展了思政教学课程,也积极融合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但教学效果仍不明显。究其缘由,教师依旧生搬硬套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配合度至关重要。

最后,社会关注较少。在社会中,大部分人对于毕业生谈论创业这个话题感到惊讶,而且并不支持他们创业,认为大学生只有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才能有资本谈论创业。而且部分家长缺乏开放的思想,不支持学生创业,所以大学生若想创业就要具备坚定的信念。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融合的对策

1.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需要合理的思政教学内容作支持,需要认真对比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教材内容,寻找契合点。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与创业教育内容的融合,主要涉及大学生理想信念,建立创业梦想、职业素养和创业素养等,这些元素与创业内容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依据创业教育导向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创建思政课程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一方面,主动编写思政课程创业教育大纲,既包含教学重难点又包含教学知识点,任何知识点都需要认真思索,需要结合创业实践与需求采取知识点,既关注逻辑性又关注实用性与乐趣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思政教学与创业教育。所以,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是高校思政教学的正确方向。

2.提升教师配合度。思政教师需要主动配合高校相关部门与就业指导教师共同宣传创业精神。主要涉及高校就业引导部门、高校宣传部等部门,加深全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了解与认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强化校园创业文化创建,为创业教育的宣传提供良好的空间与条件。如利用校办报刊等方式,宣传一些成功的案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鼓舞大学生主动参加相关的创业活动。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与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积极配合高校建立校内创业角、校外企业场所等,可以诚请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来校宣传与演讲,进行公务员考试培训、创业经验交流等。高校还需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如创建创业基金。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积极鼓励大学生加入创业活动并创建创业环境,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3.加强社会关注。从当前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融合的现状来看,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的阶段,高校要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企业要大力宣传相关的新型项目,促使大学生主动参与,一起交流探讨。大学生所具备的灵感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相关的创业经验。所以,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需要企业的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又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融合的合理对策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兰琼.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问题探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2).

[2]张天华,刘艳良.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及问题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

作者简介:刘金龙(1984— ),男,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刘金龙

上一篇:行政强制制度及理论论文下一篇:马克思数学手稿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