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品味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因为教学管理的一些问题,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在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品味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品味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摘要】随着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面分析目前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针对性地从加强诗歌朗读教学、带领学生品味诗歌情感、创建诗歌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教学实践四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引言

传统的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诗歌相关方面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语言掌握和表达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加强了通过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并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的传承。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主要存在问题

(一)缺少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包括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教学内容,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对诗歌教学知识点的讲解,例如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意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知识,对诗歌的教学讲解较为浅显,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由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情趣,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结合不紧密

初中语文教师由于教学进度和结合应试升学考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问题,部分教師对诗歌欣赏篇目不够重视,将教材中欣赏篇目的诗歌留给学生作为课后赏析阅读,部分缺乏自主学习性的学生会直接略过这一学习环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占比不大,教师教学安排的删减性教学,极大地降低了教材的利用效率,使教学内容与教材结合不紧密。

(三)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朗读教学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诗歌备课时往往会大量挖掘诗歌的微言大义,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对诗歌进行情感分析,在课堂上很少留给学生自行朗读的时间,将诗歌朗读安排到学生的课前预习部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缺少反复朗读这一学习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深度自我体验,不能深入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教师诗歌教学理念落后。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师中大部分教师不喜欢进行诗歌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功利化,形成了为考而教、为教而教的教学理念,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诗歌教学中传达的优秀精神文化,在教学中弱化了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对必背篇目诗歌侧重于考查诗歌的背诵能力。其次,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由于诗歌体裁自身具有缺乏完整性、理解难度高等特点,不如记叙文的故事趣味性,不如科普文的知识性和散文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没有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看诗集文选等书籍,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诗歌阅读时更像是在完成任务,不会主动查找资料分析联想诗歌的表达情感,在阅读时喜欢直接参考翻译书籍,这种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受。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一)加强诗歌朗读教学

诗歌这种文体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学生在阅读时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对诗歌的正确语段划分,朗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引导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通过语言的媒介进行创造性的感知、想象、审美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能引导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获得审美感悟。其中朗读法教学分为演读、品读、联读、写读这四种教学方式。演读是指部分现代诗歌中会出现多个意象主体,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符合角色的音调等使学生形成诗歌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诗歌时根据男女同学不同的音色特征对诗歌内容进行划分,女生音色清脆适合表达欢快的内容,男生音色雄厚适合朗读庄重有爱国情怀的诗歌。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品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段落、句子、字词进行品味赏析,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诗歌的文章内涵;联读是指群文阅读,通过相同主题内涵或具有内部共通性的文章进行联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把握能力;写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诗歌的鉴赏工作,让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通过仿写可加深学生对诗歌韵律规则的掌握,并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带领学生品味诗歌情感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通过咬文嚼字进行诗歌内容的细致揣摩。诗歌语言比较凝练含蓄,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情感含义解读时可根据重点字词的把握进行赏析,例如对《乡愁》这篇诗歌进行教学时,作者将乡愁比喻为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和一湾浅浅的海峡。对于其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和“浅浅的”这种叠词,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重点的赏析,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思考诗歌中叠字运用带来了什么效果,并为学生讲解叠字的音调选择对诗歌韵律美起到的效果、叠字的量词对诗歌意境的作用等。另外,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结构的讲解赏析,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通过思维逻辑品味诗歌情感。在进行诗歌的想象力培养方面,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正确进行意象的分析从而进行意境的把握,王国维曾说:“言情沁人肺腑、写景豁人耳目。”诗歌中对情感的抒发多数比较委婉和朦胧,大量借助意象营造意境从而寄托抒发思想感情。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这篇诗歌教学时,教师可分析诗中提到的“金柳”“云彩”“水草”等意象是如何寄托作者情感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品味诗人看到此情此景的内心感受。

(三)创建诗歌教学情境

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诗歌教学方式,其中创建诗歌教学情境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可以在学生朗读诗歌时,教师选择相关音乐进行配乐诵读营造诗意氛围,或播放相关意境图片、诗歌朗读视频等,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在课堂导入部分加强教学语言的诗意美感引领学生快速投入学习状态,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备课时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选择课堂教学的思想感情代入。例如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时,结合作者创作意图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教师可以选择劝慰的口吻范读这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情感有初步的印象。最后,教师可通过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课堂的直接讲授灌输知识,多进行引导性的提问环节,或布置任务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加深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努力构建和谐顺畅的师生课堂交流。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教学实践

为满足传承文化的教学任务目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诗歌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诗歌的乐趣和发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首先,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班级内部的诗歌朗诵比赛,给予学生“免抄写”等奖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其次,开展诗歌书籍分享会。课本教材所包含的诗歌数量有限,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教师应在课后为学生筛选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的选集和赏析书目,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优秀书籍读后感交流会,能通过交流有效地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知识互换中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知识含量。最后,开展自主创作诗歌写作比赛。通过学生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形式结构和表达方式等进行仿写创作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诗歌对意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結语

综上所述,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需求教师在进行语文诗歌教学时,应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这核心素养教学四维度出发,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诗歌能带来美的情趣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抛弃为追求考试分数学习诗歌的错误思想。

参考文献

[1]彭义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探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8).

[2]江培儒.核心素养导向的现代诗歌有效教学初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0).

[3]王军锋.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新智慧,2020(2).

作者简介:杨开新,1978年生,福建仙游人,本科,教务处副主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杨开新

语文品味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因为教学管理的一些问题,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在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也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在小学阶段,更是有诸多变化。尽管如此,新课程改革在前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在小学阶段尤为明显,究其原因就是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也谈谈自己的一下拙见,望各位方家指正。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

新课改的实施必须以务实为基础,强调实效。但是,很多小学的课改都是流于形式,不注重效果,只重视过程。让新课改失去了原来的意味。这些现象就是源于思想上不够重视。

2.缺少创新性

在小学阶段,应该是活泼,乐观,积极,向上的氛围,但是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却缺少了激情,缺少了创新,从而导致现在的小学教学死气沉沉,没有了生机。

3.行政干涉较多

不管在哪个阶段的学校,也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安安心心地教学或者学习。但是,在现代的这个社会中,学校要参加社会活动太多,甚至有些活动还会影响正常教学。

总之,以上仅仅是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在此不一一赘述。我主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办学思路

根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首先要理清办学思路,没有思路办学就是一群苍蝇乱飞的状态。通过认真分析我校实际,征求大家意见,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形成以全体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校风建设、抓好队伍建设、开展特色教育、重视养成教育为渠道的办学思路。

三、具体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长效发展

关注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第一要开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以追求教学实效性为目的,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如开展体、音、美、计算机的合班课,灵活教学方式和地点,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第三,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既能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又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

2.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育人范围

首先,推行公平、正义,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作为校长要一心为公,用人唯贤,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对人、对事,严格按制度、规则办,不徇私情,一视同仁。

其次,促进良好的教风的形成。在学校中逐步引导良好教风的形成,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大力促进学风建设。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励作用使学生养成"乐学、勤学、善学、博学"的学风。

3.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和教育水平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学校事业的发展,班子是关键,要努力加强领导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积极、高效的领导队伍,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勇于承担、率先垂范的担当精神以及积极创新、踏实肯干的执着精神。

同时,还要建立一支高效务实的教师队伍。一所好的学校一定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在教师中要营造尊重、互助、博爱、好学的团队精神,更要树立对学生精心、细心、耐心的敬业精神。

4.认真开展"特色教育",积极构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学校的生命,更是学校的灵魂,它引领着学校各项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办学品味和办学层次。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校园内的标语,打印的文件并一定能真正代表学校的文化。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以特色教育为载体,积极构建具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其中,对于我校的特色教育,经过不断讨论和探索,逐步形成以汉字教学和"三字经"诵、写、讲三位一体的研究课题为特色。

第一、汉字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孕育和发展人的起点。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系统,承载着中华文化血脉的薪火相传的作用。但是,处在信息化、物质化的今天,写字教学也逐渐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写字教学的意义,在重视书写规范的同时,还需要努力挖掘写字教学中的文化内涵,通过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写字"教学,提升学生书写能力。

第二、确定"三字经"诵、写、讲三位一体的研究课题,开放相应校本课程研究,并且以以研促教,以教促改为途径,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5.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阶段的一个核心内容。萨穆尔·斯迈尔曾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種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影响你的一生。

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习的重要保证。在生活中,让学生逐渐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不乱花零钱习惯以及文明礼貌习惯等。

其次,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独考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等。

如果想让学生能够持续发展,学习成绩能够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始终保持在前列,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否则,即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得再好,那他也会失去学习的后劲,会在某个阶段停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要以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渠道的办学思路为支撑,以特色教育为依托,逐步形成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一方面是学校的每个个体具有自觉地积极向上的行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另一个方面则使学校的这个团队具有合作的意识和共同价值取向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潘阿芳.小学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尝试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7,(7).

[2]杨淑英.略论小学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

[3]郭凤慈.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开放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9).

[4]小学教学工作的跨世纪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5,(3).

[5]李万恩.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6]杨金贵.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

[7]张国兴.小学教学管理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4).

作者简介:王红霞(1972.11-),女 陕西延安人 ,延安杜甫川小学,中教高级,本科学历。

作者:王红霞

语文品味教学管理论文 篇3:

评课者首先应是知识的积淀者

评课是教学管理者与任课教师有效沟通的一种直接手段,通过评课教学管理者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对教材的挖掘,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指导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此外,还能让教学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适时监控和指导。评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具有端正的前瞻思想,担当教学的导师;必须具有精深的业务能力,成为知识的积淀者。

所谓前瞻思想,即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拥有高瞻远瞩的导向目标;秉承一切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原则,才能以评课为渠道,快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作为评课者,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是知识的积淀者,在教学管理中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听评课之前应有先进的理念,应当具有全科意识,即应了解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又应深入了解校情、学情,对课堂教学的背景、条件等了如指掌,为深入课堂听评课提供理论支撑。

要实现知识的积淀,就应在平时做足功课。我每一次听课,都是听一节,学多节,即听一节课,评一节的同时,翻开教材学习另外几个章节,了解這几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那么在听了这个年段三四节课后,就能对全册教材有了整体的印象,了解了这一册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部分集中在哪些章节,以及各自的呈现方式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快速,最有效的熟悉教材,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不出一年时间,你就会掌握各科教材的内容,那么你就会站在高处,评课时你不但可以利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来指导教师,同时,也能站在学科整合的高度去引领教师。

同时通过听课,对教者的教学风格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另外,每听一节课后,我会向教师咨询一些知识处理中的问题,以便更明确他的教学设计意图,也经常请教一些资深教师对重点知识的处理方法,探讨教学方法的应用,快速为自己充电。

在把握教材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听课后对教师的科学合理评价。

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首当其充要评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改革关键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从而让教师转变师生观,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快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者必须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为有效评课服务,为教师提供指导方向。每次听课都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恰当评价,全面发挥判断功能及激励功能。评课者对课堂教学的优劣做出鉴定,让授课教师能清楚明白教学目的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理念的运用等方面是否恰当、合理、科学。有判断就有导向,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下一步课堂教学,发挥评课最有效的作用。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评课的激励功能。评课者对课堂教学优点的赞赏能从心理上让任课教师产生愉悦之情,让其有一种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激励其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有时候文字语言要比口头语言更易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字语言比之口头交流要正规得多,避免了口头语言的随意性,而且它具有记忆性,可以反复的强化,容易让人在平静中思考,因此,我制作了一个听课意见反馈卡,以“温馨提示”代替“评课意见”。每次听课后,我都认真地用复写纸誊写一式两份的温馨提示,一份交给做课教师让其粘在教案后面,另一份我粘在这一节的听课记录中,内容首先对教师的优点加以表扬,更多是以过节课为依托,寻找课堂教学的方法或是模式,关注的主题是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也不忽视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与教师交流时,我总是先以学生的身份去解说我获得知识过程的感受,让教师时刻明确课堂教学的指向是学生,所以在分析学生的收获时,自然过渡到教师谈自己对这节的效果是否满意,然后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与其分享,征求教师的意见,达成共识后,进行教学指导,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力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评课要评出课堂教学的特色,发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中创新的火花,让授课教师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自豪感、成就感,唤醒教师的进取心,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形成内驱力。更应指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例如,在听完一节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将教学模式大体定位为: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意。

二、再读理解,挖掘作者思想感情。

三、品读赏析,升华情感。

四、拓展、积累。

我给这位老师的最后一句评语:品味课堂,也在品读教师,每一次都有一种别致的情味在思绪中充盈。

这一方法和步骤不仅适合于现代文教学,也适合古诗文的教学。教师在这一基本模式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既注重了方法的指导,又使学生能够遵循这一基本模式进行自主阅读积累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更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听了八年级《分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后,我给这位年轻教师的温馨提示是这样的:由“数”到“式”是一个思维的跨跃,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过渡,让学生利用“数”发现“式”的基本性质,这是你和学生们最大的成功!针对另一节年轻数学教师课堂上处理问题时温馨提示是:“生无疑,师应有疑”,只有教师及时追问,明确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才能有利于全面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

这样将教育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听评课的监督尴尬转变为协同共进,二者都能从欣然解惑中获得愉悦。

总之,评课的意义在于首先评课者能深入分析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其次,课堂评价利于教师形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评课活动有利于本校研究的深入发展。只有正确充分发挥评课的功能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前进。

作者:肖吉彦

上一篇:并购企业文化管理论文下一篇:低碳包装设计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