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衔接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幼小銜接是幼儿园和小学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当前幼小衔接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超前、教学管理小学化、教育评价绝对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应仅仅从教师或者家长的微观角度出发,更应在宏观的调控上进行努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衔接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衔接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初高中语文科目教学衔接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摘要】从教学实践角度来分析,与数理化等学科相比,基础语文科目在教学的衔接上要求不是很高,且重视的程度不够,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越发凸显。高中教师所涉及的高中语文内容教学,对于初中语文内容虽有涉及,但不全面,因此为了解决初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衔接问题,提升教学质量,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人员对此投入更多重视。

【关键词】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对策

初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断层”现象,对学生日常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相关部门和教师对此问题也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但是效果甚微。以下本文就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不衔接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应对之策,旨在为初高中衔接教学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一、初高中语文基础教学不衔接问题产生原因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所要求的課程标准存在差异

语文知识的教学和学习与其他的科目模式基本相同,都要求逐层递进和螺旋上升,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初中语文知识掌握是为高年级语文知识学习打下基础。新版的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在相应的课程标准中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达成的目标则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针对高中语文相关的重点知识在初中的教学中需要有所提及和接触,但是在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和深度的限定,所学习的内容多为表面知识,学生一旦升入高中,整体的教学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知识点也进行深度的加大和拓展,基于此,学生在步入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后,虽然针对知识点的学习有所接触,但是也是“似曾相识”,而对其深刻的内涵难以得到理解。

(二)学生“机械式”学习方法不再适用新的语文内容学习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而且由于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在进行基础的初中语文内容教学时,更加注重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针对语文能力方面的培养则显得略有不足。因此,当学生经历中考逐渐地步入高中阶段时,在学习的方法和思维上依旧采用的是初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指导、点拨进行依赖,语文知识学习和理解上也过于“机械化”,学习上缺少基本的自主性,因此难以很快地去适应高中语文科目内容的学习。

(三)管理模式和学习氛围的变化

初中阶段,尤其是针对初三教学,学生和教师为了准备中考,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和教学压力,在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之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分秒必争”,日常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也是在不断的要求和重压下进行的,学习活动被安排得过于紧凑,导致学生很少有自由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当学生经历中考进入高中时,在学习氛围和日常管理模式巨大的变化下,学生有些难以适应和不知所措。而且学生在初中语文“压迫式”学习模式的影响下,一旦缺乏了教师和教学管理模式的管制,学习突然松懈,将导致学习成绩的极度下降,使原本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变得落后,从而出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衔接问题。

二、初高中语文科目衔接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新版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存在相同之处,但是学习目标则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为了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过渡中对新阶段的语文内容学习活动尽快地适应,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个明确掌握,在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时对有效学习的方法进行掌握。例如,在学习标准上,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在课下则与学生多进行学习的拓展和沟通;针对学习方法,则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比如诗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情感表达技术手法,与诗歌中心进行紧密的联系,反复朗读和琢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独立地进行常规的语文练习和学习,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标准、习惯的改变和有效的衔接。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管理衔接进行注重

经历中考步入高中,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平台和新的学习起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管理和自我管理。中考结束在短暂的假期后将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学生在行为以及思想上都将存在一定的“断层”。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高一阶段加强管理,例如多进行日常的语文教学管理活动和学习计划制订,使学生逐渐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和语文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不当语文学习行为进行纠正,避免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偏差,扶放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逐渐得到锻炼,进而达到思想上和学习方式上的自然过渡。

(三)给予学生关爱,使师生情感上得到衔接

步入新的学习阶段,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而且有些学生将面临离家住校问题。这将导致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上的不适应,甚至出现无法融入群体和排斥学习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做到语文学习方法、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模式上的注重之外,同样需要对学生给予个体的了解和关注。例如,可以多进行课外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习和生活上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使学生在生活和情感上得到有效的衔接。

三、结语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需要注重基本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综合发展进行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对初高中的衔接细节加以注重,让学生可以在正确的引导下,对高中语文内容的学习有所适应,并且做到衔接过程中知识的融会贯通,在不断的适应中促进学生高中语文科目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宇.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7).

[2]田茜.新课标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微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3).

[3]杜敬华.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J].课外语文(下),2016(1).

(编辑:龙贤东)

作者:樊彦荣

语文衔接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幼小衔接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幼小銜接是幼儿园和小学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当前幼小衔接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超前、教学管理小学化、教育评价绝对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应仅仅从教师或者家长的微观角度出发,更应在宏观的调控上进行努力。

关键词:幼小衔接;调查;思考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107

一、概念界定

(一)国内

有研究者提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保教工作的内容的连接,以及小学教师采用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幼儿更快适应小学生活。根本上,“幼小衔接”注重的是教育教学的连续性,使得幼儿能顺利度过这个关键的时期。

(二)国外

布隆芬布伦纳在“生态衔接”的观点中认为角色的转换也是衔接的一种重要历程,而不仅仅是因为外界地点的变化而产生衔接。卡干曾经提出经验连续性观点,并在其中指出,衔接是一种用来克服不连续性的策略。

二、理论基础

哈克教授认为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存在以下几个断层:一是关系人断层,二是学习方式断层,三是规范断层,四是社会结构断层,五是期望水平断层,六是学习环境断层。

三、现状描述及问题分析

教师在J市幼儿园观察及访谈中发现:

(一)幼儿园教学形式主要以集体授课为主——教学形式单一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本应该是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但是,在J市的幼儿园中,集体教学变成了主流的学习方式,取代了游戏教学。

(二)幼儿园教学内容以小学课程为主——教学内容超前

上课内容,主要以小学课程为主,上课会教幼儿认字、写拼音、算术等小学课程的内容。强调知识的难度,使得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掌握了小学的内容。

(三)幼儿园教师主要采用小学化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小学化

在进行观察和访谈中,发现幼儿园教师主要采用小学化教学管理,包括上课时间对幼儿的要求,以及如厕要求等等。有的幼儿园甚至直接按照小学的制度模式来要求幼儿园大班幼儿。

(四)幼升小主要采用升学考试方式——教育评价绝对化

在访谈中了解到,幼儿在升入小学的时候,普遍会参加“幼升小”的考试,这个考试决定了幼儿是否能够升入该小学进行学习。考试不仅仅有笔试的内容,还有面试。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形成了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

四、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宏观对策

1.教学形式的单一——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

大部分的学者都提出在小学和幼儿园的课程中进行调整和改善,但教师认为应该开发一套完整成熟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不再迷茫。

2.超前的教学内容——把学前教育归入义务教育范围

从教育幼小衔接的角度来看,需把学前教育归入义务教育范围。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教材便可以统一配备,教学内容也可以变得连贯而统一,教学内容超前的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

3.教学管理小学化——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的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教师队伍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经验的缺乏,二是教师们意识的缺失。要改变这些问题,教师应当联合培养:小学低段的教师应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教师也应熟悉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4.教学评价绝对化——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的政策关照

政策意识是指在政策层面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只有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了幼儿园教育应当与社区、家庭紧密合作,开展与小学教育的相互衔接。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小学的相关政策中,没有看到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规定。

而政策着力是指在政策层面对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的关键问题的详细说明。即当政策层面从幼儿园和小学双方的角度都关照了幼小衔接的问题之后,还要进一步指出具体应该如何实现衔接。

(二)微观对策

1.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法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幼小衔接。

2.教育内容超前——教材的衔接

除了前面提到的,幼儿园大班的教材和小学一年级教材也需要进行衔接。比如语文教材,语文教材的吸引力需要进一步增强,重点是要进一步提高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分量。

3.教学管理小学化——教育主体的衔接

在各种教育主体的衔接中,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在经验基础上展开,幼儿园的教育正是为儿童接受小学教育做准备的,所以,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应当得到重视和加强,使其形成合力。

4.教学评价绝对化——教育评价的衔接

教学评价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普遍的情况是,考试和分数至上的评价方式造成了很多的问题,使得幼小衔接更加的复杂。

五、结论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J市小学一年级160名学生、J市幼儿园120名学生进行观察,并对6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和4名幼儿园大班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幼小衔接现状,并从理论的高度上对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研究建议,建议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对策来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过渡。

相信在将来,学前教育将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也会有完善的幼小衔接课程出现,而学前教育也将在未来,展现出它应有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赵春芸.企业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生活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6.

[2] 李岩,桑琳.幼小衔接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3] 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作者:艾馨

语文衔接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架起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学衔接的桥梁

【摘要】幼小衔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培养儿童语文学习兴趣、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点。通过幼儿园语言活动游戏化以及小学游戏化的语文教学,使儿童语言学习和语文学习有效的衔接和过渡,能很好地提升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年龄特征;生活化;游戏化;人本化

幼儿园语言教学是幼儿园五项基本教育内容之一。在幼儿园中进行语言教育,主要以听、说训练为主,习得语言能力。而小学低年级,是儿童由幼儿园正式步入学校学习的开始,在此期间,语文教学逐渐过渡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上来。幼儿园和小学是基础教育的两个重要学段,对于人的终身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架起幼儿园语言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衔接的桥梁,使儿童语言学习顺利有效过度呢?

一、明确儿童年龄特征,确立适宜的语言教学目标

幼儿园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学段,它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这一学段的语言教学活动有其独特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而读字、认字、写字是儿童进入小学后需要系统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把一些小学的语文教学目标,提前到幼儿园阶段来实现,既不不科学的,也不可能实现,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丧失儿童学习的信心。

语文幼小衔接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单是幼儿园教师的责任,更需要幼儿园、家庭、社會等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当前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解。其中家长的认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长受社会上“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一些错误观念的误导,向幼儿园的教学提出一些不恰当的要求,这也影响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基础教育不是一个群体的任务,而是全社会都需要的关注和支持。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促进本阶段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遵循儿童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语言学习内容

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儿童,其身心发展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基本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理论认为,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刻板性的特点,这一时期儿童只是具备了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逻辑概念。这一时期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尽量选择一些儿童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或是亲历感受到的教学内容,如在早期阅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或是时下流行的卡通、动漫图书;在进行说话练习时,教师可以帮助儿童设计语言环境,模仿儿童在家里和家人的对话内容。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园的教师,不能单纯为了向小学靠拢实现幼小衔接而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忽略儿童现实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掌握水平。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的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些体现生活性的,最为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更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儿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学习到一些与自身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语言知识内容。再次,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兴趣和需要,提高儿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尊重儿童学习特点,采用适宜的语言学习形式

幼小衔接时期,幼儿园如何遵循语文幼小衔接的教学目标,根据所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游戏化,是语言衔接教学的一个主要组织形式。

第一,幼儿园的语言活动的组织应以游戏为主。幼儿园和学校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幼儿园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在心智上、生理上,都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幼儿园时期的教学就是应该让儿童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边玩边学。在幼儿园中让幼儿过早地接受“小学化”教学组织形式,只会让儿童过早地对小学生活产生厌烦,丧失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语文幼小衔接,在教学组织上应体现过渡性。针对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要实现为小学做准备的任务,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适当地有一定的调整。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可以在大班的下半学期,适当地增加儿童小学教育的体验,帮助儿童树立班级意识、集体意识、规则意识,规范作息习惯等等。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所习惯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为主。而小学则是以知识学习为主,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让儿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的。

针对处于幼小衔接期幼儿的自身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趣味性,让儿童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接受语文、理解语文,培养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向书面语言能力的过渡;直观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实现听、说、看的学习能力向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的过渡。

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拓多种教学方法,编排各类教学游戏,寓教于乐。把生硬、死板的拼音、汉字,融入到生动、形象、充满乐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去。

四、理清儿童心理需求,构建适宜的人本管理方式

幼小衔接教育强调教学方法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小学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需要明确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课堂、组织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逐步构建人本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与儿童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以容错和接纳的父母心态,公平、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语言活动)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的管理模式,儿童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发展的特殊规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促进每一位儿童在心理上的幼小衔接过渡。

参考文献:

[1]王星宣,邹大荣 《幼儿语言教学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衔接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9)

[2]屈迎辉,于冬青 《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观看幼儿园语言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5)

[3]陈臻 《幼小衔接需要家长的配合》[J].山东教育,2010(5)

[4]陈帼眉 《关于早期教育的思考中》[J].早期教育,2011(1)

[5]唐晓娟 《从幼儿园到早期儿童教育》[J].山东教育,2012(4)

[6]《幼儿园教育工作规程》国家教育部 2016

作者:赵群英

上一篇:高校教学质量研究论文下一篇:外籍教师教学考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