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思考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验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结合。管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须在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导向、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等原则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构建起基于“仿真+实践+模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科学教学思考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学思考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下提高中学教学管理水平及科学化管理思考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25

收稿日期:20170626

作者简介:陈永嘉(1961—),男,黑龙江宝泉岭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学校全面管理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学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快速地攻坚克难,仍然是摆在教育部门及学校管理者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題。基于此,通过对中学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进行分析,对当前中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探讨,对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学教学;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创新;科学化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中学的学校管理,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及教学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初中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中学教学管理水平决定着教育质量。笔者认为,中学应积极深入地研究分析社会问题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影响,探索新形势下提高中学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教学管理即学校的领导者对学校内外各种事务进行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组织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活动是中学的核心首要任务,教学管理则是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和重要手段。在此,我们对中学教学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以及明确科学化管理思路进行讨论。

一、中学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分析

中学学校管理者首先应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好管理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关系,即管和理的辩证关系。我国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管理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约束和控制,即通过管理来控制行为的协调。而现代管理理论则更多地强调二者并重的思想,既要控制,也要协调。没有控制,即没有规矩,就不足以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秩序,管理就会失去效力;没有协调,就可能会导致各种因素之间的紧张,因此而产生对有利因素的内耗和浪费,甚至会南辕北辙。事实上,管和理,即控制和协调,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既不能单纯强调控制,也不能一味地强调协调,而是要基于客观事实和规律,把控制和协调统一运用,有机结合,相得益彰[1]。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管的控制职能,即通过规范来约束行为,因此要依托行为规范准则的建设来推进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学校根据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准则,让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有法可依”,也让相关机构和管理人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做到“执法必严”,这样会营造一个“法治环境”,有益于促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促进全校师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这是对人格的完善和升华所必须的过程。前文所述,管理既要讲究控制方法,还要重视协调。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与教师沟通,疏导人际关系,融通感情,这将是影响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相关人员的工作效果如何。因此,我们去评价和衡量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是要单纯去看制定了多少制度文件,也不是看搞了多少相关活动,而是要看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都有所提高。学校改革大潮中,涌现出不少的成功者,也出现了很多失败案例,这些管理者过分偏重于“管”,对群众中出现的误解没有及时帮助澄清和疏导,导致走了很多弯路。鉴于此,学校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兼顾管和理的重要思想。

二、中学教学管理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中学教学管理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办学成败及教育质量。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其中也对教学管理进行了改革创新。在此,对当前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中学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与理念未能根本转变。中学教学管理者必须要转变思想和更新观念,这是推动中学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却没有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和更新,执行过程中仍在沿袭和重复旧的管理方法,仍然片面地重数量轻质量、重教不重学,这对教育进步产生了极大的阻碍。某些学校管理者一味地追求和追捧“量化目标”,把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视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盲目量化的做法严重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滋生抵触情绪,阻碍了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另外,我国传统教育思路以教材和教师讲解为中心,部分学校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主体作用,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在教学评价上,查教不查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评价。这些都表明我国中学教学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没有能够发生根本的改变,即没有质变飞跃。

第二,中学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大部分中学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言行和学生的日常行为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从制度建设方面都是比较完善的。教师在这些逐步完善的规范框架下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对于日常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另一方面却因制度拘泥于形式而压抑了一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掩盖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水平,而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往往会从管理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完全忽略了管理的对象——正处于叛逆时期的中学生——的感受,而这种局面也造成了中学生对这些规章制度的反叛和抵触。这种矛盾一旦处理不恰当,一些学生的行为很可能会对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并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情况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都是极其不利的[2]。而管理方法上,仍主要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为主,坚持统一进度、教案、作业、辅导和检测的“五统一”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已经明显不符合今天所提出的尊重创新的教学管理思路。

第三,中学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教学活动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整体规划,缺少长远清晰的思路,目标不明确,致使一些规章制度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一些良好的思路和策略往往半途而废。一些中学的教学工作出现了不协调情况,其最根本因素在于学校管理者缺少方向感,教学管理工作缺少规划指导,致使学校在没有目标的轨道上缓慢发展,教学工作缺乏整体性,各项方针策略的执行不够连续。一些学校组织了大量的“示范课”和“观摩课”,但是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失去了苦乐共存、瑕瑜互见、教学相长的真实感和存在感,成为一种典型的表面工作,这些都说明目前的教学管理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

三、提高中学教学管理水平的途径与方法探讨

如何提高中学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是目前在我国教育界备受瞩目的课题。笔者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根据自身的学校管理经验总结,对改善当前中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中学学校管理者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树立教学改革的“领头羊”形象。笔者作为一名中学的学校管理者,通过对上述各个问题的体会和思考,切实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性。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学管理,其最核心的纲领性的要素还是在于决策者,即校长。校长作为学校创新改革管理的重要领头羊人物,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思路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带好队伍,让全校师生在正确的引领下前进,推动我国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

第二,中学学校管理者应重视细节管理,明确各管理分支的职责,强化监督,搞好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教学的细节管理,细化学校领导班子的责任分工及各部门机构的职责。校长与各个年级主任要负责宏观规划和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这些教学管理者必须明确教学理论,熟悉教学活动步骤,且能够对本年级的教师进行客观的教学评价;分管业务的副校长及教务主任,负责组织教学检查等工作,及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教研组领导应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管理学校的一切教研活动。总之,校长及各级部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起主要领导作用,其他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义务,上下齐心搞好队伍建设,建立起互相监督、逐级指导的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第三,教学管理工作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要素,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教学管理必然要结合并深入课堂,同时对教师的课堂内容和课堂行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既包括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的管理,还包括教师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及劳动纪律等因素的评价管理等。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是备课、讲课,以及教學反思等内容,我们要求教师课后要补写教学总结。让每一位教师对每一堂课负责,从课程设计到讲课环节,再到答疑解惑,最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既是对教学过程的负责,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提高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教学管理工作应持续推动创新思路及现代化管理理念,努力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社会发展要求学校管理要与时俱进,制度中陈旧的、不完整的地方,都要及时调整和删减,同时还要坚持创新,以创新为支点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坚持教学常规管理,鼓励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建设团队进行积极的钻研与创新实践,努力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型教学管理制度,这是每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应该恪守的原则[3]。这里讲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把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以科学、有序的方法和模式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造出高质量的全面教学管理体系。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塑造良好校园文化的催化剂。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益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建设好校园文化。

四、在中学校园推行科学化管理的思路

教学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而我们今天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际上不单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追求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这是对学校教学管理深层次的要求。科学化管理的实现,既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同时仍要紧紧围绕教育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坚持教学管理始终不偏离教育质量这一中心,一切改革创新才会受到认可。

第一,中学教学科学化管理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有序管理为基础,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这说明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规范化的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教学管理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避免了管理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制度建设要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既要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的数量和频率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指导,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以阶段总结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这是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好方式。

第二,中学教学科学化管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因此必须全面树立起质量中心观念,把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教学管理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出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关于质量管理,笔者推崇全员质量管理概念,即建议中学树立全员参与的、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管理同样要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中,教的科学管理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教师素质、教学环节质量以及教学研究质量等。据此,一方面要严抓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或业务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组织教师充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提高师资理论修养。我们还要重视学生方面的科学管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鼓励教师对学生个性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推行因材施教的创新教学思路,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提倡问难置疑,提倡合作学习。

第三,中学教学科学化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效率管理。管理效果是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我们称之为管理的有效性,它是提高管理质量和实现管理目标的核心。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健全教学管理中的检查、评价、激励三个互相关联和影响的基本环节。首先,要高度重视教学检查和指导,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检查督促,这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开展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兼顾工作数量与质量评价,兼顾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再次,要积极应用激励教育模式的变化,建立激励教学管理机制,克服应试教育的缺陷,推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教学活动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的创新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思路,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妍锋.中学教学管理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教学管理,2009(9).

[2]李方平.加强中学教学管理思想引导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教学管理,2010(11).

[3]王爱泉.中学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Reflections on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iddle School Teach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CHEN Yongjia

(Middle School of Baoquan Ling Branch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Land Reclamation Bureau, Hegang 154100, China)

Key words:middle school teaching; school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scientific

(責任编辑:蒋琰)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

作者:陈永嘉

科学教学思考管理论文 篇2:

管理科学专业“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思考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验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结合。管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须在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导向、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等原则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构建起基于“仿真+实践+模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并从建立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实验教学管理组织和机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等方面加以保障实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科学;模块;层次;模式

作者简介:李四聪(1973-),男,湖南岳阳人,邵阳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何宜军(1976-),男,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经济管理系,实验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以实践教学为契入点,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构建的研究”、邵阳学院教学改革课题(2009JG18)、邵阳学院教学改革课题(2010JGW03)的研究成果。

一、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实验教学(或称实验性教学)是指教学工作人员组织学生参加的确定或可控条件下的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1]它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及其研究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还普遍存在如下比较突出问题,需加以全面审视和改革。一是实验师资问题: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二是实验条件问题: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实践基地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三是实验内容与方法问题:实验性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社会实践缺乏严格的计划和指导;四是实验性教学管理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评价不科学。[2]在此背景下,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新途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为例,对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改革探索做一示范性分析。

二、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目标及思路

1.构建目标

本模式建设项目将以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为目标,构建“模块+层次”的一体化、开放式的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同步协调发展。

2.構建原则

(1)坚持“专业培养目标导向”的原则。实验教学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实践性教学内客,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载体,与理论教学内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实验项目设计时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设计实验内客、实验形式,与理论教学内客共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坚持“良性互动、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促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坚持“满足教学、适度超前”的标准,高效、有序地建设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

(3)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着眼于“实验教学,兼顾科学研究”的服务目标,坚持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推动实验室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3.构建思路

(1)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构建起“仿真+实践+模拟”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以往实验性教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把实验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这种对实验教学的角色定位实际上限定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当然,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实验性教学的影响因素众多,而且相互之间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缩小大学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差距,增强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实验教学模式力求打破“围绕课程建设、强调单项知识”的传统实验教学观念,依据“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宗旨,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专业教学软件为载体的“仿真+实践+模拟”的综合式、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体系(见图1),具体体现如下。

实验仿真平台将高度仿真宏观环境与微观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完整地将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企业融资投资、生产、产品的市场交换、产品消费与经济分析等)与现代企业管理基本职能(企业生产运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配置、营销及市场分析等)逼真呈现,以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企业实践平台是指贯穿于专业学习过程中各种专业性实践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企业实践一般需要学校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借助企业生产运营场地来完成。通常采取以参观认识、参与体验、顶岗操作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校外实习,使学生们能够紧跟市场发展,了解最新企业经营动态,提升专业技能,为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实验模拟平台是指以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严格按照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大纲要求,完善或新设财务指标综合分析,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测评、产品可靠性分析、国际贸易汇款业务操作、企业竞争对抗实验、企业运营沙盘实验等贴近实践操作的实验项目,增强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凸现专业培养特色,构建“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在综合式、开放式实验平台体系构建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起适应管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凸现专业培养特色的“层次+模块”实验教学新模式。主要体现两大方面内容:一是摒弃“围绕课程建设、强调单项知识”的传统实验教学课程模式,构建起单项知识实验模块、课程知识实验模块、专业综合实验模块、企业仿真模拟模块等实验教学模块体系(见图1)。二是大力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包含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从基础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逐渐提高的实验教学层次体系(见图1)。其中,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项目的实验条件单一或条件可控,便于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些基本技术、技巧以及认知一些基础规律。这类实验项目多表现为“认知型”、“演示型”、“验证型”等实验项目,如软件操作技能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在实验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等知识应用型实验项目,如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是指是应用两项以上的专业基本技能或多学科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能力的实验项目,如毕业设计、专业实训等;创新性实验主要是应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研究解决一些新的现象或问题的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教学大大增加了实验内容和选题的柔性和开放性,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新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

1.建立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

构建全新实验教学新模式,打造综合式、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需要考虑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问题。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要注重前瞻性、全面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实验性教学的质量指标进行梯级分解,予以量化,以更好地指导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性工作。

2.完善实验教学管理组织和机制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涉及人、财、物等资源的大力投入和重新调整,同时,也亟待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管理组织和机制以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包括:健全制度,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开放制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人员岗位责任等管理制度,以实现对实验室实行规范管理。

3.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逐步扩充包含生产、营销、质量监控等方面的仿真实验数据与案例库;同时,大力促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设独立实验课程,加大实验课程比重,完善实验课程体系;针对管理科学专业学生特点与实验特性,系统开展专业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实验项目竞赛,如企业经营模拟大赛、创业项目大赛等。

4.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控制可分为过程评价与控制和结果评价与控制两个部分。首先,成立专家组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对主要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实验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要素,并设定量化评定指标,使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体系,以该体系对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与调控。

四、应用实践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拥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模块+层次”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教学成果突出、社会评价好。2006年管理科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下文结合笔者参与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的体验,择其要点做一说明。

1.构建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实验教学新体系

以應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严格按照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大纲要求,构建起基于“仿真+实践+模拟”实验平台的“4模块+4层次”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完善或新设财务指标综合分析,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测评、产品可靠性分析、国际贸易汇款业务操作、企业竞争对抗实验、企业运营沙盘实验等贴近实践操作的实验项目,增强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大力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包含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从基础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逐渐提高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充分实现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新建相关实验分室

受资金投入的制约,邵阳学院管理科学实验室建设曾经一度相对滞后、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明显不足。后在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依据仿真、模拟理论,新建CRM、企业经营模拟、企业营销决策等实验分室,将企业管理基本职能(企业生产运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配置、营销及市场分析等)和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企业融资投资、生产、产品的市场交换、产品消费与经济分析等)仿真呈现,为实验教学提供模拟的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促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大力促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专业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模拟实验平台,采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方式,突破原有实践教学活动的空间局限;在科研与教改项目立项中,加强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规定一定比例的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支持数目;定期开展实验教学方法研讨,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

4.充实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机制

在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过程中,以经济管理系为基础,以两个省级科研基地、一个校级科研所为依托,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战略,多方面从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中吸收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丰富的优秀专业人才,大力组建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实验教改的教学师资队伍。

同时,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制订《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项目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场地使用、教学安排、人员调配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在职称评定、职务安排、科研立项等方面对实验教学一线人员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

参考文献:

[1]曾小彬.关于经管类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9).

[2]李四聪.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22).

[3]郑孝庭,范焕珍.经济管理类实验项目设计的若干问题[J].管理观察,2008,(10).

[4]吴丽娟,等.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4).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四聪 何宜军

科学教学思考管理论文 篇3:

网络教学平台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摘要: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学发展与教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也是一所高校档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不过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非常需要提高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水平。鉴于此,高校务必要主动适应网络教学平台,从发展理念、内容体系、方式、后勤保障、人员素质等方面全面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以此建构起网络教学平台下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师生和学校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档案管理

当前各个高校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这项工作的中心——教学及其管理信息化也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作为教学信息化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学档案管理创新发展也提上了日程,即如何探索网络教学平台下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不得不应对的问题[1]。不过限于各种条件,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教学网络化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因此,研讨网络教学平台下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在关联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势。随着教学平台的网络化发展,与之对应的教学档案管理也必须随之调适,积极开展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具体情况如下:

1网络教学平台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教学平台的网络化发展,需要教学人员、学生的现代信息素质的提升,也需要教学设施的信息化发展,同时还需要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作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部分,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也必然要随之提上日程的。

2教学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也要求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快速发展。教学档案管理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取向很多,比如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发展理念要求教学档案管理遵循档案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运行;专业化的发展理念,要求教学档案管理整个系统按照专业化发展运行[3];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理念,要求教学档案实现自动化管理。这些价值取向与发展理念要求教学平台务必要网络化,以之作为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先导。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平台要求高校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发展,不过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运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影响了高校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发展[4]。

1档案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发展理念问题。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很好地根据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要求建构起复合型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比如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等发展理念贯彻不足,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2档案管理的内容体系不健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档案本身囊括的信息不全面,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没有全部纳入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中;二是没有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也纳入教学档案管理视域,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关心的是教学,对于教学主体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关注不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3档案管理的方式问题。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人工档案管理方式还大量存在,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还在运用,虽然网络化的教学档案管理已经开始,不过还是没有很好地运用网络化管理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与网络化档案管理方式整合、融合发展不够,这些问题反映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推陈出新做得不足,网络化工作方式应用不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

4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而且档案意识不强。虽然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在教学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知识与技能、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中尤其是对教学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研究还很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科学化运行。

5档案管理的后勤保障问题。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发展所需要的软件、硬件设施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不过在网络安全、网络技术与基本的计算机配置等方面还不足,在档案管理的日常运行中,经费保障不够。这些问题反映了高校对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还落实不够。

6档案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问题。在高校构建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时,在机构、制度与实施细则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教学档案管理的评价机制,在很多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文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是在执行监督和考评上还做得不够。这其实反映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评价机制运行严重不得力。

三、主动适应网络教学平台的要求,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针对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的关系,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主动适应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要求,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全力推动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发展[5],以此不断提升教学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1以现代化、科学化与标准化为重要取向,不断丰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价值取向,推动教学档案健康发展。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是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发展的先导。因此,高校在构建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时,务必要按照网络教学平台的要求,坚持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理念,推动教学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信息化发展;坚持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发展理念,促使教学档案管理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档案管理的规律以及教学发展的规律,推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

2以服务为重点,不断健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体系,推动教学档案内涵式发展。内容体系是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高校在构建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时,务必要分析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档案管理内容体系的要求,设计和建构好教学档案管理的对象体系,力求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等等各个方面实现全覆盖,将这些都纳入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视域之中,推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性发展。

3以网络化与信息化为主导,不断推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管理方式与平台是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因此,高校在构建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时,务必要按照网络教学平台发展对教学档案管理方式的要求,推动教学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全力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此不断提升教学档案管理的服务效率。

4以“双师型”档案人员为目标,全力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人员是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发展的人力基础。因此,高校在构建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时,务必要按照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办法,全力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学、心理学、档案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以此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办公素质,夯实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基础。

5以档案管理设施投入为重点,不断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后勤保障。档案管理的软件设施是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高校在构建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时,务必要仔细分析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档案管理各方面的后勤保障的要求,从软件到硬件,从政策、制度、经费与人员等方面全力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后勤保障,以此奠定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坚实的后勤基础。

6以网络考评为重点,健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发展的有力督导机制。因此,高校在构建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时,务必要认真分析网络平台对教学档案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要求,根据档案、教学等发展的实际情况,建构起囊括教学档案管理各个方面的考核体系和机制,力求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督导机制。

总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学部门、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各个层面的协作与努力,也需要不同视角的探索和思考。教学平台网络化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平台和新的挑战,目前重要的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主动积极适应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诉求,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充分整合和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推动教学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6]。

参考文献:

[1]钟晓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档案管理初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4)):112—114.

[2]郭宪贞.论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J].山西档案,2013,(2):62—63.

[3]薛惠珍,唐清安.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1).

[4]熊跃萍,黄建平.高校二级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构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6).

[5]李菊萍,朱丽,张晓燕.高校院系本科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山西大学为例[J].晋图学刊,2015,(2):59—62.

[6]邢欣欣.信息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1):168—169.

(责任编辑:陈树)

作者:陈碧珍

上一篇:中国传统家训教化论文下一篇:现场管理工程机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