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初中科学教学备课上课的一些思考

2022-09-11

1 抓好备课关

要上好课, 必须先备好课, 科学有些概念及规律相当抽象, 学生难以搞清楚, 如果备课不充分, 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 这是很致命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 在上课时, 把难点尽量讲得浅显一些, 生动一些, 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精心备课, 首先多学习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博览群书。自身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 在上课时才能够引经据典, 讲得生动。其次要在备课时, 要考虑周详在课堂中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准备各种解决方案, 顺利地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例如, 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浮力这一节, 学生在学习这块知识点时普遍感到难学。如何化解这些难点呢?首先要设计好的实验, 不要单纯于满足课本现有实验1。在讲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 我自行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1.1 仪器装置 (图a, 图b)

1.2仪器特点及用途

便于操作与观察, 使学生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并不一定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只有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时, 物体在液体中才能受到向上的浮力。此试验能够直观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突破了教学内容的难点。增加了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

2 用足用好45分, 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2.1 要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要营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尽可能用比较幽默的语言,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在课堂中乐于回答问题, 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所任教的班级中, 有些学生别的课不爱学, 但在科学课中乐于回答问题, 有时抢着回答, 这得益于课堂中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在课堂中就经常应用我们这里农村里的一些俗语、谚语, 这样的语言如果用的得体, 学生感到亲近, 同时又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讲究提问艺术

2.2.1 让学生具有提问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慑于教师的权威, 学生不敢有丝毫的异议, 于是没有问题就成了最好的教学。学习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 弊端就在于没有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不会质疑, 不会有新的见解和新的创新,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首先要明确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呈现问题的方式: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 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再到师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这里要注意的是, 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 要切合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学生的知识状况, 同时还要力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具体操作中, 所提问题要注意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自简而繁。只有问题提得好, 学生才能介入尝试,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2.2.2 让学生敢于提问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是有独立主体意识的人, 他们具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要允许他们发问和鼓励他们发问, 一旦他提出问题, 首先要肯定其勇气, 然后再帮助他分析解决, 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 可以说:“是老师讲得太快了?看来你现在有点困难, 没关系的?怎么样?请你的好朋友出来帮你一下?你现在明白了吗?你愿意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吗?”不能说诸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等的言语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2.3 建立民主信任的气氛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处处感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 提倡尊重, 老师要重新理解“师道尊严”的涵义, 努力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有人说, 一只颤抖的手是写不出伟大的作品, 同样, 一颗恐惧的心是提不出问题来的。缺乏民主、气氛沉闷、情绪压抑, 不利于学生潜在着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的挖掘和开发。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氛围, 让我们的学生能自由地呼吸, 这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那么信任“我”。从而逐步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2.4 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情境中面临、发现或产生问题, 例如“分子”一节的教学, 教师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写下:“50+50≠100”, 学生都感到疑惑不解, 迫切想知道原因, 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起来了。接着, 教师演示将50毫升的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总体积不等于100毫升, 让学生观察结果, 但演示结果并未使悬念解除, 反而使其更加扣人心弦, 会使学生“不得不”提出问题, 为什么体积减少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结果?短短几分钟, 使课堂上悬念迭生, 引人入胜, 激起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强烈渴望与追求。

2.3 巧用多媒体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科学课的学习中, 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 而对科学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 阻碍了他们学习科学的情趣。但应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和规律,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初中科学课中, 有很多内容如果仅仅是文字表述, 由于学生年龄小, 知识面窄, 理解能力不强, 观察不细致, 生活经验少, 很难进行探究式学习。必须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材料进行教学, 而多媒体正好是最好的载体。比如, 科学七年级上《日食和月食》课时中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就探究日食、月食的形成内容我们即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它们的形成的原因、再现它们的过程, 配上动画的效果, 让学生从声音、图象全方位的感受, 如置身于其情景, 直观地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搞好科学教学必须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钻研教法和学法, 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提高自身, 从而更好地搞好科学的教学。

摘要:新课标已经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其实施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还是采用比较老的教学方法, 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 更危险的是造成学生对学习科学失去信心, 这与新课标的理念严重相悖, 为以后的终生学习埋下了隐患。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同时又要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人从备课和课堂45分钟教学着手, 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兴趣,提问,多媒体

上一篇:清单计价模式建安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下一篇:在校中专护生就业观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