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2024-04-24

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共8篇)

篇1: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在教学中探索 在探索中提高

——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内容摘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规范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过程。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学课堂是开放的,课前的准备与课后的延续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关 键 词:科学探究 激发兴趣 实验操作 提高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教师要做到: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其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 1 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某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中处在决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但长期以来,实验并没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落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许多实验是由教师演示了之,或者是教师出示教学视频一笔带过,更有甚者是以讲解式取而代之„„这样的科学教学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教师要提高实验操作指导能力。

1.明确实验目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为了这样的实验目的,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好适当的教学器材,控制好材料,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而打乱课堂教学。

2.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过程”。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使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

(1)独立设计补充式。有的学生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2)学生操作补充式。在实验时,也可以请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

2(3)教师演示提示式。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那么就要求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二)学校要加快加紧科学实验的软硬件建设。

目前,由于小学科学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师资紧缺和实验仪器的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我区有些学校,还没有实现科学教师的专职化。许多科学教师身担数职,或由一些教龄短和年纪大的教师任教,科学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兼任。

另外,实验器材也限制了实验教学实现的可能性。要学生能够做好实验,配备好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但学校很难做到配备齐全的教学仪器。在教学中,器材不足的原因有这样几点:

1、教学需要的科学器材较多,学校配备不全;

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器材的耗损;

3、学校经费不足。

在硬件方面,学校应加大投入,配齐电教设备,以保证科学教学的现代化。另外也应配足科学实验器材,这是因为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实验器材的到位是实验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倘若这些实验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实验教学就无法正常开设,更无从谈起实验教学的质量了。同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吃透教材熟悉实验,提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能力。

科学实验是学生们认识世界,认识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它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实验的合作探究。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努力引导他们正确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 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四、培养学习兴趣,让科学学习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一定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参与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精心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就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2.采用实验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全面提高科学的学习质量,做好科学实验是关键一环,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 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动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马芯兰教师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与轻松。因此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4.利用媒体趣味性,诱导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电化教学可以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这课时,首先播放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把学生先带入其气氛中,使他们在没见过地震和火山时感受其情景,从而产生想了解该现象的形成原因的欲望。

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科学课质量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

3.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篇2: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摘 要:当前,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军队院校的办学规模、教学管理体制、教育方向和培训层次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提高军校特别是士官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士官 课堂教学 质量

课堂教学过程将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结合在一起,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员的世界观、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军政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士官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长期以来,军校教学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了一种过于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模式。教员很少走下讲台与学员共同交流、商讨、揣摩,以拉近教员与学员的心理距离;学员训练、操作、讨论、回答等学习活动均按部就班。这样的情境不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甚至泯灭了不断创新的热情。

(二)学员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由于只注重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没有注重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得本来应该是双向的教学变成了单向的,这样将“教”和“学”割裂开来的结果是学员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学员学习时间不足,所学知识不能及时消化

军校学员训练、教育、公差太多,一定程度上暂用了本该属于学习的时间,从而导致学员预习新课、复习旧课的时间太少,进而导致课堂学习效率太差,影响了教学质量。

学员半夜站岗,课堂上打瞌睡;作业太多,自习课少,正课着急补作业;部分学员承担纠察任务,却要牺牲二十分钟听课时间,等等类似情况均影响了士官学员的教学质量。

二、士官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对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军校重视学员军人素质的培养,过分突出“军队特色”,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内务卫生、作风养成等方面的活动占用的时间过长,学员学习时间不足,影响学习成绩。许多军校开展了教学督导组和学员评教活动后,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没有组织足够的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没有提高对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课程设置与部队需要有所脱节

当前,由于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部队装备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新任职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教学经费的限制,院校的教学装备大多是部队淘汰的老式装备,装备教学的针对性较差。此外,军校课程选用的教材老旧,没有与国家最新教材同步,导致学员接触不到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军校的课程设置应该适应社会和军队发展的需要,及时开设切近时代、部队需要、对学员能力发展所必需的课程,针对任职需要调整专业课设置,更新专业课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军校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院校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军院校拥有了一支年龄结构年轻化、知识结构现代化、成份来源多元化的教员队伍。然而新教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没有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不懂得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士官教学是一种任职教育,更需要教员根据士官学员自身的特点,发掘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果只是照搬重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四)士官学员素质总体不高

士官学员普遍学历比较低,文化基础差,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存在很大困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比如在讲授专业基础课的时候,发现他们数学知识非常欠缺,讲授过程中就遇到障碍,学员学习显然比较吃力。

三、提高士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把教学工作真正当成学院第一工作

对院校、对学员而言,学习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任何事情都应该为学员的学习让路,但是很多时候学院的做法着实让教员头疼。正课时间有学员出公差、打扫卫生、做纠察等等,学员文化基础本身就差,学习时间有限,如果这些琐事再占用他们的上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

(二)加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作为教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组织教员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体会。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应该形成定期集体备课、统一命题考试制度。在教学改革中,优秀主讲教员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教学方式上,逐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法,即针对本门学科的特点,根据本门课的理论,寻找相应的实例进行讨论,以此加强师生互动,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锻炼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课程设置,实现与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接轨

随着军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装备大量装备部队,这些新装备技术含量高,对操作维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天的士官作为明天的部队操作骨干,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基于这种思想,士官院校必须根据部队的需求,在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部队的需求出发,开设一些部队急需的专业和课程,力求做到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满足社会和部队对人才的需要。在这方面应该发挥院校和部队、科研厂所的协同作用。目前很多院校在相关部队和科研厂所建立了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学员通过下部队、到工厂实践锻炼,能够尽早了解部队的情况和需求,了解装备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四)加强教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建设高水平的军校教员队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员是教学的主体,教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我认为应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思想上重视,一个优秀的教员,首先应该是在教学上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员,而不是不重视教学,只重视科研的教员。二是要制定、落实一系列措施,鼓励优秀教员从事第一线教学工作。三是要加强新教员的岗前培训,提高新教员的教学基本功。对新教员的培养和使用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员队伍建设中重要且基础性的环节。因此,要提高对新教员岗前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新教员岗前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建立新教员上岗合格标准,使新教员岗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五)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由学员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组成。学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员最有发言权。目前一些军校提高学员评教的地位,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应该防止教员为了迎合学员而提前“打招呼”的情况发生。

篇3: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课前认真准备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 台下三年功”。战例教学也是如此, 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课前准备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常情况下, 组织战例教学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项。

1. 精心选择战例。

要尽量选择那些针对性、代表性强, 同时又富有借鉴意义的战例。为此, 一定要把握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层次性原则。选择战例必须考虑到学员的级别, 是什么级别就研究到什么级别, 即不能盲目求高, 也不能事无巨细。二是需求性原则。战例选择要服务于作战需求。三是灵活性原则。选择战例时, 既要国内国外相结合, 又要把最近发生的战例与传统的经典战例相结合。

2. 完善充实战例。

要在现有战例的基础上, 整理收集大量翔实的资料, 丰富和完善战例。一是收集资料, 调查研究。除了收集现成的资料外, 最好到现场实践调研。二是整理完善, 确保客观。战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作战 (行动) 情况, 是历史事实, 不容篡改。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往往需要对原始的材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完善。

3. 整编教学战例。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 教员要按战例编写的要求进行精心加工整编, 写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战例。不同的院校对于战例编写的具体体例, 会有所不同, 但一般都大同小异, 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提要、正文、讨论题、使用说明等。值得强调的是, 整编战例时一定要准确定位研究角度。一是从客观的角度研究。客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真实与全面详尽。历史真实, 就是要根据战例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考察战例。例如, 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战例, 就不能用今天的政策法规去衡量利弊得失等。二是从创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战例, 不仅是为了再现历史, 更重要的是要用来指导未来, 毕竟“胜战不复”。但是, 历史又往往是惊人的相似, 类似的战斗情况很可能再次出现, 所以, 还要创新性地思考未来的处置对策。

二、课堂灵活施教

在学员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今日, 想要取得良好的战例教学效果, 除了课前认真准备外, 更重要的是以何种形式在课堂上, 把战例教学的内容实施下去。为此,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握战例教学的基本范式。

战例教学有三种基本范式:一种是介绍式的战例教学, 主要是客观全面的向学员介绍实战的情况;一种是剖析式的战例教学, 除了介绍战例的客观情况外, 着重对战例进行剖析;一种是以学员参与互动为主的作业式战例教学。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战例教学的作用, 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 对这三种范式要灵活选择。

2. 控制战例教学的适当进程。

前面所提到的三种战例教学范式, 尽管具体的实施程式有所区别, 但其基本程式大致相同, 主要包括:介绍情况,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归纳总结等。在不同的战例教学范式中, 每个环节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体现在教学实施中, 主要是所占用的时间不同。如在介绍式的战例教学过程中, 介绍情况所用的时间可能大大超过组织讨论的时间。同样的道理, 在作业式的案例教学过程中, 组织讨论的时间则会大大超过介绍情况的时间。

3. 教学过程中灵活转换角色。

教员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有较大区别。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 教员的角色定位主要体现在6种身份上, 分别是:战例教学的导演者、战例讨论的主持人、创新思维的引导员、讨论冷场的推进者、归纳总结的发言人、背景材料的信息库。教员要根据战例教学的实际进程, 灵活转换角色。

三、课后科学反思

“行百里者半九十。”课堂教学实施完毕, 并不代表着战例教学的结束。想要真正成为战例教学的行家里手, 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科学反思。

1. 反思的时机。

主要有两种:一是案例部分结束, 学员带回以后, 可以进行小的反思, 主要对本次课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二是整个战例教学实施完毕以后, 对整个战例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

2. 反思的主要内容。

有四项:一是反思教学所用的研究方式是否最为有效。一个原本以为只需要一般性了解的战例, 在采用介绍式进行教学时, 可能发现学员的兴趣点很多, 这时就要考虑是否采取其他方式, 如作业式的教学方式会更有助于学员学习。二是反思教学所用的研究技巧是否最为有效。三是反思关键要素把握是否得当。四是反思重要细节是否关注到位。

3. 反思的常用方法。

篇4: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备课;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86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师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学评价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与策略。

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小学科学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般来说,备课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研究教材

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师要弄清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方面有哪些联系,并重点研究本册教材内容涉及课标上哪些具体要求,弄清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单元之间的关联,明确整本教材的重难点,以合理优化、整合教材;另一方面,教师要研究新授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确新授课的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二)研究学生

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他们进行的。课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课堂问题等,确保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研究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用。当然,一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几种教学方法,并将它们优化、组合,以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培养与激发。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激趣

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整堂课有无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方式,如利用旧知联系新知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游戏激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不能压制他们这种天性,应将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加深了记忆。

(三)实验激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并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做,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其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能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还能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了各学科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学也不例外。虽然刚开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随之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分组不合理,课堂纪律差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任务就是分组。教师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4~6人分为一组,以确保组与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同时,还要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选择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安排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汇报员,选择速记能力强的学生为记录员等,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有序地开展探究活动,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当然,这种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变化。

(二)留足时间,适时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在给学生提出合作任务后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切忌学生思维还未活跃就匆匆给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并不代表教师要放手不管,在各小组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适时点拨,导正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以避免课堂教学混乱,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下去。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自己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具体来说,教师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家长与自己一起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以往我们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其成绩为标准,重结果轻过程,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合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也应将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最终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重视他们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而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建高.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

[2] 徐静.新课程呼唤有声有味的科学课堂[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7).

篇5: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最近,两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知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8月16日,中共城口县委、城口县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这些决定充分表现了各级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那么,为什么我们农村小学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是富余老师难以分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二是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集中在年龄结构失衡、学科类结构失衡、教师资源分布失衡;三是教师流动渠道不畅,队伍好进难出,不能优胜劣汰。

最近几年来,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招聘新教师的有关政策和文件,按照这些政策和文件招聘了许多优秀人才。但有一部分新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学历水平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有一部分虽然文凭很高,但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流程还不太熟悉,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合,所以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几年来,城区中学在各小学调走了许多优秀教师,调走的这些教师在各小学都是业务骨干,教学能手。部分农村小学甚至成为了为城区中学和其它单位培养业务骨干的地方。这就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大达折扣。

这些反映出现行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上存在一些弊端:冗员不能裁,缺员不能补;能者不能进,庸者不能汰;横向流不动,逆向堵不住;养闲养庸养懒,机制使然。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年化

教师结构老龄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广大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30-40岁这一年龄段,有的学校还有60岁左右的老教师。

这些情况在我们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我校的完全小学,七个教学班,仅有9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4名。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他们习惯于在家门口“安营扎寨”,不愿意背井离乡。他们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自我学习不够

1.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自主学习、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有的教师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方法完全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个别教师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总体来看教师不愿学习,情愿停留在现有的能力水平、教学水平上,没有强烈的再提高愿望。

2.农村小学教学时间长,教师数量少,空闲时间少,无暇学习。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及社会和家长的要求,农村小学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早晨到校早,下午放学晚,每天在校时间能多出标准要求几 课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小学师资又相对缺乏,教师个

人教学时间较长,在校内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批改作业,根本无暇学习。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念。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往往也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很难坚持下来。所以很难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指导。

3.对教师的评价不到位,教师压力不足,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农村小学从社会、家长层面和政府部门层面对学校评价看重的还是教学成绩,中考成绩、小学统考成绩仍然是评价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依此推知,评价教师最主要因素就是教

学成绩的高低,评价中很少顾及到教师读了多少书,学了哪些教学理论,自己有了哪些发展和进步。在评价中偶尔涉及到一点这方面的内容,往往也是学习笔记查页数,教育研究看证书„„避实就虚,蜻蜓点水,最后不了了之,皆大欢喜。评价不到位,教师没有自身发展的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4.学校没有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缺乏学习激情。学校没有像样的教师阅览室,没有教师可以自由选择的图书,没有激励教师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只靠简单的会议要求、检查督促是不会有效果的。

四、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

作为部分学校的管理者们,没有建立一套长效的激励机制。所有的奖金、福利都实行“大锅饭”,平均分配。对于教学质量差的教师也只是在大会上批评几句,怕得罪人的一种思想影响着部分学校的管理者。这样就打消了一部分教师积极向上,争做优秀的念头。反正做好做差都是一个样,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没有落到实处,成了一句空话。

五、教育科研力度不够

部分学校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程度不平衡,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几乎没有,学校对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不大。大部分的教育科研活动都流于形式,都有一种“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的思想。

六、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偏低。

由于农村小学学校经费来源单一,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广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他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却少得可怜,除工资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县直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中学好于小学,乡镇小学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基本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感觉极不公平。

以上种种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前不久结束的“两会”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农村教育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大家都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对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我县全面展开,我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论,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

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要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在于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新的理念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如何使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使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令人担忧。诸多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具体表现在:

1、师资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以我乡小学为例,全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五个突出的问题,(1)年龄大。教师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年龄在48岁以上的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5%以上。(2)学历低,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民师转编的,有的尽管达标,但大部分是在职学习,获得系统培训不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难于适应新的要求。(3)编制紧,教师编制严重短缺、村小有很多“包班”现象,大部分教师每周任课节数在25节以上。(4)结构差,学科结构很不合理,绝大部分村小缺少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师,严重制约着这些课程的正常开

课,(5)观念陈。有很多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教学方法仍是“涛声依旧”,教学效果不尽人

意。

2、教研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从上看,我县教研整体实力较弱,教研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课题研究及校本教研方面,向下进行有力的指导,就显得力 度不够。从下看,以我乡为例,教研活动开展得也不扎实,教师对教 研认识不足,劲头不高,收效甚微。

3、条件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缺教学仪器,条件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教材变换了,而相应的实验仪器没有跟上,很 多实验无法进行,音、体、美器材严重不足,特别是村小显得尤为突 出。农村小学无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配套严重失调。受种种条件的 影响,严重制约了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经济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全县有很多中、小学校因“投入不 经济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足”“普九”等多种原因债台高筑,这些沉重的债务压在学校里,导 致了校长无钱激励教师、无力投入教学,就连教师去县、市听课、观 摩学习的机会都要受到制约。

5、管理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管理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常言道,“管理出效益”,个别学 管理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校领导忙于其它事务,对教学工作抓得不力,制度执行不严,教师的 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严重制约着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 以上综合因素,我个人认为要采取如下对策:

1、要提高教师的综合 素质,做到人尽其才一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 质;二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要通过 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 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2、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近日,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指 出:“义务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我们有责任办好义务教育的每一所学校”。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以我县为例:目前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差距越来越 大,要想缩小这个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县的优 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大中专学生分配到农 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

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 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 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使之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新局面。

3、要加大教研力度,做到“教研兴校” 要加大教研力度,首先,要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理论,上级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工作,加 强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是要加大教研投入力度。各 校每学期要在学校经费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使之 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总之,要加大教研力 度,只有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为提高质量提供“教研兴校” 的保障。

4、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一要推行教育经费改 革。没有钱什么事情都难办,什么事情也办不好,提高质量也莫过如 此。在实行“一费制”的今天,背着沉重的“普九”债务的学校,办 学经费从何而来?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人民网的专访时谈到学校 “觉得难的还是投入不够”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指出,自一九九九年 以后中、小学的人均公用经费呈下降趋势,许多地区农村教育难以维

持正常运转。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 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为办好教育,提高质量谋求一条生存之路。二是推行 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 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 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三要推行人事改革。要通过建立和推 行《优胜劣汰制》《教师聘用制》《校长聘任制》等具体措施,使之,形成职称能高能低,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 良好用人局面。从而为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 的人才保障。

5、要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一是优化 目标管理。每年教育局都要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年终目标考评,而各学 校要对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必达目标,依据目标定人定职责定奖惩,促使其学科及格率,优分率逐步达标。二是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 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我们的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勤奋好学” 的形象,促使我们的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 形象,促使我们的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 的形象。三是优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实

施全员管理,形成从领导到 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部门到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 质量管理格局。通过实施全程管理,能够突出体现“六个一起抓”,即“德、智、体、美、劳一起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 抓; 教与学一起抓; 课内与课外一起抓; 育人一线与后勤服务一起抓。

篇6:对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几点思考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坚持和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对于解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的问题,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一些地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或多或少存

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刻。个别党委(党组)及个别成员对民主生活会的应有作用缺乏认识,有的人甚至觉得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民主生活会过时了,他们即使参加民主生活会也是

摆摆样子,走走过场,为了完成任务而已,结果使民主生活会制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会议议题不够集中。一些单位由于会前准备不充分,围绕主题安排学习不够,班长与成员之间交心不够,发言材料准备不够,导致会议议题不集中,针对性不强,党内民主生活会越来越没有了生活会的味道,甚至越来越“生活化”。在会上有的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地神侃一通,生活会变成了“大杂烩”;

有的只谈成绩不谈问题,“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

三是查摆问题不够较真。经常是用批评的方式体现表扬的意图,用成绩掩盖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往往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或用共性问题代替个性检讨,或是谈工作性的问题多,谈思想性的问题

少。

四是整改措施不够有力。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解决存在的问题。一些单位虽然对存在的问题找得很准,但由于研究得不够透彻,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不够明确具体,没有做到责任到人而无

法抓好落实,最终导致问题仍然是问题,矛盾仍然是矛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概括下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性观念淡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着眼点,就是依据党的原则,澄清是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有些人却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清醒地认识,予以改正;对党内不良现象不能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努力纠正;对正确的东西不能旗帜鲜明地加以肯定,大力支持。说

到底,这都是党性观念淡化的表现。

二是庸俗思想作怪。受社会不健康思潮的影响,一些人认为,人情硬于原则。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关系学”搬到党内生活中来,并以此作为判断是非、处理问题的标准。遇事不是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而是处处考虑“关系”,事事考虑得失利弊。

三是领导缺少民主。个别领导同志搞“一言堂”,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更容不得反对意见。他们把别人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是损害自己的“威性”,是跟自己唱“对台戏”。因而闻过则怒,以至使人不敢开展正常的同志间、上下级间的批评,导致在一些地方批评难,批评“一把手”更难的问题长

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是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基层党委(党组)没有很好地建立和健全会议分析、考核、报告、通报等制度,会前不能充分准备,会上没有明确议题,会后也不能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上级党委对基层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不力,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布置,对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不监督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导致这些单位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要真正解决民主生活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增进民主生活会的共识。要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普遍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帮助他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真正懂得民主生活会不同于党内的一般会议,要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深刻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从而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并自觉通过民主生活会解决班子以及

个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二是健全制度,改进方式,不断规范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制定下发并严格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党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实施意见》,从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会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落实整改及加强指导监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统一印发《领导班子党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手册》,从内容和字数上对民主生活会发言作出限定,把发言提纲限制在3500字左右,把内容限定为“五个五分之一”,即上次民主生活会落实整改情况、主要工作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下步打算及整改措施等五个方

面各占1/5左右。同时,还要限定对班子和其他成员至少提出2条以上建议和意见。

三是把握重点,突出主题,不断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实效。要把握会前准备的“预热期”,提前下“毛毛雨”,积极“渗透”思想,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形成共识,防止生活会“跑题”、“夹生”、“不消化”,确保生活会发生“碰撞”,产生“火花”。要在会中认真“抠问题”,敢于“说话”、敢于“较真”、敢于“揭短”,实现思想交锋,谨防把党内民主生活会开成“生活化、简单化、程式化、僵硬化”的走过场的形式会。要在会后落实好整改,严格做到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四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不断浓郁民主生活会的健康和谐氛围。“一把手”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第一责任人,要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做到会前多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确定会议主题;会中适时调控“火候”,准确把握方向;会后认真抓好整改,确保措施落实。要坚持带头抓、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听、带头帮、带头改,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引导和影响大家,创造一种畅所欲言、以诚相见的健康和谐氛围,使大家在思想上共振,感情上共鸣,行动上共进,真正达到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解

决问题的目的。

篇7: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作者:李涛、康伟九

••••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委办公室将办文工作作为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保障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在精简文件、规范管理、增强时效、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上狠下功夫,使全区办文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

一、精简文件,改进工作作风。蔡甸区委办公室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精简文件的要求,将精简文件作为办文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措施,抓好精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精简区委文件。区委办公室积极协助区委抓好精简文件工作。检查发现以区委、区委办公室名义制发的文件过多过滥,区委办公室及时提出了停发有关文件、从严控制有关文件、分流有关文件、减少联合发文、合理确定文件的发送范围和份数、严格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的精简措施。区委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区委办公室的建议,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的意见》。区委办公室认真抓好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区委、区委办公室文件多而滥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二是精简部门文件。为保证区委精简文件的决策在基层落实,区委办公室还对区直各部门和街(场)乡镇的发文数量作了明确规定,并限定区直各部门主办刊物数、发行期数,要求各单位年初将发文计划向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报告备案,不符合规定的文件、简报坚决控制不发,这样就从源头上控制了文件过多过滥的现象。

••••三是精简会议文件。区委办公室把精简文件与精简会议结合起来,积极建议区委、区政府将工作联系紧、工作上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有关会议联合召开,并且把相关的几个文件融合起来,并为一个文件在会上印发,这样既精简了文件,又使相关的工作联系得更紧。文件的精简,进一步推动了机关作风的转变,为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落实创造了有利条件,收到了较好成效。

••••

二、规范管理,提高办文质量。质量是公文的灵魂。区委办公室在办文过程中,通过建立办文制度,加强宣传协调,提高人员素质,实行目标责任制,切实把好文件质量关,维护了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是建立和完善办文的工作制度。区委办公室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制发的有关规定》,分别建立《关于公文的报送办法》、《关于公文的校核办法》、《关于公文的签发办法》、《关于公文的印发办法》等办文制度。同时,还建立办文定期分析制度,坚持每季度对文件的数量、内容、结构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二是加强办文的宣传协调工作。针对公文“倒办件”现象,区委办公室主动向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宣讲公文“倒办件”的影响及不良后果,争取领导对办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格要求各部门按程序办文,不按程序的坚决不办。区委办公室还根据区委工作大局,做好协调办文工作。

••••三是严格程序,实行目标责任制。区委办公室对文书处理部门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要求文书工作人员在办文过程中,严格把好“五关”,即政策关、程序关、文字关、格式关、文印质量关,确保公文的质量;要求文书工作人员做到公文日常处理“零失误”,对办文人员差错失误实行责任追究制。文书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每月办公室的工作例会上对失误进行报告,并针对失误拿出整改措施。办公室还将办文工作情况与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奖惩,做到有奖有罚。区委办公室将区直部门和街(场)乡镇的公文办理情况纳入党委办公室一级目标进行考核,并加强对办文工作的指导,保证了公文办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四是努力提高办文人员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办文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业务培训、经验交流、跟班学习、外出考察等形式,增强他们做好办文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办文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公文办理的质量和水平。

••••

三、加快运转,确保公文时效。区委办公室在保证公文办理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办文效率,加快办文速度,确保了公文的时效性。

••••一是加强公文办理的预见性。根据区委、区政府全年工作要点,认真梳理区直各部门上报区委办公室要求全年制发的各类公文,根据区委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拿出全年公文制发的工作计划,使全区公文制发工作做到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二是制定公文办理工作流程图。区委办公室为加强对办文工作程序的指导和规范,分别制定了《区委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流程图》、《文件起草、修改、送审流程图》、《传阅件办理流程图》、《公文借阅管理流程图》,明确了公文处理中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要求办文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图运行操作,确保了公文运转流畅。••••三是实行公文办理“5日制”。在办文过程中,坚持“规范与时效并重”,努力加快公文办理速度,对不涉及重大协调问题的文件一般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对紧急文件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简化手续,减少环节,随到随办,并派专人跟踪办理,缩短公文运转周期,确保不误时误事。

篇8: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怎么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笔者也在高职院校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对于课堂教学也有切身感受。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对于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作了以下几点思考。希望能与各院校同行一同探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师德是前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法国作家卢梭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工作,还要给学生们树立榜样和模范作用。而这种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师德上。教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属于精神层面或上层建筑的范畴,没有一个统一硬性的指标标准进行量化。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种感受,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自己的工作就是上好课,至于“德高”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我们经常讲身教重于言教,实际上师德是在教师的身教中体现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带头模范,体现于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比如每一位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状况,都有各自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当然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有些教师采用和平的以理服人的方式,而有些教师可能会倾向于教师个人魅力等解决问题。这种处理方式的不同就源于教师师德的差异。可见教师的师德对于教书育人多么重要。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是课堂中还是在平时休息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求学生们去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好榜样模范作用。这样教师在学生们的心中就会产生威信。既然我们选择从事教育行业,就要努力争取当个好教师。而做一名好教师的前提就是提升自身的师德,然后才能谈如何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技能是关键

教学技能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去讲授一堂课,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讲法。讲法各异,自然效果也大不相同。教学技能的核心是能够灵活驾驭教学过程。而能够灵活驾驭教学过程的前提是备好课。个人认为,备课的关键在于必须要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中,学生上课时间聊天的、看手机的、打游戏的、睡觉的现象很普遍,教师如何应对这种课堂纪律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这样的课堂纪律,我们不能单纯的用口头警告的方式进行劝导,要学会用课堂内容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比如当学生们出现课堂兴趣不高,听课分神的时候,可以将课堂内容以小组讨论、课堂游戏或者肢体活动等形式展现出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课堂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备课环节就需要教师考虑的全面些,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和反应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至于上课环节,每位教师的课堂思路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创造有激情的课堂。有激情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某一课堂产生兴趣,往往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师上课有激情,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听起来也会认真,会积极参与其中。一堂高质量的课堂不仅在于教师自身的讲授水平如何,还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的课堂反应。

师生沟通很重要

现代高职院校大部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课堂结束之后,师生之间基本就没有多少沟通了。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师生之间沟通非常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相对低一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主动寻找并抓住学生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赞赏。让学生们体会到老师对于自己的认可和尊重。而对于学生批评时,教师应注意言语措辞,以理服人,让学生们心服口服。

师生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有关课堂知识本身的共同探讨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尊重。尊重是平等的、互通的,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更加尊重教师。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群或者班级群,在课外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听听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意见及建议,及时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每位教师都各有自己的思路和方式,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本文仅就三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思考,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与同行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

摘要: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当前,高职院校越来越多,高职教育更多的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质量的教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尤为重要。作为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从自身角度出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当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回忆小学生活的作文:回望小学生活下一篇:湖北省材料信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