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自我国教育部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舞蹈教育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而少儿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少儿民族舞蹈教学采用的传统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往往只注重舞蹈动作的模仿和学习,而忽视了对少儿创造性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1: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思考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是少儿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但是,传统的少儿民族舞蹈教育活动,往往只重发展少儿的动作,单纯要求少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少儿动作,等少儿学会了动作后,再配上音乐。这样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对少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让少儿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风格和特点,培养少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

关键词:少儿;民族舞蹈;舞蹈技能

一、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少儿学习的内动力,要使少儿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少儿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少儿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和舞蹈动作美,激发少儿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少儿在欣赏民族舞蹈的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例如:我在教少儿欣赏新疆舞蹈的同时还通过欣赏VCD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有的少儿在欣赏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合着音乐节拍手舞足蹈起来,少儿在听听、看看、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让大家分享他们对民族舞蹈的感受。然后再请少儿欣赏他们非常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小弟弟早早起》,少儿就会根据已掌握的几个基本动作自编自舞起来,我真为他们的潜能感到惊喜。

二、创设环境,充分营造民族舞蹈的氛围

环境对少儿的印象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教师应鼓励少儿穿上民族服装,大胆、自由、随意地表演欢乐的民族舞蹈,给少儿自己展示的机会,满足少儿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时,少儿之间自发的音乐行为也会吸引同伴积极参与,并互相促进,为少儿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舞台。在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尝试中,我让家长带着自己和孩子共同创作的民族舞蹈,带上自己设计的不同的民族服饰,来到孩子中间进行亲子互动,也可与其他幼儿互换服装,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台舞蹈,在良好的气氛中,家长与少儿愉快地交流,增强少儿感受民族舞蹈的信心和乐趣。

三、精心选材,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

第一,必须是贴近少儿生活的民族音乐。少儿民族舞蹈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少儿先感受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再加深理解,因此,选择贴近少儿生活的民族舞蹈,以少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少儿就容易学会。如蒙古族舞蹈《吉祥三宝》,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简单地表达了爸爸、妈妈、孩子就是家里的吉祥三宝,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二,选择多种体裁,特点鲜明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如瑶族舞曲《铜鼓舞》节奏深远悠扬,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活泼欢快,彝族舞蹈《阿哩哩》风趣开朗,朝鲜族舞蹈《桔梗谣》凝重端庄,蒙古族舞蹈《赛马》自由舒展、豪迈奔放。让少儿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少儿就能更生动、更自然地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

四、有效组织,充分理解、创造、表现民族舞蹈美

第一,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教师要有培养少儿感受力的强烈意识,以感受活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为起点,随时强化。例如: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先有意识地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听录音,听教师范唱,让少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产生兴趣,然后启发少儿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少儿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

第二,有序组织引导,化难为易,理解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序指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让少儿由易到难,在玩中学、游戏中,从中理解和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如教福建民间舞蹈《采茶扑蝶》,教师制作一只彩蝶,用一根长棍牵着,先让少儿伴着音乐玩捉蝴蝶的游戏,并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渗入舞蹈基本动作,使少儿在兴致勃勃的追逐中自然地学习舞蹈动作,很快地理解并形象地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

第三,有机引导感受,创造动作,表现作品舞蹈美。创新动作是少儿感受与表现音乐美的一个好方法,少儿动的过程是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少儿对音乐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就会在大脑中产生意境和联想,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才能有动作想象,才能有创造力。如在播放《小格桑》乐曲时,孩子们都神气活现地做踏步、敬礼、摆抢、远望、吹号、骑马等动作,这些都是音乐旋律在少儿情感上的反映,说明少儿有感受音乐美和体现音乐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丹.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方法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2007(24).

[2]王冉.舞蹈教学的基本思路[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杜燕.浅谈舞蹈艺术培训与少儿全面发展的关系[J].青海教育,2005(Z3).

作者:贾书惠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思考

摘 要:自我国教育部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舞蹈教育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而少儿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少儿民族舞蹈教学采用的传统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往往只注重舞蹈动作的模仿和学习,而忽视了对少儿创造性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笔者根据个人的相关教学经验和对教学的理性思考,探讨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建构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少儿民族舞蹈;教学;问题;创新

1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概述

少儿民族舞蹈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儿童,对于这个学习群体来说,舞蹈学习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提升个人素质,扩展知识与视野。可以说,学习舞蹈成了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民族舞蹈在众多舞蹈种类中天然具有优势,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舞蹈的种类繁多,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青少年儿童选择学习民族舞蹈,那么他们就在学习民族文化上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了解到本民族之外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民族精神等。

然而,现今的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因循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舞蹈动作的学习,而缺乏对青少年儿童的舞蹈创造力的培养,以致青少年儿童的学习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他们的活泼好动、好模仿的天性也在教学过程中被压制了,没有得到应有的优势利用。除此之外,教师对思想感情的培养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欢快、具有怡情作用的舞蹈歌曲常常是在学生把舞蹈动作都学会了之后才加进去的。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教的动作,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感。因此,就无法在思想感情上与舞蹈动作产生共鸣,舞蹈就缺乏情绪感染力。同时创造性的举动也没有生长的环境,学习者只会按照老师教的去练习而没有自己的想法。

2 建构新的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模式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在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保证我国的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少儿民族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要尽快得到解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对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来说,建构新的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要遵循教学基本规律。[1]首先,教学要顺应少年儿童的成长天性。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传道授业解惑逐渐成为教育传统,并且延续至今。这种传统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忽视或者压制学习者的天性,导致培养出来的人缺乏纯真的天性和创造性。释放学生的天性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方位发展,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前提。兴趣是进入学习的驱动力,少儿民族舞蹈的学习也不例外。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第三,教学要把握审美。对舞蹈学习者来说,扎实的舞蹈形体动作功底是学好舞蹈的基础。然而,高水平的舞蹈教育必须超越这个层面,上升到审美培养的层次。因此,我国的少儿民族舞蹈教育要从舞蹈美学的意义上引导学生把握中华民族舞的独特风格美。

(2)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要注重民族性的继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点明了民族性的重要性。中国的民族舞蹈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传承与发展,与它自身的优势有很大的关系。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其自身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吸引本族人民的同时还具有吸引外族的能力,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不断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就使得民族舞蹈兼具有内外两种优势。[2]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要有继承民族性的认知,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舞蹈学习中来。首先,传承民族性可以从民族民间文化的学习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先感受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例如,蒙古族舞蹈教学中,豪迈的风格是其舞蹈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蒙古族文化时充分感受到这一点,从而使学生对具体的舞蹈动作如翻腕、抖肩等能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次,适当地进行民俗情境教学。对大部分的舞蹈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生活圈子相对狭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这种情况对提高舞者的情感表现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民俗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当中很难见到的东西。例如,教师在教授蒙古族舞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蒙古族人民节日跳舞庆祝时的场景,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想象,从而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传承民族舞的民族性。民族民间舞蹈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修改、总结之后,具备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并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民族文化的精髓就蕴藏在动作、体态、韵律中。所以,教师要深入剖析舞蹈动作的来源、发展及动作要领。

(3)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要有所创新。在继承民族性的同时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对建立新的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是民族舞蹈能够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要想打破教学现状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就要做好创新工作。首先,我们要保有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它作为一个永恒不变的模板。没有改变就会停滞不前,要想改掉弊端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就要在思想上保有创新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其次,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固然可以节约人力财力,但是在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就明显有缺陷,不能做到兼顾人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采取一对多、一对一的双重教学方式,可以是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或者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还可以是学生间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助形式。[3]第三,要把创新的工作交给青少年儿童。一般而言,教师的舞蹈水平要明显高于学生,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成长中的人才。所以,把民族舞蹈的创新工作交给学生来做更符合教育的初衷。除此之外,他们的创造力也是不容小觑的,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一旦得到挖掘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把创新工作交给他们可以实现培养人才和发展舞蹈的双赢。

3 结语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工作不仅关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更关系到民族舞蹈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为准则,在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同时启动创新机制,以此改变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推进少儿民族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丹.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方法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2007(24).

[2] 王冉.舞蹈教学的基本思路[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3] 杜燕.浅谈舞蹈艺术培训与少儿全面发展的关系[J].青海教育,2005(Z3).

[4] 艾玲.舞蹈教学应重视非技巧因素的培养和训练[J].江西教育,2004(22).

作者简介:苏彦方(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舞蹈教师,研究方向:社会舞蹈学。

作者:苏彦方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篇3:

论民族民间舞在少儿舞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摘要】在社会文明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相交融并存,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艺术如何能被发扬光大及传承,是舞蹈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少儿舞蹈 校外教学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的民间歌舞,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校外少儿舞蹈课堂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关键是让少儿体验到舞蹈的乐趣,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族舞蹈中得到美的陶冶,不断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为少儿审美打下基础。

一、民族民间舞在少儿舞蹈教育中的意义

1.美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部门越发重视中小学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注重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养,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属于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接受舞蹈艺术美学熏陶的同时,逐渐具备良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全身协调的身体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在素质教育中,舞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精神智慧的结晶,其存在和发展均与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重要表现。少儿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仅能学会民族民间舞基本动作和相关知识,同时也是对少儿艺术情操培养的良好模式,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美育教育。使得少儿在童年时期就能了解美,感受美,捕捉美。从小激发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对于促进他们今后的成长乃至通往艺术之路都会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儿童一旦从小就接受美学教育,接触艺术概念,通过长期的培养灌输,这种艺术形式就能逐渐的融入到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去,慢慢的陪伴他们成长,伴随他们情感和思想的发展,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若这种良好的艺术形式能够很好的融入儿童内心,便能很快激发他们的艺术情节和艺术追求,并能够引导他们了解艺术世界,融入艺术世界,甚至有可能走进艺术世界,甚至成为他们终身的追求,这是早期少儿民间舞蹈教育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传承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也成就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千年的发展史,也经历了从古至今重要的传承和转变,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国家最具精髓的艺术展现形式。在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的传承往往是主流文化得到了不断的发扬光大,而民间这些舞蹈形式的艺术却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然而,社会在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态势岌岌可危。因此,发扬民族舞蹈要从儿童抓起,通过早期校外舞蹈教育让学前儿童从成长初期就能接触到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形成早期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并逐步地使他们产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引导鼓励他们去模仿、去学习、去积极追求。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学习,不断强化民族民间舞蹈的印象,体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喜欢民族舞、学习民族舞、爱上民族舞,通过不断的努力去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二、少儿民族民间舞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创设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建设计的情境氛围。“境”在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和风格特色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设置不脱离实际又具有特色的教学情境。由于少儿特有的年龄认知能力有限,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孩子们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单一空洞地模仿肢体动作。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的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知,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少儿在学习民族民间过程中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得孩子们不会置身于枯燥的,难理解的,生硬的舞蹈学习中。再次,创设一个好的有利于教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重点和要求,老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在积极、活跃和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学习和感受中国民族民间的独特魅力,老师也较好的实现最终教学目标。这也将要求舞蹈老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民族民间舞课堂特有的教学情境。

2.在教学过程中创编

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给孩子提供一个可创造,可发展的空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深谙这个道理,在幼儿初步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前提下,便可以尝试让他们即兴创编舞蹈动作。即兴创编动作不是让其模仿后再进行创编,而是初步在了解了民族民间舞特点基础上,让幼儿随性的,根据所听音乐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做动作,让孩子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同时发挥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编创彝族舞蹈《咯咯哒》的前期,我给学生们听了作品音乐,孩子们根据音乐中的鸡鸣声和节奏变化,让她们自己自由发挥编创出较符合音乐情境的舞蹈动作,从中作为老师也吸取了不少孩子们自己创作出来的形象动作,为最后呈现出来的舞蹈作品提供了不少创新的灵感。

3.提高教师的民族民间舞水平

毋庸置疑,舞蹈教师是少儿舞蹈培训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校外少儿舞蹈培训机构虽然不是专业的舞蹈学府,但在启蒙,培养少儿舞蹈兴趣,意识和基础能力上一点不能含糊,这对舞蹈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作为校外舞蹈教育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舞蹈知识和基本功,将真正的民族民间舞内容教授给学生,使宝贵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得到传承。另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也在不断地被深挖和探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也要不断的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去,充实自身舞蹈修养,带给学生纯正,严谨,有传承意义的民族民间舞。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外校舞蹈培训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因此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水平特点进行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千篇一律的按照以往经验教学。培养情感,陶冶性情,激活孩子的热情,都是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搞好民族民间教学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校外少儿民族民间舞教育要得到传承和推广,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实属不易的工作。这离不开传授者的耐心探究和细心钻研,通过舞蹈活动既得到美的熏陶,又在实践过程中多元化地感知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了解、熏陶、传承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是我们校外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王颖.儿童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探究.2013.

作者:龙霏

上一篇:真语文与传统文化论文下一篇:建筑项目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