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舞蹈风格特点论文

2022-07-03

摘要: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是居住于中国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在我国的西北边陲,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各自的生存环境影响并改变着本民族的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同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发展变化对民族的生态环境又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各民族舞蹈风格特点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民族舞蹈风格特点论文 篇1:

浅析中国民族舞蹈“眼神”特点

摘要:文章拟就“眼神”在中国各民族舞蹈自身的特点,表现眼神在本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来诠释东方人体表演艺术在眼神表现上的意义,由此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东方人体文明的精髓。

关键词:中国 ;民族舞蹈 ;眼神 ;文化内涵

笔者有幸在大学接触中国民族舞蹈,学习中对中国民族舞蹈有了新的认识。每一次民族舞的学习,就好像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从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到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学习与肢体上的运用,以及眼神所传达的情绪,最后将舞蹈饱满有灵性的展现出来。从古至今,在中国民族舞蹈里,眼神始终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点。“眼为心之苗”,人们的思想感情都可以从眼睛中透出来。其表演不但取决与内心体验的准确性、深刻性,而且有赖于眼睛的表演技能。眼睛的表演是以眼睛为核心的面部、头部表演,是“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的心灵表现,更决定着人的气质神韵,是人体本身气质的直接体现。文章拟就“眼神”在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中国各民族舞蹈眼神的不同特点,分析眼神在各民族舞蹈中丰富内涵和所蕴含的文化意味。诠释眼神表现在东方人体表演艺术上的意义,由此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东方人体文明的精髓。

中国民族舞蹈中,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而我国民族舞蹈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淀、对最原始的生活环境及精神状态的传承与反应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正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距,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通过其本民族的舞蹈传播形成了我国多元化的舞蹈艺术氛围,对眼神的诠释也各具特点。“眼神”在各民族舞蹈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昔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的说法,舞蹈演员十分讲究眼部的传神与内涵。把常人的“看”艺术化,通过眼睛表达七情六欲,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根据舞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春夏秋冬四季的面部表情更替。若眼睛没任何内容,想必一个再优美的舞蹈动作,亦苍白如纸,难以吸引观众。《明心鉴》中说“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京剧大师梅兰芳也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眼睛反映内心世界,因此有“心灵窗户”之称。所以舞蹈演员需要对自己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就必须从民族的舞蹈文化背景去了解,以蒙古族、藏族、朝鲜族3个民族为例。

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直爽的个性,反映在舞蹈中应该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我们一边跳着这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演绎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把握相关。舞者加强蒙古族文化意识,一是对民族民间舞蹈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他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而是通过观摩资料或现场演出体验“眼神”“表情”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在蒙古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源于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视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的素質。

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藏族人民淳朴热情,其舞蹈形象优美、安详,眼神充满着希望。他们在高原地区劳动与生活,在碧草蓝天下虔诚的信仰。他们把孔雀当做吉祥的象征,把雄鹰看作勇敢的化身。其舞蹈常有雄鹰翱翔、孔雀吃水等动作。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是碧绿的青草,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一人,头顶上空,雄鹰在天空盘旋。那威武的身姿,那凌利的眼神还有那有力的翅膀,就像是神的使者一样在俯视大地。那是藏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对吉祥安康人生的向往。善良而坚定的眼神在宗教文化基点上融入舞蹈,体现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与对生活淳朴而美好的愿望。

中国朝鲜族,是一个有着厚重的民族意识和“白色”的图腾观念的少数民族。加上多年战乱和长久的民族压抑,营造出朝鲜民族舞蹈独特的文化氛围,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风格特点。女性舞蹈柔韧优雅而深沉,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朝鲜族民间舞蹈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特征。那特殊的气息带动优雅的旋律与细腻的内在情感,使其特有的审美色彩。眼睛随心看,表情安宁祥和,在“看”某处时,眼睛不是瞪大,而是饱含思想,眼神空灵。这区别于蒙古族的开朗豁达,藏族的深切淳朴,维吾尔族的高傲妩媚,表明他们都是用自己独特的眼神表达自己的思想。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其民族舞蹈也各具特色,这些不同民族的眼神特点和各不相同的表现方式,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地域特点、历史背景,更源于他们民族的精神气质。一旦心灵的神韵和气质灌注于舞蹈,就能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中国舞蹈所一贯讲求的“韵”正是为了使舞蹈达到这样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明文军.东方舞蹈文化比较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论中国民间舞艺术[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余 杰(1991.04—), 女, 湖北大冶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方向:资讯艺术设计方向(视觉传达)。)

作者:余杰

各民族舞蹈风格特点论文 篇2:

以艺术人类学视角试析新疆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差异

摘要: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是居住于中国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在我国的西北边陲,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各自的生存环境影响并改变着本民族的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同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发展变化对民族的生态环境又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舞蹈在其肢体语汇和舞蹈形象背后,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蕴涵,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舞蹈在动律、风格、审美情感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舞蹈;差异;风格特征;艺术人类学

一、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舞蹈风格特征简述

维吾尔族舞蹈属绿洲文化型,塔吉克族舞蹈属高原文化型。“塔吉克”是民族的自称,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丝绸之路”咽喉的交通要道,且地处边境一线。《大唐西域记》记载中描述塔什库尔干地区环境恶劣,“山岭连属,川原隘狭,谷嫁俭少,林树稀,花果少”。此处不仅海拔高,空气稀薄,并且生态环境很差,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生命的禁区,这与维吾尔族的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区别。生存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民族人物性格,进而直接影响着各自民族舞蹈风格上的发展。

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强调立腰拔背、挺胸抬头而产生的高贵挺立的特点,使观赏者感受到一种高傲而不浮夸、热情外向、豪迈洒脱的民族性格。塔吉克族的舞蹈风格特点主要是在帕米尔高原的高山生活环境和西域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形成的,并通过特有的节奏、形态、动律等表现出来。在常年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塔吉克族人民始终不畏艰难,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崇尚自由,崇尚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这坚韧的民族性格更给予了其民族舞蹈矫健优美的舞姿形态和憨厚淳朴的表现风格。

二、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舞蹈文化的差异

2.1舞蹈形式差异

与塔吉克族舞蹈不同,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经历了系统的规范和统一,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新疆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汗·艾买提。维吾尔族舞蹈讲究体态高傲而挺拔,情感感染力贯穿在其动律之中,使之热情奔放却不失自信与稳重。其舞蹈的主要形式有:纳孜尔库姆、夏地亚纳、盘子舞、塞乃姆、手鼓舞、刀郎舞、萨玛舞等极具欣赏性的舞蹈。每种风格都有“上身洒的开、脚下不离散、挺而不僵,颤而不窜”等风格特点,这些形式均已从民间升华至舞台之上。

塔吉克族民间的舞蹈形式有:拉泼依、恰普苏孜以及买力斯等,这些大多为男女对舞,还有鹰舞、马舞、刀舞等。塔吉克族被称“王冠的民族,离太阳最近的人”,建筑风格少见高大,因此,塔吉克族人視野十分广阔,在动物生活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唯见山鹰翱翔天空。随着对鹰的习性认知和情感上的不断加深,他们开始对鹰产生崇拜并开始模仿,每个舞蹈表演形式中鹰舞的动律形象被提炼,成为塔吉克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特征。

2.2舞蹈动律差异

维吾尔族主要的步伐元素有:垫步、进退步、点颤步、三步一抬以及自由步等;而塔吉克族主要的步伐元素有:一步一抬、三步一抬等。受旋律节奏制约,塔吉克族脚下的步伐元素较为单一,虽然两者都有“三步一抬”这一同名步伐元素,但两者的动律却是不同的。维吾尔族的三步一抬是前三步直立行走,第四步屈膝后踢;而塔吉克族却与之恰恰相反,前三步膝盖微曲,第四步后踢直膝。由此对比可发现,对于常年居住于平原地带的维吾尔族来说,其动作更为干净利索、自信稳重,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对于长居于高原的民族来说,由于高山缺氧的环境,使他们的脚下动作不宜过大,因此其脚下动律多为微屈膝、细微的拖、踏,与同为高山民族的藏族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的步伐往往都比其他民族要沉稳、稳健,表演中的舞者也常常习惯性地保持膝盖的微屈,动作细碎的同时又沉稳有力,柔韧的同时又多富有弹性,犹如雄鹰盘旋于空中伺机翱翔,富有浓厚的原生态舞蹈气息,给人以淳朴自然之感。

三、受地域、民族、文化影响的舞蹈多样性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而舞蹈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重要方式,舞蹈风格更是民族与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如上述塔吉克族“鹰舞”中,舞蹈动作如单翅形、双翅形、压腕、挑腕等皆来自于塔吉克族模仿鹰翅抖动、飞翔、盘旋、搏击的样式。它们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与维吾尔族热烈激进奔放的舞蹈风格相比,塔吉克族舞蹈呈现出雄沉有力、清脆畅达、舒缓明快的风格与特点,这与长期处于农耕生活的“西域绿洲居民”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

古时的维吾尔族从中国的北方草原逐步西迁至西域,由草原游牧生活发展为农耕生活。漫长岁月中,维吾尔族从形成到发展,既受过商业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还经历了游牧、畜牧、农耕等经济生活阶段,也曾先后信仰过不同的宗教文化。维吾尔族舞蹈受其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遗存了许多丰富不已的舞蹈表演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迷人的艺术魅力。而塔吉克族是世代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民族,由于帕米尔高原天然的地理环境,山高路险,地方偏僻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使得塔吉克族的文化并未过多的受到古时“丝绸之路”繁荣商业文化的侵染。但也正因如此,塔吉克族有着自己的灿烂文化、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以及优美、独特、纯正的舞蹈艺术文化。

四、结语

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经济条件等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性,这种差异表现在舞蹈上就是舞蹈艺术样式、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异彩纷呈以及舞蹈功能的多样性。文化是人类存在的方式,舞蹈作为最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受到人类的历史演进、心理文化结构、各民族与地域的民风世俗等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舞蹈研究,将更加全面地审视和多维地展现舞蹈形式背后的文化韵味,丰富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罗雄岩.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49-160.

[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309-318

[3]谢雯雯.浅谈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J].大舞台,2011(02):5758.

[4]张帆.浅谈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与特点[J].文学教育(中),2010(03):97.

[5]艺术品鉴2017年08期,探究塔吉克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形式

[6]李季莲 . 新疆舞蹈[M].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 社,2014.

[7]巴土尔·巴拉提,戴虎 . 帕米尔高原的生命智慧——塔吉 克鹰舞文化阐释[J].2014.

[8]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舞蹈艺术文化特征[J].邱红革,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唐梓葳,女,湖南省株洲市,汉族,新疆艺术学院,舞蹈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单位邮编:830049。

作者:唐梓葳

各民族舞蹈风格特点论文 篇3:

浅谈在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如何保留风格性的问题

舞蹈的风格性是指在舞蹈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创作个性。它是对舞蹈中有关于作品的思想、形象和形式特点的一个总概括。一个作品的风格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能显示出该作品在其气质、韵味和格调上的内外一致与统一。同时,在舞蹈艺术中,风格性的形成常常是源于历史环境与艺术家的长期积累,包括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发展状况、不同民族风俗,以及艺术家个人的个性与审美观等。因此,风格不是一时一刻的产物。正因为其经过了长期的时间沉淀,所以舞蹈的风格具有稳定性。在民族民间舞蹈中,风格性更是各民族文化属性的显要特征。众所周知,民族民间舞蹈要是脱离了本民族独特的风格性,无疑将使民族舞蹈面目全非。因此,在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风格性便成了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而在社会快速发展、观众审美日新月异的今天,创作者如何在编创中既保留民族独特的风格性,使其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而又能展现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美”的新认识,新思考,这对每一个舞蹈创作者而言都是一个重要命题。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拥有灿烂历史文化的大家庭,在舞蹈这一艺术门类中,各民族的舞蹈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历史变迁和民风民俗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并充分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因为自然环境、历史条件不同,各个民族的舞蹈具有不同的情趣、韵律和美学特点。因此,舞蹈风格性就是体现民族舞蹈属性的核心要素,不同民族的舞蹈应体现不同的风格,即在舞蹈语汇、历史文化、区域空间、人物个性等方面有所不同。民族舞蹈的发展与创新也应以真正掌握民族舞蹈的文化和情感内核为基础,应对不同民族舞蹈中特有的民俗文化深入了解、吸收和区别,才能真正使民间舞蹈具有“风格性”,才能对少数民族民间舞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什么样的风格决定什么样的走向,也就决定了舞蹈的归属。例如:维吾尔族的舞蹈中高贵自信的气质,表现其贵族的民族气息;又如蒙古族舞蹈所体现出来的宽广豪迈之情,便能充分展现草原民族的特性。而藏族和塔吉克族同样都是生活在牧区,也都非常崇尚鹰,雄鹰被视作两个民族英雄的象征,但因为两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精神信仰及历史文化不同,因而在舞蹈中,根据人的意识也塑造出了不同形态、气质的鹰的形象。由此可见,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不同的民族心态,而不同的民族心态又决定了不同的民族舞蹈风格。总的来说,风格性几乎决定着民族舞蹈的属性,它是特质、是个性、是标签。

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风格性问题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舞的编创是以探索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规律为基本目的的。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编创时,需要思考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对一个民族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进行长期、深度的了解,二是如何在原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性反思,并进行舞台化探索。

当今时代的民族民间舞编创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不难发现,民族民间舞的编创出现了与现代技法和技术技巧的高度结合。这样的趋势,虽说在舞台探索方面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代的审美取向,但另一方面,这种创作现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忽视民族文化规律,致使编创方式单一,民族舞蹈失去其特有的属性,使各个民族舞蹈看上去大同小异,甚至不像民族舞;忽视对民族舞蹈的动态形式及文化个性的提炼与把握,使民族舞蹈的特色与韵味削弱,不同区域或民族的舞蹈风格混淆;大量使用技术技巧,脱离了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依据,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民族舞蹈崇尚自然的意识旨归。

归结这些问题的重要成因,还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忽视了风格的重要性,或者将风格的理解局限化、片面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风格是基于厚重的历史习俗支撑形成的。风格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中绝不应该被忽视或抹去。可以说,风格就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本身。

三、在创作中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的几大要素

(一)各民族独有的动律特点

动律是蕴藏在各个不同民族舞蹈之中的核心特点,不同民族的舞蹈在运动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内在运动规律和一以贯之的运动方式。例如,藏族舞蹈连绵不断的屈伸和颤膝动律,蒙古族舞蹈中上身的划圆动律,苗族舞蹈中上身的闪、晃动律,又或者土家族舞蹈中顺手顺脚的顺拐动律等。在民族舞蹈中,动作形态可能会有丰富的变化,但蕴含在动作中的运动方式和规律却相对稳定。因此,在民族舞蹈的创作中,动作语汇的发展变化必须要遵循该民族舞蹈的动律特点来进行,只有秉承动律性,动作语汇才能统一成一个整体,从而避免因为技术性动作或现代编舞手段的加入,导致动作语汇突兀、脱离风格。而作为创作者,在对民族舞蹈语汇进行发展创新的同时,需准确把握好各个民族的动律,将其从丰富的动作形态中提炼出来,并将它融合到新的动作中,这样才能保证民族舞蹈中的动作语汇有民族的韵味儿,但相较于民间传统的语汇又有所创新。

(二)各民族在历史文化沉淀后的审美观念

审美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因其由个体发生,而同时又受制于客观因素,所以审美观念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个性,又相对具有集体性和共性。各民族舞蹈受其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沉淀形成了今天的审美。而这种审美体现在舞蹈本体中,则反映为舞蹈中的体态、人的个性与情趣的不同。也就是说,同样一种行为,在不同民族的舞蹈表现中会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人的状态以及心绪呈现。而创作者要运用自己本来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把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投入到审美对象中,并将自己的个性和审美对象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对象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既符合民族审美文化又反映现今人类对美的新认识的民族舞蹈作品。

(三)各民族人民在其民风民俗中自然产生的性情

舞蹈的产生与人的情感状态有极其紧密的关系,一个人的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往往能通过身体姿态或状态表达出来,这种姿态或状态不论是有意或无意呈现出来,都是因为人的情感状态不同,而使人类产生了身体、姿态和表情的不同。当人處于强烈的情绪状态中,如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状态时,身体的肌肉、形态、重心等会呈现出各异的状态。而在舞蹈艺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夸张。通过夸张的身体姿态来有意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抒情,通常是舞蹈艺术较为擅长艺术行为,而在各民族的审美范畴中,除了外在客观世界的审美观以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审美,舞蹈中无不体现着各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如朝鲜族以含蓄为美,蒙古族以粗犷豪放为美,傣族以细腻婀娜为美。根据舞蹈艺术用肢体表达的特性,可以发现,动作与姿态所表达的情感常常是夸张性质的,有些动作与姿态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有意识的、自主性质的,而作为舞蹈创作者,应抓住舞蹈艺术创作这一特性,在舞蹈的抒情和人物塑造等艺术任务中,充分展现各民族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情感色彩。

(四)音乐特点

首先,不同民族的音乐,音乐的构成、音乐的表现形式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民族舞蹈作品的音乐与该民族音乐文化不相符,将极大地影响甚至是破坏舞蹈作品的风格。因此,创作者只有对一个民族音乐的调式、节奏等方面有准确的认识,并能将其转化为舞蹈创作服务的形式,其创作的舞蹈才能更全面地保留民族风格,契合民族文化。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的风格性是民族舞蹈创作中的核心问题,创作者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从宏观层面了解民族的历史、民俗,另一方面也应就舞蹈语汇的动律、形态的审美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和民族音乐等方面做深入研究,从而达到在创作中更好地保留民族风格这一目的。

(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饶娆

上一篇:农电用工规范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资料与工程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