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重视度的提高,当今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和市场日益壮大。尽管如此,但在少儿舞蹈培训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等,再对当今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 篇1:

创编少儿舞蹈保留童趣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少儿舞蹈不仅能够锻炼少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也能够在舞蹈学习、表演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活跃少儿的思维和情感,对少儿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也有积极帮助。教师在进行舞蹈编创时,要注意结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少儿舞蹈中保留童真童趣,确保舞蹈内容和形式受到幼儿的喜爱,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舞蹈学习中,最终发挥舞蹈表演对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少儿舞蹈童趣重要性创编儿童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正是由于儿童的这些特点,才使得少儿舞蹈独具魅力。但是在当代儿童舞蹈创编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儿童的情感体验,仅从个人角度或是按照个人理解创编舞蹈,少儿舞蹈有严重的成人化和模式化倾向,儿童只能按照教师教授的动作,机械式的完成表演,毫无审美价值和艺术性可言。文章首先指出了现阶段少儿舞蹈创编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少儿舞蹈编程过程中保留童心童趣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少儿舞蹈编创时存在的问题

1.少儿舞蹈的技巧化

掌握舞蹈动作技巧可以使舞蹈表演整齐划一,带给观众良好的观赏体验。但是对于少儿舞蹈来说,如果创编教师刻意追求技巧化,忽视了儿童的身体特征和性格特点,就会导致舞蹈表演机械化和刻板化,少儿舞蹈的美学特点也就无从体现。之所以会在少儿舞蹈创编中出现过度技巧化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创编教师没有将儿童作为舞蹈表演的主体,对少儿的生活习惯、审美特点、身体发育情况不够了解,仍然存在以自我经验为主的问题,因此所创编出来的舞蹈不能适合儿童的表演特点,即便是经过长时间的排练,也难以带给观众良好的观赏体验。

2.少儿舞蹈的成人化

少儿的心理状态可谓是变化多端、五彩斑斓,并充满着梦幻色彩。相对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儿童舞蹈创编虽有相通之处,但更多的是存在相异的地方。儿童舞蹈创编的独特性要求舞蹈创编者在舞蹈排练和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舞蹈的新奇性、亲近性与温馨性等特点。少儿舞蹈的创编者往往是成人,所以在实际的舞蹈创编过程中,作为成人的我们往往忽略了诸多因素,对儿童天性理解的缺乏、用成人的理性思维来替代少儿的思维习惯,这正是儿童舞蹈创编成人化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用“少儿的容貌,成人的心思”来形容这一创编缺陷所造成的结果。这在舞蹈的表演上无疑是失败的。

二、少儿舞蹈创编保留童趣的重要性

保留了童真童趣的少儿舞蹈,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少儿的内心世界,儿童也能够带着兴趣投入到舞蹈训练和舞台表演中,给少儿舞蹈注入了活力与灵性,从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1.有利于激发少儿的参与热情

儿童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并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因此舞蹈也受到了多数儿童的喜爱。但是如果舞蹈内容过于复杂,或是动作过于呆板,往往很难让儿童保持长久的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在舞蹈教学中经常会有儿童“半途而废”的原因。因此,教师在创编少儿舞蹈时,要在舞蹈中保留童真、童趣,带给儿童一种良好的舞蹈表演氛围,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表演欲望和创造能力,而且也可以逐步提升儿童的艺术素养和舞蹈表演习惯,对今后舞蹈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也起到了奠基作用。

2.有利于提高舞蹈的观赏价值

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虽然在表演技巧上略微逊色,但是胜在淳朴、自然,往往能够带给观众别样的观赏体验。在少儿舞蹈创编时保留一份童趣,可以使儿童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更加流畅和自然,这也是观众在观赏儿童舞蹈时希望看到的。从舞蹈创编角度来说,教师应当将童趣融入到舞蹈的各个方面,包括舞蹈形式、伴奏音乐、舞台道具等等,营造一种童真、童趣的舞台氛围,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幼儿消除舞台紧张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表演中,二来也让观众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提升了舞蹈的观赏价值。

三、少儿舞蹈中童趣的表现方式

1.舞蹈选材的童趣性

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通过艺术手段用舞蹈形式再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少儿舞蹈选材时,应更多的关注儿童的生活,这样才能创编出儿童感兴趣的舞蹈,从而使他们更投入的训练和表演。例如,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有强烈的喜好,教师在舞蹈选材时,可以根据这些小动物进行舞蹈编创。例如,以生活中的蚂蚁为题材,创编了题为《快乐的小蚂蚁》的少儿舞蹈,生活中的蚂蚁为了搬动比自己大数倍的食物,往往会成群结队、共同合作。在舞蹈中,儿童分别扮演一只小蚂蚁,在舞蹈中展现了互帮互助、相互友爱的这种良好品质。这种富有童趣性的舞蹈題材,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在舞蹈训练过程中保持高涨的情绪,舞蹈训练效率也得到了成倍的提升。

2.背景音乐的童趣性

在舞蹈表演中,背景音乐影响着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表演进度,甚至通过渲染舞台氛围对整个舞蹈观赏价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契合舞蹈主体的背景音乐也必须具有感染力,符合少儿舞蹈活泼、快乐、轻快的特点。对于比较感性的儿童来说,这种富有童趣的背景音乐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表演欲,从而在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天性,对于提高舞蹈表现效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舞蹈创编教师在背景音乐选择上,也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旋律欢快、节奏感强,能够让儿童跟着音乐节拍做出相应的动作;二是简短重复、朗朗上口,冗长的音乐会导致儿童找不准节奏,舞蹈表演中容易出现错误动作。因此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也应当加强重视。

3.舞蹈语汇的童趣性

(1)舞蹈中的动作形态。儿童具有爱玩的天性,在舞蹈中加入一些嬉戏的内容,不仅可以营造活泼的舞台氛围,而且能够减轻儿童的紧张感。教师在创编舞蹈时,可以在儿童的动作形态中保留童趣,利用儿童天真烂漫的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提升舞蹈的观赏价值。例如,在少儿舞蹈《奥运会》中,儿童分别做出一个体育动作,有的儿童表演一个武术动作,有的儿童表演一个体操动作,在使得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的同时,也能够展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情趣。

(2)舞蹈中的服装道具。舞台之上的服装道具可以对儿童的表演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服装道具的选择和布置,也需要舞蹈创编教师根据舞蹈内容进行调整。另外,这些形式各异的服装道具,还能够满足儿童好奇、求异的心理,使他们更加专注于资金扮演的角色,将这一角色的精髓展现出来。当然,教师也可以提前征求儿童的意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服饰,喜欢哪种颜色等,然后在分化服装时让儿童得到自己喜欢的服装,对于激发他们的舞蹈表现活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语

教师在进行少儿舞蹈创编时,不仅要从个人专业角度出发,合理进行舞蹈设计,而且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喜好,确保舞蹈形式和内容保留童趣,受到儿童的喜欢。这就要求舞蹈创编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学会与儿童做朋友,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使少儿舞蹈富有童趣,带给观众别样的观赏体验。与此同时,儿童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舞蹈训练和表演中,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激发儿童舞蹈表演欲望和培养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婕,刘海栋.少儿舞蹈的童真·童心·童趣——记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发展研讨会[J].舞蹈,2017,(09) :20.

[2]叶青.从“题材”视角探析少儿舞蹈的“童趣”——基于青少年宫少儿舞蹈创编的实践与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 (01) :64.

[3]孙宏,王丹,李亚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15,(22) :79.

作者:张明月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 篇2:

对少儿舞蹈培训在当今社会中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重视度的提高,当今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和市场日益壮大。尽管如此,但在少儿舞蹈培训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等,再对当今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求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少儿舞蹈培训市场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使能够多发挥其积极的一面,让美育这条道路越走越远。

[关键词]少儿舞蹈 教学方法 教学规律 时代性

前 言

早在2001年,少儿舞蹈就已被列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少儿舞蹈以其独有的优势性和不可替代性,吸收了广大人们的注意。加上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充裕,也让更多的孩子与家庭有条件去参加舞蹈培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了特长较教育对学习和未来升学,以及孩子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入各种舞蹈培训班。当然少儿舞蹈的教育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下面本文主要将其教学方法、和对当今少儿舞蹈培训市场进行分析。

一、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探索

少儿舞蹈作为一门特殊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决不能是主观随意的形式,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给不同年龄和程度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才能让孩子们获得较好的上课效果。而“少儿舞蹈培训的持续性及全面发展应从幼儿启蒙教育时期就逐步推进、打好基础,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制度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大纲。”[1]

(一)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孩设置不同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比如接受启蒙舞蹈培训的孩子,他们的年龄都大约是在3到6岁之间,对她们的要求应该在于让他们对舞蹈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必要求她们的舞蹈动作是否准确到位。让她们喜欢跳舞,培养这一爱好才是最重要的。在建立了兴趣的基础上,然后再对她们进行适当的软度开度训练,就是压腿、压腰等训练。当然有些孩子因不能承受相应的疼痛,会哭闹,这时候就万万不能强制。这样会削减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过了启蒙期,就开始进入了少儿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因有了启蒙时期的基础,对舞蹈有了一定的爱好和认识。因此,这时期舞蹈的教学需要有不一样的教学目的,首先应该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也就是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基训课的训练。此外,还需要重视少儿舞蹈表现力的训练,有些孩子基本功很好,集训课也上的很好。但是一旦表情起来表情木讷、动作死板、眼神空洞。如何让基本功和舞蹈表现力二者能够同时得到训练和发展?这就需要开设专门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舞蹈表现力,将基训课循序渐进的引入,给孩子们动作的规范标准。

少儿舞蹈教学的过程得靠一步一步踏实走过来,循序渐进。从兴趣的培养到舞蹈的全面发展,从启蒙教育到少儿教育,哪一个年龄段哪一个环节都不可松懈。只有脚踏实地的训练,今后才能走向更高的目标。而整个舞蹈教学过程,需要舞蹈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或方案,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绝不能把舞蹈教学的过程当做是一个机械的重复,这是一种有目的、计划、步骤的教学活动。

(二)正确引导

除了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主导的教学思想,注意培养孩子的对舞蹈情感特征和情感基调的理解,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创新。即便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也会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性格有差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感情外露,有的则不善言辞,感情内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用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教一首新的舞蹈时,可以把这首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景给孩子们,比如《小花猫》这一舞蹈时,可以画出猫咪的样子,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的小花猫是什么样子的呀?这样就能引发孩子们对小花猫的模仿,由画面导入舞蹈,更快的学习和理解舞蹈内容。又比如《走入内蒙古》这一舞蹈时,给孩子们看一内蒙古辽阔草原的秀美照片,告诉孩子们这一舞蹈就是通过对内蒙古风光赞美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这样就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其次,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发挥她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中很有多动作都是抽想的概括,就这需要通过音乐、动作去结合平日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去补充,从而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肢体去表现。比如在看到草丛里的轻轻绿草和艳丽花朵时,可以启发她们,这就像大自然的孩子们,花朵像小仙女在翩翩起舞,草儿像小弟弟等待着春雨的滋润,渐渐露出嫩芽,一切的生命都在伴随着大自然的召唤渐渐苏醒等等。这样一来,在排练与春天相关的舞蹈时,比如《春之歌》,孩子们就会发挥她们的想象力,描绘出她们心中绚烂的春天,在春天的花园里,在悠扬的歌声中,孩子们欢快的跳着舞蹈,一切都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这都说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情感和积极性,这样把乏味的基训和传授知识,要有趣的多,孩子们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上述两方面,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和规律可以深挖,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的规律不断的思索。要提高少儿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关键的是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

二、对现今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的分析

如今,少儿舞蹈培训得到了迅速发展,儿童学习舞蹈成为了一种时尚。这是因为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为少儿舞蹈培训提高了物质基础,加上孩子们生性活泼,喜欢蹦蹦跳跳,学习舞蹈可以释放她们的天性,最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竞争激励,许多家长试图让孩子学习舞蹈增加她们特长,能让今后有更多的条件寻找发展道路。

一旦少儿舞蹈培训进入了市场,变得商业化,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一)办班硬件设施差,缺少规范

不少私人少儿舞蹈培训教育随意办班,甚至租别人的比较差的房子,或则是利用寒暑假孩子们放假期间,临时占用某些教室,有些县级的舞蹈班,条件更为简陋。这样的硬件环境,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办班也极其不规范。甚至在有些地方出现了谁都可以办班,租一条件差的房子,挂一广告,就可以招生了。这种混乱的状态,不仅大大的降低了舞蹈教学培训的质量,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带来消极影响,人们对舞蹈培训办班的不信任。面对这种情况,各地方文化部门和教育部分应该引起重视,将少儿舞蹈培训办班规范化,严格化,加强管理,对不具备条件者,要坚决制止停办。而对符合办班条件者,应给与支持和鼓励。

(二)师资缺乏,没有保障

在一些大城市的舞蹈培训机构,可能会有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一些小城镇,多数教师的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有的培训机构,虽然打着名人的招牌和幌子,但实际真正进行教学的老师,还是缺少规范的专业基本功。还有的虽然是演员,个人的表现能力很好,但是他们不懂的儿童心理,不懂得因材施教。甚至有些老师是中专生,仅凭学到的一些舞蹈节目和个人爱好,这点有限的能力是远远不够胜任少儿舞蹈教学和培训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培训班的核心,试问,如果老师的水平达不到,那孩子们又怎么能真正学到东西呢?因此,对舞蹈老师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通过了才能持证上岗,对通过的舞蹈老师,提高待遇,安排交流教学学习经验。

(三)教学系统杂乱,教材不统一

现在许多的舞蹈培训班,都是私人创立,缺少统一的管理。这些培训班大多都是自主管理,很多创立的私人甚至自己都不是学艺术学舞蹈出身,对少儿舞蹈培训这块并不了解,只是一味的扩大招生,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因此,他们不会在教学方面花太多精力,所以,各种五花八门的教材,一班一式的情况,屡见不鲜。再加上很多舞蹈班属于假期和季节性办班,教学上也缺乏连贯性,因此,教学的成果可想而知。

少儿舞蹈培训的办班作为当代艺术市场普及性的行为,它是时代的产物。虽然它积极的社会价值被人们肯定,但是它出现的一些弊端应该加之管制和制止,才能让少儿舞蹈培训得到良性的发展,发挥其更大的潜力和价值。这需要各部门、社会各界加以共同努力。

结语

作为一个舞蹈教学的从业者,关注点不仅要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因为教学是少儿舞蹈培训的核心和基石,只有在教学方面多下工夫,不断的努力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少儿舞蹈教学的质量。少儿舞蹈培训具有时代性,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根据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不断更新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学思想也应该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2]这需要靠业界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创作出一套适合少儿舞蹈教学有规律成体系的教材,这无疑对教学有着推波助澜,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少儿舞蹈培训当今的市场发展给予关注,这关乎于这个行业今后能否正确的发展。“少儿舞蹈是一门特殊的教学课程,我们杜绝急功近利,也不希望安于现状,我们一定要遵循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模式。”[3],秉承着一些正确的价值的和教育观,对当下培训市场的一些错误观念和行为及时的指出,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好更正确的引导孩子及其父母,真正的达到国家提出“美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初衷。

参考文献:

[1]江玲.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2]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

[3]高月梅,张弘.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1994年;

[4]王沪川.少儿舞蹈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浅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

[5]程云燕.浅谈少儿舞蹈教学实践[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

[6]王晓菲.对儿童舞蹈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剧影月报,2013(10);

[7]夏里.少儿舞蹈教育培训问题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2(6)。

作者简介:陈莉芳(1976—),女,国家四级舞蹈演员(初级),研究方向:少儿舞蹈教育。

1、2012年2月参加在台湾台北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参演群舞:《春之声》获“表演金奖”,同时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被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该馆培训中心舞蹈老师陈莉芳获“优秀教师指导奖”;

2、2012年9月参加中央电视台 “江门月.中华情” 中秋晚会,杂技与芭蕾<小鸟与天堂>;

3、2013年1月“深圳市首届芭蕾舞教学成果展演”,15名学生参加比赛,其中获得“金奖”5名、银奖10名、舞蹈老师陈莉芳荣获“指导教师金奖”;

4、2013年7月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爱我中华”中国国际音乐舞蹈比赛,参赛芭蕾群舞《童年波尔卡》荣获金奖;男生独唱《爱的人间》荣获“表演金奖”,同时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被评为“优秀组织奖”,该馆培训中心老师陈莉芳荣获“优秀教师指导奖”;

5、2013年8月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培训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考级,合格率100%,其中50%学生成绩优秀;

6、2014年2月参加在台湾台北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参演群舞:《青花芭比》获“表演金奖”,同时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被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该馆培训中心舞蹈老师陈莉芳获“优秀教师指导奖”。

现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少儿艺术团团长。

作者:陈莉芳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 篇3:

论民俗元素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实践,从民俗中汲取少儿舞蹈创作元素,论述如何运用民俗中广泛存在的语汇、构图和音乐进行少儿舞蹈创作,分析其中生動活泼的生活题材和充满童趣的细节,并以一些成功的少儿舞蹈为例,深入浅出地道出研究民俗、利用民俗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民俗元素 舞蹈创作 运用

辉煌的中国历史文明中,舞蹈作为物质文明的反映形式,体现地域性、开放性、时代性,以礼仪、风俗等庆典、娱乐活动为载体,通过一些民间艺人的整理、创作,冲出“广场”跃上舞台。其中的一些民俗舞蹈和唱段大家耳熟能详,又能共同参与,乐在其中,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纵观其发展史,可以说,民俗是民间舞蹈之母。

少儿舞蹈具有活泼、天真、夸张、有趣的特点,这与民俗元素的表现形式非常吻合,少儿具有表达简单直观、模仿性强的特点,模仿小鸟飞、青蛙跳、企鹅走、马儿跑等动作都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把民俗元素用于少儿舞蹈创作,这样的作品能让少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一、民俗元素在少儿舞蹈中的编创规律

(一)少儿舞蹈的直观性

民俗活动中蕴藏着大量的主题和表演形式,可用于舞蹈创作,其中的农俗以及富有童趣的内容等,非常适合少儿舞蹈创作。民俗活动中的肢体动作有强烈的节奏和直观性,不太复杂的舞蹈语汇雏形都是少儿舞蹈创作可以借鉴的。比如作品《童年故事》正是展现了江南四季主要的民俗活动,它让少儿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在排练过程中不断渗透舞蹈传统文化教育。

(二)少儿舞蹈的模仿性

少儿在发育成长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会积极地学习和模仿身边的事物。而农俗中的春牛会(春耕时人们进行的一种农时活动)、采桑歌(在采桑果时传唱的一种小调)、踏白船(农闲时在湖面上赛船,以荷花为界,看哪艘船先抢到而获胜)、上梁(造房子上大梁时进行的祈福活动)、酒歌(喝酒时行的酒令),还有放风筝、咬菱角、包粽子、打年糕等等,都非常好看、充满动感和情趣。少儿一接触就非常喜爱,会主动模仿,这对作品的编创和表现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

(三)少儿舞蹈的幻想性

少儿舞蹈具有丰富的幻想性,少儿的生活经历少,他们对出现在视野范围的每一个事物都充满了想象。这些想象往往超越了现实生活内容,形成了一种充满童趣的幻想画面。而民俗的很多来源就是神话和传说,也同样充满了幻想色彩。我们根据民俗的这些特征,编排出符合少儿思维特点的舞蹈动作,就能塑造鲜明的舞蹈风格。如少儿舞蹈《虎头鞋》,它运用民间的虎头鞋、肚兜等民俗手工制品,用拟人手法让虎头鞋变“活”,加入“鞋”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话,把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民俗元素在少儿舞蹈中的运用

民俗的丰富题材为少儿舞蹈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出现了大量此类型的舞蹈作品,大多数为群舞,如《打年糕》《酒娃》《采菱儿》《宝宝会走了》等。根据民俗中的文化特征和舞蹈元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再创作,将其从“民间”搬上舞台。多年来,笔者一直探究民俗与舞蹈间的内在联系和文化再现价值,以促进笔者的少儿舞蹈创作,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向老一辈研创人员的学习,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民俗活动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嘉善地处江浙北部,有众多的民间舞蹈种类,如《荡湖船》《旗伞》《扫搭子》《跑旱船》《打莲厢》等等,或威武有力、或诙谐逗乐、或舒展优美,形式丰富,动作有趣,让人在观赏后情不自禁被感染,乐在其中,从心里感受到江浙吴越文化的悠久、鲜活、憨厚、率真,从他们的动作形态、动作规律、动作节奏中看到了光彩闪烁的舞蹈形象。如端午节到来,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驱妖辟邪,由此发生了一系列的有趣故事。少儿舞蹈《酒娃》就是根据这样的民俗活动编创的作品,作品很好地抓住了嘉善端午节古老的传统习俗活动特点,借由少儿欢快生动的舞蹈表达了出来。

(二)民俗语汇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汇正来源于民俗的启迪。笔者从各种民俗活动中把动作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并运用于不同的作品人物,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民俗动作随意且没有固定格式,原始、简单,如摇橹、打击、虎跳虽有情趣,但偏向成人化,缺少童趣和节奏感。为了迎合少儿的心理,笔者便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少儿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的舞蹈语汇非常适宜少儿表演,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例如,笔者将《踏白船》中赛船时划船动作前后摆动的特征进行夸张、放大,加入顶胸、撅臀、曲展的点式动作线路,让踏白船不光在原有动作脚踏的基础上更增加了身体的节奏,更加欢快、形象。

(三)民俗场图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结构和布局是在创作舞蹈之前所做的案头工作。笔者在编排前采用了大量民间舞蹈的传统队形,既要考虑形式,又要考虑内容,如二龙吐珠、双链条、单链条、鱼尾圈等。结构中包括内容情节、时间长度、舞蹈风格、舞段安排、舞台调度以及服装、道具、布景等的艺术处理。除此之外,在创作中还要酝酿舞蹈的构图和主体动作,例如场面、地位、路线、分散、集中、平衡、对称、对比等等,都属于舞蹈构图范畴。笔者在创编舞蹈《酒娃》的过程中,其中少儿抢酒不成,让为首的指挥单链条流动至集体背身面向天幕,仰头坐地,领舞用大勺依次倒酒入嘴,依次滚翻面向观众醉倒,与开场时舞蹈中央冒着热气的大酒缸和突然从酒缸后钻出来的小脑袋,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作品随着画面结构的变化向前推进。此时情景交融,简单的队形处理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而古朴夸张的大酒勺和巨大的酒缸,翘起的长辫的灵活运用,在少儿手中变得更加生动。最后,小酒勺突然出现在每个小演员手中时,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观众在惊奇意外之余,被小演员的欢乐心情所感染。

笔者在查阅江南民间服饰的特点后,特意为小演员选择了蓝印花布与中国红,土布与金色织锦相结合的面料,并设计褂子与短裤、肚兜与灯笼裤,并把衣襟短裤做成长短不一的款式,扎上腰带,配以金银红等民间图案,充满江南水乡孩子调皮可爱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舞蹈《酒娃》的地域特点和人物形象。总之,祈福节奏的设计、舞台调度、队形变化、道具服装,突出主角等方面的设计,笔者都在民俗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元素,出新出奇,抓住少儿舞蹈的特点,尽量建立一个完善的舞蹈结构,让观众领略到江南水乡的情趣和小演员的精湛表演。

(四)民俗音乐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音乐是舞蹈的基础,体会音乐从中会得到灵感。尊重民俗的积淀,也会给你启迪。音乐是神奇的,民俗音乐以其形象易懂等特点,能更快地让笔者随着旋律而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在静静的思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在流动的音乐启发下才会产生奇妙的意境。在创作中,笔者经常借助地方风俗或地方民歌特色,创设一个新的音乐风格。

田歌是嘉善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田歌音乐剧《五姑娘》是韩金梅老师重新整理编排的经典之作。它荣获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笔者在舞蹈创作中经常会想到把田歌这一古老、优美的音乐形式结合到音乐中去,《酒娃》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笔者把田歌的调式和童谣结合起来,少兒念起来朗朗上口:“缸、缸、缸、瓶、瓶、瓶,嘉善的黄酒吃了不醉人,你、阿毛,你、小勤,眼花、六花,哪嘎分也分不清”,歌词形象地再现了水乡孩子嬉闹、可爱、调皮的特征。虽然演出中说的是方言,但观众都感受到了其中的韵味,获得一致好评。总之,音乐是舞蹈的亲密伴侣,一首好的音乐包含了舞蹈的情感和气质,让观众更快地融入舞蹈的氛围。因此,笔者认为少儿舞蹈创作与民俗音乐相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把音乐与舞蹈真正地融为一体,会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以引起共鸣。

嘉善的民俗很多,有些已经失传,但还能在地方志里看到,有些还在延续,如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扫墓、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现在有许多少儿舞蹈创作者从中汲取营养,创作了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搬上舞台的有《踏白船》《粽叶飘香》《开秧门》《窑红》《哈头》《摇啊摇》《金马银舞》等等,它们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动地用少儿的舞蹈语汇再现我国民俗活动中的文化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为少儿舞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无穷的创意元素。它的取材广泛、风格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唱人言物、咏志抒情,挖掘世间美好情感,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熏陶。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旋律,少儿舞蹈的编导要多深入民间,收集民俗中有益的元素加以提炼,用发现的眼睛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出奇,让少儿在感受到舞蹈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少儿舞蹈事业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地向前发展,让少儿舞蹈作品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民俗文化的滋养下,在民间文艺这块沃土中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2]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王丽,女,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嘉善县文化馆副馆长,中级,研究方向:群众舞蹈与群众活动策划)(责任编辑 肖英奎)

作者:王丽

上一篇:优秀人事经理素质论文下一篇:中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