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优质发展成本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基于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发展出发,联系起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道路运输企业的现状,提出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有效措施,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优质发展成本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企业优质发展成本管理论文 篇1:

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著餐饮市场的不断活跃,连锁餐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餐饮业保持持续增长。连锁餐饮企业在服务性行业中性质较为特殊,其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服务,因此,该行业对于人的依赖性远高于其他行业。连锁餐饮企业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对该企业满意和忠诚的顾客,因此,连锁餐饮企业员工的敬业度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针对连锁餐饮企业员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态度的提升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连锁企业的显著特点是独具特色的管理水平与产品品质保证。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更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对于员工工作态度的提升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在员工工作态度中敬业度居于首位,敬业度较高的员工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员工的敬业度指员工在情感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工作和企业所作出的承诺和投入,敬业度高的员工,工作努力积极,并在工作中表现出合理、适当的行为,为公司带来正面影响。连锁餐饮企业作为一个性质较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服务在企业输出方面占据主要地位,对于员工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近年来,连锁零售业飞速发展,人才培养严重脱离市场发展和需求。“人才瓶颈”逐渐成为阻碍加盟商发展的障碍,加强人才资源的储备,是目前一品世家维稳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对于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的研究,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关键作用。连锁餐饮行业门槛较低,且近几年来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餐饮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要想在餐饮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除了要不断加强员工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更加注重员工的敬业度,这样在企业整体实力差距较小时,员工敬业度更高的企业相对来说更具竞争力。员工敬业是企业优质服务的标志,企业优质的服务与市场联系紧密,因此,提高员工敬业度是目前餐饮企业的迫切需求。本文对连锁餐饮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和敬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升员工敬业度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员工的积极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1 连锁餐饮企业员工管理现状

随着连锁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员工管理方面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员工的工作状态较差、工作热情不高等,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该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方面会产生消极影响。本节对连锁餐饮企业的员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第一,连锁餐饮企业招聘较为频繁甚至成为常态。餐饮企业的员工具有年龄偏小、人员流动率较大、文化素质偏低等特征,而且餐饮行业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因此这些特点导致餐饮企业的员工招聘较为频繁甚至成为常态。作为服务性质的行业,连锁餐饮企业对于服务员没有学历要求,但是对于年龄和性别两个方面要求较为严格,一般为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超过30岁的女性在该行业也很难生存,有些企业甚至对于服务人员的相貌也有要求,因此,这些因素不仅导致该行业的招聘范围窄,还导致其人员流动大,招聘频繁。第二,员工的离职率较高。餐饮行业服务员工作相对简单,员工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任,因此,对于农村青年来说吸引力较大,而且,相对来说餐饮业的工作机会较多,换工作较为容易,因此员工的流动性很大,离职率较高。第三,顾客的投诉率较高,餐饮企业的投诉关系到其声誉和发展。餐饮企业的员工行为受到员工身体状况、成员关系、客人行为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服务质量,因此,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员工的服务质量不够稳定,较难控制。第四,员工对于餐饮企业的投入度低,责任感较差。餐饮企业员工年龄较小,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缺乏责任感,在遇到顾客刁难或者受到领导批评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逃避责任,导致其工作性质不高,消极怠工。

2 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

2.1 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以国内企业为研究对象,我国企业类型多种多样,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也很多,本节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象总共500人,以下是几种因素的投票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列出了我国企业影响员工敬业度的最主要因素,并对各种因素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与汇总。以下是本文对餐饮业员工进行的敬业度影响因素展开的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国内某连锁餐饮企业的122名员工,调查方式为企业员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由于一些原因,本次调查问卷除去无效问卷之后总共收回有效问卷为92份。为了使这些因素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本文通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影响因素与员工敬业度的相关分析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敬业度成正相关的有工作内容、挑战性、薪酬福利、职业发展,与敬业度成负相关的为人际关系。这些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以下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2 个人因素

员工敬业度是指员工对工作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在很大一方面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曾指出,员工工作的意义、安全、收获的认识对于其敬业度的高低有直接影响。员工的敬业度受员工的年龄、工作内容、工作年限、职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员工自身的工作态度、责任感、自律性、抗压能力等也都对其敬业度有着直接影响。总体来说,由于员工自身与工作利益关系、价值观等的差异,其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敬业度也有所不同。只有员工自身的利益、价值观、目标等与企业的利益、价值观等相关或者相一致,并且员工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清楚地认识,以及认可通过工作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等时,员工才能产生认同感和敬业感,从而提升敬业度。当然,如果员工与企业的价值观不一致时,员工在工作中找不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进而对于工作的参与度不高,甚至消极怠工,影响其敬业度水平。从员工敬业度的定义不难得出,敬业度依赖于员工对相关工作以及企业存在的感情,从而表现出相应的投入力度,因此,敬业度的高低必然会受到员工自身性格特点的影响。因此,通过简单的理解便可以得出,员工敬业度的水平受到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

2.3 外部因素

首先是企业因素。员工的利益需要通过企业得以实现,员工的工作受到企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的制度、规定等特点对员工的敬业度有很大影响。当企业的制度、规定能够满足员工需要,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时,员工在工作中的敬业度会显著提高。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发展前景、制度、文化、福利、工作环境、薪酬及其对员工的态度等相关因素,对于员工敬业度的高低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薪酬在员工敬业度的高低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其所得到的报酬不匹配时,员工敬业度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另外,企业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员工敬业度的高低也有重要作用,如果企业对于员工的岗位安排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员工的敬业度。

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对于企业的制度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制约,同时也影响员工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员工敬业度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社会市场的整体环境、社会导向、就业机制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等都对企业有一定的制约,对于企业员工的敬业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提升对策

上述内容分析了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相應的对策,分别从工作内容、薪酬福利待遇、工作职业规划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3.1 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作内容

科学、合理的工作内容要求对于员工的工作设计要尽量完整,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工作的广度、深度、自主性、完整性以及反馈。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要尽量进行多样化设计,以便于员工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能进行合理的活动,提高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员工能见证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工作的意义。另外,在工作设计时,要考虑员工工作的自主性。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员工在工作中难免要应对各种各样的顾客,工作中的突发情况较多,而这些情况无法采用普通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如果在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时,员工要受到多方面权利或者条件的制约,一方面会导致员工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顾客较差的消费体验。因此,连锁餐饮企业在针对特殊情况方面要给予员工适当的处理权限,这样员工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便于及时解决问题,让顾客满意,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科学、合理的安排可以极大地鼓舞员工的自信心,在工作中感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敬业度。

3.2 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不仅是员工工作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反映出员工工作的价值,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可以鼓励员工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热情,改变工作态度,从而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连锁餐饮企业在制定薪酬福利制度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设计不同等级的薪酬福利级别,同一岗位的员工可以根据其工作能力、表现的差距给予不同的薪酬等级,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提升员工的敬业度。第二,绩效工资保证公平和稳定性,对于工作突出和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员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绩效工资中做到切实体现,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制定超额工作补贴工资,连锁餐饮企业的工作任务较多,尤其是在旺季,任务重、工作时间长,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应该从员工的角度出发,重视员工对于企业的超额付出,增加补贴工资。

此外,由于市场以及政策的多变性,企业还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对薪酬福利制度及时作出调整,这样对于员工敬业度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 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企业和员工结合员工的发展目标、工作能力、兴趣等,所制定的企业和员工都能接受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工作转换等来帮助员工实现其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的过程。在帮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时,企业领导可以适时、适当地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内部的晋升体系和制度,结合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自身优势为其提供适合的岗位发展方向,使员工在工作中有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为了目标而努力工作,获得职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由员工和企业共同制定,应具备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和持续性。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员工敬业度的有效途径,因为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及时把握机会,实现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发挥员工的巨大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发展机制,确定员工的发展需求,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指明成长方向、提供发展空间,从而有效提升员工敬业度。

4 结语

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各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方面。而在人才的管理方面,员工的敬业度又是重中之重,敬业度高的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敬业度逐渐发展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连锁餐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餐饮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个连锁餐饮企业想要长久稳定发展,不仅需要口味具有特色,还需要拥有敬业的员工。因此,连锁餐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完善菜品菜色之外,还要着力于为员工安排合理的工作内容、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员工敬业度,从而在餐饮业的竞争行业中立足。

参考文献

潘鑫,王奋.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分析——以W企业为例[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05):78-79.

杨利军.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原则与途径[J].职业时空,2008(01):8-9.

凌雅君.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0(10):77-78.

宋仁秀.我国饭店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任杰.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刘馨悦.战略成本管理在A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01).

张首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4-5.

刘日征.以连锁经营企业为导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

作者:陈爱华

企业优质发展成本管理论文 篇2:

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摘要:基于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发展出发,联系起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道路运输企业的现状,提出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有效措施,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道路运输企业 现代物流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深入,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一直以来运输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按照传统的运输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运输行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来,我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已在我国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在道路运输业产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我国道路运输业的信息化发展。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已转变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发展为知识密集型企业,这对于道路运输行业来说,无疑是质的飞跃,这就意味着道路运输行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只会更加宽广。

1 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进步,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也随之获得极大的发展,当前道路运输企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其中不断涌现出更多新问题,可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还需对其作出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1 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技术运用不够广泛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有着散、杂、多、乱的特点,整体来说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不规范,相关设备与条件不充足,各大经营主体不集中,由于道路运输企业以开车、运人、载物为主要的业务对象,业务的简单性、重复性,致使道路运输企业不重视其业务的研究与扩展,难以推动道路运输产业的改革。企业管理水平、改革积极性相对不足,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比较少,多为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小企业考虑到自身规模、资金等因素,加上传统观念的制约,则不予采用现代化技术。因此,在我国道路运输中现代化技术应用不普及,GPS技术、行车记录仪等仅作为一种监控工具,尚未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缺乏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

1.2 激烈竞争导致收入增长幅度下滑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全国各地运输产业焕发了蓬勃的生机,道路运输的竞争力不敌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占有运输市场较多的份额。为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大力发展,道路运输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行业特点,不断转变与改进发展规划与战略计划,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模式,实现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成功转型。

1.3 道路运输企业地域发展不平衡 道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东西部地区道路运输发展缺乏协调性,致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东部地区道路运输设施比较充足,管理水平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整体运输行业发展集中而快速,而中西部地区受到地域、气候因素的影响,道路运输建设尚不健全,整体服务意识、管理水平、运作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人们的出行要求,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制约。

1.4 品牌经营意识薄弱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道路运输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效应的作用,无法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不注重创建品牌,对运输企业的生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道路运输企业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难以控制经济,缺乏运输品牌意识及经营意识。

2 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道路运输企业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获得高效、及时的运输服务,技术水准得到综合提高,有效的实时的信息交流,也可保证各运输方式的密切联系,建立多式联运,使运输效率得到提升,运输成本降至最低。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下,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以便满足市场的需求,转变传统单一的运输生产、组织方式,逐渐发展为物流,改变传统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困境,实现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成功转型。

2.1 信息化促进节约型运输 道路运输企业可采用的信息技术,例如GPS、GIS、现代通信技术等,有助于整合道路运输企业现有的信息资源,运输变得更加系统而完整,运输生产力得到提高,减少了运输成本,构建节约型运输。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助于客运企业在运输道路中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例如G-Bos系统,可应用于旅游包车业务,旅游客运车路线、时间、行车事先无法得到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在采用该技术后,客运企业管理人员就可实时了解到每一辆客运车的行驶动态、驾驶员动作等NER,从而解决客运车辆途中管理困难的问题。在对车辆进行量化指标考核时,当发现车辆油耗过大,可采用G-Bos系统查看统计报告,观察该辆汽车在行驶途中有无存在加速、怠速时间过长、急减速次数较多等,观察驾驶员是否存在不良操作,这样可对驾驶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减少车辆能源的损耗,从而节省运输成本。道路运输企业不论是客运企业、货运企业,都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发展,在运输市场上占据有力的竞争地位。

2.2 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集约化发展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各大交通要道均起到不同的运输作用,如高速铁路以长途客货运输为主,城际铁路以中短途客货运输为主,这样一来,道路运输事业将面临巨大的运输压力。因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道路运输企业应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运输物流,扩大运营、生产规模,促进道路运输企业的集约化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所提升。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化发展也是交通运输部决策下的必然发展,这几年内道路运输企业为号召运输企业发展这一决策,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多形式扩大企业规模,运用规模经济优势减少运输成本,逐渐形成骨干型运输企业。

2.3 大型运输企业的业务覆盖范围将延伸至中西部地区 由于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运输企业则发展不集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运输企业采用信息技术、高速公路设施等将在中西部地区得到建设、发展,而东部地区的运输市场发展则相对局限,依据此类事实,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范围应趋于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均得到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运输行业中占据优势,道路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2.4 促进运输企业品牌经营的管理理念 道路运输企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道路运输企业是直接面向客户服务的群体,因而,道路运输企业的服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及其他部门应建立服务意识,从企业运输成本、收益出发,对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这一决策有助于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品牌经营理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公路建设不断的深入,运输行业、物流行业均得到大力发展,这给道路运输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道路运输企业若想要把握机遇持续发展,首先应提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保证行车安全,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按照成本管理的基础思路执行,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换取最优质的服务,实现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成功转型,促进道路运输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志坚.传统道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途径研究[J].物流技术,2012(9).

[2]陈静.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3]邬贵军.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模式及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5).

[4]刘红娟,雷小青.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J].价值工程,2012(31).

[5]孙霞.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

作者:马柯

企业优质发展成本管理论文 篇3:

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的分析

摘 要?演商业模式创新,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中小企业为对象,在构建商业模式创新系统及对三种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定位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适合于挖掘型创新的配套中小企业及适合于调整型创新的市场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同时从新发展的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以期为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思路。

?眼关键词?演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约束;激励机制;路径选择

一、引 言

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十三五’时期,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招工难、用工贵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缓解,传统产业领域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盈利能力依然较弱,转方式、调结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也指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面对此种形势如何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是中小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再设计,它要求企业围绕顾客需求,从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产业链)的视角整合资源与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提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双赢。商业模式是连接满足顾客需求价值与企业获取价值的运作模式,而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它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之道,也是当下与今后中小企业摆脱经营危机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是当下的热点,但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文献较少处在起步阶段,研究的方式主要为,一类是案例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与途径。二类是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依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多数文章)。如在由价值体组成的商业模式模式中,企业可以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销售渠道等要素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但笔者认为,上述研究对商业模式本身构成的系统性考虑不够,单要素的创新不能等同于系统创新。以下本文试图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将商业模式视为由“洞察、创造、传递、获取”价值四要素构成的系统,从系统的角度探讨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二、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构建及系统创新的含义

1. 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构建

从要素角度构建商业模式要素模型的文献较多,根据王雪冬、董大海通过對国外有影响的商业模式表达模型核心要素的提取构建了一个由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四个密切相关的要素组成的多层次的整合表达模型。本文与其它的国内外文献提出的商业模式表达模型相比较,认为该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并在对其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商业模式创新系统(见图1)。系统的要素组成,一是洞察价值。即企业相对竞争对手的价值主张。所反映的是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确立的顾客价值主张。洞察价值要求企业时刻跟踪市场的变化,通过市场细分了解消费者的根本需求及消费诉求的关切点,找到自己有资源有能力满足的细分市场,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构建商业模式的出发点。二是创造价值,即运营系统或模式。体现为企业为实现价值主张,满足顾客的需求所构建的或设计的运营系统,由一系列运营活动组成,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价值链的资源整合(内网)与外网(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及补充者)价值链的资源整合,确定价值网络(内网与外网组成)的行动主体及关键核心业务及资源,建立有效的顾客价值创造运营系统。三是传递价值,即营销模式。企业可运用不同的促销手段,包括品牌、渠道、现代物流等与消费者沟通并以最好的方式实现与顾客需求的交换。四是获取价值,即盈利模式。反映企业如何把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变现,而获取利润。盈利模式由收入模式、成本结构和利润模式组成,价值获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这个由上述四要素构成的商业模式系统表明了企业的商业逻辑,既企业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运营),通过传递价值实现产品的交换,最终实现价值获取的目的。上述四要素构成的商业模式系统,也完整的描述了商品的交换过程(经济学),充分体现了企业经商的逻辑。商业模式系统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在创新动力的作用下(见图1)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统。每一个不同模块要素的变化,都会引发系统的创新,系统内模块变化的数量、性质等决定着系统创新的程度。所有模块要素的变化意味着革命性的变革(重构商业模式)。

2. 商业模式系统创新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讲,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俗的说,商业模式是企业建立在顾客需求基础上的商业逻辑,通过提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而获取利润,商业模式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任何以经营为目的的组织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现有模式所进行的局部调整或必要时甚至是彻底的颠覆,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对现有模式的改造弥补为顾客价值创造方面的不足,提升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二是发现市场上是否还有未被满足的需求重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不同于企业赢利模式,而是创造客户价值与公司获取价值的双赢系统,是由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四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本文界定的商业模式系统创新的含义是(见图2):以顾客为中心,将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视为一紧密联系的整体(系统),在创新动力作用下,不断调整与完善系统的过程。这里洞察价值是关键点,企业必须通过市场细分,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才能构建实现价值的有效运营系统与价值传递系统,最终实现盈利的目的。也可以说洞察价值是目标,而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是手段(过程),获取价值是目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活动,就是洞察、创造、传递和获取四价值要素有机的系统运作过程。每一次创新的实践都是对四要素的重新审视,而创新的核心就是为提升顾客价值(见图2),即使顾客总价值≥顾客总成本。这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所在。

三、不同类别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定位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组成,二者的经营状况基本上代表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 截止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刘方将我国中小企业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依附于大企业而发展的配套中小企业。它们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产业集群,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第二类是遵循市场引导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面对市场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市场竞争力主要源于低成本劳动力,在我国主要以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为主。 第三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经营为主的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近些年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同时各级政府在研发、设备进口、所得税、政策支持与贷款引导等方面,也实行了相应的倾斜,这些举措有效改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环境。

Linder和Cantrell(2000)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挖掘型,即在不改变商业模式本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挖掘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的潜力;二是调整型,即通过改变产品、服务、成本结构等要素来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三是扩展型,即把企业的现有商业模式扩展到新的领域;四是全新型,企业引入全新的商业模式,为顾客提供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最激进的商业模式创新。依据上述中小企业的类型特点及借鉴Linder和antrell(2000)界定的不同商业模式类型的内涵,对于第一类依附于大企业而发展的中小企业(配套企业)适合于挖掘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于第二类与第三类中小企业而言,既同属遵循市场引导的中小企业,适合于调整型商业模式创新。这类创新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从系统的角度围绕组成商业模式系统价值体系的四要素(洞察、创造、传递、获取)进行创新,改变模式体系中不合适部分,动态的实现商业模式系统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性。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有风险的,但又是新常态下必行的,量体裁衣选择商业模式创新是很重要的。

四、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路径分析

从价值的角度看创新商业模式就是研究怎样给客户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价值,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使得企业内外各种可利用资源形成最优组合,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获得最大化收益。本文根据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创新类型的定位,从所建立的商业模式系统的角度构建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1. 挖掘型创新

即在原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的潜力。这类创新适合第一类企业,即依附于大企业而发展的配套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目标市场、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及获取价值各环节基本定位。重点是围绕着客户(大企业)的需求变化,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来提升自身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的能力。可实施如下的创新路径。

(1)价值链优化整合路径。价值链整合要求配套企业,围绕核心企业(龙头企业)的需求,着眼于价值链对企业内部资源优化组合,形成特色,打造优势。关键思想就是围绕大企业的需求,强化企业价值链条上关键环节的主导作用,通过价值链优化整合,可将资源集中到最能提高商业模式潜力的关键环节上,做优势弃弱势,提高效率。为大企业配套产品和服务。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指出“ 鼓励专业化发展。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针对专门的客户群体或市场,拥有专项技术或生产工艺,使其产品和服务在产业链某个环节中处于优势地位,利用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优质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

(2)提质增效的创新路径:提质增效包括的范围很广,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于配套企业而言通过提质增效完善商业模式可采取的策略有:一是加强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推行价值链全成本控制,节能降耗,努力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既通过降本增效完善获取价值的功能。二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节能降耗,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在达到产品质量目标的同时,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此二条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应对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用工难、用工贵挑战的有效举措。三是通过自主创新或借助于外界力量的联合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创新管理,从根本上提质增效,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长效竞争优势。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讲,提质增效是对价值获取、价值创造的完善。

2. 调整型创新

即通过改变产品、服务平台、成本结构和技术基础来调整企业的核心技能,努力提升企业在价值曲线上的位置。此种创新适合第二、三类企业,即遵循市场引导的中小企业。这类创新要求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从系统的角度围绕组成商业模式的价值体系的四要素进行创新,调整模式体系中不适合部分,实现商业模式系统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性。包括有如下主要创新路径:

(1)产品与服务创新路径。产品与服务创新,可从营销大师科特勒提出的五层次产品整体模型创新出发(见图3),模型的基本含义是:①核心产品:是指产品的功能。②形式产品:由产品的质量、特征、式样、品牌和包装等构成。③期望产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如旅游的客人期望得到合理的日程安排、卫生的饭菜、清洁的床位等服务。④附加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附带收获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产品说明书、安装、維修、送货、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⑤潜在产品:是指对消费者可能产生的对产品某些新的需求。产品的五层次模型的内涵很深,他启示我们企业要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产品五个层次上创新,用满意的产品对接满意的需求,企业存在的实质就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当前从五层次模型角度创新商业模式可实施路径有:

◇深度挖掘潜在产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发现潜在的顾客,二是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顾客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个性化、多样化、情感化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企业能识别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就可以由重新定义顾客需求而获得商机,进而成为市场新的领跑者;另一方面,围绕这种需求变化,针对新的目标市场,提出新的顾客价值主张,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差异化定位来满足顾客需求的变化。这两方面的实现,要求企业必须对顾客需求做深入的调研,建立与顾客有效沟通的运行机制,把握对顾客需求的准确了解,来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

◇深度挖掘附加产品。这种创新是围绕新的市场需求来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但是这里所说的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是根据新的顾客需求变化,来重新组合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如通过“产品+系统解决方案”改变传统的“产品+服务”单一要素模式,来体现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目前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产品+解决方案”已成为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五层次模型较充分体现了顾客的需求,如当下的竞争多体现在附加产品与期望产品层面上,企业要跟踪顾客需求的变化,把五层面的产品创新作为战略要素来把握,把竞争优势来源的关键聚焦在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上,这也是商业模创新根本所在。

(2)“专精特新”的创新路径。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差,“专精特新”是最适合中小企業的经营之道。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也是中小企业实现发展的战略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是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把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作为新时期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把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具体而言:“专”是指中小企业针对专门的客户群体或市场,用专项技术或生产工艺,打造产品和服务在产业链某个环节中的优势地位,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配套服务;“精”是指使先进生产技术与信息化等深度融合,实现精益化生产、管理与服务,为市场提供品质精良、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特”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独特的配方及特殊的材料研制生产特殊的产品和服务,也包括商标、品牌优势能明显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特性;“新”是指创新性、先进性,通过自主创新或联合创新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创新应成为当今企业成长的理念。

(3)价值网创新路径。价值网创新的实质是通过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网络,通过网络节点上的合作者协同创新,实现为顾客最大程度的创造价值。由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要围绕顾客需求,简化供应链环节,加强供应链参与者间的协作关系,通过关键环节的联盟合作,在保障供应链稳定性的同时,又能柔性的快速随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保证顾客价值传递的畅通。二是构建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网络,企业通过内链(企业价值链)外链(产业链)的资源整合,选择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等)结成相互信任的联盟伙伴和形成隔绝机制,这样既发挥了协同效应,同时也能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通过这个价值网络可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

3.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适合于一、二、三类企业的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信息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高生产经营与管理决策的水平,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当前,中小企业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设计来提升产品创新能力,这里重点强调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方式,推进生产制造流程的“柔性化”改造,创造条件开展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三是以信息技术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再造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高经营效率和现代管理水平;四是以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融合,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拓展电子商务的应用,探索网络营销新模式(如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等),依托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资源实施精准营销及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全面融合是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极大地改变人们消费与生活的方式。

五、结 语

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表现企业综合实力的复杂系统,企业的商业模式系统创新与其他单一要素的创新不同,是一个多要素协同创新的动态过程。本文从商业模式要素构成系统的角度,阐述了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系统创新的思路,并进行了创新路径的分析,能够更为全面细致的诠释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为中小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探索研究的方向。但作为一种尝试,文章只依据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将中小企业分为配套型、市场型两类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并未涉及企业性质(高科技)及相关因素对创新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创新系统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深层次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223号[Z].

[2] 王雪东,董大海.国外商业模式表达模型评价与整合表达模型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4):58-59.

[3] 刘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4(2):12-13.

[4] Linder,J,and Cantrell,S. Changing business models: Surveying the landscape[ R]. 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2000.

[5]赵绘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2):7-70.

[6] 方金城,张秀梅,朱斌.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与实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55-57.

[7] 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84-86.

[8] 韦杰,周静林.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18-19.

[9] 郭云涛.互联网+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J].互联网经济,2015(5):44-49.

[10] 高莉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D]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2010.

[11] 张敬伟.商业模式的五种创新[J].企业管理,2010(3):19-20.

[12] 王帅,毛新宇,严威.商业模式新生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3] 徐正.企业转型六项修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business model;innovation;path analysis

(責任编辑:张丹郁)

作者:孙卫东

上一篇:电力企业流动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