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产业超网络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以山东省蓝色经济为例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与前两次产业革命相比,新一轮科技革命除在产业层面催生出新产业和新业态以外,还催生出多主体协同形成的新模式和新关系结构,在创新内涵和形态、生产资料和生产组织、价值创造方式、动力动能转换机制等方面带来更广泛更深刻的变化,必将产生更为丰富的新思想和新理论。新一轮技术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其一是知识、经济主体间的关系等无形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其二是创新的内涵和形态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种基本形态,也包括由四种基本形态复合形成的新形态,同时新结构已经成为创新的重要要素;其三是经济发展的动能更加多样化,随着创新内涵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的动能不仅来源于关键产业或主导产业的更替,更来源于以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为基础,产业、组织、政府、区域等多主体协同形成的新模式、新关系网络及其结构的优化,而且后者成为更重要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因此,当今世界,不同经济体(国家、地区、企业)的发展绩效不仅取决于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还取决于产业、企业、组织、政府、区域多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投资、资本、人力、创新等要素产生的价值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类主体间网络结构,并通过彼此间相互作用实现共创共享。其中产业是经济运行的中观层面,连接着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和宏观区域层面的经贸往来,企业是价值创造的微观主体,区域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交流的空间载体。在此背景下,运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描述经济管理中产业集群、企业联盟、区域协同发展等异质主体协同问题,揭示其内在机理和外在规律,已成为实践中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在理论上,异质主体内部及其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现有的理论研究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科如地理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从产业、企业、区域等多主体视角分析了两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对研究产业集群、企业战略联盟、国际贸易、区域协同合作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已有研究多是理论分析或定性研究,虽有少部分成果涉及到关联结构的研究,但局限于两主体间的关联结构,尚未将三类及以上异质主体置于一个框架下进行系统分析。基于此,如何应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构建产业、企业、区域等多主体耦合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多主体内部及其之间的关联结构,研究其演化规律,从而能够建立以产业为基础的多主体协同有效机制,实现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不同经济体竞争优势的目标,是经济管理领域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由产业、企业、区域多主体协同形成的产业集群、企业联盟、产城融合等实质上是由异质网络相互交织形成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复杂系统。超网络是研究此类多主体多层次问题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有效定量衡量异质主体内部及其之间关联关系和结构。基于本团队在产业网络研究中的长期积累,探索运用超网络理论和方法,以产业为基础,构建包含产业、企业、区域等多主体的产业超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层内和层间网络度量指标,描述和衡量产业与其他主体内部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结构,运用超链路预测方法研究产业与其他主体内部及其之间的演化路径和发展规律。本文研究成果为多主体关联结构视角下研究产业集群、一体化战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经济管理热点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与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完成了产业超网络模型构建。产业超网络是以产业网络为基础,通过向下拓扑得到反映微观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的企业网络和向上拓扑得到反映区域贸易结构的区域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异质主体间相互作用机理耦合得到多主体、多层次的超网络模型。在产业超网络模型构建时,首先确定了产业超网络研究主体,定义了产业超网络模型,分析了产业超网络特征;其次研究了产业超网络中各子网络的建模原理,依据产业网络→企业网络→区域网络的逻辑关系,构建了三层子网络模型;最后,在明确异质节点间映射关系和子网络层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将三层子网络进行耦合,得到产业超网络模型。(2)设计了经济含义清晰且可操作的产业超网络度量指标。结合产业超网络特征,从层内和层间两个角度设计了定量度量其网络结构的指标,是在产业超网络模型基础上,对产业、企业、区域内部及其之间关联关系和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明确了度量指标的经济含义,确定了度量指标在经济发展及战略制定中的适用领域,将模型机理与模型应用融为一体,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3)提出了产业超网络的超链路预测方法。针对产业超网络结构特点,基于网络结构相似性,以超三角形作为结构相似性的度量指标,研究了产业超网络层内/层间超链路预测方法。通过研究产业超网络结构演化规律,预知产业超网络未来演化路径,在经济管理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前干预、调整,从而优化系统结构和功能,使系统健康发展。(4)对产业超网络进行了应用研究。以山东省蓝色经济为例,构建了山东省蓝色产业超网络模型,分析了其层内和层间关联结构,预测了山东省蓝色经济未来演化路径,分析了山东省蓝色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本文产业超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和超链路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验证了本文所提产业超网络结构度量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计算性。本文主要具有以下创新:(1)将单一主体或两主体间关系的研究推广到多主体间关联关系和结构的定量研究。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新产业和新业态以外,还催生了多主体协同形成的新模式和新关系结构,创新的内涵和形态更加丰富,新结构已经成为创新的重要要素。本文构建的反映产业、企业、区域之间逻辑关系的产业超网络模型,能有效揭示多主体内部及其之间关联关系和结构,为产业集群、一体化战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问题提供了多主体关联结构视角下的分析框架。(2)设计了经济含义清晰且可操作的网络结构度量指标,以此定量衡量多主体内部及其之间关联关系和结构。为从多主体关联结构视角下辨明各主体特征及优势,识别经济系统核心脉络提供了定量依据。(3)将两主体关系的静态研究推广到多主体间关联关系和结构的动态研究。提出了产业超网络的超链路预测方法,以此预知经济系统中产业、企业、区域内部及其之间的演化路径和发展规律,为提前干预、调整、优化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总起来讲,本文构建的产业超网络模型为研究产业、企业、区域等多主体内部及其之间的关联结构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方法;设计的经济含义清晰的层内和层间网络结构度量指标,为从关联结构视角识别关键产业、核心企业和重要区域,确定辐射范围最广渗透性最强的“产业、企业、区域”组合等提供了定量依据;提出的产业超网络的超链路预测方法,为提前干预、调整系统,优化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研究成果为多主体关联结构视角下研究产业集群、一体化战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经济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分析工具。

关键词:产业超网络;建模;网络结构;蓝色经济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产业网络文献综述

2.1.1 产业网络提出及其概念

2.1.2 产业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2.1.3 产业网络模型的应用领域

2.2 超网络提出及其内涵

2.3 超网络建模技术

2.3.1 基于变分不等式的超网络

2.3.2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

2.3.3 基于网络的超网络

2.4 文献评述与进一步研究

第3章 产业超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3.1 产业超网络基本问题

3.1.1 产业超网络研究主体

3.1.2 产业超网络定义

3.1.3 产业超网络特征

3.2 产业超网络模型构建原理

3.2.1 子网络建模原理

3.2.2 子网络耦合原理

3.3 子网络模型构建步骤

3.3.1 产业网络模型构建步骤

3.3.2 企业网络模型构建步骤

3.3.3 区域网络模型构建步骤

3.4 子网络耦合步骤

3.4.1 异质节点间映射关系

3.4.2 子网络层间逻辑关系

3.4.3 子网络耦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业超网络度量指标研究

4.1 基于节点局部结构的层内度量指标

4.1.1 节点度

4.1.2 节点圈度

4.1.3 节点中心性

4.1.4 层内节点重要性衡量

4.2 基于网络整体结构的层内度量指标

4.2.1 核结构

4.2.2 基础关联结构

4.2.3 网络密度与聚类系数

4.3 基于节点局部结构的层间度量指标

4.3.1 节点超度

4.3.2 节点超中心性

4.3.3 层间节点重要性衡量

4.4 基于网络整体结构的层间度量指标

4.4.1 超边连接度

4.4.2 超边重叠度

4.4.3 超网络平均距离

4.4.4 超网络密度与聚集系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超网络的超链路预测

5.1 从链路预测到超链路预测

5.2 产业超网络的层内链路预测

5.2.1 层内链路预测基本原理

5.2.2 层内链路预测基本算法

5.2.3 层内链路预测评价方法

5.3 产业超网络的层内超链路预测

5.3.1 层内超链路预测基本原理

5.3.2 层内超链路预测基本算法

5.3.3 层内超链路预测评价方法

5.4 产业超网络的层间超链路预测

5.4.1 层间超链路预测基本原理

5.4.2 层间超链路预测算法指标

5.4.3 层间超链路预测评价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应用实例Ⅰ—蓝色产业超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6.1 问题描述

6.2 数据来源与处理

6.2.1 数据处理基本思路

6.2.2 产业数据来源与处理

6.2.3 企业数据来源与处理

6.2.4 区域数据来源与处理

6.3 蓝色产业超网络子网络模型构建

6.3.1 蓝色产业网络模型构建

6.3.2 蓝色企业网络模型构建

6.3.3 蓝色区域网络模型构建

6.4 蓝色产业超网络子网络耦合

6.4.1 异质节点间映射关系

6.4.2 子网络层间逻辑关系

6.4.3 蓝色产业超网络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应用实例Ⅱ—蓝色产业超网络结构及超链路预测分析

7.1 层内重要节点及网络结构分析

7.1.1 产业网络重要节点及网络结构

7.1.2 企业网络重要节点及网络结构

7.1.3 区域网络重要节点及网络结构

7.2 层间重要节点及网络结构分析

7.2.1 层间重要节点分析

7.2.2 层间网络结构分析

7.3 蓝色产业超网络的超链路预测分析

7.3.1 层内超链路预测及分析

7.3.3 层间超链路预测及分析

7.4 蓝色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

7.4.1 蓝色经济发展问题

7.4.2 蓝色经济发展建议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与结论

8.1.1 主要工作

8.1.2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8.2.1 研究局限

8.2.2 研究展望

附录1 产业代码及对应名称

附录2 企业代码及对应名称

附录3 区域代码及对应名称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现代企业薪酬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阅读教学实验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