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院卫生管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卫生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论文 篇1: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的实施,使得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准确把握辖区内医疗机构对于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能够切实保障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卫生系统信息化以及统计信息化水平,保证了卫生信息的及时性和共享性。本文结合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以及现状,就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将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现状;对策

0 引言

卫生统计是卫生统计行政管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早在2007年的下半年,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并且在颁布实施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中,就卫生统计调查的统计方法、调查内容、数据采集、指标解释以及指标口径等进行了规范,也使得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实现了对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面覆盖。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的应用,促进了统计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卫生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改变了传统卫生统计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促进了卫生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1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

一是信息报送的环节十分简单,借助网络直报系统,统计人员在对医院的卫生统计信息进行报送时,只需要登录国家卫生统计网络,在直报系统中将数据输入即可,不需要进行逐级申报,上级卫生机构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卫生机构申报的信息;二是报送数据十分智能。统计人员在对卫生数据进行报送的过程中,需要就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看其是否符合基本逻辑,然后只需要点击合理化审计所有数据,在报表下方就会将错误的信息显示出来,智能化的系统能够显著提高人为发现错误信息的可能性,也可以有效节约统计人员以及上级审核人员的时间,降低工作难度;三是报送的数据非常及时。在网络直报系统中,采用的是月报、季报和年报层层递进的制度,能够在提高数据报送效率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使得卫生管理部门能够准确把握医疗卫生动态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现状

2007年,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就已经开始正式运行,实现了对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面覆盖,统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录相应的系统来对卫生统计数据进行填报,也可以借助离线工具进行数据填写,然后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传输到系统中。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类型众多,包括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设施、人员、经费以及医疗服务等信息的年终汇总数据;在岗职工性别、年齡、学历、职称、所在科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型号、单价以及使用状况等。借助相关信息,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能够了解辖区内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医疗服务利用率、质量状况等,为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监测和评价,也能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组织提供基础信息。但是就目前来看,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存在有不少缺陷和问题,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2.1 人员素质不高

卫生统计工作中,要求报表统计人员能够具备相应的统计学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存在着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无法很好地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例如,在系统插件需要升级时,如果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不高,则会影响升级的效果;若报表的逻辑关系不清,则会造成填表质量差,影响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在统计队伍中还存在复合型人才严重欠缺的情况,使得卫生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无法保障。

2.2 系统功能欠缺

在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填报标准,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需要通过频繁的升级来进行修订,这样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容易引发数据填报错误的问题。另外,系统在数据分析中,一般都是从卫计委的角度出发,分析模块欠缺灵活性,影响了业务人员的查询和分析。同时,部分报告支持的格式单一,导致统计人员在进行病历导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死机、进程停滞等问题,影响了数据上报的成功率。

2.3 统计方法落后

现阶段,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因为基础设施落后、统计方法单一等因素,导致不少统计工作需要人工完成,例如,部分医院的门诊人次和出入院人次需要人工统计,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同时,也影响了数据统计分析的效率。同时,落后的统计方法还会引发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数据填报的准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直报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工作人员充分重视起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2.4 数据不够全面

新时期,伴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体系的优化,统计人员理解统计指标的难度大大增加,想要准确把握统一的指标含义及标准,对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着严格要求。以每千人口床位这一指标为例,统计人员对于开放床位的理解不同,上报的数据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引发了数据偏差的情况。不仅如此,网络直报数据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包括数据虚假、数据真实性不高、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数据逻辑性错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强化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

从整体层面分析,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对于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无论是领导还是统计人员,都存在信息化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疗单位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单位领导以及统计人员的卫生统计信息化意识,确保信息化意识能够实现有效的贯彻落实,同时,政府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应该为卫生统计信息直报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人员支持等,因为想要对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拓展,增加系统功能,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作为保障。各级卫生机构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和认识,加强学习,确保领导和统计人员都能够认识到直报系统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2 强化队伍建设

医疗机构应该重视对于直报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人员素质,选择具备专业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相关知识,熟悉统计政策的人员参与统计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好卫生统计指标的筛选,确保其能够将区域的卫生工作情况准确反映出来。一个合格的统计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卫生统计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卫生经济知识以及现代管理学知识等,这样才能保证填报数据的准确性。新的发展环境下,网络直报技术的应用,使得统计频率和报告项目迅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其必须具备丰富的统计业务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设置专门的统计岗位。不仅如此,医疗机构应该鼓励统计人员参与相应的培训工作,针对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统计人员能够熟练进行各种表格的填报,做好统计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提炼出所需数据,把握好关键信息,并且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3.3 改善统计方法

现阶段,在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依然存在有统计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要求医疗机构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统计方法的改善和创新。对于统计管理部门而言,想要掌握更加完善、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需要对下级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如果统计方法不合理,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滥发报表,或者数据混乱的情况,影响统计工作的实施效果。对此,医疗机构应该对统计制度进行完善,做好统计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以更加先进、更加多样化的统计方法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减少统计过程中的数据失真问题,切实保障统计工作的效果,为直报系统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信息。

3.4 优化直报系统

考虑到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涉及的基层单位以及用户较多,统计管理部门需要对直报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报建设工作。统计人员应该使用高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对网络带宽进行拓展,提高数据传输能力以及网络上报速度,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网络直报系统的硬件建设,优化系统部署,同时也应该做好直报信息的数据审核,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监控,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则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应该开放数据分析功能,确保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在后台完成公式编纂、维度定义等工作,业务人员借助相应的数据模板,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搭配图形、曲线等将数据直观的展示出来,为数据信息的查询和展现提供便利。

3.5 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需要切实做好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统计过程进行完善的同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结合新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分析,各项指标都开始朝着更加细化、报送频率更快的趋势发展,传统的手工统计无法很好地满足国家调查制度的需要,医疗机构中的很多数据指标都需要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获取。基于此,医疗机构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人员应该借助网络平台,与系统工程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定期完善和优化系统各个功能模块,提高网络直报的速度,推动卫生统计资源的高度共享。

3.6 做好数据审核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将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中,推动年终目标考核的有效落实,同时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应该依照相关要求,制定出明确而具体的调查制度以及相应的基层卫生统计规范,就指标解释、调查制度、系统操作以及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培训,对数据原始表以及汇总分析表进行全面审核。另外,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做好细致分工,推动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必要时应该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将主管领导、财务部门、医务部门和设备科室负责人全部纳入小组中,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机构的直报工作。

4 结语

总而言之,卫生统计工作在卫生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稳定而成熟的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能够对卫生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行解决,而领导的高度重视能够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支撑。从医疗卫生机构的角度,应该做好卫生统計网络直报系统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原因所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来对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会青,肖莉,李秀珍,等.江西省联网血费即时直报系统全覆盖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12):1268-1270.

[2]魏争,朱永海,张辉,等.西安市高陵区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信息直报系统数据报告质量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12):1135-1138.

[3]乐淑萍,周俐.血液费用直接报销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01):78-80.

[4]梅岚,王莉红.网络信息化直报系统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5):562-563.

[5]丁佳丽.传染病自动监测及直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5):39-40.

作者:刘翠杰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论文 篇2: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院卫生管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卫生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院卫生管理;作用

1前言

在医院卫生管理活动中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全面卫生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实现原有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升级,有效控制整体医疗过程,加强医院卫生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医院卫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2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深化,医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由于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冲突事件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希望能够在医院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提升自身的满意度。因此加强医院卫生管理工作,严格把控医院的卫生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在现代医院卫生管理系统下,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监管,充分发挥持续质量改进的作用,可以保证管理质量,为良好的医患关系创造条件。在医院卫生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管理机制的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进一步优化医院卫生管理体系,使得医院整体医疗卫生环节均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与此同时,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下的医院卫生管理体系更加注重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疏导患者的情绪,保持患者情绪平稳,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加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有效保证治疗质量,从而可以全面提升医院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1]

3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立健全医院卫生管理机制

科学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内部卫生管理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在进行医院卫生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医院内部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科室部门的具体特点,制定具体的临床卫生管理制度,不断细化每个科室质量管理的任务并将任务真正落实到人,保证医院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其次,医院卫生管理机制的制定要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根据每个科室工作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保证管理制度能够满足科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建立相应的科室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与内容的宣传,使全体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卫生管理理念,充分贯彻落实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推进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运用。[2]

3.2加强对卫生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医院卫生材料作为医院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医院卫生管理质量,在进行医院卫生材料的选择时,要重视物资材料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根据医院内部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适合的卫生材料,不能一味的选取贵的产品。医院通过招投标形式购买大批量的材料与设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采购信息的透明化,给物资招标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医院内部卫生材料良莠不齐的局面,全面提升医院的材料质量水平。在完成医院材料的采购之后,医院管理部门还需要制定及相应的卫生材料管理机制,加强材料的验收工作,及时除去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确保卫生材料的质量。在验收完毕之后,材料管理人员从材料的种类、性能、存储条件等方面出发,对材料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保证存储环境的合理性,避免材料在存储过程中出现腐蚀、变质的问题,从而为持续推进质量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3]

3.3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当中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的管理细节,提高医院整体物资管理水平。医院管理人员可以将物资材料的信息和人员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电脑中,方便管理层每天对物资信息和医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动态的变化信息,及时更新变化的情况,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缩短了管理时间。作为医院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流程,在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相互融合,从而全面提升醫院卫生管理的质量,促进医院和谐稳定的发展。

3.4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可以加强在职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临床经验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培养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利于辅助医院进行专业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为医院卫生管理活动注入新的血液,也能够进一步规范卫生管理内容和卫生管理机制。其次,还需要对医院现有的员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培训,使员工能够迅速掌握有关卫生管理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流程,熟悉基本的卫生管理操作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可以在卫生管理活动中贯彻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保证医院卫生管理的效果。此外,多种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医院卫生管理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不同科室、不同部门之间的交互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为医院的实际管理建设提供专业可靠的信息依据,不断推进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医院卫生管理体系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和改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提高医院卫生管理效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持续化质量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医院卫生管理的关键核心内容,为医院卫生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本文主要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不断完善医院卫生管理体系,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当下医院管理需求的现代化卫生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杰.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198.

[2]高焕英.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9):8.

[3]赵宏波.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70-71.

作者:黑予民

医院卫生统计管理研究论文 篇3:

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初探

【摘要】医院卫生统计数据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医院进行现代管理的决策关键之一。本文从统计理念基础条件、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人员能力这三个方面对目前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加快统计工作理念的转变,形成统计数据工作良好的工作基础;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卫生统计 医院管理 数据质量 统计指标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医院的卫生统计数据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成为决定医院进行现代管理的决策关键之一。通常来讲,当前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体现在:(1)精确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2)及时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动态地反映医院的医疗信息和工作情况等;(3)简洁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用清晰易懂地方式将医院的事实情况反映出来。本文将基于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探讨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目前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医院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医院发展、医疗资源的利用、医护质量、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分析。本文将从统计理念基础条件、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人员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一)在统计理念基础条件方面

对卫生统计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数据标准化研究已经成为医院、卫生管理部门、一些业务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离不开医院领导层和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1)对统计信息服务缺乏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一些医院缺乏对统计信息工作的正确认识,对医疗统计信息的工作漠不关心,统计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医疗机构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统计数据工作的需要,无法实现机构内部数据的共享,信息孤岛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比如由于统计环节太多,门诊病人诊疗(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和住院病人诊疗(门诊、预约住院、办理住院、检查诊断、治疗或手术、治愈出院)都会产生大量的统计信息,如果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容易导致统计汇总出现误差。(2)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缺乏相应地统计工具参考书,尤其是基层条件软硬件都较差的卫生行政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

(二)在统计指标体系设置方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都通过组建专业的团队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整体框架地规划和研究,并定能够相互兼容的医疗卫生数据标准。但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统计指标标准化进程非常缓慢:(1)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较差。整体来看我国的卫生系统,由于新农合、疾控、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方面数据统计与上报使用的是不同的信息系统,加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统计指标解释和计算口径存在差异。(2)对统计指标理解有误,造成部分统计指标填写不当或干脆漏泄的现象。(3)统计数据利用率较低,统计工作后期效果不明显。一些医院为了完成统计而统计,将统计数据上报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不会对医院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带来具体的决策影响。

(三)统计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具体表现在:(1)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严重影响卫生统计报表质量。比如违规操作,随意删除、修改已提交的数据、不经审批核实随意修改病人的信息等。(2)能力有限。目前我国从事医院卫生统计工作的人员构成不合理,通常是由从事临床工作因各种原因需要脱离临床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承担,他们要么缺少医学知识背景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要么疏于对医院运作流程和医疗知识的了解。

二、若干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加快统计工作理念的转变,形成统计数据工作良好的工作基础

(1)深入分析当前新形势下医院统计数据工作的转变特点: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统计信息的弊端,改变单一渠道和单纯数据统计和采用报表的固有形式,转变统计工作的方式和职能,向开放型方向发展,能够实现对医院各科室工作信息和工作效率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使统计数据能够为医院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信息参考。(2)重新确立统计在医院中的职能地位。按照《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首先是保障卫生统计队伍的正规化配置;其次是规范统计人员的工作流程;最后是不断拓展统计人员的职能范围,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医学统计人员的作用。

(二)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

(1)实行目标化管理,不断探索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一方面能够实现标准化管理,将统计指标的具体解释、医疗统计口径、统计分析方法等作出明确的界定和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制度化,保障其在一段时间内指标的稳定性。(2)目前我国卫生部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现象,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标准化及规范化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覆盖范围、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卫生统计人员队伍是进行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不仅是数据收集工作的承担者,而且是控制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门槛。(1)需要加强对卫生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更好地履行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职能,从而使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得以保证。(2)对统计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培训,比如集中会审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统计人员对数据质量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统计口径,另一方面还能規范统计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乱填、误填、统计口径不清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统计数据质量不仅是医院科学管理的现实要求,更是医院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伴随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统计人员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统计信息化网络平台,做好统计数据的基础工作,从而通过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来为医院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楠.浅析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及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

[2]黄娟媚.卫生统计与医疗单位现代化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2).

[3]马祥龙.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3(09).

作者简介:李远辉(1965-),女,四川内江人,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精神病医院会计,大专学历,研究方向:财务与统计。

作者:李远辉

上一篇: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论文下一篇:煤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