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训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进一步加深,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的必备条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实训教学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实训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篇1:

基于PDCA过程控制视域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其与教学和生产、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创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工作流程,实现实训教学运行制度的规范化,对实训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实现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全面监控的学习方案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学过程中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文章就以某高职院校为例,研究基于PDCA过程控制视域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建。

关键词:PDCA过程控制;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我国高职院校工作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工作质量水平及效率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顶岗实习、教学一体化、校内生产实训及开放式实训等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被不断的研发。在此背景下,就要创建有效且完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此实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控制管理,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遵守的科学程序,也就是质量计划创建及组织实现的全过程,此过程就是根据PDCA过程控制实现不停的运转实现,其在循环之后能够有效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还有可能其他问题没有解决,从而出现全新的问题,之后进入到下一个循环控制。此过程控制模式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完全,提高实训教学的时效性,使教师能够实现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以此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1]。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现状

(一)实训课程内容与实际相背离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为就业岗位技能,那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将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作为主要内容,对实际工作进行模拟。但是部分院校在制定实训项目内容方面和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严重背离,没有与时俱进,大部分学生对于实训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都不了解,并且部分实训环节没有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部分学校资金短缺,导致实训设备满足不了教学需求,整个班级无法同时实训,以此提高了实训教师的工作量。还有部分学校虽然教学仪器完善,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导致设备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2]。

(二)师资队伍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紧张,导致教师任务较重,教学压力大,对实训教学的开展无法进行准备工作不熟悉,实训教学的环节流程,甚至部分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较低,不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导致实训教学无法开展,降低实训教学质量。部分管理人员维护操作技能不规范,导致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对实训教学的进行造成影响[3]。

(三)实训考核目标不明确

考核指的就是对学生开展实训前后的掌握内容及知识进行对比,通过学习及考核,学生对每个专业技能都有清楚的认知和了解,并且能够及时纠正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实际实训之后,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学习内容的重点知识,完成实训只是为了成绩。那么教师制定科学严格的实训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4]。

(四)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问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过于重视实训教学组织的实施过程评价与检查,对于其他环节较为忽视,比如实训教学保障等。对于实训教学计划、秩序监控较为重视,但是对于教学内容、研究及大纲等方面较为忽视。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监控较为严格,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监控忽视。对于学生学习知识质量监控较为严格,对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监控较为放松。对于学生知识考核较为重视,對于学生能力及素质考核方法研究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质量监控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部分进行监控,没有统一的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基于PDCA过程控制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理念

(一)全员性的教学管理对象

全员性的教学管理对象指的是高职院校全部的师生都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不仅学校各行政领导参加,还要求普通教师也要参加;不仅专家教授参加,还要求后勤服务人员也要参加;不仅教师参加,学生也要参加。通过此种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从而实现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目的。创建教职工岗位的管理职责制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实现质量监督及反馈体系的规范化,以此创建成为专家及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及师生评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校教职工及师生都参与的目的。

(二)全程性的教学管理范围

全程性的教学管理范围指的是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教学、创建教学及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首先是组织的监控,主要包括教师传授、实际操作、演练及实习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监控指的是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及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等;创建教学指的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重点特色专业和创建精品开放课程,选择教材及使用教材,创建师资队伍及培养。

(三)全面性的教学管理内容

全面性的教学管理内容指的是高职院校使用全面性的方式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方式、科学管理方式等多种全面性方式。高职院校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要以学校整体为基础,创办用户第一及顾客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外,要将学校中的各个环节及部门的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相互连接,创建全面性且多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组织结构的创新

高职学生实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技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学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那么在学生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与学校为基础的全面性管理组织机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技术安全及职业纪律,并且对其进行监控,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校实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加强实习指导及过程控制。学生在此阶段的实习成绩评定主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双方考核制度。

三、基于PDCA过程控制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于以上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PACA过程控制中的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方法,确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制度创建的完善性,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及实训教学监控的时效性,对实训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使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加系统性及科学性,以此对教学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进行有效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及条件,教学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方针、体制、政策及育人环境。

(一)P-计划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及研究,实现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及标准的确定,以此创建保证质量的方案及计划,此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其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其二,寻找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其三,对影响实训教学过程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其四,对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确定,针对确定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计划及措施。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来,影响高职院校实训质量提高的因素就是实训教学管理文件与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培养人才目标需求不贴切,其次就是在目标计划实施过程中具有监控及管理问题,另外就是实训室创建和资源问题,最后就是没有创建实训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在首先的计划阶段,要创新实训教学管理文件,比如创新实验教学及管理工作规范、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估标准、实训教学的工作流程及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等;另外,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过程中,要将实训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并且创建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在实训教学管理中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看板,以此实现实训教学管理的可视化;之后,将创建专业实训室的项目及资源共享实训室项目进行实施;最后,创建实训教学信息化及管理信息化。

(二)D-执行阶段

此阶段是将制定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及目标作为基础,将制度的创建落实,实现实训教学目标的确定,实现实训教学可视化管理的实施,提高实训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并且实现实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实训教学实施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为课前准备及具体操作。课前准备包括对学生的实训中心守则及安全教育,仪器设备的申请领取及调试,还包括实训教师在实训教学之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安全及分组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操作包括实训教学的具体实训,实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演示讲解,之后指导并且监督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在实训流程中进行质量检查,根据相关的实训教学管理需求,首先要对实训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创建实训室项目的登记表并且实施,编制专业或者课程的实训教学指导计划手册;以实训教学可视化需求为基础,创建根据现代企业现场管理的可视化实训板,将职业化作为基础,以此实现实训室中的设备、流程、安全、使用及实训内容的全面可视化;另外,将因为专业实训室创建没有规划性或者实训室建设重复及缺乏共享性導致的部分实训项目创建率下降的问题,实现全学院能够共同使用的教学需求实训室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全学院教学设备及资源的共享,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实训、精工实习、计算机基础教学、听力实训,这些内容在应用外语、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学院进行创建;ERP及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的共享性课程基础教学在学院实训中心创建,并且通过实训中心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他学院及教学单位不再重复创建。以此能够降低实训室创建的成本,还能够提高实训室及资源的统一管理及共享,从而能够提高实训资源及设备的效率。为了能够实现实训教学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问题,从而对实训信息进行实时的掌握,就要实现实训过程高校、实施及精准的控制,提高科研工作的进度,从而提高创建实训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创建,通过学员科研的课题创建满足我院需求的项目。将顶岗实习管理教材引进到实训教学过程中,以此能够实现毕业顶岗实习教师、学生及企业的全面管理。

(三)C-检查阶段

根据创建计划之后的执行情况,以学院相关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文件、实训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实训教学安排及指导,对不同的实训中心运行过程中的教学及管理实现检查及评价,并且找出其中的问题,以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首先,实现实训教师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其次,实现实训室实训记录的查询及现场检查;之后,通过创建的高职院校实训管理系统实现实训教学的专项检查,将实训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从而成为专项的检查报告;最后,利用创建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实现用人单位及企业评价意见的收集及统计分析,以此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收集及分析。

我校数控专业通过使用功能PDCA过程控制在实训生产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实训操作及产品的加工,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实现生产及实训任务,从而有效掌握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四)A-处理阶段

此阶段是循环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实训过程中问题的检查及处理,将实训过程中出现及遇到的问题解决对策进行总结,实现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的完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巩固,并且将检查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等到下一次检查的时候进行解决。比如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因为毕业学生要在全国不同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中进行顶岗实习,并且顶岗实习的过程及结果和学生今后的实际就业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多会出现校内教师指导管理不到位及管理无作用的问题。所以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检查过程中,我院对于毕业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实习管理过程控制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两者相互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定岗实习指导教师,以此使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能够具体落实到某个人及某件事中。过程控制及结合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校内外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两者的相互有效沟通,并且实现学生指导的全过程交流及考核评价。

本文将创建的基于PDCA过程控制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2014级数控专业1班30名学生中实施,使全部学生使用此种监控体系进行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师进行了全面的跟踪问卷调查,并且和没有使用本文所设计的质量监控体系班级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以PDCA过程控制为基础的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管理中,教师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都较为端正,并且纪律严明,具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速度较快。

四、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我国高职教育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在规模不断扩展的基础上,毕业生的就业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以此表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中具有较大的贡献,为社会培养了生产、创建及服务管理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全面发展人才。在质量管理理论在工业生产方面不断发展及完善的过程中,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使用质量管理思想,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将目标投向于PDCA过程控制中,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中,但是在此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多的现实问题,要使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但是不可否认,通过PDCA过程控制的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实现实训运行制度的规范,创建实训工作流程能够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養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永,孙蔚闻.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PDCA过程控制方法为视角[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5-7.

[2]娄在凤.基于实践平台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103-105.

[3]钟慧敏.基于PDCA理论的高职二级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9(4):68-70.

[4]张雯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薛冰.高职软件实训课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6(05):244-245.

[6]柴林.高职院校实训室“软环境”行业博物馆化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3):27-28+30.

[7]陈靓,陈国钧,沈建忠.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7(01):110-111.

作者:杨勇

高职实训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岗位环境的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摘 要] “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进一步加深,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的必备条件。为满足专业学生拟岗学习、课程建设和产教融合,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如何基于岗位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如何建设适应岗位环境的实训室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实训室建设的“6步曲”,利用“6S管理”模式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并以此为依托完善专业实训室在人才培训过程中的综合育人功能。

[关键词] 岗位环境;实训室建设;6S管理模式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2021JG19);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工匠型’旅游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GDJG2019281)

[作者简介] 刘 婧(1984—),女,山西怀仁人,软件工程硕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研究;吴 源(1981—),女,安徽枞阳人,硕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和旅游教育研究。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行业和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实施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清晰、明确的指引,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主要输出地,旨在培养能够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指引,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一、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现状

实训室建设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技术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酒店专业加强学生的专业化、实用化建设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在实训室的实操,学生可以将技术原理转化为个人技能。但是,目前酒店专业在实训室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现有实训室规模与学生数量不匹配。目前,酒店专业有礼仪实训室、咖啡实训室、茶艺实训室、餐饮实训室、调酒实训室、酒店与旅游信息管理实训室及酒店数字营销实训室,合计7间。酒店专业学生数量是180名左右,实训室总面积是1100平方米左右,学生人均实训室占有面积是6平方米。据《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统计数据,番职院生均(折合)教学仪器设备值已超过20000元,生均实践教学场所面积超过8.5平方米,但酒店专业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实践场所面积均未达到学校平均值。加之酒店专业实训室尤其是茶艺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和咖啡实训室承担全校的美学素养、人文素养等选修课,使用频率很高,但实训室规模与学生数量不能很好地匹配。

2.现有实训室设备与教学不匹配。酒店专业茶艺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和咖啡实训室“三大饮品实训室”的建设积极对接茶室岗位要求、酒店(酒店大堂吧)岗位要求和咖啡馆咖啡师岗位要求,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硬件建设。但在软件建设与企业标准尚有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实训室经费限制。酒店专业“三大饮品”的教学内容多是实操课,培养学生的技术;教学环节需要较大量的实训器具,如茶具、调酒杯、咖啡手冲壶等。同时,也需要较多的实训耗材,并且对实训耗材的新鲜度、保质期、品质有较高的要求。现有实训室专业设备不能满足相关的课程需要,如烘焙课程、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培训等。

3.现有实训室规格与校企合作不匹配。酒店管理专业一直是番职院的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很多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如调酒、茶艺、咖啡和烘焙等,学生需要专业的技术训练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适应岗位环境。但目前酒店專业7间实训室由于建设时间较长,大多超过5年,当初的建设规格和标准仅仅考虑专业教学,对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训室使用缺少考虑,没有构建校企合作的技能实训平台,没有细化岗位技能的定位和实际操作的实训内容。现有实训室规格不利于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4.现有实训室信息化水平与实际管理要求不匹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运行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均已使用相应的管理平台,而实训室管理工作的数据还是原始手动记录台账:由人工进行记录实训室面积、资产盘点、工位使用、耗材盘存、设备维护等,教师计划外教学、学生活动、社会培训、技能竞赛培训等实训室的借用等烦琐的人工填单申请,使得在实训室管理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也存在出错率。

二、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1.双高建设要求。从2005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到2009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验收,到2016年11月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再到现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这一发展过程中,学校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使实训室的条件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9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及配置直接影响双高实训基地建设的完成情况。为满足酒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酒店专业的发展,助力学校的“双高计划”,专业实训室的升级改造也刻不容缓。鉴于实训室建设前期流程较多,建设过程较为复杂,建设周期也比较长,需要提早启动。

2.专业人才培训场地。酒店专业作为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要求较高,且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实训室中,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经过在实训室中的不断实操和训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提前熟悉企业的工作岗位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专业发展的助推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服务礼仪、茶事技能、葡萄酒品鉴、咖啡品鉴与制作、酒店管理系统(PMS)等专业技能,要培训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训实践才能实现。实训室的建设是与“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是酒店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模式

(一)实训室建设“6步曲”

1.调研:实训室建设可行性研究。酒店专业根据课程需求,由课程负责人提出、教研室讨论,共同认真做好企业、课程教学、场地现状等前期调研,尽可能使拟建或改造的实训室与企业岗位要求、产业发展相融合。酒店专业实训室除了承担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劳动教育基地的功能。因此,前期调研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在完善实训室功能的同时提高实训室社会服务的使用率,使实训室功能最大化。实训室建设可行性研究还需要科学地制订采购计划和预算经费[3]。

2.立项:实训室建设项目申报书撰写。酒店专业实训室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应该由课程专任教师执笔,实训室管理员辅助共同完成。精心规划每一处细节,从硬件到软件都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来构思,旨在打造出一个专业性强且有文化氛围的实训场地。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对接专业课程岗位环境,力求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未来在这样一个工作岗位上的乐趣,实现教学过程的现场化。

3.启动:实训室建设项目论证。根据学校教务处要求,每一个实训室项目的申报都需要根据专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及具体承担相关实训课程的内容来建设。专业课教师根据实训室建设需求,將使用功能进行详细和专业的说明。实训室管理员协同专业课教师对所需设备参数进行更正、补充说明,然后进入学校的项目论证环节。在论证过程中,专家提出建议,会后项目负责人根据专家建议优化方案,重新提交教务处相关科室,待教务处公示后即可立项建设[4]。

4.实施:实训室建设项目实施。完成询价或招标环节后,项目进入建设期,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实训室责任人(课程负责人)和实训室管理员共同与施工方协调,全程跟进建设过程,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每一项标准进行监控。出现偏差时需要与施工单位沟通,尽可能达成一致,确保项目的建设与预期目标一致,在规定施工期内顺利完成。

5.验收:实训室建设项目的验收。项目建设完成后,学院经费负责人、分管实训室领导及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现场勘察。负责人参照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等相关文件,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的验收。其间如涉及设备采购细节,须先在装备处进行资产入账,方可对整个项目的费用进行结算。

6.使用:实训室投入使用。对专业教师和实训室管理员来讲,每一次的实训室建设既是挑战也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前线岗位环境。实训室投入使用后,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熟悉专业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还须进行日常维护,让实训室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另外,对实训室所排的实操课,实训室管理员须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如课前备茶品(酒)、备茶具(酒杯)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实训室管理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酒店专业实训课程的技能,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进行指导[5]。

(二)实训室管理“6S”模式

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期维护也需要很大的成本,因此对实训室管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教学活动,又要帮助学校节约成本,更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此,将日本企业管理的“6S管理”模式引入实训室管理,结合实训室管理员岗位环境和实训室建设使用实际情况,对“6S管理”模式进行创造性地运用[6]。6S,即整理(Seiri)、规范(Standard)、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

基于6S管理模式,结合“互联网+”背景,拟建实训室信息化平台:对具体实训室的“室态查询”“设备维护”“耗材查询”“实训室调换”“实训管理员排班”等进行“6S”管理控制。比如,具体哪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教师及学生进行实时网络平台登记,一旦登记在案的设备即不再开启,此例属于整理、整顿、安全维度;又如,实训管理人员从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耗材物品盘点,系统可精确到耗材物品的具体位置及存量等,此例属于素养、节约、规范维度。

实训室不仅要使用,还需要专业、安全的管理。实训室日常维护极其重要。为确保实训室能够安全、有序、高效运行,需要实训室管理员和实训室责任人齐心协力,共同执行“6S管理”模式,创建安全的实训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专业的技术学习氛围。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学生、学校和校企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训室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平台,更是学生熟悉工作岗位环境、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场。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发现存在于专业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措施,对实训室建设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建设有特色、专业性突出的实训室,避免实训室的重复建设,节约资金,杜绝浪费。将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同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对接,确保实训室功能既要满足专业教学,又满足岗位技术教学的要求,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对实训室的使用,积极对接社会服务、技术服务,使其运用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利用率最高。

參考文献

[1]张琳,党杰,朱耀产.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20(3):38-40.

[2]严佩升.高校二级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0):188-189.

[3]李赫贺.高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19(26):15-16.

[4]周娟,陈雯,孙成明,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23-24.

[5]张振锋.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251-254.

[6]曾宇.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120-12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otel Professional Training Room Based on Post Environment: Taki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LIU Jing, WU Yuan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China)

Key words: post environment;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6S management model

作者:刘婧 吴源

高职实训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现有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支撑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和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思路,阐述通过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确立五段进阶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内容等,形成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学体系,并提出此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能力 实训教学体系 构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然而部分地方和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学体系应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内容与工作需求脱节

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是成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故学生除要掌握岗位所需基本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能力培养定位单一,实训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工作需求,导致学生职业发展潜力不足。

(二)目标定位不科学

从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训教学体系的实施情况可知,多数学校均围绕课程和知识章节结构而非能力培养设置实训环节,实训课程设计目标仅限于学会知识而非能力培养,依靠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训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实训考评机制导向不合理

考评机制是检验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既要客观反映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契合度,又要能够激发和引导学生训练兴趣和方向。然而传统的实训教学考核指标体系大多将静态的浅层次的结果性指标作为考评要素,考评机制以任务完成而非能力形成为导向,脱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实训成绩不具备参考价值和科学性,自然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学生创新能力是在现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有别于他人的具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实践,遵循能力养成规律,依托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如下:

(一)培养创新意识与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实施全员参与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活动的热情,通过矛盾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体系构建要理清创新能力培养要素,注重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性,将知识与技能作为能力跃迁的基础,积极大胆尝试实训模式创新,引入综合性、趣味性、启发性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脉络与联系,真正让知识的掌握变成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逐步形成社会、行业、企业所需要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点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活动载体,因此,要树立实践教学在实训体系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增强实训教学的探索性,在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开展分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以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为突破口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联系作为教改突破口,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学转化为理性认识,然后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创新,鼓勵学生以主动的方式学习知识与技能,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做中学,学中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出勤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科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等作为综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构建良好的支持平台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对现有校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布局,积极拓展校外实训资源,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针对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性精准配置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载体与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

实训教学体系是指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目的,而由相关实训教学要素组成的,相对稳定地实现实训教学功能的,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旨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逐步养成知行合一、理实一体的作风和工作能力。从现代高职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实施、评价等综合要求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具备工学结合、智力技能培养、适岗与变岗、综合与应变、创新与发展等特征。因此,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实训内容、实训基地、实训效果评价等要素,具体应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在实训平台的支撑下通过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实训教学活动方式,配套相应实训管理、评价体系制度,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力求最大程度符合行业需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训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一)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树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训目标是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将目标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老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强化专业技能,懂得知识的价值在于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以该目标为导向搭建实训平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造就专业技能之外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二)实训课程建设

加强人文课程的软能力培养,培养创新精神,设置创新应用研发必修课程、创业基础专业限定選修课程作为理论基础;改革毕业设计,将设计项目化、产品化、商品化;逐步用创新实践来代替顶岗实习。不断深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以校企合作与项目的创设、课程学习与训练环节设计、课程教学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等改革形式,通过个性化学习、小组学习、探究性学习、研发性学习、启发性学习促进创新能力进阶。

(三)实训教学活动组织

实训教学活动是实训教学体系的主体部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活动应循序渐进、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为基础,按照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表现为三级跃迁:一是基础能力培养,学生应该具备所学专业的基础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完成知识的认知和基础技能的形成;二是应用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处理实际问题,形成专业技能,实现能力的提高;三是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处理生产实际中较复杂的问题时,能够综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思考,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形成岗位的适变能力。三级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具备了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适应岗位变动和职业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级能力跃迁要分解为认知、形成、提高、评价及岗位训练五个阶段的职业岗位能力形成路径,构建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训教学与支持体系,方能接轨职业标准和适应职业变化。将创新能力融于职业素养的理念贯穿实训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中,通过分阶段实训教学实现能力的逐级跃迁,提高学生面对职业挑战和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知识更新常态化意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实训课程为纽带,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课程,设置感知、体验、验证、实践、技巧等主要实践环节,强化智力技能训练,共同设定教学项目与实训环节,按照三级跃迁和五段路径开发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研发性实训的“五段进阶式”体系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要按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规律提供良好的设施基础,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生产工作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递进结构,每个专业设置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和研发型实训课程与环节,对应设置基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综合项目设计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室和应用研发实训室,并依据共享、辐射的原则归并整合,从低到高进行序化排列实训基地的各个实训室,在每个环节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每个实训室的设置尽量关联工作岗位和技术改革创新的要求及标准,实训设备依据真实性工作要求和研发要求配置,体现先进性与功能性,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关联工作岗位内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最先进和最新的工艺、材料、成果、方法与理念等来培育创新思维与潜在能力。

(五)实训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校内实训教师和学生,而应扩大至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方,积极引入企业、行业以及人力资源专家广泛参与。二是评价内容立体化。创新能力实训体系的评价区别于传统基于课程成绩的浅层次的评价,应多维立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在创新情感、创新信念、对待问题和困境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三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创新能力实训体系下的教学评价要求重视获得能力的过程性评价,区别相同结果的形成性差异,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主张把评价迁移到实训教学整个过程中。四是定性与定量评价兼顾。实训教学在评价内容和主体上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形式的选择要对学生实训教学成果量化评价,同时还应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包括采用描述性、归纳性等评价手段。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的运行保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要顺利运行,实现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优化教学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优化实训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既要着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职学生应具备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生产工作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因此,现有实训教学体系仍需逐步优化改进。

1.优化升级实践课程目标。实践课程体系调整要适应创新能力培养,各门课程在制定教学方案中要明确所达到的知识目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目标,要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凸显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大于知识本身的目标优化理念。

2.基于能力进阶的实训项目安排。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理论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层层递进形成的,应根据学生的职业养成规律科学合理地设置进阶式的实践教学。

3.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组织项目化。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应符合行业新标准、紧跟行业新动态,真实有效可操作。因此,课程内容应对接行业岗位职责和标准进行有重点的分类重组,以项目驱动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岗位生产实践了解行业发展,以综合实训的形式设置创新拓展模块,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老师给予项目整体评价。

(二)创新型“双师”队伍建设

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要具备职业性和发展性两个特点,需要一支创新型“双师”素质的队伍来保障人才培养。目前,高职院校虽然在积极开展“双师”队伍建设,但师资仍普遍存在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且随着行业技术发展、观念不断更新,教师本身很难掌握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限制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创新能力。故高职院校应制定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推行“双岗双职双薪”制度,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周期性全覆盖;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投身于企业实践,形成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创新发展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发展性。同时在校外兼职教师的聘用上,要积极引进业内具备前瞻性发展战略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担任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资源社会化的办学理念优化师资结构。

(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提供适应社会需求、满足行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企业必须与学校深度合作、广泛参与创新人才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师资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开发、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执行。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要共同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厂房进驻学校(校中厂)的模式,也可以扩展到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才可能以员工的身份真实参与到生产实践现场,系统熟悉并掌握整个生产流程环节,增加感性认知,强化理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还可拓展社会渠道,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强化与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将符合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实训条件的企业拓展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也是教师创新能力的孵化基地,可适度尝试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专岗,为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机会,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理论优势为企业生产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提高个人创新发展能力服务教育教学。

总之,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遵循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情感到创新精神的升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体系实现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保证了学生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同步进阶,提升就业竞争力,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有助于培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冷翠玲,颜冰,李志霞.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4(2)

[2]苏炜,马卫.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27)

[3]葛高丰.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作者简介】洪波海(1983— ),男,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干事,硕士,研究方向:专业建设、质量监控和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

(责编 苏 洋)

作者:洪波海

上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究论文下一篇:化工企业经济减排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