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学工商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高职学院创业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结合自身特色,借鉴先进院校的成功经验,发展高职学院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文章基于以上分析,从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创业实训及师资团队建设等角度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我院)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创业教学工商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创业教学工商管理论文 篇1:

高职全真环境“创学结合”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探析

摘要:高职创业教育开展中发现存在几方面问题,学生有创业欲望但缺少“金点子”;学生专业学习与创业结合度不高;学生创业能力和资源不足;对此提出“创学结合”的创业教育新模式供借鉴与研究。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创学结合;模式

作者简介:杨敏(197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教育;贾新民(1953-),男,山东龙口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研究课题“大学生创业力提升途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G43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重点课题“高职经贸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SSR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YJXGGZD201009)。

现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是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普遍的就业方式,也是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有没有创业、选择什么创业项目,创业项目品质如何,既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体现,也是他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对部分高职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有创业欲望但缺少“金点子”。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高职学生创业率高于本科院校学生,前者约1.9%,而“211工程”大学仅0.54%。但是从已有创业项目综合品质评价与比较看,高职学生创业项目在企业知名度、创业规模、赢利水平、技术含量、就业人数等方面显得逊色一些。以2008年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情况为例,竞赛共设四个级别奖项,特等奖共14件,高职院校占比为0,一等奖共36件,高职院校占比为0,二等奖共45件,高职院校占4件,占比为8.9%,三等奖共53件,高职院校占3件,占比为5.7%,整个获奖占比为4.7%。从浙江省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比较看,两者非常接近,但在获奖比例中却存在明显差距。很多高职学生参赛作品缺乏新意或创意、更缺少科技含量,对项目分析的透彻性也不强。对创业大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在寻找创业机会时大部分依赖于家庭背景、身边所见所闻、课外读物、熟人介绍等,极少数来自于专业知识或职业教育本身。25—29岁是创造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正处于创造能力的觉醒时期,对创新充满了渴望和憧憬[1]。应当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的特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找到创业“金点子”。二是专业学习与创业结合度不高。根据麦可思调查发现,目前各类大学生创业项目与其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不大。如图1所示,相比就业群体,创业项目与创业者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不大,与专业的相关性约为受雇就业者的一半。在高职学生创业项目中自主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比例最高的专业有市场营销、艺术设计、计算机类等。三是学生创业能力和资源不足。高职学生受自身素质、教育缺失、主观意识、历史偏见等各方面条件影响和限制,对创业环境的了解较少和资源的获取成效较低。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社会现有的创业资源认识不全面,如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培训信息、学校的创业园等诸多外部情况知之甚少或漠不关心。大部分学生由于对创业环境的认知不足而对创业没有兴趣或不敢参与,不少学生因为害怕与工商、税务部门打交道而拒绝创业。另外,不少学生在准备创业过程对自己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和就承担的义务知之甚少。创业资源中几个要素:人才、技术、资本和信息等都是重要的客观条件,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创业项目的选择结果。大部分学生苦于没有这些条件而只能放弃创业,少数则选择低成本、低回报的创业项目。但从已创业学生调查发现,每位主要创始人在进行正式创业之前都有过社会实践经验,包括学生会工作、志愿者服务、社会兼职、市场练摊[2]、网上开店、单位实习、代理直销等多种形式,这构成了他们创业的重要条件。

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教育思想改革,应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二是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应设置理想理念教育、劳动教育、挫折教育等课程;三是教学过程、环节、方式、组织、手段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与环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既有模拟也有实战;在方式上,应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此提出全真环境“创学结合”模式构建思想和实施方案。

一、“创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所谓“创学结合”理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而优则创”,二是以“创”为“学”之目标。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现代社会不缺乏执行管理者,却更缺乏企业家。同样的道理,可以“创而优则学,学而优则创”。当前有许多创业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俞敏洪等等,在创业领域成绩显著,同时他们也承担了教育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把实践经验通过学习提升成为理论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将其商道、人道文化和精神进行广泛传播和宣教,这就是“创而优则学”。而未来社会的继承者,新生代的大学生则可以此为榜样,树立“学而优则创”的价值观,让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共谋福。高职创业教育应是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将培养专业型创业者作为高校专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专业教育中鼓励、指导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办那种只有懂得专业的人才能做得好的那类“高门槛”的生意[3]。

二、高职创业教育实施基础

(一)高职教育的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各种职业型、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和专业型高级专门人才。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职业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通过创业教育的实施来完成。

(二)学校的高度重视

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了其发展的程度。现在学校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专项资金的设置、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学生创业环境的建设等。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专门投资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用于学生全真环境下的创业实践;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所用于提升学校创业教育与研究水平;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用于指导和服务学生创业。目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业比例已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不低于2%,也超过了大部分浙江省本科院校创业比例。

(三)充足的双师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创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因此,在这方面高职院校比一些研究型大学更具优势。

(四)学生创业积极性高

根据对浙江省部分高校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中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与在校创业学生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本科院校。作为主体,高职学生普遍具备创业欲望,相比其对传统学习的被动性,是一大有利条件。

(五)创业能力不受学历限制

在创业行为上,大专生与本科生是相对平等的,人人可以创业,并且创业是否成功与学历没有必然联系。因此,选择创业是高职学生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

(六)国家政策鼓励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实施,全国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注册费与税收减免、资金无偿资助和贴息贷款、场租减免、城市落户等实质性措施,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专门组织了大学生创业竞赛,这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全真环境“创学结合”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需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根据高职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保证教学质量;三是运用创造教育原理,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效果。

如前文所述,目前第一、二两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全真环境“创学结合”模式的实施就可以如鱼得水,水到渠成。

当前国内、国际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创造的较量。缺少创新就缺乏活力,就没有优势,就会导致落后。创造教育既看学生的考分,更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4]。运用创造教育原理和SSR模式[5],在创业教育实施中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步骤,其中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学生自学”来完成;实践教学通过“创业项目设计+过程指导”来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完全分割的,有些理论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而学生自学和师生讨论则在课内和课外同步进行,与此同时,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探索研究成果。为使教学过程完整实施,构建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让学生储备创业知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树立学习目标,增加“金点子”创意数量;第二层是以创业项目设计为任务中心,在网络平台上开拓学生知识面,增加学习参与性,并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讨论与咨询过程,帮助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加大创业与专业紧密度;第三层是对学生创业项目研究成果的检验和深入探索,通过创业实践来完成,综合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资源条件的获取。这三层分先后顺序分步实施。

四、关键环节的实施要点

(一)课堂教学

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造技法与创业学两大部分。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创造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创新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造技法,这有助于他们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项目的选择[6]。通过创业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创业项目的启动过程和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的作用,为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提供学习方向和范围。

(二)网络教学

课堂教学受时间与场地影响,不可能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细致深入的讨论。在网络上开辟两个交流平台,一是职业博客,主要解决共性问题;二是QQ群,主要解决个性问题。职业博客是由授课教师创建的,主要功能是最新资讯的发布、创业案例的分享、辅导材料的提供、问题的咨询等,形式也很丰富,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视频浏览。QQ群则以学生团队为单位,由学生创建,教师可以作为成员加入某个群体进行网上在线交流。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头脑风暴”或老师实时指导时,向教师提出预约邀请后,教师定时与学生在线上交谈。这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一并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由于交通或其它原因大学生在课后很难见到老师的实际问题,二是中国学生对现场的集体讨论普遍缺乏高度参与性,因为容易受性格与口才因素影响,使很多学生不能畅所欲言,也不容易控制讨论时间和进度的问题。

(三)项目导向

在传统教学中对实践动手能力有要求的学科,一般采取实验室教学方法,但对于创业教育,实验室教学方法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可以模拟一些商业行为,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还是不能胜任的。因此,在创业教育实施中采取了一种项目导向的学习方式,在每个学生团队组建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始进入创业项目设计的阶段,每个团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业项目的选择和可行性论证。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是为了完成创业项目的设计,更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酸甜苦辣,以后在职业中需要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每个成员得到体会与提高。

(四)项目指导

这个环节要通过教师的跟踪参与来完成,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在初级阶段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分析,教师不参与决策性的意见,只给予理论和方法运用上的指导。在中级阶段,经过班级内各团队的比拼,选出少数优秀的创业项目,推荐参加学校或校外的创业竞赛,这时,教师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达到参赛水平。在高级阶段,个别团队经过各方面的考证与创业条件的准备,可以借鉴创业导师的意见,决定将创业计划正式付诸实施。这时,教师要对团队进行更深入专业的指导,使其降低创业风险,提高成功概率,促成创业的启动并争取创业的初步成功。

在项目指导环节最重要的工作是创业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论证。对高职学生而言,创业项目选择的优势不在于专利发明、科技创新,更在于应用的创新。因此,在对高职学生指导中可以侧重于应用创新,使其在创业领域找到自己的天地。另外,在创业项目进入高级阶段时,学校师资力量可能不足以胜任指导工作,可以借助校外企业的力量,聘请成功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创业指导,使得学生创业实践更为顺利和成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创业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不受学期或课时限制的,有些大一的学生在初级阶段具备了创业的意识,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感觉自己具备了创业的条件,便可以尝试创业实践,这样整个创业教育融入了学生整个大学生活,使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自然升华。

(五)项目答辩

在项目计划书完成之后,将各团队集中并派代表上台进行“路演”,用数分钟时间讲解创业方案,由其他团队和教师作为答辩评审团,最后由其他团队和教师给予评分,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依据。这样有利于各团队对其他团队演讲的关注度,提高相互学习程度,并且容易发现自身问题以便及时改进。也有利于演讲团队的水平发挥,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提高方向。同时,这种形式也是对社会创业融资方式的模拟,让学生有了类似的现场经验。

(六)质量评估

对于教学成果必须有质量评估,既对学生也对教师。质量评估主要根据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课堂表现、网络学习情况、项目参与程度、创业项目水平、项目答辩情况以及个人学习体会等几方面进行判别,其中创业项目水平和个人学习体会占了重要的分值。另外,创业团队参加各类竞赛以及创业实践情况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说明教师和学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五、实施效果评价

上述教学模式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已完整试点实施两年,实施对象为1250名经贸类专业学生,其中845名为大一学生,405名为大二学生。由于实施方案的同步性,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同时进入教学环节。其中课堂教学周期为一个学期,实践周期也为一个学期。整体实施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参与积极性高

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在对学生授课时全部为合班上课,每次课堂至少有100名学生,在很多传统授课方式下,容易造成课堂沉闷、学生睡觉、做小动作或聊天等现象。但是在这种创造教育模式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回答和讨论中来,因为每一位学生不仅代表自己在孤独的学习,更是作为一名组员在参与一种课堂的竞争游戏,一种内在的集体荣誉感使得每位学生不甘于落后,从而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欲望强烈

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创业的真谛,通过各种国内外情况的比较分析,更激发了学生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明白创业不仅是为自己或家人致富,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从而也实现自我价值。通过问题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对创业知识的欠缺,通过课外的主动性学习和辅导,让学生开拓眼界,掌握社会动态,了解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提升了创业素质,也加强了创业的欲望。

(三)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竞赛成果猛增

从创业教育模式实施前后比较发现,在过去的未试点实施的大三学生中,虽然有个别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条件进行少量的创业实践,但几乎没有学生参加过任何创业竞赛,也没有学生在创业园里创业实践。而这批试点后学生,大一学生有15%参加了创业竞赛,大二学生有8%参加了创业竞赛,其中大一学生第一批加入创业协会组织的有30名,大二学生有10名(因创新创业协会为新成立的社团组织,人数限制为40名),在后一学期加入创业园进行全真实践的大一学生有12名,大二学生只有2名。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大一学生组队参加学校和校外的创业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校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并且还获得教育部主办的竞赛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和优秀奖6项。这些成果是经贸学院历史上零的突破,也是创业教育实践的丰硕成果。

通过对大一与大二学生的比较还发现,创业教育实施越早对学生越有利。

第一,时间安排问题。因为受学期限制,大一学生授课为第二学期,而大二学生为第四学期,进入实践环节后,在第五学期,原大二学生升级为大三学期,这时面临各种分流,有参加订单班工作的,有继续在校学习的,这时候会影响学生在校创业的选择与实践,同时,也难以组建团队。其中有一个参赛团队就遇到这种情况,在暑假里组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临到开学要进行现场答辩,由于队长在外地参加订单班工作,只能临时安排其他组员进行答辩,这就会影响到比赛质量和最终成绩。而对于大一时就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当他们升入大二时,正好可以进行创业园实践,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也就可以安心参赛与创业。

第二,创新思维问题。在给大一和大二学生上课时,教师都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对比现象,那就是大一学生上课发言更积极、思维更活跃。根据创业教育的理论,没有创新思维的学习是很难有好的效果的。由于年龄和环境影响,大二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都会比大一时更冷静,由此也导致创业项目挖掘的问题。从两个年级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参赛人数,以及最终创业项目寻找的自主性比较发现,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大二学生。

因此,从实践情况分析,在大一第二学期进行创业教育对学生最为有利。

创造性教学与创造性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创造教育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态度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7]。基于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质,高职创业教育适合采用“创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最终以培养职业化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为目标,让我国高职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朱光辉.论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之间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9(3).

[2]朱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3]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4]杨宁.试论高校创造教育[J].江苏高教,2006(3).

[5]刘道玉.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

[6]段继扬.正确理解创造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6).

[7]张景焕.创造教育模式探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7(9).

责任编辑 徐惠军

作者:杨敏 贾新民

高职创业教学工商管理论文 篇2:

基于现代服务业视角的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高职学院创业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结合自身特色,借鉴先进院校的成功经验,发展高职学院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文章基于以上分析,从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创业实训及师资团队建设等角度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我院)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1研究述评

1.1高职创业教育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王中军(2005)[1]率先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的双赢模式;李刚等(2008)[2]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设计了“创业理论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胡伟等(2009)[3]认为,在创业教育中,创业基本素质是共性目标,开创型个性是个性目标;胡宝华等(2010)[4]参照国际创业教育经验和我国高职学生特点,依据创业流程提出了创业过程模式的创业课程体系结构;刘子明(2010)[5]构建了“KAB+SYB”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李昆益(2011)[6]从构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创业素质—创业过程—课程类型”模型。

1.2高职创业教育研究述评

综观国内外高职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大部分文献和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过于侧重微观层面,而对宏观层面着手进行探讨则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创业教育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今后大学生创业的主攻方向,有必要结合这一背景对学生创业能力要素体系进行创新。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专业服务产业,将使我们的创业教育行为更具针对性,进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2高职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1兄弟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开展得较好的高校大都成立了创业学院。省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首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学院,该院成立于 2008 年 10 月,已经发展成为了集教学、实践、考核为一体的创业平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5月与共青团温州市委合作成立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该院以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以科技创业实践基地为依托,通过工学和创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推进高职学生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年开始,实施“导师+项目+团队”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強调通过激励教师在创业团队中的引领作用。

2.2我院创业教育现状

根据《2014 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我院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仅4人,占当年全院毕业生人数0.32%。在课堂教学方面,以工商管理系各专业为主专门开设,创业课程总体上课时较少。作为公共课,我院各专业均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该课程属于基本素养模块,根据该课程授课计划,创业教育仅有4学时。作为专业课,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管理”课程作为素质拓展模块选修(三选一)课程,共计36学时;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创业与创新”作为职业技能模块开设,共计72学时;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创业(风险)投资”课程作为素质拓展模块选修(三选一)课程,共计36学时;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专业开设“网上创业项目策划”实训项目,共计12学时。另有文秘、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提到了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外实践方面,创业孵化中心近三年来累计仅有约20家学生创业开设的门面,在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全院共有4支队伍参与,其中创业规划类仅有1支队伍参赛,学院及系部日常学生管理中难觅具备创业元素的集体活动。可见,创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3现代服务业及其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

3.1关于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根据2012年2月国家科技部的70号文,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2005年,孙小中首开国内学者关于现代服务业研究的先河,当前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现代服务业人才区域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研究等方面。服务业的概念与第三产业关系紧密,随着国内外关于第三产业理论的繁荣,我们可以借鉴第三产业的成果来探讨现代服务业。

3.2现代服务业与高职教育

现代服务业涉及通信、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教育、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领域,当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是根据社会需要所设置的,相对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具有更强的耦合性。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尽管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有诸多争议,但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得到了较为统一的认可。人才作为现代服务业中集能动性、创造性为一体的主体因素,以推进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高职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今天,可以有效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和缓解就业压力。现代服务业与高职创业教育互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土壤,创业教育则为现代服务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二者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

4现代服务业背景下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4.1发掘学生创业能力要素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应符合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体现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各项素质,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对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和调查,明确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原因,以总结和归纳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创业能力要素,找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特点,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学院创业教育水平。

4.2创建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看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定位面临困境,高职学院表现更为明显。为突破现实困境,高职学院可以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基础,发展创业教育专业,通过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该专业的发展水平。其他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按照大一突出通识教育,重点培养创业意识;大二突出专业教育,重点培养创业技能;大三突出创业实践,重点是出现创业成果,全程推动创业教育。各专业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营造创业型校园环境,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创业体系。

4.3构建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创业学院是当前国内创业教育比较先进的管理机制。高职学院引进这种运行机制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首先,要更新理念,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至时代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的层面,在高职学院中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从而深入到教学管理、课程设计、后勤保障等环节的全程创业教育思维。其次,要健全与创业学院相适应的制度。这里涉及传统专业教学中人才模式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调整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问题,由于牵涉面广,应从制度上进行改进和调整。最后,还要引入创业教育评价机制,以创业学院为中心,对相关教学单位的创业教育开展成效进行评价,以促进创业教育的规范、有效的开展。

5我院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5.1优化高职学院创业环境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促进高职学院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营造创业环境有赖于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我院现行课程体系条件下,日常教学安排与师生开展创业实践存在较大的冲突,学生周课时普遍在20节以上,另外大一、大二的学生每周还有5个早自习和2个晚自习,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2周的坐班、周例会、校外实训、企业挂职及科研等任务。高职学院可以尝试学生创业实践换学分、教师横向课题换教学任务等措施,促进常规课程教学和创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5.2成立创业学院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先后成立了创业学院。关于创业学院有诸多争议,大多集中在创业学院的功能定位、机构臃肿等方面。笔者认为,创业学院是落实上述几条建议的基础,通过创业学院机构的设立,围绕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创业实训实习活动来确定创业学院的功能。同时,应避免兄弟院校的失败教训,在机构设置上要尽量简化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借助校企合作基地的外部力量,发挥我院创业学院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3探索高職学院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尚无权威模式,但部分先进院校形成了可供借鉴的一些特色。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创业、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团校合作创业园区以及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驱动是高职学院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可能有通行的模式,各学校须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先进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创业教育工作中探索适合各高职学院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5.4建设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创业教育的成功保证。优秀的创教师团队应该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在创业师资匮乏的现实条件下,具体措施:一是内部培养,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相关专业教师进修、兼职等,培养创业教育的基本师资力量;二是外部聘请,邀请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是失败的创业者,补充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中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双赢模式的三项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5(6):14-15.

[2]李刚,朱璋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体性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8(8):57-60.

[3]胡伟,池阿海,唐代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92-93.

[4]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90-91.

[5]刘子明.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64-165.

[6]李昆益.基于创业过程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30-32,39.

作者:黄祖奋 左文进 刘丽君

高职创业教学工商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创业大学生毕业情况调研的高职创业教育改进策略

引言:高职的创业教育逐渐获得了学生与社会的认可。创业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状况,直接反应了学院创业教育的真实效果。通过对近三年创业学生毕业后生活工作状况的分析研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些调研来找出学院在创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思路与建议,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给出一些改进策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同时,高校的连续扩招也给广大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高职学生的毕业后的生存更是不容乐观。因此,在响应国家大政策的前提下,同时为了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推出了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让更多的学生在校园中就跨入创业者的行列,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甚至为同学提供就业岗位。

当然,大学生的在校创业在中国大力推行的时间还不够长,社会人士,特别是学生家长也对这个相对新鲜的事物报以观望及怀疑态度。因此,对于这些在校就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来说,走出校门后的生存状态,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1]。

二、创业大学生毕业后的状况分析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较早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高职院校,而且,在校创业学生的数量、成绩,也走在了国内高职的前列。这里我们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创业大学生毕业后的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创业大学生毕业后的基本情况

这里选取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来以创业身份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包含了普通班级的创业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待过的学生和创业班毕业的学生,调查样本一共选取了72人。在毕业了一到三年之后,学生们目前的工作状况怎么样,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面谈调查等方式,得到的结果如表2-1、表2-2。

在毕业了几年后,经过了社会课堂的教育与熏陶,毕业时都以创业身份毕业的学生,现在的工作及收入情况也出现了分化。从上面的表格数据可以得到的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

首先,经过校园创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家待业的比例非常低,而且,月收入小于2000的学生,除了待业的3人外,只有1人。可见,这部分学生毕业后的总体状况显得非常乐观。当然,这得益于在校园创业期间学到的各项技能及形成的坚毅品格。

其次,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高,总数达到了85%。说明在经过了学院的创业熏陶和培训后,大部分学生确实掌握了足以谋生的创业技能,特别是继续学院的创业的学生比例占到了65%,说明学院的创业教育确实对他们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大部分的创业学生在毕业后的月收入在5000以上,在同类高职毕业生中处于高位。

再次,以上数据也表明,创过业的学生,再去就业的意愿并不是太高,重新选择去就业的比例只有11%。除非有特别满意的工作与薪酬,不然,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将创业进行到底。

(二)毕业后在创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调查,大部分创业学生在毕业后坚守在了创业的岗位上。虽然总体情况不错,但学生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同时,也对学院的创业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希冀。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们在创业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其次是政策的支持力度与家人的不理解。对于创业技能,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并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

对于学院的创业教育,学生们也表达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1.创业教育课程的灵活设置

创业学生与普通学生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所以,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应该有比较明显的区分。创业学生应该尽量减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更多地开设实践性课程。而且,开课的形式应该更开放,更多样性。

2.配备更多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教师

创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们更期待实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解决困难。

3.加大对创业学生的各方面资源支持的力度

学院应该在各个方面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如机房、宽带、用电、场地等等。

三、高职创业教育的改进策略

根据对创业大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进行的调研,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职创业教育的改进。

(一)正确创业观念的树立

对于在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其中,关键的任务是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创业风险的警示。

1.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否正确,创业动机是否强烈,是创业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刚进校园的时候,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广与教育。比如邀请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讲座,与创业上颇有成绩的学长学姐进行讨论,在校园内开展一些创业主题活动等,都将对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产生很良性的影响。

2.学生创业风险的警示

任何一项创业活动都会来带一定的风险。对于校园内的学生来说,创业失败,学业创业无法兼顾,创业路上碰到的重重困难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学生的创业信念。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在学生开始真正创业之前,就打好学生的创业风险预防针。学生只有对创业困难,创业风险都了然于心,才能在真正遇到的时候有所准备,不至于乱了阵脚。

(二)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1.创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的创业教育要脱离低级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大力改革我们的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创业课程的设置。

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除了必须的传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课程,还应该加入一定数量的创业相关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而言,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信息化原则,适应现在的信息化社会;综合化原则,考虑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化应用;活动化原则,因创业的特殊性,要尽量体现活动因素和时间因素。

2.课程内容的深度开发

学者杨艳萍提出的“两类四板块”结构,对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了重要参考。即将创业课程分成显性课程、隐形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显性课程指的是学院通过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课程,主要有学科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隐形课程指的是学校以间接方式呈现出来的课程,主要有环境课程。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开发,达到以下目标: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充分学习;创业意识的任务和需求达到有机结合;创业过程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3.课程形式的大胆改革

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对课程的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首先是上课的形式,从以往的师对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师对生、生对生,甚至生对师的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其次是课堂的地点,除了传统的教室之外,加上实训机房、寝室、市场等,全面拓展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场所;最后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尽量减少传统的期末笔试形式,在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多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针对创业教育的继续支持与保障

1.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是院校的创业教育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都来自于校园内部,比如学生处的老师、招生就业处的老师、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等等。但具备良好基础理论知识的老师,很多缺乏企业管理和实战操作的经验。因此,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师资选拔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现有教师的创业体验和培训。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定期参加创业实践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进行实际的创业活动。

其次,向全社会招募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指导教师。当然,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有经验的管理人士及有过创业经历的人士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为学院节约很多的创业教师的培训成本,也可以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在学院内部培训出更多具有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的指导教师,提高整个学院的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专业的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因此,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在封闭的、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难度会非常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为学生提供更适宜的创业环境,提供更好的创业学生交流空间,无疑对整个学院的创业活动至关重要。其中,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便是建立专业的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孵化基地将有创业愿望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集思广益,交流沟通,能够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帮助学生更好创业的同时,也为创业学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方便[2]。

3.加强校企合作意识

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园内的闭门造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新型教育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更多得走出去,主动融入社会;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的参与下,让创业教育更贴近实际。

对于高职院校,在大力倡导创业学生走出去历练的前提下,应更多地关注校企合作,为广大的创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指导与创业练习平台。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怎么样,从已经毕业的创业大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可以得到一些答案。本文通过对已经毕业的创业大学生进行一个跟踪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与深入研究,及时发现现在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期对现在正在构建学院创业教育体系的高职院校提供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1]沈旭伟.高校创业教育及其体系的构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01):97-98.

[2]何淑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主题创业园的建设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 (01) :21-22.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何永明(1981—),男,浙江义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计算机应用研究。

何淑贞(1978—),女,浙江义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及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年度课题“基于创业大学生毕业情况调研的高职创业教育改进策略”(编号:GZYLX1213277)。

作者:何永明 何淑贞

上一篇:公众参与交通运输管理论文下一篇:加工型企业的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