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专业课程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业课程旅游管理论文 篇1:

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①

[摘 要]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制定关系着国家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型旅游人才将是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但目前很多高校都忽略了创新创业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其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业也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16-2017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统计,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5.5万亿元,预测2017年会超过6万亿元。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可谓是水涨船高,其中蕴藏着大量创业商机,急需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但当前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教育和现实旅游企业发展的人才供需之间出现了很大错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方面关注较少。因此,为了满足当今市场需求,扩大学生就业空间,亟须优化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一)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多年来,全国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旅游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主要集中在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两个方面。但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对旅游管理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便是酒店和旅行社也在不断创新,旅游产业急需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只有从源头出发,掌握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二)扩大学生就业空间

从1981年算起,本科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有三十多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急剧攀升,招生规模也曾一度迅速扩大。但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每况愈下。据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有565所,共招生53386人。近几年,不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减少了,招生规模也明显缩小了。据调查,每年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新生人数都明显小于招生计划,第一志愿报考旅游管理的学生仅占20%左右,其余的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旅游业存在就业率低和流失率高的现象,这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和就业指导效果均有关系。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能优化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合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来培养学生,必然能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三)轉变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国内众多高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为掌握系统的旅游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能够胜任旅游类企业中高级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笼统地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倡学生继续考研深造,做应用与研究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但从市场需求来看,众多旅游新业态急需应用型、创新型旅游人才,高校应该转变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提出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层分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契合实际地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各类旅游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现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形同虚设

多年来,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数都在强调旅游通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种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貌似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无所不能,手上证书一大堆,但事实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过关,创新意识更谈不上。虽然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提到创新创业意识,但形同虚设,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根本没有体现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当前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很多高校采用“3+1”模式,体系庞杂,科目繁多,课程设置更新较少,教学内容与当今旅游发展趋势严重脱节。虽然选修课多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能够体现旅游业前沿动态,但由于课时有限,很多课程只是泛泛而谈。由于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当前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众多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找到适合自身专业的工作,无奈只能从事与自身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毫不相干的职业,直接导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的困难。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非常薄弱

据了解,在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的现象。尽管很多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写到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占到总课时数的30%,但涉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几乎没有。很多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写在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里,在校外实践课程中,学生只是现场参观一下,或者从事简单的实操实习,根本没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机会。毕业实习多数在每年的秋冬季,也因学生考研或旅游淡季而无法落实。

(四)专业就业指导基本空白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题体系基本没有涉及专业就业指导这方面的内容,他们总认为有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就足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那里了解到,自己毕业后只能做导游或者酒店服务员,要想找到好的工作必须考研。这是一个误区,导致很多学生选择考研,有的学生甚至选择换专业考研。很多人才就这样流失了。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就必须有本专业的就业指导中心,安排专职老师每年定期为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就业指导,为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对策

(一)转变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创业意识

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旅游人才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行为将为中国旅游业乃至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无限活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重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同时,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适用性,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岗位课程体系进行建设,企业进课堂,学生进企业,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旅游人才。学生就业率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报考率也会随着提高。

(二)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增加创新创业课程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始终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针对当前旅游企业需要和市场导向及时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专业基础课要为学生打下夯实的基础;专业必修课既要有核心课程,也要有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课要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务必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或者在原有课程里增加相关创新创业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要丰富教学方式,与学生积极互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定期开展旅游创新创业论坛,邀请业内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落实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学生体验创新创业的直接途径,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1)要保证实践内容。高校要根据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课程的合理性和专业性。(2)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在专业课内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餐厅菜单设计、主题客房设计等创新能力的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开展创新创业竞赛。(3)建立旅游ERP实验室,让学生利用ERP沙盘进行模拟仿真创业,通过项目评估和利润计算,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创业的机遇和优势。(4)增加校企合作。多与当地知名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创业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今后创新创业打下基础。(5)要保证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水平。一方面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不仅要关注其学历,同时要关注其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搭建平台,利用校企合作关系来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去旅游企业实践,去旅游企业开展相关研究项目。

(四)开展专业就业指导,扩大学生就业空间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旅游市场需求和就业方向,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该成立专业就业指导中心,在课程体系中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首先,为大一新生开设职业规划设计课程,从源头改变学生的就业误区。其次,不定期舉办旅游就业讲座,由专业教师或者聘请行业资深人士为学生讲授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就业空间,明确就业方向,扩大就业空间,从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最后,以心理咨询的方式,随时解答学生的就业疑问,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周霄,祁华清,马勇.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

作者:李静,杨晓荣

专业课程旅游管理论文 篇2:

分析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           要]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时期,为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而在旅游产业的新业态下,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原有要求上做出了调整,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创新与优化,结合实际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加以改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首先分析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效果的保障措施,并对旅游新业态下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进行了说明。

[关    键   词]  旅游新业态;旅游管理专业;目标;课程体系;构建

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旅游新业态的形成,在新业态环境下,旅游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把握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渠道,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必须根据市场要求对专业教学目标、办学方式、课堂体系等做出全面优化,以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旅游新业态下的高质量人才需求。目前,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没有做到教学与旅游新业态的契合,无法发挥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善和优化至关重要。

一、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旅游行业新业态的背景下,现阶段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业务素养及能力的培养,这是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中,实践类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新形势下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为培养适应新业态、高要求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实现新业态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首先需要明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定位,不仅要将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还要将实践教学定位为系统化教学体系,既不摒弃理论教学,又要突出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渗透[1]。

此外,在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除了要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实践教学、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在教学中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与全程化的原则。所谓市场化,即在市场需求引导下开展教学,是应对市场变化新挑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提高就业为目标,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教学工作。国际化导向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关注并重视的一点。旅游业是一种国际化特征明显的行业,在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国际思维、视野的培养[2]。全程化是指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师资队伍等的建设,全方位系统化地落实与践行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方针得以充分落实提供硬软件、师资力量的保障与支持。

二、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体系构建效果的保障

(一)應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提高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度

为全面、具体、真实地了解新业态下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高校应成立调研小组走访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等了解实际市场需求的行业从业者。在此之前,学校需设计完善的调查问卷,将想要了解的、有助于教学课程优化的问题进行反复推敲完善,确保能够在调研走访过程中有更有效的收获。此外,高校还应利用旅游人才招聘会更有效率地去了解更多与旅游市场有关的信息,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资料,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可靠的基础[3]。

(二)在整合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明确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向为校企合作,要充分构建实践平台。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需要利用校内模拟实践与校外真实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体系构建;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工学派遣教学模式。同时,还应以模拟实际工作情景为主体开展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活动。

(三)整合专家意见,明确课程核心及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为保障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保障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高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旅游局、各大景区运营部门等相关机构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根据市场变化不定期地开展研讨会议,就市场需求变化对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商议,整合多部门专家的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开发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是保障构建最终效果的关键点[4]。

三、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绝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岗位,在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需要考虑基层服务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行业前瞻性眼光的研究人员等市场所需的各种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首先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层次性、应变性及多样性特征[5]。在层次性方面,高校应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于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技能更为突出的对应中低层岗位需求的人才,并适当培养行业学术研究方面的学术人才;应变性方面,旅游行业的动态化明显,仅传授学生技术技能或理论知识已然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倾向于复合型人才,但未来的市场变化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是未知的,为保障人才培养效果,需时刻保持对市场情况变化的关注,保持应变能力,始终围绕市场变化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据开展教学工作;多样性方面,旅游行业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保持多样性。

(二)合理编排不同类型的课程

旅游新业态下虽然市场需求的人才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但这些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教育为前提。因此,在课程编排上,首先还是需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此外,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意味着在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会涉及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做好理论基础教学,才能保障后期实践的有效性。所以在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涉及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合理拓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6]。其次,应合理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旅游管理专业设计的必修课一般多于选修课,同时选修课的课时安排、重视度等方面都有所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单一,每个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也各有不同,过多地限制必修课和选修课可能会成为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阻碍,因此,学校需要探索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课程模式,弱化必修与选修的区别。

(三)拓展实践教学方式

如前文所言,实践课程是旅游新业态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程设计及编排上应重点关注实践类课程,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可通过采用学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融入实际工作岗位中,做到边学边练,将实验室与专业教学进行统一,理论教学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协同教学,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衔接,在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式的多样性。此外,还应立足于校企合作的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拓展区域合作、跨国合作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区域合作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整合旅游合作社、当地旅游经济活动的旅游资源,形成更广泛的地区性实训基地,提供更全面的实践活动。在国际联系逐渐频繁的时代,高校的实践教学应加强国际联系,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并派遣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7]。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国际性旅游思维及视野,还能够通过交流学习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从而培养出更多更能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行业人才。

(四)强化职业意识类课程的教学

随着新旅游法的颁布,我国出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一片向好。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私人订制旅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将成为新的旅游趋势。这意味着未来的旅游行业从业者将有可能成为某一位游客的特定导游员,其职业内容也更倾向于顾问、专家。因此,教师在课程的构建上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完善职业意识类的课程设计,充分结合各旅游企业相关从业者的经验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态度等。

四、结语

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旅游行业将成为更受欢迎的行业,也将更进一步地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旅游新业态得以形成,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及需求也更加突出。高校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市场调研,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相关企业及机构的专家明确新的课程核心,以此为基础,结合旅游新业态下的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加以调整和优化,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构建,从合理编排课程、拓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强化职业意识培养等方面入手,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莉.旅游新业态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54-56,59.

[2]王洁洁.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问题与破解[J].长治学院学报,2017,34(1):73-75.

[3]焦云宏,陈睿,方莉.新业态下云南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析:基于生涯集群课程开发理论[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3):55-57.

[4]王祖良,张素梅.旅游新业态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商务,2018(12):79-81.

[5]陈晖.智慧旅游新业态下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电子商务,2018(1):68-69,71.

[6]邓琼芬,梁锦梅.研学旅行背景下旅游管理專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嘉应学院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20,38(2):79-83.

[7]于丹.旅游新业态背景下以“双创”视角探索高职旅游规划人才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32-34.

编辑 李 争

作者:丁敏洁

专业课程旅游管理论文 篇3: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事业已成为我国现代的一种流行发展趋势。许多人们为了减轻日常工作压力,会选择在假日时期陪同好友前去旅游减轻压力,这也是导致现代旅游事业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为了应对这种发展趋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展了旅游项目专业,通过培养大批导游人才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安排设置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教学方式也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该专业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对此,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应重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1]。

【关键词】职业学校 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0.引言

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许多院校都未重视该专业的课程安排设置,其教学目的也不明确,只知道一味的追随市场发展需求来开设相关课程,这也是导致许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现象的重要原因,其课程教学设备也未得到相应的完善,使得学生在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过程中,只学习到了较为表面的理论课程知识,对于现实实践还缺乏相关培训,对此,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相关研究[2]。

1.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

1.1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教师要明确的知道人才的培养方向,针对旅游管理其专业的特征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能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旅游管理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领导能力、人员管理能力等。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与目标,确保学生将来在就业道路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全能型人才[3]。

1.2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

根据我国目前旅游事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社会所需求人才与专业型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知识与素质。

1.2.1职业素质培养

在旅游管理专业上,学生要明确了解国家相关法律与政策,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品德上要做到诚实守信、关心集体、责任意识等良好品德,在一个团体中,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带领团队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项与运动息息相关的专业,其学校应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每位学生进行定期体检,确保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并开设相关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全面锻炼,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将来职业当中能够发挥作用。在学生的心理素质上,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其在工作行业上主要管理对象是管理游客,因此,学校还应开设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课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相关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与较强的耐心,对学生的意志力与环境适应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在将来岗位上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区域,并且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有顽强的意志力,其次,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开朗、阳光的性格,对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状况加以关注,针对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1.2.2基础知识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项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在课程上,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全面性与需求来进行培养,开设相应的文化传统知识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语言课程、法律知识课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等实际应用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学生未来岗位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其与该旅游管理专业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注重其课程内容的设置。

2.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向

2.1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教师要注重课程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为了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在专业课程内容上应及时进行更新,跟随旅游时代的进步来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使得旅游管理人才所学知识能够应对现代市场需求,因此,教师可开设旅游信息课程、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等能与时代接轨的课程内容。

2.2开设区域性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较为自由的专业,其涉及地理位置区域也较为广泛。我国地域位置繁多,在不同城市的旅游区域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渊源,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相应的区域性课程,对不同地域的旅游景点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能够熟悉各个旅游景点的文化与特色。在语言要求上,教师应重视语言课程的教学,语言作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是旅游管理专业缺一不可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设立严格的要求,让学生在未来专业岗位上能够无阻碍沟通交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其课程针对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这需要中职教师长时间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才能选出最合适的课程安排。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专业,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未来岗位上能够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吴玮.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优点的几点思考[J].工程管理,2013,(10):55.

[2]金学文.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7):127-128.

[3]李绮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2012,(1):11-12

作者简介:

李运(1981-),女,安徽人,四川省商贸学校助理讲师,硕士。

作者:李运

上一篇:企业海外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