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是强调实践创新的专业,探索多元合作的景观艺术教学模式与创新机制是学科发展与现实教学的需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专业导论教学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业导论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1:

高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为了让学生在入学后能够及时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自身发展规划的设定打下基础,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专业导论这一课程。文章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改变授课形式、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积极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專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

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學习。

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

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四、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时代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并制定专业学习规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规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教师积极性以及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导论课的教学中等手段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满益.《物流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2).

[2]余水妹,戴红宇.地方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

[3]杜海清,朱新宁,汪弈.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罗蕾.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优化探讨——以旅游管理为例[J].智库时代,2019(6).

[5]杜红,富爽,索丽敏,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以《通信工程导论》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作者:冯艳刚 沈佳欣

专业导论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2:

景观艺术教学模式及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是强调实践创新的专业,探索多元合作的景观艺术教学模式与创新机制是学科发展与现实教学的需求。据此,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艺术专业教学为例,通过景观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设计教育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这两大领域研究,揭示了改革与创新之道,即构建了基于实践的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系统化构建设计创新教育教学多元化的有效体系;从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企业导师深度参与的环境、设计相关课程延伸、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互动、社会设计竞赛和教师跟踪、国际交流联合展览制度等方面建立了六大设计教育创新机制。

关键词:景观艺术 教学模式 创新

引言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一级学科设计学与风景园林两大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是以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植物生态、社会生活五位一体为核心知识内容的多学科融合的完整体系。其中,实践创新是支持五位的基础,是建构景观艺术设计的基石。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学、基础实践性训练,使学生认知、感知、营造空间,为景观艺术设计提供空间支持。探索多元合作的景观艺术教学模式与创新机制,对于丰富并完善设计学专业的内涵具有一定意义。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城乡宜人,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的营造,急需要能够满足社会多元发展需求的景观艺术设计人才,人才的需要迫使我们加强理论教育同时,倡导“多元合作”的教学模式与探索创新机制,以此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艺术专业为例,探索景观艺术教学模式及其创新机制。

一、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艺术专业概况

华东理工大学的景观专业是在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艺术设计方向与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2012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该专业,并于同年招生了第一届景观学专业的本科生,2013年根据国家教育部专业调整的要求,将景观专业调整为风景园林专业。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寻与实践

长期以来,对于景观艺术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是营造华东理工大学景观专业特色的途径所在,也是确保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根据景观艺术专业的独特性和社会相关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首先确定了KAQP模式与“十”型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与人格(Personality)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其次,通过反复研讨确定了“设计思维引领社会互动的教学模式”,即:

(一)总体框架体系

“以道引器”,以正确的设计思维为核心,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设计专业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为依据,借鉴了班杜拉(AIbert Bandura)的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利用社会资源实施社会互动,更有效地培养设计类学生理解、沟通、创新、实战四大专业素质(如图2)。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在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总体框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整:

1.专业定位与指导思想

華东理工大学景观艺术专业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设计学专业,立足创意产业,以学科交叉为特点,以社会应用和前沿学术研究为目标,基于学校强大的理工背景,确立了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在此指导下确定培养方案和相关文件。

2.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调整

KAQP模式的提出是基于目前大学教学过程,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人格之间的不协调,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与事件这一现实矛盾提出的。也是随着2012年风景园林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其教学体系也必须去面临这一提升引发的变革,建构起能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学体系。据此,在教学培养方案的修改中,以教育目标分类、教学组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教育学理论为主线,结合景观艺术相关专业理论、设计学科发展、以及教学阶段特征决定的专业教学特点,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分解、概括、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来建构具有华东理工大学特色的景观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学体系。

3.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改革

按照“十”形结构的需求,组织课程结构,在前沿理论、社会互动(产学研基地、设计机构合作、设计竞赛驱动、各种创新平台的利用等)做了大胆探索;增强了“现代设计与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导论”、“艺术哲学”等课程,对“景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了重大改革与提升;进一步确定课程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手段,从而取得明显的效果。

具体而言,以教学阶段的不同来划分的时序建构作为基础,在知识层面掌握景观艺术实践的相关知识(know what)、设计原理、设计基础的相关知识(know why)、景观规划设计与工程技能的相关知识(know how)和景观工程管理、法规与人力的相关知识(know who),最终培养学生掌握自我学习景观知识的能力;在能力层面做到知行合一,达成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景观艺术形象思维能力、设计操作能力和交流与组织管理能力并进的能力目标;在素质、人格层面达成从专业价值观——专业责任感——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理想专业追求信念逐步形成的目标。三个层面相互协调,形成一个互为依存的、复合的、立体式的纵横交错的专业教学目标结构。

4.教学目标实现手段和策略研究

首先,在教学方法体系上,围绕景观艺术专业教学目标,按照教学时序作为阶段划分,按照教学内容层面作为类型,形成结合设计作业的“评中学”贯穿整个教学阶段,通过课程、具体案例、实践工程、竞赛等“讲中学”、“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以此实现认知、理解、应有和综合的4个不同学习阶段,以基于设计实践、师生互动、人格发展、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等而衍生的各类教学方法对应不同教学内容模块的景观专业KAQP教学方法体系框架。

其次,实质、高效地发挥教学产学研基地作用,目前已经与上海上房园艺有限公司、上海植物园、泉州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组织学生赴基地开展教学与实践工作,其效果深受学生与企业单位的好评,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另外,“设计思维引领社会互动的教学模式”的效率得到良好体现,并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对相关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如艺术工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景观生态图形工作室等也相继建设完成,为学生开展实践创造了条件。

5.效果评价

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通过改革,我们在学生素质、协同创新能力、社会运用能力、设计竞赛成果和学生就业率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而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三、设计教育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系统化、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在大学四年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教育的持续性,建立了系统化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而整个机制包含了不同阶段的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开发等环节,各个环节相互承接关联,层层推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多元化培养机制包括:

首先,建立设计工作室,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设计工作室按照各方向的专业教师团队设立,如景观环境设计工作室是以室内外环境设计为特色。工作室一般由1位教授、3-4位骨干教师组成。各工作室与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协议完成相应方向、相应规模的研究生培养任务。而各方向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各自的工作室,参与导师科研工作、课题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真实的课题中开展专题研究、专题设计,这样—方面强调了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另—方面通过实践性的设计要提高研究生的设计创作能力。

其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与工作室对口衔接的机制,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其主要任务包括教学、设计、科研三方面结合为一体的研究。产学研基地是工作室开展科研的后盾与保障,也是培养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层,起着连接的作用,因此,必须强调产学研基地与工作室的对口衔接机制的建设。

再次,探索“跨院系、跨国界”的合作模式。景观艺术涵盖了四大研究方向,跨越了艺术、人文、材料、资环、建筑等多学科,同时也包含材料、结构、工艺、市场、销售等相关知识,因此从整体的教学程度而言,应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研究型、应用型、创新性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据此,应探索跨院系的合作模式,即应探索由3-5人组成跨学院间的创新团队模式,各个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协作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科研任务、设计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设计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更深入和全面,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跨国界”的合作模式,是指面向世界,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担当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与他们一起形成教学合作模式,另外,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活动,让国外学生与我们的学生合作与交流,形成学生间的合作模式,以此双向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教学质量。

总之,将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设置从工作室到产学研基地,再到跨院系、跨国界的全新而有效的教学体系实践中,以此开拓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对象、学习场地,从学校、教室、课堂授课的学习延伸到工作室、再到校外实践场地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综合其专业实习、教学实习、工作室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实践学习,从而能够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建立一整套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前后关联、衔接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学院与上海植物园、同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江苏华建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公司共建,并且聘请了数十位专家作为企业导师来共同参与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其次,还通过校企合作等各种方式,建立创新中心,邀请企业导师和设计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工作室,建立相对稳定的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三)探索课程延伸机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要求专业教师在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同时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延伸。如组织设计workshop、设计夏令营等活动,学院对教师进行的课程延伸情况严格考评、即如工作量,学生则是真正的受益者。

(四)有选择的社会设计竞赛和教师跟踪机制

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但不唯竞赛论。针对相关课程和知识点,是选择设计竞赛的主要依据,对学生参与的设计竞赛,会从学科前沿、立意高度等角度进行甄别。并据此选择不同特点的教师进行跟踪。如“u+L全国景观设计竞赛”、“全国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上海市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等都是本专业所推荐的。这些竞赛汇聚了全国一流的高校专业,竞赛专业强,参赛主题涉及相关的学科前沿和市场需求的现实,设计过程是现代设计理念的推广、普及及验证过程,学生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但本专业希望学生学到的设计理念,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以有高效提升(如图3)。

結论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艺术专业教学为实验,首先,“以道引器”,以正确的设计思维为核心,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设计专业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为依据,构建了基于实践的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其次,系统化构建设计创新教育教学多元化的有效体系,形成了四年创新教育不断线,环环相扣,不断深化建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再次,根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十”形知识结构需要,从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企业导师深度参与的环境、设计相关课程延伸、实验教学中心互动、社会设计竞赛和教师跟踪、国际交流联合展览制度等方面建立了六大设计教育创新机制。通过几年的实验,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艺术专业逐步探索出实践设计教学模式和创新机制,取得较好的成果。

作者:张杰 马丽

专业导论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设置专业导论课的意义与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珠宝首饰专业人才,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专业导论课”。本文根据珠宝首饰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该专业新生的思想特点,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导论课现状及问题、设置导论课的必要性,随后介绍了“珠宝首饰专业导论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关键词:珠宝首饰专业;专业导论;意义;方法

人才可以分为发现知识的研究型人才、运用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和完成具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是适应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珠宝首饰类专业作为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技术产业。

纵观国内高校,开设珠宝首饰类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专业设置分为珠宝鉴定、珠宝营销、首饰设计及加工几个方向,课程依托于首饰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方法、营销技巧等方面开展。南阳师范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按照新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开设了“首饰专业导论”。本文结合教学探索,围绕珠宝首饰专业导论课程进行介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导论课现状

笔者在珠宝首饰专业教学中,发现新生入校后有诸多困惑。一是随意性,学生在报考时只求有学可上,入学前对专业了解不够,入学后又没有得到系统的全方位引导,不能针对性地设计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二是被动性,学生缺乏对学科深入的了解,认为该专业仅仅学习珠宝首饰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宝石学、地质学、营销学、材料学、设计艺术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深度学习和掌握,思想上的抵触往往导致学习上的被动性,难以深入钻研。三是盲目性,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全局规划和了解,往往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和跟风现象,比如扎堆考研、盲目考证,这种不清晰的学习目的浪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又往往不能取得好效果,既是对学生自身的打击,也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设置导论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兴趣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将专业课设置在大二开设,大一多开设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导致新生入校后不能及时了解专业动态、获取专业知识,也不能结合专业方向规划大学生活,在学习学科基础科时不明所以,很难培养起专业兴趣,经过一年缺失专业课的大学生活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减退,在随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在专业导论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等,同时引入珠宝首饰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入门阶段就对今后的学习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对大学学习不再感到困惑和茫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选择地阅读专业相关读物,主动在大学生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兼职等方面引入专业内容。

三、珠宝首饰专业导论课的问题

对珠宝首饰专业而言,专业特点决定其与行业市场契合度较高,专业要求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非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可以满足,这要求授课教师需具备较高的本专业的能力素质和对该行业领域多方面的了解。珠宝首饰专业,自引入我国后,多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主要面向沿海珠宝首饰发达地区培养技术性人才,现存的高水平从业者多是技术院校出身或者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出师,学历层次较低,无法进入高校任教,国内高校执教教师多由其他相似专业转来,虽具备高学历,但对珠宝首饰行业入门较浅,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际操作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作为技术传承的应用型专业,流传的资料记载相对有限,进入高校后整个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教材与研究资料都普遍缺失,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对于这类专业的导论课开设亦是困境。

四、珠宝首饰专业导论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首饰专业导论的开课对象是珠宝首饰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开课时间设在军训之后,保证新生入校后第一时间接触,内容包括学科与专业概述、专业教学安排、大学生的自我提升途径、职业未来发展几个方面,涵盖了专业简介、专业归类、专业历史、学院优势、学科前沿、人才培养方案、大学学习方法等各方面。

(一)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专业导论课课时有限,首先要避免“大杂烩”现象,区别导论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心理辅导讲座、主题班会等课程的作用,某些道德教育、新生生理心理生活教育、如何适应大学环境、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建立大学人际关系、如何做职业规划等的内容不应放在导论课教学中。其次,在教学中应注重“面”的广度,而非“点”的深度,对涉及专业的相关概念、原理与研究方法的讲述应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把握与全貌认知,而不能像专业课那样具体深入,以免造成教学内容重复与理解障碍。最后,要协调统一教学内容,珠宝首饰专业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专业方向,这导致了不同的教师倾向于讲授自己熟悉的内容。因此,要改变教师独自讲授的模式,改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分别就自己研究的領域进行讲授,比如开展“名师讲座”的教学方式、穿插主题演讲教学模式等。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方法

1.学科门类与专业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司于198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而首饰设计、珠宝首饰制作、珠宝商贸、珠宝企业管理等作为延伸专业在高校相继开展,分属于不同的学科目录下,可见其是一门艺术和文理科兼修的综合性专业。此外,导论中还应提及珠宝首饰专业国内外发展简史、专业职业教育现状和职业教育证书的考取、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开设情况、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专业领域知名学者以及本科生导师制、双学位、大类招生等专业发展概况,让学生明白学科归属和学科发展历史,可以引导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按照个人兴趣确定方向。

2.行业发展现状与专业适应岗位。专业导论应向学生说明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概况、专业适应岗位与所能从事的职业,国内外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等,以便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定位及所从事专业的努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了解通过专业学习,自己应该具备对常见珠宝玉石首饰进行工艺设计、加工与制作的能力,并能够从事珠宝玉石鉴定、评估、营销等珠宝首饰行业的相关工作,具有珠宝首饰检测加工、制作、鉴定、营销等综合应用能力。

3.专业课程结构与技能技术。这一部分应该是专业导论课的重点,通过对通识教育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介绍,让学生整体把握课程类型结构、学时学分分布、学时时序与进程等,在此基础上了解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及理论框架,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珠宝首饰这种应用型专业来说,还要强调有关技能训练、技术掌握、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如强调首饰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首饰批量生产制作(失蜡铸造),以及市场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珠宝首饰制作工艺等的重要性。

五、小结

在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下,珠宝首饰专业大一新生专业导论课的开展非常必要,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可以解决学生初入大学的迷茫思想,使他们及早涉足专业领域,了解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发展方向,规划职业生涯。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加强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改革,包括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集中优势师资等,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快珠宝首饰专业导论课的教材编写、资料收集、基地建设、实验积累、企业互动等,为本专业新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玲,武立民,张喜梅,米龙.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03):189-190.

[2]张传华.新时代高校专业导论课教改的方向与路径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2):105-109.

[3]宋育红.如何给大一新生上好专业导论课[J].价值工程,2012,31(07):246.

[4]任唤麟.高校专业导论教学内容设置探讨——以旅游管理本科为例[J].旅游研究,2015,7(01):66-69.

作者:王笑梅

上一篇: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论文下一篇: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