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业管理论文

2022-04-16

许见亮:《档案管理》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学术性期刊,但一翻开杂志,人物版就赫然在目,给人一头雾水之感。作为档案学研究者、业务工作者和档案业务指导者,读者首先想看到的似乎并不是这些。(蔡:其实《档案管理》的宣传是综合性业务指导性杂志,90%的读者是基层普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通讯》大不一样。这也是各省档案杂志“四不像”的原因所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档案专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档案专业管理论文 篇1:

科技档案专业化管理对策探析

摘要 科技档案是科研单位知识生产的重要表现形态,必须要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夯实知识功底,加强实际利用,从而为后期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科技化时代,科研单位对知识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对知识的丰富程度也提高了要求。档案工作者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他不仅要对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而且还要健全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总而言之,只有采用科学的战略方案才可以提高科研单位对知识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这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意义。

[关键词]科技档案;专业化管理管理;档案利用

当前,科研单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到底该采取何种措施和制度,从而提高科研单位的知识生产力,将合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高程度。健全和完善科技档案知识管理体系,是科研单位提高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要根据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最高指示和要求,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开发,从而更好的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1 科技档案资源管理平台搭建

“知识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的交流,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互动,优化知识资源配置,而且还可以降低其管理的成本和费用。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的内容为实际案例,建立了科技档案资源知识管理平台,它由“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库”、“科技档案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科技档案知识资源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

1.1 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库的建设

科技档案一般通过光盘,照片等载体来进行储存和管理,反映同一个课题任务的档案资料可能分居于“文件库”、“图纸库”、“光盘库”、“照片库”等不同库房,通过扫描、存储等方式,将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实体化、精准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各种载体转化成数字信号,最后都保存在特定的数据库中。由于软件开发的环境和数据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一般对科技档案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以实际需要的特点为基础,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为进行规范调改。

1.2 搭建知识整合系统

由于当前人们对档案检索的要求更加严格,致使越来越多的领域对档案需求的程度更加深入。一方面,在需求方式上由分散式逐渐转变成集中式。对需求的用户来说,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一个通道,来争取、获得所需的相关资源,从而满足自身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在需求内容上,从信息化需求转变为知识性需求,用户希望可以在较多的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辩证的分析出知识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简单检索和二次检索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前,比较流行的方式是设置链接,关键词搜索,主题词,作者等,在使用这些检索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相关的信息,得到相关数据资料,使用户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2 基于科技档案专业化知识资源管理的支持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生产制造,科研技术,工程建设等方面已经完善了相关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包括了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这就为社会生产和科技的研发提供了保证,而且科学技术档案蕴藏着巨大的信息资源管理价值,只有充分的开发并使用,才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

2.1 科研诚信决策支持服务

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必须要以诚信为基础,以行业道德规范为行为的最高准则,继承和发扬上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和先进理念。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将学术诚信定义为:虽然身处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科技档案有很多关于科研诚信的实力记载,在以诚信为主题的前提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在社会上展开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大力传播诚信知识,并且根据现实社会的特点和现状,达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2.2 制订中长期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持服务

在坚持实施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的战略方案下,展示了我国相关组织机构具有较强的领导力。纵观国内外很多国家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要想制定科学的科研战略方案,就必须要加强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当前,科研档案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的不同时期,我国档案部门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档案工作人员在制定业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高其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管理的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3 结 语

由于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科技化时代,科技档案知识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内在要求。科技档案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健全和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为文档一体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档体系的完善,除此以外,还需要科技档案部门转变服务管理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档案数据、工具与专家协同决策的决策方式,在科技决策中有效利用科技档案,发挥科技档案的知识资产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丽辉.专业化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兰台内外,2013(05).

[2] 张静怡.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D].云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作者:张金秀

档案专业管理论文 篇2: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对《档案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许见亮:《档案管理》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学术性期刊,但一翻开杂志,人物版就赫然在目,给人一头雾水之感。作为档案学研究者、业务工作者和档案业务指导者,读者首先想看到的似乎并不是这些。(蔡:其实《档案管理》的宣传是综合性业务指导性杂志,90%的读者是基层普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通讯》大不一样。这也是各省档案杂志“四不像”的原因所在。“人物版”是不得已而设,不得不照顾方方面面的群体需求。)“编者互动”栏目很好,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办刊水平,但是否有必要每期都有,斗胆请蔡总思量。(蔡:“编读互动”是我们了解读者心声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鞭策我们的动力。)“三言两语”栏目中多是一些档案实际工作者的思想感受,从文学角度来看,不乏精彩,但笔者认为可以改成一两句简短的经验介绍或是具体的档案管理方法,这样似乎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蔡:很有道理。)在“才艺展示”栏目中,舞蹈、歌唱、版画、书法甚至钓鱼被浓墨重彩一番,虽然不能说与档案无关,但也属牵强附会,笔者认为此栏目已经脱离了《档案管理》的办刊宗旨。(蔡:可以考虑取消。当初是为了调动基层读者的阅读兴趣。)“局馆长论坛”栏目中刊载的大都是领导者的报告或会议发言,一篇相当好的领导报告或发言稿,听起来就让人打瞌睡,何况是让你仔细读下去,要是想有所收获就更是天方夜谭了。我们深解蔡总难处,但此类文章亦不可多。(蔡:的确如此。只是端谁的碗。看谁的脸啊。)“酸甜苦辣”栏目中,大都是介绍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经历和先进事迹,这样的文章我们读起来感觉亲切,但是究竟这样的文章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样的收获,真是不得而知。(蔡:《档案管理》其实类似“春晚”,需要考虑不同需求。不想读翻过去就是了。)以上几点乃愚生拙见,如有不当,请蔡总不吝赐教。(蔡:非常感谢有活力、有朝气、有激情、有思想的意见,使我们听到一个群体的声音,研究生群体是一支非常有潜力和作为的生力军,是我们档案界的未来。我们会认真消化这些意见。)

李兰:笔者在翻开《档案管理》杂志后,首先看到的是“卷首语”,在“卷首语”中,大都是档案实际工作者在从事多年的实际工作后对档案丁作和生活态度的认识,其言语十分精彩,内容也让人为之动容,但是这样的文章未免单一。笔者建议可以在“卷首语”中,刊载一些档案学者论档案学研究的文章,这样对档案学研究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蔡:这主要涉及杂志的定位,改变怕是不太妥当。)在人物版中,“个人日记”栏目把个人日记作为个人档案公布出来,其间多是档案实际工作者的工作记录和思想感受。其实写过日记的人大概都知道,日记只是那时那刻的思想表达,从原始记录性的角度来看,这些日记确为档案,但是其内容是否真实准确,也无从考证。另外。笔者认为人物版所占比重偏大。(蔡:是这样。2007年我们将有目的压缩。)纵观2006年6期杂志,每期约15个版面,而《档案管理》不过96个版面,再除去卷首、休闲、杂谈、文摘等,学术性文章的比重已经被严重削弱,这不得不引起重视了。学术性文章是《档案管理》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削弱势必导致《档案管理》成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之态。(蔡:学术性文章是《档案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会引起重视的。)

邓曼:笔者认真拜读过《档案管理》杂志以后发现,在专业版中几乎没有涉及档案保护这方面的文章,档案学基础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档案实体保护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也同样重要。同时关于档案史志、档案文献编纂方面的文章也涉及甚少,给人感觉内容不是很全面,涉及专业的范围比较窄。(蔡:组稿选稿面是窄了些。以后这方面会有所改变。)同时,在专业版中,重点突出了档案鉴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2006年第一期中的“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思考”,在2006年第三期又发表了“档案鉴定——由谁鉴定”这篇文章,紧接着在第四期发表了“档案鉴定——如何鉴定”的文章。笔者认为这样让读者感觉《档案管理》的内容过于单一,过于突出档案鉴定,这可能是这几期突出鉴定,以后再突出其他。(蔡:这属于有什么稿就编什么稿的粗放阶段,根本没有整体策划方案。当时属于快速扩版期,策划力跟不上所致。今后我们会逐渐加强整体策划。)杂志涉及电子文件方面的文章内容单一,应该加入一些与电子文件相关的理论和由此引发的讨论,可以广泛讨论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之间的异同以及由此造成的归档与管理方面的异同、电子文件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于传统理论的挑战。(蔡:很好的建议。)对于新出现的关于数字档案馆、元数据、范式研究等方面的文章,杂志有所欠缺。(蔡:是。)在2006年第四期上的“学者对话”专栏中的“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学科发展”比较好,但是这样的文章比较少,应该多增加一些这样角度的文章,使读者可以看到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从档案学者那里了解到一些比较前沿的问题,让我们的学术研究做到有的放矢。(蔡:这样的文章特别难组稿,按我们的设想每期都应有。只是难做到。)此外,笔者还认为应该多增加一些学科交叉的文章,从别的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档案学专业的问题,这样会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蔡:好建议。)

任月飞:“专业”作为贵刊的核心板块,我对其栏目设置有几点意见:其一,专栏划分变动过大。(蔡:当时我们真是手忙脚乱,造成这样的恶果,向读者检讨。)栏目的不固定,不易使读者对其喜欢的栏目积累感情,不易形成固定的读者群:其二,档案学与国际接轨是其发展的趋势。介绍国外理论研究状况与业务经验势在必行,《档案管理》作为档案学界知名刊物,有能力也应该扛起这面大旗。第六期的“海外瞭望”就很不错,介绍了国外档案学发展的情况,开阔了读者的眼界,但只这一期有,希望以后贵刊有这方面固定的专栏。(蔡:好。)其三,“文摘”这个专栏从其转载的文章看都是有影响有特色的档案学文章,但是文摘这一刊名有点大众化,无特色,体现不出《档案管理》的性质和其转载文章的特点,如能设计一个既突出栏目的内容是档案学界的力作,又反映文章的来源是从兄弟核心期刊转载的栏目名,则能更好地展示出《档案管理》的办刊水平。(蔡:有道理。)

Muluken,W,Gebriel(吴亚东):作为在中国学习档案学的外国留学生,我认为:一、《档案管理》“专业”板块的文章没有英文题目、关键词、摘要,这与中国档案学核心杂志的身份不相符,希望贵刊以后增强这方面的建设。(蔡:很好的意见。)二、档案事业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事业,贵刊要与国际接轨,应全文不改动地转

载别国有价值的文章。因为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来的东西,不可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转载原文档案,可以帮助我们这些外籍学生,也有利于中国档案学者掌握国际档案学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三、可以在贵刊上发表英文文章吗?(蔡:主要是读者面的问题。如果一篇英文稿件登出去。看懂的人数太少,怕是不太合适吧。)

李淑华:作为我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档案管理》具有的诸多优点,有目共睹,在此不作评述。我只给贵刊提几点建议:一、“卷首语”栏目的文章应该刊载一些体现档案文化特色的感悟性或散论性的短文,如档案专家的短论、名家论档案以及编者对重要档案事件的评论等。(蔡:不好改变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读者群主要是基层档案工作者,应该调动他们的参与度。其二。如果改的话就成了《档案学通讯》的跟风者。这为有想法的人所不取。)二、“编读互动”栏目放在人物板块内,我感觉有点不伦不类,应当像2006年第6期那样作为休闲版的最后一个栏目,并固定下来。(蔡:现在是将它和“卷首语”单独抽出来,以示我们的关注。)三、建议取消“三言两语”栏目的人物照片,照片与文字放在一起不仅版面拥挤,而且也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蔡:现已取消。)四、对“局馆长论坛”栏目文章,我建议一期只刊载一篇,做到少而精,或设一期特刊专门刊发。(蔡:局馆长论坛之所以设是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啊。否则发行量怎么解决呢?)五、《档案管理》作为核心期刊,其刊载的文章,应尽可能多的来自全国各地,这样既有利于各地交流,也能提高刊物的知名度。(蔡:很好。我们一定采纳。)

以上建议,不当之处,请蔡总海涵。相信在编者的精心培育下, 《档案管理》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立足河南、辐射全国的档案学专业一流学术刊物。(蔡:不愧为青年精英群体。真所谓名师手下无弱生。一本杂志要想进步,必须经常听取不同读者群的意见,最好是冷水浇头。迎头棒喝之类。这样,编辑们和专家组才能不懈怠。人是有惰性的,同时也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动物。如果只听抓痒的话,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之所以每期都坚持登“编读互动”的稿子,并将它放在靠前的位置,正是因为我们深知《档案管理》离读者群的要求差得太远。其实刊物的位置并不特别重要,最重要的是读者付了钱,我们必须让其物值相当。最后。再一次真诚感谢李财富院长和安大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

作者:许见亮

档案专业管理论文 篇3:

强化医院档案收集 创新专业档案管理

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产物,自古有之,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数字技术等科技媒体手段,不但没有相形见绌,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就是档案所具有的独特的查考价值,成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工作、生产、商业往来、科学研究等活动领域中宝贵的资料来源。

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起始环节,与其他管理环节相比,它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是档案工作的首要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详尽、齐全的资料来源,就谈不上档案管理。因为不具备查考价值,其他环节就不再具有意义。特别是在信息量几何级增长,强化档案利用工作的今天,档案的收集工作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不断以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形成贯穿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医院档案材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是医院领导调查研究的一条基本途径,而搞好文件材料收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但从当前医院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的实际情况来看,档案资料存在短缺、不齐全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各种医疗科技成果文件材料长期散失在个人手中,得不到及时的收集整理归档;有的记载医院各个时期工作情况,发展史料,以及职工先进事迹等等资料、素材没有详尽的归档等等。通过调查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文件材料的作用和全面收集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识不足,有的只注重红头文件的收集,而忽略了无文头、不编号、不盖章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没有认识到原始记录、文件资料集中、收集、归档、保存和管理的重要性。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约束机制,科室配合不够,平时管理工作衔接性差,归档制度不健全。三是没有确定专门的档案人员进行管理,档案人员工作因兼职过多,顾此失彼,影响了文件材料的收集。

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医院档案材料齐全完整,更有效地提供利用,对医院文件材料收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㈠由院办室组织各处书记、办公室主任、机关各科室负责文秘工作的人员进行认真学习,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强化宣传,利用各种会议和黑板报,宣传文件材料收集,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增强全员的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制度,明确要求。对文件材料收集归档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领导要支持档案人员的工作,对材料收集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确保文件材料收集工作有条不紊。

㈡文件材料收集能否齐全完整,特别需要各科室的紧密配合和协助支持。因此,医院各科室应通力合作,把文件材料收集工作抓好。各科室要切实落实人员,负责本科室文件材料的收集,一方面,要根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要求,抓好上级单位发给医院的文件材料的传阅和归档,定期对文件材料进行清理检查,确保材料齐全;另一方面,强化文书管理,抓好医院活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使“账外”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㈢档案人员应把文件材料收集措施落到实处。文件材料收集除了领导重视,各科室配合外,更重要的是档案人员要主动做好,尽职尽责,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一要根据文件材料形成的时间规律主动收集。档案人员要掌握时间规律,主动、多方位联系,做到“嘴勤”、“腿勤”,把握文件收集的主动权。利用传阅文件的时机收集。档案人员在传阅文件时,要经常了解各科室是否有人去上级单位开会、联系工作带回文件,或者是上级单位把文件直接寄到了科室,一经发现,立即收集登记,避免归档时遗漏。主动登门及时收集。如阶段工作结束或年度工作完结,档案人员都要主动上门将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

二要及时获取信息,及时收集。档案人员要做到“眼勤”、“手勤”,及时收集文件材料。通过收发文之间的相互联系收集。对有请示没有批复或有批复没有请示等有联系的文件材料,档案人员应及时查询,保证这类文件材料的按时归档。利用复印的机会收集。档案人员在复印文件材料时,对有价值,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当即留下原件,以备日后归档。

三要把握“三个环节”收集。统一收发环节。凡来往文件,档案人员应统一拆封、统一登记、统一管理,防止文件材料散失。核稿打印环节。档案人员要坚持按照行文要求办事,及时将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用印环节。凡是本院发的文件材料,档案人员要通过加盖公章适时收集文件材料。对一些实在找不到、收不回的有价值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列出目录,向有关科室收集,以此来弥补不足,保证文件材料收集的齐全完整,丰富室藏。

当然我们还应做好档案的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工作,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为医院工作服务。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作者:高 玮 巩 静

上一篇:国际服务贸易论文下一篇:唐代虚估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