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其中儒家思想以仁义教化为核心;而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则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创新、传承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的伟大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业教育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专业教育旅游管理论文 篇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分析

摘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要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分析现阶段改革难题及其根源,结合旅游行业与市场发展情况作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改革思路。本文拟梳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现状,分析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形成改革新思路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仅有约20年,它是管理学学科体系下的一级学科。课程内容涉及旅游学基本概念、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营与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酒店经营与管理等。高校承担着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如何变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行业输送实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1旅游管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

1.1政治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贯穿于高校各学科,打造各学科课程思政也是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旅游管理学科教学尤其要注重政治性。从教学内容来说,涵盖我国山川林草、江河湖海,涵盖各地人文历史、风俗风貌、社会发展、生产生活,这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拥护党的政策法规等思想品质;从教学对象来说,培养的学生将直接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直接服务于国内外各类游客,这需要旅游从业者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服务工作,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1.2综合性

旅游管理学科教学内容涉及旅游学基本概念、政策法规、管理学、地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文化学、建筑工程学、安全消防、美学、酒店行业、开发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交通运输、“三农”、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涉及面广,涉及内容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现状

2.1课程目标与应用能力目标脱节

大部分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专业与课程设置大而全,校与校的特色优势并不明显,精而优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或者即使有的高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在市场化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高校自身口碑、人才流动、实践基地等多种软硬件条件影响,他们不得不走上靠招生获取生均经费、弱化实用性教育教学的路子。长此以往,对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某些课程进行小修小改作用并不大,实用化、可操作化的课程理念束之高阁,旅游管理专业与市场、企业接轨不紧密,旅游管理专业既不围绕旅游行业做文章,也没有对旅游管理做深入思考,更没有累积足以进入旅游行业的能力与资本。

2.2课程内容与专业的应用性、特色化脱节

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非专业课程与旅游管理行业结合并不十分紧密,基础类课程体系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格格不入,不少专任教师也缺乏课程旅游管理化,时时处处体现专业特色與亮点还不够。所选用的教材虽都具有很高的理论化水平,对旅游管理专业也有独到的理解与认知,但这种从实践中高度抽象化了的课程内容并不适合旅游业市场运作,也不利于学生走出书本、教材,将教材的理论还原为有血有肉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则还有很大的困难。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思路

3.1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开设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一方面,快速适应旅游业发展,适时增减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确保实操性课程占比。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地区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确保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具有超前性,紧紧抓住政策窗口期及发展红利期。其次,适当增加选修课占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赋予大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降低必修课占比,加大选修课占比,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再次,厘清所开设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最后,要优化、细化课程内容。旅游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面较广,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景区管理都属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就业方向。因此,要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区别对待应掌握的内容、应熟悉的内容与应了解的内容,在整体学习基础上,分小组细化学生就业方向。

3.2完善配套改革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在教学之前与教学之后的配套工作也服务于整个教学,配套完善有利于教师高效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固定实习基地,健全模拟旅游专业实验室等;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缩短学生与市场、行业的距离。要开展交互式启发教学,教师引导参与,把课堂教学当作活动、完成任务的场所,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经验结合起来,在讨论互动中完成学习;拆解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活动情境,亲自体验导游、景区管理等工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制定激励机制加以引导、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技能训练中去,达到“双师型”素质要求。其次,积极引进和聘用行业中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兼任实训教学工作,要求所教授之人既是教师也是行业导师,例如,高级礼仪培训师、高级礼仪礼宾师、导游资格考试考官、注册会计师、高级调酒师、酒店管理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次,加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顶岗、轮岗培训,聘请业内阅历丰富、业绩优秀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成为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开展讲座和座谈,分析当代旅游发展趋势、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能力要求以及职业愿景等。

结束语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者需求量日趋增加,专业性需求日趋增强,这就需要增加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总之,旅游管理学科教学的未来趋势将随着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变化而变化,会依据旅游业态新需求而进行旅游教育新供给。

参考文献

[1]林青.论“1+X”证书视角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当代旅游,2021,19(3):94-96.

[2]李晶.区域经济视域下吉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113-114.

[3]吴江洲,魏昕.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9):60-61.

作者:刘斌

专业教育旅游管理论文 篇2: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其中儒家思想以仁义教化为核心;而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则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创新、传承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的伟大文化。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非常年轻而具有活力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具备较高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合作。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教育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政、数学、语文、体育类课程,这里只对思政、语文这两课程作举例说明。

思政课中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最多的,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的就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礼仪制度等。其次是语文课中涉及的中国古诗词、四大名著等也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英语、普通话、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概论、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等,这里只对英语、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心理学这些课程作举例说明。

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也涉及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例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必然要与外国游客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外国游客展现出来,需要做很多的知识储备,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可以翻译为:This is a small gift,but it conveys deep feeling.1但是如果译为这样:The gift itself may be light as a goose feather,but sent from afar,it conveys deep feeling.2就更加能表达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了。

导游被称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杂家”,所以导游的知识储备必须要广泛,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时候,可以结合儒家思想中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来讲建筑的等级,如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只能用于宫殿、庙坛的装饰,而旋子彩画一般用于官衙和寺庙中,而苏式彩画才能用于一般的住宅和园林。

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心理学发展的较晚,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将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融入到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去,例如:在讲旅游者气质类型时,我们可以将带有鲜明气质类型的四大名著里的人物融入到讲授中,如张飞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林黛玉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而沙僧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等。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中的教育作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而目前工学结合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课程采取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

(一)资讯布置团队工作任务,老师引导学生去了解任务目标:熟悉研究接待计划。这一阶段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纪律意识融入到教学中,因为现在许多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纪律意识要求非常高,对导游也是如此。在《孟子》的《离娄章句上》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这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

(二)计划与决策以小组方式收集解决方案的资料,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并且找出学生设计方案的缺陷并补充优化获得最优方案:设计旅游服务流程,选择最优流程。计划与决策就如同“田忌赛马”故事中讲的策略一样,恰当利用所拥有的资源,选择最优的方案,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这样的论述。

(三)实施学生根据计划具体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模拟地陪导游服务程序。团队精神,中国古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论语·述而》里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都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都可以在这个阶段展现出来。

(四)检查与评估学生依据先前拟定的评价标准,先自行检查工作成果是否合格,再由师生共同讨论评价结果,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养成。在这一阶段,可以将《论语·学而》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进行经验总结,完善自己的方案。

三、中國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影响

旅行社、酒店和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其中旅行社处于核心地位,而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是衡量旅行社整体服务的重要标志。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职业道德、美学素质、语言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其中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基础,这对职业道德的养成和丰富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诚实守信、义利兼顾、礼貌待人等内容都对现在职业道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业道德不仅仅是道德认识、道德感情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勤劳勇敢、艰苦创业是中国人民优良的传统和高尚品德,作为文化大使的旅游从业人员更是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丰富更新,时代会赋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从而深入到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灵,稳定、持久地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从业人员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继续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英语翻译文字出自于吴冰主编的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第380页

[2]英语翻译文字出自于吴冰主编的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第380页

作者:陈红艳(1986-6),女,汉,甘肃酒泉,硕士学位,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和酒店管理

作者:陈红艳

专业教育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就业机制研究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人才稳定性差等就业问题的出现。本文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实际,以市场为依据,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观,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机制,建立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寻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机制研究。

关键词:市场 就业指导机制 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学生就业方式由 “政府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1]123-125, 这使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较之前增大、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强。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大政策就业环境等的影响,导致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人才稳定性差等就业问题的出现。本文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寻找相应的有效就业机制。

一、以市场为依据,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观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此专业的存亡问题。市场经济以来,以市场为依托,寻求旅游管理学生就业出路,成了此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观念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以“销”定“产”,要求企业的行为基于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就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很明确的,简单来说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毕业时能找个好工作。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为学生提供好的就业方向,学生“畅销”,专业与发展就有出路。如果毕业生没有好的出路,不仅影响学生的报考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未来,更有甚者会影响旅游管理专业乃至学院的发展前途。

以市场为依据,需要对市场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分析研究。旅游管理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必須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因为市场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员工具有什么样的工作能力,什么样的员工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用人单位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和进行旅游专业教学时,必须深入社会调查,对于具体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充分听取“市场”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旅游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教学、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用人单位发展的课程,把企业人员请进教室,进行具体宣讲。或者把老师和学生送出去,把课堂搬到企业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环境,感受市场对就业人员需求变化,缩短就业适应期,降低转行率。

二、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机制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具体的就业培训指导中,有必要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强化就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竞聘组,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小组,配备专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每位导师均应具有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经验,将就业指导工作从体系上、流程上进行逐步规范,把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常态化,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树立市场观念,把就业作为其未来的一个重要的观念来培养。针对入校旅游管理专业新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之前,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具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目标并树立职业目标,尽快制订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更为科学的、合理的学习计划。

再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目标分解入旅游管理课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机会,进行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就业宣传,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就业流程,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与岗位的特点,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求职技巧培训,开展社交礼仪培训,并注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疏导。

最后,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职过程中进行督促和指导,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切实的帮助;对已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上岗后的状况和思想變化,为下一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三、建立并完善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多方面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由某一位教师、某一门课程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高职院校各管理部门、各教学部门和每一个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便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中接受一个科学的、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培养。

除了在入学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二年级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到三年级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避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脱节。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能够增加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实际价值,其对人才的培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出此考虑,有能力的高职院校都筹建了具体的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既锻炼了学生,又提高了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以往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学生要想进行实践活动,需要在毕业后去社会上寻找能提供实践机会的旅游单位。这样不仅机会难寻,同时其也无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提供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有序地指导和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更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沈东华 .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2]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第 11 版.2003.

[3] 凌晓萍,蒋家胜.就业指导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 人民网教育频道.http://edu.people.com.cn.李少华.创业就业.

作者简介:

彭惠林(1982.6.5-),汉族,湖南娄底双峰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彭惠林

上一篇:公路养护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采煤生产数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