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文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为破解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梧州市万秀区探索与实施学区制下“1+X+Y”学校管理模式。万秀区通过构建学区三级管理架构,引领行政管理改革;通过打造学区特色,引领办学理念更新;通过成立学区教学教研管理中心,引领教研改革;通过创建名师工作坊,实施教师团队改革;通过推动教师在学区内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文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中小学语文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

摘 要: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们渴望有所突破的一个教学难题,先前研究虽然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思考与探索,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之中,将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数字化教学环境结合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在很多学科也有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突破,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特别是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却少之又少。本文一方面依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新要求,另一方面发挥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良好的交互优势,提出一套包含章法学习、读促储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撰写初稿、互动修改提升、在线批改和平台分享的中小学语文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學中节省时间、减轻负担、提升效率。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中小学语文作文;交互性;教学策略;在线批改

一、引言

眼下信息技术与诸多学科进行了较好的融合,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形象、直观,科学的学习途径。“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积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丰富写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学生创造表达、交流,互相评改的机会。”然而,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探讨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尝试突破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的多是经验分享,略显空泛。[1]第二,倡导作文格式规范,遵守相应的章法。杜康林提出写作文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如格”。[2]第三,对作文教学个性化、对创新的呼唤层面。如李秋娈和殷涛在文章中分别提出对作文进行个性化评改与指导的呼唤。[3][4]第四,对作文教学困境的揭示。如朱力、李继林认为作文前期缺乏“怎么写”的指导,启蒙不足。[5]关于改革与创新,则聚焦于信息技术。像刘欣认识到互联网给作文在创设情境和互动方面带来的便利,[6]崔晶也在文章中提出新的信息技术将会为作文带来新鲜的血液。[7]朱俊毅也坦言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8]

转视从数字化教学的角度谈作文教学的却寥寥无几,仅有程峰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作文教学的想法。[9]然而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仅仅依靠教学经验显然不够,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10],推动数字化教学,成了作文教学的诉求。所谓“数字化教学”是从教者和学习者两大主体处于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把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融合到实际教学中,用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人的教学活动。[11]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要求根据中小学学龄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作文教学体裁,并结合数字化教学的优势,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William K. 的 《Writing To Learn》 一书中,提出“通过写作而学习”的口号,使人明白“写作作为学习的开始,写作可以帮助任何人用逻辑形式来组织和呈现他们的想法。”这一作文教学法综合了表情达意的功能。[12]考虑到中小学学生尚处于作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中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讨不仅不可违背作文教学的规律,也不可违背中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将数字化教学融入到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来。

二、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过程及方法

教学过程可以看做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数字化教学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具有“交互式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两大突出特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强化了教学的主导性。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导”字体现在对学生螺旋式提升作文水平进行全面的规划与指导,教会学生掌握各种教学体裁作文章法结构,注重学生自我提升能力的养成。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主体”体现在数字化教学的环境中,激起自身“互动、合作”的常态学习意识,真正成为作文学习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创造者。为此,本文结合作文教学的实际,遵循作文章法,正视作文与听、读的密切联系,创设合理、逼真的情境,激发个性化写作,设计了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1.章法学习

叶绍钧先生和夏丐尊先生在《国文八百课》中把文章细化为“记叙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四种基本文体。[13]1963年前后, 统编语文教材推出了新的“文章学系统”。[14]目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体裁分别为“记叙文”“写景文”“说明文”“议论文”“书信”等。中小学处于学习作文的基础时期,首先要做的是不同教学体裁作文的章法学习。

在数字化作文互动教学环境下,“章法学习”为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这个步骤中,各种文体的章法结构、写作顺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将被整合。由于不同的教学体裁的作文有不同的章法,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教学体裁作文的章法的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故而在进行某一种教学体裁作文进行教学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互动尤为重要。徐乐、宋灵青、邸妙词等人提出了一对一[15]数字化学习的方案: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下,课堂上的每位师生都配一台数字化设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作文教学主题及内容对章法学习的层次内容进行具体的调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该文体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参与互动反馈的学习活动。[16]

2.阅读夯实储备

在数字化作文互动教学环境下,“阅读夯实储备”为第二步,也应是学生常态化的作文素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徐仕勳在研究中指出广泛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31]谈到阅读促进创作,阅读的内容及如何选择需要考虑。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问题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有效率。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学龄特征,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我们一方面可以借用市面上的搜索引擎免费提供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汉语词典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推出学生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17]这些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给学生推荐阅读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辨识词义、推敲词句的好习惯。如表1所示。

3.创设情境

写作来源于生活。在富有启发效果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20]1933 年,杜威便提出了“情境”这个概念。国内关于情境的研究,如王琼,陈新武在文章中提出“教学情境”深度融入教学之中。[21]学习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生活于现实而具体的环境。[22]

那么,如何创设合适的数字化互动教学的学习情境呢?正如《迈向新学习时代 :2014 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23]认为:技术正在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不同技术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学习。在美国,立足学习科学谈创新也离不开技术[24]。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怎样与技术接轨呢?随着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化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创设合适逼真的学习情境也不再是难题。诸如,(1)陌生情境真实化;如,学生要写一篇关于鲨鱼的说明文,数字化作文教学环境下,可以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中体验。(2)虚实情境梳理再现;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或者视频播放的形式,帮助学生再现现实情境以旁观者的角度理清思维。(3)移动智能终端的现场情境捕捉;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随时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情境。(4)创设共情人机情境;作文写作包括理性和情感。[25]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我们创设“共情训练的学习情境”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匮乏的学生作文写作弱点。

4.口语交际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割裂“阅读教学与作文、口语交际教学”。在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中,我们尝试“作文”与“口语交际”相融合。“当代写作学”提倡写作应该是人生的轨迹,是心灵的倾诉,是情感的宣泄,是理想的展望。[26]中小学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书写情感,离不开“口头作文”这种倾诉情感的阶段。这个教学步骤我们可以融入思维导图来提升作文教学的效果。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27]。邓敏杰等人也用实践表明了“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能够达到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28]

以数字化作文互动教学“该不该追星”为例,学生家长为孩子追星而苦恼,班上这个孩子认为自己喜欢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新晋少年偶像团体没有错,老师引导学生写一篇以此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在数字化互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化平台——论坛跟帖。教师创设“论坛跟帖”的口语交际,以点带面,一层次6个角度,二层次18个角度,以此类推到第三个层次、第四个层次、第五个层次……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引导孩子们如何说,为落笔做好了铺垫。如图2所示。

5.撰写初稿、互动修改提升

在此环节师生对行文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进入到了“撰写初稿”和“互动修改提升”环节。我们考虑到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在实际操作中,系统应该引导学生们更多地使用手写板,增强学生们的书写能力。[29]同时也适当地使用拼音输入法,培养学生的拼音素养,保证传统与数字化时代新能力两不误。

(1)规定时间撰写初稿。在“撰写初稿”环节,我们倡导“限时写作”和“自由写作”两种方式。我们之所以倡导限时写作,一方面与课堂时间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在常规教学中发现,“限时写作”是作文训练很好的方法,它虽然给学生带来一种压迫感,但正是这种压迫感让学生高度集中、文思泉涌,还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写作习惯。[30]另一种方式是自由写作,徐仕勳在研究中指出透过自由写的方式可以解決学生写作上想法阻塞的问题。他通过实验建立了一个网路的何艾式写作系统(Web-based He-Elbow Writing System)探讨自由写的方式对学生写作有正面的影响,不仅能使高成绩的学生仍获得较高的写作成绩,也能帮助低成绩的学生在句子长度与造句能力上进步较为突出。[31]

(2)在线交流与修改,互动中提升。数字化教学环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互动性。对于写作,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初稿完成,学生可以在线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并影响学生撰写初稿、修改习作以及阅读文章的方式,[9]进而达到互相修改与自我修改的互动提升。

6.在线批改

作文批改是一线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事情,这种头疼与责任心无关。教师们一方面想通过多练习、多批改来促进学生写作的提高,另一方面,因为班级学生较多,有的教师不止带一个班级,批改量着实很大。数字化环境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之“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在线批改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作文自动评分技术自 1966 年问世以来,逐渐成熟。目前国外最具代表性的系统有 PEG (Project Essay Grade)、IEA (Intelligent Essay Assessor)和 E-rater。其中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研制的E-rater 被正式用于GMAT 等大规模语言测试。国内,梁茂成在综合国外三种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模型[32]。这对于语文作文在线批改是一种启示。

(1) 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在线批改的评分点

作文批改是十分主观的,不同的老师对于作文的评分标准不一。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正式考试作文的评判中,诸如高考作文评分,三个老师的分数也不会相隔很远,加之我们的在线批改作文仅仅是在作文教学当中辅助的一种批改方式,作文批改也是可以量化的。关于语文作文批改的方法和步骤,有教师和学生总结出“十步作文批阅法”。[33]我们前文提到的PEG 主要评判文章的语言形式与质量,IEA 则评判能测量语义和文章内容,E-rater 不仅分析句法形式、话语结构,还对作文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能分析篇章结构。[34]结合语文作文的实际,本文提出我們可以总结为有无基础(书写、标点、句法、用词)错误、篇章结构、整体内容契合和文辞四个大方面。

(2)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在线批改的方式

前文三个自动评分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统计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在线批改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作文与给定语料库之间的距离来判定分数。在评判作文的过程中,一方面会逐段逐句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另一方面会从上文中我们提出的评分点来把控。具体如图3所示。

对于学生而言,图3中可视化的作文分数结构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学生第一时间判断自己作文的优劣。很多研究指出,可视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认同感与忠诚度[39],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除此之外,在线批改除了对作文每一个评分点给分,还会综合给出总分。综合每个评分点的得分情况,继而给出一个“个性化”的评语,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此外,“逐句分析”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在错别字、标点使用、句法方面有无基础错误,从而有利于日常良好习惯的养成。值得一提的是,在线批改,可以通过计算相似度,直接给出作文是不是抄袭的判断,从而给出“雷同”或者“不雷同”提示。在线批改将大大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压力,也能及时地给学生反馈和指导,将在线批改与传统的批改相结合将是作文教学的福音。[35]

7.平台分享

在作文批改之后,教师和同学们自己可以将作文进行平台分享展示。这个步骤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结合具体的课堂时间,可以在课上进行分享,也可以在课下来实现。从这个层面上讲,不仅使得课上课下也得到了有机结合,也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空间对作文教学的互动与分享的辅助作用。在分享平台,小学阶段可以由老师来担任主持者,中学阶段即可以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使用者即学生本身来担任。有研究者在研究中指出,初步调查的结果发现,社群管理者的参与对社群有正面的影响。[36]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知识的获取与交流不再仅仅源于个人的建构、积累,还可以通过联系、连接自身与同学、朋友、老师等等,从而构建出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在这样个性化、开放性、连通性、交互性、伸缩性的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37],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作品的成就感,而且可以非常便捷地阅读自己想看的同学的习作,从而提升自己对作文的兴趣以及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此外,将集体分享平台与生活中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联通融合,拓宽物理的、网络的学习空间,可以让学生将作文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从而使作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

三、结语

作文教学与写作是教师和学生相当关注的语文学科难题之一。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结合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长处,我们提出这样一套柔性的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策略,这一套教学策略将会为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本身教学任务繁重,作文教学在课堂上可用的时间少之又少,数字化互动教学可以发挥其整合了大量实用资源的优势,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帮助教师减轻一些负担,为学生及时获取分数和点评提供便利。

在具体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作文教学体裁,具体的作文主题,以及学生对该体裁、主题作文的熟悉程度,对7个教学步骤针对性的取舍,从而使得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策略发挥其作用,而不会因为程式化反而局限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总之,这样一套柔性的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策略是立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互动合作探究的基础之上,发挥数字化教学环境的优势,从而解决中小学作文实际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小学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一步步的实现仍需要技术上的成熟和一线教师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章玮.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3):83-84.

[2]杜康林.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研究[J].剑南文学,2011(7):230.

[3]李秋娈.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 学周刊 ,2016,(20):173-174.

[4]殷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可操作性研究[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2):60-63.

[5]朱力,李继林.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7):128-131.

[6]刘欣.情动辞发·笑对作文——信息技术环境下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5,(33):77-78.

[7]崔晶.信息技术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添翼[J]. 课程教育研究,2010,(11):79.

[8]朱俊毅.网络,作文因你而精彩[J]. 新课程学习(上),2013,(9):141.

[9]程锋.基于网络的小学高年级数字化作文教学初探[J].生活教育,2013,(10)84-85.

[10]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 “深度融合”[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2):58-67.

[11]李勇帆.论新世纪数字化教学的内涵与特性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J].电化教育研究,2002,(5):3-8.

[12]Charlotte.An "Admirable Complement"[EB/OL].http://www.amazon.com/Writing-Learn-William-K-Zinsser/dp/0062720406.2002-11-18.

[13]叶绍钧.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 5 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4]王荣生.从文体角度看中小学作文教学——从《国文百八课》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4,(5):61-62.

[15]徐乐,宋灵青,邸妙詞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现状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4,(5):58-63.

[16]王伟东,金义富.一对一数字化互动反馈智能课堂学习环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55-59.

[17]王国霞,刘贺平.个性化推荐系统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07):66-76.

[18]黄英杰.杜威的 “做中学”新释[J].课程.教材.教法,2015,(06):122-127.

[19]鷲秉成,廖長彥,張菀真,王秀蘭,施智元,鷲德懷.透過同儕回應活動提升國小學生寫作之讀者意識[C].全球华人计算机敎育應用大會,2015.

[20]赵蒙成.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21-25.

[21]王琼,陈新武.基于移动互联环境的本科教学情境理论与实践分析—-兼论“定格激发”教学模式思路 [J].长江丛刊.2015,(22):121-122.

[22]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31.

[23] 迈向新学习时代: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 (概述版 ),微信公眾号“上海教育”[ EB/OL].2014-5-28.

[24]Science of Learning Centers (SLC) [EB/OL].2013-12-26.

[25]朱春霞.基于新认知观的作文情境人机训练[J].语文建设,2014,(30):17-18.

[26]陆云.何为作文与为何作文——从 “2014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部分课例谈作文核心价值的重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04):62-65.

[27] (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8]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90-94.

[29]莫小不.电子时代与书法审美[J].美育学刊,2012,(04):63-69.

[30]康丽.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水平之我见[J].学周刊 ,2014,(27):165.

[31]徐仕勳.整合主題鶈讀與自由寫之數位寫作瓐境 (何艾模式): 從設銒到評估[D].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博士生毕业论文,2014.

[32]梁茂成.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3]郑贤红.浅谈作文批改的方式及效果[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1):161-164.

[34] Page,Ellis B. The Imminence of Grading Essays by Computer[J]. Phi Delta Kappan,January 1966:238-243.

[35]汪珍珠,叶宬.英语作文在线批改模式的实证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61-163.

[36]饙年亨.藉由提供社群管理工具建立階層式蝷上學褧社群:亞卓鰝和亞卓村[D].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硕士生毕业论文,2003.

[37] 毕家娟,杨现民,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8):48-54.

(编辑:郭桂真)

作者:王金凤 刘三女牙 郑年亨 韩小雪

语文教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学区制下学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破解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梧州市万秀区探索与实施学区制下“1+X+Y”学校管理模式。万秀区通过构建学区三级管理架构,引领行政管理改革;通过打造学区特色,引领办学理念更新;通过成立学区教学教研管理中心,引领教研改革;通过创建名师工作坊,实施教师团队改革;通过推动教师在学区内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学区制 管理改革 理念更新 教研改革 团队改革 资源共享

2013年,梧州市撤销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梧州市万秀区,以原蝶山区、万秀区(不含旺甫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万秀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原万秀区的居住人口逐年减少,蝶山区的居住人口逐年增多,这就造成市区学校存在“校园窄、班额大、择校热”现象,农村学校布点多、装备缺、质量弱,校际、城乡之间的教师素质、管理水平、装备配置、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2014年,为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桂发〔2014〕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7号),探索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破解“择校热”问题,努力解决市区“超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万秀区教育局通过建立七大学区,改革创新原有的行政管理和学校办学模式,实现“城乡学校差距幅度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渐趋高位”的总体目标。

振兴学区是七大学区之一,三年来,我们不断探索与实施学区制下“1+X+Y”学校管理模式。1是指一所教育质量较好、规模较大的龙头学校;X是指与龙头学校紧密结合,实行相对一体化管理的市区片的学校;Y是指实行“深度联盟”“城乡帮扶”的农村小学。振兴学区共有7所学校,包括市区3所学校和夏郢镇4所农村小学。市区3所学校包括振兴小学(龙头学校)、逸夫小学(X)、培正学校(X),夏郢镇4所农村小学(Y)包括周睦小学、民智小学、毓秀小学、荣雁小学。

一、构建学区三级管理架构,引领行政管理改革

由于万秀区实施的学区制是在保持各阶段同一层次学校间法人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尊重法人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必须规范、科学管理。学区管理设置于学校管理和教育局管理的中间层次,管理层级增多,对工时工效可能有所削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万秀区教育局大胆改革,在区教育局与原学校两个层面之间增加学区管理层面,各学区设一名学区长,对学区的市区分校实行相对统一管理。每个学区设视导员一名,由区教育局领导或由区教育局任命学校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担当,视导员主要负责对本学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沟通协调一些重要事项。这样就把学区长提到局的工作层面去担责,让学区长参与局务会议,学区管理层必须承担相关的义务和工作职责。为了更科学合理地推进学区工作,振兴学区通过构建三层管理和成立教研实体实行学区管理,三层管理分别为学区长、副学区长、各分校行政人员。学区长每两周召开一次学区长会议,商议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组织、协调、督促学区内各项工作,落实管理制度,并定期通过局务会议向区教育局报告会议决策内容和重大事项。

学区长在三级管理网络中处于中间位置,对上要接受教育局的领导和管理,定期向区教育局汇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对下要组织、引领学区内各分校人员积极探索与实施学区制管理模式。因此,一要强化学区的管理力量,体现管理与服从的组织原则;二要在学区内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信任的管理文化。梧州市万秀区振兴学区三级管理架构图呈现踏实勤恳、互相促进的工作局面。

二、打造学区特色,引领办学理念的更新

办学特色的建立,有利于學校形成明晰的办学思想,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2013年,振兴分校和逸夫分校分别开启以“绿色教育”“逸得教育”为主题的学校特色建设。去年,笔者先后组织召开多次专题培训会、讨论会等,引领培正学校确立了“善正教育”的特色文化,引领民智小学确立了“和美”特色文化,引领毓秀小学确立了“毓德秀行”教育特色,引领荣雁小学确立了“和悦教育”办学理念,引领周睦小学确立了“睦和”办学特色。在振兴分校的引领下,学区向着“校有特色、师有专长、生有特长”的目标,朝着“和而不同,各显精彩”的方向前进。

三、成立学区教学教研管理中心,引领教研改革

为了在学区内逐步实施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和有效指导学区教学研究工作,在万秀区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由教师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学区教学教研管理中心。教研、科研中心组本着“资源共享、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工作原则,实施中心备课和教学视导制、跨校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等,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科教研、学生特色发展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工作,成为学区内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一)以课题引领教学研修一体化

1.通过“专家引领”活动,让教师有“方向”

一是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研工作,积极撰写教后反思、听课反思等活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上级评比。二是学区教研中心组定期组织“菜单式”讲座等教科研理论学习,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为了提升学区教师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学区科研中心组在2017年开学初就邀请城区级和市区级专家、名师到学校开展“专家引领”活动。我们先后邀请专家、名师对课题选题、申报等进行指导。专家、名师与教师面对面,进行指导与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搭建交流的平台,适时开展学区个人课题展示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本学年,振兴学区在市级小课题申报中共获得2个A级课题,2个B级课题,3个C级课题的立项。这些课题都开展了开题会,也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平台。

2.通过“主题教研”活动,让教师懂“方法”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学区教研中心组就召开学区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先由学区负责教学工作的常务副校长进行统一的部署,然后分科由学区负责各学科的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共同商讨制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每周都有研究的主题,有课题的学科要围绕课题设计好主题。2016年,我们以“上合格课、做好老师”“学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考核”“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为切入点,在以“文本研读”为抓手,以“主题教研”为推动力的思路下,围绕语文的“字理、语用”,数学的“计算教学”,英语的“语音教学”主题,按照“学习—剖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程序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并形成了“谋课”“观课”“议课”和“思课”等环节的校本研修范式。从“谋课”开始,抓住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疑点、盲点等某一问题设计主题,研究教学设计;然后基于对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课堂观察,聚焦课堂生成,化解疑难问题,就教学关键事件和重要细节展开研讨;最后揭示课例价值,紧扣研究主题和课堂教学实际,形成理性评价。这种“专题化”“课题化”的教研组活动取之于教学,用之于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效果看,教研活动既使教师的研究有了着力点,又使课题研究有了实际的载体,避免了教研活动的空洞、低效。

3.通过建立“课堂改革共同体”,让教师会“思考”

我们推行“一课多研”,对同一教学内容作多视角、多频率、连环式研究的教研。做法是:同一课,不同教师来上;同一教师,上不同班级的课;同一班级,上不同教师的课。其次,学区依托学区中心教研组,借“六课展示”活动,分层开展“教学展示月”“教学开放周”等活动,搭建学科组研讨交流平台。这“六课”分别是:10年以下年轻教师的“成长型教师的达标课”,其他青年教师开展“中青年教师精彩教学设计展评课”,名优骨干教师开展“魅力课堂展示课”,行政领导开展“下水课”,外出学习教师回校上“移植汇报课”,薄弱学科教师上“研究课”。坚持上、说、听、评一条龙,把“优点说够、缺点说透”,使听课活动真正做到听有所得,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针对不同的课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研究课。如龚岫云老师的群文阅读研究课《桥》,在设计过程中,全组教师集思广益,给原本枯燥的教研活动带来活力。本节课由于设计巧妙,指导到位,引导合理,获得了万秀区阅读评优课一等奖。

我们把学区的行政骨干和名师骨干,每月集中安排一天时间,深入学区内8所学校,具体做到“五个一”:听一堂课、参加一个活动、开展一次交流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写一篇反馈报告。推行“联校蹲点一日行”,真正使名师骨干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剂。

4.通过“学区基本功”训练活动,让教师“专业化”

每次学区教研活动,我们都利用20分钟进行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各科的统一项目是练好“三笔”字,各科还有分科的项目。例如语文朗诵、数学速算、音乐弹唱等,每学期各科有不同的基本功的训练与考核。今年,学区把语文、数学、英语、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等各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展示作为一项特色进行打造。春季学期举办了“新坛新星”基本功大赛,秋季学期举办了“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以小科目抽查加强教学监测一体化

学区实施教学一体化管理,坚持实行全科质量检测,实行教学监测“四统一”:即统一试题、统一批卷标准、统一试卷分析、统一考核办法。学区每学期的期中检测、各科单项检测、小学科抽考都由学区组织,学区统筹安排,保证了各分校教学工作的协调一致。今年尤其加强了小科目的抽检。到达抽测学校后,测试组首先听取了学校课程设置和开展情况;之后对学科课堂作业完成及批改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查阅,并及时给予学校反馈,肯定好的做法,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从小科目课程中选择了七个学科进行进班随机抽测。小科目的抽测活动有效督促了各校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规范了课程管理,全面检测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对该区各科目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反馈,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四、创建名师工作坊,实施教师团队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2015年9月,振兴学区就开始筹备“见欢”特级教师工作坊,工作坊汇聚了自治区级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城区级骨干教师。工作室成立以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见欢”名师工作坊以振兴分校的何建欢特级教师为坊主,团结学区同学科全体教师,为学区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改进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区内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引领一批骨干教师,培训一批新教师。青年教师陈丝雨参加2016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选拔赛,荣获广西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陈思远老师参加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荣获一等奖,参加2017年广西小学习作教学观摩评比荣获自治区一等奖;欧阳柔老师参加2015年全区中小学信息技術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参加2016年自治区作文教学大赛活动荣获一等奖……收获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人上课,多人受益”,这是“见欢”工作坊的教师们的最深感受。

五、推动教师在学区内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是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我们学区主要通过三个层面多种形式进行教师流动。一是领导层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夏郢农村学校的中层领导较薄弱,逸夫分校派出了覃灿玲、钟芳霞两位综合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导主任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蹲点支教,在支教期间,两位主任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并协助指导农村学校规范使用各功能室,例如实验室、图书室等。二是骨干教师走教,进行全科教师的培训。学区走教是教师交流的又一创新举措,农村学校没有图音体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较差,为了补这个“短板”,逸夫分校和振兴分校分别派出邓璇、凌翔、梁睿、温星华老师到农村学校走教。每周一,他们走教到振兴学区夏郢镇四所学校,与这四所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共同研讨教学要点,共同练习学科基本功,为乡村学校的艺术体育教育科研传经送宝。三是市区学校的教师轮岗交流。去年市区三所学校共派出20名教师进行轮岗交流一年,今年进一步改革,一年级任课教师进行学区内抽签交流,为期三年。学区制的实施,无疑为教师流动提供契机和空间。学区内的教师交流确实是一种“多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师资源带来的实惠,学区学校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参与异校任教的教师也收获颇丰。这样,大大缩小了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

激活教师有效流动,我们主要通过学区层面,有效地处理好教师轮岗交流、蹲点支教问题。一是把握好该项工作的必要性问题。形式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利用好这一形式载体,有针对性地轮岗,有针对性地蹲点,方能体现目标性,否则,只能流于数字层面。二是妥善处理教师合理利益诉求的问题。例如解决交通费用问题,考虑相关人员的家庭情况和居住地的方便问题,考虑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特长问题等,以提高相关人员的意愿值、理想值,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的理想保驾护航。三是通过制度保障相关人员的合理、合法权益。制度的保障重在考虑利益的驱动,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志愿和积极性,从而保障轮岗与蹲点支教的连续性。

在当今教育均衡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的情况下,许多薄弱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师资水平先天不足的问题。对于不同的薄弱学校来说,名师的示范辐射所带来的效益也是各不相同的。振兴学区的教师团队是一支有情怀的团队,在工作中实现着有温度的生长。虽然学校间存在着差异,但寻求共同的生长与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我们会再调研、再思考,稳步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

(责编 秦越霞)

作者:谭冬梅

语文教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议大学语文课的古文教学

大学语文古文教学不只是中文学科知识的简单汇聚,它应该形成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从机械填鸭式教学方式向以自学为主的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式转变,从重复中学语文的单纯研究篇、章、字、词、句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母语的自觉是终生的追求。如何从根本上培育学生自觉的民族语文观念,即母语意识,光有基础阶段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给予学生知识与方法的同时,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大学生的思考品质,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学有个概貌的了解,并教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欣赏角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如何整合古代文章中的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的关系,怎么引导学生提高品位,有兴趣研读古文,以感知岁月的凝重和世事的沉重,参悟历史的真谛,达到传达中国文化意韵高度的艺术境界?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历史文化因子,引导学生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求真、求善、求美、求智慧,进而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厚意韵,传承民族精神文化?这些是所有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一、当前大学语文古文教学的价值

如果说“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固,那么大学语文古文教学则是这种形式的突出表现。因为大学语文古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学作品的解读、赏析,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领会本国语言的历史与发展脉路,更为清晰的认识民族文化的演进与沿革,更为真切的感受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与思想光芒,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本国、本民族语言更为熟练的运用与深入的理解,将成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完成各项社会工作的前提保证,这里就联系到了上文论述的知识以及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问题。正是由于社会发展需要各类人才不但掌握本专业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同时还要了解以往知识的历史样态和发展沿革,以便对新知识的产生根基与发展轨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把握。就语言而论,尤其是本民族语言,其不仅是一门单一的知识、技能,还是各类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得以交流传达、得以增光添彩的重要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讲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心理范式的再现与解读,是正确领会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诉求的重要渠道。对民族传统语言的把握与深入解读,不但提升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者对民族的认知深度,对自我的认知深度,这种深度的提升绝非简单的写好文章或找到好工作等浅层的目的所能涵盖的。

二、影响大学语文古文教学的因素

影响大学语文古文教学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体制和意识两个方面。

首先说体制方面。体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有我们上文提到的考试模式、师资管理、专业课对大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抢占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体制弊端束缚了包括考评、师资、资金等多种发展因素,造成大学语文古文教学无法实现大踏步的前进,无法及时灵活的调整缺陷和不足。体制影响最明显的弊端就是范围广,涉及的面大,因为在同一种教育体制和操作机制的统领下,同一时期甚至不同时期,各个地方对于古文教育的看法会取得一致,并按照一致的行为规范进行操作。姑且不论这个统一的规范是否正确,仅是这种整齐划一的操作方式就容易出现“南橘北枳”的问题。好在体制弊端的一个特点就是改正容易,只需要在认真调查和审慎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政指导就可快速更正。并且,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一,我国对大学语文教育采取各校自主的原则,将权力下放到各校,这样的好处是防止了体制弊端出现后在大范围内的消极影响,但其缺点是各高校各自为政,对于大学语文以及古文教学的相关标准缺乏统一有效的准则,无论是师资配置、课时安排、经费投入等等,都有学校一手决定,易于造成调配失衡和补给不到位。

相对于体制方面的束缚,意识局限似乎更带有根本性。无论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亦或是教育管理者,在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会有一些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冲突,比如教师作为教学执行者,在其教学过程中会延用一些过往的教学手段与知识积累,这种经验性的手段与知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同时也极易成为一种约束,因为在借鉴过往经验的过程中有一个融会贯通的问题,所有对已有经验的借鉴都要涉及到这个问题,而在融会贯通中就会出现易于融汇和不易于融汇两种不同情况,而无论是否易于融汇,教师出于对已有知识的信心,往往会以已有知识遮蔽新知识,由此造成原有经验一直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一种“权威话语”的角色,同时这种“权威话语”的形成还能帮助教师切实减少工作量,从而受到了独有的青睐,这种青睐又称为了对教育教学进步的无形阻碍,止步代替了前行。对于受教育者——学生来说,意识层面的束缚也严重影响着对新知识的吸纳与消化,例如古文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古代的语法规则,有些规则与现代汉语语法有着很大差异,而学习者如果对古代汉语语法了解不深、兴趣不大,同时又对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形成认识成见,这就容易导致对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产生抵触心理,学不好,信不过,既缺乏学习的动力又缺乏诚恳的态度,由此也就无法有效开展学习。

对学生而言,意识局限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自我角色的认识局限。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进入了全新的教育平台,科目设置及教学内容都会有很大变化,而就语文教学来说则并无明显变化,这从大学语文课本及课堂授课的实际情况便可证明。在这种看似“新瓶装旧酒”的转变中,学生并没有及时转变自我角色,还是以一种为应试做准备的态度来学习语文。而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主动权的改变,在中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老师手中,似乎老师不来上课,课程就无法正常进行;而在大学中则不一样,大学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老师只是适时进行点拨指导。这种主动权的更迭,相应的需要参与各方做好准备,以便能够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所以学生要及时转变对自身地位的看法,接稳、接好主动权,及时、合理的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对于学生自我角色转变的认识局限,教师也是负有相应责任的,因为教师作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理应在学生学习的方案制定、角色确认、疑难解答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作用常常被人为的简单化了,比如大多数学校刚刚开设大学语文课时,老师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名著、优秀教材及理论书刊等等,但教师的指导多数也到此为止,剩下的诸如阅读安排、解读要领等更具技巧性的知识传授则通常做得并不到位,结果造成学生的无所适从,难以及时转变自身在学习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大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

1.拓宽历史视野,力求好学深思

由于历史岁月久远,许多事件真假难辨,教材中可设疑的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拓宽大学生的视野,甚至可以辑录互相矛盾的观点,.以作品争鸣、作品综述、研究综述等形式去“深化”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甚至提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能透过一层看问题,这是与过去中小学语文截然不同的。

以《谏逐客书》为例,传统看法来源于司马迁《李斯列传》中的记载——秦王政因为韩国实施“疲秦之计”怂恿秦国修建郑国渠的缘故,愤怒之余,打算把所有非秦的客卿一律驱逐,楚国的李斯亦在其中,于是有了《谏逐客书》。然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却指出“文信侯免相,出就国,秦王下逐客令”(文信侯即吕不韦)。这两个背景,究竟怎么分辨真伪?以时间来分析,《资治通鉴》记载郑国渠的完成是在前246年,“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往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日:‘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由此可知,秦王政知晓郑国为“疲秦”而来时,想杀之泄恨,但郑国的话却打动了他,当时关中地区属于盐碱地,对于农作物的发展相当不利,如能完成这条三百余里渠道的话,将会大大增加秦国粮食的生产产量与运输便利,因此决定不杀郑国,要他继续完成这项工程,郑国渠完成后,“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史记·河渠书》)。若真下“一切逐客”之令,独留郑国留秦不合乎情理。因此《剑桥中国史·秦汉篇》,否定逐客令与郑国渠的关系,且认为司马迁之说牵强附会。从时间看,李斯上《谏逐客书》是在前237年,和郑国渠的完成时间相比差了整整9年。然而司马迁的说法也不能轻易否定,郑国渠事件,可算是逐客令的远因。《史记·秦本记》中也点出逐客令于吕缪事件后发生。史载吕不韦“尊为相国,号称仲父”,缪毒“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两人都并非秦人,为乱朝政已久,此时赢政刚刚掌权,逐客势在必行。因此,逐客令的导火线是吕不韦和缪毒事件。在对比以上历史资料时,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做学问的心得——“做学问要不疑处有疑”,敢于怀疑权威、质疑权威。不管读书做学问,或者道德修养、做人处世,都要深入求证,不能胡乱相信传闻。正如学者南怀瑾所说:“因为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实在永远没有空闲的时间。尤其是毕生求证‘内明’之学的人,必须把一生一世,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好学深思的领域中,然后才可能有冲破时空,摆脱身心束缚的自由。”

2.探讨方法

刘勰言:“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穷”。古文的写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把它当成一些生僻拗口词句的连缀。教师应从中心、题材、布局谋篇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其一,古文的中心一般在文中非常明确,粗读一下,便可认定。但由于字词句的难度大、费时多,往往会忽视中心。如果等全篇翻译完毕,往往只能留少量的时间点一下中心,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有的却是满脑子的“之乎者也”。因此,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去把握全文的中心,然后以此为纲,讲解全文,学生自然会感到开阔和轻松了。教师围绕中心来串通全文,便能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对文言字句的释义也是大有帮助的。一些学生对文言字句的解释,前后矛盾,甚至笑话百出,很大程度上都与忽视中心有关。其二,古文中的题材,都是些古人古事,或简或繁,往往成为学生明确中心,弄清语言含义和表达作用的障碍。对此,教师一般应先介绍背景材料和课文题材,然后再讲授作者选材的用意和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分析出文章主题。其三,探讨作者的布局谋篇是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散文名篇中的精巧构思,段落的衔接过渡、互为呼应、多种表达方式的相融、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都是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的。

3.评论思想

评论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阅读古文的能力,它有助于文章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这对于大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我认为教师主要可从褒贬人物、采集名言、扬弃糟粕三个方面入手。其一,褒贬人物。人物,总是体现着作者的爱憎情感。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充当一个!翻译官”,还要通过褒贬人物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古代文学作品中优秀人物的高尚人格,民族气节,奋斗精神等等,都是有血有肉和可歌可泣的,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同时,注重善恶与美丑的辨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对历史人物的评析,既可让学生领悟人物的成败得失,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二,采集名言。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实际,摘录其中的名言警句,感悟名言深刻的哲理和古代文人的睿智。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敢于运用,推陈出新。其三,扬弃糟粕。古文中的糟粕是历史的局限性和作者的观念偏颇的产物。对于作者的思想局限,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同时指导学生加以评述。

古文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一个“用”字,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名家们是怎样妙用字词,造句行文的,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之“用”。借古为今“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文的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锋.硕士论文《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王建平.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第89页到第93页.

[4]孙冰红.论社会发展与西方大学理念的擅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4期/2006年7月,139-142页.

作者:王文平

上一篇:审计判断绩效涵义论文下一篇:农村儿童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