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职能同时也有了重大的改变。具体说就是由传统型审计逐渐转变为增值型审计。前者重在事后监督,而后者重在咨询服务。商业银行提出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有助于其增强合规经营的意识,促进其组织价值的增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篇1:

基于EVA视角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从为企业增值的目标角度定义内部审计,符合内部审计的实质,而从EVA的角度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也相应地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阐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在分析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从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和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关键词:EVA 内部审计 实质增值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该定义从为企业增值的目标角度定义内部审计,符合内部审计的实质和发展特点。由此,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增值以及如何从EVA的角度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一)EVA基本理论及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易庭源认为,经济增加值(EVA)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生成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EVA是衡量利润的方法,其实质是“超额利润”,而“资本成本”(Cost nfcapita)实质是“社会平均利润”;朱红认为,EVA是一种新型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结构是经营管理者的个人收益与EVA的持续改善挂钩,是随时间而延续的动态激励机制。克服了传统激励机制易诱发经营者短期行为的缺陷,促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经营者为提高自己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EVA持续不断得到改善,因而能促使经营管理者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按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选择方案和制定经营决策,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王秋燕、刘国成指出,经济增加价值(EVA)是一种新型的公司绩效衡量指标,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他认为,企业应依据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建立EVA业绩评价标准并使其成为价值链会计运用的核心,依据EVA的标准来对公司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本投入到能创造正EvA值的部门,并从EVA值为负的部门撤出资本,通过并购、出售等手段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穆林娟、汤谷良阐述了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的涵义,认为作业基础的EVA应等于总的收入扣除作业成本及权益成本后的数额。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在考核作业业绩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成本,使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各作业组织的管理者非常关注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等等的经济利润,能够从经济意义上衡量被考核对象如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同时,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一个重要贡献是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无疑意义重大。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 国内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1)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发展。余玉苗、詹俊结合内部审计的新概念,探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背景以及保证内部审计增值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文中提出内部审计通过降低部门运作成本和提出增值性建议等活动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钟文芳、刘双菱、张骡霖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七次修改探讨内部审计的职能,指出内部审计定义的每一次的修定都伴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与拓展。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修订中第一次将“增加价值”一词列入内部审计定义,增值型内部审计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顺应这一变化,我国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也遂由“监督主导型”向“价值增值型”转变。(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职能等。王爱东、邹维忠认为国外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的特征。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审计过程、审计方案的执行等角度阐述了价值增值审计的特征;张晖从职能的角度对内部审计的转型做一定探讨。传统内部审计注重监督职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有效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内部审计转变职能必须从明确目标、加强沟通、风险评估、技术保证和业绩评价等五个方面考虑转型,同时作者给出了实施转型的措施。(3)公司治理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傅黎瑛指出,治理型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基础,为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目标,由具备复合型才能的职业人员所从事的重在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保证和咨询活动,认为董事会审计、战略审计、管理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治理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盛琛阐述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明确了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层次探讨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价值增值;郑新源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文中界定了内部审计“增值”这一概念,从直接和间接的价值、短期的和长期的功效以及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效应三个方面详述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度量。文章指出,从短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体现在改进风险管理、保证风险管理的效率两个方面。从长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则体现在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环境方面。(4)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阎红玉从价值链的定义出发,指出内部审计在经营风险较大的当代对企业价值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从企业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促进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加强保证性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价值增值途径;谭丽丽论述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际经验,其主要体现在建立预警机制、跟踪投资全过程、实施建设项目审计、实施风险审计等方面;徐荔、凌岚提出内部审计通过建立新型审计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处理好内审与外审、监督与服务等关系实现为企业增值;孙伟龙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内涵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内部审计实际对其实现增值的保证条件进行了多角度探讨,指出了内部审计参与价值增值的途径,即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和减少组织损失。

(三)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结合 周兵、赵小平分析了内部审计与EVA在公司治理目标上的交汇,指出二者共同致力于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文章不仅分析了内部审计引入EVA的理论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其具体实践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中以EVA的评价逻辑来构建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体系。文中通过EVA评价机制量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成本与效益,从而对内部审计的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国内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综观上述国内外关于EVA及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于EVA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也较为系统。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则集中在内部审计部门增值方法、增值功能的发挥以及内部其他与内部审计增值有关的研究,如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但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的研究却鲜有见到。就国内而言,国内对于EVA以及内部审计两个方面的研究是

在借鉴引入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从EVA的视角对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的研究鲜有涉及。结合EVA研究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见到。增值型内部审计虽然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定位、增值功能、增值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等,但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涉及。二是AEVA的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涉及很少。本项目组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能够收集的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研究方面的论文仅有两篇,其中周兵、赵小平在《内部审计斯思维——内部审计引人EVA初探》一文中从EVA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上目标的一致性论述了EVA引入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周兵、赵小平,2005);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采用EVA的评价逻辑,构建了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机构体系(刘玉艳,2006)。

(二)未来研究方向 以EVA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中引入EVA业绩评价体系并使之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的制度安排。如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中引入EVA评估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2)DAEVA的视角研究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结合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的特点,从EVA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该研究也符合面向企业利用EVA价值管理理念研究探索某一特定行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EVA引入的可能性及其增值途径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就内部审计所最终达到的目标而言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为适应公司治理通和风险管理的需要,采用各种合理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为公司增值的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主要体现在:(1)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前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发展同管理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增值型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价,它并不担负日常业务控制的责任。作为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增值型内部审计仅就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而建议接受和采纳与否是管理部门的权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总声明》中指出了内部控制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更说明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的实质。(2)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前面曾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不仅如此,它又可视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在所有者设计了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下,管理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者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增值型内部审计无论在谁的领导下,都是站在保护所有者权益的高度开展工作。如果所有者未设计或未实施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时出现管理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背离时,增值型内部审计代表所有者监督评价反映管理者行为就成为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反之,则可能出现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损害所有者权益的行为束手无策的情况。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有充分的动力和权力在企业中开展工作。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无论是作为管理权的延伸还是作为所有权的延伸,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所有者权益,最终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

(二)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能性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Stem Stewart&Co)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Added)的概念,简称EVA。它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如果余额为正,说明企业超过了股东和投资人的预期,为股东创造了超预期价值;如果余额为负,说明企业并未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产生了亏损;如果余额为零,则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正好达到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预期。在EVA的基本理念下,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EVA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也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使管理层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使管理人甚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EVA使管理者更注重公司的持续发展,以维护股东的长期利益。同时,EVA能更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因此,它与企业价值也最为相关。前文中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实质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且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以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进而帮助完成其目标。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毫无疑问,内部审计与EVA具有思想上的同源性,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思想上的同源性使得将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成为可能。

(三)EVA的增4/i,~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增值的目标,则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与其本身的成本的差额就大于零。用公式可表示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EVA=R-C>0。其中,R为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的收益,c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成本。从公式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其EVA最大,则其应尽可能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R,最小化其自身的成本c。由此,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便可以从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及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两方面展开:

(1)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从如下方面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第一,评价控制以健全内部控制。企业只有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上水平,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凡是控制良好,业务处理正确程度就较高,效率就高,错弊情况就少;反之,正确程度就较低,效率低,错弊情况就较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其超脱的地位,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贯彻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作出客观评价,以帮助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更合理地设计、安排内部控制,把可能的错弊降到最低,使内部控制的效果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第二,检查与评价管理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提供帮助,包

括确定风险领域、评价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几个环节。首先,内部审计通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灾害性风险)以及产生新风险的环境因素,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让管理层识别风险,确认接受风险的程度,制定风险政策,从而指导企业有效地使用内部资源。接着,内部审计应通过评价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的风险控制程序是否适当和有效,是否满足董事会接受风险的程度,提出改进风险控制程序的建议。最后,内部审计应通过检查和测试财务、经营和合规性控制程序,发现持续存在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进而提出如何通过改进风险管理以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建议。第三,监督评价公司治理的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参加与公司治理规划有关的事务,如各职能部门在研究与制定制度、规定、决定、合同、预决算报表时,必须请内审人员参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公司治理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促进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对于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群众检举揭发经济管理人员徇私枉法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在一定时期终了,内部审计应对公司治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检查治理目标是否完成及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需要继续治理的措施提出建议等,从而最大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最大可能为企业创造收益。

(2)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的成本主要是指代理方为取得委托方的信任,从而使双方利益最大化而发生的各项支出。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催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委托方并不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将资产委托给企业经营者。作为代理方的经营者则在享有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处分权的同时,也承担了使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即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委托人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而内部审计正是其采用的一种必要手段。代理人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需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评价,让委托人充分了解其努力程度以解除其受托责任。因此,从委托人角度看,内部审计成本是一种监督成本,从委托人角度看,内部审计成本则是一种守约成本。无论是作为监督成本还是作为守约成本,内部审计成本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力成本、培训费用、管理费用、时间成本和开展专项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是在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基础上的内部审计成本的最小化,其可以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和摒弃无谓工作来进行。提高审计效率可以从改善审计结构、更新审计技术、调整审计战略入手,而摒弃无谓工作则具体可以通过取消低价值审计和减少非生产性时间来达成。

作者:沈翠玲

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篇2:

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职能同时也有了重大的改变。具体说就是由传统型审计逐渐转变为增值型审计。前者重在事后监督,而后者重在咨询服务。商业银行提出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有助于其增强合规经营的意识,促进其组织价值的增加。基于此,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其特征入手,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基本功能定位和特征,阐述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

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而言,其内部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在传统稽核型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内部审计功能。商业银行一旦确立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并切实实现其功能,就能够使其内部审计的监督方式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确保良好运行、增强核心競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通过适当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保障银行可持续发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

增值,顾名思义就是增加价值。而所谓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可以为组织或机构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其作为一种审计类型,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只是传统稽核型审计模式的拓展。美国信息工业协会(IIA)在1999年年会上界定了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强调了对于组织来说内部审计应有的贡献,突出了内部审计是以为了增加组织或机构的价值为标明,从而推动内部审计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相比于传统的稽核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其一,内部审计以实现组织价值增加为目标,从而使得组织或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与其自身的价值链靠得更近,通过发现风险而减少损失,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达到组织或机构价值增值的目的。其二,全面地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监督与评价转变为提供咨询服务,对审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审计业务中不增值的部分,使审计的成本得到降低,最终实现组织或机构的增值。其三,在组织内部扩展内部审计服务群,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主动进行审计服务产品和项目的创新开发,从而增强生产增加价值的能力。其四,其审计模式以经营目标为起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强调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评估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内部审计的相关程序、技术和方法。其五,内部审计所采用的形式发生转变,即传统内部审计通常是审计人员单方面地检查、独立地进行验证,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则是审计与被审计双向互动参与,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双方的良性互动使被审计者的自我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基本功能定位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 

通过研究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能够看出,内部审计的功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转向服务,这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就是分析和评价审计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和结束后,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使被审计单位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商业银行运行中,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体现在为银行的各种经营活动提供相关的咨询、提出相关的建议、提供相关的顾问服务,全面融合于银行的各方面业务中,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监督功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其基本的职能之一,正是基于审计工作,才可以有效地监控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经济活动和经济信息等基本的、真实的情况。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采用科学的审计手段和方式,在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的范围内,按照现行的审计程序和规范,监督检查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及时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督促其加强风险防范、纠正错误、消除弊端,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控制功能

在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增值型内部审计基于内部控制环境,针对其经营管理活动准确地识别风险,并及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同时更进一步地增强整个控制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特别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上市,其会逐渐实现多元化投资和多样化经营,管理层次也会呈现多级化,因此银行的最高管理层难以做到经常性地直接检查与监督自身的经营状况。而内部审计则是银行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于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再控制,同时可以立足于全局来考虑和分析问题,从而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银行的整体业务运行与经营管理活动,最终实现相关的控制目标。

(四)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评价功能 

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银行的各种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是否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问题,是否有效地利用资源,是否经过授权后开展业务活动,内部运行是否遵循既定的标准和程序来实现其评价功能。内部审计人员遵循相关的审计标准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被审查的项目或者经营活动及其成果,这也是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负有的工作责任,通过全方位、规范化地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为银行的高管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具有的特征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同之处在于,增值型内部审计侧重于商业银行价值的增加。基于此,内部审计部门不单单是开展事后监督,更要着重考虑自身发展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为自身的整体战略规划服务。二是在商业银行运行的过程中,增值型内部审计以识别风险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从而为自身争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三是有效提升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传统的内部审计注重监督控制,突出“事后发现”,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加侧重于“事前预警”,通过有效措施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加突出审计意见的运用,更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四、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增值

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以财务规范为导向,而采用增值型内部审计则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备良好的大局观,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全面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持续地强化控制风险。内部审计主要的价值取向要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紧紧抓住内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审计的具体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内部审计方案,从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审计人才实现商业银行價值增值

人力资源可以说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核心资源。因此,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内部审计人员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培养、科学管理银行的内部审计队伍,加快转换内部审计队伍的工作职能,切实保证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结构组成,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和发掘复合型审计人员,利用他们去有效地发现、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

(三)完善内部控制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增值

在商业银行发展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识别和控制运行风险。其中,不仅要加强事前控制,而且还必须突出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切实把风险控制贯彻到商业银行运行的全过程中。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强有力地实现内部监督。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综合、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商业银行构建起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抑制腐败,增强自身资产的安全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转变监督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增值

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及时发现自身运行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而全面科学地进行审计评价,更要坚持跟踪监控所提出的整改内容的落实情况。同时,还必须坚持全面转型,不仅要制定科学的审计目标,而且不能单纯地在发现问题后再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预防商业银行的运行风险。另外,还必须转变审计工作所扮演的角色,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内容方面,应该从审计财务收支转为审计综合效益。传统的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和落后,在现场需要众多的工作人员进行审计。而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计算机进行非现场审计,以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志娟,黄杉杉.对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3):22-25.

[2]  尹小丽.银行内部审计功能重新定位的思考[J].现代金融,2013,(12):22-25.

[3]  毕翼.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审计月刊,2013,(12):6-8.

[4]  黎仁华,欧阳琴.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功能与实现方式[J].财会学习,2008,(11):54-56.

[5]  刘颖.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基于某银行的案例分析[J].金融纵横,2016,(3):56-64.

作者:吕东玉

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国家电网自身特点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作者简介:杨赛宇(1990—),女,汉,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硕士,会计学,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摘要:随着近几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根据国家电网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来转变服务方式、满足企业需求、增加企业价值就成为目前国家电网内部审计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国家电网;内部审计;增值型

一、引言

国家电网主要是对电力的采购、管理和销售,由于国情对此类能源有有较强的垄断性和公益性。其组织机构包括总部、分部、省公司、直属单位,拥有庞大的资金流。由于其核心产品是电能,这就决定了他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市场属性,还有一定的社会义务。2014年1月1日实施的新内部审计准则明确了内部审计目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1]。国家电网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内部审计的目标、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其特殊性,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国家电网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标

1、查错纠弊,规范管理。2014年4月初开始,国家审计署派出了数百人的队伍进驻国家电网公司,同时还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另一家国有电力公司进行监督审计,暴露出原国家电力公司还存在很多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如:不按规定和程序进行投资、担保和出借资金,风险控制不力,造成投资损失;违强调局部利益,违规转让资产和股权,关联交易不规范;个别人员挪用、侵占、贪污公款,违法违纪导致犯罪①。

2、受托责任得到有效履行。电力体制改革后,成立了国家电网公司,形成了国家—区域—省级—地(市)级的4层级“金字塔”型管理体系。所以各自在经营管理中,会受主观意愿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容易出现偏离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这就需要对每个责任中心是否全面有效地履行了受托责任进行内部审计。

3、增加价值。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创造经济效益就是他们的目标。而内部审计也应该从这一目标出发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目前主要是通过落实受托责任、提升風险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及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为企业创造价值[2]。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形的,如通过内部审计为国网增加收入,为国网减少不合理的支出等;二是无形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如加强对招投标过程及工程合同签订的内部审计,可以在源头阻挡国网价值的流失,对其更好地内部管理提供途径与方法。这些效益是无法计量的,但作用却是广大的。

三、 国家电网自身特点

1、 国家电网的自然垄断性。电力市场大致可以分为发电、供电、输电、配电四个基本环节,其中发电和供电属于非自然垄断业务,能够引入竞争机制;而输电和配电则属于自然垄断业务,多个电网经营成本比一个电网经营成本更高,为了防止私人垄断就需要由政府管制或独家经营。在未来的电力行业改革中,由国网承担的输配电环节也将逐渐的市场化,改变国网南网两家独大的竞争模式,更多的企业可以参与进来,2015年将在深圳试点的这种竞争模式即将开启。

2、 国家电网的公益事业性。由于电力产品和服务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国家电网在经营中存在着垄断性质,政府控制着电力产品的服务和价格,企业只能上网竞价,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于社会效益,导致其只能亏损。然而国家电网既具有社会公益性又要满足一个企业最根本的趋利性,那就要求其必须社会效益与企业盈利两手抓。以此的国网公司不能因为其内在公益性而影响其自身企业的活动力,更不能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3、 国家电网的资金密集性。电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高度集中化的资金,来筹筹建电网系统。与此同时在国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也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流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逐渐加大,电网系统的建设也日渐加快,投资行为逐年增加。国网的固定资产分布广、数量又多,使得电网系统的建设必须具备高技术性,这就导致了企业大部分资金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从而资金流动性较差、投资回收期较长。

4、国家电网的技术密集性。“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执行一些列的政策,主要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和全面建设智能电网。预计建成大规模的“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同时要通过对电网最大限度的延伸,拟解决边远地区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为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电能需求,就必须建设特高压电网,以提高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这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前提条件。

四、国家电网自身特点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

1、国家电网的自然垄断性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电力网络是电力的传输的唯一载体,这就决定了国家电网自然垄断的属性。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国网公司必须持有经贸委发放的经营许可证,在负责电费回收的基础上切实保护用户利益,保证连续供电,优质服务,同时降低成本,进行技术创新等;二是国网对电厂和客户形成一种自然的买、卖方垄断,电厂的上网电价必须由国家经贸委审批,客户的销售电价也必须由省级物价局批准。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厂逐步可以同需求客户进行直接交易,目前深圳已开始推行试点,这就逐渐削弱了国网垄断经营的影响。所以,国网的这种垄断性就要求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与政府管制的内容保持同步,确保电价政策的执行、落实,争取为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

2、国家电网的公益事业性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电能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它在具有商品的属性的同时还具有社会的属性。电力的发展和保障供给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重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大。同时,电能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与充足性直接关系到国网自身经济利益的好坏,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中蕴藏着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国家电网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着重于:如何在保证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电力产品的公益事业性。

3、电力企业的资金密集性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国家电网公司资产规模庞大、现金流量多、投资活动金额巨大,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就是因为电力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它渗透到经济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不可缺少的商品。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最终将导致对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这就更应该重点关注对资金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对资本投入的风险控制进行审计、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效益分析[3]。

4、国家电网的技术密集性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因为电力产品具有生产、运输、投用过程同时性和电能的无法储存性,所以必须使用大量的自动化技术设备以此确保电力的及时与稳定。同时,电力产品主要通过电网运输系统和供电网络提供支撑,这些运输和供电设备的建设、维护和运营也是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的。所以,国家电网在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方面会更广泛的涉及到各方面学科的综合运用。因此,要求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必须更加全面,其人员也要对与电力技术有关的各类知识有更广泛细致的了解。

五、结语

在未来,国家电网必将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变化,要求管理层提供更加高效和完善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服务。把推进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用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及时、有效地运用,为改善国家电网经营管理、领导人经济责任评价和考核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价值的增加提供更有效的途径[4]。(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茂琴,李卫国.浅谈内审成果在电力企业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04(08).

[2]王兵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3(02).

[3]孙宝厚.两办《规定》解读——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贯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

注解:

①资料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2014年4月30日

作者:杨赛宇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数字化矿山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