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30

收稿日期:2007-10-11课题组组长:史可山,人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行长;课题组成员:陈崇跃,徐克勋,朱燕涛,张杏英;执笔:陈崇跃,朱燕涛。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民银行系统对IT的依存度日增,信息系统风险也接踵而至,内部审计面临新的挑战,IT治理势在必行。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民银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银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我国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研究

摘要:近年来,内部审计增值研究在国内外均受到高度重视,我国央行也在内审工作转型近期规划中,将价值增值确立为内审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更好地实现价值增值是当前我国央行内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当前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文献标识码:B

一、我国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涵

内审价值增值是指内审部门作为央行价值创造活动的支持和保障,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开展确认与咨询活动,为央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建议和措施,帮助组织实现价值增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帮助消除各种减值因素(如风险因素、控制漏洞、治理缺陷等),促进央行行政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社会地位提升等行政价值增值;二是服务于经营管理活动,推进央行宏观调控、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促进央行行政价值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高度统一。

二、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 价值增值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自我存在与价值体现的客观需要。内部审计作为人民银行的一个重要监督与控制职能部门,构成人民银行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只有在人民银行总目标下,有效提升其确认、咨询作用的价值,最大限度实现价值链中的作用,才能凸显其在央行治理、内控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更好地获得管理层重视和支持,为自身发展和建设获取资源和保证。

2 价值增值是我国央行内审转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从统筹人民银行履行职责,顺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潮流出发,做出的方向性战略调整。在此形势下,不实现价值增值,人民银行内审活动只能限于初级阶段,审计水平势必处于低层次,内审作用更谈不上有效发挥。因此。迫切需要人民银行以增加内审价值为目标,拓展审计领域和内容,改进审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审计层次和水平,为夯实内部审计在组织价值链中的地位创造发展空间和平台。

3 价值增值是人民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人民银行只有更好地发挥内审增值功能,才能把央行风险降到最低,使央行职能实现得更好。内审部门只有确立价值增值目标,充分发挥价值增值功能,才能及时、准确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才能对内控的合规性、有效性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提出易于采纳的整改建议,有效推动央行风险管理。

(二)可行性

1 央行内审转型规划为价值增值确立了方向。2011年,人民银行制定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提出了转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步骤,明确了价值增值是内审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为央行探索内部审计增值指明了坚持与实践的发展方向。

2 央行内审转型的实施,为价值增值奠定了基础。央行内审转型的顺利实施,促进了人民银行审计理念、审计职能、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式、审计手段等多方面的转变,实现了内审工作重点向强化内控和风险管理转移,推进组织强化了对风险掌握、化解与驾驭,为央行在风险治理中体现内审增值奠定了基础。

3 与地方审计部门的交流沟通,为实现价值增值创造了条件。央行内审与地方审计部门交流沟通的强化,搭建了信息互通、经验互学平台,加快了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建设,为实现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创造了条件。

三、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现的难点和问题

(一)独立性不强,成为央行内审增值的体制障碍

目前,人民银行实行各级内审部门向本级行行长负责并汇报工作,同时业务上受上级行内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保证各级行对内审工作行政管理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内部审计独立性弱化,审计结论易受本行领导意志、风险理念以及同级人情左右,真实意见表达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体制障碍。

(二)制度保障缺乏,内审增值功效发挥底气不足

1 增值职能未在制度层面确立。当前,以价值增值为重要目标的央行内审转型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但内部审计的增值职能仍未在制度层面确立。没有制度作保障,转型环境无法优化,内部审计增值功效不能更好发挥。

2 咨询业务制度规定上欠明确。目前,央行制度未对内部审计咨询业务的性质、工作范围、作用和责任进行明确,内审部门参与的大额采购、制度修订、查库、业务风险会议、评先评优审查等咨询活动,主要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指令性文件强制实施,很少有可选择的余地,只能起到对过程的表面证明作用,而起不到应有的咨询作用,限制了增值功效发挥。

3 质量评估制度尚未建立。目前,央行尚未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内审质量评估目标、评估标准尚不明确,质量评估政策和程序亦不规范,难以对审计误差进行有效约束,不利于提升审计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

4 审计成果转化缺乏制度保障。目前,人民银行尚未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角度制定统一、完整、行之有效的审计成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关办法,对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的贯彻执行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加以约束。致使审计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成果转化利用不高。内审增值功效较弱

1 内审价值重视不够,造成成果流失、转化滞后。目前,央行内审的价值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挖掘,一些审计对象认识不到内部审计在央行治理、内控及风险管理中的价值,认为内部审计作为服务部门并不能创造价值和利益,只是“不能挽回又不能弥补既定损失的事后诸葛”而消极应对,造成审计成果流失和转化时效滞后,限制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作用发挥。

2 共享平台缺乏,审计成果共享性较低。目前,由于缺乏充分的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审计成果利用往往局限于某类特定业务,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议不能在各职能部门得到分享、借鉴与转化,削弱了审计建议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3 整改监督机制不健全。内审增值功效被削弱。由于缺乏完善的整改督办机制,审计问题的整改只能靠每年1-2个后续审计项目检查督办,致使问题整改缺乏充分性、有效性,内部审计在央行组织价值链中的支撑、监督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加之内审部门只有问题查处的建议权,而无有效手段督办问题整改,审计监督效果与价值功效被削弱。

4 审计分析缺乏建设性,成果转化效果不高。审计项目完成后,一些内审人员习惯总结发现了多少问题,提出多少建议,而对建议采用率、资金节省额、问题整改率等不够重视,不能从大量数据资料中分析归纳出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造成大量审计成果沉淀和积压,内审“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的建设性价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四)转型尚需进一步深化。内审增值未能充分体现

1 审计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内审增值难以有效体现。目前,基层行内审人员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查错纠弊”为目标的合规性审计阶段,以增值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理念尚未形成,“查出问题就算完成任务”、“问题查得越多质量越高”的陈旧观念尚未完全摒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果,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 信息化水平滞后,限制了内审增值效能。近年来,央行业务信息化发展迅猛,但内部审计信息化仍相对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仍很缺乏,科学、高效的非现场审计监督系统仍未建立,无法实现计算机网络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以事后人工翻阅凭证、账表为主的审计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效率与质量,加剧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成本,限制了审计增值效能充分发挥。

3 内向服务性尚未充分体现,内审增值效能无法有效拓展。审计职能上,咨询职能发挥、挖掘不够:审计内容上,对内控、履职审计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风险防控上,风险评估框架尚未真正建立,实时和动态监测力度不够。

(五)内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价值增值需要

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是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基础和关键。但当前,基层央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年龄老化、管理能力偏弱的现象较为普遍,尚未形成一支能够胜任价值增值要求的央行审计队伍。

四、实现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内审派驻制,建立总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垂直纵向组织模式

在总行设立副行级内审局,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并在分行、中心支行逐级设立副级别派出机构直接对上一级内审部门负责,削减内审现行组织体系中消极因素对内审结果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的影响,避免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结论易受领导及人情左右,真实意见表达难等问题,从体制构建上保障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构筑价值增值保障平台

1 完善央行内审基本制度,从制度层面确立内部审计增值职能,为内部审计有效发挥增值功效提供制度保障。

2 在内审制度中合理确定咨询业务的性质、品种、工作范围、作用和责任等,有效规范咨询业务开展,保障内部审计在咨询服务上的价值增值。

3 建立央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指标体系,强化内部审计质量考核和质量监督,减小和消除审计误差,推进审计规范化和专业化,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4 修订现行内审制度或出台审计成果运用专项规定。在梳理、总结和分析审计成果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审计业务特点制定统一、完整的审计成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关办法,打破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限制,构筑审计成果运用保障平台。

(三)着力强化内审整改,推进审计成果运用

1 广泛宣传内部审计价值取向和职能定位,并在实际审计中确保问题发现的前瞻性和高质量,促使审计对象主动接受问题整改,避免审计成果流失和转化时效滞后,确保内部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真正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2 建立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数据库,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文件资料报送,函告,召开联席会议、座谈会,编发信息等多种方式方法,畅通内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审计成果运用渠道,扩大审计成果在内控建设、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干部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切实发挥1+1>2的增值效应。

3 构建全方位的内审整改监督机制。一是设立审计发现问题纠改台账。实行整改“名册制”和问题“核销制”,直接监督问题整改。二是实行重要整改事项领导督办制,通过专题通报、分管行领导约见谈话、跟踪核查、直接督办等实现领导督办整改。三是建立协同整改监督机制,由纪检监察、事后监督、人事、内审部门组成后续跟踪小组,定期对被审计部门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整改实效纳入工作考核。四是赋予内审部门应有的行政处罚权和经济责任问责权,以制度约束力和强制力促使问题整改。

4 增强内审人员成果转化意识,广泛开展审计项目跟踪分析,准确掌握审计决定落实率、审计建议采纳率、资金节约额等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借助“审计专报”等方式及时向管理层提出成果转化建议,有效促进组织价值增值。

(四)深入推进内审转型,完善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机制

1 加快审计理念更新,拓展以增值为导向的内审功能。树立“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和增加价值”的人民银行内审理念,实现“要我审计”向“我要审计”、查错纠弊审计向内控分析与评价、监督性审计向服务性审计、事后审计向全方位审计的“四个转变”,既要找准、查深、查透问题,更要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服务与咨询”价值。

2 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内审服务高质、高效。研发和应用科学的审计软件,建立一套人民银行业务系统与内审监督系统同步的非现场监督系统,实现内部审计传统手工操作向主要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工具的转变,实现计算机网络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

3 强化职能,突出重点,促进审计价值增值。一是积极拓展咨询服务职能。通过积极参与大额采购招标、评先评优审查,对拟定规章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对业务咨询有效解答或寻求解决办法等。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是拓展深度和广度,强化内控、履职审计评价。以风险评估为技术手段,以内部控制和履职评价为作用点,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经济和社会责任、廉洁反腐、履职绩效、政务公开等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从监督、确认和咨询全方位帮助组织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履职效能,实现价值增值。

三是探索和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审计。采用实时、动态的监测方法,强化对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审计监督。推进人民银行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促进组织完善内控,改进风险管理,实现组织目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价值增值提供人才保障

1 合理调配人员,充分保证内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内审人员的年轻化、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为实现内部审计增值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证。

2 重视现有审计人员的动态培养。通过开展异地交叉审计、上级行抽调审计、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选送审计骨干到院校深造、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专项调研、问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开拓内审人员视野,增长内审人员专业知识,为价值增值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 王彬)

作者:程福垒

人民银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我国央行IT审计和IT治理的现状与思考

收稿日期:2007-10-11

课题组组长:史可山,人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行长;

课题组成员:陈崇跃,徐克勋,朱燕涛,张杏英;

执笔:陈崇跃,朱燕涛。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民银行系统对IT的依存度日增,信息系统风险也接踵而至,内部审计面临新的挑战,IT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本课题组在分析了人行传统的内审已不能适应IT时代审计使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人行内部审计并以此深化央行IT治理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内部审计;IT治理

随着人民银行各项业务与管理活动对IT依存度的日益提高,IT风险渐露端倪,人民银行内审从体制、手段和方式等均面临与IT发展程度相对应的新挑战,央行内审呼唤与IT治理相适应的改革。

一、加强人民银行IT审计促进央行IT治理的必要性。

IT治理大意指合理利用IT资源与适当管理IT相关风险的一种管理模式与机制。IT治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信息技术与各项业务的有效结合,促进组织收益最大化与风险的最有效控制。如同企业(公司)治理包括了内控管理及其内部审计等制度安排,“IT治理”也涵盖IT审计、信息安全审计、IT服务管理等内容。“IT审计”既是IT治理的组成部分,也是IT治理的促进因素。“IT审计”不仅对信息系统(IS)及其管理制度,还包括对内审自身的IT化建设行使“监督、评价与咨询”职责。

人民银行具有类似商业银行等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与业务体系,在管理上同样适用和更需引入“企业治理”与“IT治理”机制。人民银行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了分支行机构,在业务上也有“存贷款”、“中间业务”、“黄金外汇储备与买卖”等经营性品种。因此人民银行的“业务”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也更为庞大与复杂,日常运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这种背景下,人民银行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与潜藏的风险更加不容忽视,建立健全人民银行系统的IT治理及其IT内审机制十分迫切。

二、人民银行系统IT治理与IT审计的现状

在IT治理方面,人民银行表现明显滞后:一是尚未编制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央行IT治理蓝图或规划;二是尚未建立与人民银行组织结构和业务体系及IT应用水平相适应的IT治理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三是尚未建设和培育一支既掌握IT知识又谙熟央行业务的IT治理复合型或“两栖”的人才队伍;四是作为IT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IT审计、IT风险控制等监督与保障机制尚不成熟和健全,影响了人民银行IT治理的深化。

在IT审计方面,人民银行信息系统仍没有突破传统内审的窠臼。具体问题与原因:

一是IT审计的理论缺失。IT审计是审计理论的新兴领域,当前有关它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阐述与定义尚不统一,也给IT审计制度的建设和IT审计的实践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

二是IT审计的制度缺失。人民银行内审司虽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规程》等制度,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IT审计”,仅处于信息系统(IS)审计层次,属于一般内控操作制度范畴。

三是IT审计的标准缺失。目前却仍未规划与制定出一套能与国际接轨的抑或有中国特色的IT审计标准与具体行业准则,使目前的IT审计没有明确的方向与标准的轨道。

四是IT审计的队伍缺失。首先,在组织体系上IT审计人员配置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其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既掌握IT知识又熟悉央行业务、懂得金融法律的人力资源十分匮乏。第三,未建立IT审计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使现有人员IT审计素质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五是IT审计的手段缺失。即IT审计本身缺少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的武装与支持。首先是内审部门计算机及其网络工具与设施配备不足,使目前所开展的IT审计仍停留于现场的、被动的、事后的传统审计形式。其次是业务审计的IT辅助审计应用软件缺乏,内审人员面对全面“数字化”的审计对象,只能望洋兴叹。第三是当前的业务应用系统在设计、开发之初就未考虑接受审计因素,内审人员实施IT审计时没有“合法”接口与取证手段。这些均极大地困扰与制约着IT审计的开展与发展。

三、改革央行内审深化IT治理的政策建议

1、加强IT审计及IT治理的理论研究,为新形势下的央行内审改革提供理论基础。2004年,人行内审司同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IT治理与IS审计模型研究”,对国际通用的IT治理框架和信息系统审计标准“信息与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进行了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但是,近年来类似的内审科研仍然偏少,成果不多。当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均较深入,硕果累累,可以很好借鉴。

2、改革传统的人行内审体制,架构与IT治理相适应的新型内审模式。IT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审计,维护、促进或增强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合规性、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人民银行已构建了强大的信息传输网络,作为内部审计主要对象的央行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业务运营与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重大变化,不同层次的央行机构IS更存在鲜明的差异。这就要求央行对传统的内部审计架构进行新的设计,如构建“重心上移、机构下派”的内审新体系。借鉴西方中央银行组织治理模式并与央行IT治理机制相适应,在强调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同时,注意与IS开发、应用部门的协调一致。采用更灵活的内审方式,如引入市场经济国家“内审社会化”或“内审外包”做法,对人民银行的部分IT审计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开展;提升手段,改革传统的现场审计与人力审计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审计辅助系统实施以“信息技术对抗信息技术”的“非现场审计”和“机器审计”,等等。

3、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实现内审由合规性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服务转变。审计的目的是确保整个组织活动的有效性、效率性、合规性、安全性,使组织“价值增值”。内审由于IT手段的利用及对IS的审计,使内审目标的实现更加可能。因此,人民银行的IT审计不应停滞在查错纠弊的监督阶段,而应要求审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为被审对象提供咨询服务,当好参谋。

4、加快编制我国央行IT治理规划,建立适应人民银行体制的IT审计标准体系和框架。“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联合会”(ISACA)已制定了“面向过程的信息系统审计和评价的标准”(COBIT),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其作为国际通用的IT审计标准。作为我国央行的人民银行内审也应积极借鉴标准,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央行特色的IT审计标准与规范,为IT审计开展评价、咨询等活动提供尺度与准绳。

5、开展对新系统开发的审计,实现IS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即在新系统的立项、开发、测试和验收阶段,内审人员就参与其中,对程序开发到应用的全过程从审计的角度进行审慎监督;对系统的审计由事后转变为全过程监督。同时各业务部门在正式培训、推广使用新系统时,应邀请同级审计部门参加培训学习。对新系统开发审计时,应对新系统的今后可审计操作性提出要求,防止系统出现“拒审”等情况的发生。

6、加强IT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央行内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吸收计算机专业人员,把他们培养成审计人员;二是对现有审计人员开展IT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成IT审计师;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推行IT审计师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内审人员学习和钻研计算机知识,考取国家计算机资格等级证书,有条件的通过国际IT审计师资格认证。

(七)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推进IT审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思想》 (美)Andrew D.Bailey, (美)Audrey A.Gramling, (美)Sridnar Ramamoorti著;王光远等译,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

[2]仲安妮.IT审计直面差距找准定位促跨跃.金融时报,2006-8-22

[3]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内审课题组.我国央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策略,江苏内部审计

[4]韩国强.中国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审计探索.金融时报,2006-03-14

(责任编辑:姜天鹰)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武夷山支行课题组

人民银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新时代人民银行内审增值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内审增值的时代背景,综述了近年来人民银行内审增值的相关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认为在人民银行价值链中,内审增值是以支持性活动的形式,通过“双层”得以实现。探析了人民银行内审增值的“双层”路径:促进基本活动增值和参与并促进支持性活动增值。并提出了实现内审增值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审价值 增值 价值链 路径

一、时代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监督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先后进行重大修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等制度规定。2018年1月12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1号)(以下简称《规定》),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如何顺应新时代对审计监督的要求,采取具体措施,推动内审成果运用,提升内审价值,实现内部审计在服务央行治理、防范风险和加强内部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值得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认真思考。

二、人民银行内审增值文献综述

袁文英等(2011)[1]认为可以从评价和改善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业务活动的安全性、职责履行的效能三个方面提升内审价值功能。程福垒(2013)[2]建议建立垂直纵向组织模式,完善制度以搭建内审价值提升保障平台,强化审计整改推动成果运用,推进内审转型完善价值增值机制,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王敏等(2013)[3]以地市中支为例,从内控环境建设、审计理念更新、组织体系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后续跟踪质量控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王凯俊(2013)[4]认为内部审计应该明确职能定位,服务于央行治理。要抓好审计成果形成环节,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要建立审计成果共享机制,实现内审增值。刘燕(2014)[5]认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有四种方式:一是多样化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风险管理服务发挥内部控制效果;三是参与组织治理增加组织价值;四是审计多样化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2014)[6]建议从观念转变、选择最佳审计模式、引入风险评估技术和绩效评价、提高信息化水平等角度深化审计价值增值理念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应用和发展。张孟君等(2014)[7]提出要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于内审工作的始终,将审计关口前移,确保实现基层央行内审价值增值可以通过“合理定位内审部门、拓展审计内涵、建立横向信息交流机制”等六个途径。贾梅等(2014)[8]从服务央行治理的视角,提出央行内审增加组织价值的路径选择有以下几条:持续优化治理环境、评价并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多产品”的内审咨询服务、创新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提升内审成果的综合利用水平。

三、人民银行内审增值路径选择

(一)“价值链”理论视角下人民银行内审职能定位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等十四项。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拟定和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章程、制度和办法;监督检查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金融政策、法规、依法履行公务和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承办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工作;对违法违规人员的处理提出建议,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内审工作。

从内审部门的职责分工可以看出,按照价值链理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并非直接履行央行的法定职能,而是间接地发挥监督作用,对整个央行履行法定职责起辅助支持性作用。从职能内容上来说,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通过发挥“确认”和“咨询”两大职能作用,使用规范化的审计方法,评价并改善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增加组织价值,促进人民银行履行法定职责。从增值活动的分类来说,在价值链中内审增值是以支持性活动的形式,通过“双层”得以实现。其中一层是通过确认和咨询活动的方式,对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进行评价和改善,促进基本活动的效果效率,实现总体增值。另外一层为通过确认和咨询活动的方式,参与并促进、改善支持性活动的效果效率,为人民银行依法履职提供支持和保障。“双层”并进,共同发挥“确认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的作用,实现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目标。

(二)人民银行内审增值路径选择

在人民银行价值链中,内审增值是以支持性活动的形式,通过“双层”得以实现:一层为促进基本活动增值,另外一层为参与并促进支持性活动增值。

1.促进基本活动增值。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实现增值的路径之一就是通过确认和咨询活动的方式,对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进行评价和改善,促进基本活动实现增值。内审部门通过开展各类内部审计活动,对人民银行的各类基本活动,即业务部门执行金融政策、法规、依法履行公务和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确认,发现业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推动业务部门开展整改。内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风险防范的考量,适时开展后续审计,确保发现问题整改到位。以此确认活动促进业务部门规范履职,提高履职的效果和效率,在人民银行整体上提高了依法履职的价值。

另外,内审部门根据管理层要求或业务部门的需求,开展咨询活动,为业务部门高效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专业的建议,促进业务部门履职水平的提升,由此实现增值的结果。

2.参与并促进支持性活动增值。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实现增值的另一条路径就是,通过确认和咨询活动的方式,参与并促进、改善支持性活动的效果效率,为人民银行依法履职提供支持和保障,实现支持性活动增值。内审部门开展确认活动发现问题,或是开展咨询活动提出相关建议,可以与其他监督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为其他监督部门监督业务部门提供线索和经验,为管理层出谋划策,促進其他监督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监督取得实效。业务部门通过对其他监督部门发现问题的整改,改善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推动了人民银行整体的依法履职。另外,内审部门的咨询活动,可以为人事部门的奖惩提供建议,为管理层绩效考核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最终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以上路径都是内审部门作为增值活动的源头,参与并促进了支持性活动增值。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组织建设,保持内审独立性

独立性是保障内审机构独立履行其职责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内审部门想要在增值活动中发挥好职能作用,必须有独立性做保障。《规定》从两个方面增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约束和保护制度。审计实践中,建议健全有利于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组织机制,如实行“一把手”行长直管的模式,完善党委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汇报的工作制度;明确内部审计边界,梳理内审部门参与或协办的事项,划分内审人员行为界限,确保内审人员行为“不越界”,有效保障内审部门及人员獨立履行职责。

(二)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价值驱动理念

价值驱动理念,就是将发挥内审职能作用旨在增值为内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其贯穿到内审实践的各个环节。建议逐步改变内审人员对内审“查错纠弊”职能定位的旧理念、老认识,逐步树立价值驱动理念。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内审人员学习“价值链”理论,引导内审人员开展讨论、深入思考,提高对内审职能定位的认识,深入理解内审增值的原理、途径、过程,为内审增值实践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专业胜任水平

内审增值最终要靠内审人员来实现,因此,内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是基础。要实现内审增值,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内审人员专业素质。建议内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参加条线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采取到相关业务部门跟班学习等方式了解业务部门重要业务的新变化,更新业务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拓展内审人员专业空间。建议内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经验的传承作用。发挥内审战线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年轻的内审人员多向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内审人员请教经验,加快专业能力提升速度,充分发挥内审队伍的团队优势。

参考文献:

[1]袁文英,王红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J].西部金融,2011(11):81-83.

[2]程福垒.我国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研究[J].华北金融,2013(5):62-67.

[3]王敏,刘宇,张璐.基于SWOT分析视角的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研究——以人民银行遂宁市中心支行[J].西南金融,2013(2):68-70.

[4]王凯俊.明确内审职责定位不断增加审计价值——谈人民银行内审转型与发展[J].西部金融,2014(2):82-84.

[5]刘燕.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4(10):102-103

[6]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审计价值增值理念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发展建议[J].海南视窗,2014(8):82-85.

[7]张孟君,杨明伟,任熙.风险导向下基层央行内审价值增值的方法探析[J].西南金融,2014(8):69-70.

[8]贾梅,张蓓.服务治理视角下人民银行内审增加价值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4(37):54-57.

作者:朱江

上一篇: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探究论文下一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