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从“育人”重于“济人”角度,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促进勤工助学学生心智成熟、完成自我教育、培育创新精神的角度,提出既要完善岗位管理以强化育人功能,更要加强人文关怀以增强育人效果的优化策略,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技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技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篇1:

浅谈技工学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图书馆是技工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是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精神使者。文章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校园文化建设,分析了技工学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技工学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關键词】技工学校图书馆 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思想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根据办学的实际,对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采取摒弃、接纳和改造,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探讨如何加强技工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对促进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学校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灵魂。

二、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主导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教育部职成教司王继平副司长强调,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为中心,以和谐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务实向上为特色,着力抓校风校貌建设,抓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三、技工学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技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它担负着为技校教学服务的重任。随着技工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加强技工学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建设好技校图书馆,培养技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继承良好的办学传统,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一)技校图书馆是课外教育的课堂

技校图书馆巨大的知识量决定了它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一个技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利用图书馆培养学习意识和认知意识将会使他受益匪浅。技校图书馆根据学生的现状开设阅读指导课和图书馆知识课,引导学生了解阅读,学会网络阅读,对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图书馆里学生还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和利用馆藏,独立地进行求知,培养自学能力。

(二)技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

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存纽带开展的。因而,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职校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在图书馆里,你可以与古代先哲们进行精神的探讨和对话;在图书馆里,你可以与志同道合者实现心灵的交汇和碰撞。

(三)技校图书馆是学校网络信息中心

技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网络信息的中心,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娱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技工学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好的技校图书馆不仅要有效地服务于师生员工,同时要更有效地服务于意义更宽广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图书馆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场所。

(一)确立图书馆的教育地位,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蓬生机与活力,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办的丰富多彩。

(二)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为校园文化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的蓓出。丰富、健康的网络信息资源,是校园最主要的精神文化资源,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技校图书馆必须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通过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建立合适技校教学发展、净化技校校园文化的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网络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努力搜集、整理各类电子文献,挖掘现有馆藏资源的信息来抵制消极的网络信息。图书馆可以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接受先进网络文化,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

(三)创造优美的馆舍环境,塑造高品位校园文化环境

图书馆要进行合理的布置,为读者提供健康文明的阅读环境。一个优美、洁静、文雅、有序,催人奋进的阅览室,丰富藏书的书库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求知欲;现代化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学习动机;优雅、安静的书库可以使读者得到心灵的净化、修养的提高、行为举止规范等。因此,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充分体现图书馆校园文化的内涵,同时,要不断地发挥的环境和设备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保障。

(四)提高馆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馆员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最具有活力的因素,馆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地提高馆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锻炼馆员的各种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高质量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以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综上所述,技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容忽视。如何挖掘图书馆的潜力,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技工学校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窦晓梅.新形势下我局图书馆如何加强读者服务工作.专业图书馆建设.

[2]邹华.试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2004.

[3]李于雄.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6(3).

作者:杨革

技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篇2:

“育人”重于“济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之省思

摘要:从“育人”重于“济人”角度,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促进勤工助学学生心智成熟、完成自我教育、培育创新精神的角度,提出既要完善岗位管理以强化育人功能,更要加强人文关怀以增强育人效果的优化策略,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勤工助学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19.0105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1]可见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则是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在此形势下,作为资助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工助学,其目标精髓便是“育人”重于“济人”,而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勤工助学活动,尤当如此。

图书馆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扩展,是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爱国爱校教育的重要基地。较诸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型、职业型、服务型并创新创业型的人才[2]。具体而言,在知识层面注重对应用性知识的掌握,在能力层面注重对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其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3]。勤工助学学生在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图书馆的藏书体系,提高文献利用能力,拓展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感受文化熏陶,且与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目标相契合,能够启发创新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养。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务必利用勤工助学岗位,大力推进育人工程,提升其人才培养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学术界于此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如陈少婉[4]探讨了勤工助学学生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扮演的角色、参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改进策略。张煊等[5]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当前学生自主化管理模式的新思路。饶志雄等[6]提出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应与高校专业课程、就业目标、科研活动相结合之观点。这些研究主要从工作形式、管理模式、培养途径等方面阐述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本文从加强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审视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育人策略,并提出新思路与新举措。

1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育人功能之分析

勤工助学,顾名思义是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它的受众已延伸至所有学生,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育人”的目标。

1.1培养敬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敬业就是指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敬业精神包含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勤工助学学生通过参与图书馆相关工作,提前认知事业之可贵与崇高,从而生成敬畏之心,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思想认知基础。

同时,敬业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之重要表征。马克思曾指出:“你生活在这里,就有规定,就有责任。”每个人都必须为所处的位置尽责,为社会负责。大学生通过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服务岗位,可克服某些自我自私、偏执狭隘的心理和行为,培养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进而延伸到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成为一个愿意作为、勇于担当的人。

1.2拓展知识领域,感受文化熏陶

知识面狭窄,思维空间小,必然会造成求职时适应性差,竞争力弱,而在工作中也会缺乏创造性的潜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精于本专业知识,还要擅长相关、相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专、精、广、博”,概之为“专业型、复合型”。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深入文献整理,可激发其阅读的动力,拓展其知识领域,提升其思想格局。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大学生,无论其学文学理,抑或是学工学医,首先应该是个有文化的人。而图书馆作为文化的殿堂,其丰富的藏书以及浓厚的阅读氛围,徜徉其间的勤工助学学生,必然能感受文化的熏陶,长此以往,其素质乃至气质必会大为改观。

1.3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实践出真知”。勤工助学可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体验,掌握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并能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即使是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服务性工作,也可帮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以及时间管理等能力。这些能力是课堂专业学习中所无法获取的,有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

2当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局限

2.1岗位单一,不利于学生知识领域拓展

从笔者所了解的安徽省某应用型本科高校来看,目前该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局限于重复型、体力型劳动,如图书期刊的分类与上架,过刊报纸的打包与装订,错架乱架的整理与归位,以及日常卫生清洁等工作。这些工作基本没有技术含量,从而缺乏创新性和挑战性,学生也因此工作热情不高,兴趣泛泛。通常的情况是:勤工助学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流程,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书的封皮,而不是书的内容;走进的虽是书库,却感受不到书香,从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其知识领域,提升其综合素质。

2.2监管失范,不利于学生敬业精神养成

据笔者了解,一些高校图书馆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招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多是由学生自荐、同学举荐或院系推荐等几种方式组成。而对招聘来的学生也缺少必要的实习观察期,且岗前培训不规范,甚至是靠前任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传、帮、带。薪酬是简单地采用签到计时的方式来衡定工作量。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直接简单的方式使勤工助学的学生对工作有消极懈怠的情绪,其主动性、積极性不仅不能被调动起来,还易滋生负面影响。

2.3理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

目前尚有许多教师对勤工助学的理解与认知,仍局限于经济资助的层面,没有利用好勤工助学学生兼具读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从勤工助学学生自身看,他们也忽视自己管理者的角色,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吩咐的工作。勤工助学学生未能实现由学生向管理者身份的转变,因而其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参与不够深入,积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其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创造力的培养。

3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育人策略之优化

3.1完善岗位管理,强化育人功能

3.1.1增设工作岗位,抓好岗前培训

图书馆应多安排一些能够锻炼和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技术含量高、创新型的岗位,如计算机操作、网站维护、文字写作、交际管理等;分配一些如阅读推广、书目推荐、“读书节”策划、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等工作。这既可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锻炼其实际应用技能,从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岗前培训既要有利于推进工作,也要有利于学生成长。内容可分三部分:一是文献管理知识。如图书分类法、数据库录入、期刊的签到录入等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书库的排架组织等。二是职业道德修养。开展图书馆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培养其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岗位管理制度。在让勤工助学学生明确馆内基本规章制度的同时,图书馆还应专门制定勤工助学学生管理细则,包括岗位职责、纪律要求等,增强勤工助学学生的责任意识。

3.1.2设立考核制度,建立助学档案

考核是区分学生工作优劣,增强学生实践效果,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通过设立年度“满勤奖”“最佳团队”“最美管理员”等奖项,以奖金、证书或公告等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建立助学档案,记录每个勤工助学学生工作期间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优劣奖惩等,并把这些信息与他们所属院系、社团共享,作为学生各项评选评奖的依据,如奖助学金、优秀学生、推免深造等的辅助分值。

3.1.3转变工作理念,激发创新思维

对于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动机,笔者调查发现,约50%的学生是为了争取更多学习机会,以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约30%为减轻经济负担,另有10%的学生为了丰富业余生活,还有10%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朋友及其他原因。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勤工助学工作的认知已上升至新的高度,不再单纯地为了获得经济扶助。因此,馆员要从学习的角度而不是劳动的角度去定位勤工助学,引导他们在工作中积极转变角色,帮助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活跃群体,馆员要鼓励勤工助学学生乐于从读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视角,去发现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日常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4],进而主动献计献策,讨论优化问题解决方案,贡献出他们的创造力。

3.2加强人文关怀,增强育人效果

目前“00后”新生已走进了大学校园,其成长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造成他们中的部分人劳动观念淡薄,责任心较弱,抗压能力差。因此,岗位管理者不仅在经济上给勤工助学学生提供帮助,还要在其思想品德、心智情商等方面给予关注与帮扶,满足其成长成才的愿望,做到“助学”与“助心”的融合。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获得报酬的同时,如能时刻感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关爱,这必能转化为他们以后履职尽责、回馈社会的原动力。

3.2.1促进心智成熟,将人文关怀贯彻始终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智成长的关键期。部分新生代大學生具有矛盾性的心智特征:个性张扬但心理脆弱,个性独立却生活依赖,思想活跃却内心空虚,情感强烈与情绪化并存,理想主义与功利倾向并存[7]。因此,馆员要以学生为本,在勤工俭学的实际工作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与关怀,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智商与情商同时提高,在学业、工作、生活、交际中成为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对于经济贫困的学生,要在工作中多鼓励、多谈心,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乐观对待经济、学业和就业的多重压力。

3.2.2加强自我教育,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8]。要不断强化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君子必慎其独”,评价一个人最高誉词是德才兼备,“德”是放在首位的。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勤工助学学生德育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高尚的理想信念,自强自立的精神。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居于前两位的是责任感和诚信,而应届毕业生则把这两项排在第八位和第六位[5]。这种严重错位现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再者,时下社会更需要技能型普通劳动者,而许多大学生却视自己为“精英”,待价而沽;即便找到一份工作,也浮躁不定,频繁跳槽,这便导致大学生就业甚至不及中专生、技校生的现象[6];因此,要培养学生务实作风,端正自我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及时进行职业规划;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与诚信教育,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做有高尚品德的职业者。

3.2.3培育创新精神,逐渐增强创业能力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高校已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定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图书馆应响应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能力。图书馆可自主或吸引社会资源创建一些平台,如咖啡书吧、文体商店等,采取学生自主经营模式,既可让其赚取经济利润,弥补其勤工助学费用的有限,也可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经营管理以及市场研判等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結语

高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活动之成效,不仅体现在为多少学生提供了经济帮助,让其顺利完成学业;更体现在使多少学生提升了德育与智育的高度,成为社会真正的有用之人。教育部为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遴选委托部分省(区、市)、高校和院(系)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引导其“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9]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诸多双一流高校已积极探索资助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径与新举措。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务必完善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育人效果。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图书馆实践中的各领域与各环节,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9-05-03].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3/c64094-29961631.html.

[2]陈小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定位、使命、路径和方法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4(3):35.

[3]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66.

[4]陈少婉.勤工助学学生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深度参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9):41-43,42.

[5]张煊,李小凤,史嘉坤.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创新探析——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10):198-201.

[6]饶志雄,徐美华.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创新[J].科教文汇,2017(2):131-132,132.

[7]张莼波.大学生心智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J].学理论,2013(35):390.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

[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7-12-07(1).

作者简介:洪丽(1973-),女,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本理论。

(收稿日期:2019-08-05责任编辑:张晓霞)

“Educating People” over “Helping People”: Reflection on the Work-study

Management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Hong Li

作者:洪丽

技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篇3:

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的新思考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馆藏建设滞后、馆员的知识结构落后、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一些问题,分析了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与培养途径,为建设和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的图书馆员队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员 素质 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安静宜(1964- ),女,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陈革(1969- ),女,天津职业大学设备与实验管理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天津 300402)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图书馆的职责是向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优质的文献服务平台。实现图书馆的职能必须依靠馆员,而馆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并与学校总体水平和整体形象密切相关。近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依托行业背景的中专、技校、成人大专合并升格组建而成,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特别是图书馆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较差,综合素质较低,如不及时充实、调整、提高馆员的知识结构等素质,使之适应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客观需要,无疑会阻碍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馆藏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合理建设,特别是由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升格前收藏的多是中专办学层次的图书,文献内容层次较低,已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另外,升格后的高职院校专业大多进行了调整,也造成了部分原有馆藏文献的不适用。目前,天津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没有构建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经费所限,达不到合理配置电子信息资源,满足不了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等大量的需求。这种现状困扰着图书馆向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影响信息资源及馆藏建设,必将使图书馆的工作落后于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馆员的知识结构落后,素质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全日制毕业的本科生馆员所占比例不高,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偏少。近几年,有个别发展较快的高职院校已开始引进研究生人才,但图书馆专业的甚少。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影响,图书馆员相当一部分是学校安置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相对较大;性别结构也不够合理,女性比例过高,男女性别优势不能互补,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安于现状的现象较严重,很多馆员仍然把图书馆工作当做“铁饭碗”,满足于本岗位涉及的工作,在工作和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危机感,事业感和责任心不强,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发展趋势关注不够,缺乏把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能力。另外,我国高校图书馆被列为教辅单位,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培养人才方面图书馆员没有列在学校计划之中,这也挫伤了图书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之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突出的业绩,久而久之,就形成安于现状的现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首先应该从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入手,不断更新馆员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服务的重要职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图书馆工作的宗旨是为读者服务,服务育人是图书馆员最基本的职责和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能之一。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为读者传道、授业、解惑,针对读者的需求提供图书资料。有些图书馆员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做具体事务,不能主动为读者服务,而是被动地等待读者提出要求。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任劳任怨、注重个人修养、热情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应当是图书馆员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图书馆员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环境育人以及服务育人的重任,担负着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图书馆员的高尚品德、服务态度以及工作方法同样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影响,图书馆员的言行举止同样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有少数图书馆员并不注意自身形象,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工作敷衍了事;还有的缺乏必要的文明礼貌,行为不规范,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地解释说明,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使得图书馆的地位和形象受损。

二、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以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据当前对图书馆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馆员占75%,由此可见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馆员既要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要有其他专业背景,努力成为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需要知识结构较好的馆员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应以专业建设为中心,逐步构成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在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重点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根据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特点选择图书文献资料。要达到图书馆重点专业文献资料的馆藏数量、质量、多元载体服务体系的建立,直接与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和采编人员的素质高低相关。可见,专业馆员和采访人员对学校重点专业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馆藏建设还应注重文献的实用性,符合实用才是目的,这也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因此,不断更新专业馆员和采访人员的知识结构是当前必须的,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则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二)提升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以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图书馆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借还书服务。对于读者较高的服务需求,如果馆员不能承担的话,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压力。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化环境基本上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员面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环境、电子资源,就必须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文献的加工和应用能力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弱的馆员,就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有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和方式,不断尝试和拓展服务职能,逐步提高服务质量。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馆藏文献资源,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对馆员进行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自学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更新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发挥才干,把智力、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逐步构建学习型的、和谐的图书馆。2006年底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也为图书馆馆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一个实现自我提高的契机。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培养途径

(一)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是健全的职业心理和独立完善的职业人格的总和,是人的职业活动中的一种高级境界,也是职业素质最完美的体现。具有较强的爱岗敬业精神的人是不仅仅为了获取报酬而付出劳动的人,他们更注重的是成就感、事业心的满足和在工作中追寻生命价值的体验以及职业乐趣的追求。图书馆工作特点就是要求图书馆员要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甘为人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以服务读者为荣、以读者满意为乐。通过图书馆员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的文献资料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适应能力,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2.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图书馆是科技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由于职业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员工作内容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领域,而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是胜任工作的关键。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在业务知识方面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还要了解本校重点专业的设置,不断学习,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以适应新的业务、新的技术和新的岗位的需要。

3.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首先体现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再就是从事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和传递服务的馆员,应树立信息意识及培养对信息选择和处理的能力;对那些年轻的、学历高且综合素质较强的馆员还可对文献进行较深层次的搜集、加工和传输,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不断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从而在信息时代成为读者的信息向导和知识领航员。

4.不断学习,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理论研究,提高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何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论研究,开创学校图书馆工作新局面,这是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馆员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才能适应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馆员要不断探索为教师科研课题提供文献服务的方式方法,力争参与到课题中去,拓宽自己的思维及研究的空间,从自我的工作中提出问题,然后千方百计地寻找办法去解决问题,达到提升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的能力,进而逐步提高科研水平。学校应积极鼓励图书馆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和条件,这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有效措施。还有,图书馆员在准确地将图书资料进行搜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操作、管理和开发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它,就必须用先进的知识和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积极参与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充分调动广大图书馆员的积极性。

(二)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事业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必将需要一支复合型人才的馆员队伍。笔者认为,馆员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这两条有效途径来充实知识和提高能力。

1.自主学习。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而馆员是实现图书馆工作的载体。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工作开展和推进,因此,要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首先应倡导图书馆员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能自觉地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逐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每一个图书馆员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图书馆整个的工作性质与流程都要心中有数,对文献信息的分类、编目等内容都要详细地了解和熟悉,只有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真正成为知识的导航员。

2.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知识结构的完善,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教育,也是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再教育。改革开放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要适应新时期对图书馆的要求,必须重视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和专业队伍的建设。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员不断提高本身业务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好坏,有赖于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素质的高低又有赖于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

首先,图书馆员要有继续教育的意识,就必须转变心态,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应用技能,以适应和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领导应注重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把馆员的继续教育放在同提高教师素质的同等地位来对待,要有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同等的支持和保障;第三,图书馆应加强内部管理,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将馆员的继续教育与本人的年终业务考核、岗位聘任相联系,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将直接影响到馆员的竞聘上岗等一系列的切身利益,使继续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第四,继续教育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在职进修学习,各种短期培训班,参加或举办学术研讨会,举办馆内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力争承担研究课题,网上学习等,以达到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真正发挥继续教育优化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

四、结束语

培养一支高素质馆员队伍,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从服务工作的性质,提供使用的对象,还是从服务工作的过程、服务工作的目标看,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已成为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随着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逐渐成为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图书馆硬件和软件的同步现代化,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多途径的服务渠道,进而努力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韩世威.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12):468-470.

[2]侯贵松.知识管理与创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02-252.

[3]刘树标.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3-62.

[4]楼靖华.论高校图书馆员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16-17.

[5]周德政.继续教育——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发展之路[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3):55-57.

[6]张泽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津图学刊,2003(1):8-11.

作者:安静宜 陈 革

上一篇: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