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及规范化论文

2022-04-19

mitteeofPizhouMunicipalCommittee,Pizhou221300,China)【摘要】随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国家对其越来越重视的新时代,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至关重要。这既有利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以需要引起重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行政许可及规范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政许可及规范化论文 篇1:

试论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界定

作者简介:赵媛媛(1989-),女,甘肃酒泉人,甘肃政法学院2012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合同法。

【摘要】行政许可设定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对象的行为自由权,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分配,关系到公共安全的保障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而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是许可设定的关键,但目前条件下行政许可设定的实际操作是优略互见,合理限度的界定许可的设定范围,对于行政许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进一步明确操作实施,是完善行政许可设定的必要。

【关键词】行政许可;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批判性

一、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概述

(一)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概况

《行政许可法》在总结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在正确处理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等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列举和概括了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和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行政许可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明确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是指依据设定行政许可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确定在立法上哪一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哪一些项不能设定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设定范围当前出现的问题

1.《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过于原则,比较宽松,操作性相对差一些,而且从具体的领域来看,有些领域虽符合第十二条的规定,但也未必要设定行政许可。依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目前条件下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权宜规范。但“我国政府行政从根本层面观察,仍属于传统的以管制为本质特征的全能统制型的政府行政模式。”对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规范化,不利于活化僵硬的操作实施,对设定范围的规范化也显得没有充分的灵活性。

2.可以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主要是考虑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的规定,但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我国经济体制处在转轨的特殊时期。为此而在《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补充规定了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但行政管理的很多领域会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许可对象的广泛而复杂,其设定范围本身的不确定性,为行政许可的全面完善带来挑战。

二、对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思考

行政许可内容和形式的繁复多样,其设定又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实践中行政许可的设定混乱和不规范表现在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和设定权限不明,有些行政机关为自己设定行政许可,然后再自己实施行政许可,重复许可,以及行政许可设定权成了达到行政性垄断的手段和途径。行政许可设定范围不清是行政许可法的弊端,因此,必须做到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规范化。

三、行政许可范围的合理界定的意义

行政许可设定范围在行政许可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行政许可实践中存在的大量弊端正是由于设定范围不明确,因此,行政许可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必须要明确行政许可设定范围。

(一)确定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有助于防止行政许可权的随意膨胀

行政许可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控制手段,关系着政府管理职能的实现和行政管理方的权利义务。因此,行政许可设定范围不仅关系到行政机关如何协调分配社会资源,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而且关系到公民、法人的权利自由,如何得到有效保障。现实情况中,存在行政机关在一些完全应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的领域或是可由社会中介机构介入的领域设定行政许可的事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对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进行明确,防止许可权随意膨胀。

(二)确定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有助于完备许可程序

就目前而言,行政管理工作的许多领域都在采用许可证制度。这样做,虽然有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一套统一规范的行政许可程序,使得许多行政机关在实施许可行为时随意性很大。例如,在许可事项的公告上,许可证的终止、变更、换发上,就没有统一的程序性规定。而确定了行政许可的的设定范围之后,行政机关必然要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行政许可程序,在设定行政许可事项上,用明确的程序性规定来引导许可的实施。

四、完善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界定的路径设想

(一)行政许可设定的原则不可忽视

如何科学、合理的界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是行政许可立法过程中最难,也是较关键的问题之一。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说具体法律规范在执行时可以根据情况加以改变的话,那么,法的精神、法律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改变的,都必须加以遵守和执行。”行政许可的原则对于设定行政许可的具体事项范围来说,就相当于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二)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界定要注重政府职能

设定行政许可事项范围的大小,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干预强度过大会阻碍经济发展。无论是公权不宜干预私权,还是市场优先,自治优先,事后监督优先,其间反映的一个共同政策导向是,政府干预从缓的原则。

(三)行政许可评价机制的落实与完善

行政许可评价机制在大多数的地方性许可立法中尚无统一规定,或在法规、规章中寥寥无几,具有公众参与色彩的公民评价机制被虚置。许可评价机制未能在许可设定中的必要性上把好关,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因此,盘活许可评价机制势在必得,应尽早出台统一的许可评价制度立法。《重庆市行政许可评价暂行办法》于2004年出台,取得较好成绩,为各地区提供了可行的经验。在许可评价中,应严格规定评价机制的启动时限,扩大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行政许可直接牵涉公民的自由权,应当允许献计献策。公民的参与深度广度越高,许可的正当性越值得肯定,执行的阻力就越小。

五、结语

关于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界定的问题,牵涉到各方面、多层次的利益因素,是比较棘手的难题。行政许可目前还处于初创时期,各方面的实践还有待趋向成熟。就目前出现的许多问题而言,也是情理之中,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对行政立法的意义无可厚非,如何保障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界定,有待于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因此,我们应在遵循《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精神的同时,还期望于对行政许可的研究和探索。虽无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给予一个确定性的结论,但相信对许可法界定问题的不确定是催促对其思考的动因。

参考文献:

[1]张武扬.行政许可法释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1.01.

[3][美]理查德.B 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张福森.中华人名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话[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马怀德.行政许可[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62.

[6]汪永清.关于行政许可制度的几个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报,2001(06).

作者:赵媛媛

行政许可及规范化论文 篇2:

对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思考

mittee of Pi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Pizhou 221300, China)

【摘  要】随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国家对其越来越重视的新时代,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至关重要。这既有利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以需要引起重视。论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法治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重要性;优化对策

1 引言

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进,而且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国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行了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使其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较高的标准来看,一些地方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制约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同时,也不利于打造法治政府,需要引起重视。这要求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深刻认识到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重要性,也要着眼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大力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2 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重要性

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大力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更具有战略性,对此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能够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企业群体不断扩大,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和影响,而通过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能够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有保障性,特别是能够在提升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等诸多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也能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各地应当高度重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有效性。通过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还有利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特别是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能够使政府正确处理好与市场的“边界”,使政府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如在开展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通过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可以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有的地方通过大力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可以缩短,与企业开办关联的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均实现了“一站式”办结。

3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国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而且有很多地方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一些地方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有效推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有的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重视不足,特别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注重优化和完善运行体系,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足,而且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不注重区域协调性,直接导致审批专用章在外省和相关网络销售平台不被认可,不利于解决企业的突出问题,应当认真加以改进;有的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过程中不注重完善运行机制,导致企业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增加了办事成本,深入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战略合作,必然会制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有效实施,在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比较薄弱;有的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过程中不注重模式创新,特别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诸多方面比较薄弱,尽管企业通过网上办事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但一些地方在这方面仍然没有进行科学设计,全程网上办事仍然受到制度,而且手机APP平台建设不够到位,企业在办事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仍然较高。

4 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优化对策

4.1 提高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重视程度

要想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一定要进一步提高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各级政府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聚集行政审批资源,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进而在落实“放管服”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企业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将其纳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当中,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提高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重视程度,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各个方面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努力形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强大合力。

4.2 完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运行机制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就需要各地在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强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综合性、全面性和效能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相关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规范化作用,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要进一步强化运行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互动性的运行体系,着眼于为更好地服务,同时,为了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切实强化行政审批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战略合作,如建立“协调机制”,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开展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强化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与服务。

4.3 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模式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过程中,要想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还要在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模式创新方面狠下功夫,至關重要的就是要着眼于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重视便利性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大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动“全程网上办事”,同时,在打造APP平台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模式创新,也要重视人才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办事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责任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建设,切实加强对办事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需要,同时,也要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并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的新时代,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应当在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为企业办事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当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顺利推进。这就需要从构建法治政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营造环境入手,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纳入政府改革当中,重点在提高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重视程度、完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运行机制、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模式创新等方面努力,真正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改革、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杰.泰兴纵深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20(03):35-38.

【2】谭庆红.广西行政许可相对集中改革实践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01):59-62.

【3】唐艳春.关于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几点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9(12):58-60.

作者:邓玉成 王林

行政许可及规范化论文 篇3: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动档案部门依法行政

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事前控制手段,行政许可是包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内的绝大多数行政机关赖以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行政执法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对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和推进依法行政,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紧紧抓住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这一重要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档案事业管理水平,以此推动首都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依法全面清理档案领域的行政许可项目,严格规范档案行政许可行为

《行政许可法》颁布后,北京市各级行政机关在过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又广泛深入地依法开展了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根据2004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以及2004年9月发布的《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保留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精神,2004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印发〈本市实施的国家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的通知》明确规定:经有关市领导审定,确认北京市档案局负责实施4项行政许可项目。其中经国务院批准,按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为下列3项:(1)出卖、转让、赠送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审批;(2)向国内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国家所有档案的复制件的审批;(3)携带、运输、邮寄档案出境的审批。此外,结合北京市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还把 “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变更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期限的审批”也列为档案领域的行政许可项目。

北京市把 “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变更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期限的审批”增列为档案领域的行政许可项目,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第三款“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以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档案移交期限的,应当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这是北京市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依法调整、规范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与国家档案馆之间的档案移交与接收行为,杜绝立档单位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随意变更档案移交期限甚至不移交档案,保障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国有档案完整齐全接收进国家档案馆的一项重大举措。与此同时,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政府也普遍确认区、县档案局负责实施“出卖、转让、赠送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审批”以及“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变更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期限的审批”两项行政许可项目。

此外,为了打破地区封锁和分割,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第二款“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的规定,2004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停止执行北京市地方性法规中若干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规定的决定》规定:《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第十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取得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岗位资格证书”的规定停止执行。2004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设定的行政许可保留和取消事项目录的通知》,把北京市档案局负责实施的“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资格认定”列入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

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过程中,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北京市档案局制发了《北京市档案局行政许可程序性规定》和《北京市档案局行政许可办理流程》两份规范性文件,对档案领域的行政许可项目办理的依据、时限、标准、条件、程序予以具体说明;设计了受理通知书、权利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延期通知书、予以许可决定书等18种行政许可文书,将行政许可办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类型文书予以规范。与此同时,北京市各区、县档案局也参考借鉴北京市档案局制定的上述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档案行政许可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原则和精神从整体上进一步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条的规定,《行政许可法》调整和规范的范围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由于目前档案行政执法的对象大多局限于国有的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范围内,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条第二款“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的规定和200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北京市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联席会议办公室认为,档案法律法规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下一级国家档案馆延期向社会开放档案审批,对专业档案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审批,对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具体范围审批,对专门档案馆设立、变更和撤销的审核,对专门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审批等审批项目,虽然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必要措施和手段,但由于大多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内部行政行为,不具有社会性,不在《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之内。这部分项目属于非行政许可的审批项目,可以内部文件的方式予以保留并继续予以实施。

鉴于《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合法,公开、公平、公正,便民,救济,信赖保护,监督等项原则和精神,不仅对行政许可权的运行具有直接的规范作用,而且对于包括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在内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的运行原则上也具有广泛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过程中,还注重从整体上加强对包括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在内的其他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对于缺乏操作性规定或规定比较原则的其他档案行政执法行为,以档案行政许可规章制度建设为蓝本逐步加以建立和完善。

根据《行政许可法》倡导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办理行政许可的精神,为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方便社会公众办理档案行政许可和审批业务,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组织下,2003年至2004年,北京市档案局和有关信息技术公司通过政府采购的途径联合研制开发了北京市档案局网上审批系统,该系统依托政府专网建立的市级交换平台实现档案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业务的网上办理,该系统作为北京市电子政务网上审批二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近期将投入运行。

把《行政许可法》中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档案管理的有关条款作为档案行政执法新的法律依据,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发展

众所周知,对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国家档案馆移交的档案是否对社会提供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现行专门规范档案事务的法律、法规赋予档案保存单位以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本着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精神,《行政许可法》以大量篇幅对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形成的机关档案的开放问题作出了明确规范,赋予行政机关开放其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形成的机关档案的职责和义务,其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其第四十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其第六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被许可人、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行政机关的档案部门根据政务公开的原则,把本机关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形成的档案面向社会开放,使查档接待利用人数显著上升。2003年北京市工商局、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档案部门分别接待查档利用10321人次、4500人次。2004年6月,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明确规定,政府各部门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服务不得收费,凡是可以公开的资料,公众都可以无偿查询。

作者:北京市档案局法规处

上一篇:三R原则循环经济论文下一篇:行政执法策略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