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30

5年来,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围绕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开展了多次执法检查,并在立法、监督等环节给予高度重视,为推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做出了贡献。执法检查:不让少数民族地区与小康“绝缘”浙江省少数民族成分多,总人口少,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目前,我省少数民族总人口近40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检查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

省人人常委会:

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于5月底至7月初,对全省执行《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情况,特别是对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和清真食品经营管理情况,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r检查。检查组先后听取了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政府组成部门对上述法规执行情况的汇报。5月31日至6月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优贤率执法检查组赴嘉兴、杭州、绍兴、宁波、金华等地,听取了各地人大和政府关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自查汇报,召开了少数民族人士代表座谈会,并实地察看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及清真食品的经营管理情况。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基本情况

从检查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为打造“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作出积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统一,完善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首先,加强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近年来,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各级人大、政府采用专题座谈、研讨和讲座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各地媒体也都相应地加大了宣传力度,开辟了专栏强化宣传,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了氛围。其次,完善了相关政策。我省的少数民族工作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少数民族法律法规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相继出台了有关少数民族工作的配套文件,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工作重点,促进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深入贯彻。再次,加强了民族工作机构和网络建设。2005年嘉兴、绍兴等市、县(市、区)的民宗局相继从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配齐了人员,增加了经费投入;杭州市各具(市、区)党委、政府领导中有专人具体分管民族工作,各乡、镇、街道都明确了专职或兼职民族工作人员;杭州市下城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工作新途径,在天水街道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一馆”(少数民族馆)、“一团”(少数民族艺术团)、“一墙”(民族团结墙)、“一周”(民族宗教法制周)、“一节”(社区少数民族节),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好评;慈溪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民族关爱”工程,进行情系少数民族献爱心活动,实施少数民族群众转产就业,开展定人结对帮扶等工作,号召全市人民共同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多数市、县(市、区)在所辖乡、镇设立了少数民族联络员,完善联系网络,搭建了政府与少数民族公民联系的桥梁。

(二)扶持力度加大,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省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加大,至2005年底,省财政共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50万元,使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变化,2005年全省农村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达到2720元。在农业方面,引导少数民族地区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效益农业之路,使民族地区的生态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基础设施方面,全省447个民族村已全部通电,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机耕路,电视空白村和危房、茅草房基本消灭,40%的民族村装上闭路电视,80%的农户住上砖瓦结构的新房,28%的农户安装了电话。在下山脱贫方面,据统计,2005年省财政共投入少数民族地区下山脱贫专项资金1700多万元,新建少数民族下山脱贫小区38个,安置下山脱贫农户1500多户(计5700多人),其中,景宁畲族自治县迁移下山465户(计1850多人),基本实现了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在民族教育方面,2003年省政府有关部门召开了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对景宁、苍南、文成、泰顺、武义等县发展民族教育进行重点扶持。2005年,省政府设立了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省财政每年拨款500万元用于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从1985年开始,嘉兴秀洲、绍兴柯桥区和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相继招收西藏学生。2000年开始,杭州师范学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宁波中学、金华汤溪中学相继招收新疆学生。各地对西藏、新疆班的投入逐年增加,在教育用地、校房建设、师资配备及教师待遇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绍兴县前期投入1266万元兴建西藏班校区,2004年又投资3800万元,在风景区内择地新建了西藏民族中学。杭州、嘉兴等市相关部门还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及时研究和解决民族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民族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由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省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杭师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浙江公安高等专利.学校获2002年“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嘉兴秀州中学2005年参加高考的6名西藏学生全部考取重点大学。

(三)民族意识增强,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各项合法权益。检查中发现,各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把尊重民族风俗和信仰,作为巩固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尊重伊斯兰教清真饮食习惯。杭州、宁波、嘉兴、衢州、温州等地均设立丁清真牛羊肉屠宰点和供应点,不少高校和企业食堂也都设立了清真餐厅。义乌市针对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多的现状,在江东街道设立了清真超市。这些举措,既尊重了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保障了清真肉食品的安全,又方便了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各地政府职能部门鼓励和支持创办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等方面依法提供方便。二是尊重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土葬习俗。全省在杭州、宁波、嘉兴、衢州等地建立了伊斯兰教墓地,各地政府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其相关利益,妥善解决墓地与城市建设的矛盾。如,嘉兴市针对伊斯兰教少数民族世居人数较多、墓地较为分散的现状,主动沟通做好工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墓地作了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对分散的基地进行了集中搬迁。三是尊重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对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切实依法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杭州、宁波、嘉兴、衢州等地都建有清真寺,绍兴、义乌等地设有临时活动场所,保证伊斯兰教教徒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每逢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各级领导都前往慰问,以示祝贺,不少单位按国家规定给予了民族干部职工带薪假期,从而进一步融洽了民族关系。

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检查中发现,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对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从检查情况来看,少数地区对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覆盖面还不够广,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没有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条例、解读条例、执行条例。表现在:有些部门、有些同志对民族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民族工作的局面;有的地方未能真正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困难,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不大,对养老、医疗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规定,少数民族公民的就业、培训和优先推荐再就业等权益,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忽视。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因不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和习惯,媒体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情感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较多。改革开放后,我省少数民族人口从1990年“四普”时的2l万余人,增加到2000年“五普”时的39.5万余人,增长了85.84%,高于全省总人口的增长。民族成份从“四普”时的49个,增加到“五普”时的53个,总体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流动快”的特点。当前主要问题是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底数不清,给少数民族的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地域差异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部分散居的少数民族公民,特别是外来少数民族公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偏低,经济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部分流动少数民族公民法制观念淡薄,往往只讲权益,避谈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种“散、杂、偏、动”的状况,给少数民族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三)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的管理缺乏相应规定和办法,当前只能参照其他法律进行执法,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和规章,难以规范管理。以杭州市为例,目前多数经营清真食品的拉面店都是无证经营,牛羊肉采购大多从西北贩运进杭,进货渠道杂乱,卫生状况难以保证,这一状况在我省的一些地方普遍存在。对清真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如杭州市百年老店翠沁斋是我省唯一的一家中国清真食品协会成员企业,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从1997年至今已三次搬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受到了制约。因此,探索建立清真饮食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

三、加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工作的几点意见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是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我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要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和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主题,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做好少数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广大群众中树立“民族大团结”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和相互帮助,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目标。其次要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听取汇报,作出工作部署。同时,要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领导机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大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落实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作保障。一要根据省条例的要求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提高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资金的基数,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高生活水平。二要加强农村水利、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下山脱贫工程,走异地发展之路。三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办企业、进企业,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四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改变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少数民族家庭的“造血”功能,让少数民族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五要抓紧制定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配套性文件,从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对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作出具体的规范,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合法权益。

(三)要进一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要加强清真食品的管理,研究解决好清真饮食的网点布局问题。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充分听取穆斯林群众的意见,对清真牛羊屠宰点和加工点的选址进行论证,既要考虑到特殊性,又要方便他们的生活。工商、卫生、质监等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确保清真食品安全。二要认真贯彻《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生活。三要妥善做好宗教基地的搬迁和重建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讲究工作方法,实行规范有序的管理。

(四)要加强对散居和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在少数民族散居和流动人口增多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一要建立健全管理网络,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及时沟通和掌握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情况。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关心外来少数民族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把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

(五)要修改和完善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民族工作格局的重大变化,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已不适应当前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浙江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

2006年7月7日

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篇2:

让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5年来,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围绕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开展了多次执法检查,并在立法、监督等环节给予高度重视,为推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做出了贡献。

执法检查:不让少数民族地区与小康“绝缘”

浙江省少数民族成分多,总人口少,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目前,我省少数民族总人口近40万。

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偏僻山区农村。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较低。

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全省的小康就是不完整的小康。如果少数民族群众长期贫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就不可能与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执法检查。

2004年,委员会抓住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和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实施一周年这一契机,对全省贯彻实施《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走进学校、卫生院、企业、下山脱贫点和农户家中,详细询问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执行情况。检查组发现,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但是,检查组也看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

在温州,检查组发现,2004年,苍南县少数民族高中阶段普及率仅5%,比该县平均水平少了58%。

泰顺县,40个民族村中,有32个是经济空壳村,占80%。一些少数民族家庭随时可能因为自然灾害和患病而返贫。

在丽水,195个民族村中当时有46个未通简易公路,总里程达300千米。

…………

检查后,检查组成员倍感沉重。他们就尽快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增加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贫困乡村康庄工程补助、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等问题,向省财政厅、交通厅、教育厅和人事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

委员会的意见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进行整改。

——省财政厅将当年少数民族专项资金在原有700万元基础上增加到1000万元,并设立了浙江省民族教育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为500万元。

——省教育厅进一步落实了少数民族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规定。

——省交通厅将全省所有少数民族乡、村的通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均按欠发达县的补助标准执行。

委员会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再次检查:不能忘了散居少数民族

世居少数民族的权益需要保护,散居少数民族权益同样也不能忽视。2006年上半年,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以保护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为重点,再次对全省贯彻执行《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先后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和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22个政府组成部门对上述法规执行情况的汇报,检查了嘉兴、杭州、绍兴、宁波、金华等地的贯彻执行情况,实地察看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清真食品的经营管理情况。

检查组在杭州发现,85%左右的拉面店都是无证经营,进货渠道杂乱,难以保证清真和卫生的要求,但由于没有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管理部门也无能为力。

检查组还发现,各地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执行比较到位,但在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规定,少数民族公民这方面的权益往往被忽视。

另外,城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存在、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检查组也一一察看,详细了解。

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和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强对散居和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等具体的建议意见。

针对聚居我省的穆斯林群众日益增多、要求尊重民族习俗的呼声越来越高的现状,为加强清真食品的管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把制订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当作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抓了立法前的调研工作,先后派员赴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和省内部分市、县开展了调研。目前,条例草案已初步成形,拟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

不遗余力,助推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起飞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它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是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关注的重点。

2006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在听取了省政府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情况汇报后,赴丽水市和景宁畲族自治县实地检查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检查组召开了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走访了景宁三石、金丘、吴山头等少数民族村。检查组发现,由于地处偏僻,各方面基础设施落后,景宁县历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榜上处于后位,“十五”后期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甚至出现了下滑态势,与周边兄弟县市的距离也在日益拉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为了促进景宁县经济的起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优贤写信给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反映景宁畲族自治县目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帮扶策略、加大帮扶力度、关注和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修改”的具体建议。

心忧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做出批示:“孙优贤同志的建议值得重视。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景宁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应重点研究并采取进一步的举措,予以支持。请猛进同志和省委政研室同志一起研究提出建议,并加以协调解决。”随后,时任常务副省长的章猛进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景宁的帮扶问题,达成一系列的具体帮扶意见。会议同时还决定,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景宁加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并建立健全开展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2007年7月,孙优贤副主任向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专题汇报了景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赵洪祝书记对景宁的情况十分重视,8月份即率领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同志赴景宁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将景宁作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

目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下,由省委政策研究室起草的《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已下发征求省直有关单位和部门以及相关市、县的意见。

相关链接

宗教事务执法检查

2007年,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对浙江省贯彻实施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这次检查采取自查和重点检查、听汇报和实地察看、走访和座谈相结合的办法,选择了信教群众比较集中或情况比较典型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萧山、乐清、义乌、温岭等地作重点检查。检查组认为,我省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省宗教界呈现出形势基本稳定、管理基本有序、活动基本正常的态势。同时,检查组指出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仍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形势、执法体制还跟不上宗教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两个条例’相配套的规章还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并向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人大外事工作

5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工委不断拓展外事工作新局面。先后组团30多批,出访了日本、韩国、南非、埃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代表团出访期间,十分注重考察学习各国的立法、监督以及议会运作经验,积极宣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写出了一批颇有见地的出访报告,有些出访报告还转发省有关部门,为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5年中,还接待了日本、韩国、美国、乌克兰、德国、西班牙、南非等国80多批代表团的来访。

作者:程志坚

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管理论文 篇3: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华侨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5年,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外事工委)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侨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展。

一、适时修改《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推进法制建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并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我省1997年12月颁布实施的《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委员会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修改《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与省民宗委组成条例起草工作小组,明确条例修改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主要内容、时间进度,提出了“抓住时机,认真部署,抓紧抓实,保质保量”的工作要求。4月份起,起草工作小组先后赴杭州、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市进行调研,走访了有关宗教活动场所,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政府、宗教界人士对条例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还征求了省级有关部门意见,五易其稿,形成草案稿,10月下旬民侨委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并于11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二、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结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的宣传工作,上半年,委员会对上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了省台办的汇报,并书面通知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国土资源厅等11个省级有关部门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委员会组成检查组到台胞投资相对集中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地进行检查,分别听取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情况的汇报,召开了6次座谈会,走访视察了10家台资企业。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地在贯彻执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检查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主要是台商出入境签证,投资环境以及部分台企用电、用工方面的具体困难等。委员会将台商反映比较集中的23个问题分别发函至杭州、绍兴、嘉兴市政府、省公安厅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整改或予以研究。经督查,上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些一时难以办到的也向台商进行了解释。

10月,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民宗委关于对《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后落实情况的汇报。总体上看,成效明显。一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有所增加。二是少数民族千部培养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目前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党政班子中,均配有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区)的领导班子中基本上配有民族干部,民族干部数量有所增加。三是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落实了少数民族升学

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民族教育的资金投入,省级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四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有所改善。但是从全局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全省的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差距仍在拉大,特别是随着我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少数民族工作还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年底,委员会还听取了省侨办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法检查后几个问题落实情况的汇报,肯定了成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委员会组织省人大代表民族华侨专业小组去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视察,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关注的景鄞扶贫开发区问题,孙优贤副主任亲自给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去函,希望能妥善解决景鄞扶贫开发区问题。习近平书记专门作了批示,宁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电非常关注,省级有关部门正在协调中,委员会将继续予以关注。委员会还视察走访了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出了关于玉皇山福星观改建和玉皇宫的复建问题,杭州市十分重视,组织有关部门专题进行研究落实。目前,问题已基本解决,维护了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委员会还派员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执法跟踪检查。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我省人大民侨工作服务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保护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我委审议的《关于要求加快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立法进程的建议》议案,委员会非常重视,认为立法保护华侨在国内的正当权益,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侨务资源;发挥侨力,凝聚侨心,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到杭州、宁波、温州、丽水市进行了调研,广泛征求华侨归侨侨眷和政府侨务部门的意见,还向北京、上海市人大民侨委了解情况。委员会专门组团就华侨国内权益等问题赴西班牙、意大利听取侨胞的意见,看望慰问浙江籍华侨。9月份,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毅率团,来我省就新华侨华人情况及其华侨、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委员会积极配合,使调研取得实效。

为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丽水民族工作重点县区并深入到龙泉市竹垟畲族乡,莲都区老竹、丽新畲族乡和松阳县板桥畲族乡进行调研。

四、积极拓展渠道和领域,做好人大外事工作

一年来,积极与省外办等部门联系,制定年度外事计划,先后组团8批赴日本、韩国、瑞典、芬兰、阿根廷、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古巴、牙买加等国考察访问。代表团出访期间,注重学习借鉴各国议会的立法管理监督经验、议会及事务局的运作,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出访结束后,代表团均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报告。重要的团组出访报告还转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参考。

会同省外办接待了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菲律宾、荷兰、贝宁、乌克兰、密克罗尼西亚等国的23批代表团来访。其中全国人大邀请的国家级议长2批,分别是贝宁国民议会议长伊吉和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议长)米哈伊洛维奇,上海市人大邀请顺访我省的德国汉堡、韩国釜山、日本大阪等地方的议长及议会代表团4批。

五、加强上下左右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人大民侨工作

一年来,委员会加强与全国人大对口部门的联系。7月,派员参加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在江西召开的全国人大侨务办事机构负责人会议。8月在广西南宁,参加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座谈会。11月,派员参加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重庆举办的第九期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干部培训班。接待了全国人大外事局安排来浙江的外宾,接待了来自全国人大、外省(市、区)人大及民

侨外委来浙考察调研的有关领导12批。委员会还赴青海、宁夏、云南学习考察民族宗教工作。加强与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省侨办、省台办等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做好侨务、对台及有关涉外工作。组织并参加“五侨”、“八台”联席会议,努力发挥全省侨台工作机构的合力。

为加强与各市人大民侨部门的联系,7月中旬,在舟山召开全省人大宗教工作专题座谈会。这次会议是1995年宗教工作归口委员会联系以来首次宗教工作专题会议,会议邀请了省民宗委有关领导讲解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我省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征求了修改《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的意见。年底,召开省辖市人大民侨委主任会议,听取了对委员会工作意见,交流了各市人大民侨委工作的经验,商议明年工作安排,时间虽短,效果较好。

委员会协助接待台湾苗栗县议会议长率领的代表团来浙江参观考察,还与常委会代表工委、省台办等部门共同组织了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人大代表组团赴南京参加国务院台办举行的“双百论坛”活动,通过与台湾省及苗栗县议员的交流接触,推进对台工作。

六、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各项工作

委员会积极参加省委、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统一安排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央、省委领导讲话和有关读本、文件。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转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文件,组织委员会全体成员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专题听取了省民宗委主任钟小毛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法制讲座、论坛等等。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任命了徐兰英同志为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常委会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加强了委员会的工作力量。委员会分别参加全省侨务、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办理省人大民侨方面的来信来访52件(次),与省委统战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中秋“三胞”茶话会。

一年来,虽然委员会按预定的计划完成了工作任务,但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监督实效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发挥少数民族代表、归侨侨眷人大代表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要着力克服薄弱环节,努力做好我省人大民侨工作。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里。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推进我省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外事工作,努力为我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外来少数民族日益增多,由于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外来少数民族与本地群众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并呈逐年增多之势,成为影响我省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城市民族工作的这种特殊情况要求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要加大城市民族工作的分量。明年是《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颁布3周年,委员会拟重点对我省城市少数民族工作进行执法检查。拟对《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后的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继续做好《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的修订工作。协助、指导景宁畲族自治县修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做好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前联系协调省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条例有关内容的工作。

二、重视调研工作

根据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要重视华侨国内权益保护的要求,委员会将继续就华侨国内权益保护问题进行调研。

我省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国内外穆斯林来浙经商的趋势与日俱增。穆斯林在饮食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为规范清真食品的管理,维护穆斯林群众的权益,委员会拟会同省民宗委对浙江省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进行调研。

三、做好外事工作

继续做好省人大与各友好省州道县议会的交往,会同省外办接待好外国地方议会代表团的来访工作,做好全国人大安排来浙访问的外国议会代表团的接待工作。拓宽与更多国家议会交往渠道,拓展更多的议会工作交流的议题。通过议会交往,努力促进与所在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实质性交流和合作。

不断扩展人大外事工作的领域和交往渠道。在做好议会交往的同时,开展各专门委员会业务相关的交往,拓宽业务交往渠道,在重视与议会、政府交往的同时,拓展民间交往;加强外事工作与侨务、对台工作的密切结合,做好外事档案工作,加强外事交往后的跟踪联系落实工作。

四、加强联系,做好日常工作

拟于下半年召开各市、重点县(市、区)民侨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省辖市人大民侨委的工作联系。总结民侨工作的经验,推动民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加强与兄弟省(市、区)人大民侨外委的联系、交流。协助、配合全国人大对口部门来浙江的考察调研等活动。做好与省政府对口部门沟通、联系工作。认真做好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办的各项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修改后的《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委员会会议及主任委员办公会议制度,严格遵守各项工作规则和程序,形成认真学习、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扎实工作的良好风气,努力使人大民侨委工作有新的进展。

上一篇:石化安装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和谐宿舍关系建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