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设计,都带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可以从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把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分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高福利国家、新兴国家、转型国家。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致,适应全球化趋势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管理论文 篇1:

有关社会保障模式分类的文献综述

摘要:由于各國具体国情的差异,以及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虽然每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又不是纯粹的单一模式,大多数是以一种模式为主、多种模式混合存在的格局。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社会保障模式的划分方面的文献,发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本文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罗列出了几种主要的划分方法。

关键词:社会保障模式 文献综述

郑功成在其著作《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中对社会保障模式的划分进行了归纳总结:

从国家对于社会进行干预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障被划分为:A模型-社会服务,其中包括公共援助、公共补贴和社会保险等项目;B模型-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自置产业,以及购买人寿保险等个人行为;C模型-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其中包括公共交通、治安和文化教育等工作。

从社会政策学角度出发,社会保障被划分为:剩余模式,即社会保障只有在正常的社会供给渠道(家庭和市场)遭受破坏时才发挥作用,从而是一种将目标有选择地集中在一群残留的、人数不断减少的少数需求者身上的保障;机制模式,即将社会保障制度化,并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及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保障范围出发现代社会保障又被划分为普遍保障模式、就业保障模式、救助型保障模式、储蓄基金制。普遍保障模式面向全民实施,其经费来自于政府拨款或征税,是全民福利型保障;就业保障模式强调对工薪阶层的者实施社会保险,并由此而适度扩展到受保人的家庭成员,其经费主要来源于雇主与雇员的缴费等;救助型保障模式以家庭经济状况为依据,它面向在政府指定的贫困线下生活的贫困过敏,其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实际上只是一种济贫计划;储蓄基金制则由国家立法规范,强制雇主与雇员缴纳并专门储蓄起来,以供养受保障者养老等生活保障之需。

从实施方式出发,现代社会保障又被划分为现收现付式、部分积累式和完全积累式。现收现付式实现的是社会保障代际转移为主,完全积累式则是自我积累为主,部分积累式结余两者之间。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障可被划分为福利国家模式、保险型保障模式、自助储蓄型保障模式等。

从各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划分为保守主义模式、自由民主主义模式、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费边模式和马克思主义模式。

以国家作为分类依据,可将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划分为英国福利国家模式、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德国社会保险模式、东南亚国家模式等。

郑功成对社会保障模式划分的归纳总结很全面,本文笔者也主要是从这几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平与效率的角度

许康平、温贤武、刘星宏认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保障研究的核心,他们认为一公平与效率为基础,目前世界上的社会保障模式主要分为四种:投保自助型(自保公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自我保障型。

郑功成从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出发,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不外乎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以及混合型保障模式。

王波认为,目前世界各国典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主要有四种:社会保险型模式、国家福利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障型模式,除了第四种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外,其余三种社会保障模式恰恰是从公平和效率的三个权衡角度来讲的。很明显,这种划分方法和郑功成的划分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资金筹集和供给方式

穆怀中依据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供给方式的不同将讲社会保障模式主要分为:自保公助型、国家福利型、自我积累性。

樊天霞、徐鼎亚是从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以及发放方面将世界上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三类,即投保资助型、全民福利型、强制储蓄型,美国、瑞典、新加坡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国家。

苗丽静、孙茜列出了国际上较为典型的三种保障模式,即国家统筹、三者共负模式,储蓄积累模式,国家福利模式。

三、资金运作角度

郑秉文从资金运作的角度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分成四种,即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拉美模式和新加坡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基本以行业为单位进行统筹,资金封闭运行,实行现收现付制,资金征缴渠道在大部分国家是由全国统一的机构进行,但资金的管理与支付完全由行业成立的委员会负责,待遇给付标准在全国没有统一标准,雇主和雇员双方共同缴纳,给付标准的计算公式基本是与缴费挂钩的,雇主和雇员的供款主要是"费"而不是"税",资金余额不大,基本没有投资;美国模式是在融资上全国实行一个标准,在征缴上全国由一个政府机构统一进行,给付标准也是全国统一的,不管是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还是亿万富翁,缴费按工资比例缴纳;拉美模式又被称为"智利模式",设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统统划入个人账户,资金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投资,在投资过程中,账户持有人有权对资产配置进行决策,在股票、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甚至国外投资中进行选择,缴费标准全国统一,待遇水平完全看实际投资回报率如何,国家的责任就是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若干基金管理公司的服务,对投资全过程实施监管;新加坡模式与拉美模式相仿,引

入个人账户,几乎全部缴费都被划入账户,进行市场和产业投资,利率由中央政府拟定,定期宣布,全国一个标准,但不是真实的投资回报率。

四、按筹资模式

张翠敏按照各国在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和方法上的不同,将社会保障模式划分为四种:英美模式:靠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德日模式:靠个人缴纳筹集资金;法瑞模式:靠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筹集资金;新加坡模式:靠强制性储蓄筹集资金。

五、按所依托的不同思想流派(以国家和地域命名)

社会保障模式都不是凭空想象的,它们各自都有白身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笼统地讲,白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构成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思想基础,基于此可将社会保障将社会保障分为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和北美模式。

埃斯平-安德森认为不同的福利国家由于受不同的社会福利思想影响,在去商品化程度和社会分层方面存在群聚,因此,他将福利国家的模式划分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欧陆国家,分别受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

六、以典型的代表国家划分

有一些文献并没有提出对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划分标准,而是直接选取不同的典型代表性国家来对社会保障的模式进行比较:

如彭爱君就主要选择了美国、新加坡和瑞典的社会保障模式为代表的研究对象,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李雪对社会保障模式的研究是通过选取英国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来进行的,即通过选取一些典型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的方式来堆砌进行比较研究。

刘群依据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公共补贴在社会保障中所发挥的作用将国外社会保障模式划分为三种:德国模式、瑞典模式、澳大利亚模式。

吴春明认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瑞典、美国和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

七、按照保障水平

季怡红将社会保障模式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自助型五种社会保障模式,这种划分模式依据的标准是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的投入力度以及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著. 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 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 第142~144页

[2] 许康平,温贤武,刘星宏. 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模式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J】. 大众科技. 2008年第10 期 (总第110期)

[3] 王波. 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模式选择【J】. 西部财会

[4] 穆怀中主编.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二版)【M】.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7年版. 第46页

[5] 樊天霞、徐鼎亚. 美国、瑞典、新加坡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5月. 第11卷第3期

[6] 苗丽静、孙茜. 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财经问题研究. 2000年4月.第4期(总第197期)

[7] 国外社会保障模式改革的经验与启示-郑秉文教授访谈.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第4期

[8] 张翠敏. 国外四种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9] 韩德敏. 西方社会保障模式的思想基础及影响【J】. 中国社会保障. 2002 .1

[10] [丹麦] 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著.苗正民、滕玉英译:《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 商务印书馆. 2010年版. 第101页

[11] 彭爱君. 当前世界主要社会保障模式比较及启示【J】. 经济论坛

[12] 李雪. 社会保障模式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7月第20卷第4期

[13] 刘群.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J】. 价格月刊. 2002年第6期

[14] 吴春明. 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学术交流. 2005年3月. 总第132期第3期

[15] 季怡红.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研究【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6 期. 总第105期

作者:菅舒燕

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管理论文 篇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设计,都带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可以从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把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分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高福利国家、新兴国家、转型国家。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致,适应全球化趋势等。改革趋势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边界,提高个人的保障责任。

关键词:社会保障;改革;国际比较

文献标识码:A

考察国外社会保障事业是我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借鉴依据,分析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得失,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类型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设计,都带有鲜明的国情特色,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但是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也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归类。例如我们可以从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把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分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高福利国家、新兴国家、转型国家。我们也可以从筹资模式分类,把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税收制模式、缴费制模式、强制储蓄制模式。从管理模式分类,把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政府委托公共机构管理模式、私营化管理模式。从支付模式分类,把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现收现付制模式,完全积累制模式。通过分类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借鉴价值。

1.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较早,社会保障体系也相对比较完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各自都带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其体现以下共同特征:(1)在管理体制上,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完善,依法管理。多数国家采用国家直接管理的模式,少数国家采用政府委托公共机构管理模式,或国家和公共机构共同管理模式。(2)在基金筹措上,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完善,结构合理。筹资水平相对较高,社会保障基金实力雄厚。(3)在支付方式上,普遍开始由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过渡。以上这类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

2. 高福利国家

高福利国家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的特例。高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有不同与其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鲜明特征。“福利型”国家的共同特点是福利取向,包括瑞典、英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这些国家实行普遍的保障制度。全体居民和公民,以及达到一定居住年限的侨民,不论其有无收入和是否就业,均可享受特定的现金补助和免费服务,现金由政府财政拨款。所有居民,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均可申请社会保障金和津贴;提供全面的保障项目。国家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涉及生育、疾病、工伤、失业、残疾、老年等,还包括家属津贴及住房方面的福利,人们在整个生命期间都可能从福利制度中受益;政府在福利制度中发挥主体作用。在经费的来源上,强调国家的责任。基本上都通过一般税来支付,某些保险项目由财政提供补贴,在住房福利方面,政府或者是承担了支出方面的责任,或者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提供待遇。在组织意义上,福利制度完全由政府机构及公共雇员运作,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管理中起的作用不大。

3. 新兴国家

新兴国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历史较短,发展迅速,形成鲜明特色的国家。这些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带有鲜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力图克服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效率不高的问题,兼顾效率与公平,协调政府、企业、个人责权利。

新加坡是新兴国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国家。新加坡社会保障模式最鲜明的特征是,创建了强制储蓄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公积金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必须缴纳公积金并存入个人账户。新加坡政府尽管不直接为公积金出资,却为其提供补助并且专门成立了中央公积金管理局,负责公积金的保值增值,承担着为受保障者提供固定收益回报的重大责任。

4. 经济体制转型国家

经济转型国家主要是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东欧及部分中欧、前苏联国家。由于经济关系过早地自由化和行政控制的削弱使社会财富发生无原则的再分配,造成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和贫困化阶层扩大。如此种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在经济转轨和私有化进程中,国家必须根据本国财力实行带有强制性的、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都是从原来普遍的福利制度转向为最贫困者提供一张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险资金由主要依靠国家预算拨款或由企业承担现收现付,改为由企业、个人和国家合理分担,建立个人储蓄账户。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因而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有限,保障项目、保障范围也受到制约,但是他们都摆脱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和企业统包的体制,社会福利已与企业脱钩,实行社会保障基金制。

二、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各有差异,但仍然可以从中归纳出几个带有共同性的规律和特点。

1. 依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事业,因此,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决定了其应当是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体。社会保障事业既然是公共事业,它所提供的既然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那末,国家运用公共权力通过社会的干预手段,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推动建立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便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综观当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程,都没有脱离立法手段。具体来说:其一,各国都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其二,各国都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措施,控制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其三,各国都通过立法规范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完善并增强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其四,各国都通过立法调控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

2. 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所确定的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无一不受到本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都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保障对象的范围由窄到宽、保障项目数量由少到多、保障水平的标准由低到高的共同特点。例如:美国从1935年公布《社会保障法》以后,到1950 年通过立法确定了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从1950~1998年,根据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此标准先后被修改了32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国家,如葡萄牙、希腊、西班牙等,其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为15%~18%;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荷兰等一般接近30%。

3.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和内容选择,具有鲜明的国情特点

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一不是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建构社会保障模式和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有些国家当人口进入老龄化以后,就调整养老保险制度,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当人口出生率下降时,就调整家庭津贴,以鼓励生育。有些国家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把义务教育和就业培训列入社会保障项目之中。有些发展中国家为了鼓励就业、消除“养懒汉”现象,不设失业保险制度。此外,各国根据国情的特点,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设立了社会保障特殊类别或特殊项目的规定。例如英国社会保障法专门规定了王室仆从的社会保险和武装力量的社会保险。

4.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各国为维持或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将国内社会保障水平确定与提高国际竞争力联系起来考虑,从而努力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例如,韩国等国已经考虑通过降低国内社会福利水平来维持国际竞争实力。另外,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要求各国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处理双边甚至多边的国际经济关系,为此,各国都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例如,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必然带来劳动者在就业、养老、失业、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加以解决。近年来,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瑞士等许多国家都已经采取了互相签订双边协议的办法,解决两国劳动者在对方国家从事工作遇到的社会保障问题。

三、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为一股国际潮流。无论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还是经济体制转型国家,都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前者,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在高福利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已无力供养庞大的老年人群、失业人群和各种社会保障受益人群。因此,改革的方向增强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后者,主要是原来实行单一计划经济国家,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保障不应该由政府承担无限责任。因此改革的方向是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责权利关系。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思路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 制度模式的改革

直接或间接减少国家的社会保障责任。各国都开始重新估价政府、企业、个人3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确立政府、企业、个人3方责、权、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重新审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各国都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负面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通过制度改革增强受保障人责任意识,进而使社会保障制度在激励劳动者积极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短缺问题。社会保障水平刚性原则和与日俱增的费用支出,形成巨大财政资金缺口,在发达国家以高福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严重困扰着这些国家政府,化解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同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几乎同样重要。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社会保障体制转轨的巨额成本和日益扩大的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与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问题更加复杂,解决的难度更大。因此,许多国家政府都积极推进筹资结构的改革,一方面严格控制社会统筹的养老金的给付对象和给付标准;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个人账户储蓄基金制的养老金计划纳入养老保险法定强制执行计划,与国家的养老保险计划并行。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企业和个人设立补充养老金,国家给予税收优惠。

社会保障事业由政府主办转向民营承办的改革。就世界范围而言,社会保障事业实际采取民营的国家并不多,但自80年代初智利开创了一个政府监督、民营运转的社会保障私营模式以来,这一改革方向已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一些国家开始了谨慎的探索。智利开创的社会保障私营模式取得实效,虽然离不开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但它毕竟给那些被旧的社会保障制度严重困扰的国家带来了希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也开始考虑采用某种私营方式来管理养老保险基金或医疗保险计划。

2. 管理模式的改革

进一步完善并增强社会保障的依法运行机制。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事务经办和监督控制分开运行,确保社会保障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严格控制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例如,削减社会公共福利支出。限制国家退休金发放数量,严格审查领取社会救济、医疗补贴的社会成员的家庭经济状况,纠正社会福利全民享受的传统做法。

改革社会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各国为了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并更好地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纷纷通过立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和运营管理采取新的措施。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5]国际社会保障协会 编,侯宝琴译.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6][加]米什拉 著,郑秉文译.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3.

[7]苗丽静,孙茜.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4,(4).

[8]李瑛珊.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作者:张健明

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管理论文 篇3:

舟山远洋渔业经营体制分析与探讨

摘要在舟山远洋渔业企业经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当前舟山远洋渔业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渔船融资租赁、渔船作价入股产权脱钩、沿用现在模式加强管理、渔船并购租赁经营4种远洋渔船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方案,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其中渔船并购、租赁经营相对合理。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推动远洋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合作社、船东会(会员制)多形式组织模式;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远洋渔业市场价格平准基金和涉外安全风险预备基金;三是按高标准、严要求操作,进一步提高远洋渔业企业资格条件。

关键词舟山;远洋渔业;体制;探讨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stantwater fishery enterprises in Zhoushan,problems of the distantwater fishery system in Zhoushan were found out,four management modes of distantwater fishing boats were proposed,such as renting out fishing boats through finance leasing, using fishing boats in lieu of shares and separating the property right, reinforcing the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current mode and acquiring and leasing fishing boats.And it proved the relative rationality of “reinforcing the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current mode and acquiring and leasing fishing boat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At last, it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distantwater fishing industry in Zhoushan:First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in polices, and establish cooperatives, shipowners association (membership) and other organizations;Second,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create the equalization fund for distantwater fishery market prices and the reserve fund for foreign security risks;Third Raise the bar for the qualification of distantwater fishery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high standards and strict requirements.

Key wordsZhoushan;Distantwater fishery;System;Discussion

舟山遠洋漁业起步于1985年,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远赴西非生产作业,后从国营、集体主导,逐渐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成为主角,不断摸索前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舟山群众渔业率先开拓北太平洋鱿钓作业。90年代后期,舟山群众渔业又相继参与南太平洋鱿钓作业,现舟山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远洋自捕鱿鱼生产基地、输入口岸和主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鱿钓渔业第一市”,并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公海捕捞作业的中坚力量[1]。为了更好地发展舟山远洋渔业,契合农业部有关远洋渔业转型升级的文件精神,笔者对舟山远洋渔业经营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舟山远洋渔业体制创新提供参考。

1舟山远洋渔业企业经营体制现状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30多年经历了初步兴起、快速发展、调整规范3个阶段,期间国家对远洋渔业管理的体制不断调整完善[2]。1999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远洋渔业管理暂行规定》(农渔发〔1999〕7号),加强对远洋渔业的管理。而随着国际渔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沿海国对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也不断强化。渔业活动被看成是国家授权的行为或活动,国际渔业管理正朝区域化方向发展并得以不断加强,使得沿海国的入渔条件管理制度更加严格、规范[3]。于是,国家有关部门相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远洋渔业管理的文件和办法,依法对远洋渔业进行严格管理。200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同时北太平洋鱿钓渔业也纳入远洋管理范围[4]。

在2016年,浙江省远洋渔业进入第二次规范阶段和转型升级的时期,以《渔业法》《公司法》为管理依据,规范企业行为,杜绝代理(挂靠)运行方式,形成真正的产权清晰、风险共担、管理规范的现代渔业股份制企业。新修订的《远洋渔业管理规定》也即将出台,这又一次对舟山群众远洋渔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值得各级领导、渔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同仁共同研究舟山远洋渔业经营体制问题。

一直以来,舟山远洋渔业管理体制沿袭了我国远洋渔业的管理体制。而近年来农业部相继出台〔2013〕73号、〔2014〕13号多个文件,提出“三个不再”的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远洋渔业管理工作。舟山传统的群众性远洋渔业管理体制受到限制,旧的远洋渔船经营模式(渔船产权由船东个人持有,渔船挂靠某公司经营)被逐渐淘汰。作为远洋渔业企业紧急应对措施,船东将个人渔船的产权无偿登记到公司名下,同时与该公司签订内部协议确认该渔船实际所有权仍归船东个人所有,并仍由船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登记产权和实际产权脱离的“两张皮”经营模式事实上并不符合农业部的政策要求,而且在法律上对船东和企业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个别渔船发生经营风险,将直接给远洋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同一企业内的其他渔船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极易引发混乱和动荡,造成企业与船东之间的互相猜忌,许多船东因此纷纷组建成立新公司,从而加剧了舟山远洋渔业“低、小、散、弱”的短板问题,极不利于舟山乃至浙江省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5]。

2远洋渔业经营体制运行中的几个问题

2.1现有的法规文件与远洋渔业发展不相适应

《远洋渔业管理规定》于2003年6月1日实施,经过13年的发展变化,这部法规已不适应当前远洋渔业发展的形势。一是管理对象的变化,政府主管部门原来重点管理国有或集体规模型的远洋企业,现在占多数的民营远洋企业也纳入管理范围;二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前国家从数量上控制远洋渔业资格企业,现在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批准获得远洋渔业资格;三是远洋企业投资主体的变化,原来从事远洋渔业企业项目开发的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政府投資,而现在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受到控制,投资主体逐步民营化[6]。鉴于这些种种变化经过多年的积累,致使最新出台的若干政策文件也未能有效解决当前远洋渔业管理体制问题。

2.2船东(渔民)自身素质与当前远洋渔业管理规范日趋不相适应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远洋渔业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船东(渔民)的利益,但由于部分船东(渔民)自身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对规范化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导致在涉外事件、项目审批等多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政府管理部门在安全和涉外管理方面也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和管理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远洋渔船在生产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导致规范管理、自我完善目标难以有效落实,安全问题和涉外事件时有发生[7]。

2.3远洋渔业行业、企业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舟山市460艘远洋渔业船舶中大多数分别由33家远洋资格企业代理,渔船管理分散、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行业规范化管理难度较大,并且缺乏有效的统一指导、管理和协调措施,各企业的渔船组成、股权关系错综复杂,渔获物销售各自为阵,远洋捕捞以鱿鱼生产为主,作业品种单一,如鱿鱼行情出现较大变化,会危及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远洋企业和船东的正常生产经营,使其陷入周转资金短缺困境,严重制约远洋渔业产业发展。

2.4代理承担责任加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加大

远洋渔业是跨国、跨洋经营的特殊行业,有利用资源在外、人员就业在外、拓展市场在外的特点,面临着很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部对远洋渔业资格企业要求较高,明确规定远洋企业承担所有自有和代理渔船的生产经营风险和处理事故义务。远洋项目是一项高投入的產业,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经营远洋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从目前从事远洋行业的民营企业或船东经济实力分析,资金不足、负债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和船东抵御项目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对处理涉外事件缺乏资金保障,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目前“两张皮”经营模式下,远洋资格企业承担着巨大的代理渔船经营风险,不利于远洋渔业健康发展。

3远洋渔船经营模式分析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为实现远洋渔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有必要对现有的远洋渔船经营管理模式展开进一步探讨。具体有以下4种方案可进行选择:

方案A:渔船融资租赁;

方案B:渔船作价入股、产权脱钩;

方案C:沿用现在模式、加强管理;

方案D:渔船并购、租赁经营。

3.1方案A:渔船融资租赁

(1)设想:①原船东先将渔船按现有市场价值出卖给所属企业,然后以租赁的方式租回;②在租赁期间,由原船东缴纳租金;③租赁期满,渔船所有权的归属,可以约定归原船东,也可以约定所属企业。融资租赁是纳入国家法律框架的一种融资经营方式。原船东与所属企业之间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将其渔船出卖给所属企业,同时又约定以租赁的方式将同一渔船租回去,在一定的租赁期限内按约向所属企业缴纳租金。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原船东既是渔船出卖人,又是渔船承租人,所属企业则同时具有渔船买受人和出租人的身份。在租赁期间,渔船所有权和占有、使用、收益权分离,所有权归所属企业,占有、使用、收益权归承租人。

(2)利弊分析:融资租赁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融资经营模式,法律规定比较健全,双方的权利义务比较明晰。但是亦存在几个问题,如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可能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远洋企业基本无该资质;政府补贴建造的渔船,农业部是否准许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融资租赁后,因光船租赁登记难以办理,出租人作为所有权人和项目经营人仍将对外继续承担渔船的经营风险。

3.2方案B:渔船作价入股、产权脱钩

(1)设想:①个人渔船(包括外公司名下的个人渔船、本公司挂靠渔船),以渔船作价入股某远洋企业,渔船产权归某远洋企业所有,个人持有某远洋企业若干股份,个人与船舶产权脱钩;②该渔船由原船东个人向某远洋企业承包经营,自负盈亏。

(2)利弊分析:渔船作价入股完全符合有关政策的导向性要求,为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若某远洋企业属于国资性质,进行个人参股,意味着企业将转制成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甚或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随着入股渔船数量的增加,某远洋企业的注册资金中属于个人出资的金额将越来越多,个人持股比例也随之增加。如何应对、控股,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渔船产权与个人脱钩后,渔船作价入股,原船东个人处于既持有某远洋企业相应股权,又享有渔船经营收益权的状态,股权利益可以以章程约定方式进行限制,但渔船的实际价值在逐年减少,其股权应进行相应调整。例如:若出现渔船已灭失、股权仍持有的状态,将导致某远洋企业的资产流失。

3.3方案C:沿用现在模式、加强管理

(1)在现有的产权不完全转移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仍采用船东将个人渔船的产权无偿登记到公司名下,同时与该公司签订内部协议确认该渔船实际所有权仍归船东个人所有,并仍由船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全公司渔船统一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并且设立“风险基金”,通过有效措施、加强服务和规范管理,减少船东的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2)利弊分析:人们已经习惯现在的模式,抵触性小,但登记产权和实际产权脱离的尴尬局面没有任何改变,不利于开展解决远洋渔业“小、散、弱”的问题,也不利于整合工作、集約化工作的开展。在旧模式下推行创新管理模式也比较困难,船东接受程度堪舆。

3.4方案D:渔船并购、租赁经营

(1)设想:①按市场价值预评估船值,原船东将渔船的50%左右产权实际转让给某远洋企业,并购后原船东和某远洋企业各实际享有渔船50%左右资产的所有权,双方按份共有;②按份共有的渔船由原船东租赁经营,并自筹资金、自主經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③在租赁期间,由原船东向该企业缴纳租金;④在租赁期间或租赁期满后,该企业并购持有的渔船所有权,由原船东按原价格回购,也可以约定不回购;⑤为保障并购款的安全,租赁经营期间,原船东必须接受该企业对其渔获物冷藏、销售、收支、船员工资、船章等方面的监管,同时配合整合产业基金、涉外风险基金、市场平准基金,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2)利弊分析:渔船所有权的并购实际类似于民间的入股。因民间入股往往与合伙经营联系在一起,远洋企业事实上不与船东开展合伙经营,所以刻意规避入股的概念。并购加租赁经营的模式实际上更接近融资租赁,但又规避了开展融资租赁可能的一些限制。采用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原船东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对资金提供一方来说,在经济方面,因实际持有渔船的部分所有权而获得一定保障,从管理方面,依实际持有渔船的部分所有权为契机,可以加强和深入对渔船的监管力度。

但是亦存在问题:开展并购和租赁,其法律关系介于合伙和融资租赁之间,能否避免被认定为合伙,除了《租赁合同》如何约定非常重要外,尚缺乏实际案例证明。

4远洋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对策

4.1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合作社、船东会(会员制)多形式组织模式

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引导和投资力度,从思想认识、组织形式上引导船东和渔民朝股份制方向发展,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规范化管理。推出“民营+国有”平台企业试点,采用向平台公司注入产业基金的形式,坚持“轻资产结构”和实行“规模控制”的原则,建立合作社、船东会(会员制)多形式组织模式,以提供增值服务为手段,以汇聚渔获资源为目的,淡化行政式管理,倡导民主化管理,着重于船东的共同利益,提升船东的抗风险能力。

远洋渔船整合与企业规范管理工作思路:由一个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基金或企业融资作为资金支持,为远洋渔业提供金融服务,采用渔船并购、融资租赁的方式,以“六个统一、两个单独核算”为管理服务措施。所谓“六个统一”,即统一金融服务、统一冷藏仓储、统一账务管理、统一进场交易、统一后勤保障、统一政策支持;“两个核算”,即渔船生产成本单独核算、收益分配单船核算,并且建立在企业监管下的船东自主管理组织,实现公司化运作、船东配合,做到民主管理,公平公正,上下融合。

4.2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远洋渔业市场价格平准基金和涉外安全风险预备基金

针对远洋渔业五大风险中的“涉外安全”“市场销售”两大风险,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鱿鱼市场价格平准基金和涉外安全风险预备基金。通过建立鱿鱼价格平准基金,防止鱿鱼市场销售价格不稳定和大波动,保护第一产业生产。通过企业和行业协会,在自我管理、船东参与、行业监督、政府支持的原则下,根据每年鱿鱼产量,企业和船东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同时政府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建立行业协会基金平台,用好管好基金资金。通过市场价格平准基金,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针对舟山生产渔船整体规模大,每年发生涉外安全事件的比例高的特点,建立涉外安全风险预备基金,这是为控制涉外安全生产风险所采取的后续补救措施。该基金以通过企业和船东自我管理、行业自律、共同参与为原则运行,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对远洋渔船涉外安全的有效监管,一方面可通过监控系统加大远洋渔船和企业涉外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涉外安全风险基金及时和快速处理发生的涉外安全事件,以及时化解矛盾、平息事端、消除影响,维护国家新区的形象。

4.3按高标准、严要求操作,进一步提高远洋渔业企业资格条件

现有的政策法规已决定今后不再有远洋渔船代理制存在,而为了不断提升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应提高远洋渔业企业资格条件,同时加强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和项目年度审查。对于条件成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自主管理能力强的远洋渔业企业,应进一步扶持壮大,并重点支持建设国有、民营生产管理平台型企业。对小规模的(渔船数量在10艘以下)、抗风险能力差的、发生严重涉外事件的远洋渔业企业,应鼓励实施兼并、重组。

参考文献

[1] 何瑞呈,姚德隆,傅文良,等.扶持和壮大舟山远洋渔业调研报告[J].决策咨询,2010(2):33-37.

[2] 吕祥,李璐,骆乐.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浅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07(3):20-22.

[3] 黄硕琳.国际渔业管理制度的最新发展及我国渔业所面临的挑战[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8,7(3):223-230.

[4] 唐峰华,陆良峰,朱金鑫,等.我国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3,28(1):14-19.

[5] 涂德贤,苗振清,俞存根,等.舟山远洋渔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1):99-104.

[6] 刘立明.农业部进一步严格远洋渔业企业管理[J].中国水产,2014 (3):10.

[7] 邬扬全,李军跃,王剑峰.远洋渔业用工现状分析及对策[J].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7):16-17.

作者:王周雷 郑基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论文下一篇: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