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研究论文

2022-04-15

6月5日,湖南省社会保障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隆重举行。湖南社会保障研究基地的成立,旨在加大湖南省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力度,不断推进湖南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保障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保障研究论文 篇1: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要] 社会保障研究是当前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目前社会保障研究已经进入学科建设的新时期。本文对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二十余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指出当前社会保障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存在不足、研究方法上有缺陷,且学科体系发育不完善。今后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应该把社会保障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等的关系作为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的重点。在理论研究领域,将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研究与经济政策研究相结合,重点研究“助人自助”的社会保障机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在政策研究领域也要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学科建设;社会保障制度

[

作者:徐延辉

社会保障研究论文 篇2:

湖南社会保障研究基地挂牌成立

6月5日,湖南省社会保障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隆重举行。湖南社会保障研究基地的成立,旨在加大湖南省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力度,不断推进湖南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功成在仪式上发表演讲,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主要成就,并对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及法治化发展目标进行了阐述,强调中国必须进入福利社会,未来要构建适度普惠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常务副会长赵永杰对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希望湖南社会保障研究基地能够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科学理论指导、民生社情调研、法规决策咨询论证、行政效率评估反馈等方面发挥更多、更大、更好的作用,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理论的基石、观念的先导、科研的前沿、改革的阵地和创新的平台。

作者:罗玉林 傅岳平

社会保障研究论文 篇3:

2000—2008年国内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

摘要 2000—2008年是国内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仅就论文方面来看,根据中国期刊网收录的相关论文,从2000年至2008年底,国内共发表社会保障相关论文共10355篇,其中涉及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为1328篇,约占社会保障论文总量的12.8%;其中涉及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有13篇,约占社会保障论文总量的1.3%,农村社会保障相关论文数量的9.8%。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 文献综述 原因分析

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探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模式的选择、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角色及其职能定位、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等。

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原因分析

国内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不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运行模式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管理不到位,社会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制度保障等,如江治强、李将军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框架还不够成型和完善,区域差别较大,保障范围有限,保障水平较低,存在制度上需要加以系统设计和完善,体系上需要加以科学健全与规划等问题;王国军认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总体上并没有一个较为成型的制度,区域性的社会保障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社会的迫切需要;在民族地区有些问题更为突出,唐新民在对比民族地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后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法规依据不一致、制度设计不统一、支付标准差距大、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缺乏特殊的制度安排等问题。李琼则根据对湖南湘西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调查,认为制度不健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等是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

导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学者们在经过调查与思考后认为,原因有客、主观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影响,邓大松、刘昌平指出,在二元经济格局体系下,国家实行了一系列优先发展城市而忽视农村的具体制度,使得同样为国家创造出大量财富的农民阶层,不但未享受到宪法所赋予的帮助、救济等基本权利,相反,乡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资金均来源于村民的“三提五统”;二是贫困问题,这一点在中西部民族地区更显突出,邵芬在对云南省73个国家级贫困县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县的农村人口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其中半数以上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贫困使得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更为迫切,但却弱化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加大了实施的难度。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石秀和等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具有多重而不是单一的目标取向,其中最重要的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实现社会公平、三是体现人的自由与尊严。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独立的、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规律的制度,仅是作为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标的附属物。

从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是政府对于建立制度化农村社会保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柴瑞娟等指出,国家责任缺位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不无关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保障本质的误读、对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作用的高估以及对国家财力有限性的片面夸大。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目前,我国学者就应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形成共识,讨论的热点集中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路经选择问题,一些学者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应根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和分类实施,如杨翠迎认为,可分别按照转型模式、市场模式和目标模式来指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并指出,这三种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任保平、王艳提出,在贫困型农村应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会保障体系,在温饱型农村应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富裕型农村应建立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刘子操提出,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基本骨架,建立“三支柱”型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以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靠的问题,张小艳则对西部民族地区如何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重点加强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几项制度。

3 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法规体系不健全、立法层次不高、适用范围窄、权力不对等的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远远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要求。王国奇在分析德、日等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经验后认为,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进行引导,很容易受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变化的影响。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的原因,张爱民认为,一是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二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难度被盲目的夸大,三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制研究严重滞后。王新华等人对此则认为,主要是对农村社会保障构建思路分歧较大所致,加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难以有定论之前要求有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也是不现实的。

在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是否应单独立法的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出现分歧,如石秀和等人认为,基于历史原因,地域原因和现实原因,在社会保障立法上,应当基于城乡二元型保障体制差异这一社会事实,按社会保障的本质要求,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单独立法;也有学者不同意这一观点,理由是:一是不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二是农村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主张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并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满足各自的需要。(石宏伟2004)

还有学者对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十分滞后,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至关重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当前阶段,应以满足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建立起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等在内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切实保障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王伟2008)

4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国内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如柴瑞娟、罗新铭认为,政府职能社会化已成为当代政府职能发挥的一个显著的趋势,这种从单一权力行政向公共服务行政的转变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是当今政府的职责所在,而稳定健全的社会秩序和一套合理的制度框架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公共物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政府也就必然参与其构建和管理。尤其是当今农村社会保障现状亟需国家出面支撑,政府之责义不容辞。

石秀和等认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具体体现为:(1)政策设计;(2)组织引导;(3)财政责任;(4)管理监督。江治强等提出,优化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公共决策,首先应树立公正决策的理念,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念,认识到其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共享的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其次应重新审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形势,包括些变量: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保障功能,农业的市场风险,农村宗族,政府制度性保障与农村非制度性保障的关系,政府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职责、职能。再次应注重公共决策与农民认同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孙文基指出,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时,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上,政府是投入的主体,而不是主要由农民承担。在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以政府为主体与我国各地现阶段的财政是否相符、是否会构成很大的财政压力的问题上,他认为,只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综上所述,从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理论界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广泛、系统、深入的研究,由此可看出,国内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联系农村社会保障的进程,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其研究成果必将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应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一是有些研究成果的理论底蕴稍感不足;二是学者们较多地从宏观角度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定性分析,而对于农村社会保障中观及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方面的论著较少,三是对于特定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研究尤显薄弱。

参考文献

[1]江治强,李将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议题与政策取向.甘肃社会科学,2008(2):215~219.

[2]王国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浙江社会科学,2004(1):141~145.

[3]唐新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1:166~170.

[4]李琼.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4):135~138.

[5]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7:34.

[6]邵芬.布朗族的发展与社会保障.昆明大学学报,2007(3):1~5.

[7]石秀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12:62 .

[8]柴瑞娟,罗新铭.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的国家责任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569~572.

[9]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模式探讨.农业经济,2002(10):7~9.

[10]任保平,王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29~35.

[11]刘子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思路.广西社会科学,2007(10):56~59.

[12]张小艳.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赤峰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4):75~90.

[13]王国奇.国外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借鉴及启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5):140~143.

[14]张爱民.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新疆社科论坛,2005(4):80~82.

[15]王新华,贺庆.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农业考古,2008(3):90~93.

[16]石宏伟.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问题与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4(2)30~32.

[17]王伟.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24~27.

[18]孙文基.试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农业经济,2006(1):57~58.

作者:姜雅峰 谢 冰

上一篇:保险利益原则论文下一篇:会所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