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体验活动职业素质论文

2022-04-29

摘要: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启蒙,通过情景体验、动手实践,让学生由感知到认知,对职业的概念有具体的认识,形成初步职业生涯规划。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拓展式体验活动职业素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拓展式体验活动职业素质论文 篇1:

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

[摘要]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生本教育理论、产教融合理论为研究基础,构建了新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四主体协同参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环节闭环且互动一体的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该模式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新生职业体验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验证了其对高效开展高职新生职业体验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建议从强化产教融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开发职业体验活页式教材、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几个方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

[作者简介]张雪斌(1983-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教授。(重庆  404155)朱光福(1971-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授。(重庆  401331)张超(1983- ),女,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讲师。(重庆  40415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点项目“高职新生职业体验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2068)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改革;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在实训基地、学科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稳定开展校企合作”。可见,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势在必行。体验是教育的本体,职业体验是职业教育的理性回归,真正的职业体验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路径,产教融合是职业体验的必然选择。Edward L.Deci等发现,职业体验能调动新生的主观能动性,持久激发学习动机,有效培养职业能力;邱开金提出,职业教育是引导新生从意识、知识、技术等层面体验职业的过程;郦昕阳、查良松等对高职教学后期职业体验中心模式进行了研究;李燕借助多维度数据分析实施了职业体验指导;李纪宾针对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岳瑞凤从生涯教育角度构建了递进的“五力需求”职业行为体验教育模型;周继东等进行了高职生职业体验的内涵研究。但是,以上研究都未涉及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改革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构建并实践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有利于丰富和改进对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的认知体系,有利于改进职业体验实践教学、消减职业体验实践教学中尚存的一些现实问题,有利于国家产教融合政策的贯彻执行。

一、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建构是学习的本质,即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過和本体以外进行相互作用而获取、建构知识和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意义建构的最好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以获取直接经验知识,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基于该理论的指导,在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中优选先进企业所提供的真实问题情境,设计以高职新生为中心的四个主体在职业体验六个环节的各个层面上的协作关系和会话关系,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以帮助高职新生对当前职业体验的内容所反映的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组织架构、行业发展趋势、岗位工作性质等及其内在联系具有较深刻的理解,以实现职业体验实践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2.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激发新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学习者的情感和感悟。感悟是学习者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习者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感悟,而学习积累的要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职业体验的本质是新生通过亲身经历,对职业和岗位在工作经验、主体感受和人际关系三个维度上形成立体化认知,这也就是职业感悟形成的过程。“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应一切为了高职新生,调动高职新生积极性,让高职新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且在六个体验环节上得到充分体现;要激发并提高学生在职业体验中的参与感,使其能做到积极准备、认真体验、及时总结,给予高职新生在体验全过程中充分的独立探究、协作交流的机会。

3.产教融合理论。产教融合理论包含资源整合理论、协同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三理论分别从产业发展、系统演变和组织运作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整合就是从主体维度、领域维度和方式维度进行有机聚合,从而形成新的有机体;第二,协同论是两个或多个主体,运用资源达成目标的能力或过程;第三,资源依赖理论是指任何机体都是从外部环境中获取、交换资源而延续发展的。产业支撑高职教育,产业引导高职教育,产业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市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长期以来,产业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一体互化。基于产教融合理论,“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应注重专业对接产业、体验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验目标对接生产目标、体验内容对接生产内容、生产资源对接体验资源、体验环境对接生产环境、体验评价对接工作评价。

二、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的内涵和结构

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生本教育理论和产教融合理论,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教学标准,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现实情况和发展特点,校企合作组织高职新生基于职业规划和个性发展,亲历企业,对职业中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情感主导的系统认知与验证的教学活动。

职业体验模式以科学的理论依据,明确体验模式的目标:获取工作初步的、正确的框架性认知、认同,形成适度的专业学习动机。为实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准备,确保职业体验实践活动高效开展所必需的教学条件,然后按照教学“六环节”,四类教学主体协同开展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教学活动。该模式的结构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职业体验教学的“六环节”之间的内在纵向联系、各环节的诸教学要素之间的横向内在联系相互交织融合,最终形成“四主体协同、六环节闭合”的产教融合职业体验模式。

三、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的内容

产教融合“四体六环”职业体验模式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新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同时依据任务驱动教学法原理,结合高职新生职业体验特点,形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闭环教学系统。

1.“四体资讯”。“四体资讯”是指职业体验中的企业、学校、教师、新生,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协同规范完成在职业体验教学资讯环节上的工作。学校根据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高职新生职业认知不足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概况,发布职业体验教学任务,企业、教师和新生分别接受职业体验教学任务。企业获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高职新生年龄、人数、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目的等信息;教师调研新生意愿,了解合作企业类型、层次、岗位情况,并掌握学校要求和高职新生学情等信息;新生需要提前做好知晓职业体验任务、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查阅专业岗位资料、调整心态等准备工作。

2.“四体计划”。“四体计划”,即职业体验中的企业、学校、教师、新生充分沟通讨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体验效用为原则,拟订职业体验教学活动方案。首先专业教师和高职新生沟通后,再与企业研讨形成三方意见,然后根据职业体验课程的顺序、校企实际情况和三方意见,设计职业体验的具体安排计划表,最后上报学校审核。在内容上重点设计以拟开展职业体验企业文化、层次、类别、岗位、组织结构的职业体验行动路线图,同时考虑学校规定及要求、新生学情,形成职业体验可行性方案。

3.“四体决策”。“四体决策”,即职业体验中的教师、新生发表意见,企业和学校依据既定的决策依据或原则,汇集各方意见,综合考虑区域政策环境、学校培养要求、企业资源及诉求、新生学情等情况,将相对效用最大的方案作为执行方案,同时选择多个可行性强的应急方案。

4.“四体实施”。“四体实施”,即职业体验中按照體验方案由学校牵头、企业配合、教师组织、新生体验,四方主体各司其职,开展职业体验。在实施中坚持产教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教师指导新生从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典型企业文化、典型企业组织体系、典型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等内容着手进行职业体验,让新生了解胜任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学校、教师和企业应根据职业体验目标、职业体验内容、职业体验任务和职业体验进度、职业体验结果,及时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对策,消除职业体验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确保职业体验过程顺利,职业体验效果良好。此外,各职业体验关联人员在控制实施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协同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

5.“四体检查”。在职业体验过程中,首先,组建校企联合巡查组,通过对体验全过程进行督查,及时制止“伪体验”行为;其次,学校教师除担负调度安排、辅助讲解等职责外,还需全程监控职业体验的情况,及时检查新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认知态度、安全意识、现场效果、即时反馈等情况,并实时进行调整控制;最后,及时安排新生自查、小组互查,形成多维立体检查控制体系,并适时调整体验方案,确保职业体验顺利高效进行。

6.“四体评价”。评价是职业体验的后期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结果对职业体验起到结果认定和改进指向的作用,所以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指标的构建是“四体评价”的关键内容。首先,职业体验相关者企业、学校、教师、新生都参与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科学评价思想;其次,校企“双师”教师团队围绕职业体验的主要内容确定评价表,明确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体系,由四方主体按照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量化并反馈给学校和新生,以促使体验活动持续改进。

四、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的运行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指导,按照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流程,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新生职业体验教学中对其进行了实践。

1.获取职业体验资讯。首先,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接受学校下达的职业体验任务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体验目的等主动向A股份有限公司集装箱码头、B医药有限公司、C配送中心等拟开展体验企业获取资讯,包括企业精神文化、物流技术及管理情况、劳动组织等的现状、发展趋势、企业组织结构、物流管理岗位结构、物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导师以及可接受职业体验时间等信息;其次,专业教师向学校了解职业体验相关规定,同时向新生辅导员和新生获取新生情况。由于资讯活动本身具有交互性,所以在教师向企业、学校和新生获取信息时,另外三方主体也随之获取了职业体验相关资讯,为职业体验顺利开展做好了前期的资讯沟通和信息储备。

2.制订职业体验方案。物流管理专业职业体验方案是在学校指导、企业支持、教师主导、新生配合的相互协作下,围绕职业体验的目标、标准、内容、要求,针对物流行业技术及管理、劳动组织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物流企业的文化特色,横向和纵向的岗位结构,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等方面做详细的计划和明确的要求,同时考虑企业场地、岗位数量、新生人数等情况,对新生、导师、岗位进行分组,轮流交替实施职业体验,形成“分组体验、交错循环”的实施方案。同时,向学校业务管理部门提出职业体验的行动方向、总体要求和评价提纲;校企“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根据方案标准、教学规范、企业接纳能力及时间要求等,按照“新生收益最大化”原则,制订适合四方主体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并形成多个备选方案。

3.选择职业体验方案。校企“双师”结构教师团队依据职业体验的安全性、时效性、可行性等原则,在确保职业体验的目标、标准、内容等高度协同的情况下,从多个备选方案里选择最优方案,具体表现为:选择物流管理专业职业体验教学方案时,要求选择区域或行业内的物流技术、物流管理、劳动组织领先,并且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强,愿意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同时作业现场安全等级高的企业。在保证体验过程安全、完整的前提下,选择综合效益最高的方案作为最终职业体验方案。然后以职业体验方案为基础与企业就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教学任务、资源、效果等达成共识,并签订职业体验协议,明确四方主体的权利义务,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最后,考虑校企双方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准备1~2套备选方案。

4.实施职业体验。实施是职业体验的关键阶段,组织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体验效果,所以此阶段需要新生、教师、企业、学校四方主体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企业导师按照职业体验“分组体验、交错循环”的实施方案,带领新生亲临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体验,达到“目标明确、流程完整、过程规范、结果有效”的要求,并践行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指导思想。

第一,企业的任务。企业的任务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岗位能工巧匠或一线技术能手代表企业完成的职业体验任务。按照企业岗位资源划分结果,在职业体验方案中将体验岗位分为横向结构岗位、纵向结构岗位。纵向岗位中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为新生讲解企业文化、战略及企业管理等;部门经理或主管带领新生了解部门运行流程、物流业务管理等;岗位能工巧匠或一线技术能手指导学生进行物流作业体验。横向岗位是物流企业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部门的经理、主管、组长等带领新生开展横向业务流程体验。组织实施过程中,企业导师主导体验教学,开展师徒式的传教模式,从而将新生带入真正的职场。在体验中,校企双方体现出高度的协调性、一致性,而这种协调性、一致性是建立在长效的校企合作、充分的校企沟通和信任基础之上的。

第二,新生的任务。新生是职业体验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实施体验过程中,新生应充分发挥主动性,细心观察,用心聆听,认真思考,实时提问,操作尝试,做好记录,留取岗位职责、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图文信息资源,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顺利完成体验。新生要在企业现场完成职业体验、获得感官认知的当天,回校小组讨论并认真完成职业体验手册填写,完善职业体验过程资料。

第三,教师的任务。教师是指学校教师,是职业体验的主要控制者,也是体验行动开展的现场指挥者。教师根据企业岗位设置,将新生划分成若干体验小组进行轮流体验,同时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安排不同职业阶段的体验;在现场,教师要对体验小组进行安排调度,注意岗位小组的匹配和各组轮岗体验现场调度,安全控制、次序维持、观察记录新生体验过程表现等都是教师的职责;此外,教师还需要针对企业导师的指导和讲授,为新生进行补充性讲解,保障职业体验的质量。

第四,学校的任务。在组织实施阶段,学校的职责在于决策、督导、组织资源等,特别是学院相关部门要提供后勤保障,确保职业体验顺利开展。一切准备就绪后,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对各专业职业体验进行监控和指导,以保障活动正确、有序开展。学校职能的履行在职业体验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能有效促使体验正确、有效进行。

5.检查职业体验运行。在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教学运行的全过程,由四方主体协同检查。各主体遵循安全、高效、节约的原则,依据职业体验标准实施检查。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企业选派教育和实践专家组成巡查组检查、监督教学活动,保障活动的教育性和职业性;在新生中选举督查员、示范员,使新生互助互查,同时新生按照职业体验手册要求进行自查;学校教师全程参与活动,一方面配合企业导师进行职业体验过程讲解和演示,另一方面督促新生按要求完成体验活动。

6.评价职业体验效果。首先,校企“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新生职业体验目的,安排职业体验的考核内容,并设计职业体验成绩评价项目、指标及其标准,根据各指标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确定各职业体验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四方主体按照物流管理专业职业体验评价标准,采用教师阅评、企业技评、学校抽评和新生自评的方式,围绕物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物流主要岗位及其主要典型工作任务、物流企业文化认知这四大职业体验内容,进行多元评价。最后,物流管理专业对参与职业体验的132名新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行业企业宏观认知度方面,95.45%新生表示职业体验助于其初识行业与职业, 85.67%的新生认识到物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79.50%的新生对物流行业的认同感提高,并产生了兴趣;在职业成长认知度方面,通过职业体验,78.79%的新生对物流管理专业对应职业、物流管理岗位成长阶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激发学习动力方面,73.86%的新生认识到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了新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90.15%的新生明确表示,通过职业体验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讨论及建议

基于以上实践,验证了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能有效激发新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增强新生对高职教育的信心。通过职业体验使新生初识了专业与职业,建立了专业与职业的原型框架,形成了职业框架性感知,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有效消除了高职新生在职业上的盲点、专业上的困惑和迷茫;为学生自己规划职业生涯做好了初步准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深化改革:

1.强化产教融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推进产教融合的关键。从上述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运行中不难发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已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要能够和企业专家一同高效指导新生开展岗位实践。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坚持产教融合,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是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2.开发职业体验活页式教材。目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提倡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中,新生使用了《职业体验手册》,但手册内容尚不夠活页化和工作化,因而为促进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的推广,应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大力开发职业体验活页式教材。

3.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思想,要对职业体验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模块,要采用对应的教学模式。例如,主要岗位及其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宜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结构等内容宜采用讲授、情景教学模式。另外,由于教学主体多元化,不同类型的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协同教学,兼容并蓄,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

4.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四体六环”高职新生职业体验模式实施的重要载体是体验场所,但目前职业体验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缺乏适合职业体验的企业或基地。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这可以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教学育人功能,为职业体验提供实践资源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两张皮”或“一头热”的尴尬境遇。

[参考文献]

[1]陈鹏.职业启蒙教育:开启职业生涯的祛昧之旅[J].教育发展研究,2018(19):21-27.

[2]李纪宾.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5):109-112.

[3]郦昕阳.以“职业体验中心”平台完善高职教学“后期实训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9(9):84-85.

[4]李燕.论职业体验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3(27):94-95.

[5]邱开金.职业体验:职业教育的理性回归[J].职教论坛,2012(24):20-22.

[6]岳瑞凤.生涯视角下大新生职前体验式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9):98-99.

[7]周继东,张雪斌,周长春.高职生职业体验内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3.

[8]查良松.创建职业体验中心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适应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52-54.

[9]张晓明.我国近代职教史中的产教结合[J].教育与职业,1993(12):23.

[10]Deci EL,Ryan RM.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227-268.

作者:张雪斌 朱光福 张超

拓展式体验活动职业素质论文 篇2:

职业学校如何建设好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

摘   要: 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启蒙,通过情景体验、动手实践,让学生由感知到认知,对职业的概念有具体的认识,形成初步职业生涯规划。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验仍处于发展初期,上海、江苏、北京等一些城市已经在此教育领域试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很多地方还未涉足,尤其是西部地区,本文对广西百色市依托职业学校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进行探究。

关键词: 职业体验  重要性  现状  路径

一、国内中小学开展职业体验的情况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结合地区实际,鼓励中小学加强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要为其提供教师、场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开设职业指导课程。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教育,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职业体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这对改变劳动教育被弱化现象,改变人们轻视技能的观念,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上海、宁波等地都建立了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职业体验的开展初见成效。尤其是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出台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

二、開展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体验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拓展性学习的新途径,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增强学生思考能力与自我认识能力有重要作用。

经调查,由于升学压力,百色市中小学几乎没有开设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实践课,特别是高考志愿填报都是由班主任指导进行的。部分考生高考填写志愿无所适从,大学选专业很迷茫,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选择感到后悔,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小学时期没有接受过职业启蒙和职业教育规划有关。

1.职业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和家长以分数为评价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参与职业体验,让学生感受劳动最光荣,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2.职业体验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提高对未来职业的思考能力与规划能力。职业体验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角色扮演、职业实践等方式,在学思践悟中深化学生对职业概念的理解,了解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学会对自己做全面的评估,提高对未来职业的思考能力与规划能力。

3.职业体验有助于推进普职融通多元化发展。黄炎培先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他指出职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经济和各行业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等方方面面取得联系,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普职融通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目前,普通高中侧重于升学,职业学校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若将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办学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则既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又能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真正实现大职教的格局。

三、百色市中小学开展职业体验的现状

自2015年启动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来,百色市各中职学校面向中小学开放校园及实训室。2015年—2019年全市共有中小学生24303多人参加职业教育活动周参观体验活动,全市各中职学校开放实训室381个,开展职业体验项目393个、职业教育宣讲活动106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如广西百色农校举办2019年职教活动周“校园开放日”,百色市滨江小学的师生及家长代表共计1300余人来到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参观了幼儿舞蹈技巧、手工制作、美术绘画、茶艺插花、服装制作、汽车美容等展示。

2019年终身学习活动周,百色市教育局依托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养殖教研部开办两期烘焙制作现场教授孩子们如何制作蛋糕。2019年6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组织学校教职工子女到学校参加职业体验活动,参观人体解剖室、中医药展示馆,现场学习急救知识等。此外,通过民间组织的形式利用周末时间组织5岁—10岁的儿童开展中医体验、汉服文化体验、模拟法庭、小小检察官等职业体验活动。2019年12月百色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加强普职融合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学生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或具备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普职融合体验班,引导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和失学辍学学生提前接受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突出差异化和个性化,增强办学吸引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提高基本思想水平,完成基本学业,获得基本能力,得到基本发展。

综上所述,百色市中小学对开展职业体验教育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得到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孩子的认可,但是距离深入开展职业体验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对职业体验的认识不到位,组织机构尚未形成。

通过调查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百色市中小学虽开设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几乎没有正常进行,少部分学校即使开设了综合实践课也是以选修课形式为主,没有列入必修课;初中、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实践课程仅限于假期的研学旅行,且学校和家长由于受传统就业成才观的影响,以及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有偏差,片面认为成才的道路是上普通高中、上大学,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和理解不到位。另外,百色市内现有的职教体验活动除了利用职教活动周和社区教育公益课堂及极少部分民间组织自发开展之外,没有政策引导也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由此可见,由于百色市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与政策引导,缺乏自上而下的统筹推进,因此职业体验教育难以落地。

2.职业体验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大多数项目都是以参观的形式为主,只有极少数项目进行实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自2015年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来,百色市各中职学校都向中小学生及家长开放校园及实训室,开放当天学生和家长在中职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专业实训室,教师和学生会进行一些实操展示,如汽车维修、机器人、中餐烹饪、推拿按摩等,但是缺少互动环节。即便设计有一些实践操作也是简单的插花、烘焙等,存在参与时间短、缺乏深入性、浮于表面的现象。这样的体验教育效果不佳,如蜻蜓点水,学生通过学习只能获得对项目概念的认识,达不到设定的通过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引导学生的职业启蒙,甚至通过对岗位的深入了解制定生涯规划的目的。

3.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联动实施的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百色市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联动,尚未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合作科研、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共同推进职业体验教育的机制,尚未形成职业体验教育经费、人才队伍建设等保障体系。

四、百色市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建设的路径

1.把握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的形势,认清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没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小学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室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体验教育是开展中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普职融通的重要载体,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多方面思考,百色市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开展职业体验教育的重要性,整合资源,架构平台,探索统筹各部门做好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工作,依托中职学校作为专业支撑保障,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指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普职融通。

2.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推进职业体验教育的开展及建设。

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的开展需要在政府的统筹下进行,应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措施方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百色市中小学职业体验的指导性文件,如《百色市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相关指导意见》,配套出台《百色市中小学职业体验课程方案》《百色市职业教育体验评价体系》等细则。系统规划将职业体验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对开展职业体验的课程建设和中心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本地區职业体验的指导,明确分工,形成合力,为确保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有效开展提供政策依据。

3.立足核心构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

以市(县、区)为单位,组织对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的调查,科学规划设置课程,制订教学计划,构建一套基于学校专业背景、适合百色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体验类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的特点及差异化,围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这条主线,组织职业学校和中小学专任教师深入开展课程研讨,力求确保教学的时效性、趣味性,确保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了解职业概念、技术,培养职业兴趣、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4.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

职业体验教育评价机制应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作相对层次的适度要求,并以此为据对学生进行比较公正、合理的评价。评价机制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要贯穿职业体验学习的全过程,既有利于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又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5.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切实强化育人效果。

要针对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整合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职业体验项目教师。中等职业学校负责提供选课用的课程手册、授课教师组织管理、授课地点的管理及建立“双师型”教师信息库,通过走教送交方式实现师资共享;中小学校负责体验课程开设情况的选课、排课表、组班、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本校上课地点的管理、课程评价。

6.探索以点带面,由市级向县级逐步推进,依托职业院校分批建设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推进职业教育活动中职业体验教育的制度化,在实施百色市加强普职融合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基础上,推动中职学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实现学生自主选课,不断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让职业体验活动辐射更多的人群、学校,引导中小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乐趣、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职业理想,推进普职融通,打造职业体验教育的多元学习与互动平台。如首批推进广西百色市农校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重点依托百草园种植基地研发设计农场体验课程,让学生走进农场参与开垦种植,亲身体验农场劳动,帮助形成职业感知;推进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重点依托助产专业实训基地为中小学设计“生命与健康”“职业与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对健康知识及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学习等。

参考文献:

[1]李沿知,高瑜.中小学职业体验的概念理解与价值向度[J].职教论坛,2019(11):51-56.

[2]薛东亮.中职学校开展职业体验教育的思考[J].河南教育,2018(1):45-46.

[3]姜婷,徐昌,张志鹏.普职联动共建区域中小学职业体验课程[J].学与教,2019(3).

作者:黄惠琳

拓展式体验活动职业素质论文 篇3:

生涯教育实践活动之深度职业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教育正在步入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到底具有什么价值、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高中学生?上海市建平中学早在20多年前已开始用实践作答,并持续不断地随着时代变迁而丰富育人理念内涵。生涯教育、职业体验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实践经验。

所谓“深度职业体验”,是指在社会丰富职场形态下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浸润职场进行角色体认和岗位演练、加强责任担当、提升职业能力的学生发展指导理念下的生涯教育新路径,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社会,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生涯发展的路径,形成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的职业能力。

一、活动背景

1.破解当下高中学生接受式学习困境

综观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实施的传授式教学只能让学生产生认知水平的接受性学习、浅表化学习。事实上,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这些难以仅靠学科教育来实现,而是需要亲历、体悟、辨识、澄清、内化直至成为信仰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舒伯在生涯发展理论中认为高中生处于生涯探索期,金斯伯格职业生涯三阶段理论也把这一阶段称为生涯尝试期。因此,如何创设一段学习经历,让学生经历一段体验式深度学习,将只局限在学科教学层面的“深度学习”拓展为真正触及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性学习,改变教育教学形态,打通校内校外教育,让学生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深化建平中学办学思想的实践经验

上海市建平中学于1985年提出“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办学思想并一以贯之成为教育坚守,前20年主要是通过提供选修课、课外活动来“鼓励选择”。步入21世纪,与时俱进提出了“育拥有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的新人”,这一时期探索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等实践,重在通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来“指导选择”,影响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了破解普通高中学生只顾埋头学习、脱离社会实践的难题,也是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学校于2009年暑假开始,给每一位高中生布置一项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跟家长上一天班,并完成职业见习记录表(见表1),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这看似是一项简单的育人举措,实则有力促进了学生成长,引发学生主动去剖析自我、思考未来,使学生的社会化过程进入有意识阶段。

但是我们能否创设一种更持久的体验式深度学习经历,能否联合更多的家长与社会资源,能否设计更科学合理的职业体验方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学会选择”呢?

二、设计思路

1.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形成系统

生涯教育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形成系统。我校历经十年实践,提炼出普通高中学生深度职业体验的核心观点,构建了深度职业体验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策略体系。同时,学校充分考虑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实施路径等,建立了深度职业体验的保障体系。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有完整的课程方案,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有丰富的课程内容,有注重過程的综合课程评价,纳入学校学分制管理系统,也纳入上海市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特色指标。

2.面向全体,贯穿高中全程

兼顾学生整体和个体需求,师、生、家长100%全员参与,获得社会力量广泛支持,并贯穿学生三年学习全程共五次24天,全面促进了深度职业体验的理念和目标在学校教育教学各领域中的落实。高一初涉职场认识自我,进行学业与生涯规划指导以及学业规划的行动落实,利用寒暑假进行“职场初体验”;高二浸润职场认识社会,全体学生前往各职业体验基地“全职上班”两周时间,进行浸润式、体验式深度学习;高三明晰价值做好决策,基于自我认识和体验感受,理性思考、慎重选择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

3.社会联动,资源共建

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链接生涯教育资源,形成对校内资源及师资不足的有益补充,优化协同育人的伙伴关系,提升合理育人的效果。签约职业体验基地,家长和社会主动提供职业体验岗位,设计职业体验指导方案,企业派专人与学校教师进行双导师协同指导,使学生在社会开放学习场所中体验、感悟、分享与实践。资源配置多元,管理机制完备,评价激励有力。

三、活动目标

1.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将高中学习与未来发展建立联系。

2.学生能通过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探索,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价值观等,并通过职业情境中的真实体验,加深对社会及职业的了解与认知,进而找到个人生涯发展方向。

3.学生能在选课程、选专业、选高校和选职业等生涯发展过程中,提升生涯选择和决策能力。

4.学生能具有生涯规划能力,能围绕生涯发展目标发展潜能,并在体验、思考与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学会感恩,学会担当。

四、设计过程与操作要点

(一)活动安排

根据“指导—初体验—分享—实践,再指导—再体验—再分享—再实践”的活动设计思路,学生在校三年期间五次职业体验的具体安排见表2。

(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在五次职业体验中,高二上学期为期两周的职业体验是时间最长、体验最深刻、收获也最大的一次。下面仅以这一次职业体验活动为例,介绍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活动前期准备】

思想共识:学生、教师、家长高度认同;

资源保障:签约职业体验基地,并保证这些体验基地具有多行业特征;

安全保障:进行安全教育并为每一位参与学生和教师购买保险;

队伍保障:对高二年级所有教师进行培训,体验基地专人负责指导;

时间保障:调整学校课时安排,空出两周时间,通常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

【活动组织流程】

整个活动分为活动方案设计与指导—职业体验与实践—成果总结与展示三个程序,具体如下:

1.宣传与指导

通过生涯课程、专家讲座、主题班会、学长职业体验成果展示等形式宣传生涯理念,指导生涯实践。

2.活动准备

(1)设计与发放《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之成长记录册》。

(2)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和理性分析学业现状、人生理想的前提下,确立可操作的学期发展目标。

(3)各班组织学生分类梳理感兴趣的职业;通过学生自寻、家长自愿、学校联络等途径填写《职业体验单位资源统计表》。

(4)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感兴趣职业的相关资料,确定本小组职业体验单位;班主任汇总,由年级组上报到课程教学中心。

(5)学校制定职业体验相关管理制度。

(6)邀请职业体验单位负责人、家委会代表共同协商确定食宿与交通、体验任务、具体实施方案及注意事项等。

(7)明确任务分工。

(8)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整体工作,培训校内外生涯指导教师。

(9)指导教师明确指导任务、熟悉指导小组、联络职业体验基地负责人。

(10)学生报名体验单位、组成体验小组、讨论体验期间课题方案、熟悉体验单位。

(11)体验基地制定职业体验指导方案。

3.活动落实

学生体验实践:组长负责组员签到与协调;学生按照任务书完成职业体验任务及课题研究任务;每天通过网络上传体验日记。

职业体验单位:按照指导方案专人负责带教指导,包含对单位整体情况、岗位设置、人才要求等介绍,也包括具体体验岗位职责和工作的指导;体验结束后填写职业体验评语。

学校指导老师:与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巡视体验基地;指导学生适应环境、熟悉工作、发展个性、有效沟通、加强合作;每日批阅学生体验日记。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及分管领导:协调、指导、通讯报道,便于学生互相借鉴学习。

4.交流与评估:学生个人、体验小组、班級、年级、基地、学校各层面的工作总结与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特色宣传。

5.相关衍生活动:邀请各企业来校举行校园模拟招聘活动、课题研究等。

(三)活动资源与保障

为了保障职业体验课程的有序进行,我校从管理系统、干预系统、课程系统、资源系统等方面构建了完备的课程管理体系并使之运行常态化;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生涯辅导课程、4S课程、主题班会、家长学校指导课程、专家讲座辅导课程、学长专题指导课程、高校合作项目课程、主题值周课程等一系列课程群作为支撑。职业体验纳入学分制课程管理体系,并申报成为上海市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特色指标,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细则,注重过程指导与过程性评价。

四、效果评估

1.学生受益显著

深度职业体验,看起来是花费了学生本应在教室里进行学科学习的时间,但是职业体验在学生的人生历程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有效激发了学生成长愿望,增强成长动力,提升追求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感。2015届毕业生马燕冉认为深度职业体验教会了她对自己人生负责并有规划的思维方式。2014届毕业生朱灏龙毕业3年后依然认为深度职业体验带给他的最大感悟是职业发展要着眼于社会发展需求,要努力成为一名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同时,通过深度职业体验,学生亲身感受各种真实的职业情境,并在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查找资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团队合作、应急事件处置,等等。深度职业体验,还为学生提供了走出校园、贴近生活工作的机会,2015届毕业生刘舜凯认为深度职业体验让他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比起同龄人有了很大的优势。

跟踪研究显示,经过深度职业体验后,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兴趣、能力、价值观、大学专业比同类学生更了解,了解程度均达到了85%以上,且经历过职业体验岗位数越多的学生,对生涯目标了解程度越高,他们能围绕生涯目标在日常生活与学业中注重能力培养。进了大学后,建平毕业生的专业匹配度(见表3)、专业兴趣和未来专业发展受益程度(见表4)、未来规划明确程度(见表5)与其他在高中阶段没有经历过职业体验的大学生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2.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教学

教师树立了新的学生教育与指导观、学生评价观。职业体验也让教师对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职场中所需要的人才素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开始反思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到底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能接受,这些能力是否实用。

3.学校推进了育人方式变革,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生涯教育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工作手册,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效推进了育人方式变革。

职业体验实践经验与特色被社会广泛认同,《文汇报》《新闻晚报》、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每年跟踪报道,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培养学生的新思路。该成果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构建了和谐共建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新形式

与家长协同工作,与企业合力育人,每年签约形成150家左右社会责任感强的职业体验基地,家长、社区、社会、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各行各业广泛参与进我校的教育实践中,初步构建了“校—家—社”协同的资源共建生态系统,打破了学校孤军奋战的教育格局,拓展了生涯教育的深度、资源和空间,形成了协同育人的伙伴关系,提升了合力育人的效果。

作者:张晓冬

上一篇: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