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合唱艺术论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合唱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合唱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对发展人的智力、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团队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合唱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因此,合唱艺术教育的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学科所取代。

第一篇:音乐合唱艺术论文

论如何利用小学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合唱艺术教育

一、前言

合唱不仅是一门舞台艺术,具有很强专业性,同时具有极大的教育功能。合唱能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合唱有利于儿童美感的培养,给学生以歌唱的体验。所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唱在音乐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唱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内容,从大的方面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比以前更多的重视,但在中小学的课程当中,甚至是在音乐课中,还是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另外,从合唱本身来看,作为一门课程,特别是音乐课当中的部分内容,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当今,对童声合唱的研究十分繁多,著作也很丰富。但是,这些著作针对的都是经过挑选的童声合唱团而不是音乐课当中的孩子们。而对于怎样把“合唱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内容”把合唱贯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当中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本文基于上述原因,拟通过对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课的现状的分析,并结合童声合唱训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有所帮助。

二、合唱课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给学生以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抓好合唱教育尤为重要。

合唱能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相互配合的能力;合唱可以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合唱有利于培養儿童的美感;合唱可以给与学生歌唱体验。

三、小学音乐课中合唱课的现状

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从二年级就加入了合唱欣赏和简单合唱曲目,很明显合唱课已经成为小学音乐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合唱在音乐课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篇幅短小而且简单易唱的,不像专业合唱团唱的一些曲目那么难,在我认为这很适合于音乐课中合唱的学习和演唱。

从教学方面来看,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音乐课中,都已经把合唱带入了课堂中,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了解并学习合唱。但由于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合唱课的开展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的问题。像有些偏远地区学校的音乐课,甚至是在城市学校中的音乐课,很多还停留在只是“教唱歌曲”的阶段,这对合唱课的开展十分不利。音乐课虽然是小学课程中的必修课,但由于不是重点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所以没有统一的考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教学计划,因此造成了合唱课很随意的问题。

从合唱教师方面来看,水平差异很大。学校合唱课只是作为小学音乐课中的一部分来学习的,还没有专门的合唱教师,教授合唱课的一般都是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于受学历和专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音乐教师教授合唱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教师在合唱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

四、怎样解决小学音乐课中合唱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作为音乐教师应具备合唱指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一个合唱团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都要取决于指挥者的水平,能力余决断”。

2.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合唱训练方法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因此要顾及到每个学生,所选的题材也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切勿好高骛远。基本要求达到了,其他问题才容易解决。

3.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正确的声音训练方法

音乐课中合唱声音的学习虽然不像合唱团的排练那样严谨,但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正确的声音训练方法是教师必须掌握的。

以上三点所讲述的是对合唱指挥的要求,也许在我们的合唱教学中不是很实用,但这对于上合唱课的教师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

(二)对上课模式的要求

1.切勿把合唱课上成合唱排练课

合唱课的学习与合唱团的排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是让学生学习合唱,且都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唱出美好的歌曲。但合唱团的学生多是对合唱感兴趣或是有这方面专长的,属于少数人群。合唱课的开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这就有别于合唱团的排练。

2.从培养孩子们对合唱的兴趣入手

从感受和鉴赏入手: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中外著名合唱团演唱的作品,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乐曲的和声美、旋律美等,并且让学生自己区分童声、混声、女声和男声合唱,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 对合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导他们“想唱”合唱。

由浅入深的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先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独唱歌曲用轮唱形式来演唱,演唱要求声部之间不能比声音大小,大家是一个整体,唱自己声部的时候还要学会听其他声部的演唱。这样的演唱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比齐唱同一首歌曲有趣得多。

3.让学生随时感受自己歌唱的进步

在学生对于合唱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逐步给他们提一些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歌唱是比之前那样唱好些”。一首好听的歌曲与感情的投入是分不开的,让学生带着感情歌唱是必要的。怎样让学生投入感情的演唱歌曲也是很讲究方法的,如“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那你们能不能带着这样的情绪来唱一唱呢?”这样不仅达到了歌唱的目的,也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唱歌的好处,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渗入合唱知识。

五、结语

当今,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对合唱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合唱课都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有专门的合唱教师进行上课,有很多地方从小就培养学生唱合唱。从这点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体系虽然对合唱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相对来说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通过对本文对合唱课的研究说明,希望合唱能得到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教师和学校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改进,在不远的未来,合唱教学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李双怡

第二篇:合唱艺术教育:“大美和韵——中外优秀合唱作品音乐会”之思考与体会

摘要:合唱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对发展人的智力、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团队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合唱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因此,合唱艺术教育的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学科所取代。目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育逐渐受到国家教育部、学校乃至社会教育部门的重视,合唱艺术逐渐成为了一种能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关键词:合唱艺术 合唱功能 少数民族文化

2017年11月24日晚,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广西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主办的“大美和韵——中外优秀合唱作品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顺利举办,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参与演出,其团长、指挥华山教授参与指挥,为欣赏者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大美和韵——中外优秀合唱作品音乐会”吸引来自广西各地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师生、合唱爱好者,为他们提供了欣赏广西的高水平合唱表演和交流学习的机会。笔者完整的欣赏了此次音乐会,受益匪浅,就本次合唱音乐会的形式内容,以及合唱对音乐教育的影响等,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音乐会合唱表演部分的鉴赏和评价

合唱表演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和广阔的创作性,因此对合唱表演的各个方面没有绝对的标准来认识和评价极其整体。但在合唱表演中,我们在原则上应该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认识,它既是一种明确的目标,又是用于合唱表演综合质量的依据和标准,人们可以对各种合唱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作出较为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估,并以此为向导,引领合唱发展的走向和提高,进而能更理智深刻地进行思考,并从中感受合唱艺术的深刻内涵和魅力。

(一)音乐会演唱曲目的选择

首先曲目的内容要具有审美、教育和愉悦的功能,歌词、曲调、和声要优美并具有变化。本次音乐会分为上下两场和中场休息。上半场的曲目为经典的中外合唱作品,其中前四首为中国经典合唱作品,后三首为外国经典合唱作品;下半场的曲目为少数民族作品,其中前四首为本地方特色作品,有原创和改编,后两首是中国民族性艺术歌曲。整场音乐会外国合唱作品占少数,例如《吉普赛人铁砧合唱》《黑龙江的波涛》等,安排在四首中国合唱作品之后有一定调动音乐会气氛的作用;中国经典合唱作品与民族作品占大部分,例如《喜鹊登枝》《藤缠树》等,后半场的地方性特色作品为宣扬广西民族风俗音乐文化有推动的作用,让来自各地的欣赏者以及本地的学者感受广西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曲目这样安排有一定的格调,做到了雅俗共赏,具有普及性,紧密贴近了广大青年学生、社会上的音乐爱好者、青年教师的需要和欣赏要求。

(二)音乐会音响效果与音效质量

合唱表演对音效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合唱声色的一般要求,还要满足合唱音色的特殊要求。一般要求是演唱者们在拥有良好的嗓音条件的同时,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依靠充分的气息支持,产生声音色彩纯净、饱满、通畅,富有弹性的共鸣,能够控制自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塑性。而特殊要求是要求每一位演唱者克服个性,寻求共性,寻求群体的声音美,相互靠拢,高度融合。音乐会的完成度很高,合唱团的音响以及指挥的专业水平也是毋庸置疑的,但笔者认为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黑龙江的波涛》本是具有些许跳跃性的作品,但合唱团的声音发音不够到位,导致吐字快却不是很清晰,部分歌曲细节还是能听到演唱者个性的发挥,但大部分作品的音响效果还是很融合的,极具感染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三)音乐会合唱的艺术表现

合唱中的艺术表现首先要忠实于原作,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个性处理,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南屏晚钟》经过改编,具有流行摇滚风格,稍显少女的俏皮,但少女情绪的变化表现还有些欠缺,音响强弱对比不是太明显,速度没有变化,音乐的细微处理还有提高的空间,部分歌曲因气息不够导致高音音准有些偏差,也还是可以进步的。下半场以民族性为主,作曲者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上添加了现代手法,使曲风更具新颖力,让欣赏者有耳目一新的体验并带动了情绪,得到情感美的体验,符合合唱艺术规律。合唱团还增加了动态表演,学生根据对音乐的了解,巧妙地设计了动作,让观众产生了观感上的冲击。

二、合唱艺术对教育的功能

(一)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拓宽视野

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活动特别是合唱活动,是开发右脑的重要手段。合唱表现是音高、节奏、力度、速度和音色等诸方面的,这是为了让学生进行一种带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因此,合唱是一个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另外,合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丰富他们的知识。音乐会是以中西方优秀合唱作品为主题的,就能体现出一方面,西方优秀的合唱艺术歌曲传入了中国,促进了我国合唱事业的进步;另一方面,我国音乐家也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艺术作品,并且也将我国优秀的合唱作品带给了世界。在合唱的同时,对合唱作品各方面的分析,也有利于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

(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学生能从合唱作品中直接感受到作品表现的内涵,促进自我感情的表达,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合唱多声部的完美融合,发挥着人类最美妙和谐的音乐潜能,以辉煌震撼的群体性、均衡协调的交响性在美育和音乐教育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是学生在艺术殿堂中领会艺术的真善美。

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是美育活动中最生动的方式之一,具有普及、教育效果明显、受益群体广泛、艺術感染力强等优点。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交流,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三)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除了享受合唱艺术的和谐之美外,参与合唱也可以从合唱的团队合作中体验精神之美,体现团队精神的凝聚力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歌唱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滋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唱出优秀的积极的合唱作品,表达出民族心声,激励学生们奋勇拼搏,积极向上。例如在音乐会上,合唱团演唱了《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合唱版本,表现出了杨子荣发挥了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战胜了顽匪,创造出置土匪于死地的激动场面。优秀的合唱作品正是历史的见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色彩,因此,在学生们歌唱的同时,灵魂在合唱表演中得到升华,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教育。

三、合唱艺术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

合唱艺术属于精神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合唱艺术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有很多,能弘扬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们在音乐中了解家乡,了解本民族的风俗文化,并且能传承发扬光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已有许多利用合唱艺术来传播、发扬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成功案例,并且合唱艺术具有日益民族化的发展趋势,这都非常有利于利用合唱艺术传承、发扬和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提高民族凝聚力,发扬民族精神。

在音乐会的下半场全是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有原创民族音乐和传统地方民族音乐改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喜鹊登枝》《藤缠树》等以及返场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都极具广西特色代表性作品。再加上演唱者们穿上了广西民族特色服饰,手舞足蹈,更具吸引力,为欣赏者们带来了别出心裁的民族风情合唱。

我们既要强调民族风格、民族特色,还要在从中创新,让中国的合唱音乐不仅是中国宝贵的音乐财富,也是世界音乐文化财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立足于世界,就要有自己的优势,强化自身的民族意识,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发扬民族性。另外,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音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四、结语

通过参加这次音乐会,笔者体会到合唱艺术与音乐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大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拓宽视野,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起到巨大的作用。另外,合唱艺术传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利用合唱艺术引导学生传播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对本民族音乐的自豪感,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者积极配合,积极发扬本民族特色音乐文化,让本民族音乐大放异彩。以上就是笔者参加“大美和韵——中外优秀合唱作品音乐会”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李乐.从高校合唱教育的开展看我国合唱的现状与发展[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平黎明.合唱与指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金波.合唱指挥艺术基础学[M].北京:中國戏剧出版社,2013.

[4]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唐子晴

第三篇:沪港女子合唱音乐会对中小学合唱教学的启示

摘 要:本文通过在聆听沪港女子合唱音乐会时的切身体会与感想,分析了上海与香港两支合唱队在音乐会曲目的选择、音色效果、演唱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及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并简单阐明了这一音乐会带给笔者的启示。

关键词:合唱音乐会 演唱效果 合唱教学 音乐表现

在祖国六十周年华诞期间,众多庆祝活动和文艺演出异彩纷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最令笔者难忘并引发思索的是“沪港女子合唱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由香港浸会女子合唱团与上海万方女子合唱团联袂举行的合唱音乐会,两合唱团在演出选曲、音色处理、表现风格等方面显露出很大的不同,这令人感到意外并深思良久。

通过音乐会主持人和曲目单上的介绍,得知香港合唱团所要演唱的曲目多为欧洲歌曲,个人因曾经多次欣赏欧洲的特别是奥地利的青少年或女子合唱团的唱片,故而对其音乐风格和音色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所以在演出开始之前对音乐会怀有某种设想和期待。然而听到的演唱效果却与期待中的大相径庭,相比之下,万方女子合唱团的演唱却似乎更接近印象中的欧洲版本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两合唱团的演唱效果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颇值得思索。

香港合唱团演唱的多为欧洲歌曲,因是非中文乐词,我们难以洞晓其歌词含义而只能通过对歌曲的旋律、音色和语音等方面对歌曲进行把握,故关于歌曲的歌词与旋律风格尚不多论。现只从音色、整体音响效果等方面来看待这种差异。在音色效果上,前者缺少如青少年那种嘹亮的嗓音和生气,声音显得有些稚嫩,色彩略微暗淡,声部似乎时而不够均衡,显得技术平平,但这却带给人一种自然质朴的、似乎带有民间日常生活气息的声音,令人感到自然轻松而无华丽矫饰之感。而后者的演唱,声音清澈嘹亮且富有穿透力,咬字清晰,和声丰满、匀称,十分悦耳赏心,甚至有时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使听者产生一种渴望与之同唱的冲动。

就此,出于自身职业的敏感性,笔者联想到了我们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音乐会上两支合唱团演唱效果的差异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笔者分析认为,之所以港沪两团的演唱风格有这般的不同,大致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合唱团的成员构成差异:前者乃香港教会性质的学校艺术团体,其参与者未必是长期受到严格专业音乐教育的学员,而后者则由接受多年音乐训练的专业学员组成,这自然就在个人演唱能力的起点上产生了不同。

其次,香港高校的教育思想与大陆存在明显不同,这也间接地对具体艺术观念及审美理想和趣味产生影响,因此,其演唱更为朴实。相比之下,后者的演唱大概是过于追求整齐划一,或者是出于对所谓纯正的欧洲合唱风格的追求而丧失了自己原本应该具有的富于特性的色彩,尽管其演唱的曲目多为中国歌曲,但是在技术和作品处理上却尽是舶来品的天下。

演唱风格的不同,必然对音乐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效果。前者的演唱,声音朴实真切,情感表现比较内省;后者的演唱,有时令人感觉声音过于响亮,情感表现比较外露。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音响风格带给人不同的欣赏效果。而演唱效果的不同,又与情感处理和技术的应用在演唱中所占分量的轻重相关。由此联系到我们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我们的合唱队与香港浸会合唱团一样,也都是非专业的合唱爱好者,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不能如同对专业合唱团体一样。这就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像专业合唱团体那样单方面强调所谓整齐划一,既不能过分要求学生歌唱的音色和风格等方面的齐一性,更不能把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按照一种规范的要求去表现和处理,简言之,即不能把技术性问题放在首位,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以情带声,在尊重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达到声部与音质的平衡与自然,获得真切自如的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贝内特·雷默(美).《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经济开发区里则二中

作者:王 舰

上一篇:日本企业文化论文下一篇:设备维护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