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影艺术的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以音乐家冼星海的三部代表电影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冼星海电影音乐创作的特点,以及他所提出的“普遍的音乐”的理想践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电影艺术的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电影艺术的论文 篇1:

从《海上钢琴师》看爵士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

摘要:音乐是对电影的提炼,电影是对音乐的扩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入情感内核,使之更加动人;优秀的音乐令影视作品的人物个性鲜活,深化主题。爵士乐是二十世纪突出的音乐文化现象,是不同音乐文化融合和碰撞的结果,深受人们喜爱,也在电影配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海上钢琴师》正是记录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爵士音乐文化,同时爵士音乐也反映了电影所描绘的历史背景与当时音乐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该电影中的钢琴配乐来解析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在该片艺术表现力上的作用以及在电影中的应用,使得更多的电影配乐研究者能够更好的将爵士音乐应用于影视领域中。

关键词:爵士乐 爵士时代 电影配乐应用

一、爵士音乐特征

爵士乐(JAZZ)的兴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奥尔良,1917年后传入芝加哥,30年代转移至纽约。随后这种具有摇摆特点的即兴音乐深受人们喜爱,也同时发展为美国最有分量的艺术种类。爵士音乐现当代多元化发展受到了许多音乐人士的关注与追捧,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种类,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元素与其他的音乐元素碰撞融合的艺术结晶。

1.鲜明的节奏

爵士音乐的根基来自布鲁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布鲁斯的速度较慢,常为二拍子和四拍子,较多的表现抒情。拉格泰姆的原意为参差不齐的拍子,该节奏相对其他音乐较为特别,打乱以往的强弱规律,使音乐听起来更具民族色彩。当然泰格拉姆独特的节奏也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独立出现着。20世纪初,美国处于繁荣时期,一些乐师为了维持生活就在街头或者咖啡店弹奏钢琴曲,这些乐师受到了切分式钢琴音乐的渲染会即兴或者模仿这类只注重节奏而不注重旋律变化的钢琴音乐。这种具有复杂性的切分节奏型使乐曲的整体结构更为鲜明。

2.和声特色

爵士音乐在发展与融合中,渐渐的有了自己独有的和声特色,音阶中运用了大小调音阶以及中古调式音阶,在此基础上也融合了布鲁斯音阶、比波普音阶等。它的和弦以七和弦为基础,通常在七和弦上加入更高位置的延伸音,也会在作品中使用大量的代替和弦。这种和弦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和弦的延伸音。而延伸音的基础则是泛音列,泛音列的基础和弦是属七和弦,所以爵士乐中最常使用的是属七和弦的延伸音以及和弦的形式进行序进。最后以转调中止在新的主和弦上,使得爵士音乐的曲调风格更加独特神秘。

3.即兴的风格

爵士音乐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融合了即兴的形式。即兴是一种受到外在的刺激或是内在的冲动迅速创造出某种作品情况。演奏者根据音乐的主题创作与演奏同步进行的表演形式我们称之为即兴演奏。传统的即兴演奏在节奏、和声以及曲式结构进行制约,而爵士音乐正打破了这一点,在曲式结构方面没有框框架架,你可以随心所欲远离音乐的主题。通过节奏的随意变换以及和声的极端跨度来充分表现。爵士音乐即兴的风格就是没有规则,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加入任何音响,比如尖叫,或是一些诡异的声音,这是一种渲染情绪的即兴表演。你的情绪可以通过音乐充分表达,这也是爵士音乐很独特的魅力。

4.狂热的气氛

在爵士音乐的世界里你可以歇斯底里,狂热气氛在忧郁布鲁斯中出现,改善了人们燥热的音乐感官。它就像一种感召力,时而会使你释放心情,时而蓝调的混合也会让你的心逐渐平静。

二、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音乐与爵士时代

《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梅兰恩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电影正是记录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爵士音乐文化,同时爵士音乐也反映了电影所描绘的历史背景与当时音乐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该电影中钢琴配乐来解析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在该片艺术表现力上的作用以及在电影中的应用,使得更多的电影配乐研究者能够更好的将爵士音乐应用于影视领域中。

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与延伸,音乐的进入使原本电影的气氛更加生动形象,所以当今的电影配乐成了电影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所提到的爵士音乐也在电影配乐中熠熠生辉,它不仅仅是一门声音艺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因为爵士音乐张扬个性的风格,使得爵士乐与电影业的关系略为古怪。多数爵士乐出现在十九世纪末的电影中,它不仅仅可以反应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其影响也是极为重大的,在某些电影中爵士乐也可以充分映射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时代被称为“爵士时代”。例如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音乐贯穿了整部电影,被人称为“一部超长的音乐录影带”。该电影中的爵士乐与摇滚乐的并存充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黄金时代,讲述了一个满腹梦想的人却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风气而无法追求最纯真的爱情与理想的悲情故事。爵士乐的滑稽是对该時代的社会风气以及人们内心的讽刺,摇滚乐与爵士乐的碰撞与融合,是人们心中对纯净心灵境界的呐喊。爵士音乐与电影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风靡二十世纪初的一部电影作品《摩登时代》充分利用了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使主题滑稽与悲情并存。主人公卓别林精湛的哑剧演绎技巧、犀利的讽刺向人们展示了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工业时代。

三、爵士音乐应用与电影中的作用

1.电影配乐的作用

如果说电影是多门类艺术的集中,音乐则是电影的组成部分之一。音乐电影则是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作为听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音乐进入电影中,它的本质不变,在剧情的发展中加入合适的音乐,是整个电影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创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使得人们对让荧幕形象一目了然,而音乐是烘托电影效果的重要工具。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背景音乐描述电影所传达给人们的关于电影所描绘的时间信息,以及时代背景;第二方面是音乐的表达呈现出人物性格、精神面貌,通过配乐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暗示,使人物的荧幕形象更加生动;第三方面表现在音乐推动了剧情发展,为后续的剧情做铺垫,暗示剧情的进展;第四方面依据音乐的听觉形象、旋律的起伏、和声来有效地表现电影原本的情绪以及内涵的艺术形象。

2.爵士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

单方面对于音乐来说,它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文化的产物与沉淀。音乐是由文化来界定的,理解不同的音乐必须通过对文化的了解以及感悟来认知。如果缺少对音乐在文化上层面的理解与沟通,坚持各自文化视界的“音乐”,不同音乐文化之间将有局限性使得音乐无法传播与交流。本文所写的爵士音乐,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单纯的欣赏或是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都有着和其他种类音乐的不同的试听感受。例如电影《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的配乐,整部电影均以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为主。无论描述的是爱情、友情,甚至生命都是以抒情为主,具有怀旧的色彩。通过主人公1900的好朋友小號手MAX的回忆进行情节叙述,此时的背景音乐平静而深沉,谁都不知道他的记忆里有着怎样的故事,就像狂风暴雨之后的大海依旧会陷入平静一样,这样的音乐衬托了这样的场景,同时把这样的情绪传达给观众,布鲁斯的风格特点浪漫且深沉给了观众一种联想,增加了电影的神秘感。在该片中,有关于爱情的片断是由playing love这首乐曲来诠释的,它是主人公1900写给心爱的女孩的。乐曲的开始跳跃的音符不规则的爵士节奏型向人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进入展开部乐曲渐渐的缓慢而安静,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爱情的纯真、忧郁而渴望的眼神,使人们陶醉的同时也将男主人公对女孩的爱慕深深的传达给观众。《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的爵士配乐多数是描绘浪漫的情节,毋庸置疑,爵士乐的浪漫色彩是任何音乐无法企及的。提到《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对白的电影,结束了电影领域多年的默片时代,讲述了一位想成为爵士歌手在遭到家人的反对现实的残酷中依旧热爱着爵士音乐并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故事。这是一部完全以爵士音乐为主的电影,和本文所研究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一样,音乐占有了主导地位。电影中的歌曲MY WAY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像一个故事一样叙述歌手不畏世俗,对于任何事情一笑置之的鲜明个性,也正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电影《芝加哥》中,ALL That jazz是百老汇舞剧《芝加哥》的开场曲目,滑稽略带戏弄的腔调、轻快跳跃的伴奏让人不得不爱上这首歌曲,调动了观众对剧情的兴趣。从《芝加哥》这部电影来看,不难发现,根据爵士乐的不拘一格的风格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爵士乐也可以运用在诙谐幽默的片段中。根据本文对爵士的音乐发展以及有关爵士电影配乐的探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是爵士音乐的诞生时期,它的电影配乐与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故事背景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爵士乐时代,而又是一个浮夸的时代,或许这样的故事,正是要将这个时代最本质的浪漫与纯真地掩埋在其中。

3.爵士音乐电影的风格特点

爵士乐以如此众多的形式在电影中出现。由于爵士乐的风格多变,它既可以用蓝调表达忧郁沉闷,也可以用拉格泰姆表现滑稽诙谐、轻快明朗。由于爵士音乐的历史与诞生背景,多数电影将爵士音乐运用于电影与音乐的时代背景下,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秘、讽刺、华丽的景象,也抒发了人们对内心那个极乐世界的幻想与渴望,也是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直至今日的发展,爵士音乐的配乐不再遭遇电影配乐的瓶颈,当今的许多电影当中都可以感受到爵士音乐的魅力。无论是爵士乐为主的音乐电影,还是运用爵士音乐进行配乐的电影,都丰富了人们的视听享受,也突显了爵士音乐的重要地位。

四、结语

《海上钢琴师》是音乐电影中一部影响较大的作品,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电影最本质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将电影所应用的爵士乐深入人心,让人更好的结合音乐去感受视觉艺术。作为最原始而又最生命力的音乐艺术在影视领域中得到应用之后,使电影艺术不仅仅只是是单一视觉的传达,并且满足了我们对声音艺术的需求。声音与视觉的结合更能形象的传播故事情节以及撼动人们的心灵。一部完整的电影不仅需要人物、动作、语言的视觉传播,更需要合适的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景物的描写对观影者进行情感的传递以及想象。但是声音艺术在电影领域仍然是一门年轻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艺术将会越来成熟。本文所解析的爵士音乐是音乐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音乐单方面来讲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风靡当时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在现当代的发展更为多元化。爵士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也会成为电影配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焦奕博

音乐电影艺术的论文 篇2:

浅谈冼星海的电影音乐创作

[摘要]本文以音乐家冼星海的三部代表电影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冼星海电影音乐创作的特点,以及他所提出的“普遍的音乐”的理想践行。

[关键词]冼星海;电影音乐;现实主义;普遍的音乐

冼星海在我国近代电影音乐领域中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在以往对星海的研究中也较少深析这一部分,然仔细查阅后却惊觉意义深远:一则树立了国防电影音乐的创作样式,用成功的创作实践否定了当时电影界唯美主义的思想倾向;二则以此为起点,践行他所提出的“普遍的音乐”理念,开始了他现实主义创作信仰的峥嵘人生。

一、三部代表电影音乐

1936年,冼星海从法国巴黎国立音乐院学成归国一年,因为其创作的第一首救亡歌曲《战歌》灌制成功,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老板立即邀请他担任音乐创作的工作,但得知老板因不愿参与政治斗争而不能出救亡歌曲的唱片,他毅然离开了百代唱片公司,继而选择了新近创办的新华影片公司担任电影配乐创作,在这里创作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电影音乐《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

《壮志凌云》是1936年4月电影界提出“国防电影”的口号后,被当时舆论所称颂的一部代表作,是由吴永刚所导演的。因为当局不许倡言“抗日”,这部电影采取的依然是曲折的映射暗示的表述方式。故事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一群逃避军阀战祸的难民,在东北某地以多年的血汗建成了太平村,大家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突然,一股匪徒来袭,全村民众在青年顺儿和黑妞的率领下,奋起反抗,终因弹尽无援英勇牺牲,悲痛的民众在战火中宣誓抵抗到底。 面对这样的激励人心的电影作品,星海欣然接受了导演吴永刚的邀约,为电影谱写插曲《拉犁歌》。创作初始,由于星海出生于澳门海边渔家,后随母下南洋,在国外求学回国后也未有机会接触北方的农村生活,虽然他用朋友提供的北方劳动号子做素材,几次试谱曲,但总觉得水乡情调太重,音乐缺乏浑厚粗犷的北方气息。1936年9月,在导演吴永刚的建议下,星海随电影《壮志凌云》的外景队,从上海来到河南郑州一带采风。一到目的地,他便开始收集民歌素材、赶集赶庙会,并亲身走到黄河渡口,倾听黄河船夫的劳动号子,他还去了河南灾难深重的“黄泛区”,终于谱出了具有大陆泥土气息的《拉犁歌》。星海采用的是呼应式的劳动号子,用多声部来烘托劳动气氛,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此曲后来常作无伴奏领唱及四部合唱。

《夜半歌声》是同年上海新华影片公司的又一成功制作,它是由马徐维邦导演的,它以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为主题,深刻的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在封建残余和军阀恶势力的高压下的青年人的苦闷、彷徨与反抗。剧本曾经过田汉的修改。早在1935年,冼星海刚刚回国,就参加了上海歌曲作者协会,与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以及文艺界的进步人士交往。“歌曲作者协会是由几个写词和作曲的朋友组合的,每月都有一次集会,讨论和创作些新歌曲,星海是后来才加入进来的”(孙慎《忆星海》)。《夜半歌声》的音乐创作是星海与当时已是左翼剧联的领袖人物田汉的合作,他们共同完成了主题曲《夜半歌声》以及插曲《热血》、《黄河之恋》的创作。主题歌《夜半歌声》,节奏缓慢,曲调深沉,虽长达128个小节,但它的音乐却始终停留在小字一组d到小字组g。一开始,歌声就描绘出感人的“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风凄凄,雨淋淋”的音乐画面。接着用舒缓的旋律,深情地歌唱孤独青年对爱情的向往。在电影插曲《热血》一歌中,星海大胆地在歌曲一开始就用了全曲的最高音,使斩钉截铁的音调语气更加肯定,星海从歌曲的语调和声韵中,创造了独特的旋律。使整个歌曲始终在小字一组f到小字组d之间的六度音域, 直到28小节之后,才出现了一个低音d。句句都是慷慨激昂、形象鲜明的曲调,形成了号角般的冲击音响,犹如咚咚战鼓。

《青年进行曲》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新华影片公司完成了的又一国防电影的力作。影片由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公映。影片反映了反汉奸斗争的庄严主题,揭露了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卖国奸商的无耻嘴脸,同时描写了广大知识青年,在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觉性和成长。《青年进行曲》是田汉从事左翼运动以来第一次在银幕上公开使用自己的名字,他与冼星海两人的合作相得益彰,尤其在同名主题曲中, 星海以坚定有力的进行曲式谱曲, 将田汉向青年人热情强烈的感召式的歌词表现得淋漓尽致。二部合唱的表现形式中,先用三度对位法,使和声丰满有力,后当唱到:“以一当十、百以当千”开始两声部轮唱,音乐在变化和叠加中显现出磅礴的生命力!

二、星海电影音乐创作特点

1现实主义精神

纵观冼星海的电影音乐创作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人们说冼星海的歌曲是“时代的镜子”。从电影《壮志凌云》中的《拉犁歌》,描写黄河流域农民拉犁的沉重步伐和饱受压迫坚忍的情绪,现实地再现了流亡农民开荒垦地的艰难生产场景。到影片《夜半歌声》的同名主题曲中描写了当时封建家庭的青年们,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还有影片《青年进行曲》的同名主题曲,描写了当民族危机最深重的时刻,人们反抗残酷压迫和侵略、追求自主和平的决心。每一部音乐作品无不是描写那个时代社会矛盾的现状、新兴进步思想的传播、以及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革命实践。当然,这并不单单是星海电影音乐创作的特点,而是他贯穿一生的艺术信仰,是他作为伟大现实主义音乐家信守不渝的原则,同时又以他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来的音乐家们留下了光辉的榜样。

说到现实主义又不得不谈到当时文艺界与之相对的唯美主义思想,从西方音乐的传入到20世纪初电影的传入,唯美主义思想对当时的艺术家、文学家影响是深巨的。30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软性电影和硬性电影之争,正是电影界左翼电影创作者与软性电影论者之间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激烈对论。 创作上的斗争和理论上的斗争始终是相辅相成的,两位现实主义作曲家聂耳、冼星海则用他们实实在在的创作实践,以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成功,有力地回击了,所谓“不为任何音乐以外的主体服务的自由的艺术、纯正的艺术”。使人们真正意识到,一个音乐作品之所以伟大,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拉犁歌》不仅在当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其影响力在日后也显现出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的配乐引用了《拉犁歌》的片段旋律。多年以后,编导吴永刚在回忆录中说起与冼星海华北创作过程:“在这个期间里他的收获,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拉犁歌》里,或许这是他体现在往后作品里的一个起点,他在当时就孕育着一个创作上的冲动,而在日后的革命斗争生活中不断成长,成长为今天不朽的巨作《黄河大合唱》。

2音乐形象刻画

在冼星海的电影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深刻而鲜明的音乐形象刻画。星海在用电影歌曲塑造的电影形象的创作中显现出了卓越的才华。首先,表现在其创作音乐形象的丰富性:《拉犁歌》是星海创作的最成功的劳动者形象之一,在歌曲中我们能清晰地分辨音乐形象的劳动特点,他们的行进节奏,甚至能体验到他们的思想情绪,这样的音乐形象是极其真实不易混淆的。而在影片《青年进行曲》的插曲《追悼歌》中,星海用极慢的二部和声来表现,仿佛一首血泪交织悲壮的诗,描写了一位为理想和信念牺牲生命的勇士,是所有青年人时代的榜样。

星海出色的音乐形象创作能力,还表现在他创作音乐形象的音调和我们民族语言的音调紧密的结合。他的电影歌曲中能够清楚地看出它们与朗诵的有机联系。在《黄河之恋》中,星海先用擅长的戏剧性朗诵调描写了一个不愿当亡国奴的热血青年,在黄河之滨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人物形象,然后再歌唱出来,塑造一个更为丰满的音乐形象,使人听后心中悲愤久久激荡。还有在《夜半歌声》电影音乐创作中,同名主题曲中的一段:“我形儿是鬼似的狰狞,心儿是铁似的坚贞,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魔王抗争。” 星海又用宣叙调的表现形式,使演员似唱似说,刻画了一个受旧社会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禁锢追求真爱、追求理想的青年荧幕形象,充分地发挥了我们民族语言的描述性和抒情性的特点。

让我们思考,星海对于电影音乐形象的刻画的创作源泉究竟在哪里?第一,是星海对这些电影主题思想的认同。《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都是国防电影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每一部都符合星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音乐家是用音符去战斗的,作曲家如果能够为表达自我思想和理念的电影创作音乐,一定是毫不犹豫、全情投入的。第二,他的另一个源泉,来自于对生活实践的充分体验。任何艺术形式,包括音乐,都必须从生活中吸取养分,再通过艺术形式去反映生活。星海就是通过不断的实践采风、田野收集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音乐形象。

三、“普遍的音乐”理想

1929年7月1日,上海音乐院出版的院刊第三号上,登载了一篇星海同志的杂文《普遍的音乐》,是他去巴黎之前写的(他于1929年出国),那时他大约二十三四岁。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的音乐”, “学音乐的人”要“负起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1935年,留学归国的星海, 眼见国内形势,民族的危机,人民困难流离、失业饥荒、工农的艰苦、被压榨被剥削,让他渐渐自觉到自己的责任。他毅然加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谱写音乐,随后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他的队伍走到哪里,振奋人心的歌咏就唱到哪里。在电影音乐创作领域,虽不是他的主要成就的领域,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似火一般热情,时刻关心着自己祖国和同胞,密切注视着人民生活中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 由此可见,在星海的青年时期,就已经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人民的”音乐家的思想基础,而电影音乐创作正是他践行“普遍的音乐”理想的起点。

[参 考 文 献]

[1]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80

[2]封敏中国电影艺术史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3]胡霋荣中国早期电影史(1896-1937)[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冼星海冼星海全集(二、三、八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冼星海画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6]马可冼星海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7]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冼星海专辑(三)[M]东莞:广州音乐学院出版,1982

[8]聂耳、冼星海学会永生的海燕—聂耳、冼星海纪念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9]黄准电影中的音乐形象[J]电影艺术,1983(12)

[10]李业道冼星海的音乐观[J]音乐研究,1995(04)

(责任编辑:魏琳琳)

作者:王思思

音乐电影艺术的论文 篇3:

浅析影视中的音乐鉴赏

摘要 影视音乐是影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影视作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的主题服务的,除特殊的剧情需要,是不允许游离于主题之外的。两种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影视效果。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作用 鉴赏

影视音乐是音乐艺术与影视剧艺术相融合所产生的艺术形式,是随着影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影视音乐虽然仍属于音乐艺术的范畴,但它已不是纯粹的音乐,而是与影视剧的内容主题相伴相生。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影视音乐有着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特点与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地探讨。

1 影视作品与音乐的相互作用关系

纵观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影视音乐与故事内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影视音乐从稚嫩到丰满逐步完善的发展脉络。影视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表现是多方位的,如果说过去的影视是二维平面的话,现代的三维立方体影视形式无疑可以认为是其艺术形式转为了立体的“层”的演进过程。影视的“视觉层”与音乐的“听觉层”的研究从结构学展开了对影视这门综合艺术从多维度和多层面的研究,从而建构起对影视本体与影视音乐的全方位的美学理论研究。音乐是情感的抽象艺术,存在于自身的精神的范畴,是感性的艺术,不可用逻辑分析的解释,音乐与影视的结合不但体现音乐自身更能突出与之相关联艺术的主题思想。高度抽象性的音乐能够在影视客观真实的画面中得到解释:具体客观的影视的画面也能够从音乐中得到自由主观和概括的需要。异质同构现象在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中达到极大的融合并相互促进和提升。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如:拉威尔《包列罗》、兴德米特的《调性游戏》纯音乐自身的调侃仅仅是典型的在价值结构中突出音乐形式自身美的案例。当音乐与影视结合的时候,纯音乐的艺术便不复存在。它要求音乐与影视的紧密配合,音乐创作必须以画面和内容为基础。并为之服务。

2 影视中音乐的鉴赏

影视中音乐的鉴赏是检验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效果,特别是音乐在影视过程中能否更好的为影视内容、影视思想及影视风格起到很好的服务作用,更好的来表现和衬托影视。因此影视音乐的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

2.1、影视音乐由影视主题决定

影视音乐的创作与运用必须要根据影视剧主题的需要来进行,它是由影片主题决定的,并为主题的展开与发展服务。影视音乐所起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但这决不意味着要给每一部影视作品都生搬硬套地安上几首音乐。不管主题、不问情节地运用影视音乐,结果必然出现一些因不切合主题而游离于作品内容之外的作品,成了影响剧情的多余物。这样的音乐再优美也会影响影视作品的效果。这样生硬的音乐,在目前的影视片中不乏其例。相反,根据剧情需要恰切地与主题相吻合的音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20年代的电影《勿忘我》中的音乐就很好地配合了影片的主题,主题曲的优美韵律至今仍使人对这部电影念念不忘。好的影视音乐旋律紧扣主题,对塑造影视形象、交待故事情节、渲染气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十几首音乐都个性鲜明地唱出了剧中人物命运,很好地交待了影片的主题,曲调凄婉、感伤:电视剧《水浒》片首曲《好汉歌》节奏明快、强劲,既表现了梁山好汉的热情豪爽和阳刚之气,也表现了他们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和英雄神武的豪情《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恢宏大气又略显沧桑的旋律将我们带到久远的战争年代,表现了英雄各领风骚的豪情,让人似乎听到一位沧桑的历史老人在娓娓讲述着人生大舞台的巨变。这种音乐带给人的深邃凝重的感觉,是用语言无法表现的,而这种感觉又正是导演对历史本身的慨叹与评价。好的影视音乐能够升华影视作品的主题,让观众产生丰富深远的联想,获得极佳的精神享受。

2.2、优秀的影视音乐要充分体现影视剧的艺术风格

影视音乐的创作采取了怎样一种风格将直接影响着影视作品的整体风格。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电影歌曲,弹拨乐器主奏出跳跃、俏皮、幽默、风趣的主旋律,半音的反复使用流荡出中亚地区特有的历史神韵:男女主人公的倾情歌唱,不仅展示了青春多彩的内心世界,同时写意出革甸、大漠、孤烟、驿路风尘这种壮美的西部意境。这些音乐风格与整个电影想要表现的风格意境是非常贴近的。怎样才能把电视剧或电影音乐与主题融合得浑然天成?作曲家除了要深入体会剧作家创作的深刻意蕴,也要结合音乐自身的特点和功能,用音乐的语言道出剧作家的意图、抒发剧作家的情感。在抒发情感、烘托主题上,能起到曲尽其变化,“捶字坚而难移,接响凝而不滞”的效果。“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在特定的节奏下通过一定的调式、句段具体形成其独特的旋律线,从而帮助影视作品深化为自己的主题思想,更完美地表达出影视作品的感情倾向,成为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有主有辅,这是一条艺术的普遍的常识。音乐的主旋律与和声、绘画的主体与背景、书法的字体与章法、小说的主人公与众生、诗歌散文的朗诵与配乐等等,莫不如此。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要遵循这个规律,不能为了突出自身而破坏了作品整体的艺术风格。电视剧《浪漫的事》中音乐与剧情主题的结合是最有代表性的,主题曲不温不火,音乐进行平和、舒缓,有一种品茗之感,淡而有味,韵味深远。这首音乐就很充分地体现了影视作品整体的艺术风格。

2.3、影视音乐可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活动,加强影视作品的戏剧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乐记》中就有“凡音之起l由人心生”的说法。难以用视觉观察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却易于通过音乐传导诉诸人的听觉。音乐可以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微妙丰富的感情态。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影视音乐的重要的美学功能。在影视画面中,人物的特定情绪类型,情绪转换,情感的高潮和低谷,人物内心的记忆闪回与幻觉等,都可借助音乐得以表现。如2006年度电视剧收视率第一的《乔家大院》在男主人公乔致庸临终的戏中,画面以蒙太奇手法串联了他一生的重大事件,音乐旋律是深沉厚重、韵味十足的,表现出这位传奇的晋商面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即将远离尘嚣的平和心态。此情此境,立乐与画面相得益彰,凸现了影视音乐的审美价值。

2.4、影视音乐可以统一内在结构,深化主题思想

影视作品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优秀的影视音乐创作者最能抓住这一精髓。目前,诸如谭盾、赵季平等作曲家的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屡获大奖,与他们的音乐精确地把握主题,具有深层意蕴不无关系。影视导演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去表达主题,传达自我秉承的艺术精神,主题歌(曲)往往就是一种较为简洁精炼的方式。主题歌(曲)一般要在片中多次重复或变化地再现,作为重要的贯穿因素起到统一内在结构,深化主题思想,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等要素

与影视艺术有着深层的关联,有的作品甚至以音乐为灵魂。如陈凯歌作品《和你在一起》即以小提琴乐曲作为贯穿全剧的情感主旋律,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爱的主题。一位平凡的父亲质朴深沉的爱和一个少年透明诚挚的爱在激荡的琴声中被细致地表现,在激起观众的共鸣中升华。

另外,有些影视作品的音乐会直接参与剧情,成为统一内在叙事结构、推动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如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那首著名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剧中先后出现三次:第一次是阿米尔回忆童年,第二次是杨排长试探假古兰丹姆,第三次出现,歌声成为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相认的“佐证”,从而解开了真假古兰丹姆之谜。

3 小结

影视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音乐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艺术的表现和互补、互融等方面,影视与音乐构成了最为完美的视觉与听觉的结合,造就了当代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综合艺术。在今后的影视发展中,影视音乐也要不断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以不断的提高影视的表现效果,更好的为影视发展服务。

作者:徐德雷 高金香

上一篇:高职院校心理学论文下一篇:劳动合同法反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