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医学管理论文

2022-04-16

10月21日,上海浦东,风起云涌。黄浦江畔,游人如织;一水之隔的陆家嘴,繁华灿烂。高楼林立间,上海市东方医院静静矗立,默默注视着这片日新月异的热土。并非大隐隐于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灾难医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灾难医学管理论文 篇1:

首部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蓝皮书发布

【编者按】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于中国成都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四川大学华西紧急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上,基于各方达成的广泛共识成立了由十大一级学会组成的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其宗旨是聚举国之智、献克难之策、图复兴之业、解百姓之难!今天,我们将由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中华预防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同济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中民教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委会主委、原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立祥教授、解放军急救医学专委会名誉主委、原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沈洪教授撰写《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蓝皮书发布》发布,相信随着蓝皮书的发布,我国的灾难预防应急发展定会迈向从联系-联合-联盟的新时代!

灾难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天敌,关系到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科学应对灾难,最大限度地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灾难谱系的不断变化,灾难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灾难认知的不断深化,灾难由以往更多注重的“救”上升为“防”的层面上,一个“始于灾前、重于灾中、延于灾后”的灾难立体大救援观已形成,急时科学应对灾难与平时科学预防灾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2018年5月,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在成都成立。首届联盟成员单位有: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医学促进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四川大学、同济大学。

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是跨学科、跨学界、跨学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性组合,将本着聚举国之智、献克难之策、图复兴之业、解百姓之难的宗旨,践行包容开放、开放合作、合作克难、克难共赢的准则,实现传承、整合、转化、开创中国灾难预防应急未来的新天地,据此颁布《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蓝皮书》。
一、灾难预防应急原则

灾难预防应急是由“灾前、灾中、灾后”三部分链环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灾难预防应急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环,是制定灾难预防应急原则的重要参考要素。在灾难预防应急工作中应该着眼于全局,统筹兼顾灾难“前、中、后”三个环节,转变人们以往只注重灾难发生后才实施的援救举措,忽略灾难发生前的充分备战准备的狭义救援观念;而灾难预防应急原则倡导灾难发生前、灾难发生中和灾难发生后三部分广义的灾难预防应急理念。灾前环节是指在研究灾难预防应急时,着重强调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组织队伍建设和公众的教育培训,装备体系等多项任务。王一镗教授提出的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理念,以及白岩松等提出“七分救援在平时”的论点,强调无论是专业救援队还是公众,在救援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灾难发生时方能自救互救、应对自如。灾难中链是一个承接灾前,延于灾后的环节,对专业的救援队伍尤为重要,如何准备、思考和发展这个环节,可借鉴《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以此探索医学救援技术思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情施救,从而借助各种能用的有利条件实施救援。灾难后链是关注灾难的后续预防应急,因为灾难的伤害是一种延伸,有次生的灾难造成人员的伤亡,还有心理灾难给人们留下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如恐惧、焦虑、失眠、精神失常等等,都在延续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灾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受灾群众在接受机体治疗的同时,需向其提供精神、心理卫生等方面的支持治疗,来进一步完善救援的后续工作。这就要求从整体系统出发,研究灾难预防应急的各个环节,建立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灾难预防应急链环。这一总原则可谓是灾难预防应急的主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灾难预防应急水准。
二、灾难预防应急策略

分析整合现有的预防应急技术,适时转化先进的预防应急技术,努力创造未来的预防应急技术,以此来部署灾难预防应急技术的研发思路,可谓灾难预防应急的总方略。整合现有的针对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是创新灾难预防应急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某种意义上说现有的技术可能是孤立、局部、分散的,把这些技术有机的整合起来,化零为整,不断地发掘拓展新的技术,是灾难预防应急研发应该遵循的战术策略。转化创新的预防应急技术,把实验室里科研成果应用于灾难救援的实践中,需要一个转化过程。科学思维会给予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注入更新的活力,转化思维则有助于转化现有的、发展的技术。尤其是在现场的灾难预防应急实施中也应理论联系实践,把创新的内容充分的融合进来,要完成这样的转化对于灾难预防应急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是联合医学界学术力量,集学术探讨、辅助决策、科技研发、队伍培训、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能力建设及社会资源融为一体,积极筹划并推进我国灾难预防应急救援事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未来的灾难预防应急技术,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技术,因为世界灾难谱的不断变化,灾难也在持续的发生,需要创新理念,创造一些新的技术、设备来适应灾难的变化。要把握现有的、转换创新的、创造未来的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整合、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灾难预防应急技术的研发成为一个全新的体系。
三、灾难预防应急方法

结合灾难前、灾难中、灾难后具体情形的复杂性、特殊性,贯穿整合现有、转化进展、创造未来的思维模式,开拓灾难预防应急新技术,是应对灾难的灾难预防应急方法观。灾难预防应急方法分为救援前、中、后的技术方法。一是,灾难前技术方法:提示灾难发生的预警技法,告知灾难的预先报警技术、识别灾难的统筹分类技术、阻隔灾难屏蔽的控制技术、模拟灾难的演练仿真技术、掌握灾难的应对避险技术均是灾难预防应急的具体方法。灾难前技术方法体现了灾难预防应急完整体系、灾难预防应急预备队伍、灾难预防应急平战装备、灾难预防应急现代资讯等为主题内容的灾难预防应急思法,更注重防患于未然。在灾难来临前提高防范,早作预警,在平時演练中加强对灾难来临时的应变练习,掌握应变技能,做到临危不乱,从而最大可能减轻损失。二是,灾难中技术方法:发现灾难的全方位搜救技术、直面灾难逃离的求生技术、灾难的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技术、规避灾难的防范次生技术、撤离灾难的时空转运技术。灾难中技术方法着眼于灾难现场的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特定因素、特定器具等灾难现场的综合评估,实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器应变、因情施救的灾难预防应急方案。三是,灾难后技术方法:预防灾难的立体干预技术,认识灾难的民众传媒技术,化解灾难的人文心理技术,反馈灾难的现代信息技术,衡量灾难的总体评估技术,调控灾难的顶层决策技术。特别应该注重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灾难救援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方法,着力协助政府建设灾难预防应急的数据辅助决策平台。灾难后技术方法应注重“消杀灭净”、“尸体处理”、“疾病防治”、“心理干预”、“机构重建”等突出灾难后防疫为主线的思路。上述灾难预防应急的技术方法,可谓是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总体方针与方略的具体内容。

面对当今“自然灾难、社会灾难、人为灾难”呈现的复杂性、频发性、危害性剧增的特点,需要齐心协力、跨学科协作、共同应对。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的成立,将直面灾难预防应急新挑战,构架灾难预防应急新蓝图,共识和制定国家灾难预防应急人员、队伍、装备设施以及行动方案的具体行业新标准,引领联盟跨行业的社会力量协作新发展,共同跨入灾难预防应急新时代。

灾难如同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要赢得这场战争,需要人们从方针政策层面总体驾驭,从方略技术层面精心设计,从方法内容层面组织实施,这一切源于平素积累“援”的本领,当有一天战斗打响了,即灾难临头时,我们就能有备迎战出击,顺利完成“救”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70%的灾难预防应在平时不急的时候做,而30%的灾难应急留给战时应急的时候做,“灾难预防应急永远是现在进行时”。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将树立灾难预防应急的立体观,如何在灾难预防应急整体空间位置上、时间感念中、世间变幻下找出相关的联系,进而揭示出其内部的规律,谋划灾难预防应急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灾难预防应急现在乃至未来的出路,必将有助于推动灾难预防应急学科的发展。
致谢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医学促进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关村精准医学会、全国卫生企业产业管理协会、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卫健委应急办等。

灾难医学管理论文 篇2:

为“引领区”腾飞贡献东方力量

10月21日,上海浦东,风起云涌。

黄浦江畔,游人如织;一水之隔的陆家嘴,繁华灿烂。高楼林立间,上海市东方医院静静矗立,默默注视着这片日新月异的热土。

并非大隐隐于市。

作为上海市最年轻的三甲综合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已走过百年征程,从一所由爱国爱乡人士捐资成立的小医院,茁壮成长为上海十强,中国百强,在干细胞产业转化、灾难医学研究等领域更是位居世界前沿阵地。

每一步,上海市东方医院都走得艰辛、坚定和精彩。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0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每一个上海人,更加信心百倍。

刘中民,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他说:“作为浦东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部分,东方医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步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将持续创新和探索,争当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从老宅中走来,在改革中蜕变

仔细端详东方医院的院徽,你会发现,其设计是以一处老宅的屋檐作为标志性元素,为的是铭记从这处老宅走出的爱国之士;为的是责任,担负起强国兴国的重任;为的是传承,传承守护生命和健康的大爱精神。

老宅非同寻常。它曾经是东方医院首任院长陈桂春先生的宅邸,如今则是吴昌硕纪念馆。

1920年,民国初年。彼时的浦东沿江地带,成为浦东地区最早整片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随着一批渡口码头的形成和工厂、仓栈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陆续迁来,集聚而居。然而,浦东的市政建设长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甚至没有一所正规的医院,缺医少药成为民生难题。

一批爱国爱乡的有志之士成立了浦东同乡会,由陈桂春、虞洽卿、王一亭、吴昌硕等人具体操办,通过义卖书画等方式筹资,于1920年捐资成立浦东医院,即东方医院的前身,从而缓解了普通老百姓就医的问题。由此,浦江之东诞生了首家医院,这家由中国人出资、管理的西医医院,也打破了当时外国教会“行医布道”的垄断格局。
位于陆家嘴的上海市东方医院,距今已走过百年,见证了浦东新区的腾飞。

但是直到浦东改革开放之前,东方医院只有内外妇儿四个科室,仅为县级医院水平,在上海醫疗界寂寂无名,“过江看病”是浦东人心照不宣的约定。

蜕变,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上海的浦东开发“起锚”。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询问刚落户浦东的拜耳、巴斯夫等外企高管:来浦东投资有什么要求?得到的回答只有一个:能在20分钟内到达上海最好的医院。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医疗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流学生留本院,二流学生去大学,三流学生回省城,四流学生往浦东”。在仁济医院担任心胸外科常务副主任的刘中民,天天乘坐班车从浦东的家赶往浦西上班。别人眼中的噪声隆隆的浦东大工地,却成为他为之倾慕的“热土”。国家要开发浦东,这是大势所趋,来这里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1997年,从200多名海内外的医院管理者中脱颖而出,刘中民应聘至东方医院担任医疗副院长,面对从二乙晋升二甲刚刚4年的东方医院,他向浦东社发局与全院职工立下誓言:我要带领东方医院晋升三甲。进入东方医院两个月后,他从无到有建设了心胸外科,开展了浦东第一例成人心外手术。从麻醉机、呼吸机、体外循环机、监护仪、术中针线等硬件,到手术护士、麻醉师、体外循环灌注师等软件,都是借的。“除了我,其他都是借的……没有平台,我就搭建平台;没有资源,我就是最大的资源。”刘中民说。

借助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天时地利人和”,刘中民带领东方医院,紧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特别是近10年来,在科技创新规划、科技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不断投入与付出,使得医院科技创新飞速进步并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有力支撑了医疗健康服务能级和效率提升,实现了医教研相互促进、协同进步的良好局面。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榜单中位列第59位,有18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艾力彼2020中国顶级医院竞争力第81位; 2019年度上海市三甲医院科研竞争力第8位,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医学创新转化指数第5位,全国医院发明专利授权第28位。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上海市东方医院在全国1289家三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49,位列全国前5%,评级为A+。

“作为浦东之子,东方医院的发展和脚步,带着鲜明的浦东特色,即不拘一格谋发展、厚积薄发探新路。”在回顾自己与东方医院的发展成就时,刘中民没有谈及自己。

引才爱才,医学大家云集

“刘备三顾茅庐,我为了心仪的人才,十顾都不止。人家来了一看你这儿啥都没有,马上想走;医院就想尽办法为人家解决各种问题,启动经费、家属工作、子女上学、房子住处……这些年特别感谢新区、大学给东方医院的各种支持。”刘中民发自内心。

“只要是具有副高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的医务人员愿意来东方医院,我们就想尽办法快速引进。”刘中民说,到2000年之后,医院又探索“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新路。2001年底,东方医院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从一家单纯的临床型医院,发展为医、教、研必须齐头并进的名牌大学附属医院,东方对人才的需求更高了。依照当时东方在上海医疗界的资源地位,引进人才谈何容易。引不进来,那就借船出海:这一时期,东方实施了“人才引进与兼职聘任”相结合的路子。

2005年,东方医院医教研发展迅速,正在跨越式发展的路途上大步前行。“树茂引凤至”,四面八方的人才纷至沓来。

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陈义汉教授于2009年加盟东方医院任科研副院长,2015年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后,陈义汉依然担任东方医院副院长与心脏医学部主任,引进人才、提升学科,百忙之中利用各种资源全力反哺东方医院。作为心内科临床医生,他的名字,与多个人类心律失常的致病基因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带领团队在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上接连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为中国在国际心律失常研究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

“我的工作,得益于东方医院一直致力于搭建多学科团队和宽松的学术氛围。”2017年初,现任肿瘤医学部主任的李进从肿瘤医院加盟东方医院。如今,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整合了相关内外科及妇科、放療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四五百张床位,在这个平台上联合作战。国产原研新药呋喹替尼正是由李进团队牵头完成了临床试验并于2019年获批上市。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新药I期临床试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国内、国际新药I期临床研究近100项,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肿瘤I期临床药物试验中心。

2019年4月,东方医院新内镜中心“满月”。离开了学习工作20年的中山医院,徐美东“二次创业”担任东方医院内镜中心主任。2年多来,这支全新的消化内镜团队发展“突飞猛进”,开展“消化道早癌精准诊疗”、“Hp精准诊疗”、“消化道狭窄综合防治”等特色专科诊疗项目,三四级手术成倍增长,吸引了大量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徐美东在东方医院的平台上,更是收获了“上海工匠”、“上海医务工匠”、“浦东工匠”等“工匠大满贯”的荣誉,团队获中国医师协会高级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浦东新区职工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最美服务窗口”等称号。

为何选择东方?徐美东将之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新平台需要一个新学科带头人;地利,东方医院启用新大楼之后,释放了一些空间,能够按照未来发展规划打造一个全新的内镜中心;人和,除了他带的几名学生之外,也从全国各地吸引了各有特长的内镜医生加入。

除了引进本土专家,东方医院也愈发吸引全球医学大咖的目光。澳洲专家巴里·马歇尔“以身试菌”,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诊断治疗方法,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年后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并将事业重心转向中国。2017年,马歇尔选择了东方医院,欣然受聘名誉院长之外,他主持的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同时揭牌。从此,这位诺奖得主每年定期至少6次飞到上海,亲自为患者开门诊、做胃镜,将个性化基因诊疗的新技术带入东方。“我的家乡珀斯与上海没有时差,下了飞机就能干活,而且东方医院办公室的江景太漂亮。”谈及选择东方医院的原因,“老马”幽默地说。

与此同时,东方之星培养计划、后备人才计划等依次启动;刘中民连续多年将个人科研奖金全部捐入医院“青年人才科研基金”;东方医院遴选院内青年医生与法国联合进行博士生培养,学成后被授予法国博士学位;作为国家和上海市住院医师制度化培训基地,东方医院还承担了区域性全科医师招募和培养的责任,为浦东输送全科医师一百六十余人。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每年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50余人……在浦东、在上海、在全国卫生系统各个条线,留着“东方”血脉的一代新人正崭露头角。
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刘中民(前排中)在工作中。

“东方医院最近几年连连大动作,从全球范围内招来了许多杰出人才,我认为首先要归功于院长刘中民。”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说,刘中民的胸怀和魄力配得上“帅才”这个称呼,因为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自己脚踏实地甘心充当引导员、勤务员和“政委”。

从干细胞到灾难医学,厚积薄发探新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转化医学、干细胞研究迅速成为各医学强国争相竞逐的热点,东方医院又一次以弄潮儿身份走在前列。

“传统医学领域里,人家积淀多,比我们跑得快。”刘中民说,“我们想超车,必须另择新路。干细胞是医学的前沿方向,我们没有历史包袱,有的是勇气和拼劲。”

在2012年中国干细胞产业化近乎停滞、政策未明之大背景下,刘中民大胆布局干细胞转化医学。2013年初,东方医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成立 “干细胞工程转化医学中心”。2014年获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项目(获批经费2.55亿元),建成干细胞临床转化“全链条”功能平台:打造了包含再生医学研究所、干细胞制备与质检平台、生物样本库、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为主的干细胞领域政产学研医一体化服务平台。2016年成为国内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2018年7月再次获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项目,总经费2.56亿元。2019年1月,发布《干细胞制剂制备与质检行业标准(试行)》受到业内瞩目。截至2021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重点专项9项,其中2020年承担3项,占到了全国当年该专项获批项目数的1/5。

通过近10年开拓创新,刘中民带领东方医院迭代打造了国内首个集“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转化与应用”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干细胞研究高地,也是上海干细胞科创中心和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承建主体,对中国在全球干细胞领域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基地集聚了由裴钢院士领衔的百余位干细胞领域优秀人才,包括院士2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863首席科学家5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3名等国家级干细胞领域专家,并依托同济大学全职引进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

据了解,刘中民带领团队攻克干细胞大规模制备的瓶颈技术,解决了以往单批次产量低、批间质量难以统一的问题,使干细胞成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乃至核生化灾难的新型战略资源。他主持开发的临床级HLA高频iPSC库及衍生产品已申请专利18项,转化4项,可覆盖60%中国人群HLA配型,目前该体量的iPSCs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临床级干细胞库负责人,他支持了多地的干细胞工程中心建设,实现了干细胞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

光环不计其数。

东方医院在国内最早获批使用干细胞开展心衰、呼衰的临床研究。新冠疫情期间, 该院在武汉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成功治愈37例重型危重型患者。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作为科技部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三支团队之一,该医院赴武汉开展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获科技部高度认可。

此外,东方医院通过开展干细胞标准化研究,推进了干细胞相关标准制定。目前牵头起草了国内多个行业标准与规范,包括《干细胞制剂制备与质检行业标准(试行)》《干细胞制剂放行检验规范(试行)》《干细胞临床研究信息管理规范(试行)》库标准。参与起草了國家标准《人类尿液样本采集与处理》,以及《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研究与应用专家指导意见》《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等专家共识,授权参与翻译并出版国际团体标准《细胞治疗服务标准(第9版)》。

敢为人先的埋头苦干与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换来了高层领导的认可。刘中民说,这对多年以来东方医院在干细胞领域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工作是莫大的支持。

上海市科创中心浦东核心区的张江高科新区管委会老领导、现已退居二线的老主任曹振全说,实践证明,东方医院干细胞产业基地项目完成得非常好,不但在于很好完成了各项规定的任务指标,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对张江干细胞的发展及其在全国的影响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如果曾经你们以张江的品牌自豪,现在张江以你们的干细胞项目自豪”,曹振全的话成为东方人实干精神最好的总结。

同样是新兴学科,中国灾难医学更是在东方医院诞生。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被称为智慧化浦东的“城市大脑”,通过“一网统管”整合城市全方位运行管理力量,并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着保卫上海“东大门”的重任。其中,离不开东方医院作为大浦东区域性备灾医院,以及刘中民倡导建立的灾难医学工程管理体系未雨绸缪的作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浦东开发建设创伤多发的疾病谱系,刘中民在全国首创急诊多发伤一体化抢救模式,通过再造传统急诊创伤抢救流程,将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从72.6%提高到92.3%,在这一基础上,形成适合灾难现场的一体化救援流程,真正实现生命搜救、现场抢救、伤员转运无缝连接,可大力提高救援效率。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协会主席安东尼评价说:该流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中借鉴。

自2000年起,刘中民带领东方医院完成在浦东召开的重大赛事、会议、活动的所有医疗保障,完成国际奥委会主席、美国总统、法国总统、新加坡总理的医疗保障实现零误差,并带队参加汶川、玉树地震,昆山爆炸等灾难现场救援。实践基础上的救援预案可以保障救援工作迅速、高效开展,刘中民提出了“防于灾前、重于灾中、善于灾后”的救灾理论,为各级医院应急管理及政府立法提供依据,并不断总结改进救灾流程,为应对新的灾难做好准备。

以东方医院为模版,刘中民通过实现传统医院日常运行向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的转变、院内常规接诊向现场搜救运的转变、医疗物资周转向备灾物资供应的转变、定额编制床位向备床位开放的转变,建立起“医防融合、平急结合”公立医院备灾运行机制。新冠疫情初期,全国抗疫物资匮乏,很多医务人员在缺乏防护的条件下为病人气管插管等治疗,导致大批医务人员感染。正是得益于这种备灾机制,东方医院先后向武汉和其他地区捐赠上万套防护服、护目镜、近十万只口罩,有力支持了这些地区的早期抗疫,体现了备灾医院机制的优势。

在浦东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方医院率先打造具备“全建制、全功能、全天候、全装备”的全国首支城市卫生应急救援队和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破解公立医院承建、维持救援队的三大难题,全程保障世博会和代表国家参加中外演练及重大救援。2016年,东方医院的救援队在全球63个国家,252支队伍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WHO认证的第一支国际应急医疗队。2020年2月4日,该队携带10辆大型车辆、30吨医疗物资、25顶帐篷、99张床位首批到达武汉客厅并在3小时内展开移动医院支撑东西湖区方舱医院运行。此前,刘中民带领团队以全球38个特大城市,101个历史案例为基础,建立起真实病例数据库,构建以公立医院信息平台为主体的灾难医学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应用,最早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及时发现第一批出舱病人存在半数以上假阴性,立即向指挥部提出将出舱居家隔离改为集中隔离,避免了大规模二次传染,受到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据了解,刘中民作为WHO(EMT)唯一中国导师,先后指导日本、澳大利亚、广东、四川等队伍通过世卫认证,并牵头制定了应急救援领域的首个地方标准与专家共识,培训包括此次逆行武汉抗疫的多支国家队。2017年,时任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在习总书记访问WHO总部时,高度评价:“全球首支国际应急医疗队落户中国,是WHO与中国政府深入合作有效成果之一。”

作为中华医学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刘中民欣慰地发现,20余年的学科积累与城市应急管理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实践和理论,被科学运用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汶川地震发生后,刘中民(右)作为上海第二批医疗队队长,在火车站转运伤员。

2020年春节期间,刘中民牵头组织专家编写了《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经过昼夜奋战,10万册科普书籍如及时雨一般免费送到了湖北医护、方舱医院患者和上海市民手中。2月初,刘中民根据临床经验和干细胞作用的特点,提出了用干细胞治疗新冠重症肺炎的建议,得到了上海市领导的支持,并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紧急立项。3月初,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的号召,东方医院派出团队入驻武汉,开展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36例重症、1例使用ECMO危重症患者全部治愈。
东方血脉,从黄浦江畔延伸至全国

爱才、惜才的刘中民,把东方医院的办院宗旨,也带去了更远的地方。

2015年12月,在东方医院95年院庆后,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按期开业。黄浦江与红土地,为何又结下不解之缘?

2012年年底,刘中民赴江西井冈山学习研修,恰逢吉安市委市政府打算在城南建设三级综合性医院。“当地政府希望打破自建自管的思维定势,借梯登高,早日为老区百姓服务。”刘中民说,这样一份“申愿书”,辗转递到了曾在江西插队、并持续关心江西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办公桌上。2013年9月,吉安市委市政府与东方医院签署全面托管协议,医院冠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刘中民担任院长、党委书记。

医院建起来了,而新问题接踵而至:新医院地处城南,而老城区内已有两家成熟的综合性医院,究竟要如何打响品牌,才能让市民们“用脚投票”?三年两地、一家新医院,为让医疗服务尽快步入正轨,36名上海的副高及以上专家驻守吉安。短短一年,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完成了飞跃式成长:以30个临床与医技科室为依托,门急诊量逾7万人次,住院达5000余人次。在市民的呼声下,两条专用公交线路更是从老城区连接起了新医院,信赖的口碑传遍赣中南。2018年,吉安醫院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5年来,医院中标5项国家自然基金、3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30项省卫健委项目、125项吉安市科技项目,开创吉安市国家、省、市科研项目中标率和数量历史先河。2021年,3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实力位居吉安市三级综合公立医院首位。这对于一家开业仅五年的医院而言实属不易。
东方医院迭代打造了国内首个集“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转化与应用”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干细胞研究高地,也是上海干细胞科创中心和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承建主体。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医疗人才公寓400套,为年轻医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快速成长。”爱才、惜才的刘中民,把东方医院的办院宗旨,也带去了更远的地方。吉安医院与东方医院一母二体的血脉关系,承载着开创大都市三甲医院跨省医疗帮扶贫困地区新路径的殷殷期待。

不仅仅是在江西,在山东胶州、海南东方市,都有东方人忙碌的身影。

2021年9月,记者从山东省胶州市卫生健康局了解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将于年底接诊,48位上海市东方医院专家担任胶州医院科室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将建成一家集预防、保健、医疗、急诊急救、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综合性三级医院。

这意味着,上海市东方医院将输出管理和技术,对胶州医院学科建设、专家配备、人员培训、学术交流、运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接管和运营,并在胶州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将上海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胶州,诊疗范围将辐射整个山东半岛。
吉安医院全貌。

胶州市卫健局党组成员、医院副院长赵建磊说:“以前胶州的患者想要预约像国内顶尖消化内镜领域徐美东教授的专家号,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预约周期,再坐动车或飞机到上海就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的建成,让胶州人民可以在家门口就预约到知名专家的诊疗。”
壮心不已再写传奇

在评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时,刘中民认为,作为一个进入东方工作了20多年的老医生,在致力医教研工作的同时,逐步熟悉了医院的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东方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发展节奏。

他说,这些年,是中国医改从懵懂起步到深水行船的时期,是公立医院从野蛮生长到逐渐规范的时期,是浦东民生事业迅猛发展、百姓获得感大幅提升的时期。“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作为东方发展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在每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东方没有出现方向性的偏差,而且基本是先行一步、借势而进、乘势而上。我对东方的感情,是付出很多,因此很热爱,但我对东方没有执念,却有一点小小的奢望:我希望我个人这种对事业、对学业永不知足,危难时刻挺身入局、舍我其谁的性格,能够在东方传承下去,甚至能够形塑东方的精神文化。当然,肯定也有不足之处,但我依旧觉得,这应该是医者必备的精神,也应该是医院必备的文化。”

未来已来。在刘中民眼中,未来在我。

“我眼中的未来,是医学变革的时代,是科技改变生命的时代。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蓄势百年的风雨东方,应当敢于迎接起这场医学革命,敢于屹立于医学科技的前沿,敢于承担起医学真正的使命——用科技与关爱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刘中民在东方医院建院100周年时与同事们的共勉。

记者了解到,2021年8月31日,上海市干细胞与转化IV类高峰学科新一轮建设启动会召开,作为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的刘中民在致辞中表示,未来新一轮建设中,研究院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各参建高校的优势资源,服务“2030健康中国战略”“上海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建设任务,以及人民群众重大健康卫生需求,重点部署“干细胞治疗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及质量评价研究”“成体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多能干细胞及其来源功能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干细胞监管与标准化研究”四大建设领域和任务,旨在建成面向干细胞临床转化的一流交叉学科。

“现在的东方医院,既有百年传承的历史积淀,又有东方红日的火热;既有前浪的巨浪滔天,又有后浪的汹涌澎湃;既有枝繁叶茂的蓬勃朝气,又有金黄硕果的习习香气。百年东方,风华正茂。”刘中民掷地有声。

编辑/麦婉华

作者:余弘阳 孙钰

灾难医学管理论文 篇3:

建立城市“备灾”医院 公众参与救治免责法即将出台

本刊讯 2015年10月24日~25日,由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上海市灾难医学专科分会、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的主题为“城市安全与应急医疗救援”的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以色列、俄罗斯、奥地利、日本等国家及国内医疗救援、消防、轨交、海事、航空等领域的城市安全专家,从城市安全医疗体系的构建、应急管理、城市灾难救援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提升城市灾害救援能力需要建立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这是本次会议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针对城市安全医疗体系的具体构建,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在本次会议上提出了“备灾医院”的设想。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刘中民认为,城市中的备灾医院不是指从零开始建一个新医院,而是在现有区域性急救中心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增加备灾能力的软、硬件建设。此外还提出, “备灾医院”要尽快设立专门的紧急医疗培训基地,借鉴国际特大型城市急诊急救、灾难救护相关的培训课程、培训目标、教学要求,整合一套符合实际的硬件配置方案、灾难急救技能和人员培训计划。

此次论坛,很多与会专家都着重阐述了在救援过程中紧急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同时,《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即将出台,该条例将对公众无偿参与救治免责,因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对患者造成损害的,经过合法程序认定,由政府予以补偿,以此来鼓励更多人加入城市急救当中。

作者:樊丽达

上一篇:企业劳资问题论文下一篇:音乐影视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