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建设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面对中央“依法治林”的基本方针;面对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定位,从研究中国现行的林业政策与法律环境的现状入手,提出优化现行林业政策与法律环境的几点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林业建设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业建设研究论文 篇1:

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摘 要: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泾川县被列为重点县之一。本文着眼于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紧盯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耕配套荒山造林、三北防护林、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在解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气候变化和土壤贫瘠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泾川县探索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社会效益

1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从2014年开始,针对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泾川县积极争取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合理确定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区域,依托项目支撑扶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其中经济林4.12万亩占91.5%、生态林0.38万亩占8.5%,2014年度完成9008亩,实施工程57处,其中经济林7572亩,生态林1436亩,涉及13个乡镇,共计35个行政村2166户;2016年度完成3.6万亩,实施工程110处,其中经济林33601亩,生态林2399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59个行政村6235户,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果品总产量30万吨,总收入9.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100元,已成为全县的首要产业,为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林业用地达到122.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8.13%,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泾川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把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努力推动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

2.1 坚持“三大原则”,不断优化发展思路

(1)坚持“严格标准、科学规划”原则。统筹考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耕地保护和产业支撑等因素,注重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等各类专业规划相协调,聘请高资质单位,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建设规划,为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找准了定位、明确了方向。

(2)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按照“山顶防护林戴帽,梯田经济林缠腰,沟底刺槐穿靴”的模式,采取集中会战、联村造林等方式,对重点流域荒山及疏林地、公路沿线裸露荒地进行治理。把生态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乡村立地条件和群众意愿,在持续抓好苹果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油用牡丹、山地核桃、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集中建成了一批果品、蔬菜、畜草、苗木基地,走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子。

(3)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原则。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村屯绿化、县城街道、机关单位、公园广场、住宅小区、景区绿化为重点,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破硬还绿、规划建绿等措施,持续加大绿化力度,扩大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多种类、多层次的城乡绿化格局初步形成。

2.2 强化“四项支撑”,多方破解瓶颈制约

(1)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资金筹措、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督查考核等“十条措施”,切实加大对林业主导产业培育、林下经济发展、苗木基地建设、中幼林抚育管理、专业合作组织建办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按照“产权到户、补偿到户”的原则,采取“一册明、一折统”方式,将中央和省上下达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

(2)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科技攻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3)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化战略,先后择优招录48名林果专業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林业综合管理服务站工作;确定46名林业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划片包干,驻村蹲点,对重点乡镇、重点村组林业生产进行挂牌指导;聘请农民技术员700名,县财政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列支报酬, 常年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4)强化项目支撑。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整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道路交通、五小水利、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用于重点林区和林下经济重点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林业发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2.3 深化“四项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1)深入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分林到户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际,全面建立政府主导与农户参与相结合的双层管护制度,在组织和引导群众进行分户管护的同时,组建护林协会,签订管护合同,统一落实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封山禁牧等管护措施,保证了森林资源安全。

(2)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精心研究制定《泾川县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农户申请、乡村申报、县林业局审批的程序,积极开展林木抚育性间伐试点,严格落实定株、松土、除草、修枝等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林木健康生长。

(3)稳步推进林权流转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群众通过自愿协商、签订合同、备案登记等程序,将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有经营能力的大户,县上统一为流入者农户颁发《林权流转证》,鼓励林业大户流转林地扩大经营规模,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4)扎实推进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把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作为拓宽果品产业筹融资渠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县三年生以上果树经济林全部纳入确权颁证程序。

2.4 健全“四项机制”,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1)目标管理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逐级签订责任目标,分环节制定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形成各级领导抓林业的工作格局。

(2)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县级领导每人包抓一个乡镇,定期督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落实;乡镇和林业部门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重点工程,县、乡技术人员每人包抓一个示范点,一定三年不变,常年开展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在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协调金融部门开发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建立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林业小额贷款。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将林权抵押贷款与信用担保、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4)督查考核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对各乡镇、各单位林业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通报反馈问题,严格兑现奖惩。

3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巩固对策

(1)把夯实思想基础作为基本前提,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矢志播绿接力精神,教育引导群众重视生态建设,掌握生态内涵,传承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把强化项目带动作为有力抓手,坚持抓项目不动摇,切实加大林业项目的争取实施力度,多方整合农综开发、水利建设、畜牧养殖、水保治理等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促进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紧盯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有机果品、绿色畜牧和无公害蔬菜,积极培育壮大地方生态工业,多方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方增加群众收入。

(4)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怀宁,何超.泾川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2]泾川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泾川县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2010.

[3]泾川林业志编纂委员会.泾川林业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9.

[4]張小燕,杨改河.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刘瑞芳 李赛钰

林业建设研究论文 篇2:

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研究

摘 要: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面对中央“依法治林”的基本方针;面对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定位,从研究中国现行的林业政策与法律环境的现状入手,提出优化现行林业政策与法律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林业;林业政策;法律环境;建议

一、城市林业的相关介绍

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所谓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的绿色植物的总称。而城市林业则又根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它是研究培育和管理那些对城市生态和经济具有世纪或潜在效益的森林、树木及有关植物,其任务实综合设计和管理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等。

广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校气候、土壤、地貌、水域、动植物、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活动场所、街道、公路、铁路、各种污染等等)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森林、树木和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繁荣

城市经济,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

二、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公共绿地偏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林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树种选配上的树种单一,使许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立体绿化效果差,因而难以发挥三大效益。

由于认识和技术上滞后,导致我国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脆弱。尤其是由于我国体制上的特点,城市林业涉及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经营管理权属的划分等,给城市林业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全民对城市林业的参与和认识不足目前城市林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环境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城市居民及全社会的认识,这是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对城市林业的宣传、教育不够,到目前为止,除了我国台湾大学高清教授在1984年撰写了《都是森林》外;我国大陆还没有一本城市林业方面的专著,各农、林等院校也还未开设城市林业的课程。

三、面对目前林业政策法律环境的建议

(一)改革完善立法,保障权益

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无论是数量,还是其规范本身都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急需进一步完善立法。应从解放生产力、调动务林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出发,从林业的生态建设、保障国土的生态安全的高度理性地思考我们的政策法律。如限额采伐制度,让我们制定实施的政策法律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林权所有者拥有的森林、林木的价值不需要单靠采伐林木实现经济收益, 而是通过如森林景观开发利用、森林生态补偿基金、森林生态食品等等多种方式来既实现林权人的经济利益, 又能够满足整个社会对林业的生态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这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法律作保障。

(二)完善投入机制

目前我过林业的投入不足,致使林业发展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缺口大,发展速度慢。这与林业建设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不能多渠道、多途径地筹措资金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投入机制,是解决好森林问题的重要条件。

第一,在国家财政支持方面应转变观念。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由产业向公益事业转变,既然林业对全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生态服务,起到保障生态安全的作用,那么对林业的投入就应纳入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投入应保证林业的基本发展条件。

第二,林业生产由于生产周期长,再加上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林业资本的投资风险大,这是妨碍资本进入林业的主要障碍。然而另一方面,我国在客观上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资金市场,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年年持续攀升,如何使这些有利因素为林业所用。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降低林业风险,提高林业收益,这样才能吸引资金投资林业,才能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林业建设。

第三,《森林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服务的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管理。”然而这与我们制定的政策法律的可操作性、实效性有一定的关系。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却很难落到实处。因此, 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势在必行。

(三)调整税费政策

林业由产业向公益事业的转变,要求以往的税费政策进行调整。改革不合理的税费负担,让投资者有一个较好的收入回报。

(四)改变经营机制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林木不可移动性的特点, 决定了其经营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才有利于林业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建立林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制度。通过作价入股、合资、合作造林、租赁、拍卖、承包、划拨等方式取得林地的使用权。其次,明确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利内容。具体说应包括抵押、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继承等的权利。第三,建立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同时积极培育市场,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林业的发展正面临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围绕中央“依法治林”的基本方针,林业建设必将全面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优化的政策法律必将在森林保护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步伐,走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道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还需付出更大艰辛。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定会天更蓝、水更绿、树常青!

(编辑:WYQ)

作者:孟璐

林业建设研究论文 篇3:

推进城镇林业建设与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效益是城镇林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城镇林业的发展,可以帮助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林业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城镇林业,对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城镇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城镇林业的基本特质和现状、基本功能

城镇林业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要适合林业全面发展的目标,包括促进生态林业功能的发挥,也包括促进森林经济、森林文化和社会功能的发挥。根据近年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期间,我国的林业产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1.91%。2006-2010年之间,我国的林业产业突破2万亿元,达到一个了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飞跃的高度。在2010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更是突破了2.28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30%之多。到2011年,我国林业产业的总产值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跨过了3万亿元关口,多达3.06万亿元,这个和2010年相比增加了34.32%,在此,中国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林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大国。而伴随和林业有关的新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整合了中国林业的一二三产业的结构。通过我国林业部门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2005年,我国的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1.5:41.2:7.3,而到了2010年,我国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就改变成了37.8:53.2:9.0,可以看出,林业各产业占我国林业总产值的比重中,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逐步超过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而且,林业的第三产业也逐步变成了能够拉动林业经济增长的新热点。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能促进吸纳就业,推动形成和升格高附加值产业,更进一步促使林业产业向低能耗生产方向的改变,对林业产业的重组产业结构起到非常关键的带动作用。在这大环境中,花卉培育行业、竹藤制品行业、森林绿色旅游行业等林业新型产业的不断兴起,还有有关行业的外延扩大产品飞速发展,使得城镇林业产业的经济内含义和经济性外延内容也飞跃发展。这其中包含有林业新兴的通过生物新技术来制造酒精、制造柴油、生物新技术发电和制造氢,对这样的有机物质的能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能够实际生产出产品的程度。而且,其中的复合木材、竹纤维利用这些林业产品已经全部可以做到成规模的生产产品。森林绿色旅游业、培育野生动物植物、加工森林绿色食品、森林培植药材也已经变成很多山区实现农民富裕、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此基础上,城镇林业产业如何更进一步加强比较优势,把本产业的素质得以改进,从而生产出更加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产品,逐步实现对国外产品的完全替代,从而实现整体林业产业的全新升级。

城镇林业的几个重要功能包括维持生存环境、促进文化休闲发展和林产品的加工生产。不一样的林木品种,不一样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的生产方式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城镇林业产业化的生产布局要紧抓要点,定点培养,合理安排,规模经营,集约管理,由于土地的资源非常稀缺,林业资本金的筹措也很艰难,在这样大环境下,如何用尽量低的成本,如何尽量少的占用土地资源,为社会制造更多更好的林业产品和创造更优美宜居的社会环境,并且进一步加强城镇林业整个行业本身的提高,实现城镇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城镇林业会被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科技的、自然环境所左右,同时城镇林业产业自身的构造对总体林业产业其它功能的发挥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城镇林业产业怎么分布,不同城镇的林木品种如何结合种植,不同树木品种如何搭配?这些问题都需要统筹考虑。城镇林业的几个重要功能包括维持生存环境、促进文化休闲发展和林产品的加工生产。不一样的林木品种,不一样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的生产方式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高效能是城镇林业产业重要特点之一。城镇林业产业和传统林业生产比较是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生产方式,因为地域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技术管理方式的进步,使得城镇林业产业必定要采用规模经营的方式,用较低的成本,快速的产品生产,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实现城镇林业产业的最大价值效益。同时还要促进森林的多种复合价值的实现,包括森林环境、生态保护、绿色旅游、文化休闲、美化环境、公益林、保健养生和林木经济等等,因此有必要实现城镇林业产业划分细致化,要对不同地区的林业产业区别对待,要根据不同地区各自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发挥城镇林业产业的多种效益。

二、城镇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镇林业产业化不但可以改变贫困林区的林业生产周期过长、投资回收慢、投资回报率低等难题,还可以延长整体林业的产业链,促使我国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我国森林的生态资源情况,给林业的突飞猛进发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因此要大力降低城镇低产林的种植,多多在城镇周围种植速生丰产林,这是一个未来整体林业建设发展的大方向,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到未来林业经济的整个发展趋势。首先我们要大力发展快速生长的林业生产林,促进林业产业工业的纵深发展,同时发展林业造纸、林木制板等等的林业快速发展产业,还要努力培育林业产业的龙头带头企业,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发展城镇产业林产品的深加工和再生产,把我国林业产业逐步打造成支柱型产业。

城镇林业产业化还可以通过建立庞大的林业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组成一条龙的城镇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林业产业链,从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构建一个整体的城镇林业产业集群,包括城镇林业造纸、城镇林木制板、城镇林业发电、城镇林业制油、城镇林业贸易诸如此类一系列林业产业。城镇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对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城镇林业产业化可以提升城镇林业对经济的贡献比率,为林业的发展提供资本金。林业发展依靠很多的资本金支持,这其中不但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同时还依靠通过林业自身的发展,因此要通过进一步促进整体林业产业的壮大,才能达到发展壮大全国林业的目的。城镇林业产业化管理经营,要把城镇林业的开发建设和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有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加强开展城镇林业种植、城镇林业产品的开发和深度再加工利用,促使整体林业集约产业化的成型,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进步,提高国民收入。

以我国的整体工业规划为指导,促进城镇林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升级。城镇林业产业化的生产和管理经营,是根据市场的需要,靠大企业大集团带头企业的引导,采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方式,把林业原材料生产的采购加工销售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化的管理,促使整个林业产业系统内部互相配合,实行林业产业的生产集约规模化。当前,很多城镇林业企业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刻,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林业产业正处于要把本产业进行深入的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加强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改变过去的林业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现状,争取实现向第二产业转变的结构转型,成为现代工业的第一车间,把过去林业单独每家每户小手工作坊式的经营方式转化成有一定规模化的大型的现代企业生产模式。

三、发展多样化城镇林业,促进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林产品加工业。社会的发展,使得城镇居民的消费逐步转移到改善居住条件上来,改善住房条件,将会使木材人均消费水平将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教育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纸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因此林产品加工业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制造的速生经济林业产品、竹藤制品、人工造板生产、松香脂衍生产品等大部分林产品产量在世界排名非常靠前,也可以说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纸和纸板生产产量。

绿色产品产业。城镇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老百姓对身体健康和更好的生活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所以更增长了对绿色食品和绿色药品等有机无公害天然产品的要求,绿色食品和药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这些相关产业必将突飞猛进发展。因此,绿色产品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园艺植物产业。园艺产业是不受配额限制的产业,而且很环保,在世界农林业中被认为是发展前景广阔,是希望产业。我国园艺产业重视专业分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产品为园艺植物。因此我国园艺产业应专注于专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发扬我国园艺生产的特别长处,它的好处是:规模操作,节约投资,增加就业,便于管理。所有的园艺生产企业也要进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发展某种园艺产品,提高园艺品种的质量。由于发达国家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因此这种生产模式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温和,而且我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也较低,因此现在是我国园艺发展的好机会。目前,中国园艺产业的平均投入成本大大低于日本、南洋,以及亚非拉美等国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森林旅游产业。伴随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大家对于休闲旅游的要求逐渐增加,再加上收入的增长,因此作为第三产业的森林旅游产业比第一和第二产业得到更迅速发展,森林旅游林业产值比重将更大。因此,要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四、制定城镇林业发展政策,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对林业地区的重点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发展主导产业,促使第三产业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替换该行业实现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林业产业向非森林工业的转移。在放开小企业和振兴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要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国有森林应该建立一个新的产业体系,尽快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可以鼓励林业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动物养殖、生态旅游和盆景花卉种植等项目,培养新的经济增长产业,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可以制定政策支持林业劳动力转移,可以对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培训,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盈余重新分配,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分流员工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林业产业劳动力转移到林业产业外就业提供政策支持,促进森林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制定城镇林业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政策,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首先,明确政府公共资金在林业的公益建设中起到主要的作用,使政府投资林业法定化,要明确划定各级政府部门分别在什么方面进行投资,并且完善政府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其次,进一步执行林业治理沙害政策,给予贴息贷款的补贴,同时制定林业资源资产的抵押贷款优惠政策、引导成本较低的社保基金进入、加强给予投资林业的企业一些贷款政策上的支持。制定一些优惠和减免的林业税收政策,从而促使社会上的闲散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的各项建设中去。除此之外,开拓林业发展的资金筹措道路,可以公开向民间资本筹措,同时给予由于建设生态而导致的某些被损害群体一些补偿,比如退耕还林会导致一些农民受损,可以给予一些相应的补偿。除了这些措施,还可以改进我国的公益林运作和建立体制,可以建立服务于林业生态的市场运作体制,建立林业的生态收益贸易市场,从而达到林业资金自我累积的目的,必须改进培育林木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新市场以便改进林业土地的买卖。

参考文献:

[1]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5,(06).

[2]姚良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J].绿色科技,2011,(08).

[3]车兴富.我国林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

[4]张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8).

[5]杨军.如何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J].中国林业,2011,(07).

作者:冯洁

上一篇:音乐影视艺术论文下一篇:清代农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