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师范教育体制的调整,小学教师的学历规格、学术层次及培养模式等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本科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载体,其专业特色、定位及课程设置等面临严峻考验。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论文 篇1:

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训的思考

摘 要:高等本科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教育机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专业担负着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而数学教学又是小学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更加重视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训。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训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训

教育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开端,应受到重视。高等本科院校开设专门针对小学教育的专业,为小学教师岗位提供人才。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育体制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培养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对专业教育和职前培训提出了迫切的改革要求。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由于各高等本科院校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注重专业课程的讲解,因此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较好;也有的学校重视对小学教育中心理教育的讲解,这类学生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但大多数院校很难做到两方面互补发展,即既要关注对专业课程的讲解,又要针对小学教育这一特殊专业进行训练。

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小学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一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进入学校,需要一对多、面对面地传授知识,但是高校更侧重于理论方面的讲解,学生并不能亲自感受,因此培养出来的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知识并不难学,但如何将这种理论和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是高校当下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确定“怎样教”比“教什么”更有难度。小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生正处在智力、体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他们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而有些教师因为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对学生产生了反作用,将错误的知识和观点传授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打骂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给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榜样。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

重视教学实践,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一般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实习时间有限,对此,学校可以进行分散实习:例如在寒暑假时期组织统一集中实习,在平时利用零散时间实习。让学生多参加公益性的义务教学活动,如支教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教学经验,又能参与公益性组织,一举两得。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过硬,一般本科高校会开展关于高等数学的专业课程,所涉及内容以高等数学基础理论为主,这也是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便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扩展选修课学习范围,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小学数学是学生初步接触理科类学科的第一步,因此对小学数学的教育要更加细腻,把握住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枯燥的心理,纠正这一错误观点,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爱上数学课程。

提高心理教育能力。心理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小学教育针对的是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刚接触初等义务教育,心智刚刚萌芽,对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定位,玩心较大,更喜欢一些艺术活动,类似于讲故事、笑话、歌曲等。所以小学教师在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多才多艺,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可将教学融入讲故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循序渐进中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的正轨,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自身应加强思想道德的培养,做到以身作则,起带头模范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结语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的技能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教师这一职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不断提高教学的技能培训工作,既要立足于传统,又要创新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李玉峰.教师教学专业技能核心成分的养成策略[J].江西教育,2008(Z2).

[2]彭红琴.从“课本”到“生本”——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J].中国教师,2012(9).

[3]李和平.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历程——一项自我反思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作者简介:黄兰(1965— ),女,广西贺州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理论。

作者:黄兰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论文 篇2:

我国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现状、问题与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师范教育体制的调整,小学教师的学历规格、学术层次及培养模式等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本科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载体,其专业特色、定位及课程设置等面临严峻考验。本科小学教育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建构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兼顾其他学科的培养模式,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灵活地、分层次地设定培养目标;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正确处理不同课程间的关系。

关键词: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现状;问题;改进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师范教育体制的调整,小学教师的学历规格、学术层次及培养模式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大学本科阶段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有利于解决社会发展对小学教师高质量的要求问题,还为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再向一级过渡在培养模式上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梳理,有利于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改进提供相关借鉴意义。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定位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先后经历了民间协作实验阶段(1984年—1991年)、国家立项阶段(1992年—1997年)、深化提高实验阶段(1998年至今),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普遍,从不成熟到相对完善的过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已有69所高等师范院校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还有一些综合性师范大学如华东师大、西南大学、南京师大等开始招收并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1]小学教育经历了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三个不同时期,每一时期的培养层次、培养机构、生源、学制、培养目标及模式市不同的。各阶段小学教师具体的培养层次和课程方案见表1[2]。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

定位问题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创立伊始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培养定位不仅是专业建设的基石,也是高校办学理念、实力和水平的特定表现维度。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研究意在为小学教育专业赢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并由此确定它的建设途径。”[3]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指明发展方向。由于小学教师专业本身的复杂性,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呈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表现为:重点师范大学和一般师范院校、综合院校是不同的。重点师范大学旨在面向全国大区为重点小学培养创新型专任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定位在培养多才多艺多能的、创新性、实践型、才艺型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并为培养优秀的教育家做准备。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旨在面向各省内为一般小学或部分重点小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扎实专业和基础知识,有能力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拥有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高素质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性不突出,难以适应和引领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方向不明确,绝大部分院校采取了不分具体学科的综合培养形式,只重视不分学科综合培养而忽视按某一学科方向进行综合培养。由于学科方向不明确和各学科内容整合程度不高,不分学科综合培养模式往往使得教师的知识“博而不精”“广而不深”,进而导致具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师较为缺乏,教师难以立足于某一学科去整合其他的相关学科;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差异,忽视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缺乏游戏的精神,用控制、认知、封闭取代自主、体验和创造,漠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启蒙性等特征。

其次是定位缺乏层次性、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小学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重点师范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导致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由一般师范学院和综合学院来培养,这样小学教师的质量有所下降,难以满足小学教育发展改革对教师的高要求。同时,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忽视小学教师的发展特性,按照中学教师或大学教师的模式培养,使得培养出的教师难以胜任小学教育的职业,也造成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程式化而缺乏灵活性,导致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就难以引导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这样势必将一些“优秀”且“有从小教之志”学生排除在体制外,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最后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综合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侧重于学术类或理论类课程,重视课程的深度和逻辑结构,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较少,某称程度上导致教学缺乏师范性、示范性;而一味追求专业知识的深度,却忽视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全面性,造成知识面的匮乏。最终势必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把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缺乏一定的小学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力,缺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改进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议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兴的具有特定价值定位的专业,承担着培养优质小学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推进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提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改进策略,已成为推动小学教育发展、提高小学教师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必经之途。

(一)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特色和专业定位

1.进一步推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小学教育的综合化进程

不仅要促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教师素质的综合化,还要提高各科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等。“综合培养、学有所长”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取向。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采取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培养模式。例如以语文为基础,同时发展语文教师的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具有某一学科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兼备其他学科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有所长”则可以借助分方向和专业来实现,即可设置以一门学科为基础的同时兼顾其他各学科的专业化综合培养模式。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以某一学科为主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适应小学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尊重小学教育使命的、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复合式小学教师,而获得其独特的专业特色。

2.寓教于乐

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对象是身心迅速发展、乐于自我表现、具有集体意识、需要积极鼓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借助形象与活动进行学习的儿童,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而言,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及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尤其重要,这就决定着“寓教于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寓教于乐”的观念,鼓励儿童去探索、去体验、去合作;因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4]其次,学会创设充满游戏魅力和挑战的学习情境,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游戏活动,指导他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激发其兴趣和创造性。再次,要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师生关系。

(二)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灵活、分层定位

“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小学教师,对发挥师范大学引领中小学教育和地方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的作用,加强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与小学教育的紧密联系,形成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从学前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完备体系都有重要意义。”[5]重点师范大学的定位在面向全国大区为重点小学培养创新型专任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为培养“厚基础、高能力、重研究”的创新性、实践型、才艺型的复合型教师做准备。而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主要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有能力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拥有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高素质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同时要灵活对待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定位,尤其是对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引导部分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主要是吸引一批优秀且有志从事小学教育毕业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进而丰富教师的来源,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

(三)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综合程度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建构强调学科性与教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统一的课程体系。正确处理课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结构取决于教师培养的类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教育学科课程比例;其次处理好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既要体现“综合培养”,加强基础,又要体现“有所侧重”,加强深度,发展专长;再次,要协调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关系,实现学科课程中的“接受学习”和活动课程中的“从做中学”互相促进;最后,要明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开设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兼顾其他学科的综合课程是一种科学的选择。可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综合程度已成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文彬,王爱菊.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2]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3]江峰.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思路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3(6).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2.

[5]郝文武.从教师教育的变革看教育学专业的改造[J].教师教育研究,2011(1).

作者:任德华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论文 篇3:

我国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美术基础教学研究

摘要:美术基础是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新课改提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对师范生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美术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美术基础教学在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目前我国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结合该专业实际需求给出了美术基础教学教育改革的几项措施,为我国从事师范类美术基础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师范;本科生

师范类高等院校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在原有的中等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教师。在我国大多数师范类高等院校中,本科生小学教育专业大多的美术课程都安排为选修课,课时量安排也较少,但美术基础教学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值得高等院校的重视。

一、美术基础教学的作用分析

优秀的教师才会教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必须的,师范类学生必须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路线。[1]美术基础课可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对艺术的审美鉴赏力、灵活的空间思维以及空间创造力。审美鉴赏力主要是指学生在面对艺术时的内心感知以及思维的迁移,这些都可表现出一个人具备的情怀以及视野的开阔度。通过美术基础教学可对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达到很好地审美鉴赏教育,对后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基础性、启蒙性的重要意义。一旦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鉴赏力,那这种艺术感知能力便会体现在师范类学生以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美术基础教学在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学生在入学时的美术水平各异,这对美术基础教学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本科生美术基础教学阶段,需要对每个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简笔画教学、素描教学、色彩教学、中国画教学等内容,由于课时有限,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每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程度有限。[2]以素描教学为例,素描教学作为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基础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为后期美术基本技能的发展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针对小学教学专业的本科生素描教学的素描对象一般为静物素描,素描的种类多为结构素描以及光影素描。素描强调立体感和敏感度,对学习者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集体构图能力要求较高,通过铅笔、钢笔、炭条等绘画工具,用单色在平面上构建出三维立体感的图像,体现物体的三维效果图。除了空间想象力,素描还要求学生对所描述对象的光线明亮度、各部分所占比例、物体结构及立体线条等有较好的整体把握,这也就要求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具备精准的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剖析物体的每一个细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过:“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素描在美术范畴内的重要性。虽然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主修专业不是素描,对美术基础教学要求较低,但作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的艺术感知力应高于普通全日制大学生,这是该专业的“综合性”、“通识性”要求决定的。教师除了要对教学知识掌握透彻,对教育学以及教学心理学形成正确的认知观,还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人文素养、艺术认知,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对各类艺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便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其人文素养以及艺术感知力,素描学习过程中对师范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会直接受益于他们的后期教学工作。

二、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在美术基础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新课改突出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就说明传统的单纯的“授业解惑”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对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各类能力的培养显得同等重要。目前大多数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多来自于之前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他们在课程定位、教材选材等方面沿袭了之前的陈旧模式,不适合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因此美术基础教学在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过程中会暴露出种种问题。

1.师生对美术基础教学课程认识较为片面。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层次的教师与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是对美术基础课程的认识较为片面,无法正确认识设置此门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高等院校中仍存在較大一部分教师主张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弱化美术课程的基础性作用,盲目地追求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不断减少美术基础教学的课时,认为对美术的学习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与师范类学生无关。这种观念显然体现出了高校对美术基础教学课程的误解。

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美术基础教学不仅仅是对教材设置内容的掌握,其教学效果明显体现出多元化、交叉性等时代新特征。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日后进入教学岗位,不可避免会将各类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阶段是学生优秀学习习惯养成、健康性格塑造以及高雅鉴赏力等形成的主要阶段,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及多媒体课件讲授的同时,必须注意色彩搭配、课堂教学实例引入的合理性,既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高雅的艺术感知力。小学课程中的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的教材及授课无不体现出“美术”与教学的息息相关性。例如,在小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可通过教师手绘图片的形式进行单词教学,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手绘图片制作这项基本技能便来自于美术基础教学当中。除了英语课程与语文课程中的情景设置、数学课程中抽象知识点的直观展示以及舞蹈课程中的道具制作等都与美术基础教学有关。因此,必须改变师范类师生的这种错误思想,将美术基本教学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适当增加课时,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技能考核,让师范类学生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所学所感应用于以后教学课程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美术基础教学与各学科的交叉性。

2.无法对美术基础教学与美术专业教学有效区分。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美术基础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行,目前各大院校针对美术基础教学采用的教学大纲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沿用之前中等师范学校对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大纲,过度强调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基础教育,将对师范类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取代所有大类美术教学。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在各大师范类院校具有很高的共性。对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的绘画基础要求较高可以理解,因为绘画基础技能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后期素描、国画等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绘画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盲目取消对学生其他画种及美术应用等课程的教学,显然是十分不明智的。绘画基础教学仅仅是美术基础教学的一小部分,它们两个不存在等同的作用。对于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素描、手工制作、剪纸等同样重要,全方位的美术技能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第二大类和第一大类是两个极端,部分高等院校过度强调美术教育的专业性,把针对师范类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按照美术专业的学生标准来上,这显然也是不合实际的做法。美术专业学生大都在高中时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又通过艺考的选拔考试对美术理论、色彩油画、中国画等有较深的体会。但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在入学之前基本没有美术基础,再加上美术基础教学设置的学时较少,若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太强的美术教学,学生的整体学习便会变得很被动,无疑是得不偿失。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美术教学应以满足学生日后实际工作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应用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这才是针对师范类学生的合理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尽管各种多媒体进入高等院校的教学课堂,但针对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美术基础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大多采用PPT教学,不能充分展现美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应用型的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本科教学主要体现在手工制作(剪纸、泥工、陶艺等)、电脑美术(图像处理、课件制作、数码美术)以及现当代美术形式(包装、影像、装置、网络美术)这三大类。美术课程的多维性特征对美术基础教学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基础教学的教师除了教授绘画外,还要对手工制作、计算机技术等精通,这类综合素质高的美术教师是比较稀缺的,但若要让某一教师精通如此多的教学内容不太现实。由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给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教育配备多名美术教师又不太可能,因此这是我国目前的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矛盾之一。针对目前美术基础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可充分调动教师及学校教育的主动性,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讨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综合教学法等引入单一的幻灯片教学课堂之中,这是值得美术基础教学教师不断探索的教学方向。

三、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1.不断充实美术基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整个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形式。为了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本科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必须对现有的美术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充实、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各学科所需的专业技能联系起来,减少美术理论、美术发展史等方面的理论教学,实行实用型的美术基础教学。师范类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可避免地需要板书设计、图案设计以及各类手抄报的制作,因此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应不断充实美术实用型的基础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的广度性弥补因减少美术基本理论带来的课程深度不够的影响,除了对学生进行绘画基础、素描、中国画等画种的基础教学,增加对学生的手工制作、电脑美术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解决今后教学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后顾之忧,也为课堂教学的手段的多样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科目所需要的美术理论及技能分层次教学,为学生讲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教学针对性提升。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让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可充分认识到美术基础教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辅助作用,让学生对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合理认知,促进他们对美术基础的主动学习。

2.改善美术基础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已成为教学研究过程中的永恒话题,除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善,教学方法的改善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美术基础教学本身就有较强的独特性,因此随着认知的不断转变,教学方法也应体现出该专业的独特性。例如在绘画基础教学过程中,单纯地靠美术教师进行口头讲授是十分片面的,必须通过课堂演示将绘画的过程显示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绘画的正确流程进行充分领悟。学生在课堂之上进行成果展示也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手段。大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教育展示的机会较少,但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板书设计以及绘画、粉笔字的美观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大多习惯在速写本上进行简笔画的练习,而通过课堂现场绘画可克服学生对板书绘画的恐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课时有限,黑板成果演示需要美术教师协调好时间,力图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美术基础教学还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可实行半开放式的方式。素描对学生作画要求较高,对学生细致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素描作品,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课堂素描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唤醒内心对美的独特见解,加深对美的认知,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只要教師用心去完成每次美术课,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之中,必然会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3.完善美术基础教学考核标准。对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和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学,所以针对师范类学生的考核标准也同样需要体现出专业的独特性。美术基础教学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考核理念,坚决杜绝以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期末评定的考核方式,结合新课改以及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实际特点,可采用“以师范类学生平时研究课题为主,与美术基础理论的考察有机结合”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标准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平时教学实践参与上,引导学生将在美术基础课堂上的所学与自身专业进行有机结合。既要注重学生对美术理论的基础认知,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转变及美术技能应用的灵活性。教师可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板书绘画、图片展示、课件制作等基本技能的展示,通过这种实践考核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教学能力,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当然这种考核评价标准决不允许学生对终期考核随意应付现象的存在。由于美术基础教学对师范类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在考核方面也必须具备严格的态度。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全面的考核才能获得最终学分,绝不给学生任何马虎的机会。师范类学生日后是要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祖国的下一代,因此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容不得一点松懈。

综上所述,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美术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任重道远,必须结合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专业特色,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钟铧.教学能力分阶段集中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07:1-11.

[2]李庆勇.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J].美与时代(中),2016,(03):77-78.

作者:赵建设

上一篇:甲状腺亢进症患者医学护理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文化导入教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