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训教师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实训教师的内涵和作用,分析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论文 篇1:

基于智能制造的高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探析

关键词:高职;智能制造;校内实训室;建设;管理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室是从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与技术开发能力的重要处所,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升技术技能的机会,以有效满足对学生育训结合的需要,同时要重视实训室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效能。

一、高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要求

(一)实践性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主要阵地,实践教学对于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至关重要,校内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做中学,既训练专业基本技能,又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要满足课程實践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要求。

(二)设备的先进性与适用性要求

在符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高职校内实训室的设备选择,既要在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可靠性上充分对应行业的最新要求,又要适合师生使用,功能必须满足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设备的性价比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尽量不配或少配纯模拟性设备。实训设备的安装应当遵循“接近生产,接近技术和工艺流程”的思想,尽量构建按生产流程、技术模块、工艺流程、实务流程等布局的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室,使学生有一种“沉浸式”的感觉。

(三)实训室环境与氛围的育人要求

实训室的内外环境建设应当有利于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特定工种的实训应当要求统一着装,实训期间要求按时上下班,上班前安排早训,实训任务要求分工合作完成等。在实训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品质。在实训中积极营造尊重技术,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激励学生争当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四)指导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要求

指导教师和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对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训项目开出率、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熟悉行业生产流程,同时能使用大型专业技术设备的指导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管理和维护工作是实训室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及时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校正,大型仪器设备要定期检验和标定,这就要求管理与维护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行业工作经验,因此,组建实训室管理团队,既要选好成员,又要注重对成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新的专业技术和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

(五)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要求

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量大,学校可以通过强化产教融合机制,与国内外知名的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建设。

二、实训室管理的内涵

实训室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管理制度,按学期制订实训计划,定期制订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日常值班计划。二是对实训设备的使用、维护、报废等确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并对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定期培训和考核。对大型实训设备必须制定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定时定人进行操作使用和维护,使用人员要事先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三是学生实训安全教育,应当实行学校、院系、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三级负责制,要将安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全过程,对参与实训的学生先进行安全教育,再进行实训。四是实训室管理要遵守消防法规,执行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明确实训室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实训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措施,定期举行消防演练,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五是对实训室内的各种危险物品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定专人管理,严格按制度使用。六是实训室的内外环境要指定专人负责清洁,以保持实训室内外的整洁,确保清洁工作不会导致实训设备损坏或引起师生使用设备发生安全事故。

三、高职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实训室的数量和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现有实训室仍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和技术培训的需要。

(一)系统性不够

当前,由高职院校建立的校内实训室主要用于基本的实训教学、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和校内外技能培训,而覆盖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性、综合性和多功能性的实训室很少。由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学校的投资重点也有所不同,导致各学校各学科之间的实训室数量和建设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有的学校为了面子问题,有的学校为了平衡专业问题,导致不同学校同专业实训室建设标准差异巨大的情况,有的实训室在设计上超出专业需要范围出现资源浪费,有的实训室不完全具备实践教学功能,不具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条件,仅仅用于教师给学生做个展示等。

(二)专业特色缺失

专业特色是将一个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分开来的重要特征之一,实训室的专业特色主要是通过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和内部“软环境”体现出来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训室的“软环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训室内部设计、实训室管理、专业特色宣传标牌等方面,与公共实训室没有什么不同,不能有效地将专业特色纳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

(三)忽视内涵建设

一方面,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差异,高职院校的实训指导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来到学校,缺少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缺乏企业一线实际操作工作经历,不完全掌握大型实训设备的操作技能,新购置的技术更加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指导教师没有及时学习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实训室管理人员不会维护保养,因此有些设备在购买后就闲置了。但是,学校没有对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室管理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应当有计划地派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实训室用于实训的资源创建不足,部分实训项目的设计水平偏低,有些实训项目应当开出而没有开出,也没有引起学校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四)管理松散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室都采用分散管理模式,一般的情况是公共实训室由教务处或者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管理,而专业实训室由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导致学校的实训资源分散,使各个二级学院之间实训室的共享存在一定难度,甚至存在“专属化”现象。另外,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同时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导致实训设备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导致设备出现及提前废的现象,或者实训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实训室的内部环境呈现脏乱差的现象,影响了实训设备的使用年限,更有一些教师将实训室作为多媒体教室使用,浪费了教学资源…。

(五)队伍配置不合理

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实训室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日常维护、清洁等,导致学校对实训室的管理队伍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实训室管理人员没有配备齐全,有些学校的二级学院有10多个实训室,但只有2名左右的管理人员。有时某个管理人员请假,会出现无其他人员顶岗,导致无人管理的现状。另外,一些实训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有些管理人员只能完成开门和关门的任务,无法胜任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工作。

四、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项目化管理

(一)实训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立实训室时,有许多约束条件需要考虑,例如:财务约束条件和时间上的约束,有许多方面要规划,有许多功能要实现,有许多部门要协调,例如:学校的职能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引入一种项目化的管理方法,以确保实训室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实训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为了控制实训室建设中的风险,确保有效利用资金和人力资源建设实训室,并实施实训室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化建设管理。实训室建设项目应分为项目的组织、计划、实施和控制以及项目验收的子模块。通过项目计划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管理,使实训室的建设从立项的前期论证、建设方案制订、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都有详细的过程管理规范和责任人。

五、对改进高职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实训室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对于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实训室建设需要统筹规划与布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当被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学校实训室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学校的发展定位,根据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和社会培训需求,调查研究各专业实训室的需求量,以及所需实训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数量,并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尽量使一个实训室为多个专业的实践教学服务的原则,对学校实训室的类型、数量和容纳人数做出统一规划,同时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推进,学校可以考虑建设一些校企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室。

(二)实训室建设需要专业论证

学校应高度重视每个实训室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建立一个由企业工程专家、兄弟院校专业教师、本校专业教师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团队,根据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竞赛训练和社会培训的需求,在对有关行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充分调研的基礎上,对所建实训室能否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建设的场地标准、设备的技术标准、实训室类型(可以分为公共基础与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型、职业能力训练型、技术开发能力训练型等)、布局类型、资金需求、建设周期等进行充分论证,然后形成建设方案。

(三)实训室应当分类建设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职业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职业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室时,应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建设不同类型的实训室,应该既有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操作性实训室,又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实训室,而培养学生技术开发能力的创新类实训室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实训设备的选择要前瞻与实用兼顾

在实训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实训室的实际功能方面,高职院校通常会以大型企业和专业机构为基准,选择最新型号、最高配置和相对较高价格的设备,这样的现象在实训室的建设中最为常见。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在选择实训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而且要考虑实训设备的实用性。实训室设备的选择既要充分反映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避免新购置的设备处于落后状态,又要反映行业当前的成熟技术,要注意实训设备的实用性,使教师和学生等能尽快学会使用新设备,即新设备选择要“不落后也不超前”,因此,高职院校在论证和制订实训室建设方案时,必须同时考虑前瞻性和实用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资和资金浪费。

(五)实训室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核心实质是定义和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职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履行管理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训室管理应最大程度地提高实训项目的开出率、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对实训室的人员、设备、安全、内部卫生等方面制订详细的管理规则,对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标准,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对各种管理规则的遵守程度,规范实训室的管理,提高实训室的运行效率。

(六)实训室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专业的实训室管理团队是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既是实训指导教师,又负责设备的简单维护和保养工作,还负责实训室安全工作、卫生清洁等。由于分身乏术,他们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就很少,因此他们很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管理能力。这些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增强实训室管理团队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为实训室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关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和系统的工作,在当前国家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应当与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相统一,实训室建设应当在前期充分专业论证的基础上,制订总体建设规划,分类建设。实训室管理的制度化非常必要,只有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才能督促每一位管理者都及时管理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才能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提供可靠的保证。

作者:张谦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论文 篇2:

谈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训教师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实训教师的内涵和作用,分析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教师;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王玉国(1962-),男,山东莱芜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创业教育。

实训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一员,更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实训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条件,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大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

一、实训教师的内涵和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底,我国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04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5%,此外,还有600多所本科院校设置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595.654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4.7%,招生数达到 237.4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2.3%,办学规模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摇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所在,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就应该体现如何缩短学生能力和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一特色的保持,显然依赖于高职教学中大量优质的实训教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实训教师,不仅要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有企业第一线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训教师是指在职业教育中从事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训课程方面教学工作的教师,也称为实验实习指导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其教学内容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实训课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其中,实训设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而实训教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由于实训教师主要承担技能性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所以,对其要有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实训教师必须能够独立主持和指导实训教学全过程,熟悉实训内容的技术环节和操作步骤,并能制定实训教学计划,提出实训教学所需设备及耗材,在实训教学中讲的正确,操作的熟练,指导的规范等。因此,从任职资格要求上看,实训教师既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又必须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后者是实训教师实训指导能力的资格凭证。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实训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实训指导能力。

当然,一个称职的实训指导老师,除了具备职业资格,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耐心和爱心。在实验实训中,成功的技能训练往往是实训老师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以不同角度去把握工艺的操作方法。当学生操作有困难时,老师要有耐心,手把手的进行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温暖,走出困惑,在工艺操作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多说多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老师只要当好实训指导的角色就可以了。

二、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训教师在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训教师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却令人担忧。

(一)实训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

高职院校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完成,主要依赖实训教师来完成。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实际,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关键教学环节,一般实训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职院校总数1047所,高职院校教师总数达到29.8万人。2006年高职院校总数达到1100所,高职教师人数突破30万人,其中实训教师还不到髙职教师的1/3[1]。实训教师数量偏少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实训教师缺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受到影响。有的高职院校,由于缺少实训教师,有些实训课程无法开课。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虽然能开设,但长期由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代课,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实训教师职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现有实训教师转行流失问题加剧,进一步加大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缺口。

(二)实训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实训指导技能偏低

实训教师大都直接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或本校留校,毕业后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来源单一,客观形成了多数实训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偏低的现实,这就使得职业院校实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起点较低,而不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从政府人事管理的实际看,学校不能根据需要自行选聘企业一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能人才,从而也导致了职业院校实训教师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也造成了实训教师数量偏少的现实。在这一方面,我国比不上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例如,新加坡非常重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80%的教师来自企业的经理和业务骨干;德国某职业学院199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专职教师245人,承担了18.7%的教学量,兼职教师高达500人,承担了81.3%的教学量[2]。

而且,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扩招,大多实训教师都兼职承担了理论课教学,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备课上课,因此,无法脱身到企业去参加实践锻炼,再加上实训资金投入少设备落后等,也影响了实训教师实训指导技能的提高。

(三)实训教师的任职评价不合理,职称系列偏低

高职实训教师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仍沿用实验师、工程师等中专或企业职称系列,而且职称系列偏低,没有正高级职称。这样,实训教师队伍就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不能吸引新生力量加入,使实训教师队伍老化。二是没有职称评价,实训教师就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会。没有职称待遇的杠杆调节,有的实训教师跳槽到企业做高级技工、技师,或者转行研究理论教学,向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转变,以求提高职称待遇;对实训教师缺乏良性的职称激励,势必会影响实训教学的质量。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师资缺口都比较大,严重的院校,缺口达到50%以上[3]。

另外,在实训教师的晋升考核和招聘考试中,重学术理论轻实际操作能力,重学历文凭轻技术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处,对我国来说,作为新兴教育类型其发展优势也在于此。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课程设置也应该致力于缩短学生能力和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一优势的保持显然依赖于高职教学中大量、优质的实训教学。然而,从以上分析看,目前实训教师数量不足、实训指导技能偏低和实训教师队伍难以稳定的现状,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职业实践能力的养成方面力不从心,被迫模糊了职业教育的鲜明办学特色。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必然降低甚至丧失。

三、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它迫切需要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下决心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转变观念,改革实训教师培养模式

在实训教师的培养中,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变在实训教师的培训考核、晋升招聘中,重学术理论和学历文凭轻技术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传统观念,改革实训教师培养模式,要突出其职业性特点。职业性是指在职教师资培养中把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这个能力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因此,在培养中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重视对实训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中坚持企业实训以及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要求其必须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顶岗工作。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非常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值得我们借鉴,如在职前培养期间,要求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他们应获得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并学习合理的工作方式。另外,他们还应熟悉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企业里的问题和社会状况。在职后培养阶段,也明确规定每个职教教师应每隔一段时间下企业实习。

(二)建立严格的职教实训教师准入标准,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教师职称体系

像法国那样,建立培养职教实训教师的专门学校,对职教实训教师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同时,法律规定职教实训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毕业证书,还要通过严格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招聘考试,这样严格的职教实训教师准入标准,确保了职教实训教师的专业质量,也为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

与较高的标准相适应,应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教师晋升考核、职称评价体系。为了吸引人们积极从事实训教师这一职业,特别要调动在职实训教师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应改革实训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建立与普通教师系列相对应的、反映实训教师职责岗位的职称评价体。比如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职称级别也可设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实训讲师、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职称评价杠杆在实训教师实践技能提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破除体制性障碍,合理吸收企业优秀人才

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队伍建设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从企业中招聘的具有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师,这些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知识和操作经验,具备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能够熟练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因此,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把企业引进模式作为实训教师建设的主要途径。例如,法国长期从工厂中招聘的具有工作经验的工人技师担任实训教师;德国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通过师傅资格考试后方可任教;新加坡的职业院校不能够直接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4]。

(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

实训教师实训指导技能的提高也依赖于数量充足技术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的。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实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较大,据了解职业教育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虽然,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推动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落后地区和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更为突出,其办学经费的投入,只能靠学费和贷款维持低成本运作或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弥补经费的不足。这种状况如得不到改善,势必会严重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师实训指导技能的提高。在现阶段,高职教育要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但是,绝不能削弱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相反应该加强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总之,要解决实训教师短缺及能力低、实训教师队伍不稳定和实训教学长期处于较低层次运行状态,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不仅要转变观念,改革职教实训教师培养模式,破除体制性障碍,合理吸收企业优秀人才,建立严格的职教实训教师准入标准,从而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教师职称体系,逐步形成实训教学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专兼职实训教师承担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叶小明.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7).

[2]陈祝林,徐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惠成.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应对[J].经济师,2006(02).

[4]刘虎.法国职教实训教师地位的演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责任编辑吴学仕

作者:王玉国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论文 篇3:

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摘 要: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国务院在2014年6月份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而技能的培养要依靠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该文对当前有关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中出现的缺乏规划布局、资金短缺、模式单一、实训基地功能不全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该论文在一定意义上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 对策 问题

1 创新实训基地规划布局的思路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各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以培养适合该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或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布局规划过程中,应主要遵循政府统筹的原则、点面结合的原则、资源共享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实训基地建设之前,必须先对该地区的经济现状、产业结构、人才缺口、已有职教资源乃至未来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调研,在对其有了全面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安排调研,再根据调研信息对区域内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只有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及职教现状都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在布局规划初期,集中资源,在实训项目需求较大、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中心区域建设几座大型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然后由点带面,在公共实训基地发挥良好示范性作用的基础上,吸取其成功经验,建立一个点面结合、综合性和专业性相互补充、示范性和基础性互为依托的实训基地体系。所建设的实训基地应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

2 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实训基地建设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资金匮乏、投资主体不到位,致使校内实训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工位不足等问题难以解决,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1 积极争取外部投资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因而职业学校要加大对外部资金的引入。(1)考虑将实训基地产业化,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去银行贷款,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合理的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贷款机制。(2)挖掘社会力量,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要积极探索调动社会力量利用投资、捐赠等方式支持办学,并制定一定的机制,对提供投资和捐赠的有意参与学校的某些项目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学校可优先与其开展各种方式的合作,合作共建。(3)按照组建成立企业的原则,对实训基地设立的引资项目或其他投资项目,由资金投入人或单位与筹建基地的组织协商,共同开发和共建,利益共享。(4)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贴近生产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5)校校联建方式,为利用有限资金,发挥最大办学效益,有相同专业的学校之间可以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资金利用率。

2.2 充分挖掘基地内部投资的潜力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设施建设的内部投资指的是,建设实训基地对基地内部资金的引入,有以下几种方式:(1)加大学校对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的投资,这样才有利于职业院校的长足发展。(2)鼓励教职工采用个人投资、集资、入股等形式。对一些规模不大投资较大的实验室、实训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要鼓励有条件的教职工集资建设,实行市场化经营,学校按市场方式付费。

3 积极探索,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3.1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随着社会上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引进,需要人批有技术的人才。为此实训基地要抓住机会,在互利的原则上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产教融合的多功能实训环境。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采取如下形式:(1)与企业互为资源要素建立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二大主体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需要从学校方面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学校需要发展教育和科研,学生需要就业。一些很多企业都愿意在“产学合作,互惠互利”的平台下,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向学校提供资助,企业派有技术经验的员工为学生讲授技术经验,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其所需的综合性型人才。(2)与企业采取股份合作。与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要解决基地与企业教育资源长期稳定合作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导向的运作机制。与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形式来共建职教实训基地,既能保证实训基地的稳定,又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对双方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可采用基地与企业合作入股共建新型“工厂”的形式。这种新型“工厂”应把解决学生实训、实习以及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作为第一目的,在完成职教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生产和经营。它不同于以往的校办工厂把赢利、收益作为第一目标。在这种新型“工厂”里,学生和教师是主人,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的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训练自己的技能。同时,对工厂来讲,他们又是“低价”的人力资源。而对入股的企业既能在经济上有所收获,又能利用其完成自己企业内员工的培训任务。例如大庆蒙妮坦职高与大庆德孚制衣厂、大庆德孚绣花制片厂等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2 校校联合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这主要指的是职校之间对共有的一些专业校际联盟,互补互助,建立校际资源管理团队。实行校校联合共建共有专业实训基地,能统筹资源、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建成高水准的实训基地。相关学校之间按有关协议错时安排学生进行实训,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这样各职业学校不必花巨资,仅支付一定数量的设备日常维护经费和耗材费用,就能坐享共有专业实习中心提供的各种实训条件。

3.3 政府主导投入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它是一种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或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采用有偿服务、付费使用的运作形式。其显著特点是:区域共享,既可以为本地区院校学生开放,也可以为地方企业所使用;可以承担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还可以承担“双师型”教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转岗培训等。这种实训基地可以是独立于各院校的实体,也可以附属于某个院校管理,但其使用权是归政府所有的。运作机制为国有民营的方式,其优点是可大大改善日前实践性环节的环境、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加快设备的更新率。例如伊春市的公共性实训基地就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一个占地面积为20000 m2的公共实训基地,划分出机电、数控、林业、园林、家具、汽修、旅游7个功能区,由学校和企业来建设相关实训设备,满足林业、园林、家具、森林食品、财会、计算机、数控加工、机电加工、汽车维修、旅游等方面人才培训的需要。

3.4 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要改变以往“等、靠、要”的被动做法,可以采取以学校为主,同时政府、社会、企业参与的建设模式。即学院出大部分、向政府争取一部分、从社会引进一部分、合作企业承担一部分的办法,联手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政府投资方式可以有划拨经费、减免参与企业相关方面的税收或拿出其他优惠政策等,社会上采用吸引富余资金的方式企业参与方式有小额资金赞助、捐赠设备、提供厂房等。

3.5 多元股份制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市场和难得的投资机遇。遵循市场规律,本着“自愿、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采取股份制形式,各方以资金、土地、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相关设备等入股,还可吸引外资实现合资、合作办学,这样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基地要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和落实实训设备的标准化建设,以控股或参股等多种形式集中投资,建设生产实训型实习网络。面向社会开放,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训和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参与组建的各方,都要遵守制定的章程,遵守实训基地制度,积极参与基地规划、建设。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管理制度,参与单位积极配合。

4 全面思考,缜密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职业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在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要具示范引领作用。

4.1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立足于职教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首先要充分建立在对相关课程理论与课程方案的理解的基础上;要依据特定的课程标准来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其次要立足于工作体系。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让学生可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因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为技术手段。

4.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要以职教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既要保证方案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开发过程的科学性。(2)现实性原则。首先,实训基地设备应具有适用性。设备必须适合课堂教学,不应盲目地片面地追求高、精、尖,而应强调其适用性。其次,按人才需求来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最后,按地方、各学校实际需求来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3)前瞻性原则。在相应领域内有一定超前性、前瞻性,体现国际化的原则;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4)通用性原则。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目前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职业通用能力的训练。强调基地建设在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

4.3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流程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首先要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首先要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实地考察、调研,汇总整理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再确定并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其次分析岗位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所需要的能力进行描述,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描述,确定职业综合能力。再根据职业能力设计需要开设的实训项目,并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列表组织专家论证。最后确定需要开设的实训项目。根据所要开设的实训项目确定相应的实训基地,进行合理布局,在实训基地内要渗透职业文化,以模拟工作现场为主,同时还应参考教学所需,符合教育规律。根据办学、培训规模、技能鉴定需要、实训项目开展频率与难易程度以及投资等情况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材料和实训工具。

5 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增强实训基地自身发展能力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功能包括它对学校人才的培养,也包括它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训基地依据自身的基础和规模,其功能也有了一些新的拓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5.1 延伸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的延伸包含以下几方面:(1)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3)提升学生职业岗位就业能力。(4)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实训活动,可对其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可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拓宽实训基地的扩展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这一基本功能之外,也在进一步拓展,体现在职业技能鉴定、生产、社会服务、示范辐射等方面。(1)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应具备职业资格培训功能,同时要改善实训条件,申报职业资格鉴定中心。(2)生产加工及经营服务功能。为了能够发挥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的最大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实训基地最好能从企业或社会承担一些加工服务业务。这样既能为实训基地创收,又能在实训基地内部营造企业氛围,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良性对接。(3)开展社会服务功能。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职工岗位提供就业前的培训或劳动力再就业的培训。这样,实训基地能通过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来实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服务功能。

6 结语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也需要各方面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这需要政府从组织领导、政策激励、经费投入等多方面引领,齐心协力建好实训基地,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池利民.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20-122.

[2] 何燕,刘国联.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发研究及基地建设模式分析[J].大众科技,2011(1):104-105.

[3] 高庆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拓展研究[J].工会论坛,2012,18(1):104-105.

[4] 李倡平.高职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4):17-19.

[5] 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作者:刘春清

上一篇:书籍装帧艺术插画设计论文下一篇:北方住宅交往空间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