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育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及方法,才能全面增强教学实际效果。本文主要就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转型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分析改进当下存在的问题,创新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课堂教学教育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教学教育学论文 篇1:

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教学交往是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交往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目前在高师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和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原因,教学交往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良好措施加以解决,以开展和谐的课堂教学交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学 课堂教学 教学交往 问题 对策

教学交往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谓教学交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与学生以知识、经验为载体,通过对话、讨论、竞争、合作等多种形态,进行交往的实践过程,它具有互为主体性、参与性、组织多样化、教学效果有效性等特征。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交往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研究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交往问题,开展良好的教学交往,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一 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交往的重要性

1.教学交往是教育学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交往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独特的交往活动,以此形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教学交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没有教学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交往活动,教师根据师生双方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与方式,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沟通信息,互补互惠。

2.教学交往能促进学生教育学知识、社会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不但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担任教师角色做好铺垫,而且还能获得对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素质结构。同时,通过交往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的合作互动关系,能自我评价,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 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与学生对教学交往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交往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学课程是高师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知识技能获取的途径,对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教育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学科,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合理交往,产生互动效应。但从目前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不重视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教师讲课缺乏艺术性,二是有的教师知识面较窄,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讲授;三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动机和欲望不强,学习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与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并不会过多地去思考怎样把教育学课程教好与学好,教师与学生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交往活动较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教学交往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课堂教学交往应该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都应该是主体,是一种平等交流、对话、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关系。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教师处于交往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享有话语霸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等个性特征,又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地位和机会的不平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不和谐的教学状态。从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观察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育学当成一门普通的公共课程,上课以自身为中心,很少与学生交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事先准备好的PPT的讲读上,对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不会太多过问,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未能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交往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体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交往形式的丰富性。但是,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交往中,交往形式相当单一,特别突出教师与全班学生群体间的交往,教师采取问答、讨论、谈话、板书、练习等形式进行教学交往,这种教学交往方式没有灵活性,学生不能积极思维,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他们在课堂中讨论、交流的机会较少,合作意识缺乏。单一的教学交往形式抑制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失去了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

三 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交往的有效措施

1.提高师生对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交往的认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地位的提高,教育学的实效性也愈来愈凸显,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教育学知识,这是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教育学在高师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学生想当教师的愿望使之产生了学好教育学的欲望。教育学的教学,必须提高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学交往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把教育学课程教好、学好。但实践中发现,教育

学课程的教与学并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交往缺乏,教学过程死板,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教育学的本质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始终感到教育学简单枯燥。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教学交往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交往理念,了解教学交往的实质目标。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它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不信任的猜疑,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师生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在社会经验及知识水平上占有绝对优势,教师容易把自己看作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而学生始终处于听众和模仿者的被动角色,师生关系不平等,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参与教学交往的积极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淡化教师权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承认师生的平等地位和学生的独立人格,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提升交往积极性,只有在学生踊跃参与的情况下,教学交往活动的开展才会有效,教学交往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保证。如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爱上教育学这门课,一些教育学教师采取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的教学交往方式,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10分钟左右的教育学内容,在一节课中教师先进行20分钟的新课讲授,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1~2个学生上台讲课,教师指导,学生点评,这样学生很快就领会了教育学知识。

3.采取多向型的教学交往方式

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交往中,教学交往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当前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学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交往,教学交往的单向性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都会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建立教师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型交往的方式,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交往方式与交往内容,营造和谐的交往氛围,使教学交往方式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利敏、刘清法、扶长青.课堂教学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7

[2]宗岚.关于教学交往的认识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曾琴

课堂教学教育学论文 篇2:

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浅述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及方法,才能全面增强教学实际效果。本文主要就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转型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分析改进当下存在的问题,创新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轉型发展    高校教育学    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教学需求,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紧密结合转型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转变当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育学的开展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教师人才,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培养综合性的素质人才,已经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当下一些高校在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依然坚持以往的教学理论,比如:卡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理论是当下很多高校开展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1](257-258)。这一教学理论已经相对较为陈旧,而且弊端日益凸显,片面强调理论教学,不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学理论刻板和教条,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专业教师人才素质不高,尤其综合素质不强,不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学目标依然不够清晰高效。

在推进课堂教学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大纲中缺乏对合格教师标准的确定。培养时不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思想,没有融合当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仅仅进行理论上的灌输,忽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整个教育学课程仅仅是进行理论教育,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云里雾里、不知所措,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操作课程相对较为单一。

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时,不仅课程设置不足,而且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地引入创新性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难以有效应用。教育学涉及的方面比较广,课程安排却比较少。一些学校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单纯地进行理论教书而不进行扩展,限制学生们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方法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即使采用多媒体PPT的形式进行教学,质量也不高,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照搬照抄,直接影响教学实际效果[2](85-86)。

4.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在进行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时,不仅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而且教师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与当下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学生们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主动性,片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影响教学实际效果。尤其师生角色互换环节缺失,导致学生们很难实现角色的转变。

5.实践类的课程比较少,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不强。

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类课程,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学生们难以发现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容易纸上谈兵,在具体教学中不掌握相关教学技巧,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当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并不显著,缺乏对实践类课程的重视,学生们没有机会进行实践锻炼,限制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高[3](157)。

二、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举措

面对当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顺应转型发展大背景,应该采取有效的创新举措,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进一步构建公共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时应该进一步创新理论依据,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引入教育创新观等先进的理论,提高教育学的政治站位,增强学生们对教师岗位的认同感,更加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进行专业理论及应用技巧的学习。高校可以借助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的一些研究成果,然后整理筛选出符合教育学的相关教学模式理论,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之下展开教学。比如,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及情景教学模式都备受推崇,具有先进性,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该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然后充分应用在教育学理论教学过程当中,保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教育学教学理论基础更加先进。

2.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计划。

结合高校教育学课堂相关理论知识,应该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标准,抑或教材的开发都要重新设置,因此应该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及选取新的教学教材,保证教学更加具有先进性。譬如讲解教育学课程之前,要对教育内容及大纲重新梳理,结合不同章节的教育内容,分章节设定目标,从而让学生们有目标地学习,提高学习针对性,保证学习效果。另外引导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解课程重点和难点,才能扎实掌握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因此要保证目标细化,并且具有可行性,指导教学开展,提高学生们的认知,保证课堂学习效率。在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科学制定教育学教学模式,能够促使“教育学”教学理论体系更加完整,提高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

3.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确保可操作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学课堂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要增加教育学的课时,以便完成繁重的任务,对一些细节进行精讲或者启发教学,从而让学生们更加透彻地了解教育学相关理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仅仅进行理论灌输,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不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及问题引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教育学学习当中。比如,针对教育学中教师的定位进行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先进的教师典型,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定位教师的岗位责任及自身素养,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学生们深入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保证教学有效性[4](56-57)。再比如,开展情境教学法,在进行教师素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先观看一段视频,然后对不同教师的行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教学素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创设学习情境,既能够让学生们调整状态,又能够尽快适应课程需求。总之,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进行梳理和教学,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开展。

4.全面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学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更要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从而让学生们了解岗位需求,增强学生们对于岗位的认同感。应该全面加强实践教学,有效地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当下课堂设置当中,可以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见习或者教学调查,有效引导学生们合理利用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这些实践锻炼既能让学生们了解教育学的理论,又能让学生们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及见习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进行锻炼,保证实际教学效果[5](4-6)。

在实践环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通过亲自教课,及时应用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锻炼实践能力,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习,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技巧,比如,参加一些優秀教师的公开课,或者进行视频学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师师资,扩大学校的名声和提升形象。

5.全面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高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全面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了实现良好的互动,可以采取模拟教师的角色,针对不同的章节,组织学生们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们充当教师安排布置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们发现讲解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对学生们讲解中的不足进行提示,引导学生们掌握住课程讲解的相关方法,鼓励学生们多多尝试,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引发学生们的反思。另外,加强课堂中的共同讨论环节,通过共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进行师生问答,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可以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出专业化的教育人才。

三、结语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比如:课堂的理论基础相对较为陈旧、缺乏更新;教学目标混乱不清,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课上操作程序相对单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日渐消退,尤其课堂中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推进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进一步深厚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加强和创新学生定位,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全面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出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宏杰.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

[2]宣海宁.转型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课程发展问题研究[J].河北农机(2),2019(2).

[3]李蕾,卢东.高校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建议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9(12).

[4]王世红.高校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教书育人,2019(15).

[5]张萍.学科范式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

作者:张瑶

课堂教学教育学论文 篇3:

试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育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法;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

中职教育中幼儿教育学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如果只是学习课堂理论知识,很难让中职生对幼儿教育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让中职生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幼教的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幼儿教育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由于案例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情境,能让学生融入情境中进行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通过案例的学习和思考,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对中职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中职教育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实践

(一)案例择优

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幼兒教育学相关案例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能更好地应用在今后的实践中。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当遵循三个要点,即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时效性。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发生在幼师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它更能反映出幼儿教学时发生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进行中职生的课堂教学,更能加强幼教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典型性是指幼教案例问题的发生不是个例,是当前幼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典型的案例能够引起中职生对幼教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从而对今后改善幼儿教育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时效性指的是教师选择的幼教案例最好的近期发生的,并且是能够引起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幼教的目标、方法、方向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案例的选择最好是能突出当前幼教的状况。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幼儿为什么在早上不爱说“早上好”》这个案例来让中职生探讨其中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某个幼儿园在某一时期存在的问题,这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小班以后切实存在的普遍问题,以类似这种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能让中职生产生更高的兴趣,同时还能让中职“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案例探讨

当教师选择了合适的幼儿教育学相关案例以后,就需要在课堂上将案例提出来,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充分的探讨,从讨论的过程中寻求真知灼见。案例的提出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教学时机将案例提出。仍旧以《幼儿为什么在早上不爱说“早上好”》为例,如果教师不分时候、毫无目的地提出案例问题,会让学生毫无思想准备,难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为中职生述说一段幼儿教学的故事内容,营造出故事的场景和气氛,使学生的思维能跟随教师的引导,并在幼儿教学故事述说完毕以后,将案例问题引出,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中职生产生高昂的热情,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专注于案例的探究。不仅如此,对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幼教案例,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在进行幼儿教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以后提出,使学生能在课后根据案例内容,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查阅网络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2)在结合案例让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且下意识地将思维比较活跃和课堂表现比较沉稳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小组,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让中职生站在他人的角度对案例进行思考,从而使问题考虑得更加周全和稳妥。不仅如此,在学生进行小组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加入到小组的交流中,倾听学生的见解,对观点不鲜明或者观点存在问题的学生应当加以疏导,从而让中职生能通过幼教案例对幼儿教育学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中职幼儿教育学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见解进行思考,当教师组织中职生进行讨论以后,教师应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不能对学生针对案例讨论的结果宣布统一的答案,而是尽量去纠正那些对幼教案例理解错误的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而对其他观点,教师也可以对观点独特的地方进行表扬,但也应指出观点中的局限性。案例的总结不仅仅是围绕案例的本身,教师也应对学生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适当地进行学生本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对案例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完善教学的过程,并使学生改善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团队协作交流以及探究性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中职生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徐西文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语文论文下一篇: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