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0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摘要】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自己的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然后对结论进行应用与拓展。是学生进行参与的过程,重点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亲身经历结论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跟学生一起参与到探究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对教材中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深入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思路进行点拨,使学生能顺利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高效地完成探究任务,提高探究能力。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自主探究学习法最主要的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自控力比较差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差,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采取驱动法,采取难度逐步递增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制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对基础的掌握情况,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首先,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自控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学目标要简单易实行,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性可以稍浅。其次,就是基础一般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一些综合性,探究性较强的教学目标。针对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这样,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给他们制定的目标也是区分对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平等化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 探究式教学注重學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这就要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聘的心理空间。

三、开展合作学习,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活动既包括学生的独立思考,还包括学生的合作交流。在学习较难的知识时,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他们不能深刻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活思维,进行深入探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分组,根据他们能力的不同把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到一组,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究和交流,使小组中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任务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任务的指导下认真分析,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本质。

四、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价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的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五、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收获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探究,有利于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进行知识探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通过不断主动学习和思考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设计,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探究状态,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探究式学习能够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学校的具体背景,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其进行支撑,推动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斌.例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2] 叶鸿芳.在互动探究中探索数学规律[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华夏教师,2012(03).

作者:朱文龙

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2: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释疑深化、归纳总结——反思练习、学以致用”这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现就自己的一些不成熟做法与同仁分享。

一、我对探究式教学的一些认识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学、思、疑、问联结在一起,给课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效率。同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能较好地促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定理的思想、方法和规律,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课堂组织形式。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深层次参与),而不是追求习题的数量,具有“速度慢”但“效率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是较费时的,我们经常一节课只研究一个题目(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甚至到下课了问题还没研究结束,但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学到的是思想方法,是情感体验,是个性发展,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变得会学了,乐学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较深刻,知识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多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激发和爱护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定能得到大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是指日可待的。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

探究式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操作过程不完全一致,下面我以华东师大版第26章“二次函数”第二节第六课时的教学(本节重点是二次函数有关知识的应用)为例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每个环节应注意的方面简述如下:

第一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每一节新课中,导入环节是很重要的一环:导入得好,就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反之,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与新知有关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在所举这一节的教学时,我首先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学校现在要用20米长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要使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应该怎样围?你能帮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吗?”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下有了想尽快亲自解决这个问题的冲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在这个时候,我顺势提出如下的探究问题:(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如何设未知数呢?(2)能列出怎样的等式呢?(3)这两个量之间有什么制约关系呢?通过提出上述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时可以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有时可以从旧知识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还可以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总之,只要我们围绕与新知识有关的探究性问题进行教学,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达到了这一环节的目标。

第二步: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这一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已经知道了要探究的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在上例的讨论中,我将学生按照能力优、中、差搭配成6人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讨论,学生都围绕探究问题讨论得异常热烈。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过多干预,争取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每小组都会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有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此时,教学可以进入下一个程序。

第三步: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刚才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再通过教师精讲,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后得出了如下共识:可以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米,花圃的面积为y平方米,则可列出关系式y=-2x2+20x,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出自变量x为何值时,二次函数取得最大值。至此,这一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学生脸上个个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创新能力

学是为了用,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和掌握后,紧接着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分层练习,通过学以致用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巩固和完善所得出的结论的目的。只有结合与上述三步相匹配的有针对性的分层练习,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逐步迁移,并实现创新的可能。在学生弄清楚了“如何围学校花圃”的问题后,我们可以设计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

例1: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经x秒后的高度为y米,且时间与高度的关系为y=ax2+bx+c(a≠0),若此炮弹在第7秒与第13秒时的高度相等,则在下列时间中炮弹所在高度最高的是( )

A.第8秒 B.第10秒

C.第12秒 D.第15秒

例2:为搞好环保,某公司准备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污水处理池,池底矩形的周长为100m,则池底的最大面积是( )

A.600m2 B.625m2 C.650m2 D.675m2

相信通过这样的练习,一定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以上就是笔者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做法和对此的一些认识,可能还不是很完善,还有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完善,争取使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我校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为促进学生成长而努力。

(责编 赵建荣)

作者:张爱民

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揭示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订选择过程以及探索数学结论的发现、论证过程。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重视背景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数学中的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还概念和法则形成过程于学生。

例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探究式教学的做法应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方法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解析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教学,传统的做法一般是给出已知条件,即已知点和直线,教师分析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等积法解决。我应用探索式教学对问题作了如下处理,现提出一个问题:点O(0,0)到直线x+y=1的距离。通过作图学生易发现该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直角三角形,从而想到用等积法来解决。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求点M(1,1)到直线x+y=1的距离,此时没有现成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但学生有了上一题的体验,很快想到构造直角三角形,用等积法来解决,此时再来研究一般的情况,即点M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等积法推导公式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公式终于获得了。

三、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

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的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供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探索式教学十分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

五、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探索式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探索式教学通过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通过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如通过对解方程、方程组的回顾、反思,提炼出“降次降维”的思想、“换元”的思想、“转化”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又都属于“化归”思想。

再如通过对立体几何中论证方法的回顾、反思,提炼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思想,以及将空间问题化为平面问题的“划归”思想等等。

探索式教学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为培养学生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应用探索式教学,使学生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数学,同时也是在研究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建芳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学论文下一篇:成形机床的模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