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2024-04-10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通用8篇)

篇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实验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建模与用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展开思考,主动质疑,加强自主探索,实现真诚交流,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学习过程才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一个积极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建模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教师则是数学建模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形成了被动依赖教师的讲解,主动探究意识不强,从而造成了学生经验不足,学习兴趣不稳定,认识不深刻,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了在教学中解决上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增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为此,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探究性计算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四年级(3)班全体学生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通过研究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最优化,让数学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围绕课堂进行探究性教学,探索一些个性化数学的教学策略、途径、模式,以便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构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里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班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学生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从而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基础,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现代教学方法论为理念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学”为中心,建立的“探究性学习”操作体系,突出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优化。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性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现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是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出发,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它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在探究学习中要求明确假设,应用批判性和逻辑的思维,要求考虑各种可能的解释。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转变。“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一种高智慧学习方式的反映,它具有探究性、互动性、实践性、超越性等特征。“探究性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它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创新性人才,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需求。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80年代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指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按照建构的观点,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传授不应是力图从书本上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他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3、皮亚杰的教育观点

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备记忆,是在于创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学。”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一个世纪性的难题仍摆在我们面前:学校教育并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机会,其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学科,我们偏重于知识体系,而把另外三个重要部分——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精神弃之不顾。而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正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其实“发现学习”就是以探究性思维的方式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建构探究性教学模式也是对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实践与研究,初步探究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促进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以及认知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协调的发展。

(一)科研目标:探索符合21世纪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二)育人目标

1、整体性目标: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自主发展为途径,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自主性目标:自尊自信、自我调空、独立分析、多思善断。

3、创造性目标:有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质疑应变能力、研讨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数学学习成绩上升。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及《数学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并结合本课题组成员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工作,更新知识,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为实施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行动研究法:在具体教育情境与问题中领会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尝试以新课程的理念分析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改,不断探求课程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组成员合作设计的理想教学片断的实践,分析成败因素,做好课前调查、课后相关问卷工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体会及时加以总结、讨论、提升、分享、升华。

(二)研究的步骤

1、实施准备阶段(2012年3月—7月)(1)学习相关探究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2)撰写子课题实验研究方案。(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4)子课题第一阶段小结。(5)分析阶段性经验,修正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8月—2014年8月)(1)深化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深化教学研究,促进学生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发展。(4)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5)子课题第二阶段小结。

3、结题阶段(2014年9月—11月)(1)课题成果汇总。(2)分析整理资料。(3)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①课题实验方案; ②优秀教学案例; ③教学设计、论文集

④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和课题实验报告; ⑤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

应用与实效性实验研究方案

杨万银

2012年3月

篇2: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各个阶段的教学中,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因此,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这一要求分三个学段完成,具体是:1~3年级,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4~6年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7~9年级在这里不提。

对于这一要求,我的理解是:就是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要求“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却普遍较差,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低、口算速度慢,计算不按算理进行等。比如:在学习比例时,要求学生用比例解决问题,学生列的比例式竟然有:时间:路程=时间:路程(当速度一定)等等。

那么,怎样把看似简单的计算教学上得更有趣味、更高效,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认为: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数学情境创设是指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紧密结合。

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如果能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曾经在一期《十堰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创设:《七的乘法》中老师提出:每只七星瓢虫壳上都有7个黑点、你在生活中发现哪里还有“七”?学生讨论后得出:七彩虹、七巧板、一星期有7天等等。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后,老师指导学生用小故事记忆: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如果能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教学情境,生动的动画,声、色、艺俱全,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集中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感受新知。这样的设计,让计算课开端去掉“固燥和乏味”,增加“生动和趣味”,把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复习旧知与引入新课有机结合,为开展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

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国际著名数学家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公式。

三、有效促进学生感悟算理

“算理”,顾名思义是指计算的方法与原理。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现在我认为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计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四、提倡算法多样化、最优化

我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应该从“多样化”和“最优化”两个层面来理解。所谓“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所以在引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而“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它是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孩子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关于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鼓励算法多样化,并非一定要算法多样化。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常常是富有个性的,“多样化”正是基于这种差异性,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比如:上次我在泰山庙小学听了一节课,也是关于计算教学的,讲的是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在探讨37+12=49的算法时,让学生充分争论、交流,最后得出了这些算法:

算法1:30+40=70,7+2=9,40+9=49 算法2:37+10=47,47+2=49 算法3:37+2=39,39+10=49 算法4:12+30=42,42+7=49 算法5:12+7=19,19+30=49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且在解决这一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2)算法不必刻意追求“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本身是追求最优化的,但过于强调算法的最优化,势必回到“算法唯一”的老路上来。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些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应以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为基础,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再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虽然教师从某种角度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但未必每个学生都喜欢都能接受。在多样化的算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也即只有“更优”,没有“最优”。算法的优化决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篇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一、在主动探究活动中掌握计算方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真正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对于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理解更深,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灵活应用。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扶有放,让学生在自主研究探索中获取新知。

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已经有了两点体会: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乘;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课本例题中“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又一次指出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安排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题,对于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及上面的“×10”“÷100”,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的,“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学生发现了“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教师应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思考探索,以积累学习的经验,同时提高思维品质。

二、在生活实例演示中获得实践真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算理、算法的掌握不是只有背记、模仿才能实现,大量、有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算理、算法,而且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如在“九加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置身于整节课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之中。课一开始,我就利用两个分别能容纳10个物体的方格盒子设置观察活动:让学生快速说出两盒中共有几个物体?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谁能上来摆一摆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活动放在例题之前能让学生对“凑整”产生需求。例题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主的简单说教活动改为学生独立尝试、摆学具验证、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方法等活动。而后的活动设计成“圈一圈,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摆一摆,还可以怎样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还让学生尝试“8+3”、“7+5”等活动,从而强化了操作实践活动的课堂使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

三、在趣味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情趣

小学生都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动手、动口的趣味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边的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就是很好的计算素材。例如,每个学生都有学号,让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学号,要求另一个学生想出一个算式,结果就是那个学号。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四则运算练习的过程。对这种参与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很有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计算复习,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多种游戏形式使计算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更具魅力。(1)开火车。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喜爱数学。(2)组织比赛。学生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

四、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巩固学习成果

数学计算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首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计算技能根本不可能。因此,我们有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并随时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要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要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再次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外,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使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最后是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

篇4: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段知识的时候,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创设一个“猜数”的情境。事先把1-20的卡片按照1、5、9、13、17;2、6、10、14、18;3、7、11、15、19;4、8、12、16、20的顺序分成四组,课上发给四个同学。然后请其他同学说1~20任意一个数,教师和这位同学进行猜数比赛,看他们俩谁能又对又快地猜出这个数在谁的手里。几轮的比赛后,老师总是获胜,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教师当即抓住学生的心理,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快?”学生有的说:“卡片是您事先分好的,您当然知道了。”有的说:“因为您是老师,所以您猜得快。”还有的同学百思不解。这时,老师就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告诉他们:“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规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通过共同学习大家都能掌握这个规律,你也能像老师一样猜得这样快。”听到这里,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一下子释放出来,立刻精神振奋,进而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整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带着这个疑问寻求答案。而教师也正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不忙着揭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研究,使学生在这节课的最后才揭开它的面纱。在这样活跃而生动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始终是那么强烈、那么饱满,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例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时,课始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几个朋友将去海南旅游,在选择旅行社时发生了意见分歧,起因是由下面的的信息引起的,(呈现信息:铁路旅游社海南双飞七日游每人3200元,现降价20%;交通旅游社海南双飞七日游每人3500元,现降价30%)在学生阅读信息后,老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降价20%是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会选择哪一家旅游社呢?这个问题情境的设计,既考虑了情境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能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通过学生阅读信息、理解信息、解决问题后巧妙地复习了“分率”“单位1”的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研究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应做到:(1)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学设计为: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让学生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怎样会是一样多呢?” “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新知。这个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和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从而构建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法则”一节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进入新课后,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解题方法。同学们兴致盎然,有的说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有的说,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計算;还有的说可用画图的方法来计算等等。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讨论非常激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化成小数计算时有的分数除不尽,用四舍五入法取结果不准确;有的说用画图的方法求结果不方便。就这样,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教学在同学们的主动探索中水到渠成。这时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能对例1的计算进行验算吗?学生们有的用加法验算,有的用减法验算,而用减法验算的学生可能再次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加之经历了异分母加法的探索过程,稍加思索就会找出结果和方法,例2的教学也就自然顺利完成了,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甘当配角,通过两次设疑,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既获得所学知识,又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我准备了一些材料和一张记录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想办法找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按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寻求到了规律,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

合作探究学习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异中求同的结果,对知识的探求、方法的探讨、规律的揭示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内驱力。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明了化,深邃的问题浅表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三)交流沟通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篇5: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庆市石柱县华丰小学 马培虎 曾贤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重视每个学生个性塑造、均衡发展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灵活运用“引-----拨----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初步的探索。

一、故事激趣,设疑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我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导入情景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慢羊羊村长分饼的故事。羊村的小羊最喜欢吃村长做的饼。有一天,村长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的1/2分给懒羊羊。再把第二块饼的2/4分给喜羊羊。最后把第三

块饼的4/8分给美羊羊。懒羊羊不高兴地说:“村长不公平,他们的多,我的少。”

师:孩子们,村长公平吗?小朋友们,你知道哪只羊分得多?

生1:不公平,美羊羊分得多。

生2:公平,因为他们分得一样多。

通过多媒体呈现小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村长分饼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矛盾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对问题的争执,从而巧妙的引入新知的探究。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适时点拨,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是否成功,所以,就重要性而言,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取得教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名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比如我在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堂教学片段:

(一)验证猜想

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地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1.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

(1)折

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把每张纸都看作单位“1”。用手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2)画

在折好的正方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画上阴影。

(3)剪 把正方形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要求:

(1)三人为一小组,小组中每人选择一个不同的分数,先折一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

(2)三人做好之后,将三副图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3)学生汇报。

小组同学谈谈发现:通过比较,三副图阴影部分面积一样,因而三个分数一样大。

(4)课件出示1/

2、2/

4、4/8相等的过程。

2.师:三只小羊分得的饼同样多,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组合作,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学生汇报小结: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

(二)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算一算:

1.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三人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讨论。

自学提示:

A、从左往右观察,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能得到下一个分数,且分数的大小不变呢。

B、从右往左观察,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能得到下一个分数,且分数的大小不变呢。3.小组汇报

生:我发现了1/2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2/4,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4得到了4/8。

你们想得一样吗?我把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了2/4,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又得到了4/8。在这个分数中我们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我们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5,分数的大小变吗?同时乘以6.8呢?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个规律呢?(课件同时出示变化过程)

生回答: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来举一个例子。指名三位同学回答,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师: 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的,如果把这个式子从右往左观察,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示)

生:我们发现了4/8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了2/4,4/8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4得到了1/2。课件点击出示同时变化过程。

师: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同时除以

大小会变吗?同时除以8.6呢?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再总结出一句话呢?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举一个例子吗?

4.(1)师:根据分数的这一变化规律,你认为这个式子对吗?为什么?(课件出示下列式子)=423334416224 )(强调“同时”555=9(强调“相同的数”)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师: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课件出示式子:

343040?)

师:这个式子成立吗?

生:不成立,师:为什么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师: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乘以0了,我除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课件出示:除以0。)

生:不成立,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

师:对,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在分数里分

00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0,又因为在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

成立的?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要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以上《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配合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小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新知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想象、实验、猜测、验证等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小组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小组内交流、师生间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并适时的指导和点拨。关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重视对学生的学法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精选练习, 强化训练,重视辅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好载体,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作业所反映出来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因此教师在选题时,要突出“新素材、新情境、新设计”,要和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兼顾开放性、探究性的前沿性。练习作业尽量做到精选精练,选择时一切以符合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选取。选取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使大多数学生能解决,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我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练习设计: 1.我是小医生。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34的分子乘以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篇6: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小湖小学 徐照姝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和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和奉献着,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始终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格言。并以此为标准,立志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它激励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我们也是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以自己的真心换取学生的开心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因为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从不因个人私事和家庭困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我做老师的同时还力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有许多家长在和我交流的时候都说:“我家的学生说你可好了”。一句“可好了”不仅仅是学生家长的认可,同时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啊。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孩子们的理解,拥有孩子们的爱。就是这份爱,让我在最困难的时期坚强地挺过来了。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奔钱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培优辅困;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爱,教育的催化剂---家访札记

小湖小学

徐照姝

小草需要春风的吹拂,幼苗需要春雨的滋润,大树需要阳光的普照,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特别是学生需要特别的爱。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力。老师的爱,对学生学习、个性发展影响甚大。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爱优等生,还要爱中等生,更要爱后进生。一名话,老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朋友。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对于我们年轻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又要求我们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为了让孩子们更多更好地感受到我的爱,我选择了家访,让爱走进学生心中,了解他们的生活。但在家访中,我发现一些家长正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扮演着奴婢的角色。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家长过分地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有的家长干脆取而代之,代孩子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的劳动,家长全全代劳的怪现象。这样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在大大减少,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但是,在家访中有这样的一幅场景让我深深地感动。当我走进我班学生陆爽家时,我发现一直照顾他的年迈奶奶。通过了解我才知道,陆爽的母亲在他出生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同龄的孩子有的依然在父母的怀抱中撒撒娇,喝的是牛奶,吃的是面包。而陆爽却在无人教导他的前提下依然刻苦地学习,每天都从家里带来煎饼,喝班里的开水,但他在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劳动特别积极并且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在家也能主动帮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不禁在心中默默地感动着,也为我的学生而骄傲。

当我离开陆爽家门的那一刻,我知道他的奶奶是自豪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很棒的孙子,他的爸爸也是自豪的,因为有这样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同时是他们辛勤工作的动力。我在回家的路上,想了很多很多,也感受到我要做的也有很多,怎样才能让那些缺少父母疼爱的学生,还有父母过于爱护的学生得到身心正常发展,这是我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在进行家访中的目的所在。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使我们更加公平的看待孩子,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使我们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 , 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 , 而这一次感受 , 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需要爱,正如植物需要阳光,要在适合的温度中,才能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吧!

家访反思:

1、家访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细心发现学生的问题,用心研究家访的方法,精心准备家访的内容。

2、家访不是告状,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自信和希望。否则,只能激化师生矛盾,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家访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多聆听、多沟通,努力寻找 “ 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 ”,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家访后的措施一定要及时跟上,要 “ 趁热打铁 ”,要准备打 “ 持久战 ”,不能以为一次家访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案

新沂市新店镇小湖中心小学

徐照姝

课题: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目标预设:

1、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教学难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理念:

1、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2、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设计思路: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超市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你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中元)不对,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面前的筐里有一些人民币,请你们分组活动,找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学生活动)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说明: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就是用纸做成的;一种是硬 币,就是用金属做成的。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老师的要求请小朋友拿出相应的人民币。(1)

拿出1元的人民币。板书:1元

(2)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3)

看一看,议一议1元、5角、2角、5角和1角纸币的大小、颜色和图案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观察、讨论并汇报。

小结: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小朋友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3、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3题。

(1)

连一连,把标明价钱的物品,与相同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起来。(2)

填一填,看图中一共是多少钱,然后填空。(3)

从图中的钱币中拿出5角。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出示例题图:

提问:小朋友在玩具店里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1)玩具店里有学习用品、玩具等。(2)还有三个小朋友在买东西。(3)笔记本1元,计算器30元等

提问:有位小朋友想买一个笔记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1元)他可以怎样会1元呢?

让学生拿自己筐里的人民币展示给老师和小朋友看,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1个1元的、1个5角和5个1角等等。

说明:付1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样付这1元钱的。(出示: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同学们,你们说可以吗?(可以)为什么?(出示10角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

师:根据1元=10角,请你们仔细地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角=10分 学生齐读一遍

2、做“想想做做”5

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 生1:我付1元钱找回2角

生2:我付1个2角、1个5角和1个1角 生3:我付8个1角

生4:我付1个5角和3个1角 生5:我付4个2角 „„

四、购物活动

1、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的超市。看看,我卖了哪些东西?

2、讲桌上摆好钢笔1元、小刀2角、自动笔8角、尺了3角、铅笔1角、数学作业本5角、语文作业本7角、文具盒1元5角等等。

3、再选一名学生当营业员。

4、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去购买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1元钱可以买哪两样东西?

(2)

1元钱买其中一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五、总结质疑: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回家后可以帮爸爸妈妈买一样东西,同时看一看超市里的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课后反思:

篇7: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立项申请书

1、选题依据论证(是否是十一五延伸课题;是否是引进课题)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探究,是近年来提高课堂教育水平中的一个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早期的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例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不但注重教学的物质环境,还对教学的精神文化环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关注。

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突出应用及推广价值):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必须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检阅教学质量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是落实以上标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题研究,将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如何将这一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性教学”资源,探索出适合校情的课堂有效性教育模式,并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符合目前教育形势的需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从人的发展出发,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实践探究的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⑴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备课质量影响课堂效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这是一种学习、提升和修炼的过程,它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

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强调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有对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验证,修改、总结和积累,长此以往,备课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心中越有数,上课时就能做到轻车熟路,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⑵提高学习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⑴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生成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但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面对一个个有想法的学生,课堂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⑵关于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只有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才能使教育的意义--学生的发展得到实现。⑶关于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检验教学方式是否优化的重要条件,是看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高度统一。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每一种教学方法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和运用它。

⑷关于学习评价。《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发展性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①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②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③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重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诚然,教师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更加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取得进步。

4、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教育专著、资料汇编及大量的期刊杂志。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

当然,研究过程中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及调整。

参与本课题的人员均为中青年教师,他们精力充沛,参与兴趣浓厚。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自主地“在语文学习中探究”,建立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有关教学模式。

5、预设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4~2011.6)

⑴成立课题小组。⑵申报立项。⑶加强课题组教师培训、指导理论学习。其成果形式申请书。

2、启动阶段(2011.6~2011.8)

⑴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⑵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⑷组织开题论证。其成果形式为实验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2011.9~2013.12)

⑴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⑵开展课题研讨活动。⑶组织有效课堂优课评比活动。⑷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⑸撰写阶段性实验总结、论文等。其成果形式为阶段性实验报告。

4、结题阶段(2014.1~2014.3)

全面总结课题实验,写出研究报告、论文、研究课例等展示实验成果,写出结题报告。其成果形式为论文、总结报告等。

6、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就其原因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只求量不求质的重复训练,片面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同于知识性传授,忽视师生活动的合理设计等,从而使课堂教学低效乃至无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力求解决以上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空间发展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8: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一、计算教学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书写不认真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要提倡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如一道口算题:8×9-8。在学生掌握了先乘后减的基本算法外,我还启发学生想9个8减去一个8就是8个8了,8个8是64。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类题的解答方式灵活多样,学生跃跃欲试,主动探索,敢于展示自己的分析方法,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促进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二、计算教学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首先需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计算的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发展数学意识。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例如,教学小括号的计算时,出示例题:“冬季长跑锻炼计划中,小明和小红每天早上都要跑10分钟。小红每分钟跑120米,小明每分钟比她多跑30米,问小明每天早晨跑多少米?”列综合算式为120+30×10,学生发现按照计算顺序应先算乘法,但根据题意必须要先算加法。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矛盾和困惑,同时也激发了获取数学知识的欲望。这时,教师再及时把小括号及其作用介绍给学生,他们的理解会更准确、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在具体情境中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具体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计算方法。例如,教学小数乘整数的例题:“小明到超市买练习本,每本标价0.35元,他买了3本,应付多少钱?”学生列式后,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难算出最后的结果。教师应再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寻找规律,探索算法。不仅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而且对数与数的计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转化的思想,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能通过机械模仿例题来掌握计算的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计算的合理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22个学生去坐船,每条穿坐5人,至少要几条船?”不仅要计算出结果,还要考虑剩余的2人还要租一条船。

三、计算教学要鼓励算法多样化

计算教学必须依据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交流和发现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

1.要创设算法多样化的情境。例如,教学口算45+30,可以创设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思考怎样算出45+30的得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交流中,某些算法可能是不完整的或是不正确的,但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能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以确认或得到调整和修正,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要把握算法多样化的尺度。“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同一问题,学生可以得出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虽然某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不合理,但却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适当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不单单是要“多样”,而必须是要“有用”。

四、计算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一方面是重视学生的口算。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估算。首先要让学生探索并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能对自己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其次,要让学生在实习计算时经常地尝试着进行估算,并说明自己估算的合理性。由于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要让学生估计问题的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感。

上一篇:蝶恋花中学生作文及点评下一篇:上柏住院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