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2024-05-04

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共11篇)

篇1: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初中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路径探究论文

摘要:基于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立足数学课程的实际, 从营造探索性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鼓励探索性讨论、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四个方面, 具体阐述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 培养; 学生; 数学探索能力;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1]。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探索意识, 培养探索能力, 可有效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果,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效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探索性学习氛围

教师为学生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是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探索意识的基础, 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氛围。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指导学生学习与数学科目相关的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探索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例如, 在函数相关知识的教授过程中,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让学生解题:一次函数y=kx+2 的图象与抛物线y=2x2+3x+1 有几个相交点。学生分组进行问题分析和讨论后得到结果。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充分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探索, 进而形成良好的探索性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 所以, 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 还需懂得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相关的数学知识, 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例如, 在圆周角相关知识的教授过程中, 教师可联系学生在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题创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可创设这样的问题:在足球训练过程中, 教练在球门前画出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射门训练, 安排甲、乙两名学生分别站在A、B两个位置, 教师在黑板上画相应的图形, 两名学生均认为自己的位置射门较好。针对此问题, 可以让学生分组谈自己的看法。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定相关问题, 然后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性讨论。在教学过程中, 将典型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 并将问题进行拓展, 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3]。

例如, 在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 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教师提出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5 cm、4 cm、7 cm, 将这个三角形画出, 并让学生进行对比, 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是否与其他同学所画的全等。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相互讨论, 就容易得出只要确定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便可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结论。

四、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探索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大胆猜想, 小心求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每位学生均会有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并充分尊重学生合理的猜想, 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赞许, 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激发, 进而为其数学探索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施辅助性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并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想象空间。

五、结语

初中是学生积累数学基础知识, 充实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还需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 进行探索性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营造探索性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大胆猜想, 均可促进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有效培养, 进而使其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 15 (33) :216-217.

[2]王敬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 3 (1) :602-603.

[3]沈艳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 11 (34) :114-115.

 

篇2: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一、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因此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成为了学生和老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探索的问题。实行新课改以来,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高效课堂建设迅速开展起来。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仅从这一点来说,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建立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现今,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有很多,老师要充分借助数学中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千变万化,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课。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建立合作制度,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该教学方式,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老师每堂课都要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由小组负责人将任务分解并分配到人头,集合小组成员的所有智慧解决问题,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要及时出面进行指导。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在现今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得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自由发挥,只需要在学生出现偏差时,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要脱落对教科书的依赖,要不断变换角度和内容,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不同,以此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但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更为直观,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还能够促使教学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老师可以将影视、图片、文字等教学元素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束语

篇3: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育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自由轻松状态下, 想象力更为丰富, 更能迸发思维火花。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若想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则需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首先, 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 若师生关系融洽, 心理相容, 那么双方则会沉浸于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之中。教师满怀激情教课, 而学生则会全神贯注听课, 兴趣高涨。反之, 则会拉远师生距离, 学生会产生畏惧感, 产生心理压力, 积极性不高, 那么课堂氛围则死气沉沉, 枯燥呆板。而若想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则需以学生为中心, 平等对待学生, 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不是将自身标准与要求强加给学生。其次, 教师以自身魅力感染学生, 以情激趣, 以情导学。

当然, 在教学之前, 教师更需全面了解学生, 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 以学生为出发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精设多种学习活动, 以诱导学生融入活动中, 使其主动探究。如教学《图形的平移》时,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设计多种学习活动: (1) 试一试:同学们, 你们玩过用火柴拼数字的游戏吗?现在小军用几根火柴拼了一个数字“5”, 你们是否可以移动其中的火柴, 将其变为其他数字?讨论与实践之后, 学生通过平移2根或者1根火柴而获得数字“2”或“3”。 (2) 启发诱导, 概念探究: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与图片展示。提问:观察图片, 说说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通过怎样的运动而组成的? (利用动画演示与图片欣赏, 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感受数学之美) (3) 自主探究, 感受新知:平移的决定因素, 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平移的特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既有师生互动, 也重视学生自主体验, 而不是灌输式教学, 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活跃而生动。

二、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 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喜欢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特点, 精设课堂教学,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满足学生创造的冲动, 使其积极学习, 增强创新意识, 活跃课堂氛围。同时, 教师可紧扣教学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切入, 巧妙地设置有趣、生动而新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验操作、假设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动, 从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主动汲取知识, 掌握技能, 激发并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已知a, b, m属于R+, 且a<b, 请用分析法推导出 ( (ba++m) m) >ba。在教学这一知识时, 教师可先借助化学课程中的质量分数概念来创设问题情境:在一杯糖水里再添加一些白糖, 当其溶解之后, 请问糖水味道是变淡了, 还是变甜了?通过生活经验, 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变甜了。因势利导:那为何会变甜了?因为质量分数变大了。在实践上, 表明不等式是成立的。然而在理论上, 则需利用分析法加以证明, 于是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意境之中, 迫切希望学习新知识与新方法。同时, 通过教学情境, 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存在数学, 还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必须学习具有价值意义的数学知识, 从而更有学习兴趣, 学会理论联系实践。

三、巧用现代教育手段, 渲染课堂教学氛围

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 若教师能有效选择与巧妙理解现代教育技术, 不但能够渲染课堂教学氛围, 还可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使其主动学习、丰富知识、拓展能力。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实现声情并茂、数形结合, 使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与趣味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 发挥学习潜能, 轻松学习知识。

如教学“图形平移”、“三角形的全等”、“图形的旋转”等知识时, 教师可通过动画演示, 直观呈现其平移、旋转与翻转等, 加深知识理解, 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教学《图形的旋转》时, 演示课件 (展示图片) :利用多媒体演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的动态实例, 如风扇风轮的每个叶片在电力或风力带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提问:这些现象有何共同之处?通过观察与思考, 学生回答:这两张图中的运动均为图形旋转, 其共同特点是均绕着一个点在旋转。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旋转的定义。这样, 通过多媒体课件, 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力, 渲染了课堂氛围, 使教学更生动, 学生更有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篇4:试议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是说实施新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数学,即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学习数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从而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并能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

(一) 问题性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示例、习题、公式、概念、定理等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出发点,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索的情感。

因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探究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问题设计要做到:(1)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2)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障碍性。“障碍”是导致问题有价值的根本原因,在学生跨越障碍有困难时,教师理应是学生跨越障碍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 实践性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似乎显得并不很突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参与性

探究性学习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地位。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应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基础,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教学活动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不断创新。

(四) 开放性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问题的开放性就是指条件开放(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结论开放(多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的)或者解题策略开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因此,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直观再现数量关系和灵活解读数学信息的能力;三是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养成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经过教学实验和研究,我们把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确定为:设疑激趣——质疑探究——归纳总结——尝试应用。

(一) 设疑激趣

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设置具有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使学生处以急于想解决问题,但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却难以解决的问题情境,形成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最积极的状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二) 质疑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联想、归纳、推演等探究活动,从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 归纳总结

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归纳出探究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 尝试应用

篇5: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一、建立师生关系的两个“和谐”

1.生活中的师生“和谐”。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心存感激,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对立,那么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就不会被你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甚至会导致师生冲突,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和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要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把握数学课堂的高效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如再加上有的教师平淡的语言,处于初中阶段的我们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如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这些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

三、采取适当、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没有固定的、万能的教学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情,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失败的。如概念教学、计算题教学、几何教学、应用题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宜于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1)有些课上概念多、定理多、解题格式、注意事项多,老师边讲边写比较困难,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课堂学习得效果也会相当差。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并可以用不同颜色文字进行区分,突出重、难点。如苏科版八上内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图形较多,概念的区分较多,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形的特征,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动手实践教学:如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制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指导学生反思的教学反思。教学对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可以使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可以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学情,必须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必须是学生想听的、爱听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布置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

篇6: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沧县天狮民族中学

陈希华

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科学论文、应用文等。狭义散文指纯粹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它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体裁,即通常所称的文学性散文或艺术散文。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的一般教学步骤,以便取得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坚持散文四步曲即“开、入、融、出”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力,提高他们的品悟能力。这四步怎么走呢,按笔者几年来的经验大致如下:

一、放怀心胸,敞开心扉。

对文章的理解是无法一步到位,理解透彻的。它随着学生经验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由浅入深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逐步提高。身为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他们打开心结,使其能够欢悦地面对文本。

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则偏重于抒情,根据不同的散文篇目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比如,进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笔者就这样导入:“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同他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教师缓缓地叙述,轻柔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悦的心态进文本阅读。

或者注重渲染氛围,用情感打开学生心扉。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浓列各有不同,或清谈婉约,如《秋魂》;或以哲理取胜如《生命》;或朴素沉郁,如朱自清的《背影》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可以激情的铺陈,亦可借用他人的文章作为切入点。

二、入得情境,学有所法。

学生能进入阅读情境,了解文本,那么他们的心灵,思悟也必然进入一片美的天地。根据散文作品的规律,授予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则是进入情境的必经途径。怎样做呢?笔者以为:

1、学会解题

经验所知,文章标题很容易为学生所忽略,但实际上它包含的信息量挺大,有的取自于物,有的拟之以情;有的标之以情思。细读文章的标题,较容易提纲挈领般地直奔文章的中心。比如《故都的秋》一文,标题中既流露了文章所涉及的地点,同时也标明了文章的内容,如能迅速浏览一下文章便可发现,作者是通过“故都的秋”和“北平的秋”进行比较来抒怀的。“故”蕴含眷念思旧之情,而“都”字则在文化上有底蕴。题目中有对自然景观的引述,也显示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样看来,题目和内容的结合是如此的紧密,怎能弃之于不顾呢。

2、学会把握线索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于是抓住线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至于游记之类文章的线索则有可能是: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行文中,作者描写这一树紫藤萝‘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一反常态,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3、学会理解文眼

《古文观止》在评注《曹刿论战》时说:“‘远谋’二字则一篇文眼”“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评,着着奇妙,此用乃谓远谋也。”抓住“远谋”讲解此文,就像掌握了一把阅读钥匙,文章的中心、结构和方法等就不难理解了。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有时出现在篇末,有时出现在篇中,它使文章的内容前后互有照应,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深刻的文章内涵,无论在哪,理解文眼对理解文章的主旨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一来,抓住文眼就能举纲张目,有效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许多文眼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旨。比如《背影》中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断的出现。背影描写两次虚写,两次实写,笔墨互殊,虚实相济。理解了“背影”也就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那份至真至诚的爱。

当然,理解一篇散文不是单凭以上几点便可以达到目的的,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根据不同的散文特点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尽快地走入文本,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以上所阐述的这几点做法,只是针对文章,让学生对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而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还应做到:

三、心物同型,文我相融。

曹老说“解读是一种‘参与’,它力图亲身再次地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解读者通过散文来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感受与认识”。他又说到“心物同型的感应应该是文本解读活动的最佳境界”。散文是一种至美的文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走进它描绘的情境,感受真情带给心灵的震撼,让作者的喜怒哀乐进入读者的心胸,引起共鸣,感同身受。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领略到散文的意境之美。

意境教学是散文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难关,其实在于解读过程中的细节处理。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高招,在这,我只就几点深有感受的地方进行重点阐述。

1、重视朗读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大缺撼。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通过朗读消除了文本和读者两者之间的对立,从而使彼此界限消融,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学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2、重视音乐的渲染。

乐曲是有声的力量,当它与文本散发的情调相一致时,对文本的理解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适合的音乐背景伴于深情的朗读,对学生是一种有力的直观的冲击,在这样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比如《春》可以配之以的《星光》,而像《荷塘月色》则可选择恬静的《月光奏鸣曲》了。

音乐的渲染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也不必篇篇都用,有选择的采用,才能做到使学生耳目一新。

3、咬文嚼字,欣赏语言。

浅浅地流于对课文走马观花般的理解是很难消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必须直接地深入到文中,学会咬文嚼字,读出自己的味,感受语言的生动和情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比如《春》这一课,其中的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踢几脚球„„”这段描写春天的小草,一个“钻”字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春草那绿绿的情态,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其次对于文中修辞语句,学会展开想象进行美化。

4、抓住细节,品出其味。

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受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还是以《背影》来谈吧。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文中,我们却一再发现,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那一种强烈的情感,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一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抓住了这一细节,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

领着学生走进了散文这情与景的美妙意境中去,对农村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了,但是,仅停留于此,显然是不够的,因而,我们还希望学生能:

四、跨出文本,实现超越。

散文教学不仅要求读懂文章,而且还要求学生还能在原文本的基础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感悟,文本不能成为约束心灵的羁绊,而应是再创造的依据。伽达默尔曾这样说过:“对一个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仅新的误解不断克服,而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其实,也就是指阅读时能做到“见人之所不能见,感人之所不能感受。”这样的解读“不但是情感的宣泄,而且是灵魂的唤醒,是生命的超越。”但是,这样的阅读要求对初中生来讲难度很大,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一大挑战。因而笔者只是偶尔进行简单地尝试,希望能让学生在收获一种创造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为今后地阅读安上一对想象的翅膀。

寻找文中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补写,实在不失为一种最真接,最有效的尝试方法。正如伊塞尔所说:“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于他参与 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鲁迅在《风筝》这篇文章中提到:看着弟弟偷偷的扎风筝“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踏扁了”“„„于是傲然走出”“„„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此处的叙写留下的空白值得探讨,于是我就设计让学生即时进行练笔。提示: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境,想一想,弟弟的内心是怎样想,他又会怎样做呢?然后写下一段话。这种于空白处的再创造解读,必然跨出文本,揭开新发现,新感受,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重新获取一次检视自己,感悟生活的机会。散文中的空白之处很多,比如看图、改写、叙写,读后感等等,这些都可成为教学中对文本超越的有益尝试。

篇7: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 姜 赟

【内容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都在不断加大教育建设的投入,尤其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到中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差、学习热情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本文在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前提下,结合“贵州省县级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课题,就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县级 中职学校 教学质量 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如何构建新常态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普遍共识,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贵州推进教育9+

3、实施百校大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至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举措,是深化贵州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设性工程。

近年来,中职招生数量与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齐,无形中加大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阻碍着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怎样去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探究的问题。

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基础差

目前中职学生的情况是: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纪律涣散、上网成瘾、早恋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等。这样的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无形中加大授课教师的教学难度。此外,中职学生无论是在知识领悟能力,还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有待于提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难以提升中职学校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中职学生就读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一张文凭,以此在社会上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职学 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难以满足用人单位与企业要求,更是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理念更新缓慢

现在不少县级中职学校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仍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氛围沉闷。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内涵建设前提下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执行者与实施者,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训主要是师德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贵州教育精神》,重温《贵州教师誓词》,增强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其次,应当重视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教师在掌握主教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广泛涉猎其他各方面知识,从而在教学课堂中游刃有余开展多种形式活动。通过定期的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如开展“课堂大练兵”、“优质课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技能过关大赛”等,巩固教师现有知识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应当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学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由学校选派合适的专职教师深入至企业实训基地锻炼;二是到企业选聘合适的人员担任相应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与改革活动中,努力建设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多新的教学观念。然而,部分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较深,一直沿用落后的教学观念,难以保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无法培养出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师应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

此外,中职学校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接受全新的事物。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便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变化,促使其改进自己的不足,以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为教学的质 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三)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我校目前的发展来看,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在2016年、2017年全省学前教育和护理专业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教师胡晓、王婷钰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参加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第1名)的优异成绩。

具体做法为:以专业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学案。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时,学习目标中必须写出:学习三维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中必须写出: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做到“学习线索”清楚明白,可操作性强,小组建设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管控适度”、“收放自如”,能灵活有效的控制课堂,小组的活动多,体现学生的“学为主体”。导学过程中首先要告知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的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然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程序”设计为“学习线”,将“学习内容”和“设置问题”设计为“问题线”,导学过程就是围绕“学习线”和“问题线”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是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现出这两条线索。在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和“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可分解为若干“学习活动”,学案在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学习环节”与“学习活动”的总分关系。学案的设计中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通过这一措施,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国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重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障所需要的各项材料与工具,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案”的设计,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验设计时,应当提供其开展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解决相关问题,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对课堂所学各种知识的巩固。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中职教师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踊跃提出问题,给予及时的、有效的解 答。即使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同样应当与学生加强交流,从而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便于教师适当改进自己教学的同时,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促使教师获得学生更多的信任,让学生爱上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

此外,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对于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促进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等。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不同之处,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二是教师应当真诚的对待学生,在公共场合不批评学生,而是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劝说以及引导等,促使其认识到自己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护与关心,由衷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指导。

(六)强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系社会与企业需求,避免出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的问题。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课程结构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结合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适应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课教学,全面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此外,应当适当的增加技能实训,提升实践教师的技术与知识含量,重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不断的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七)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中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由此可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中职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在认识了自我个性、自身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次确定职业目标,中职生在完成了认识自我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确定职业目标。只有确定了职业目标,你才能理性地去选择职业。再次是规划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学习提高的同时,还要根据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知道,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目标,朝着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去努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激情。只要有科学合理、合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会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面,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八)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近些年,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开展中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所占比重,给予学生使用高科技教学设备机会,促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流程有真实的感受。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试验时,可以采用情境模仿的方式,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应加大实训实习基础的建设,保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与企业的需求,适当的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尤其是要重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展望职业教育的未来,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职教战线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未来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高然.《新形势下提高我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思考》,广西农业机械化出版,2012年。

篇8: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而言,相对开放、自由的一种全新的、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领导者,这样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开放式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开放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堂氛围、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资源、开放的师生关系,用人性化的环境来容纳各具特色的学生,让他们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好地锻炼自己,造就乐观开朗、积极思考、独立自主的性格,因此,这样的教育模式定会给学生一个更加美好、更有前景的未来.

二、高中数学进行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事物的兴起,必然意味着旧事物的不足,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对人才的条件也日益苛刻,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我们应该积极反思自己,对我们的教学现状进行反省.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为填鸭式教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在课堂中,老师将自己要讲的内容表达出来,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一一罗列,整个过程是单向的,学生很难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学生感到非常无趣,枯燥乏味,老师也会觉得课堂任务太过繁重,难免会逐渐失去教学激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退居到幕后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这就是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意义所在.

三、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创新路径

1. 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的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限制,过于紧张、压抑的氛围会使人的心情也同样压抑,降低办事的效率; 相反,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人们往往思维活跃,更容易开拓思维进行创新,因此开放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而这样的课堂氛围的基础就是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喜欢的关系,才能和谐相处,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举动,关心每名同学,学生才会乐于同老师进行交流,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工作才会更有动力,学生学习也就会更有激情,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营造民主、主动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而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做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民主、自由、主动的课堂氛围,老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为学生创建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主动性. 比如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模型,通过分组动手模拟、讨论得出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类型,然后向大家陈述他们的讨论成果,并由下边的同学对其结果进行评价,逐渐地把结果完善. 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和思想,也达到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目的,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体系发展.

3. 建立鼓励式评价模式

学生一般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自己完成的任务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因此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与收获带来的欣喜与满足;对于一些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更要与他们进行谈心,耐心地鼓励他们,帮他们建立自信,尽快融入到课堂中; 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要急于给予否定,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从中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让他们学会认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改变自己的不足.

四、总 结

篇9: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 实施策略

小学是人们最初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小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数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自身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时多方面思考。学好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统计发现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并不能跟上新课程发展脚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要学好数学,就一定要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外很好地学习,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1.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四基”和“两能”,其中“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则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项要求中,培养学生的“四基”和“两能”需要通过不断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小学数学学习是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启蒙的情况下,不断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下,许多学生以被动接受状态为主,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在课堂作业练习中,得不到有效练习和巩固,学习的知识点没有记住,学习效果不佳,对数学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有效的课堂作业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调查显示,70%以上的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缺少恒心与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已经刻不容缓。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2.1课程安排过于机械化,学生思维没有发散。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新学到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记忆,十分重视数学公式等知识运用和练习,虽然小学数学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但不意味着仅仅简单机械化地对公式、定律等进行基础练习,需要更多启发小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业方式。许多学生当时能够将题目算出来,课后很容易忘记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能力没有得到启发。

2.2只注重教学进度,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授课时一味追求教学进度,没有留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负担过大,为了跟上老师的进度已经很难,课堂中注意力随之受到影响,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充足的空间自主思考。

2.3没有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安排学习任务。

小学生年龄较小,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吃透”课本知识,因此,学习进度比较慢,但有的小学教师安排学习任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往往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导致许多小学生任务完成度较低,完成效果不好,自信心受到打击,数学学习情况受到影响。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3.1控制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安排适宜的工作,减轻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开拓创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解决难题,充分利用课堂利用,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更高。比如在小学数学中,《分数混合运算》这一章节的课时内容较难,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先主动了解要学习的知识点,并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教学,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3.2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度可能较慢,不能迅速反应过来,因此要让农村学生更好地跟上学习进度,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探索。如学习《分数乘法》这一章节时,教师讲述完基本知识后,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回顾课本,并由老师抽问,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再给予学生10分钟对上一堂课遗留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想出来的方法进行解析,并适当给予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曲洪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9(12):61-62.

[2]马延青.关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B版),2014,13(01):101.

篇10:试议体育教学困局论文

由于有了这些框,教学时既可利用这个场地进行羽毛球的训练,又可利用这些框进行各个项目的教学,如前滚翻教学、跳绳教学。接着整合“大操场”。每个学校都有一个自己的大操场,看起来,这些大操场都被利用起来,其实不然,由于“趋近性”的心理,很多处于大操场的边缘地带常常被“浪费”掉了,针对这种情况,对这些“浪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将其设置为“杠体运动区”“跳远跳高区”……这样就使得“浪费掉的资源”再次被利用起来,也让体育运动变得“无处不在”。

一、合理改造器械,让体育运动精妙得当

随着运动形式的不断创新,那些单纯依靠“肢体”进行运动的项目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于是运用器械的运动项目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并成为学生体育锻炼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教学的方便,国家教委为全国各校都配备了多种多样的运动器械,然而有的`器械并不能适应学生的运动训练,使得这些器械白白地被浪费,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器械进行改造,使得它们更加适合于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运动锻炼。对跳高器械的改造。跳高器械是针对学生跳跃性、协调性而设计的,然而由于跳高器械的金属性与“冰冷性”,使得很多学生因担心受伤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恐惧,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为让这个跳高器械更加“亲近于”学生,让学生消除内心的恐惧,我对跳高器械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改造:首先利用学生们手中的皮筋替代跳高器械中的横杆,由于皮筋的弹性与柔软性,学生一下子接受它了,在跳高练习中,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都表现出争先恐后的样子。然而由于皮筋的弹性,很多学生产生只有腿脚跨过就能过的思想,以至于他们都不能很好地对待此项训练,为此我又进行二次改造,将皮筋的两头与中间分别挂上三个铃铛,只要触碰它,就会发生响声,由于有了这个“提示”,训练时,学生一下子就改掉了“漫不经心”的心态,使得运动训练得到大幅提高。

二、合理创设教材,让体育运动灵活多样

篇11: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学生质量不断提高, 这与广大小学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小学教育经历过多次的改革, 发展到现在, 可以说新时期的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展开了探讨。本文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的粗浅看法, 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的建议, 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 小学; 教育; 教学;

一、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想做好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课堂上是教师, 课堂外是家长也是朋友,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习乐趣, 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面对这些独立性还不是十分强的孩子, 要有耐心, 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想学生所想, 了解孩子的需求, 与孩子交朋友, 让孩子敞开心扉, 从内心接纳老师, 愿意听从老师的意见。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工作, 有利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创造性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生抓起,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墨守成规, 也不能一味地说教式教学, 以自己为主体, 而是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愉快的、自由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敢于发言, 敢于表达自己,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需要组织好课堂纪律, 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空间。

建议教师可以多采取提问式教学, 集中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提问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给大家表达自己的机会, 锻炼其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时常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 以小组为单位, 共同讨论和学习,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教学, 不但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培养孩子团结协作、努力进取的学习精神。这些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三、运用鼓励式教学, 提高学生自我认可度

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学生, 一味批评不但不利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还容易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小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批评式和填鸭式教学不符合我国教育的发展形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一视同仁, 针对学习态度差,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 用鼓励的方式, 给学生信心, 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 通过兴趣培养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由被动变为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

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高, 首先要做好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经常组织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小学人才培养除了学校要做一些工作之外, 面对新形势下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教师自身也要树立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意识, 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应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注意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 努力涉猎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学科和资料, 多角度提高自己。同时小学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 做阶段性的总结, 发现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多与其他教师沟通, 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以满足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五、加强家长与学校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 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 做好宣传工作,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必须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了解孩子的动向, 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动向, 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 双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 加强互相理解, 在理解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的功能, 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 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 不要“以分论赏”, 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教学、科研、综合素质等, 全面评估教师的工作, 形成学校、家长、社区共建的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七、结语

综上所述, 要想进一步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工作, 充分发挥教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以人为本, 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性;笔者提倡最好运用鼓励式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校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还要健全教育评价机制,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这些手段都是进一步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仅供读者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丁竹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智富时代, (3) 。

上一篇:雾六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喜欢温暖的味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