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2022-07-03

关键词质量管理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24检验医学近来发展很快,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于现代化临床实验室。这就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篇1:

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探析

【摘要】目的为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是重要环节,其中物生物检验分析后管理属重点内容之一。方法本次研究就微生物检验后系统评审、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临床传送受权特点、注意被检验者隐私保护、实验室咨询服务、样品在微生物检验分析后的保存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得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的实验室管理,可为临床防止耐药株产生,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实验室检验安全提供保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93

目前,随着禽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的流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及防控中,微生物检验的价值不断提高。提升微生物检验技术水平,可为临床防范,疾病流行监测提供依据,为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是重要环节,其中物生物检验分析后管理属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微生物检验后系统评审

临床完成对微生物的检验后,需对评审检验全程序行回顾分析,即对患者可利用的临床信息与检验结果的符合性做出评价,故微生物实验室对此点已加大重视力度[1]。以往多认为此项操作利于假阴性结果诊断,但研究显示,其在避免假阳性结果时同等重要,以免假阴性出现,报告的细菌非直正病原菌,而对临床疾病诊治产生误导。

11系统性评审包括①在采集原始样品前,需提供实验室对抗菌药物用药史等资料掌握情况及患者指导执行情况和自我准备信息。②任何包括运输要求、保温、送检等从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所需的特殊处理情况,依据实验室规定及检验项目性质,在原始样品采集手册规定的温度范围和一定时间内运达,并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或依据标准拒收或及接受样品。③标本接受原则的执行情况,若有不合格的原始样品被接受,需在解释结果时说明,最终报告中确定问题的性质。④系统性评审微生物检验结果,如在对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告前,需审查分离株所有受试药物药敏结果。

12针对不一致或罕见的结果需核实包括:①试验中有无污染;②抄写有无错误;③对患者以前检验结果核实;若原因不能确定,需重新行细菌监定或药敏试验。

2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临床传送受权特点

21报告格式需完整注意结果需易懂并条理清晰,包括注意检验标识的清晰明确;患者唯一性地标识和地点;对实验室的标识发布报告;申请检验姓名及地址标识;采集原始样品的时间、日期,实验室接收时间;检验报告发布时间及日期。临床医生可依据上述内容,对检验全过程推算,同时还注意授权发布报告者标识的运用及相关结果解释。

22微生物危急值及分级报告制度临床医师、实验室及相关部门有效交流,共同制定警告/危急值,当检验项目的关键指标结果在危急或警告范围时,需通知临床医护人员。微生物危急值至少包括国家规定立即上报的法定传染病、血培养阳性结果等。很有可能为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孢杆菌等结果时,需立即向公共卫生机构报告,并保证结果的准确记录[2]。

23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受权向临床发布、报告特点就实验室结果发布需制定规范及政策,确保检验结果只能向被授权接收者送达,随着网络系统的应用,需充分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性,以防非受权用户对其破坏或改动。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需一致于检验内容,如志贺菌培养等,在未检出志贺菌时,需注明培养时间。若原始样品质量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或不适于检验,需在报告中说明。

3注意被检验者隐私保护

需制定与医学实验室人员职业相关的相关伦理规范,针对特定患者结果需保密。一般情况下,需将结果向申请实验的医师报告,当法律有要求或患者同意时,可向其他方报告。防止丢失,确保被检验者资料受到合理保护,依据国家相关法律保留病历。

4实验室咨询服务

在微生物实验室检查中,实验室需就检验项目提供细致的咨询服务。临床医师和专业人员定期交流咨询问题和实验室服务,参与病例分析,以明确责任。包括:提供问询者实验室服务、试验选择及实验数据解释服务;有效联系下达各方并开展工作,如接受服务的患者人群、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保健卫生团体等;对医学实验室质量改进标准和服务表现加以监控及实施;对实验室全部工作所获得结果的可靠性加以监控;掌握用户意见、要求、投诉处理方法,以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优质的实验室咨询服务[3]。

5样品在微生物检验分析后的保存特点

实验室样品及微生物检验原始样品需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法律等规定保存,安全处置不再用于检验的样品时,需按照废物处置管理建议处理,依据的原则为将收集、处理、操作、处置废物的危险性降至最低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弃用的样本及其他生物材料,需于专门有标记的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放置,不允许实验室废物和垃圾积存,定期将已装满的容器运走。在最终处置前,需在安全地方存放,每日至少对实验室废物和弃用微生物样品清理一次,以达到生物学安全。

综上,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的实验室管理,可为临床防止耐药株产生,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实验室检验安全提供保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薇,蔡炯,黄剑屏,等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34-136

[2]谢达禄,曾洪运,王晓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218-220

[3]于灵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6):65-66

作者:李新阳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篇2:

临床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 分析前阶段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24

检验医学近来发展很快,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于现代化临床实验室。这就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3个阶段。而分析前质量管理更为重要。那么何为分析前质量管理(ISO/DIS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中将其定义为: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这方面需要医师、护士甚至患者的参与和配合。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保证,加强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采用的方法为保证分析前检验质量,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注重检验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充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保证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了医学实验室检验的质量。

与临床的相互沟通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前提。只有临床医师开出信息准确完整的申请单,并留取到患者高质量的标本,检验人员从事的检验工作才有意义。首先,化验申请单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临床诊断、病床号、病志号、时间、申请医生或需要注明的其他事项。然后检验人员要配合指导临床正确地留取标本并送往检验科;最后检验科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于与临床相互沟通。因此,很好的与临床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基础。

患者的准备

标本来自患者,患者的准备显然是分析前阶段质量管理首先应注意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采集标本的质量。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和药物对检验结果都有影响。例如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增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增高;某些甲状腺素类制剂可造成血糖的增高和胆固醇的降低;所以,采集标本时要提前让患者做好准备,保持稳定的情绪,头天晚上禁止大量饮酒。采血前24小时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空腹采血禁食12小时。但过度空腹,达24小时以上,会影响某些检验结果。例如:空腹48小时,血清BIL值升高,而GLU值降低。

样本采集

这是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最关键的一步,要重视下列环节的控制:①样品采集时间:采集标本的时间对标本各种成分含量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因为体内有些化学成分的血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所以采集血液标本尽可能晨起空腹时采血,并尽可能在其他检查和治疗之前进行;采集尿液标本则需留晨起第1次排出的中断尿,这样可以保证各种成分稳定,pH值低,有利于保持尿液有形成分的完整,易于检出阳性结果;尿早孕实验,应在怀孕后35天后送检;大便检查应取脓、血病理部分送检。②样品采集部位:采集标本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采集部位。③样品采集过程的具体操作:例如:静脉采血时,通常规定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采血,止血带使用后1分钟内采血,见回血后应立即松开,以保证血标本质量。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会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细胞比容降低,同时影响血液生化指标;血液抽出后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采血至标定容量时,拔出静脉针,这时马上将真空采血管轻轻的上下翻转5~6次,用力不宜过大,以免溶血。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也应暂时放置冰箱保存,有的血清标本可冰冻保存,但防止反复融冻。标本采集后切忌在室温中放置过久,放置过久会造成某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糖及酶活性的降低),还可造成溶血现象的增多。标本应有专人送至实验室,输送过程中要防止标本容器的破碎和标本的丢失,送检标本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因此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检测过程中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检验后标本不能立即处理掉,应根据标本性质和要求按照规定时间保存,以备复查需要。标本过保存期后,要有专人送到指定消毒地点集中处理。

综上所述,做好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得到准确临床检验结果的重要保障。为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必须慎重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检验科室要不断加强与临床的相互沟通,重视指导患者检验前做好各项准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样品的采集、运送、保存与处理。只有这样,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保证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肖宝敏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篇3:

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的管理

【摘 要】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临床实验室是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实验室[1]。临床实验室提供的医疗信息非常广泛,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评估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2]。因此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非常的重要。要提供正确、可信的检验数据,就要做好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应用于临床,极大的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检验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服务。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和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3] 。目前,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常态。但由于我们对质控工作的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相关的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对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指导、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讨论。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质控

过去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是认为质控即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资料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日常室内质控,质控意识不清晰。二认为开展质控,增加科室的成本。三是认为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检验科自己的事情,因而忽视了与临床科室的配合、协作。四是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1.1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是包括:管理层的监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些管理措施中,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更为重要。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检验申、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接收、检验、检验报告单送到申请人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4]。

1.2 加大投入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标本量不大,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想一想,通过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诊断率,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不正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效益吗?

1.3 认真执行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办法规定,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作为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认真地做好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通过质量控制的反馈整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2.怎样开展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我们认识到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的、全面的控制[4]。对于如何做好质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医院领导重视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必须建立医院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落实必须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协调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医院。

2.2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医院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特殊岗位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因素。加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可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各实验室可根据实际工作的发展况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2.3 对临床实验室的检测全过程进行控制:检验分析工作的流程分三个部分,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从临床医生的申请、实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和送检、实验室标本接收、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的报告、检测样本的处理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控,都会影响到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对全检测全过程进行控制。

2.3.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的申请、实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送检到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开始时结束。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4]。从时间分布分析,许多抱怨和投诉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与分析前有关,并不是检验过程的原因。但由于分析前的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不容易控制,这一环节得不到保证,即使有最好的仪器、设备、方法和技术人员也不能得到准确、真实的检验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由于这方面需要临床医生、护士和患者的配合和参与,管理难度较大。检验科应该制定标本采集手册,协同医务科和护理部利用全院业务学习、科室网页、印制成册发放的临床科室,对医护人员讲解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检测项目对标本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知识,正确规范地采的采集标本。对检测标本运送人员也应该进行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避免送检不及时、不规范、影响检验分析质量。

2.3.2 分析中质量控制:指标本在实验室分析检测的全过程。首先要重视标本的接收,保证标本的合格和可靠。要把好仪器、试剂管关。合格的设备和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参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选择可靠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仪器正常运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减少操作误差。同时还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通过质控及时的纠正仪器、试剂、方法和技术人员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产生的误差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验科应建立室内质控的标准化文件,对室内质控项目的开展、实施、失控判别、失控处理、失控报告、数据的统计处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杜绝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现象。

2.3.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指检验结果的系统性评审、规范的检验报告和结果解释、授权审核、签发检验结果、检验报告的传递和临床应用、原始标本的保存、医疗废物的处理等。对检验结果应建立双审核制度,检验人员作为报告人进行初审,然后由经授权的负责人进行复审。避免漏检、错检、书写不规范、病人资料不符合等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发放必须及时、保密。及时规范的报告危急值。规范保存原始标本,正确处理医疗垃圾。

3.积极参加室间质评工作:

室间质评成绩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通过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验质量客观评价实验室检验水平的高低。通过时间质评结果的分析,能发现实验室自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因素,可确认实验室的仪器、方法是否可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系统误差,有针对性进行修正,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检验科应建立室间质评的管理文件,参加国家级的室间质评。

4.做好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

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界同行认识到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估,检验科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内容包括分析测定范围、临床可报高范围、最低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分析特异性、携带污染率、参考范围等。一个可靠、有效的检系统性能评估的保证,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全程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的 ,这是目前医院检验科做好检测系统性能评估需要努力的方向。

5.做好实验安全管理:

医学实验室要对涉及的许多仪器设备、电气装置、化学试剂等进行安全管理。医学实验要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痰、穿刺液、脓液、胃液、和脑脊液等,标本含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等。检验人员长期面对这些标本,不仅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甚至可造成感染扩散。因此,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基础,而且对试验是本身以及实验室环境的安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工作经验小结

我院先后开展了临床化学、凝血试验、血液细胞计数、血液细胞形态、感染性标志物、尿液化学、临床微生物、免疫等室内质控。参加了省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和卫生部的室间质量比对。通过参加室检质量评价,不断对医院实验室进行质量改进,添加先进设备和仪器,淘汰落后的检验方法,医院检验质量得到了应有的提高。室间质量评价成绩由及格到达了优秀,在省内名列前矛。检验结果得到临床医生认可,赢得了临床医生的信任和院领导的支持。医院对检验科投入增加,科室经济效益也大幅增加,科室发展步入良性循环。通过质量控制不断总结经验,个人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临床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切实抓好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

[2] 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159.

[3] 王治国.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125

[4] 黄山,许健,邓小林.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1-15

作者简介:

姓名:杨正平,出身年月:(1962.7),性别:女,贵州省贵阳市(籍贯),现职称:主管检验师 学历:专科,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检验。

作者:杨正平

上一篇:数字化医疗科研管理论文下一篇:资产证券化实质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