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安全输血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24

关键词: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输血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卫生部要求采供血机构和临床医疗机构要树立正确、全面的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覆盖采供(用)血工作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1)。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临床安全输血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临床安全输血信息管理论文 篇1:

输血管理流程:步步为营,规范化为主线

在建立适合临床用血的信息化体系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医院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应用促进信息化发展。回顾输血流程信息化的历程经历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输血流程电子化奠定发展之基,第二阶段是全面完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第三阶段是输血流程精细化闭环管理。

2012,奠定基础

2012年,输血流程的信息化主要以血库管理系统和医师输血电子申请单的使用为标志。

我院的输血科是一个职责分明、工作精细化程度高的团队,输血科发现单靠增加人力和详尽的记录,不能人尽其用价值最大化,反而增加了存储档案和追溯成本,对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全科达成了共识,血库管理系统是在输血科的迫切需求中上线的,血库管理系统按照工作流程首先登记建立患者用血档案、然后复检血型和配血实验、最后发血计费,实现了完全的计算机化工作。

输血科选派了既懂业务又对信息化有了解的医生与信息部门合作,起到了“桥梁”和“润滑剂”作用。

输血科启用了血库管理系统后,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大家一开始是陌生的,在操作中经常会卡在某个环节,造成运转不流畅,这时候“桥梁”起到了指导作用,不但在日常工作中协助大家操作系统,而且在科务会上集中培训。血库管理系统使输血科工作井然有序、有据可查,提高了输血科的管理水平。

由于医生诊疗活动繁忙以及习惯使用纸质版申请单,认为填写纸质更为简单,对电子版是抵触的。为此,临床输血申请单首先采用电子版和纸质版并存的模式,同时医务处分批组织了专门培训,由信息管理部工程师详解操作,输血科介绍打印版血液申请信息比手写清晰明确,不易被误读造成发血误差。医师使用熟练后发现省去了电话沟通,效率提高了,可以自动插入医嘱不必重复劳动,而且认识到权责重要性,输血申请电单子化渐渐走上正轨。

2013,微调提升使用效率

2013年,恰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85号令)也已颁布,输血流程信息化迎来发展契机,医院组织医务处、护理部、输血科和信息管理部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

输血科分析血库管理系统运行一年来大量的用血申请后,发现存在普通治疗超量备血现象、手术备血反复申请、退库现象,希望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化提醒加以限制,并可通过系统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推送给医生。

医务处从主诊医师收集到使用反馈,有医生认为申请单填写条目比较繁琐,并希望在申请过程中得到科学申请血液指导。

讨论后我们发现,双方需求根源是一样的,对此进行了合并处理,升级了电子申请单,填写内容更多通过HIS数据提取共享,并且将临床输血规范融入到申请过程,将申请单类型分为常规、手术、急症和自体输血,启用医师分级制度,不同类型通过检验指标、患者体征信息和血型有无形成计算公式指导用血(见图1、图2)。

为了让医生尽快适应又不占用工作时间,我们利用远程桌面和OA向临床客户端定时推送新版本操作指南,使医生“抬眼就看到指示、随手就能翻开手册”。

效果很快显现,输血科反映申请单准确率极大提高,申请质量有了飞跃。主治医生通过查看取血单模块能及时了解输血科配血状态、及时取血、及时输血。虽然只是小模块,但是大家都反映使用很顺手、很便捷。像手术室这种需即刻发血的,在输血科配置大屏幕与取血单系统联动,能实时显示手术取血单并伴有语音提示,保证手术顺畅进行(见图3)。

输血科为了实现科学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报表需求,对提取数据进行筛选和核对,完善了综合查询功能,以图形化数据准确制作出入库明细表以及客观形成按科室和医师用血反馈公示表。

2014,精细化闭环管理

2014年,医院大力推进移动医疗,护士站很多执行工作也迁移到了PDA,我们在PDA上开发了血液接收、输注开始和结束、输注巡视等输血相关模块,护士可以实现床旁扫描患者腕带和血液条码信息完成输注(见图4、图5)和巡视,达到追踪患者输血疗程的目的。系统上线后,为了激发护士操作积极性,护理部与绩效办协商将血液执行取做工作量算为绩点。输血科也受益于护士的操作,在系统中实现了对每袋出库血液的全面监控。

护理部提出护士繁忙,工作中不能及时关注血液进度,针对此我们在护士工作站添加了床位图图标提示功能,包括待取血标示、未输注标示和定时巡视标示,闪烁醒目(见图6)。

主治医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医生站对行动不便的输血患者在床旁打开输血知情同意书,逐条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输血目的,让患者明明白白签订输血治疗方案。

三个阶段的输血流程信息化不断升级,为医院科学用血安全保驾护航。未来我们将着眼于两方面:一是在临床用血中建立专家系统信息模型,以期更好为医师用血治疗和血库配发血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将国外血库前移模式引入我院手术室用血信息化,实时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血。

作者:申宝明

临床安全输血信息管理论文 篇2: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关键词:医疗机构 临床输血 输血安全 质量管理体系

卫生部要求采供血机构和临床医疗机构要树立正确、全面的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覆盖采供(用)血工作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1)。采供血机构已经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了覆盖从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成分制备到血液放行、储存、发放、运输全过程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2)。如何参考《ISO9000:2000标准》(3)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从血站领取血液到输入病人体内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1 质量管理职责

医院领导重视是临床输血安全之根本。体系首先要规定医院法人代表是临床输血质量第一责任人,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的全面质量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输血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输血相关知识等培训,定期检查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体系运行效果进行监控、分析和改进,对临床科学、合理输血进行评价和指导,在输血管理委员会中应提高输血科主任的地位(任命为该组织的副主任或办公室主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能使输血管理委员会更好地履行职责;与输血相关的每个岗位的员工对其职责范围内质量负责,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2 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应覆盖包括血液接收审核、血液登记入库、血液库存管理、血液样本采集、样本审核及交接、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血液发出、输血等全过程,应包括质量手册、过程文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记录。

质量体系文件的制定应参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4)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5)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 组织与人员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应独立设置输血科,输血科应配备具有医学专业学历、并具备初级以上资格的专业人员3~5人,工作量大的酌情增加。输血科主任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有3年以上输血工作经历。重点应制定员工继续教育计划,特别是日常的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以检验和评价学习、培训的效果。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可制定措施促进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度的落实,如建立输血人员业务档案,每年一次准入考试等等。输血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需要对员工进行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4 建筑设施与环境

二级医院输血科业务用房应达到80~100m2,业务用房的结构布局应符合技术操作规程和卫生学要求,应设有储血室、配血室、发血室、值班室、档案室等,位置应选择靠近手术室或病區,环境应清静,采光和空气流通条件要好,水电气供应有保证。特别是要有备用电源。

5 设备

医院输血科必须具备一定的设备,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如储血专用冰箱、低温冰箱、医用冰箱、水浴箱、恒温箱、专用离心机、显微镜、计算机系统、融浆机、电话等,储血专用冰箱必须有备用的。设备应标明用途及运行状态,大型设备建立专门档案,记录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等情况,表明设备是符合技术参数要求的。储血冰箱温度计按规定送技术监督部门校准。

6 物料

制定与输血相关的物料清单,相关物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与输血相关的检测试剂必须具有国药准字,部分试剂应有中国药品检定所“批批检”合格标志。试剂按规定效期使用,在规定条件下保存。输血器材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7 安全与卫生

参照医院内部感染控制等相关制度执行。在此应特别制定血袋及样本处理规程。

8 信息管理

临床输血信息管理是临床输血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医院临床输血科室与输血科沟通不畅,不通报用血计划、用血不预约现象较普遍;输血科不知道临床用血计划,造成血液库存不合理和血液过期浪费;输血反应不报告,输血反应卡仅流于形式;输血科与血站沟通不畅,输血科没有向血站申报用血计划,血站也不了解临床用血趋势。特别指出的是各医院没有制定应急输血预案,在血液库存不足、血站来不及送血时该如何处理缺少明确规定。因此,在质量体系建设时应把信息管理作为重点之一,详细规定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方式,制定详细可行的输血应急预案,如加强临近血库间的沟通联系、提前制定血液调剂协议、人员和车辆准备等,并对血库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9 过程管理

输血过程管理是质量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输血过程管理程序应明确各个环节及应达到的目的、责任,并规定各接口的关系。每个环节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与之呼应,真实细致的记录操作过程或结果。输血过程至少应包括向血站订血、血液接收登记入库、血液库存管理、输血申请单及样本审核、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操作、交叉配血操作、血液发出、血液样本采集与送检、血液输注等。

10 记录

输血记录除输血科血液管理及试验相关记录外,还包括输血文书和输血病历。输血记录是安全输血的关键证据,将其纳入质量管理十分必要。记录的质量管理应包含全面记录及书写质量管理和记录入档保存两个方面。输血病历的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6)。输血病历作为一种输血记录应严格要求其书写质量,制定输血病历书写要求,明确输血病历中应注明患者需要输血的原因,分析病人需要输血的成分和容量以及补充的方案,输血后进行效果评价,并记录输血过程和护理情况。

11 监控和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运行体系并监测体系运行效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根据监测结果持续改进体系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应制定质量体系自查规程,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按照自查规程和体系文件的要求全面检查体系运行状况,对发现的问题(不符合项)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效果,直至问题解决及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记录整个自查过程。院长应定期对体系进行管理评审,确定体系对资源和管理等其他方面的需求,监督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对体系运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医院自查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持续改进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更有效地为临床输血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 保障血液安全的通知.2007-6-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 2006-4-25

[3]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河南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 1999-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 2000-6-1.

[6] 郑英,李洪波,赖福才.临床输血病案文书记录质量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6),52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岳 挺

临床安全输血信息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

【摘要】 目的 讨论如何促进输血科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建立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人员管理、程序管理、流程管理,参与医院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结果 输血科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强化人员管理、程序及流程管理等,可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 医院输血科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临床输血全程的质量控制,可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推进医院输血科质量品牌建设与长足发展。

【关键词】 输血科;质量管理;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17

目前输血作为无法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是医院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临床上对安全和合理输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我院输血科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临床输血全程的质量管理,使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保障,推进了医院输血科质量品牌建设与输血管理工作的长足发展。

1 人员配备与管理

1.1 人员数量及资质 在输血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因需配人、因岗配人。输血科人员数应根据医院床位数或医院每年用血量及救治病人对象来决定。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专业院校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如果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应该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通过引进新人员、调配现有人员岗位等方法不断优化人员专业结构。

1.2 人员素质培养

1.2.1 专业素质培养 输血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科室内部学习、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集中培训、选派人员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目的是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经验,提高其解决疑难配血的能力以及开展新的输血技术服务的能力。

1.2.2 作风素质培养 输血科应强化依法管理,输血科各项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科室人员应做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科室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对人员的法律意识、医德医风教育、责任及服务意识教育,促进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2 程序建立与管理

2.1 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与管理 质量体系文件也指程序性文件,包括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等。输血科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规范、输血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科室具体实际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为确定各项规整制度的落实,输血科必须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及奖惩机制。

2.2 操作性程序的建立与管理 操作性程序也叫技术型规程,技术性规程包括所有具体试验方法的操作规程、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规程、室内质控以及室间质评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规程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实验室人员进行标准化操作、提高实验室水平,促进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安全的检验数据,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3 流程规范与管理

3.1 血样核收流程管理 输血科进行血样核收应注意血量、血样采集时间以及血样管标识等细节,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等输血相关检测试验一般需要3-5ml血量,距离检验日期3日内的血样为合格血样,血样管标识内容应包括科室、床号、患者姓名、病志号、采血日期。

3.2 输血申请审核流程管理 输血申请单内容需填写完善,申请用血类型与输血目的应逻辑一致。申请输血报批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执行并在输血申请单上体现,患者输血相关检验指标必须填写完全,除急诊用血外,ABO血型和Rh血型检测结果必须填写,以通过层层复核的方式来规避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3.3 输血相关检验流程管理 输血相关检验主要遵照技术性规程开展。其中,ABO及RH血型系统血型鉴定是输血前的重要环节,鉴定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输血安全。ABO血型鉴定必须采取正反定型测定,以防止某些弱抗原、抗体的亚型出现,导致输血安全隐患。在配血不合时,必须复查供血者的血型。受血者血型复核制度应建立并落实[2-3],我输血科建议血型鉴定由两人分别用两种实验方法进行复核。输血相关检验建立交叉配血结果报告单、血液发出记录单、输血反应反馈单,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操作人员及临床取血人采取“双查双签”制度,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相关输血配血资料也做好登记工作并签字,交叉配血标本至少保留一周。

3.4 血液出入库及贮存流程管理 输血科应对来自供血机构的血液制品进行外观检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输血科应建立血液入库出库记录,加强血液保存设备的管理,建立血液贮存环境监测及记录。血液贮存量需保障临床用血并具备适当的应急供血能力。针对血液入库出库、储血冰箱温度与异常报警,大型医院输血科可引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实施计算机化管理,以便随时进行信息资料储存与查询等。2003年英国牛津大学Turner等报道患者使用带有二维条形码的腕带可有效防止人为差错[4]。国外发达国家的许多医院实行了计算机电子配血[5],国内的大型医院输血科可开发临床输血条形码保障系统,使用唯一的辨认号码贴在患者手带、交叉配血血样管、交叉配血相符的血袋上,输血时除人工核对外,使用电脑对护士、病人、交叉配血血样及血液制品的条形码进行比对,若与电脑里的资料相符则能实施输血,否则会出现报警提示防止输血差错与事故。

3.5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流程管理 依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处理流程,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保存并形成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定期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积极整改。

4 结 语

质量管理工作是输血工作的灵魂,输血科的全面质量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等书面上,其内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必将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力量。输血科通过人员、程序及流程等的全面质量管理,必能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展望输血科的发展,只有将输血质量管理与输血业务技术创新、输血服务功能拓展相结合,才实现输血科的质量品牌建设及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硕曾,纪宏文.从血液保护到血液管理.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21-923.

[2] 张紫绵,莘雪梅,李永乾.安全输血质量控制.河北医学,2005,27(9):668.

[3] 蘭烔采,刘景汉,马红丽.输血前试验中值得研讨的若干问题.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1-2.

[4] Turner CL,Casbard AC,Murphy MF.Baroode technology:its role in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blood trasfusion.Transfusion,2003,43(9):1200-1209.

[5] 李红梅.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44-2645.

作者:魏永梅

上一篇: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下一篇:公立医院自主采购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