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研究伦理质量控制论文

2022-04-29

【摘要】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了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总结出科研设计应遵循临床研究基本原则,明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公认的干预方法,进行规范的研究设计,制订认可的观察指标;并且保证研究的质量,注重医学伦理学。期望能为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有效依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临床研究伦理质量控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医临床研究伦理质量控制论文 篇1:

关于藏医药临床研究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藏族;藏医药;临床研究;研究方法

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以其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特色,为本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藏医药以其来自高原、纯天然,及天文历算与医学结合等独特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笔者拟对藏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研究现状

目前,藏医药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保障西藏人民群众健康、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西藏政治局势稳定中越来越发挥出自身独特和应有的作用。一个以藏医医疗机构为主体、藏医药教育和科研为基础、藏药产业为依托的藏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并辐射到国内许多省份和地区,影响波及海外。

1.1 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民族医药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十一五”规划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藏区大力推进藏区藏医药工作,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区藏医院也加大了专病专科建设力度,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设立专病专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山南地区藏医院外治科、林芝地区藏医院心脑血管科和昌都地区藏医院肝病科等多个专科已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据县以上藏医院有关统计表明,藏医治疗以常见病为主,其中对乙型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骨髓炎、皮肤病、风湿病疗效甚佳,门诊的治愈率一般在80.7%,住院的治愈率则可达85.2%,说明藏医在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症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1.2 藏医特色疗法得到临床推广应用

藏医具有很多特色医疗技术,如药浴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均甚满意,深受患者的欢迎;艾灸、火罐、药浴、放血等[1]也很有特色。目前,县级及以上藏医院基本上能够运用藏医艾灸、火罐、药浴、放血和牛角吸等特色和适宜技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的诊治。

1.3 藏药制剂特色明显,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研究报告还显示,部分县级藏医院及藏医科利用本地藏药材能够自制100多种常用藏药制剂,不仅满足本院(科)的临床用药需求,还可满足本辖区内的乡镇及村里的部分藏药需求。

1.4 藏医药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研究报告显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胆疾病、风湿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按严格的科学要求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疗效显著,大大降低了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不愈而发展为胃癌的发病率。这项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西藏卫生战线上首次获得的最高国家级奖励。不少藏草药及藏成药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由青海金诃藏药集团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攻关课题——“七十味珍珠丸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传统经典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是藏医临床治疗各种肝胆疾病,特别是乙型肝炎的必备药品[2]。二十五味珍珠丸也是一种传统的藏药,对多年的中风、偏瘫、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极佳,不但被藏民誉为溶解血栓的“疏通机”,而且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此外,还有很多传统藏成药的药理和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研究。如仁青常觉、仁青芒觉、二十五味珊瑚丸、坐珠达西、九味牛黄丸、智托洁白丸、藏汴宝补肾丸、七味散、冰片九味散、檀香八味散、诃子十味散、熊胆七味散、石榴八味散等。当前,还有大量药方散落在寺院和民间,既无标准也不规范。很多藏药研究开发机构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远赴牧区、民间、寺院,搜集挖掘、整理藏药秘方、验方、组方,积极抢救保护传统藏药的民间宝藏,但仍有许多未发现的药方,值得进一步发掘。

2 存在的问题

2.1 临床研究基础薄弱,名词、术语缺乏规范

从现有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藏医药的名词、术语、诊断等缺乏规范,导致沟通、交流的困难和研究结果的公信度较低。

2.2 研究层次和水平偏低

藏医药的疗效显著,凝结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对藏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藏药浴疗法、尿诊法、高原藏药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方面作用显著,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藏医药形成的文化背景、区域环境等的复杂性,藏医药临床研究基础薄弱,藏医药临床研究论文很大一部分属于个案报道或未进行随机对照研究[3-4];部分设随机对照的文献没有记载具体的随机方法和组间基线的情况,即使个别有记载也过于简单,甚至将随机、半随机和随意混淆。多数没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甚至部分没有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疗程不规范、缺乏统一性、样本含量小、可控因素差、缺乏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等问题的存在,常干扰藏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结论,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提供最佳证据,阻碍了藏医药临床医学治疗性研究水平的提高。

2.3 临床特色技术缺乏规范

藏医特色医疗技术作为藏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藏族人民群众乃至一些特殊人群的欢迎,确实解决了一些难治性疾病,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解决了现代医学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火灸、油脂擦涂、放血、金针、药浴、敷缚、藏医熨敷、药蒸等疗法,这些藏医特色核心技术为藏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中不少技术由于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其推广应用存在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藏医药走出藏区,服务海内外。

2.4 现行的临床指导原则有悖藏医药理论特性

目前,藏药尚无基于藏医药理论制定的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只能参考现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制定藏药成方临床试验方案,而这种做法在藏药研究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矛盾。①藏医在长期的医药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在药物认识和用药习惯上与中医药存在很大的差异;②藏药的药性理论及功效主治与中药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一些药物的独特效用与中医药认识完全不同;③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设计的研究方案和套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藏药临床疗效严重违背了藏医理论体系,也无法完全用所得的试验数据验证藏药临床的治疗作用。没有藏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藏药的发展只能削足适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 藏医药研究方法思考

3.1 指导思想

3.1.1 继承是基础 藏医药是藏族人民几千年防治疾病的结晶,认真继承才能有发展的底蕴。藏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证明其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基础,藏医药的内容包含一些现代科学的前沿研究内容,如藏医认为人体内“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在一年四季或者一日24 h的量或盈亏是不同的,即人体内环境是处于动态的,因此,对具体疾病的用药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药物必须在凌晨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中午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傍晚服用,这与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时间药效学”、“时间治疗学”等新的学科内涵不谋而合。研究藏医药,首先要继承藏医药的理论和特色,但继承不是唯一目的,在传承藏医药的规律和自身特点的同时不断创新,在解决当前生命科学中的一些问题中,发挥藏医药的作用,从而促进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入发展。

3.1.2 突破影响藏医药发展的瓶颈 藏医药的特色优势在于藏医药系统的理论、独特的治疗手段、特殊的用药理论、无法替代的药物资源;但同时必须看到,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恰恰是藏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薄弱和落后之处。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支撑藏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不能被现代医学理解和接受,已成为制约藏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瓶颈,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问题,才可能在短期内使藏医药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3.1.3 以藏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藏医药研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藏医学与其他任何传统医学一样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如现代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西药在许多疾病治疗上取效迅速以及西医外科手术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等令藏医专业人员在很多情况下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如在诊断疾病的方法上,有了西医的检验、影像等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后,许多医生屈就西医诊断,藏医本身的脉诊、尿诊等内容慢慢淡化,趋于形式;又如,藏药的研究有些按照中药的研究方法研究,有些按照西药的研究方法研究等,均有使藏医药失去特色优势的危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藏医药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保持和发展藏医药的特色。

3.1.4 多学科融合是实现藏医药发展的重要条件 藏医药是本民族历代祖先长期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以博大的藏族文化为背景,融合了藏族古代哲学、天文历算、生物学和化学等知识,并同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吸收其他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从社会、心理、环境的协调中去探讨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从现代的角度看,藏医学本身包含许多学科的知识,对藏医药只有应用多学科知识、手段、方法进行研究,才有利于揭示藏医药的内涵,促进藏医药的发展。

3.2 藏医药临床研究特点

3.2.1 以藏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藏医临床研究离不开藏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必须充分认识、理解藏医学理论体系的自身特点及其防病治病的独特方法,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展藏医临床研究工作。

3.2.2 在藏医临床实践中提出并且检验假说 临床研究要在临床实践中完成,不仅如此,藏医临床研究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的设计也大多来源于藏医临床的诊疗实践过程。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藏医临床研究的假说很少是来自动物实验的结论,这一点与西医临床研究有显著的不同。直接的临床研究结论避免了结论外推过程中从动物到人的种属差异,但同时由于研究因素不似实验研究中易于控制而可能增加人为的误差,也由于医学伦理的原因,有些从临床观察中提出的假说无法通过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3.2.3 临床研究操作的复杂性 ①人群选择的复杂性:临床研究诊断标准多建立在疾病诊断和证候判断基础上,疾病诊断多是参照西医的诊断,证候诊断遵照中医诊断,因此给临床研究带来操作上的双重要求;②治疗措施的复杂性:不同于现代医学,藏医治疗多数是复方、多途径给药、结合一些藏医药特色治疗技术,往往是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如内外治法合用、针药并用等才能取得最大治疗效果,单纯的治疗措施很少;③疗效评价的复杂性:治疗效应的综合表现给评价带来困难,单个指标的效应并不突出,评价指标往往是多重的,在多个指标上体现出治疗的持久性弱效应可以说是藏医药的特点,因此,评价终点指标和生存质量被普遍认同;④安全性研究的复杂性:迄今为止,藏医治疗措施仍是以植物、动物、矿物的天然药物为主,在藏医理论指导下,考虑药物的炮制使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安全性评价重点应该针对引起安全性问题进行。但目前临床研究的安全性评价要求与西药的评价相同,而由于藏药组成的复杂性,给藏医药安全性评价带来困扰。

3.2.4 质量控制观念的薄弱性 藏医药发展历史受文化、自然、传承等习惯的影响,有设计的研究意识比较淡薄,研究中的质量控制意识更加薄弱。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如何遵循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伦理原则,怎样建立一整套操作规范好像只是医院药理基地的事情,临床医生很少关注。这种现实与目前重视临床研究和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需求的形势不符合。所以,在藏医药临床研究任务迫切,经费和项目支持较多,临床研究人员的研究素质和水平偏低、不足以应对研究的需要的情况下,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研究水平、短时间内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成为当务之急。

3.3 临床研究的任务

由于藏医学特殊的文化背景、生存条件等,其所包涵的内容可能更为广泛,因而藏医临床研究所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其中既包括对过去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学评价,也包括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藏医药有关疾病防治体系的问题。本着“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藏医临床研究。根据藏医药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目前可以藏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诊断方法、手段客观化的研究为基础,在藏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治疗方案,治疗方法、疗效及评价方法研究,藏医药方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的临床研究,藏医药方药临床应用规律的研究,藏医药养生、保健理论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开展藏医药临床研究工作。

总之,藏医临床研究的任务就是在藏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学,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藏医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发展藏医药,为防治疾病、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建立现代化的保健和疾病防治体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角加才仁.论藏医放血疗法对高脂血症的治疗[J].中国藏学,2010,16(4):150-154.

[2] 孙学华,陈静,李晓红.藏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8(2):17-19.

[3] 尕日毛.藏药真吾素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20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13-14.

[4] 杨全富,四郎卓玛.藏药珍珠七十味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经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11(1):4.

(收稿日期:2012-07-16)

(修回日期:2012-08-03,编辑:梅智胜)

作者:任小巧

中医临床研究伦理质量控制论文 篇2:

基于循证医学的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方法学探讨

【摘 要】 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了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 、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总结出科研设计应遵循临床研究基本原则,明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公认的干预方法,进行规范的研究设计,制订认可的观察指标;并且保证研究的质量,注重医学伦理学。期望能为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有效依据。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循证医学;研究方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5.0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关节炎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影响着全球0.5%~1.0%的成年人[2],我国的发病率为0.36%左右[3]。由于其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尚缺少特异性治疗[4]。现代医学治疗RA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虽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长期服用会产生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等诸多副作用,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疗;新近出现的生物制剂治疗靶点明确,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在我国目前仍难以推广应用;而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优势在RA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本院风湿病科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认为,脾虚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提出脾虚致痹和从脾治痹的学术观点,并拟定健脾化湿通络的治则,研制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复方新风胶囊[6]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前期临床研究显示,新风胶囊治疗RA在改善患者疼痛、缓解晨僵及增强握力方面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7]。为了进一步评价新风胶囊治疗RA的疗效,本课题组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和原则,进行了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设计原则

临床研究是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临床工作平台上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的一类科学研究的总称[8]。临床研究与实验室研究最大的区别是研究条件受临床工作平台限制。研究设计方法选择的原则与研究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密切相关。临床研究的性质决定了方案设计方法,选择原则要考虑科学性问题、伦理学问题以及可行性[9],即临床研究方案不但要满足研究和回答科学问题需要,而且要符合临床工作要求,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符合伦理、可行等条件下全盘考虑[8]。评价新风胶囊治疗RA的疗效,即干预措施在实际情况下的作用[10],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所倡导的随机、对照、盲法、重复原则以及伦理学原则是进行本研究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11]。

2 设计内容

2.1 研究目的 新风胶囊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中心生产,皖药制字Z20050062,已经有良好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基础。本项研究目的非常明确,即评价新风胶囊治疗RA(脾虚湿盛,脉络痹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 研究设计 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信度[12]。中医临床探索性研究过程多选用横断面研究、叙述性研究(如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等)设计,验证性研究多选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13]。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被公认为是评价干预措施的“金标

准”[14]。由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能很好地评价中医药治疗RA的疗效[15],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是循证医学重要的证据来源[16],本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

2.3 研究对象 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应根据研究目的,恰当的入选条件和排除标准,以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在限定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时,还应考虑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17]。诊断标准应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本研究的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RA分类标准[18],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19]。本试验对受试者的年龄、合并疾病以及合并用药都有一定的限制,受试者来自门诊或病房。本实验选择活动期RA患者,对照组选用来氟米特,在两组基础治疗中都可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及< 10 mg醋酸泼尼松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中医辨证选择脾虚湿盛、瘀血痹阻型。

2.4 治疗措施及对照组设置 在试验研究中,如果没有对照组,则结论没有说服力;如果对照组设置得不合理,结论也没有说服力[20]。正确设置对照组是试验设计的核心问题。对照组有阳性药对照、安慰剂对照、空白对照等,应根据临床研究目的、目标适应症人群、疾病特点、临床研究阶段以及伦理学的要求等选择对照方法[21]。本研究采用新风胶囊与来氟米特进行平行对照,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异唑类免疫抑制剂[22],并作为甲氨蝶呤的替代药,广泛用于治疗RA[23]。由于试验药和对照药外观不一致运用双模拟对照,为试验药和对照药各准备一种安慰剂,外观、气味等方面与原药物完全一致,并不含有任何有效成分。

2.5 随机化与盲法 随机化是临床研究设计基本原则之一。随机化通常分为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24]。

分组随机即是每个受试对象均有机会被分配到治疗组或者对照组,它保证大量难以控制的非处理因素在对比组间尽可能均衡一致,以提高各组间的可比性,也是保证组间基线可比和避免选择性偏倚的最好方法。随机分配的成功实施取决于两个过程,一是采用随机的方法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分配序列,二是必须采用分配方案隐藏的方法严格执行随机分配序列,以防止选择和分配受试对象入组的研究人员预先知道随后的分配情况[25]。本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统计人员应用统计软件程序进行随机化分配。随机方案的实施采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化操作过程、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均由该

系统完成[26]。

为了客观评价治疗效应,避免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使用盲法是较为有效的设计措施[27]。试验组及对照组药物在外观包装上的一致是盲研究者、盲患者的一个关键[28]。研究用药物编盲前的准备,包括治疗药、对照药、安慰剂及其包装材料的准备及药物编盲按照要求进行[29]。本研究采用双盲的研究设计,盲法的实施贯穿研究始终,从药物编盲、随机分组、受试者入组和治疗干预到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过程均保持盲态。本研究编盲由第三方即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人员进行,盲底由他们专人妥善保管。试验期间盲底不能拆阅。

2.6 多中心临床研究 进行多中心研究扩展了研究对象的来源,有利于研究数据的采集,能加快研究的进度。多中心研究平台的建立是临床研究的难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8]。本院中医痹病学科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建立了痹病临床研究协作网[30],能进行良好的多中心协作。本试验在4家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进行。

2.7 样本量计算 临床试验中的样本含量估算是科研设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31]。样本含量大小的选择与临床试验目的有关,也是决定临床试验是否能够取得有意义结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32]。确定样本含量大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和精度的前提下,选定最少的试验或调查对象例数。样本含量估计既可通过公式计算,也可以查表得到[21]。本研究的样本含量估算方法根据本项目的研究设计类型,根据前期工作基础依据公式计算得出[33]。

2.8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选择要相对客观、稳定,需要考虑能够代表具体疾病的本质联系、能够体现疾病的动态变化、个体化的研究定位[34],根据本病特点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制订研究项目的观察指标。RA属于慢性致残性疾病之一,最终会丧失劳动能力。这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5-36],因此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不仅包括RA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也包括受试者生活质量的评价[33]。其指标的选择体现了中医整体观[37]。

2.9 质量控制 为确保研究遵循研究设计,保护受试者权益,保证研究数据正确完整,减少研究偏倚,保证研究结果可信性[38],质量控制应贯彻到整个研究的全过程。采用措施保证方案的依从性。通过临床试验前培训,使研究人员对于临床试验方案及其各指标具体内涵的充分理解和认识。制订临床研究标准操作规程,保证临床研究的各个环节按规范进行。注重稽查和监查,接受第三方稽查。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何丽云教授研究团队对本项目进行稽查。课题组负责人指定专门的监查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查,以保证研究质量。监查主要内容是研究方案执行情况,随机分组有否执行,表格填写的合格率,检查记录、原始单据、随访记录完整性与时点是否整齐等。

2.10 伦理学原则 任何一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必须从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两个方面来进行考

量[39]。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需接受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监督已经成为国际通则,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也不例外[40]。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为了保证临床研究的伦理性,本项目在开始临床研究前即向伦理委员会申请了伦理审查,并顺利通过伦理审查。方案的任何修改都需要提交伦理审查[41]。为了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在伦理审查后项目正式启动前,课题组进行了多次方案优化。在第一例患者入组前,课题组再次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了研究方案修正的伦理审查,并顺利通过审查。为了保证对研究中的受试者的保护,研究进行一年再次向伦理委员会提交研究进行报告。

2.11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在临床研究课题具体实施中,数据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临床研究,并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综合过程[42-43]。数据是研究的核心,研究过程中关于数据的科学管理是影响研究质量的重要方面[44]。本研究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把试验数据迅速、完整、无误地纳入报告。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建立数据库,实行实时的网上在线录入,其统计分析由临床评价中心专门统计人员完成。

3 讨 论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概念是1992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Gordon Guyatt所领导的循证医学工作组在JAMA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2002年加拿大著名流行病学教授David Sackett在《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一书中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45-46]”。循证医学脱胎于经验医学,以临床证据为研究基石,强调从医学研究文献中获取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而中医学注意个人临床经验的积累,重视医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注重对大量古典医籍的研读,来指导临床实践,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有时很难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进行阐释;而循证医学遵循一套严谨的临床研究思路和方法,淡化医学基本原理的探讨,重点研究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做出客观评价。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中医药研究可“扬长避短”,为中医药证明自身的有效性、科学性提供研究方法,为中医药跻身世界医学科学体系提供平台。

本项目即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并与上市后有确切疗效的西药进行差异性对比,在随机方案的设计以及随机的隐藏方面,在双盲双模拟的实现方面,在大样本多中心的协调方面处于国内同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本项目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采用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多层次评价研究,包括现代医学指标、辨证论治、生活质量等内容,密切关注患者的自身状况,其评价内容既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多层次评价研究,又能实现RA临床疗效评价。

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临床试验,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与研究水平、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47]。多学科的结合与协助是本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本项目借鉴循证医学方法,严格科研设计,规范实施随机分组、随机方案的隐藏及盲法,期望本研究能为新风胶囊治疗RA提供高级别证据。

进行临床研究注册能提高临床试验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信度,利于公众监督和参与[48],本研

究方案定稿后在美国ClinicalTrials.gov网上注册,注册号(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1774877)。

本研究于2013年7月纳入第1例受试者,其研究方案已经发表[33]。本研究目前实施进展顺利,受试者依从性良好,研究结果的报告将遵循CONSORT的规范[49]。

致 谢

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何丽云教授研究团队对研究方案的指导。

4 参考文献

[1] Emery P,Gabay C,Kraan M,et al.Evidence-based review of biologic markers as indicator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remi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2007,27(9):793-806.

[2] Sanmarti R,Ruiz-Esquide V,Hernandez MV.Rheumatoid

arthritis:a clinical overview of new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J].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l,2013,13(6):698-704.

[3] 刘晓波.青岛地区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探析[J].光明中医,2012,27(7):1425-1426.

[4] Xu WD,Zhang M,Feng CC,et al.IL-32 with potential insights into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ical Immunology,2013,147(2):89-94.

[5] Liu J,Sun Y.How does Chinese medicine target cytokine imbalanc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hinese Journal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9(11):874-880.

[6] 纵瑞凯.新风胶囊组方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47-49,51.

[7] 刘健,徐桂琴.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6):502-508.

[8] 赵一鸣,曾琳,李楠.临床注册研究:临床研究和临床学科发展的机遇[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4):1657-1659.

[9] 于文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10] 温泽淮.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内容与研究策略的思

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4):452-454.

[11] 路遥,万霞,刘建平.中医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常见问题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2):43-46.

[12] 胡良平,鲍晓蕾.如何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类型(一)(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6):615-618.

[13] 田元祥,翁维良,陆芳.中医临床研究设计类型的优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4):556-559.

[14] 许卫华,梁伟雄,王奇,等.循证医学理念下关于干预措施研究设计方案选择的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6):597-599.

[15] Zhang C,Jiang M,Lu AP.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1,31(2):152-157.

[16] Kirk-Smith MD,Stretch DD.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s:a study of flawed implementation[J].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01,7(2):119-123.

[17] 王志稳.护理科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422-424.

[18] 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 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2-353.

[20] 胡良平,鲍晓蕾,王琪.科研设计应遵守对照原则(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8):834-837.

[21] 梁伟雄,王奇,温泽淮,等.中医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优化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5):381-384.

[22] 王智明,吴燕,李伟青.来氟米特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40-43.

[23] Sehgal VN,Verma P.Leflunomide:dermatologic perspective[J].Journal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2013,24(2):89-95.

[24] 胡良平,鲍晓蕾,王琪.随机化分组的方法(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7):711-714.

[25] 李静.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0):714-715.

[26] 刘保延,文天才,姚晨,等.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的中央随机系统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12):931-934.

[27] 李雪迎.临床试验中盲法的实施[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4):243.

[28] 钟海珍,马斌,黄粤,等.多中心方证相应临床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环球中医药,2012,5(3):197-200.

[29] 王国芳,谢琪,王晓菲.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的药物准备及编盲[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4):308-310.

[30] 刘健,汪元.基于中医整体观思想的痹病学科科技创新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27-30.

[31] 万霞,李赞华,刘建平.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估算:(1)临床试验[J].中医杂志,2007,48(6):504-507.

[32] Tian F,Fu Y,Xie Y.Discussion on methods of sample size estimation in conducting clinical re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Chinese medicine[J].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11,36(8):1097-1102.

[33] Liu J,Huang CB,Wang Y,et al.Chinese herbal medicine Xinfeng Capsule in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study protocol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1(6):428-434.

[34] 盖国忠,张志强,陈仁波,等.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结局评价问题的研讨[J].环球中医药,2012,5(5):321-324.

[35] Evans S,Moieni M,Lung K,et al.Impact of iyengar yoga on quality of life in young women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2013,29(11):988-997.

[36] Aras H,Aras B,Icagasioglu A,et al.Sexual dysfunction in women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Medicinski Glasnik (Zenica),2013,10(2):327-331.

[37] 汪元,刘健.从中医整体观谈中医痹证的临床与科

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9):763-764.

[38] 耿涛.中医临床研究结题质量评价[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1-120.

[39] 汪秀琴,谢雁鸣.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设计的伦理学问题[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901-2903.

[40] 王思成,汪秀琴,熊宁宁,等.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发展对策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156-158.

[4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规范(试行)[M].2011:1-5.

[42] 芦殿荣,李冬云,陈信义,等.临床研究课题资料收集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及其质控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0):753-755.

[43] 何丽云,刘保延,梁志伟,等.临床研究中数据管理及其质量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11):916-919.

[44] 宋歌,李学仲,赵晓峰,等.中医临床研究中的数据管理和检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5):7,16.

[45] 王觉生.循证医学(EBM)的基本概念[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5):57-58.

[46] Sackett DL,Richardson WS,Rosenberg W,et 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2nd ed.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0.

[47] 刘建平.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方法学问题与挑战:循证医学的观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1-6.

[48] 吴泰相,李幼平,姚巡,等.实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提高我国临床研究质量[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3):153-156.

[49]Hopewel S,Clarke M,Moher D,et al.CONSORT for report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journal and conference abstracts: 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J].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2008,6(3):221-232.

收稿日期:2014-03-11;修回日期:2014-04-18

作者:刘健 何丽云 汪元 徐桂琴

中医临床研究伦理质量控制论文 篇3:

基于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分析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摘要 基于中國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平台(ChiCTR)的注册信息,对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www.chictr.org.cn),以实用性临床试验、实效性临床试验、回顾性数据研究、队列研究、登记数据库、电子病历、集中监测、真实世界、注册研究、注册登记、登记研究为检索词,收集中医药相关真实世界研究信息。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注册年份、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申办单位、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检索获得761个研究信息,筛选后纳入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92个,总样本量2 466 311例,多为前瞻性研究;以评价有效性为目的的研究74个,评价安全性的集中监测研究18个;研究申请注册单位以北京为主;干预措施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和口服类中成药,目标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结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呈增长趋势,应用于中医和中药相关措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领域,研究类型多为前瞻性观察研究。

关键词 真实世界研究;中医药;临床试验注册;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集中监测;有效性;安全性

Analysis of Real World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Wang Hui, Hu Haiyin, Ji Zhaochen, Pang Wentai, Liu Chunxiang, Zheng Wenke, Yang Fengwen, Zhang Junhua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是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综合国内外的权威信息,可以认为RWS是在真实的临床、社区或家庭环境下,获取多种数据,用以评价某种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1-2]。RWS研究类型以观察性研究为主,也可以是实效性临床试验[2]。真实世界研究强调综合利用多种数据,如电子医疗记录、医疗保险理赔数据、药品相关数据、疾控機构数据(大数据网络)等,具有研究规模大,证据资源丰富,外部真实性好等特点[3-4]。201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21世纪治愈法案》(21st Century Cure Act,21CCA)中,提出要重视“利用真实世界证据”[5];2017年,美国FDA正式发布了《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支持医疗器械管理决策》的指导文件[6],随后2018年又发布了《真实世界证据计划框架》(Framework for FDA′sReal-World Evidence Program)[7]。国内针对真实世界研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2019年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的基本考虑》[2]。近年来利用真实世界证据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国内外药物研发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真实世界学术团体纷纷成立。2017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联盟[8],并举办了2届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大会。2018年12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9],已召开2届学术年会。2019年10月,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构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关键方法体系,推动研究规范开展和证据的合理应用[10],举办了首届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学术大会。

中医药是我国最早引入并开展RWS实践的领域。为了分析RWS研究现状和问题,更好推动RWS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平台注册的研究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线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以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www.chictr.org.cn)为检索平台,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9年11月7日,检索词包括:实用性临床试验、实效性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回顾性数据研究、登记数据库、电子病历、集中监测、真实世界、注册研究、注册登记、登记研究等。

1.2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为观察性研究、实效性临床试验;2)研究评价的关于措施为中成药、方剂、饮片、针灸等,也包括其他中医适宜技术;3)疾病类型及评价指标不做限制。

1.3 数据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由2名评价者独立阅读注册信息,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交叉核对,确定纳入的研究后,提取资料,再次交叉核对,保证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如遇分歧,经讨论解决。

采用预先设计的Excel表格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主要内容包括:注册号、注册题目、试验设计、申办方、注册时间、经费来源、干预措施、研究对象、样本量、注册状态、研究实施时间、结局指标等。

1.4 数据分析

根据注册信息的内容,提取对应详细资料后,对相关参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次检索共获取研究761个,查重后剩余295个,排除非中医药相关研究374个,最终纳入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92个。纳入研究基本信息按照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分别列表,具体见表1和表2。

3 注册研究年度分布

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历年注册数量如图1所示,2007年起有研究者进行注册,2019年注册数量最多,达24个研究;过去10余年间,注册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

4 研究信息及研究设计情况

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设计类型及注册数量。见表3。研究类型方面,以观察性研究为主,有68个研究,其中18个是以安全性为目的集中监测研究;临床干预性试验有24个。

5 研究申请方及资助情况

92个研究共涉及46个单位。研究申请注册单位的属地以北京、天津、广州为主,研究单位多是在中医药研究方法学有一定积累并积极实践的单位,也体现了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的聚集性;具体研究申请单位情况见表4。从经费来源看,相关研究课题或基金支持开展的研究有48个,企业资助的研究29个,自筹经费或无经费支持研究15个。

6 干预措施情况

92个注册研究中,干预类型主要包括:口服类中成药38个,中药注射剂17个,经方、治法类干预24个,针灸11个,中医康复类2个。干预措施情况分类统计见表5。

7 疾病分布

92个注册研究中,除18个安全评价研究外,74个研究共涉及11个疾病类型,中医证侯2个。将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划分,心脑血管疾病(n=9)、呼吸系统疾病(n=5)、妇科疾病(n=4)研究相对较多。研究对象情况分类统计见表6。

8 样本量情况

92个注册研究的样本总量达2 466 311例。样本量区间及研究数量见表7。样本量在1 000例以下的研究数量最多,达46个(50%);其次是1 000

9 小结

随着RWS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医药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陆续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网站显示,2017年5月,基于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刘保延教授等牵头撰写了《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技术规范》团体标准[11-12],内容涵盖研究方案设计、临床病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安全以及数据共享等各个环节;2018年11月,谢琪、刘春、刘保延教授等牵头起草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数据采集操作规范》完成[13];2017年9月,谢雁鸣教授等专家起草了《中成药临床安全性监测总结报告规范》[14]。2019年10月,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中成药真实世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此外,2019年中国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联盟(ChinaREAL)在《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上刊登了系列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技术规范,以解决如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建立研究型数据库和基于这些研究数据如何开展治疗结局的评价问题,为构建真实世界数据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15-19]。

本文对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库中相关的真实世界研究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可见真实世界研究以前瞻性研究为主,数据多来自于临床实践,而缺乏基于数据库开展的相关研究。企业支持的研究达到三分之一,可以反映出药企对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视。然而,由于提取数据信息的有限性,不能够深入了解研究具体的样本量估算、统计方案和疗程等问题,数据检索的来源也会对数据的统计产生一定的偏倚。

本文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进行检索和数据分析,可能漏掉在国外或其他平台注册了研究信息。国内有学者对中医领域真实世界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最终纳入分析373篇文献[20],对比本次检索的研究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如下:1)有大量的RWS没有进行方案注册;2)有一些研究注册在其他平台,或者其他渠道进行方案公开。RWS属于临床研究范畴,应该按照伦理学相关要求,研究开始前在公共平台进行方案注册,保障研究透明化,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Sherman R E,Anderson S A,Dal Pan G J,et al.Real-world evidence-what is it and what can it tell us?[J].N Engl J Med,2016,375(23):2293-2297.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公开征求《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的基本考虑》意见的通知[EB/OL].[2019-05-29].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4865.

[3]中国临床医学真实世界研究施行规范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医学真实世界研究施行规范[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1(6):521.

[4]Robson C.Real world research (3rd Edn)[M].John Wiley & Sons Ltd,United Kingdom.2011.

[5]H.R.34,114th Cong.: 21st Century Cures Act (2015-2016).[2016-12-13].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4th-congress/house-bill/34.

[6]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Use of Real-World Evidence to Support Regulatory Decisions-Making for Medical Devices: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taff[EB/OL].[2017-08-31].http://www.fda.gov/downloads/medicaldevices/deviceregulationandguidance/guidancedocuments/ucm513027.pdf.

[7]FDA.Framework for FDA’s Real-World Evidence Program[EB/OL].[2018-11].https://www.fda.gov/media/120060/download.

[8]孫鑫,谭婧,王雯,等.建立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技术规范,促进中国真实世界证据的生产与使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7):755-762.

[9]首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暨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在杭州召开——聚焦新时代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J].世界中医药,2019,14(1):4-7.

[10]王雪.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EB/OL].[2019-10-17].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9-10/17/c_1210316160.htm.

[11]《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技术规范》等3项团体标准立项公告[EB/OL].[2017-05-02].http://www.cacm.org.cn/zhzyyxh/tzgg/201705/872a650f4a664d2fabbfb83314450876.shtml.

[12]关于《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2017-10-16].http://www.cacm.org.cn/zhzyyxh/bzhsj/201710/9e252d66422c481993f02080cc45410f.shtml.

[13]关于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数据采集操作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2018-11-20].http://www.cacm.org.cn/zhzyyxh/bzhsj/201811/54f094a6fc764087b633e258ea42ea2e.shtml.

[14]关于《中成药临床安全性监测总结报告规范》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2017-09-27].http://www.cacm.org.cn/zhzyyxh/bzhsj/201709/cdc81e558c3641fc871b4b7ca48ff24f.shtml.

[15]王雯,高培,吴晶,等.构建基于既有健康医疗数据的研究型数据库技术规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7):763-770.

[16]谭婧,彭晓霞,舒啸尘,等.患者登记数据库构建技术规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7):771-778.

[17]彭晓霞,舒啸尘,谭婧,等.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价治疗结局的观察性研究设计技术规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7):779-786.

[18]高培,王杨,罗剑锋,等.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价治疗结局研究的统计分析技术规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7):787-793.

[19]溫泽淮,李玲,刘艳梅,等.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技术规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7):794-802.

[20]陈吉,孙月,布优祥,等.中医领域真实世界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8,18(11):1216-1223.

(2019-11-10收稿 责任编辑:徐颖)

作者:王辉 胡海殷 季昭臣 庞稳泰 刘春香 郑文科 杨丰文 张俊华

上一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论文下一篇:证券法的信用交易基本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