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心内科就诊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负面情绪评分以及安全事件概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持续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持续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论文 篇1: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留置针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 ~2020年9月本科接诊的需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显著,P<0.05;試验组留置时间为(6.92±1.0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09±0.95)d,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结论:于小儿留置针护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利于提升穿刺成功率,预防不良反应,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关键词】小儿;不良反应;持续质量改进;留置针护理

留置针是常见的一种静脉输液穿刺方法,能够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并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简便等特点[1]。对于患儿这类特殊群体来说,因其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差,耐受度低,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出现哭闹等不良行为,增加了护士操作的困难程度。医院应重视患儿护理工作,不断优化小儿静脉穿刺护理干预方法。本文选取96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 ~2020年9月本科接诊的需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女22例、男26例,年龄0.5 ~8岁、平均(4.02±0.79)岁。对照组女21例、男27例,年龄0.5~9岁,平均(4.13±0.86)岁。两组患儿年龄等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与基础护理等。试验组配合持续质量改进:(1)组织科室护士对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行学习,要求每位护士充分掌握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组织护士开会,总结小儿留置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断完善护理方案,细化护理细节。(2)积极与患儿沟通,注意观察患儿情绪变化,及时安抚患儿负性情绪,尊重患儿,包容患儿,同情患儿,真诚对待患儿,热情称呼患儿为小妹妹或小弟弟等,以拉近护患彼此间的关系,消除患儿恐惧与陌生感,为患儿播放喜欢的动画片或儿歌,目的在于吸引患儿注意力,缓解负性情绪;积极安抚患儿,用温柔的语言鼓励患儿,使患儿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留置针穿刺。(3)要求护士充分掌握留置针穿刺技巧,保持进针角度约20°,穿刺前轻轻旋转留置针外套管以便于送管,穿刺成功后利用3M敷料妥善固定留置针,可在留置针柄下增垫一些棉花,以免因长时间固定引起压疮;控制封液量为4 ml,以免出现堵管情况。(4)告诉患儿和家长留置针穿刺后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注意检查留置针情况,以免出现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影响治疗;采取床旁宣教、视频宣教或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患儿和家属详细讲述疾病知识,纠正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正确看待疾病,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记录留置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描述,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义。

2结果

2.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χ2=7.258 3,P<0.05。

2.2 留置时间比较

试验组留置时间为(6.92±1.0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09±0.95)d,两组比较,t=6.552 1,P<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留置针在我国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地运用,具有适用范围广、痛苦小和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且留置时间也比较长,可避免因反复多次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2=7.2583,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对提升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另外,在留置时间上,试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

综上,针对小儿留置针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利于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及预防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林娟.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疗效评价[J].饮食保健,2020,7(15):103-104.

[2]李蓉.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66-68.

作者:胡晓幸

持续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论文 篇2: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心内科就诊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负面情绪评分以及安全事件概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負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促使心内科护理工作程序更加规范,进而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心内科护理;护理质量

心血管内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且多数为中老年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是从质量控制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过程管理及环节控制,在临床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1]。为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心内科就诊患者192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心内科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男52例,女44例;平均年龄(55.3±3.4)岁;心肌梗死45例,心律失常46例,其他心内科疾病5例。观察组男53例,女43例;平均年龄(55.1±3.5)岁;心肌梗死44例,心律失常47例,其他心内科疾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1)护理评估。从患者康复速度、依从性、对护理工作反馈等方面综合评估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发现心内科护理在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部分心内科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差、错误认知、饮食不规范、未能按时坚持运动锻炼等。(2)制定改进方案。健康教育:运用针对性教育,纠正心内科患者的错误认知。入院初期阶段,针对文化程度较高患者,护理人员发放心内科疾病护理知识手册后,辅以口头宣教,帮助患者理解疾病治疗方法、预后及复发风险的特征等知识。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初期教育采用口头宣教联合视频宣教,利用移动智力终端设备播放有关的健康知识视频,并利用快问快答形式,检验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状况。用药指导:心内科患者多因对治疗方法不信任、担忧病情反复而未能及时用药。因此,可通过宣教和讲解坚持用药后预后良好病例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用药的正确认知。饮食及运动管理:帮助心内科患者充分理解调整饮食、坚持运动的重要意义,参照患者的饮食偏好、既往运动习惯制定饮食干预、运动锻炼方案。(3)质量改进循环。实施改进方案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护理评估,判断现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是否存在问题,如发现某种或多种措施有效解决了前次评估发现的问题,则保留;如发现运用新措施后,问题并未得到纠正,则将其纳入本次循环的改进重点,重新确立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预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负面情绪评分、安全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治疗、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3.12%,对照组10.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心内科疾病类型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急,住院期间并发症较多,因此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目的是持续改进现有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内科护理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运用,可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且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志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265.

作者:张丽娜

持续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论文 篇3:

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于本院9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組,每组46例。两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引流管固定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分析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导管牵拉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牵拉痛0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导管牵拉痛Ⅰ、Ⅱ、Ⅲ级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而言,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有效降低胶布松脱、导管牵拉痛及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导管牵拉痛程度,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以问题为中心;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胸腔闭式引流术; 导管牵拉痛; 生活质量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s During the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CAI Yanl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2):-113

【Key words】 Problem-based;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s;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Degree of catheter dragging pai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Jiamusi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Jiamusi 15400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2.029

胸腔閉式引流是临床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肺组织功能。正确掌握导管固定方法是保障胸腔闭式引流术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1]。既往临床传统固定方法是采用胶布直接固定导管,或直接将导管缝合于患者皮肤上,此种方式极易导致导管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牵拉痛。此外,操作不当或患者躁动不安等因素均可能导致非计划性脱管,患者需再次置管,一方面对引流管置管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增加医疗成本及医护人员工作量[2]。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于本院9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实践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92例于本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胸腔闭式引流术指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史;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患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引流管固定法,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穿刺并留置胸腔引流管,缝合于胸壁后患者将穿刺点作为中心,使用方形贴膜外敷于穿刺点上。不缝合患者将穿刺点作为中心,采用方形贴膜外敷于穿刺点上,用纸胶布对导管与贴膜相交处进行加固处理。导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防止发生脱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保障后续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患者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运用循证护理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通过分析总结针对以下3个问题持续进行改进,包括胶布松脱、引流管牵拉痛及脱管。持续护理质量改进:(1)选用椭圆透明敷贴与3M胶布完成导管固定工作。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将外露导管盘成C型或S型,在消毒液干后采用10 cm×12 cm椭圆透明敷贴固定导管,穿刺点作为中心将引流导管固定于患者皮肤上,确保透明敷贴平整、无褶皱与气泡。此外,近端采用3M胶布对延长管进行交叉固定。(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在距引流管口10 cm处将15.0 cm×2.5 cm大小3M弹力胶布的中间位置粘贴于引流管正中处。360°缠绕引流管道,使引流管高出患者皮面0.5 cm左右,而后将两侧胶布粘贴于皮肤上,无须采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于床单上。(3)于引流管近患者皮肤切口处作一记号,向患者强调留置胸腔引流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详细记录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更换引流瓶日期,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引流量,及时更换引流瓶或拔除导管,形成有效的安全预警机制。

(4)护理人员以亲切、温和的态度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及治疗意义,提高患者正确认知水平,指导患者深呼吸并进行有效咳嗽,咳嗽时注意按压伤口,采用缩唇呼吸。向患者介绍发生脱管后自救方法,同时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适当活动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术后康复。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胶布松脱、导管牵拉痛及脱管发生率。(2)分析对比两组导管牵拉痛程度。疼痛分级标准:无痛为0级;患者轻度疼痛,睡眠未受影响,可正常生活为Ⅰ级;患者中度疼痛,睡眠质量受到影响,无法忍受疼痛,要求使用止痛剂为Ⅱ级;患者重度疼痛,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疼痛剧烈,患者无法忍受为Ⅲ级[3]。(3)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内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4]。(4)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0~100分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不满意[5]。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平均(62.87±4.59)岁;疾病类型:胸膜炎15例、肺癌9例、肺结核12例、气胸10例;置管时间1~16 d,平均(12.28±1.53)d;合并疾病:高血压23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77岁,平均(62.94±4.63)岁;疾病类型:胸膜炎14例、肺癌8例、肺结核13例、气胸11例;置管时间2~19 d,平均(12.67±1.74)d;合并疾病:高血压22例、冠心病17例、糖尿病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75,P=0.003),见表1。

2.3 两组导管牵拉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导管牵拉痛0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导管牵拉痛Ⅰ、Ⅱ、Ⅲ级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躯体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726,P=0.001),见表4。

3 讨论

既往临床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很容易出现胶布松脱、导管脱落及牵拉痛等不良事件,对胸腔引流管置管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且不利于后续相关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不断完善改进,以问题为中心的持续质量改进手段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7]。持续质量护理改进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成员共同参与计划并持续改进流程,通过有效控制环节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内容[8]。

臨床工作中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分析总结置管护理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技术方法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显著提高胸腔引流管置管效果,保障临床医疗工作顺利实施[9-10]。通过应用先进护理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改进现有护理流程,有效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取得理想临床效果。胸腔闭式引流术属于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引流管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置管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将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手段应用于该类患者临床实践中,及时分析、总结、循证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及未发生的潜在护理问题,不断完善改进操作规程与护理技能,加强护理质量管控[11-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胶布松脱、导管牵拉痛及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牵拉痛0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牵拉痛Ⅰ级、Ⅱ级、Ⅲ级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可有效减少牵拉痛、胶布松脱及脱管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牵拉痛程度,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良好护患关系,与当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改良固定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固定牢固且防脱管,3M弹力胶布具有良好透气性,粘贴牢固且患者无束缚感,有效减少患者皮肤过敏情况,同时防止患者变化体位时发生管道滑脱现象。此外,改良固定法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刺激及牵拉痛,顺应导管走势以“C”或“S”形固定可有效减轻患者因活动引起的刺激及牵拉痛,同时减少脱管情况的发生[15-16]。采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可使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在最佳的引流弧度,防止因管道受压、折叠、扭曲等问题导致引流不畅。此外,改良固定法使引流管顺应患者身体方向,可有效减少因引流管摆动造成的刺激及牵拉痛,改良固定法无需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于床单上,便于患者变化体位,活动也更加自如。患者取坐位时引流管在重力作用下垂于床沿,可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折叠,采用高举平台法将管道固定于患者皮肤上,明显减轻患者对胶布松脱及脱管的顾虑。除此之外,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身心舒适,鼓励其积极下床活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进一步促进术后康复[17-19]。此外,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可提高护理人员观察、分析及探索能力,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解决患者实际问题,一方面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防止因护理不当导致病情延误,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等方面均起到积极

作用[20]。

综上所述,将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实践中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牵拉痛、胶布松脱、脱管发生率,减轻患者导管牵拉痛程度,对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和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菊芳,李静辉,燕丽丽,等.优质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636-1638.

[2]章明,郁芳芳,张晓霞,等.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优化护理对策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50-52.

[3]王巧云,杨春玲,周晓丽,等.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6):79-80.

[4]钟凤玲,周子英,李一晶,等.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优质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7):127-130.

[5]余江清,冯旋,卢志军,等.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02-104,108.

[6]梁广妮.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的应用[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9):64,66.

[7]邢华兰.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外伤性血气胸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102,111.

[8]程珍.自发性气胸患者釆取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护理中的护理要求[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37,40.

[9]陈小琴.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优质护理[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7):221-222.

[10]孙玲云.优质护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83-184.

[11]沈媛,杨贵红,邓芳,等.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小儿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6):809-811.

[12]周春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护理观察[J/OL].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65,73.

[13]周羽芳,徐友芳,林名云,等.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179-4181.

[14]林晓璇,林彬群,郑滢丽,等.外伤性血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4):563-566.

[15]李宇欣.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优质护理[J/OL].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2):86-87.

[16]许文廷.创伤后积留血胸直接经胸腔镜手术与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镜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26-27.

[17]王吉文,丘宇茹.急诊常用的四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4):4075-4077.

[18]瞿香坤,荣令,田图磊,等.引流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7,38(11):1464-1466.

[19]胡敬国,金健,李玲,等.术前不同部位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氣胸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1):1986-1989.

[20]袁柏强,杨培文,黄爱仪,等.不同胸腔闭式引流管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2):109-112.

(收稿日期:2018-12-27) (本文编辑:田婧)

作者:蔡艳玲

上一篇:绿色会计调配经济资源论文下一篇:项目时间管理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