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填鸭式”的知识教育,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教育精髓——思想道德教育。现如今在校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零零后”,他们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代,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篇1: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需要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就必须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学校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德育工作

一、当今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缺乏理想无信仰

现在社会出现的一些很奇怪现象,就是谈理想、信仰经常会引起一些人的嘲笑,好像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如今也有不少同学综合素质很低,缺乏理想,缺乏甚至根本就没有信仰。我们一直说的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到现在看来成了很多学生摆架子、唱高调。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令很多人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二)追求名牌高消费

现今的中学生高消费,追求名牌、一味享乐日盛一日。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买一些时令商品本无可厚非。可是,我们现在只是实现了初步小康,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起来了,还有很多的贫困地区。有一些不懂事的学生为了跟别人攀比,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不管家里能不能承受。

(三)自我中心重个人

缺乏集体主义,自我中心,是当前学生的又一明显特征。学习好似乎成了“个人专利”,帮助别人好象和个人竞争势不两立,帮了别人,就会觉得威胁了自己。缺乏友好互助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任性娇气怕吃苦

现在的学生,是抱大的一代,大多数父母的溺爱造成了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他们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他们不懂得感恩和回报,不理解爱与被爱是权利也是义务。体现出比较任性、娇气,甚至于刁蛮,不能吃苦,没有劳动观念。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实践

(一)学校的应对策略及措施

1.首先是思想到位,形成共识。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德育工作得不到重视,就不会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学校不要只是追求升学率。

2.创建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中学生的年龄尚小,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处在摸索阶段。为人师表,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健康的人格、敬业的精神和丰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与此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培养学生尊师、爱学、努力、上进的精神风尚。通过创建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给学生提供健康发展的环境,自觉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

3.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改成知行统一。

所谓知行统一,知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养良好的情操、行为习惯具有定时和导向的作用;行是知的升华,只有知没有行就是道德教育的失败。学生不仅要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更要做到。如:白天不开灯不浪费水管的自来水,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见到老师、同学朋友行礼问好;双手递交物品;恰当使用礼貌用语等。其次,省察克己,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做到学以致用,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课堂渗透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通过课堂,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品质教育。教师挖掘各科教材的公民道德渗透结合点为教改专题,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渗透功能,使渗透教育落实到实处。各学科教师达成共识,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并依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品质教育,有的放矢地加大对学生的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力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长大为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远大志向,为中华崛起、振兴而努力学习。

5.发挥团委会、班委会的作用。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网络,增强学生参与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在宏观上,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结合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社会实践联系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增大学生的社会活动的比重,团委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丰富贯彻落实德育内容。

6.拓展家校联系。

鉴于我校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寄希望于教育,所以一般都是重智育轻德育,故此有不少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就必须改变家长的观念。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家访、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协调同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道德品质水平,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真善美的心灵,也更有利于身心发展。

(二)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在学校教育五天的成果会在社会中的两天里消失。社会环境是非常影响学生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社会良好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但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做后盾,学校教育也不会成功。加强跟其他学校与社会沟通,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的同时,呼吁社会各领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实践中对学生正面引导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实践证明,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施德育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此外,学校通过请法制副校长或公安局的同志给学生上法制课,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有效地抑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促进在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德育工作要适应当前的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目标,设计新的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及时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一切可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培养出一批批有高尚品德,心理健康、知识渊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作者:祝建兰

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篇2:

有关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分析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填鸭式”的知识教育,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教育精髓——思想道德教育。现如今在校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零零后”,他们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代,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

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社会通过加强舆论和教育的引导等各种渠道把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身通过群体生活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地体会和应用这些准则的过程。了解道德教育的任务并探索其中的心理规律,老师才有可能酌情采取比较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前进。

一、语文学科中包含的一些德育观念

1.树立理想,热爱祖国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把语文学科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就树立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在中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老一辈无产阶级的英雄和革命家以及先进人物的文章,还有很多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诗歌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学的精彩文章。现如今中华民族正在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应该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理性爱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爱国主义理念,为更好地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正确指导学生做人做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乐于求知的美好品德。

2.学会做人,珍惜生命

教育的发展与不断改革理应遵循人的生命规律,生命,是人的最根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很多老师都意识到:关注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是教育人本化的体现和语文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有责任、有义务地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尊重生命、心性向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培养学生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具体策略

1.让学生从文章当中体会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出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关注文章的内涵,注重细节,对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刻的体会,让学生学会对文章的细节进行仔细分析,同时以小见大真正地感受文章的内涵,并且受到文章中积极思想意识的影响,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应该重视这方面,并且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渗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让中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2.合理建构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境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地加入一些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讲解,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枯燥无聊,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些合理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更加愉快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老师也会更容易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的教育。

合理建构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境,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变以往传统被动教学方式的乏味单一。

3.实现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融合

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当中有很多关于德育的文章,有些文章和我们的生活也十分贴近,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分析文章内容的同时,也要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有效地结合,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切入点,把教学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贯彻落实。在德育当中添加适当的时代背景介绍,解释不同文章当中背景的特征,以此让学生更加充分感受到文章包含的情感内容,全面发挥德育的作用与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

总之,生活到处有语文,处处也就有德育,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实际生活當中对语文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对教材的文章内容要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从多个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玉.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考试周刊,2016.

[2]杨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亚太教育,2015.

编辑 谢尾合

作者:黄海军

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篇3: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 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思想道德 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和国情的要求,在当代,尤其具有现实迫切性。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奋发向上,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展现了新一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但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不足之处。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岁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65%左右。尤为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犯罪青少年中,14岁至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递增。原因何在?笔者试图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求有益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

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考试依然是现代社会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一张考卷定终生,使教育内容片面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分数,使思想道德标准弱化。有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的苦恼主要来自学业压力。调查中,44%的学生经常有“学习及成绩的烦恼”,65%的学生“目前考虑最多的是学习成绩”,76%的学生“认为考试有压力”,56%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考试不能反映学习水平”,52%的学生“双休日花在自学、补课上”。

2、社会教育失去保障偏离方向。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思想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二是网络的负面影响。在网络时代的浪潮中,很多青少年都享受着这种方便快捷的网络生活,给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但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网上冲浪充满乐趣,充满诱惑,也充满陷阱。网络会传播一些涉及黄、赌、毒等腐朽落后的文化或有害信息,腐蚀青少年的心灵。三是诚信品德面临危机。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各种成人考试、社会考试的不正之风影响到青少年学生;使得部分青少年学生把诚信当儿戏,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荒废学业且屡教不改。四是贫富差距拉大,使得一些青少年出现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有的青少年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价值观,也不知道什么是对与错。

3、家庭教育的忽视且偏激失控。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对人的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好坏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状况。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从少儿抓起,少儿时期亲近父母、家人,家庭成员的所做所为耳濡目染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简单粗暴,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父母或整天沉湎在麻将桌上或做生意只顾赚钱等,无暇顾及管教儿女,致使一些青少年道德发育畸型。另外,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过分娇惯、过分保护、过分关爱、百依百顺,父母按照个人意愿几乎包办一切,孩子的个人爱好都安排好了,孩子缺乏个性发展的空间,加上严厉粗暴的惩罚,导致孩子精神上很压抑,在家庭中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有的孩子因此出现心理障碍,寻找发泄机会,做出不道德的或违法的事情。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的严重失控,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局面。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

1、改变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传统德育教育过程主要是重道德知识灌输,轻实践教育。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可塑性大、内心矛盾、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辨别力不强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较固执,逆反心理严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应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应当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老师、家长的以身示范,通过社会风气的转变、周围环境的熏陶,使德育教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品质。

2、切实加强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德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立场,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这是教育者的根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德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应该具备一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这是做好工作的资本。再次应该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义务能力,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吸引学生。另外,我们认为不能只强调这支队伍的条件,应从待遇、尊重等方面来稳定队伍,从人员补充、培训提高、职称评定等方面强化队伍。

3、切实发挥学校共青团的作用。调查显示,52%的学生认为“学校团组织有一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34%的学生“不太认同团队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团队组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使团队组织对于学生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积极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运用业余团校、业余党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等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创办家长学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就“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做一名合格家长”等热门话题,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让家长严肃地面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学会正确看待孩子,科学教育孩子。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要讲德与才兼备。“望子成龙”的家庭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为人父母者只有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才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1、加强宣传,抓好舆论引导。结合各种纪念活动,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专栏,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适合青少年的读物和视听资料,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才的良好舆论导向。

2、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疏堵并举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健全网上教育阵地,充实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内容,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公约”,组织开展“健康网上行、网络视频课堂、网页设计大赛”等健康有益的活动,把青少年吸引到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站,使他们健康上网。

3、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注重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良好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和德育环境,对青少年所起的熏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必须结合社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利用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社会,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和毒害。

总之,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个长期过程、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协同努力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才能做好。■

参 考 文 献

[1]胡蓉。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导报,2008.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05-11(1)。

[3]张冠梓。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调查[N]。北京日报,2000-10-23(1)。

[4]辛向红。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浅析。福州党校学报,2000年第3期。

[5]李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作者:张文艳

上一篇:中职英语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住宅小区结构设计论文